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69阅读
  • 1回复

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有座微缩版的“天坛”— 胡氏宗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一宾
 

发帖
1117
铜币
1182
威望
98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3-08
— 本帖被 胡一宾 从 网内新闻 移动到本区(2018-01-03) —

    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因盛产明矾而得名,素有“世界矾都”之称,是浙南最悠久的矿山集镇。矾都有个孤立隐藏在矾山旁的村子,叫“下半山”。这里山青水秀,峰奇林茂,自然生态环境极其幽静清新,还是原始的,可谓是浙闽边界一处不为人知的桃花源。


  孤隐这里的胡氏家族已近三百年。他们是在矾势最兴盛的时候来的,曾建立炼矾小窑,在鸡笼山半山腰寻找矾石,用来制炼明矾。同时也开发山林,种植瓜菜,饲养猪兔,过着安逸的生活。后来他们又将掌握的采矿技术带到外地,在各地开山采矿,村人也陆续从村子里走出去,有的村人或当医生或从事别的行业。虽然他们的足迹踏遍半个中国,但是都永远铭记故乡的一草一木。


  矾都吹响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的号角时,分散在各地的胡氏后裔奔走相告,大家都愿为故乡出一把力。于是先后建起了石将军庙、胡氏先贤纪念馆(文化活动中心),以及整修道路,美化环境等等,据经办的胡招贵等几个人的初步测算,全村现有150多人(包括婴儿),每人平均捐资三万人民币,才完成上述各项建设项目。仅此可以看到他们对申请世界工业遗产的心情是何等热心和迫切。

  这个叫下半山的神奇村子,因为它孤隐在深山里,就在鸡笼山脚西隅,前面有一条淃涟的溪流拦住,行人只能从后面一条又长又陡的山岭出入,所以去的人很少,就是邻近的福德湾、西坑村的人没有重要的事也不会到那里去。
  笔者是在少年时代,走过这个美丽的小山村。那是1942年初秋,我念鞰山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个星期六下午放学前,教我们语文的朱善积老师邀我们十来个学生,自带干粮到下半山玩一趟。这十来个学生都是家住南山坪、福德湾、西坑的,约定第二天在半山窑那几株椤木树下集中(挑往福建省前岐海口的明矾,从那边运过来的矾石、柴草,都要在这里经过)。次日上午九时,大家按时到达半山窑,随即顺着一条山沟,下岭往下半山走。


  沿着溪涧边的陡岭下来,山山岭岭都是竹林,天是蓝的,溪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山风阵阵,竹海掀起绿色的波涛。这里确是一处绿色无尘的世界。稍一转弯,进入绿色的山岰,重叠的崖石,间有绿竹丛丛,崖隙间流泉淙淙,流进小池,有打水的小竹筒,溢出的水汇入不远处一个大水池,旁边有乱石和石板凳,同学们都坐下吃干粮、喝泉水。朱老师也找一个较为幽静处的岩石坐下来,喝带来的约半斤重的白酒,配花生米和咸饼。饭饱酒足,朱老师就操起京胡来了(他的京胡是跟随矾山京胡高手郑宗琳先生学的)。朱老师中学毕业后就一直当教师。当时已四十出头了,还单身一人,每天一把胡琴,两杯三两白酒,几首诗词足矣。他教我们语文课的同时,还油印白居易《琵琶引·并序》等古诗词,让我们课外阅读学习,学生和家长对他很敬重。他拉“玉堂春”整部,不会遗漏一个音符。此刻他拉起“夜深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悲悲切切,惊醒了整个山野,许多不知名的鸟儿也飞来参与吟奏。笔者环视四周,竹丛里有二三幢平屋,还有一幢草屋,窗户是绿竹制的,听说清明前后竹屋里还长出笋来,清凉宁静的环境里,忽闻蛙鼓声,我在侧面的崖层边寻到它。青蛙全身绿翠,伏在长满绿苔的岩上,不知是大自然赋予它的、还是它自身的保护色。
  大半天远足的旅程就此结束,朱老师说写文章要有意境,写几百字的短文随笔,或写一则日记都可以。下半山是绿色无尘的世界,清凉宁静的仙境。他要求我们用文字,留下对下半山的记忆。

  驶向矾山的车辆,经过浦坪后,很快就能看到鸡笼山矿区西半山腰悬崖上一排宫殿式的建筑群,那就是近年刚建成的石将军庙。石将军背依鹤顶山,面向玉苍山、太姥山,从远古到现在一直雄伟地站立在高高的山崖上,目光注视远方,不怕狂风暴雨、霜雪冰雹,保卫矿山人民的安全,它跟南山坪宫陈府侯王一样,也是矿山井巷业的保护神,也是全矾山人民的保护神。
  现在车子可直达石将军。到时可瞻仰石将军的尊颜,它身高约有二十五米,任何人都攀登不上,可是头顶上却长着一株枣树,成熟时还能隐约看到红枣,这株枣树是怎样种上去的呢?人们说,离这里大约二三百步,有一大巨石,像一头巨牛伏在地上,牛背上有一个仙人足迹,前方五指部位较深,脚后跟较浅。好像是鹤顶山白鹤仙师用力踩着“牛背”,向太姥山那边飞去的。白鹤仙师顺便种了一株枣树在石将军头上,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


  矾山人民对石将军与陈老爷一样,十分敬仰,香火不断,有些人还办了丰盛的牲礼,到这里祈求石将军,保佑其健康成长,前程无量。出于对故土的热爱,对石将军的崇敬,胡氏后裔胡招允与其弟招士、招安、招李、招法五人近年在中国西北各地采矿,有所积蓄,就把这座石将军庙建造起来了。庙建了以后,香火更加旺盛,有些人在庙里做佛事,祈求天下太平,矿山安全,百姓健康长寿。
  石将军庙右前方是企龙堑矿洞,左前方是半山窑矿洞,1956年,苏联专家列别金采夫特地到这两个矿洞作了详细的考察调查,用一周的时间,写了一份建议书。详情可参阅1958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59年修订再版的《祖国的矾都》一书。研究自然科学尤其是采矿专业的学者,有必要到这两个矿洞看一看,或许会有所帮助。
石将军庙(朱道成摄)

  石将军庙后坡有个佛寺,颇雅致清洁。1925年出版的《平阳县志》未见收录这座佛寺,估计是民国十年以后建的,主要施主都是西坑村人,不少老人还记得当年筹划建佛寺的经过。寺后岩下有一水池,是优良的饮用水。
  西坑村是鸡笼山矿区的重要部分,有西坑平硐,有两个很古老的矿洞,如今建起木构的古色龙香的西坑历代贤杰炼矾业绩纪念馆。馆侧双溪交汇处有一个名闻百里的西坑圣泉。过去炼矾工人在七百度高温的窑灶操作,只有喝这圣水,才能降温、去暑、消炎,还能治百病呢。到这里喝一杯香茗,也是生活的一种享受。
  石将军近旁,还有一尊雄壮威武的二将军,连同将军庙,安镇了下半山的东大门。它的西边,有座庞大的狮头山,许多小狮子依着狮头玩耍戏弄,时隐时现于翠绿丛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就在这两大标志性的景观中部山凹中,近年出现了一处雄伟新颖的建筑物,这座建筑物外观类似微缩版的“北京天坛”,那就是胡氏文化活动中心,也就是北京书法家胡家辉题名的“胡氏宗祠”。




  整座建筑物有三层,分前殿和大殿。走进祠堂内,所有建筑物包括圆形大柱,都是用铜包裹的,黄铜铸刻精细美观的图案,有龙有凤有花有鸟,还有一对铜象,栩栩如生。当中神座两旁,有副楹联:
  石将军守卫,合族安宁添祉禄;
  雄狮子嬉和,后裔发悟展鸿图。
  这副楹联将祠堂周围的景观与联的内涵融合起来了。祠堂前门面对溪流的鲤鱼滩。工匠他们就在九扇大门铸造了“鲤鱼跳龙门”的图案,天花板的铜版上刻雕了“二十四孝”的图画,教育子孙对双亲长辈要孝敬。大殿内还有花巨资购买的大钟大鼓,令人叹为观止。


  据曾任矾矿党委书记兼矿长的胡嘉严说:“下半山的胡氏,原是永康胡则公派下。属安定郡,瑛公自明季年间来永嘉,由温州通道巷转迁永强,我系三房,移居矾山下半山至今。”
胡氏宗祠/陈岳正摄

  永康胡有段神奇的故事,现引用郁达夫《方岩纪静》中一段话:“胡公名则,字子正,永康人,宋兵部侍郎,尝奏免卫衢婺二州民丁钱,所以百姓感德,立庙祀之。胡公少时,曾在方岩读过书,故而庙在方岩者为老牌真货。且时显灵异。最著者有下列数则……(略)”。另外,刘英同志在永康牺牲并安葬于此,我曾瞻仰他的陵墓,并写过文章发表过。由于熟悉方名情况,所以多说几句。
  环览宗祠一圈,这座建筑很有特点:从大殿到前殿,从进口到周围,全部用汉白玉护栏,这汉白玉既洁白又细致,应是精品,平时不容易看到,给来访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另外,宗祠前面建有五、六级蓄水池,形成一个个高2~4米的小瀑布。




  胡嘉严说:“宗祠右侧山坡上有三穴古墓,是我们胡氏祖公坟。坟边过去建有小矾窑,在此制炼明矾,运到福建前岐出口。祠堂进口有条溪涧,如今经过整理,焕然一新”。溪滩上还建有五、六个溪水坝,供游人戏水、休憩、观赏。胡嘉严还说,“其实上述下半山,地处中半山应该叫中半山。下边临溪那一小块,才叫下半山。”


  一个小村子,要完成这些工程实在不容易,据了解,整个工程共耗资4000多万元,胡氏族人胡招安一个人就捐献1000多万元。此外胡招群、胡招忠等人也出了不少力。真是群策群力啊!
  下半山村胡氏族人虽然都分散在各地,但对故乡建设却付出汗水和智慧,深受各地来访者的好评。
  (作者:郑立于,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资讯来源:1、苍南新闻网(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2日 作者:郑立于),2、部分图片/胡劲松。
欢迎关注: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3-09
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有座微缩版的“天坛”— 胡氏宗祠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