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海新闻网 作者:王任伟
墓志铭原印影件
宁海深甽镇的大里村,东起赵畈,西至清潭,南至中胡,北达溪滨的山涧谷地。此地因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故自古以来物产丰富,是硖石门内的经济、文化中心。撰写民国年间的《大里小学校歌》曰:“狮山苍苍,蛙水泱泱。此地乃是缑北仙乡。居民淳朴,刻苦顽强。英才辈出,名扬四方。祖先教诲永志不忘。少年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在这个群山迭翠,绿水长流的山谷里,曾诞生了《资治通鉴音注》作者胡三省,雁苍山赤城志书堂创办人胡元叔,反洋教的“莽秀才”王锡桐,当代国际问题泰斗、周恩来总理外交顾问张明养……他们的业绩彪炳千秋,竹帛流芳。
斗转星移,尘水沧桑。1978年大里村民曾在村西边寺岙修建水库挖土填坝时,在里彩山脚瓦叶坵田里坎取土,挖掘到深50厘米下面时,发现有一座古墓,再往里挖,坟框顶上露出一块长方形石板,长大约120厘米,宽大约100厘米。石板上面既无文字,也无图案花纹。而侧反转正面,却刻着密密麻麻的长达622个文字的墓志铭。铭文是繁体字撰写而成,通篇无标点符号。村民大都看不懂古文,不了解墓主的生平与业绩。依稀得知此人姓胡,名大圭,字子文。南宋嘉定年间曾任(安徽)繁昌县尉;孺人(妻)毛氏奉化石门人。一些稍有历史知识的人说:其妻毛氏与民国总统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却是同乡。毛氏是奉化名门望族。自古婚姻双方都是门当户对:墓主胡大圭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这则消息不翼而飞,一人传十,十人传百,没有多久即传到宁海城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获悉此讯,立即派人来大里查询,然而此碑已被大里村民砸成二块,作为建材砌在生产队仓库墙基上。经县文物办同志反复解释、协商,才把碑石从墙基中挖出交给县里。这块深埋地下千年的古碑,经文管会文物专家进行技术处理,恢复了原貌,并拍摄了照片(详看文本插图)编入文物档案,成为宁海一则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块石碑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破解了两则历史疑题。据有关文献记载:《资治通鉴音注》作者胡三省的族祖自会稽迁居宁海。而此碑却详细记述硖石门胡氏族祖琛原籍豫章(即今江西南昌),唐朝末年藩镇(地方军阀)割据混战,当时江南地区以定都在扬州的吴王杨行密与定都在杭州的吴越国王钱镠两人的兵力最强大。为了争夺江西地盘,双方在南昌展开攻防争夺战,为逃避战乱,胡琛率家眷逃离南昌,到处流浪,历经三迁,北宋中期胡琛九世孙胡瓘自会稽(大概在现在新昌嵊县一带)入居宁海南硖(位于硖石门之南,即今大里孝姑岭南麓),“南硖”之地名在此碑文中首次出现。以后子孙衍繁,另一支迁至太阳山麓称上胡(今改名双湖),另一支迁居和尚山下称中胡(今改名中湖)。留在南硖的胡氏则称下胡。
俗话说:地名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当代深甽、大里一带人们的记忆中,只知道有上胡和中胡两个古村地名,却没有下胡的印象,更不知它在何处。近年从胡克均先生撰写《慎思集》一书中得知:“下胡是宁海硖石胡氏始居地,村废久,无文献记载,确切位置不详。大概在深甽硖石门之南的”姜家和赵畈两村附近处”。这一带的土地和山林现在都是大里人管辖之地。近年我受命撰写《大里村志》,因此对此地名产生了兴趣,作了一些调查、考证。据村里一些老年人说:古时候大里前门山与狮子岩连在一起,无路可通,自硖石门至大里寺岙必须经过下胡庵山上的狮子岩经小岭峧,跨过蛙溪才能到达寺岙。下胡庵可能即是古代下胡村旧址。寺岙可能归属于胡氏所有,否则不可能在此建坟造墓。
位于大里孝姑岭南麓和姜家村北侧的下胡庵可能是古代下胡村胡氏宗祠,因尘世沧桑,胡氏消亡,宗祠因此变成庵堂。据大里一些老年人回忆:几经兴废的下胡庵,最后一次兴建大概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大里金家地道王金法妻和王大东前妻(白囡)发起集资募捐而建,总共五间殿堂,梁柱全用千年不烂的柏树,式样极其考究,雕梁画栋,雄伟壮丽。每天香火缭绕,香客络绎不绝。王金法妻因夫亡无子嗣,落发为尼,在下胡庵青灯黄卷中苦度终生,最后圆寂于下胡庵。
1951年土改时,下胡庵尚有五间殿堂屋,田地2.7亩,归属大里村所有。1958年古庵被拆,木料、砖头、瓦片成为建造生产队仓库的建材,下胡庵自此消失,但其后墙的墙基至今依稀可见。1975年生产队在下胡庵旧址处栽种了一大片中药材杜仲树苗,而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成为在历史沧桑中消逝了的下胡村的历史见证。
宋故胡君囗囗五承务圹记
君讳大圭,字子文。其先豫章郡之南昌人,上世祖琛自唐杨行密之乱迄于国初子孙凢三迁,至瓘而居今之南硖。距此又十世矣。其详见于先叔祖瑾墓志,兹不复叙。曾大父孜,大父连,父绎,世为巨室,力农桑,积善种德,乡里所推重。君生秀彻,成童而气槩,洒洒异常,见曾大父年逾九龄,大父,王父俱无恙,悉铭爱焉。长受师训,学为文,而志分干蛊,居常怏怏,恨不得囗骛场屋。厥后堂上诸孝相次殒逝。而君与其兄彬同堂合食,尽礼顺之敬。阶庭之间,芝兰森列。雍雍然龢气春风。暨囗乡人义役,遵条例。俾君昆仲析产,为里正,不得已从之。然手足爱友恭之义,曾无间言。君善饮,乃兄亦洪量,未甞不一日持杯和乐。每于醺酣中,处分家事,未始有一失也;亦未见其沈酗宗党。此佳之良时,生旦则必聚族欢狎。亲宾既至,则昆弟交燕,其恺悌之风足以嘉尚。夫何数止中寿?一旦泡疾,百药不瘳。属纩之日,言辞安定,神色不乱,遂终于正寝。实庆元五年三月初六日也。享年四十有七。孺人毛氏奉化县之石门人,亦大姓之子也。德性柔和,奉亲孝谨,女工之事,熟练周知。既笄,择婿归我胡氏为贤妇。于时姑丧已久,独偏侍于其舅。起居饮食之奉,必视妯娌为之节。至于苹繁之职,则先时趍事罔敢或违,崇俭素以称,家之有无有谦顺,以结人之爱戴,属以整居追悼伤切,无一日不号恸!自是成疾不起。鸣呼哀哉!升复之日,实庆元六年四月十二日也,享年四十有七。三子:迪造皆已娶,逌未婚。孙男三人:耆孙、唐孙、梦孙污。孙女一人尚幼。诸囗囗囗十九日甲申襄二亲大事于寺奥之原,涕泣而至。属载纪其素,而纳诸圹。子文视余为枝属之长,义莫容辝,于是乎书文,不称实,兹有媿焉!嘉定元年十二月初七日壬申从叔祖迪功郎新 太平囗繁昌县尉载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