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愿做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记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女队员胡爱霞
回帖:来源:海南日报(2013年12月6日)记者:黄媛艳、通讯员“”王琨
胡爱霞(左)和彭花花在舰艇上交流业务。
护航医疗队在救治伤员。
 护航医疗队在救治伤员。
“蓝天碧海作沙场。远海大洋励精兵。”在憧憬与思念交杂的颠簸中,解放军第425医院(下称“425医院”)亚丁湾护航医疗队队长吴建波送走了亚丁湾上的最后一缕海风,圆满完成188天、总航程达40000多海里护航任务的吴建波回到鹿城。
吴建波不是最早一批护航医疗队员,也不是最后一批。2008年12月以来,中国海军共派遣15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护航,425医院的25名医疗队员就执行了其中8批随舰医疗保障。
亚丁湾上的海上医疗队
“感谢海军医生来给我治疗,在我生病最无助的时候,是你们给了我力量。”“振华4”号船员胡建华说。
2009年4月30日,航行在曼德海峡东口的胡建华身体不适,感到眩晕、浑身无力、四肢发麻,已连续6天不能进食,而且船上没有医生、缺乏药品,病情危急。获悉情况后,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微山湖”舰医疗队队员黄文生和2名同事迅速乘坐小艇,冒着2米多高的海浪登临“振华4”号紧急为其开展治疗。
军民鱼水情是每个军人不变的情怀,作为一名军人,医疗队员同样没有忘记服务官兵的使命。
2012年春节,当全国人民都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时,某部战士刘杰突发急性重症胰腺炎,连里的空气瞬时变得焦灼起来。护航医疗队员的及时出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小陈,赶紧给他吸上氧气,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小王,去药房拿6支奥曲肽过来,给病人静脉持续泵入!洛赛克打完了,换上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郇医生,再问一下总台,我们要的直升飞机来了没有……”医疗队队长周广怡有条不紊地指挥救治。
就在这时,刘杰因插胃管诱发不适引起阵阵呕吐,秽物沾了周广怡一身。周广怡顾不得擦拭脏物,持续心电监测、安慰患者……直到将刘杰安稳送上直升机转运后方治疗,才闲了下来,此时,污物早已风干紧紧地黏在了他的衣服上。
救死扶伤的故事在这群可敬的“白衣天使”身上上演,执行护航任务5年来,425医院8批护航医疗队先后执行了10批次护航任务,在印度洋巡诊1.2万余人次,诊治500多人次,开展胸腔闭式引流、阑尾切除等紧急手术30余例,清创缝合与断指修补86例,及时后送2名急重病人,换乘登舰救治各国船员20多人。
此外,为给国家积累远洋医疗保障的第一手资料,这群“白衣天使”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结合工作实践撰写的《护航期间阑尾炎发生及治疗的特点》、《远航期间舰员疾病谱及其相关因素》等病理调查数据翔实、客观可信的资料,发表20余篇科研论文。护航任务“痛并快乐着”
“舰艇出海不久,我就出现了晕船反应,东西吃下去就吐,吐完了食物就吐胆汁,满嘴又酸又苦。”在先后圆满完成了“神四”、“神五”、西沙医疗值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130余次卫勤保障任务后,2008年12月,425医院的护士长胡爱霞临危受命,随海军编队赴索马里和亚丁湾海域,成为首位执行护航任务的女护士长。
类似胡爱霞这样的“晕船”经历,参与护航的医疗队队员几乎都经历过。“每天面对35度的高温,医疗艇上舱内闷湿,甲板上炙热。而有限的淡水资源,只够让每个人擦擦脸,队员们除了要克服海上颠簸带来的晕船不适,更要克服高温气候带来的心理烦闷。”医疗队队员冯政武说。
护航虽辛苦,但医疗队队员们总能苦中作乐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下一楼›:——记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优秀校友,亚丁湾护航姐妹 ..

查看全部回帖(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