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75阅读
  • 0回复

[本网原创]中纪委推荐您看看三大“胡氏家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5-10
来源:广众网

    胡姓是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2015年的统计显示,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3位,人口约一千七百二十三万多。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湖南、浙江、四川、湖北、山东等地。
2015年第1—20姓氏排名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胡姓是人才辈出,也先后出现了多个好的家规家训。为此,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先后推荐了三大胡氏家规家训。一是南宋名臣胡铨;二是清代名臣胡林翼;三是北宋名臣胡则。
中央纪委监察部推荐系列家训之三:南宋名臣胡铨家的《胡氏家规家训》

    “立身忠孝门 传家清白规”,2015年6月2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中推荐了南宋名臣胡铨家的《胡氏家规家训》。
    胡铨家的《胡氏家规家训》概括为18个字:士习篇 、官箴篇 、俗尚篇 、表率篇 、胡铨家训摘选。
    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上的胡铨雕像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卒,赠通议大夫,谥忠简。著有《澹庵集》等。清朝乾隆皇帝为他重修陵墓,御笔题词“与日月争光”,刻石于他的墓碑。2000年,江西省新闻媒体选评江西千年之中最杰出的十位历史名人,胡铨被评为“脖子最硬的人”。
    胡铨的一生是忠诚的、正直的、爱国的一生,正如他在《乾道三年九月宴罢》一诗中所写:“久将忠义私心许,要使奸雄怯胆寒”。他一生有三件事情非常著名,并且都体现了忠贞爱国、刚正义烈的精神:
    一是募兵护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考取进士,时27岁,授抚州军事判官。因父去世,守孝未任。金兵南侵时,太守杨渊出逃,胡铨招募乡勇护城,抵御入侵金军。
    二是戊午上书。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与金求和。金称南宋为江南,迫其纳贡称臣。36岁的胡铨时任枢密院编修官,冒渎天威,以身取义,写下了著名的《戊午上高宗封事》,请斩秦桧、王伦、孙迎三人头,震惊朝野,激奋人心。因为这份奏章,胡铨开始了23年被流放的生涯,但他始终坚持抗金、反对议和。
    三是破冰退敌。隆兴二年(1164年),金兵压境。南宋四州失守,高邮危急,议和之声重起。年迈的胡铨临危请命,以兵部侍郎亲领三军抗敌。兵至淮河,大雪冰封。胡铨不顾年迈,身先士卒,手执铁镐,破冰渡江,击敌于射阳,解高邮之危,大获全胜。孝宗御驾亲迎,胡铨威名远播。这一年,胡铨已是62岁高龄。
    胡铨的忠义精神,与他的家规家风息息相关。早在北宋真宗年间,胡氏一族就制定了《芗城胡氏家规十条》,教育子孙恪守道德,修养学识,正心修身,保持节义文章的门风。正是在“家规十条”熏陶下,胡铨从一介书生逐渐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为了能让子孙后代遵家规传家风,一向注重言传身教的他,在去世前不久又专门用古律写下家训。在家训里,胡铨告诫子孙后代要“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

胡铨故里风光(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胡铨古墓广场
胡铨故事:募兵护城

胡氏宗祠(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胡铨家胡氏“家规十条”摘编1-士习篇

    释义:读书人的行为不端正,是古今之人共同愤慨的。旧时代昌盛的朝代设科举,自岁科两次考试到乡试,以写作才能评价读书人,都是测评他们的品德行为和经术程度。胡忠简公说:“遵循六经而写文章,不遵循六经的人有,但却没有不遵循六经而可以写出具有六经精神文章的人。”这句话可以作为读书人的箴言,家族子孙应当秉承并且遵守。
    胡铨家胡氏“家规十条”摘编2-官箴篇
    释义:凡是在仕途中的人,不论官职大小、俸禄多少,都应一心一意工作,表达自己的绩效。这样来辅佐圣明,就是叫做忠;这样来继承列祖列宗之志,就叫做孝。不要奔走竞逐,不要去卖官鬻爵,不要因不满意而生怨恨。历代圣朝名臣中,我们家族的人也有在列的。
    胡铨家胡氏“家规十条”摘编3-俗尚篇
    译文:我家族一直以来以文章节义著称,家传礼仪,慎重地效法司马、晦翁二人治家格言,恪守成型的礼法,不违背或乖戾,不逾越典章,否则有愧于大方之家的风范。
    胡铨家胡氏“家规十条”摘编4-表率篇
    译文:《孟子》中说:“品德修养好的人能教育熏陶品德修养不够的人;有才能的人能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们希望有贤良的父兄。”这句话是一种托付责任的言辞。现在设立族规条约,无非是为勉励族人入则孝、出则悌,做官忠心耿耿的意思。督促教育的人长期只是倡议而不查究实效,族弟子也渐渐懈怠懒惰而视为徒具形式的规章制度。这种不出家门的教育能成就教育之道吗?《尚书》说:“谨慎地做好开始,就要想到它最后的结果。”父兄以此相勉,子弟也以此相勉。
胡铨家胡氏“家规十条”摘编5-胡铨家训摘选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吾宗二百年,相承惟礼诗。
    资殿尊职隆,授官非由私。
    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
    但愿后世贤,努力勤撑持。
    把盏吸明月,披襟招凉飔。
    专家观点:
李梦星:传承胡铨忠贞爱国的思想和刚正不屈的精神

    胡铨尊为“庐陵五忠”之一,是吉安先贤中“文章节义并重”的典型,更是推动和践行胡氏家规最突出的代表。在他模范行为的影响下,胡氏后裔们严守族训家规,传承先祖忠贞爱国的思想和刚正不屈的精神。如明代状元胡广,不仅诗文俱佳,而且殚精竭虑为国为民;土地革命战争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部代理部长的胡海,出生入死,1935年3月因叛徒告密被捕,与方志敏同监狱,威逼利诱不动摇,英勇就义。他们都自幼接受了家规的熏陶,成长后以胡铨为榜样,胸怀大义,坚毅刚直。在日常生活中,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是胡氏家规所要求的,也是胡氏后裔们所坚守的信念和家风。
    (井冈山大学特聘研究员、吉安市作协、民协副主席 李梦星)
胡绳荣:家规家风是胡氏家族的立族之本

    我出生不到10个月就失去了父亲,年仅30岁的母亲吃尽人间艰辛,不离不弃把我们兄妹四人拉扯成人。慈母虽然没有文化,却能常常用一些极为朴素的语言,给我们灌输我们芗城胡氏家族上千年传承下来的家规家风。后来,当我接触到芗城胡氏家谱,特别是接触到胡铨文化后,我深深地懂得了我们芗城胡氏之所以能成为胡氏中的一个望族,之所以能产生胡铨这样的先贤,就是因为有我们老祖宗逐渐形成的家规家风这个立族之本。
    (胡铨研究会会长 胡绳荣)
刘宗彬:家规家训是每个人都应秉承遵守的处世规范

    家有规,国有禁。传统家规家训,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一种文化精神,是每个家族中每个人应该秉承遵守的处世理事的规范,它是构筑社会文明的基础。庐陵芗城胡氏家族以胡铨为杰出代表,族谱中的家规家训与胡铨十分关切,亲撰家训这在传统的族谱中具有典型的教化意义。胡铨是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他的刚正义烈精神影响到家规家训,使得芗城胡氏家规内容赋予特别的文化意义。
    (庐陵文化研究学者 刘宗彬)
胡礼遴:胡铨的事迹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胡铨的—生是忠诚的、正直的、爱国的—生。他始终坚持抗金、反对议和,不畏强贵,逝斩奸臣。他的爱国之情长存,永垂青史,不愧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胡铨的事迹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作为老师,我常常教育学生和我的子女,要做一个忠于国家的人,要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绝不能做损害国家损害人民的事,更不能贪污受贿、损人利己。(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原值夏中心小学副校长、胡铨32世孙 胡礼遴)
中央纪委监察部推荐系列家训之三十四:清代名臣胡林翼家的《家规家训摘编》

    “忧国如家为己任  不取一钱以自肥”,2016年3月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中推荐了清代名臣胡林翼家的《家规家训摘编》。
    胡林翼家的《家规家训摘编》概括为12个字:爱国、廉洁、敦睦、律己、勤俭、为学。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谥文忠。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人,清朝嘉庆十七年(1812)年出生。父亲胡达源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一甲三名进士(探花),官至詹事府詹事,对宋明理学极有研究。胡林翼少年时,父亲即授以性理之书。
    清道光十六年(1836),胡林翼中进士,旋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江南副主考,历任贵州安顺、镇远、黎平知府、贵东道、四川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抚、加赏太子太保等职,屡建功勋。胡林翼与曾国藩联袂创建湘军时,增加财政,推功让能,整饬吏治,卓有政绩,与曾国藩、左宗棠等并称为清代名臣。著有《读史兵略》、《胡文忠公遗集》等。
    专家观点:
关山远:父亲和岳父共同打造的胡林翼

    胡林翼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为晚清“同治中兴”三大名臣,相比曾、左两位湖南同乡,胡林翼身后知名度要小很多,但是,这是一个绝不应该被忽略的人。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字“润之”,就来自对胡林翼的敬仰--胡林翼号“润芝”。
    简单说说胡林翼的事迹:官宦子弟出身,才华出众(曾国藩曾称“润芝才力过国藩十倍”),当过一段时间的浪荡公子,后来奋发图强,迅速崛起。先是将湖北治理得井井有条,“糜烂众弃之鄂”变为了“富强可宗之鄂”,源源不断为湘军提供后勤保障。他是湘军集团不可替代的顶梁柱,自己麾下有精锐部队,又将武昌打造成湘军后方重要基地,不断增进湘军高级将领的团结,还不遗余力协调湘军将领与满清贵族的关系--这一块很重要,满清贵族既希望湘军为之效力,又唯恐湘军尾大不掉。胡林翼为大局呕心沥血,最后咯血而亡,年仅49岁,若不是英年早逝,他的功名不亚于曾左二人--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左之上。
    胡林翼为后人所称道的,不仅仅是他知兵、理财的才干,更因为他的人品--一是个人修行,为官清廉;二是扶持人才,胸襟广阔。
    他为何能够成为这样的人?要从两个人说起,一个是他的父亲胡达源,一个是他的岳父陶澍。
    胡达源读书很好,曾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他对家人教育也很严格,传下四字家规“端敏恒毅”:“端”,人品端正;“敏”指思维敏捷,不因循守旧;“恒”是恒心;“毅”毅力。可以说,“端敏恒毅”在胡林翼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也将这四字家规传诸胡氏后人,影响至今。
    相比父亲,岳父陶澍对胡林翼的影响更大。
    陶澍也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政绩卓著,为人耿直。他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三人关系十分密切,他的理学经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爱国主义思想,对这三人影响很大。后人认为,曾左胡三人,可视为陶澍思想与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当然,陶澍与胡林翼的关系最为密切。在胡林翼还是一个8岁的顽童时,陶澍就看中了他,“惊为伟器”,决定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他。胡林翼19岁时与陶澍之女完婚,“倒插门”住进了陶家。陶澍时任两江总督,对这个女婿真是好,给他请名师授课,还亲自教他经世致用之学。
    胡林翼本就是聪明人,一旦开窍,用功读书,很快就成了科场骄子。恰恰在他发奋读书求取功名的那几年,父亲与岳父相继去世,他失去了长辈的庇佑,但他已经真正长大了。他牢记着父辈的教诲,不断磨砺自我,不断提升自我,很快就在动荡岁月中,显示了力挽狂澜的才智。
    他做人做事做官的风范都成为那个年代的楷模,例如,他是湘军的理财大师,但自己两袖清风,“誓不取官中一钱自肥”,时人评价他“位巡抚,将兵十年,于家无尺寸之积”。他在给家人的书信中这么写道:“我有钱,须做流传百年之好事,或培植人才,或追崇先祖,断不至自谋家计也。”这些文字,让人感佩至今。
    他有坚忍的毅力,在乱世苦苦支撑,中流砥柱;他又有宽广的胸怀,识才、爱才和用才,可以说,没有胡林翼,也没有后来的曾国藩、左宗棠。《清史稿》是这么评价胡林翼的:“论其治事之宽严疏密若不相侔,而皆以长驾远驭,驱策群材,用能丕树伟绩。所莅者千里方圻,规画动关军事全局。使无其人,则曾国藩、左宗棠诸人失所匡扶凭藉,其成功且较难。”
    对曾国藩,胡林翼甘做嫁衣,为他担任CEO、粮草官、公关先生多重角色,无怨无悔;对左宗棠,他曾七次举荐,堪称伯乐。胡林翼去世后,曾国藩、左宗棠均悲痛异常,左宗棠“有泪如丝”,在祭文中这样写道:“自公云亡,无与为善。孰拯我穷,孰救我褊?我忧何诉,我喜何告?我苦何怜,我死何吊?”
    清人唐文治对胡林翼有两句恰如其分的赞语:“此其量,江海之量;此其心,江海之心也。”
    是的,胡林翼是父亲和岳父的骄傲,他没有辜负他俩的心血;胡林翼更是胡氏后人的骄傲,他至今还在影响他们。
    捍卫国家,是胡氏家训的第一条。胡林翼从投身科举仕途开始,他就与一般士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定位。吏治腐败是导致社会矛盾趋于激烈的一个重要因素。胡林翼对于当时清朝官员的贪腐及其危害有切肤之痛。有鉴于此,胡林翼立誓清廉自律,做一名清官,“誓不取官中一钱自肥以贻前人羞”。从胡林翼家书可知,他不仅不污一钱,连自己的养廉银都很少贴补家用,往往“至发益阳私家之谷以济军食”,以捐廉助饷。对于贪污官员,胡林翼即予严惩,决无宽贷,要求粮台速议节俭约法,“粮台应办杂物,及年节送礼,三五日内,拟通饬各营,一律停止”,规定“不张盖、不设仪、不顶戴、不入署”的办事方式,对别人的馈赠,一概拒绝或交公。
    胡林翼为官廉明,执政清新,建树不俗。胡林翼说:“吾辈做官,如仆之看家,若视主人之家如秦越之处则不忠莫大焉。”强调官员要“以做百姓之心做官,以治私事之心治官事”。胡林翼说“所禀四端,均有仁人之心,君子之度……择正人,不扰民。事事挟一至诚恻怛之心,以与民相见,便是实心爱养之道”,要求各级官吏禀承“仁爱”之心,拥军爱民,重视对病残和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的抚恤,要求待如兄弟。胡林翼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江苏科技大学教授 陶海洋)
陶用舒:选贤任能 为国求才

    胡林翼治黔抚鄂十余年,深切感受到,社会动荡不安的关键原因,不在于盗贼横行,而在于社会人才得不到重用,“国之求才,如鱼之求水,鸟之求木,人之求气,口腹之求食,无水、无木、无气、无食,则一日不安,日即于亡。得水、得木、得气、得食、则生。”因此,治理社会乱象,若要治本,首先当求“人才”。胡林翼始终把访求人才当做首要任务,注重培根固本,主张唯才是举,破格提拔。胡林翼礼贤下士,虚心相待,在武昌设宝善堂,在黄州设储材馆,专门安排14楹房屋,待遇优厚,“意欲为事贤友仁之居。”胡林翼说:“正士非诚心访求,必不屑为官办事尔”,对于这些贤良之士,要倾心相待,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服务。胡林翼深信:“国家之败,由官邪也”。由于现实中科举制度不能有效地选拔优秀人才,他对官员队伍缺乏“精刚之气”十分不满,而“救天下之急症,莫如选将,治天下之真病,莫如察吏,兵事如治标,吏治如治本”。官员在军政事务中起关键作用,地方治安一旦出现问题,少数干练的官员,能够起到数万军队不能起到的作用。胡林翼认为举人须破格,选才须循名责实,任用无亲疏。同时,他对选用人才有着严格的标准,要重节气,要脚踏实地,必须要保持廉洁、高效和勤政的作风,主张及时弹劾贪鄙、无能的官员,破格提拔基层官员和读书人。
    胡林翼识才、揽才、储才、爱才、用才、培才,归根结底是因为“国家生贤良忠直之才,当为国家爱护之”,不是为个人,而是为了国家的事业,是为国求才。(湖南城市学院教授 陶用舒)
    胡林翼生逢晚清乱世,他自问:“吾人生于两仪之间果为何乎……惟然,吾人当求所以自立,勉为众人所不敢为、不能为之事,上以报国,下以振家”,认为我们应当寻求自立于林,不随波逐流,而最重要的就是自身修养。
    他切中要害地提出:“今天下之乱,不在盗贼,而在人心”,世风比战争更令人恐惧,然而想要改变今日的风气,看上去容易,实际上难得很!胡林翼治军治省治世治心,皆以“性理”之学为原则。他认为,只有具备踏实俭朴的作风,才可以消除患得患失之心,世上之事难办,万事万物都须放开眼光,不拘泥于成见,实事求是。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有真才实学作为基础,“经天纬地之才,并非骛高远谈奇妙之谓,不过踏实二字,便是奇才”。胡林翼指出从政治军必须“实力整顿,其尽心力,勿执己见,勿拂人情,踏实作出,说实话,干实事,无忘自田间来,无忘读书本色,总可稍济于国也”。“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水尽山穷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办”。胡林翼始终以“欲正人心,引为己任”,即一方面从自己做起,一方面以改变社会风气为第一要务,将“正人心”当作自己应尽之责任。(胡林翼陈列馆馆长 赵建超)
    中央纪委监察部推荐系列家训之三十六:北宋名臣胡则家的《胡氏家训》
    “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读书至乐 教子至要”,2016年3月1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中推荐了北宋名臣胡则家的《胡氏家训》。
    胡则家的《胡氏家训》概括为15个字:行善篇、修身篇、勤业篇、劝学篇、孝悌篇。
    胡则(963-1039),字子正,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人,为宋朝婺州第一个进士,是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的名臣,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先后出任知浔州、桐庐、睦州、温州、信州、福州、杭州、池州、陈州等十个州郡,按察江淮、京西、广西、陕西等六路使节,并曾担任户部郎中、礼部郎中、吏部郎中、工部侍郎、刑部侍郎等,有“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之称,宋仁宗宝祐元年(1034年)以兵部侍郎致仕。
    胡则在政治上力主宽刑薄赋,兴革弊政,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尤其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直言劝谏,奏请免除衢、婺两州百姓身丁钱,为百姓所铭记,青史留名。
浙江省永康市方岩雪韵胡则家《胡氏家训》1-行善篇

    【译文】
    家业的昌盛和衰败,都取决于是积德行善还是积恶为患。什么是积善,就是在家中要做到尊敬长辈友爱兄弟,立身行事做到仁善宽容,凡是救助他人的就都可以称为积善;什么是积恶,就是仗着自己的势力妄自称强,通过掠夺他人财富使自己富有,凡是欺骗自己内心的就都是积恶。
    做什么事都要留有余地,满足了自己的内心之后就不应该再贪求更多。他人有喜庆之事时,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灾祸之事时,不可以有侥幸之心。做好事想要人看到,那就不是真正的善;而做坏事恐怕别人知道,那做的就是大恶事了。
    胡则家《胡氏家训》2-修身篇
    【译文】
    正人君子,应该淡泊名利而使自己志趣高洁。做人应当以忠、孝、仁、义为最高道德准则,应当以国家为重;要忧患在前享乐在后,要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胡则家《胡氏家训》3-勤业篇
    【译文】
    家族中的子弟应当在各自的行业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读书人要用心攻读学业,务农的人要致力耕种劳作,工匠要专注技能工艺,商人要积聚资产财富。
    不要学人赌博而荒废事业,不要沉迷美酒女色而乱了道德品性,不要乱耍嘴皮而惹事生非,不要游手好闲而浪费时间,不要玩忽法令而触犯刑律,不要奢侈浪费而破败产业。
    应当把眼光放长远,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不要临阵磨枪、临渴掘井。持家应当勤俭朴素,不贪恋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
    胡则家《胡氏家训》4-劝学篇
    【译文】
    人最快乐的事情应当是读书,最重要的事应当是教育子女。子孙即使愚钝,四书五经是一定要读的,即使是愚昧顽固的人,读了书也会有通达醒悟的时候。
    如果就知道争论辩驳、奢靡享乐,而不去教育子女读书修身,那就是有家之人的祸患和灾难。应当把争论辩驳的心思放到教育子女上来,把奢靡享乐的钱财用到读书修身上来。
    读书要以努力成为圣贤之人为志向,做官则要始终保持忠君爱国的思想。不得志时,要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时,要造福天下百姓。
    胡则家《胡氏家训》5-孝悌篇
    【译文】
    各种邪恶品行中,淫邪欲念是排在第一位的,而各色各样的仁善品行中,孝顺长辈也是排在第一位的。子孙后代中有不孝顺父母、不尊敬长辈的,家族成员不得徇私偏袒。
    为人处事需要知道屋檐上的水总是从上往下掉落的,点点滴滴都总是落在同一个位置而不会有所偏移。为人妻子的,需要修持妇女贞顺德行,以孝顺之心侍奉公婆,以恭敬之心对待丈夫,以慈爱之心对待姐妹姑嫂以及家中晚辈。
    专家观点
谢冕:则在千秋

    “则在千秋”,我怀着崇敬、肃穆,还有一种感动的心情,在宣纸上写下这四个字。签名之后,我又特意加上“敬题”二字。
    故事发生在浙江永康的方岩,方岩上有座胡公祠。胡公是真人,一个竭诚为百姓做事的官吏。
    那日登方岩,我们从山下拾级而上,过步云亭,谒蓬莱仙境,而后是垂直的数百级“天路”,天路尽处,巨大的拱石筑起“天门”。过了天门,又有“天街”。这里不似别处旅游景点,摆满了似是而非的纪念品,开设各色小吃店,这里是静穆的。静穆生发于崇敬。胡公祠香火历千年而不衰,因为前来谒拜的香客终岁不绝。
    数十年前,郁达夫访过方岩,记载说:“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朝山进香者,络绎于四方数百里的山道上。金华人之远旅他乡者,各就其地建胡公庙以祀公,虽然说是迷信,但感化威力的广大,实在也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我们在方岩巅峰拜谒了胡公祠。那里供奉着他的神像,脸是红的,须是黑的,形象有点像我们熟悉的关公,健伟、慈祥,也很亲切。胡公原名厕,殿试时经皇帝御笔去掉厕字外边的“厂”,赐名为则。胡则,宋乾德元年(963年)出生于永康一个普通的农家,曾读书于方岩,聪慧勤勉。端拱二年(989年)中进士,此后屡官浔州(今广西桂平)、睦州(今浙江建德)、温州、信州(今江西上饶)、福州、杭州、池州(今安徽贵池)、陈州(今河南淮阳)、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或为郡守,或为知州。宦海浮沉,时有升降,但从他的任职州郡之频繁来看,他的辛劳是可以想见的。
    胡则于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72岁时获准致仕,朝廷按例加封兵部侍郎(正三品)荣衔,这是他平生为官得到的最高级别。重要的不是官阶,而是他的操守和政绩。他为官清廉,以身作则,史载某日一位挚友升迁,囊空如洗的胡则,只好以家用银器以代赠仪。胡则长期担任筹运军饷等后勤事务,经手钱财数以万计,却两袖清风,毫发无沾。尤为难得的是,性格坚毅的他,敢于为民众的利益甚至向皇帝据理力争,置一己的得失荣辱于度外。杭州任内修海塘,福州任内三上奏章减租平值,明道元年江淮一带百年大旱,此时“百年之积,惟存空簿”,胡则抗辩免婺、衢两州丁钱为民请命。
    他一生都在这样为万家生灵着想,直至退老,还不忘视察钱塘海务,种植龙井。胡则终其一生只是一名文职官员,并无惊天动地的伟大功业,只是因为他勤政爱民,克己为公,百姓千年永记,万世颂扬。方岩美景,天下闻名,但我此时此刻没有在意,充盈在我心中的是胡公所留传的精神。
    写了以上那些文字,现在,我要回过头来,为我的“则在千秋”解题了。很明显,这里的“则”字,首先指的是人名:胡则的“则”,作为一代名臣的胡则是不朽的,人们将永久地记住他的名字。其次,作为名词的“则”,有准则、法则的含义。《诗经·大雅·庶民》:“有物有则”,指的是道德准则,为官之则,为政之则,推而广之,为人之则。凡事自有章程,处世要讲原则。有物有则,天下安宁。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谢冕,文章摘自2014年3月21日《光明日报》)
    与唐代相比,宋代士大夫的社会性格已发生明显变化,带动了士大夫阶层责任意识的加强,“以天下为己任”“承当天下事”被不少士大夫作为为官座右铭并且努力践行,胡则就是其中的典范。
    胡则以其实干精神留名青史。他曾历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为官四十七年,他奏减官庄田值、参与解州盐法改革、为衢婺两州奏免身丁钱,官声清越。他的实干精神也影响着下一代,他处理政事的能力后来也被子孙所效仿与继承。长子胡楷被范仲淹称为“政能”之人,胡氏后人中为官者也大多留下好的官声。
    总之,如果从宋代士大夫的群体特征中去观察,在政治上具体践履着“以天下为己任”这一理念的胡则无疑是其中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确实体现了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呼吁与主张。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陆敏珍)
    胡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和精神可以归纳为“三种情怀”,一是高尚的家国情怀;二是深厚的为民情怀;三是充沛的人本情怀。
    家国情怀。胡则出仕为宫,“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总能以国家大义为怀,尽忠尽责。尽管在仕途上有进有退,但始终国事为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所以,范仲淹在胡则墓志铭里称颂他是“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
    为民情怀。胡则无论在什么地方任职,都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景德三年(1006年),胡则出知浔州,派人清除虎患,为百姓换取安宁。明道元年(1032年),江南大旱,胡则奏免衢、婺两州身丁钱……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为宫一任,造福一方”无疑是真实的写照。
    人本情怀。胡则在广西路转运使任上时,曾经有外国船舶被大风困在海上,吃不上饭,其他生活用品也供给不上,面临生命危险,请求救助。胡则就让琼州借他们钱,下属回答说“外国人是不守信用的”,担心不来还钱。胡则说他们在危难中求助于我们,怎能拒不伸出援手呢?”后来外国船只果真回来以货还钱,而且送回来超过所贷之款十倍的货物。
    (胡氏后裔、浙江古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胡浙平)
    开八婺科第先河、为官四十七载的胡则,作为北宋两浙儒学复兴思潮的引领者之一,尽管除了七诗一文鲜有文字传世,却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勤廉和担当,诠释了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树立起为政之则、为官之则、为人之则的榜样和参考。
    在历史的纵轴线上,胡则的一生看似平凡。他既非高爵显宦,也没有立下彪炳史册的奇功伟业,更没有含英咀华的诗词、宏篇大论的巨著传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员。然而在百姓的记忆里,胡则却是一位关心民瘼、犯颜直谏、勤廉为政、惠泽一方的能臣。胡则所作所为像一股清风,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吹散弊政,给百姓带来实惠。
    不仅如此,胡则功国惠民的政绩和刚正不阿的道德风范,还逐渐积淀为永康胡氏家族的家规家训,规范、激励着胡氏后人的言行。
(浙江省永康市胡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胡国均)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