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被民谣湮没的探花
胡宁生发表于 2020-02-02 12:54
来源:胡可南的新浪博客
胡幼黄,字成玉,南宋咸淳十年(1274)王龙泽榜探花,殿试名列第三。宋元交替,他坚守名节隐于山林不出,史载为永新人。庐陵胡氏以南宋胡铨为荣,宋高宗时其以上书乞斩秦桧对金主战而名。胡幼黄与之同族,也是庐陵人文史中的佼佼者,在地方史、家族史中却记载严重缺失。我一直在寻找其行迹和传世文墨,想考证他的祖籍地,费了不少功夫却只见枝叶不见山林。
去年在莲花石门山下考证湘西土司与唐朝禅宗七祖刘行思故里的历史,无意间听人说,你们胡家在这里出个一个进士,叫胡佼林。这户人家原有进士牌匾,曾立了两对一人多高的旗杆石。我很诧异,进士牌不是随意可以挂出来的,得请名人题匾;旗杆石也不是可以乱立的,中了举,得了进士才行,其规格尺寸有别。挂匾、立石有隆重仪式,要大办宴席,请了乡绅族老来喝酒,今日乡间还有赏牌送礼之俗语。如不是进士,题匾者、事主、家族就会被人笑话。奇怪的是,莲花进士名录无此人。莲花自乾隆年间设厅以来有几次地方志修订,值得肯定的是乾隆李其昌、清末贺恢的收集整理撰述是有学者水平的。尤其是贺恢,私家修订,考据甚严,我看过不少同类的古籍,他的《爱莲篇》是上乘之作,其书也不载此人。前几年我在南岭乡为四桂村搞人文历史布展,地方老人说,这里的胡氏古代有个秀才在山上苦读,中过举,喜报传来,官帽子戴上,还没上路却一命呜呼。村里很是惋惜,千百年出个人物就这样完了。我只是笑笑,野老之言,不可列入地方人文历史,以免误人。
石门山的人文调查,牌匾、立石是大事,我很在意,过几天再去,找来族谱一查,竟然就是胡幼黄,但族谱大名不载,只记胡成玉。南岭胡家与这里是同一个家族,以梅溪为堂号,一世不是胡成玉,却是其子孙辈。找来好几本族谱查考,胡幼黄上下几代迁徙特别频繁,分派很多,有不少疑点,但一个历史之谜显露曙光,胡幼黄的家族大部分就在莲花,后裔散居的村落较多,僻远的山沟,喧闹的市镇都有探花后人。而另一个更大的困惑又产生了,天下族谱很在乎家族中出过名人,出过一个探花,那是何等光荣,早就有族谱修订,本地何至于到清光绪年间才有一修谱?
这让我想起胡氏家族里另一件很遗憾的事,明代晚期,莲花胡光溥是个名人,理学家,有《原道论》、《太极论》传世,明亡后隐居山林,著书立说,不愿出仕。庐陵胡氏派衍永新多居莲花,其倡议续修永新北郭胡氏族谱,跋山涉水寻找源流、宗亲,但也受了不少气。其中有两房支系不予配合,言语很难听。胡光溥气得不行,在族谱四修序中载明此事,族谱最终有两房没有修订进去。胡幼黄一支后来是独立修谱,历史过去了近六七百年,史料散佚,真相被掩盖,现在看来,胡幼黄在本地湮没无闻,难见于莲花地方志与此也有关联。还有一个原因,莲花是秦汉古县,而自唐至清乾隆八年却分属泰和、永新、安福管辖,分分合合,一些历史很难说清楚,胡幼黄的历史也就难以查证。
胡幼黄考中探花是实有其事,据《庐陵府志》记此年庐陵考中进士的有四十二人,其中永新七人,很是了得。元人所编的《宋季三朝政要》卷四记载:“是岁殿试,度宗以疾未及,临轩而崩。上谅阴类试王龙泽等,比廷试出身策问求贤。时似道方恶言者,吉州人胡幼黄以舍和吐气为说而榜第三。士论耻之。”那年皇帝驾崩,天下也岌岌可危,科举不合时宜进行,名次出来了,
下一页 (1/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