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2020年2月3日)记者:廖艳视频:武汉肺科抗疫夫妻连轴转720小时
2月1日,武汉,晴转阴。这座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阴影“笼罩”的城中,最美的身影仍属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
武汉肺科医院仁医楼十三层的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着数十名“危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他们正接受进一步治疗。
记者见到ICU主任胡明时,他正身穿暗绿色短袖工作制服、满头大汗从重症监护室走出来。在此之前,他刚和其他几名教授完成一次ECMO(移动心肺仪)病人的转移,约50米的距离,耗时近40分钟。
至2月1日,胡明已经连轴转30余天,720小时。同样奋战在一线发热门诊的护士长妻子王洁,亦是如此。
“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仍然是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目前只能给急性期病人加强支持治疗。虽然能把一些病人给救回来,但是病人肺功能仍无法恢复正常状态。”胡明说,他们一直在想怎么把自己的能力发挥最大,能多救一个病人就多救一个病人。胡明与其他医生探讨患者病例。
胡明与其他医生探讨患者病例。连轴转720小时
从重症监护室走出来的胡明,并未停下来休息。重症室门外,有一块方形黑板,上面写了密密麻麻的病例,他和几名教授又在继续分析病例,探讨可以让哪一个环节做得更精细一点。
“刚刚,我和几名教授在转运一名ECMO病人。”胡明略带微笑地说,今天(2月1日)运气好,国家组的几名大咖一起帮忙转运病人。他说,虽然距离不长,约50米,但是我们每迈出的一小步都要非常小心,一旦停下来,病人就会出现生命危险。像这样的距离,我们一小步一小步地转运,耗时近40分钟。
胡明曾连续三天转运三个ECMO病人。“现在跟平时不一样,我们穿着防护服,行动的速度比以前慢得多,每个人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一倍。”胡明说。
坐在旁边的一名医生接着胡明的话说,比如现在接诊ECMO病人,需要六七名医护人员方可完成一次换床单工作,加之穿上防护服,行动笨重。“工作量简直是多出几十倍。”
下午5点的武汉,气温为十摄氏度,室外还是需要穿羽绒服。而胡明与其他几名医生都是身穿短袖,衣领处已经湿透,头发也是湿的。“从(监护室)走一圈出来,穿的鞋子都是湿的,脚底还有些打滑。”胡明边说边望向其他同事。
胡明穿着一双包脚拖鞋,以便于进病房换鞋。每次进病房前,胡明需穿戴防护服、护目镜以及口罩。说到这时,他自嘲一番说,每次进去都是蒸桑拿。同时,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双手,笑着说:“手被手套勒得发白了。这一段时间,我也瘦了,裤腰带扣紧两格,还觉得裤头大,正好减肥。”
自1月初,胡明就一直待在医院,他住在重症监护室旁边的一个小房间,一旦病人有情况,他便可立马救治。目前为止,胡明所在的病区共接诊16名危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其中有3名患者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转到普通病房,还有一名患者即将转普通病房。
一早起来,胡明第一件事情是查病房、交代查房意见,待这些事情落实后,已经是下午一点多。稍作休息吃个午饭。下午两点过后,胡明再次进入病房,基本上要待到下午六点出来。“一般晚上进病房的时间就不固定了。晚上八点进去以后,短则三四个小时,长则六七个小时。”
连轴转的30余天,胡明几乎没有回过家。只有小年夜那天,他回到家与妻子、儿子一块吃年夜饭,但仅30分钟,胡明匆匆又赶到医院,抢救病人。
胡明还说:“大年三十,我是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