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86阅读
  • 1回复

安徽省级文保单位:泾县西阳花戏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8-17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游记 移动到本区(2018-09-06) —

    泾县西阳乡座落着两座花戏搂,一为里西阳花戏楼,一为外西阳花戏楼。两座花戏楼均建于均建于清同治年间,且建筑风格相似,当地人称为姊妹花戏楼。因每年9月在此酬神唱戏,故又称万年台。两座花戏搂由199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西阳紧邻溪头都,同样是胡姓集中居住的古村落。这里的胡姓为“界桥胡”与溪头都“龙坦胡”同出一辙,也是迁自婺源清华,同为胡学四子胡延晖的后人,世袭关系密切,始祖为兄弟关系。
    道光、咸丰年间这里是太平军与清军拉锯交战地点,里外西阳无一庙宇留存,同治初年太平军在此受挫于清军,同治4-5年战争告靖,同治6-10年这里的农事恢复,经济复苏,百姓安居乐业,农畜兴旺,当地的胡氏家族开始建家庙——玄坛观。因胡氏是一大族,支系旁出,分居十二甲,后代为祭祀方便于里、外西阳各建一观,观内各建一戏台。
    关于“花戏楼”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外经商胡公身带巨资,中秋回家团圆,归心似箭的他误宿了黑店。梦中他隐约听到磨刀声,警觉的胡公突然惊醒。这时他听到楼梯传来脚步声,且越来越近。预感大难临头的他急不可耐,却找不到藏身之处。危情时刻,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他看见窗外的一根翠竹随风弯向到窗口。慌不择路的胡公急中生智,爬上竹梢,逃离房间,顺竹而下,在夜色的掩护下,逃出虎口。幸免一难的胡公发迹后,家业兴旺,回想当年的大难不死,感觉是天意,为了报答雷公、电母,大兴木土,修造了花戏楼及庙宇,恩谢上天保佑。
    西阳两花戏楼均为“界桥胡”所建,均为砖木结构。里西阳万年台前为单檐歇山式,后栋为硬山顶,前台后檐与后栋前檐相交。台基高1.8米,宽12米,台深10米,台前伸出部分宽6.5米,深约占整台的1/2,顶为大方格木条天花,台中以屏板平行分隔为前后台,梁及檐柱斜撑上刻有戏曲图文,正脊与戗脊饰以吻。

    外西阳花戏楼形状与里西阳花戏楼相仿,但结构比里西阳花戏楼复杂,施工考究,屋面6个翘角分三层起翘,飞檐斗拱,造型别致。台内有单斗无梁藻井和各种花卉、戏剧人物彩绘,雕梁画栋,非常精美,台基高约2米,整个宽13.5米,台深10米。

    里西阳花戏楼应比外西阳花戏楼后建,前为单檐歇山式,后栋为硬山顶,前台后檐与后栋前檐相交。台基高1.8米,宽12米,台深10米,台前伸出部分宽6.5米,深约占整台的1/2,顶为大方格木条天花,台中以屏板平行分隔为前后台,梁及檐柱斜撑上刻有戏曲图文,正脊与戗脊饰以吻。
    外西阳花戏楼是直面的,雕刻比里西阳花戏楼精美。
    每年九月全族在此观灯赛会,请神唱戏。演出活动最多时,自九月初一开锣,至二十日结束,长达二十天,演出的均为徽、京大戏,胡姓十二甲每年轮流主持,外西阳胡姓人多,每十二年就要演五次,且演于自建的外西阳花戏楼,其他支系,有的演于里西阳花戏楼。
    为让人记住那天胡公因上天搭救,每次开台或重修后演出,利用放铳、砸碗形式营造雷电交加之势。演出的第一天天亮寅时放一铳,第二天放两铳,第三天放四铳。以后每天据几何级数增加,在破台演出前,台下还准备许多空碗,在一定的距离内轮流向台上掷去,直到碗不碎方可演出,热闹异常。

    在里西阳花戏楼后面的墙壁上,留存戏目约三百出,最早演出日期在光绪二年。班社有长春、四喜、双喜等,主要演出剧目有《百忍图》、《取洛阳》、《端午门》、《打樱桃》、《九锡宫》、《界碑天》、《黄鹤楼》、《闹龙宫》、《取荆州》、《乾坤图》、《渭水河》、《骂曹操》等。
     外西阳花戏楼经过修缮,班社题留的大量剧目、演出时间、班社名称都被刷去,唯台中木板屏风背面留存部分墨迹,如“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上元班寅时破台”、“要认真唱,于(如)不认真,罚戏三本”。主要剧目有《大保国》、《渭水河》、《落马湖》、《龙虎斗》,《采石矶》、《百寿图》、《双尽忠》、《卖胭脂》等。
  中国戏曲活动,源远流长,自北宋至明初,约3个多世纪里,随着北杂剧与南戏的形成、兴盛、发展以及宋室南迁,南方商业与交通的逐渐繁荣发展,加强了南北戏曲艺术在皖南的交融。泾县古戏台的存在,说明了戏曲活动在这一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根植于民间的深厚基础,是胡氏留给后人的隗宝。

  ——— 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09月05日推送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2-03
西阳胡姓与其风格独特“花戏楼”
来源: 《四色泾川》(2009年02月10日) 

  位于泾县最高峰黄山北麓的西阳,昔日以乡建置,今属榔桥镇。这个曾经以木梳生产而闻名全国的乡镇,过去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说它了不起,是因为它曾经是赫赫有名的胡姓家族居住地,它丰美的粮草和甘甜的山泉蕴育出了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名门旺族;说它了不起,还因为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矗立过两座风格独特的精美的“花戏楼”,让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大饱眼福、赞不绝口。
  据西阳胡氏宗谱记载:“始祖六公出自婺源之清街,南宋时为大理寺评事,始迁泾之西阳。”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姓人口激增,分散居住,溪头、周村、金溪、石柜、罗村、西阳等村均有,其中以溪头、金溪两村最盛。
  溪头村的胡氏后裔明清时不仅弃农从商、经营有术、家财万贯,而且文风昌盛、热衷科举、人才辈出。仅清代考中进士、举人、贡生者就达20多人,如:顺治年间进士胡尚衡,贡生胡子棅;康熙年间进士胡承谋,举人胡岑龄,贡生胡岳龄;雍正年间进士胡承璘,举人胡择先、胡镇远;乾隆年间进士胡承殿、胡世科,举人胡筠、胡士程,贡生胡振、胡蜃龄;嘉庆年间进士胡承珙、胡世琦;光绪年间举人胡璧城等。其中胡承珙著述甚丰、学术成就最高,他与本村的胡匡衷、胡培翚及黄田村人朱珔同为著名的“皖泾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成就与地位可与当时煊赫的“桐城派”媲美。受其影响,溪头村近现代的胡氏后裔秉承祖业、异军突起、继往开来,其中以国学大师胡朴安、胡怀琛、胡耐安、胡道静“四胡”为最。
  地处金溪村的胡氏后裔却并非如此,相反,他们弃农从商后则一门心思经商,把商人做地道做纯粹了。发了迹回到家乡,他们不是修祠就是建庙,不是造屋就是筑台。其中在村口筑造的两座“万年台”,也即“花戏楼”最为著名。这两座花戏楼,一为里西阳花戏楼,一为外西阳花戏楼,皆建于清代同治年间。气势宏伟,装饰华丽,均采用高台砖木结构建造。里西阳花戏楼前台为单檐歇山式,后台为硬山顶,正脊与戗脊上饰以鸱吻。外西阳花戏楼其外形与“里西阳”基本相似,但结构复杂且更考究,屋面六个翘角分三层,飞檐斗拱,造形别致。台内有单斗无梁藻井和各种花卉、戏剧人物彩绘,雕梁画栋,精美绝伦。
  关于这两座花戏楼的建筑背景,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生动的故事:说金溪村第十二世祖胡应魁在外经商,有一次收帐途中误宿黑店,精明的他发觉情况不对便躲了起来,店主带着几个坏人跟踪搜寻,正要被发现逮住时,他却急忙抓住临窗的竹梢慌忙逃走了。为了庆幸这次“虎口脱险”,回到家中,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赶快在村口建造两座“万年台”。意思是酬神保佑、祭神“玄坛”。
  从此,每年九月庙会,各路戏班都浩浩荡荡、云集西阳,有京剧、徽剧、黄梅戏,也有木偶戏、目莲戏、说唱、曲艺等。他们在此花戏楼里粉墨登场、尽情发挥、大显身手,引得台下观众躁动不安、大呼小叫。四邻八乡的乡亲也争先恐后地赶来助阵,一时人声鼎沸、万头攒动、热闹非凡。
  可惜的是,由于岁月的沧桑和人为的破坏,里西阳花戏楼已经毁圯,仅存遗址。但从异常精美的外西阳花戏楼的造形上,我们仍然能感觉到里西阳花戏楼的影子,也能感觉到当年主人筑楼时的虔诚以及戏台上的盛况,更能感觉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130余年过去了,这座历经风雨变幻的外西阳花戏楼,虽灰尘满身仍熠熠生辉,虽毁损严重仍身价百倍。无论是建筑风格、审美价值,还是历史意义、文化内涵,它都不失为难得的“稀世珍品”。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