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胡氏三杰:一个家族与中国现代科学教育》
晚清以来的一代新型知识分子,无一不具有救国济世的慈悲情怀,无一不怀抱富民强国的美好梦想,像“胡氏三杰”,毕其一生追求和实践“教育救国”的理想和目标……
所谓“胡氏三杰”,是指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我国科学教育界的胡姓三兄弟: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胡氏三杰”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先祖胡瑗是北宋鸿儒、著名教育家,不少学者、思想家及官员出自他的门下,宋代理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的程颐,就深受其教诲。
祖父胡和梅曾为江苏桃源(今泗阳县)教谕,父亲胡壹修及叔父胡雨人提倡新学,设立家塾并首开女学,创办无锡最早的近代新式学校—胡氏公立蒙学堂,开启民智,惠及众多乡里弟子。
受家庭和时代思潮影响,三兄弟先后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取得了优异的学术成绩。胡敦复在康奈尔大学攻读数理,获得学士学位;胡明复与胡适、赵元任等人一同赴美学习,成为我国以攻读数学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胡刚复是中国第—位从事X射线研究的科学家,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留学史上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的第三人。
晚清以来的一代新型知识分子,无一不具有救国济世的慈悲情怀,无一不怀抱富民强国的美好梦想,像“胡氏三杰”,毕其一生追求和实践“教育救国”的理想和目标,从事科学教育事业数十年,为传播科学思想呕心沥血,百折不挠。今天,捧读陆阳的新著《胡氏三杰》,我再次深深地被他们所震撼。
为了寻求教育之自立,胡敦复与一帮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在上海创办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大同大学。大同大学在创办初期,没有任何外援,他们甘于贫厄,一个个节衣缩食,住斗室,穿敝衣,出入挤电车,可谓“毁家兴学,劳怨不辞”。正是在以胡敦复他们的戮力经营下,大同大学逐渐崛起,一时有“北有南开,南有大同”之誉,在解放之初大同大学的学生数更是冠上海各高校之首。
早在留美期间,胡明复就与任鸿隽、赵元任等9人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出版《科学》杂志。中国科学社以“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在我国科学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回国后,胡明复甘于寂寞,在从事数学教育的同时,辛勤主持中国科学社社务,甘为人梯,从事基础的科学普及工作。后来,胡明复英年早逝,国民政府颁令立碑纪念,墓碑由蔡元培题写,上海新落成的中国科学社图书馆被命名为明复图书馆,这无疑是对他在短短一生中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所作贡献的最高褒扬。
民国初期,国内物理学十分落后,尤其是实验物理学还是空白。胡刚复回国后,在东南大学和大同大学率先创建了近代物理实验室。物理学本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所以后人将胡刚复誉为 “真正把物理学引进中国的第一人”。
胡刚复把他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物理教学事业,作出了“开启山林”式的贡献,先后在大同大学、东南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任教,其中曾主持浙江大学理学院长达十三年。
近些年来,大陆兴起一股“民国热”。在这股热潮中,大众对于民国的赏识,大致有着由花叶到枝干再到根本的过程,也就是从了解民国的名人趣事、到陶醉民国的风范情怀、再到探究民国的思想魂魄的演化。在这股热潮中,民国时期的教育无疑是一个持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