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78阅读
  • 2回复

[网络转载]灵乡胡启旦家族:胡家大院二百年 儒商典范代代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9-07
来源:东楚晚报 记者 肖婷/文

    年过七旬的胡承楠坐在胡家大院前,守着自己的工艺设计店。在胡家大院里,他的父亲胡泽涵也曾这样,静静地顾着自己的小生意。
  他知道,他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在外经商回来,胡家大院都是他们最好的休憩地。
  2015年3月9日,胡家大院门前,五代同堂的胡氏族人拍摄了一张全家福。
  此时,距离胡承楠的八世祖胡启旦始建胡家大院,已过去209年。两百多年来,身居大冶灵乡长坪新屋的胡氏族人在世代的滚滚洪流中或刻苦攻读、考取功名,或为官为民,经营商作。但无论他们做什么,儒商本质不变,崇文情怀代代相传。
  嘉庆年间:茶叶巨贾,新建大宅
  200多年前,当胡启旦收掇笔砚、背起行囊,外出经商时,他也许会回望身后家乡的村屋,多看一眼祖祖辈辈忙于耕作的乡民们。那时,他还与兄长们一起住在灵乡长坪老屋。
  胡启旦生于康熙戌子年,即1708年,他聪慧好学,善于经商。胡启旦常往返于安徽与湖北之间做茶叶生意,将英山、霍山之茶叶贩至沿江各省份买卖。由于他经营有方,数年后,生意越做越大,成为茶叶巨贾。
  间或着,胡启旦也会回到家乡,将三个儿子带出去历练。许多年过去,9个孙子也逐渐加入家族生意中。木排、小五金、布匹,生意涵盖面越来越广,生意越来越大。
  建一个大宅子,供子孙们居住,一直是胡启旦的心愿。
  嘉庆丙寅年,公元1806年,他的这个心愿终于达成。他请了百余名工人新建胡家大院。
  当时胡家大院建有12幢,占地面积数十亩。正中是“一进八重”,合计80间,左边36间,右边46间,共计162间。另外,“胡家大院”对外有纵横通道各一道,通道口建有两层“护院楼”,高森的院墙建有四门。夜间,四门紧闭,家丁在护院楼值班。
  清朝末年:五代同堂,按需分配
  在周遭以地为生的乡民眼中,会做生意的胡启旦祖孙无疑是令人羡慕的。
  其实胡启旦对子孙要求非常严格,他们历来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小读书,必须精学珠算。子孙必须送到店铺当学徒,站柜台,然后做账房,再做管事,到小掌柜,经过层层选拔,通过测试,合格之后才能做独挡一面的大掌柜。
  家族式的管理,让胡氏“一堂五世虽百数十人而不啻一人焉谓非”。长子胡加魁“慷慨坦直”、“绝无诡随”;次子胡加元,“俭朴居身”、“恢宏伟业”;三子胡加凰,“不訾人短”、“不炫己长”;九孙“经理商贾艰难辛苦”。一时间,胡氏生意人成为儒商典范。
  由于“胡家大院”生意人素质高,经营有道,财源滚滚,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富人窝”。每年春节前夕,在外地经商的胡家人会用船运回银元,然后用手推车装,当时胡家大院前有一个土坡,胡家人只能再换扁担来挑,一担一担的,场面非常壮观。
  但这些银元拿回家后并不能拿回各自小家的。“胡家大院”有一个严格的家规,从胡启旦到其玄孙,五代人在外经商回家时,都必须先到院内账房交结钱款,由胡启旦统一管理,然后才能与妻子儿女见面,违者以家法处置,十分严明。
  如果说一个家族就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胡启旦就是胡家这棵大树的树根。只有根基稳固了,大树才能长得枝繁叶茂。
  在胡启旦“按需分配”的管理下,胡氏五代同堂,100多口人,相处融洽,欢聚一堂。
    民国时:传奇人物,层出不穷
  在胡启旦影响下,胡家后人始终有“崇文洁身”和“奋发图强”的风气。
  胡昉虞,族名胡泽继,是胡启旦的第7代孙,也是民国时期国民党中将。日本投降后,胡昉虞接管武汉地区的财政。但他廉洁自好,老母亲七十大寿,他也只是微服回乡祝寿。
  按照胡昉虞的级别,他建一个气派的大宅子,一点儿也不为过。可是他在武汉江边的房子呢?只有一进两重,与普通人家的房子没什么两样,让人难以置信。
  国内战争爆发时,身为国民党中将的他,接到上级任务:逮捕李先念、张体学等共产党人。胡昉虞当即回绝道:“我虽为国民党,但更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如果一定要我抓,我宁可丢了这官!”胡昉虞说到做到,弃官从商。
  解放后,张体学请胡昉虞加入共产党,帮助管理日常工作,胡昉虞婉言谢绝,只做了一名普通的公司干部。
  另一个将胡氏家风发扬到极致的人就是胡南波,族名胡泽儒。民国时期他任鄂州县长,连任三届9年时间。胡南波虽贵为县太爷,但身上穿的是青色布衣,每天自己做饭。胡南波审理案件时注重教化,以理服人,他对家人表示“谁人敢收礼,家法必从严”。
  有一次他夫人替他做主,收下了别人送来的银两。胡南波知道后,硬是逼着夫人将银两退回去。还有一次,胡南波要在县衙门口贴一副对联。他自认为书法写得不好,便想请个人来写一副。没想到,一问,写一幅对联竟要5两银子。他就嘀咕上了:这钱虽说不多,但也不少,太不合理了。这样一想,他就下定决定,回去自己写吧。为此他苦练了一个月的书法。
  “土改”期间,胡南波被划分为地主接受批斗。批斗别人时,村民都是指着鼻子骂,可轮到胡南波时,大家都是说他如何好,如何帮助过自己。当时,有一位村民指着他的鼻子说:“胡南波你瞧不起人,我的孩子是你救的,为了感谢你,有一次,我送了一只老鸡给你,你硬是没收。”胡南波被关押后,有不少村民带着衣物、鸡汤去看望他。
    建国后:能写会算,善于经营
  按照胡氏家风,几乎每一个男丁从小便要学习记账、算账等。祖父、父亲,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胡氏族人个个能写会算。
  会算到什么程度?
  胡承楠的父亲胡泽涵当年经营着袜子、白酒等小生意,他到各地算钱时,眯着眼拨弄算盘,从不复算。而他的堂兄胡承宽可以在头顶上打算盘,丝毫不错。解放初期,因为知道灵乡胡氏族人最会算账,因此县里每年都要请胡承宽去帮忙算收上来的税收。
  据胡承楠回忆,他曾见到堂兄打算盘的模样。只见他一手拨弄着算盘,另一只手不停地记下数字,两边都不耽误。累了,他就让人在一旁读数字,他则闭着眼睛放松一下,而手上一刻不见停顿,照样算得丝毫不差。
  遗憾的是,胡泽涵早逝,胡承楠没有从父亲那里学到打算盘的好手艺。但胡家人善于经商的头脑,却被胡承楠继承了。
  在灵乡镇搬运队当了8年搬运工后,胡承楠成为灵乡大桥公社的会计、副主任,随后他当上了企业办公室副主任。凭借着灵活的头脑,胡承楠很快又被提升为红砖厂厂长。
  1980年,胡承楠计划开一家皮鞋厂。他说干就干,从武汉请来10个退休的皮鞋师傅,作为技术指导,负责教授工人。公社皮鞋厂就此成立,胡承楠任皮鞋厂书记兼厂长,这一下子就解决了近百人的就业问题。
  胡承楠懂得质量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此要求师傅们严格要求工人,甚至连针脚的长短都有标准,不合格的必须立刻返工。正因为这样,他们生产的皮鞋越来越受欢迎,黄石港一带的商场里销售的皮鞋都是出自这个厂。
  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胡承楠将工人过去的固定工资改为计件工资,每人每做一双鞋可以拿一毛七分钱,上不封顶。“皮鞋厂最辉煌的时候,一个工人一个月最多可以拿70多元钱的工资,比我这个厂长拿的都多。”胡承楠说。
  等皮鞋厂经营走上轨道后,胡承楠又当上了工艺厂厂长。用孔雀石、绿松石加工制成的玉珠、佛珠经由香港,出口到多个国家,一时风光无限。
  回到大队后,胡承楠也没闲着。他用胡家大院临街的房间作为办公室,开了一间工艺设计店。忙时,儿子会来帮忙。闲暇时,他便坐在门口晒晒太阳,十分惬意。
    现如今:人才辈出,共创未来
    建国初,“土改”划分阶级成分时,“胡家大院”划有中农、富裕中农、富农、小土地出租、小土地经营、资本家地主、官僚地主,唯独没有“恶霸地主”。
  在“土改”和“文革”时期,不少族人迁居到武汉、北京、青海、天津、安徽等地,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仍以经营生意为生。留在灵乡长坪新屋生活的后代,也以不懈的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
  早在十几年前,胡世雄便开始在外面闯荡,希望能干一番事业。经过观察和分析,他觉得做鸡蛋批发是个不错的生意。
  他为了进货,到外地四处寻找货源。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批好蛋,价格也谈得不错,他满心欢喜地连夜拉着一车鸡蛋往回赶。可是却没想到,在路上发生了意外。司机骗他说车坏了,让他下去看看。胡世雄信以为真,连忙下车检查。谁知等他一下车,那司机就赶快发动汽车,拉着一车鸡蛋跑了。
  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胡世雄又没有手机,四周也没户人家。他只有一个人摸黑走了好几公里的地,终于找到一个公用电话亭,这才打电话报警。
  经过那些磨难之后,胡世雄的生意越做越好,终于迎来人生的顺境。
  在胡氏家族的年轻一辈中,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并不少。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则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据不完全统计,胡氏族人仅近现代已接受高等教育者就达66人,硕士和硕士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22人,其中胡启旦的第10代“世”字辈大学生占“世”字辈的40。
  其中胡泽清共17个孙子辈中,就出了8个大学生,2个硕士生,2个副营级军官。胡承学4子中,研究员1名,长子先来、三子先志、四子先耘都为教授。
  胡启旦的第11代孙胡振华,今年29岁,是灵乡镇长坪村唯一的大学生村官。
  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胡振华原本是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因他在学校里是预备党员,2008年在村支部顺利入党。
  在一次村里的党员会议中,胡振华的一段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村领导突然发现这是个值得培养的人才。于是,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经过一番考虑后,2012年胡振华到长坪村工作。2014年参加选举,他正式成为村里的财经委员,是村干部中唯一的一名大学生。
  “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说到自己现在的工作,胡振华有些腼腆,他说自己只是代表了村里其他的大学生来做这件事。“现在大家最希望解决的,就是能将胡家大院重新修葺一番。”
  胡家大院于2008年获“省文物保护单位”称号,然而在2011年7月垮塌一部分,已无法挽救。所有胡氏族人都希望胡家大院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要让这颗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奇葩,成为历史和遗憾。


    ——— 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09月09日推送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9-07
湖北黄石大冶灵乡胡家大院

    胡家大院是一座古老的汉族民居建筑。位于湖北省黄石市下辖的大冶市灵乡镇。始建于清代嘉庆丙寅年间,即1806年,距今203年了。建筑气势壮观,装饰精微,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

    “胡家大院”建成于1946年,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建筑材料为青砖、灰瓦、青石板、木裙板,建筑的布局采用川西民居常见的四合院形式,而为避免大院给人以空旷之感,建筑者巧妙采用了前后两个四合院连环相套的形式,整体层次分明、错乱有致、匠心独具,堪称川西地区汉族古典民居的典范。
    “胡家大院”当时建有12幢,始祖胡启旦分给三子九孙居住,占地面积数十亩。正中是“一进八重”,合计80间,左边36间,右边46间,共计162间。对外有纵横通道各一道,通道口建有两层“护院楼”,高森的院墙建有四门,夜间,四门紧闭,家丁在护院楼值班,鸡犬都无法进入大院。

    创建“胡家大院”的始祖为胡启旦,生于康熙戌子年,即1708年,启旦聪慧好学,善于经商,常往返于安徽与湖北之间做茶叶生意,将英山、霍山之茶叶贩至沿江各省份买卖。由于他经营有方,数年后,生意越做越大,成为茶叶巨贾。
    胡启旦生有三子九孙,“胡家大院”“一堂五世”,其乐融融。据族谱记载,胡启旦“一堂五世虽百数十人而不啻一人焉谓非”。长子胡加魁“慷慨坦直”、“绝无诡随”;次子胡加元,“俭朴居身”、“恢宏伟业”;三子胡加凰,“不訾人短”、“不炫己长”;九孙“经理商贾艰难辛苦”。所以,在“胡家大院”建筑风格上,也充分体现出了这几代人的高风亮节。

    “胡家大院”的生意人,历来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小读书,必须精学珠算,智商高的男人,须送到店铺当学徒,站柜台,然后做账房,再做管事,到小掌柜,等一关关过了,才能做独当一面的大掌柜。所以,“胡家大院”的男丁大都是“儒商”,个个能写会算。据族谱记载,从胡启旦创建“胡家大院”之时,就注重培养人才,传承“崇文洁身”和“奋发图强”,他的9个孙子中,有7个是国子生。

    “胡家大院”有一个严格的家规,从胡启旦到其玄孙,五代人在外经商回家时,都必须先到院内账房交结钱款,然后才能与妻子儿女见面,违者以家法处置,十分严明。由于“胡家大院”生意人素质高,经营有道,财源滚滚,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富人窝”。
    土改划分阶级成分时,“胡家大院”划有中农、富裕中农、富农、小土地出租、小土地经营、资本家地主、官僚地主,唯独没有“恶霸地主”。他记得,那时,从“胡家大院”拿出来的家具、古董、农具等生活用品足足摆了十几亩地,全部分给了贫下中农,其中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

    1938年秋,日本侵略者进入灵乡后,却进不了“胡家大院”,鬼子气急败坏地企图用圆木撞开大门,谁知,坚实的大门岿然不动,鬼子恼羞成怒,用炸弹将大门炸开,并肆无忌惮地纵火焚烧,两次共烧毁堂房7间,正房24间,厨房和储存室8间,合计39间。

    “文革”破“四旧”时,“胡家大院”内所有的匾额几乎毁尽,其中有“文魁”、“进士”、“御赐”等,还有一块民国时期著名将领胡宗铎的祝寿匾,一些珍贵的木雕、石雕、窗花也毁了不少,护院楼被拆等。现存77间,居住了300多名胡氏后人。
    200多年间,胡家共发展了近700人口,其中有200多人口迁居武汉、北京、青海、天津、安徽、美国等地,还有近300人口生活在大院内。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9-07
渐行渐远的“胡家大院”
来源:今日大冶  记者 李雯文/摄

  祖辈传承下来的基业
  眼见要没了
  在大冶保存较好的古民居群中,灵乡镇的胡家大院绝对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充满着传奇色彩。
  到达长坪村,工作人员柯女士从包里拿出一叠照片,一声叹息:“你还算幸运,估计再晚来半年,胡家大院就不复存在了。”第一张照片里,两重连体的徽派建筑豪华气派,两边的房屋对仗工整,再翻看另外两张照片,显示的则是一片废墟,“这栋楼房是在今年7月份垮塌的,已经无法挽救了。”  
  长坪村的胡先开老先生闻讯赶来,自荐当起导游来,一路上,老人家不停地念叨着:“这垮的不是房子,是根啊,祖辈们的流传下来的基业眼见就要没了……”
  胡先开引见了另一位名叫胡承楠的村民,他是胡家大院第八代嗣孙。2008年,胡承楠参与修编胡姓宗谱,对胡家大院的情况最为清楚。
  “嘉庆丙寅年,公元1806年,公归督家政卜,筑于长块垅大启堂构内外,百数十人。”这是宗谱上记述的,胡家大院建于清代嘉庆丙寅年间,距今已有205年。
  初建期大院总面积
  达13000平米
  胡承楠介绍说,现在丈量结果显示,历史上的胡家大院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而这一庞大建筑竟是一次性修建而成的。如此浩大的工程是如何完成的呢?其后人也不得而知。
  来到胡家大院原址,眼前多了几许沧桑之感,一个面积有篮球场大的房屋已倒塌,只有一个门框竖立在废墟残垣之中,偶有一两只嬉戏的麻雀,休憩在门框之上……
  胡先开打开自家的宅院,里面还有少数租客居住。在大院厅堂里,巨大的圆木和高大的门板特别显眼,一些大梁、门窗上依然保存着完好的木雕,木雕大都是飞龙、雄狮、凤凰、花鸟等吉祥物。而与之不相称的是,排水的天井布满了鸡粪。在另一户宅子中,主屋的主梁被烧得漆黑,这里曾经发过两次大火。
  据介绍,创建“胡家大院”的始祖为胡启旦,生于康熙戌子年,即1708年。胡启旦善于经商,常往返于安徽与湖北之间做茶叶生意,将英山、霍山之茶叶贩至沿江各省份买卖。由于他经营有方,数年后,生意越做越大,成为茶叶巨贾。1806年胡启旦请了百余名工人新建胡家大院。
  胡氏宗谱第二页有胡家大院整体构造图,其正中间是“一进八幢”的“连七”结构,共有12幢,始祖胡启旦分给三子九孙居住,占地面积数十亩。正中的那栋建筑中间有80间房,左边36间,右边46间,共计162间。另外,胡家大院对外有纵横通道各一处,通道口建有两层高的“护院楼”,高森的院墙四方有四道门,夜间,四门紧闭,家丁在护院楼值班,这里俨然就是一独立王国。
  远近闻名的“富人窝”
  英才辈出
   胡家大院的生意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从小读书,必须精学珠算,智商高的男人,须送到店铺当学徒,站柜台,然后做账房,再做管事,到小掌柜,等一关关过了,才能做独挡一面的大掌柜。所以,胡家大院的男丁大都是“儒商”,个个能写会算。
  由于胡家大院生意人素质高,经营有道,财源滚滚,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富人窝”。胡承楠说,每年春节前夕,在外地经商的胡家人会用船运回银元,然后用手推车装,当时胡家大院前有一个土坡,胡家人只能再换扁担来挑,一担一担的,场面非常壮观。
  胡家人富甲一方,在整个鄂州县(当时灵乡属鄂州)都知名。每年官府抓壮丁时,临近的杨河湾王姓青年男子们纷纷躲藏到胡家,官府来寻人时,他们谎称姓胡,官员们也只得打道回府,可见胡家势力强大。
  土改划分阶级成分时,胡家大院划有中农、富裕中农、富农、资本家地主、官僚地主,唯独没有“恶霸地主”。
  记者从一份名单中看到,历代已来,据不完全统计:胡家大院累计红丁673人,已受高等教育66人,占红丁的10%;硕士和硕士以上高级知识分子22人,占红丁的3%;世字辈的大学生占世字辈红丁的四分之一。一个小小的大院竟有如此多的英才,实属罕见。
  两位传奇的胡姓人物
  始祖启旦公在妻子柯氏离世后,发誓不再娶,亲身抚养三个孩子,“以养以教”,这种“崇文洁身”和“奋发图强”的风气影响着胡家后人。200多年间,胡家大院人才辈出,最有名气的当属胡昉虞和胡南波二人。
  胡昉虞,民国时期中将,曾掌管武汉战区的财经大权。老母七十大寿,他也只是微服回家祝寿。国内战争爆发时,身为国民党中将的他,接到上级任务:逮捕李先念、张体学等共产党人。
  胡昉虞当即回绝道:“我虽为国民党,但更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如果一定要我抓,我宁可丢了这官!”胡昉虞说到做到,弃官从商。解放后,张体学请胡昉虞加入共产党,帮助管理日常工作,胡昉虞婉言谢绝,他说:“我是国民党的党员,虽然内战时国民党的作为我不能认同,但我一辈子都会忠于国民党。”
  另一个传奇人物是胡南波。胡南波民国时期任鄂州县长,连任三届9年时间,身上穿的是青色布衣,虽贵为县太爷,每天自己做饭。胡南波审理案件时注重教化,以理服人,他对家人表示“谁人敢收礼,家法必从严”。新中国成立后,胡南波担任鄂城县政协委员。
  文革期间,胡南波被划分为地主阶级接受批斗,没有被绳索捆绑,主持批斗会议的人说:“请胡南波上台。”当时,有一位村民指着他的鼻子说:“胡南波你瞧不起人,我的孩子是你救的,为了感谢你,有一次,我送了一只老鸡给你,你硬是没收。”随后上来的村民虽指着他大骂,可都是感谢他的话。胡南波被关押的时候,不少村民带着衣物、鸡汤来看望他。
  人为破坏加剧
  古民居的没落
  曾经辉煌近200年的胡家大院,如今早已没了当初的气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胡承楠介绍说,“文革”破“四旧”时,“胡家大院”内所有的珍贵匾额几乎毁尽,一些珍贵的木雕、石雕、窗花也毁了不少,护院楼被拆,通道的围墙也先后遭毁。
  1991年秋,祖堂因失修而倒塌。1993年秋,一场大火将“老四幢”的第二幢烧得面目全非。今年7月份,大雨冲垮中间的“新四幢”房子。
  胡先开说,从1981年到现在,胡家大院的村民先后将老式房33间改建为新式房,尚且保存的古民居也是伤痕累累,很多主堂被当做仓库,雕花的门框和龙虎雕刻早已被人窃取……
  听村民说,垮掉的“新四幢”和剩下的几栋将在日后被规划成建商品楼,还有不少人继续在拆了老屋重建新房。记者走一圈下来,看见很多人家是一半新房一半土屋,矮土屋是厨房。“再过个几年,这种厨房也要拆干净了。”
  “老屋存在着垮塌隐患,随时可能砸伤村民,不拆不行。但作为胡家大院的后人,眼看最后的几重老屋也保不住了,心里又特不是滋味。我们该怎么办呢?”看着眼前的一切,胡先开频频摇头,也是一筹莫展。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