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绍兴越城区皋埠镇后堡村的胡家祠堂与后堡桥
回帖:后堡村
1941年9月,中共绍兴县工委在绍兴后堡成立皋北抗日自卫队。图为自卫队驻地旧址——后堡胡家祠堂。(图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一头花白的头发,精瘦的脸上满是皱纹,说起当年抗日志士被日本鬼子残酷杀害的情景,越城区东湖街道后堡村村民徐阿土禁不住老泪纵横。如今,90岁高龄的他每天守着村里的胡家祠堂,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惨烈斗争。“我是见证者,有责任把这段红色故事讲下去。”  78年前的后堡村,打响了绍兴地区敌后抗日武装的第一枪,刻上了鲜明的红色印记。如今,这里革命文化薪火相传,唤醒红色细胞,激活绿色资源,环境绿起来、美起来,村民富起来、乐起来。
后堡突围
  1941年7月,中共绍兴县工委在后堡村胡家祠堂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武装——皋北抗日自卫队,队员30多名。他们纪律严明,很快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护。
  “那年我12岁,亲眼目睹了战士们英勇牺牲的壮烈场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阿土眼中泛起了泪花。他说,那年9月9日中午,日伪军突然包围了胡家祠堂,妄图一举消灭这支正处在萌芽状态的抗日队伍。队长朱铁群听到群众报警后,与指导员叶向阳当机立断,立即组织突围,先发制人向日寇打响了第一枪。经过一番拼杀,朱铁群、叶向阳等5人当场英勇牺牲,陈苏亚、黄秀盛两人被捕后也惨遭杀害。其余20多位队员,在后堡乡亲舍生忘死的掩护下安全撤离。
  “当年朱队长就是在胡家祠堂门口牺牲的,为了给队友争取时间,他靠一支长枪拖住日本人,最后中枪倒地。之后,日本人还拿刺刀不停地扎他,这个情景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徐阿土动情地说。
遗迹新生
  英雄已去,遗迹尚存。在87岁的退休教师、摄影爱好者李奎懋的镜头里,出现最多的正是后堡村胡家祠堂。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后堡附近一所小学担任校长时,经常带学生去胡家祠堂瞻仰红色遗迹。”李奎懋说。1995年,退休后的他再度来到后堡,却怎么也找不到胡家祠堂。原来“文革”时期,抗日救亡部队被造反派污蔑为失败典型,祠堂前进被拆后,造起了一幢三层居民小楼,后进的三间房屋也残破不堪,成了村民堆放稻草、杂物的地方。
  “祠堂要是倒了,怎么对得起牺牲的革命烈士。”村里老人的叹息让李奎懋听了不是滋味,他赶紧把这破败景象拍下来,将照片送给绍兴县有关部门。在李奎懋和徐阿土等人的多方奔走和呼吁下,新闻媒体开始跟进,绍兴市新四军研究会大力促进,省委党史办主办刊物《足迹》也刊发专文支持。2000年,绍兴县政府出资修复祠堂后进,成立抗日纪念堂。2011年,祠堂全面修复,现已成为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文保单位,参观者络绎不绝。
“红村”奋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结合我们村的实际,就是要让革命文化薪火相传,培育红色文明乡风,让环境绿起来、美起来,让村民富起来、乐起来。”当了10年后堡村党支部书记的徐国志,对后堡村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
  后堡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有农田2000亩,其中1900余亩是粮食生产功能区,水域230亩。“这几年村里不断完善农田沟、渠、路、埠等建设,基础设施好了,农田的附加值也高了,土地承包价从十年前的每亩200元增加到现在的近800元。”徐国志说。
  去年以来,村里又投入300万元,全力争创“五星达标、3A争创”村。通过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发动村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查看全部回帖(1)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