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从胡寅《修录谱系》、《碑记坟墓》手迹说起——兼论胡安国世系中的若干“悬疑”问题
胡一宾发表于 2020-05-19 23:15
作者:江苏胡恒俊
从胡氏宗亲网获悉,安徽天长石梁胡氏始迁祖胡福,明洪武间“由毗陵(常州)携宋代胡安国、胡寅建的谱来天长”的消息,公元2012年4月13日,我们徐州、睢宁(江苏)、泗县、灵璧(安徽)胡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一行,专程赶赴安徽天长市。
所谓“毗陵”, 即今江苏常州市。毗陵,系西汉时所置县,治所即今江苏常州市。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毗陵郡,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东南丹徒镇;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改名晋陵郡。隋大业初,改常州为毗陵郡,治所在晋陵县——今江苏常州市。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复名常州。也就是说,“毗陵”,只是唐武德三年以前的古名,其后一直名为“常州”。
在天长市胡金萱宗亲家,我们见到由金萱宗亲主编的天长市《安定裔石梁胡氏宗谱》。展开首卷,赫然映入眼帘的,竟是宋代周惇颐、朱熹、岳飞、胡寅、陈康伯、蔡元定、文天祥以及明、清两代多位名家为胡氏家谱留下的墨宝手迹(老谱原件已被捐赠上海图书馆)。震撼、惊叹之余,细读其中胡寅《修录谱系》和《碑记坟墓》手迹,顿觉豁然开朗:困扰学界和众多宗亲的一些历史“悬疑”问题,终于云开雾散,真相大白!
为方便论述,先将胡寅的这两幅手迹,复制如下:

上述二文,断句如下:《修录谱系》
所贵乎“世族”者,以其祖宗德业之盛,子孙生聚之众也。然盛而弗传,犹弗盛也;众而弗亲,犹弗众也,恶得谓“世族”乎?欲“传”且“亲”,惟修谱系。“谱系”一修,则文献足征,“盛”乃可传;名分攸叙,“众”乃可亲。我组肇迹诸冯,泽衍安定,拓业武夷,分宗南渡。祖宗既盛,子孙益众。虽世有谱牒以载其美,而所以“世”济之者,则在后之人耳。凡我子孙,于先代世系,不用缎娟,必用坚白好纸,每三十年一修,六十年再修,庶无遗忘之失。
《碑记坟墓》
坟墓者,祖宗体魄所安,孝子慈孙所世守而不失者。然而,岁月云迈,世事靡常,一失修理,下同荒陇。至于世远人亡、时移物换,或有垦为田地、掘为沟池者,可胜叹哉?嘱我子孙:时兴水源木本之思,于祖宗坟墓,树以碑石,勒其上曰“某世某祖之墓”,则世代虽远,碑石永存,平毁之患可免。绍兴八年十月立冬之吉,二十一世元元孙、翰林学士兼纂修国史、前青宫保傅寅,熏沐顿首谨识

细细研读,参阅谱内其他手迹,不难发现:
其一,胡寅亲自参与了家谱的续修工作。此前,学界普遍认为:胡安国父子在世之时,没有修过家谱。而此手迹恰恰说明:胡寅的《修录谱系》和《碑记坟墓》,既是为续修、补录家谱而写,又是对后世子孙的告诫——对如何续修、补录家谱,守护好祖宗坟墓,提出了具体要求,留下了厚重的嘱托。
其二,胡寅续修之前,家中已有老谱。胡寅曾对家中老谱的失而复得,作过记载:胡安国在逃难途中,发现族谱不见了,以为是仓促间丢失,事后复见,才知被老仆收藏、送回。此次续修,使用的老谱,无论是安国公收藏的,还是老家收藏的,总归是“有本可依”。否则,胡寅既不能言“虽世有谱牒以载其美”,更不能标注自己是“二十一世元元孙”。
其三,胡寅以“世族”自居,必以老谱为据。从胡寅《修录谱系》中“欲‘传’且‘亲’,惟修谱系。‘谱系’一修,则文献足征”看,“老谱”不仅显示胡寅家族是“世族”,而且,其世系,有“文献足征”。文献者,诸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5)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