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654
-
- 注册时间2016-07-17
- 最后登录2020-06-30
- 在线时间2561小时
-
- 发帖398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铜币4000
- 威望3035
- 贡献值0
- 银元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986
- 铜币
- 4000
- 威望
- 3035
- 贡献值
- 0
- 银元
- 0
|
黟县西递胡氏宗祠
西递是一个由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延绵而形成的古村落。她奠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九百五十余年。据胡氏宗谱记载:“西川胡族,其先本姓李,唐昭宗李晔之幼子,因避朱温之乱,由近侍郎胡三护带至婺源考水,后改姓为胡,取名昌翼。后五代,中后唐明经科进士。子孙因以明经别其氏,称曰:明经胡。”北宋皇佑年间(1047)明经胡之五世孙胡士良由婺源去金陵(南京)途径西递,深深被这里的山形水势所吸引,认定西递是一块极为难找的风水宝地。一年后,举家迁来西递居住,从而写下了胡氏家族壬派分支在西递九百五十余年繁衍生息的历史。 “追远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这是明清时期在一府六邑的古徽州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但在中古以前,朝廷不允许庶民建宗祠,直到明朝才开此禁,因此在明代中叶以后,西递明经胡氏大兴土木,接二连三破土建祠。据族谱资料介绍:胡氏祠堂有宗祠(也称总祠)、总支祠、分支祠和家祠(又叫己祠)之分。然历经几百年的沦桑巨变,目前保存完好的只有敬爱堂、追慕堂、迪吉堂和锄经堂了,但即使如此在徽州现存的大大小小几十坐宗祠里,西递胡氏宗祠仍因其历史悠久、分支明确且规模保存完好而尤有代表性。更重要的是明经胡氏强调以儒家的仁义廉耻、忠孝节义等伦理来教育和规范后世儿孙,这种宣扬理学思想,强化封建礼教的神权、族权和夫权地位而体现出的封建宗法秩序在胡氏宗祠都有充分体现。 追慕堂供奉的胡氏先祖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曾经开创了大唐盛世,他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手书,迄今还在祠堂的梁柱上镌刻着。廊柱正中立着的正是这位开明君主的雕像。据说胡氏一族迁移到西递后,人丁一直不是很兴旺,后胡家找来一位颇有声望的风水先生,老先生也百思不解。当他无意间看到祠堂门前的门神,才恍然大悟,当年的李世民,门上画的是秦叔宝和尉迟恭,现在画的却是“神荼”和“郁垒”,风水灵气自然就不好发挥了。据说,追慕堂前的门神换过后,西递胡家开始兴旺发达起来。其实,传说更多表现的,还是西递胡家埋在心底的一种企盼。 胡氏家族自第十二世祖愚四公开始,就结束了一代独子单传的局面。到了十六代就出现了“九房头”(即九个儿子)、“大小四家”(即叔侄各生了四个)各支系。每个房头划地而居,独立成群,环绕成片,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的排外性的典型封建族长制的古村落。此时的胡氏宗祠不仅仅代表了传统意义上的族权思想,它更为显著的是作为祭祖追本的溯源地和家族内部教育子孙的训诫地。这点在明经胡的总支祠敬爱堂里有充分体现,敬爱堂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渐趋旺盛,遂扩建为宗祠,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敬爱堂”名寓意深远,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故作为宗祠,一直是议商族事之室,兼作族人举办婚嫁喜事,教斥不肖子孙的场所。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是胡氏祠堂中一副对联。胡氏家族一直把“孝”列为人伦之首。在敬爱堂的后厅悬挂着有一个一米见方的“孝”字,据说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造访所书。细看此字,集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 上部像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长辈的俊俏后生。 而后面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能敬孝长辈则为争气儿孙,反之就是禽兽,退化为猴子。 其教育意义极为深刻,悬挂着敬爱堂里,又极为贴切,符合环境。 胡氏宗祠除了教育训诫子孙外,最重要当然还是祭祀祖先。据族人介绍,胡氏宗祠的祭祀活动非常庄严隆重,正月初五,胡氏支丁(包括迁往外地外村的胡氏十六岁男孩)全部集中到“本始堂”,由族长带领祭祖。正月初五,祭祀义祖胡三(名清)公;正月初七,在“本始堂”祭祀明经胡氏始祖昌翼公;正月初九,祭祀明经胡氏西递壬派始祖士良公;正月十三,明经胡氏各房头选派支丁代表,由房长率领集中“七哲祠”,祭祀宋元时期明经胡氏胡怀谷等七位经学名家。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决定一个宗族社会地位的高低,是否“累世簪缨”“代有文人”是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明经胡氏特别重视耕读传家。在今天胡氏宗祠所载的《列祖列宗家训》言:“读书知礼乃明经胡氏之尊崇,学优出仕为明经胡氏之族望,积德行善本明经胡氏之家风,集贾、儒、仕一族成明经胡氏之恒业也。”从明嘉靖年间明经胡氏十八世祖胡文光任江西万载县知县时,在大胆革新,兴文重教,抵御外侵等方面功绩突出,先后被擢升为胶州刺史,荆王府长史,官拜四品,中宪大夫。明万历年间,朝廷恩赐荣誉,在西递村口建有大型青石碑牌楼一座,流传后世至今。到清代胡公徽商佼佼者,明经胡氏二十四世祖胡贯三,他在武汉、九江、景德镇等地号称有“三十六典”、“七条半街”资产,为“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曾首捐重金助建碧阳书院,独造歙县“河西桥”,齐云山脚“登封桥”以及黟县永济桥、霭罔桥等,并倡建“明经祠”,修建黟、歙、祁、休大路九处。逝世后因生前积德行善,福及乡党而被追封为正三品,通议大夫,故居惇仁堂现保存完好。明清时期,公元1662——1850年,可谓是西递胡氏宗族的鼎盛时期,此时胡氏祖先在经商上和仕途上均一帆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