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朱熹探亲到安徽祁门贵溪
来源:《时尚祁门》2010年11月刊文:玉鸿朱熹(1130-1200)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公元1130年10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南剑州尤溪县(今属三明市)城南郑安道义斋馆舍别墅——溪南馆,则南溪书院。为纪念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今年10月22日,我国特发行了一套(2枚)纪念邮票。朱熹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于自然科学、哲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朱熹倡导书院教育,福建武夷山的武夷精舍便是朱熹创设书院讲学的代表地。朱熹在此著述讲学达8年之久,完成了《四书章句集注》等理学著作,慕名而来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据考,与朱子生平有关的书院有60余所。朱熹在闻名遐迩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曾写下了五条学则:“一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二曰,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三曰,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五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五条不但为此后数百年中国的教育界奉为至高典则,甚至风行于日、朝等国,至今仍为有识的教育家所认真借鉴。其中的“博学、审问、谨思、明辨、笃行”仍被许多学者作为座右铭。有的学校还将其内容渗透进校训之中。其“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论述在当今人们对于为人处事等方面仍有积极的思想意义。传说朱熹外出讲学不坐轿,他也认为坐轿是“以人代畜”,是对抬轿者的不尊重,有违儒者的仁爱之心。他常骑马讲学,人们常见他骑着高头大马往来于各个书院之间;他也喜欢乘坐竹筏,他在武夷山讲学时就曾多次乘坐竹筏畅游九曲溪,其传道授业之处,不计其数。本文所要介绍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朱熹与他的父亲朱松在祁门贵溪的一段讲学与生活之经历。朱熹的父亲朱松,婺源人,考取进士后,曾任吏部员外郎职。金兵大举南下中原,宋朝王室被迫南迁,朱松怀着一腔忠诚屡屡上书,反对议和,提出一系列中兴之策,却遭秦桧排斥,将他外放饶州。朱松对朝廷深感失望,没有赴任,而是请假回故乡婺源安居。朱松在朝为官时,与在汴京求学的徽州同乡祁门贵溪贡士胡器之志趣相同,结为好友至交。据《贵溪胡氏宗谱》记载,胡器之回贵溪后,在村北广植白杨,兴办白杨书院,教书讲学。白杨书院内设有松萝阁、竹间亭、碧波亭、般若亭,皆为赏月之佳处。朱松回婺源后,前来贵溪探访当年好友,因爱贵溪山水秀丽,遂谋在村前一山城筑室其间。此山山顶平整如坻,宽广约2、3亩,俯视全村,山下景物尽收眼底,便结庐其上,居所一侧并设学院,讲学于其中。数年后,朱熹弃仕讲学,来到贵溪探望父亲,也曾在此讲学。朱熹在贵溪小住时日,与村中文士往来唱和,曾应邀为胡氏宗庙题诗云:“唐室遥遥孝义门,屹然宗庙至今存。当时泣尽思亲血,化作思波遗子孙。”后来村里人为纪念此段名人佳事,改此山名为夫子山,并建庙于山上,名为夫子庙。此夫子山为贵溪八景之一,风景秀丽,后人曾题诗赞曰:“吴党中分夫子山,前人设教在其间。源泉澄澈同洙泗,地位清然类杏坛。遗迹尚存堪葺理,流风未远可追攀。作诗致语诸莫俊,勿谓弥高进步难。”至元朝,朱氏庐舍、书院及夫子庙等,均毁于兵燹。如今夫子山尚存,而景色不再。朱熹探望父亲,曾到祁门贵溪讲学这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信息提供:胡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