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488阅读
  • 1回复

[网络转载]青狮台胡氏宗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来源:胡贤诚的新浪博客
序言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姓氏的起源和演变,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姓氏文化。
    胡姓是中国的著名大姓之一,最近几次人口普查,都在1000万左右,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散居在全国各地,尤以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四川、台湾等省为最多,旅居海外的胡姓华人也不少。
    胡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人文始祖黄帝,甚至更早的原始部落。在胡姓的历史演变中,名人辈出,为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我的孩提时代,就常听长辈们讲先祖的故事,那些惊天动地的故事,曾鼓励我发奋读书,立志成材,争取将来有所作为,为国家人民多做一些事情。
    1995年,我曾见到仁寿县胡佐军、胡庆彬编写的《胡受入川源流考究》(后简称《考究》)第三稿,发现书中有些史料不祥和有误,便去信与他们联系。胡佐军和胡庆彬便邀请我去仁寿共同编写《考究》一书。因当时我还担任着一所高中的校长,不能成行。胡佐军与我同班字,我叫他三哥,是编写《考究》一书的组织者。胡庆彬是仁寿始建镇人,从事财会工作,善写作,是仁寿县志的写作人员。他二人为编写《考究》一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1997年,我两次去仁寿参加《考究》一书的编写,并为该书提供了照片和绘图。
    《考究》一书由胡庆彬执笔写成,开我支胡氏现代族谱之先河,基本是成功的。共印100本,散发荣县、威远、仁寿、井研等地胡氏族人之中,对胡氏寻根续譜有较大影响。但《考究》一书,由于出书仓促,史料收集不足,后查还有少数史料是错误的,加上印书时人手不足,校对工作差,错漏处偏多,是一遗憾。
    1998年,我居住荣县县城一年,考察了荣县大佛寺内的胡公祠碑和荣县东川沟的子昭墓遗址,又收集了一些资料,准备在《考究》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一部族谱。
    南宋末年,先祖胡受,从湖北麻城孝感入川,落业嘉定府犍为县金灯山。胡受五代孙胡子昭,官至明建文帝时的刑部侍郎和兵部左侍郎,因支持建文帝削藩失败,不愿降服燕王朱棣,被斩于应天府(南京)锦衣街西市。子昭弟子义,时任山东佥事,闻兄死节,弃官从山东带着两个儿子贞(文德)、鉴(文斌)潜回四川,先后隐居于丹棱、仁寿的青狮台、五斗种等地避难,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青狮台,山高林茂,鸟语花香,悬岩峭壁,流水潺潺。是青狮台的山山水水哺育了我们的先祖,使本支胡氏族人在大劫难后起死回生,东山再起,所以本书就定名为《青狮台胡氏宗源》,并以此纪念先祖子昭、子义。2002年,我完成了《青狮台胡氏宗源》的写作,并试印成了书。
    2007年,我开始上网写作。加入了《中华胡姓网》,遍览了胡姓的许多家谱资料,发现了我支旧譜上的一些错误。我想寻找资料,更正旧譜上的错误。终于在宗亲胡琼芬(譜学专家、律师)整理的江西吉安胡氏世系考上找到了依据。
    2011年2月,胡庆彬提出要重修《胡受入川源流考究》,更正错误,补充资料,出精装本。但庆彬年事已高,身体不好,经常住院,就委托我完成前面的源流部分,他整理完善后面的繁衍部分。我正好要修改《青狮台胡氏宗源》,就承担了源流部分。
    《青狮台胡氏宗源》和《胡受入川源流考究》的源流部分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宗源》一书,繁衍部分,只有概述,没有繁衍明细。而在我直系传续中的叙述却很详细,它只是我支的一本家谱。关于“青狮台胡氏”的提法,在《宗源》中经常出现,青狮台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子昭、胡子义。而《考究》是一本族谱,繁衍部分很详细,它是以入川先祖胡受作为始迁祖的。在《考究》里面很少有“青狮台胡氏”的提法。
    本书力求脉络清楚,叙述简明,编写时,参阅了《史记》、《明史》、《荣县志》、《大足县志》、和《中华胡姓网》等许多资料,史料筛选较严,尽量能经得起后世的推敲。
    时逢《世界胡氏通譜》的编写时期,原想采用通譜的世系,但许多譜学专家对通譜的世系有争论,所以最后还是采用了比较原始的,符合我们旧譜的吉安世系。
    青狮台胡氏有三千多年历史,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全国各地迁徙,所涉及的资料浩如烟海,虽然我们尽量考证资料,但难免有错漏之处,希望读者多加指正。
概述

    胡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他的先民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那时有一个以白头翁为图腾的部落,相传便是胡姓的先民,属东夷族中鸟夷的一支。清人陶澍撰益阳胡氏《昊之二修谱序》:“余惟胡之得姓,莫古于胡曹,”《世本作篇》:“胡曹作冕,胡曹作衣。”相传胡曹善做衣帽,担任轩辕黄帝的制衣官。                                              
    据《史记》记载,胡氏先祖乃虞舜之后。武王克商,封舜帝三十四代孙妫满于陈,谥胡公,子孙以谥为姓,即姓胡,尊妫满始祖,称妫满为“胡公满”。在陈国传二十代,历二十四君到闵公,被楚灭,计为国589年。二十三世澄始用胡姓,尊澄为“更始祖”。至三十世胡安,已到西汉,常聚徒于白鹿洞中讲学,演绎先天之术,司马相如为其徒。至三十六世建,始居安定,任守军正丞,为官整肃,迁渭城令,民思其德,立祠永祀。至四十八世广,字伯始,举孝廉,举章奏为天下第一,有“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之誉。五十三世质,生在三国时期。任魏荆州刺史,后居安定郡,开辟安定盛世,封阳陵亭侯,使“安定”成为胡姓的第一个郡望堂号。西晋初,安定胡奋女胡芳入选后宫,生武安公主。北魏时,安定胡国珍之女也入选后宫,生孝明帝。母后临朝听政,权顷朝野。斯时,安定胡氏名满天下。六十五世藩,仕南朝刘裕,拓土开疆,谥壮侯,赐土江西华林。他有六十个儿子,其后裔形成了当今胡氏中最大的一个派系,称“华林胡氏”。八十七世赟,五代后期任南唐枢密史。八十九世杲,字公霸。为南唐吉州刺史,世居吉州。九十七世铨,南宋建炎二年进士。绍兴八年,秦侩主和,诠上书言事,请杀秦侩,名震朝野。后组织民众抗金,意在恢复中原。
    一百零二世胡受,为避战乱,南宋末年,携妻刘氏,偕弟胡爵、胡彩,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音提河入川,落藉四川嘉定府键为县金灯山,以打铁务农为生。一百零五世天才,元进士,从荣县去大足为官,任知州,开创大足胡氏之先。一百零六世固泰,名复初,元举人,返回荣县,教授荣县东川书院。
    一百零七世子昭,荣县人。从小在东川书院随父读书。明进士,先任荣县训导,后任翰林检讨,升刑部侍郎,后迁兵部左侍郎。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由皇孙朱允汶继位,子昭受命辅佐新君。燕王朱棣从北京起兵夺权,攻入南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变”。方孝儒、胡子昭等建文旧臣,不愿投降燕王,被斩于南京锦衣街西市。子昭家乡大足被抄没五十八家,荣县被抄没四十八家,加租八百石,胡氏家族大难临头,险遭灭顶之灾。
    子昭弟子义,时任山东佥事,闻兄死难,从山东潜回四川,先后隐居于丹陵、仁寿青狮台、五斗种避难。
    一百一十世世广,明进士,曾任河北宛平知县和湖北当阳县令。其弟世干、世理(明秀才),也是饱读诗书之士,这时,兄弟三人住四川省仁寿县复立乡青狮台。
    从胡公满到如今,胡氏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其间经历了许多辉煌,也遭遇了诸多苦难。积累了开疆列土,勃兴创业,忠孝节义,仁爱友恭,敬老爱幼,睦亲和族,尊师重教,诗礼传家等氏族文化,这些都是胡氏子孙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时逢国泰民安的盛世,阖族人丁都应明先祖创氏之艰难,兴业之颠沛,延续之不易,从而从小立志,勤奋好学,为人朴实,诚信兴业,忠孝传家,诗礼悦后,则事业可成,家业可兴矣!
先祖神像
黄帝像                   舜帝像                       始祖满公像
藩公像                   赟公像                       霸公像
銓公像                   子昭公像                     子义公像
第一章   胡氏源流
第一节  得姓之说

    胡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他的先民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那时有一个以白头翁为图腾的部落,相传便是胡姓的先民,属东夷族中鸟夷的一支。清人陶澍撰益阳胡氏《昊之二修谱序》:“余惟胡之得姓,莫古于胡曹。”相传胡曹是黄帝的制衣官,《世本.作篇》:“胡曹作冕,胡曹作衣。”
    以国为姓 西周到春秋,有两个胡子国,一为姬姓,一为归姓。《史记》记载:“姬姓胡子国的郡望在今河南郾城一带。”郑樵《通志.氏族  》记:“胡,周同姓国。胡氏子爵,鲁定公十五年为楚所灭,其后以国为姓。”
    归姓胡子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左传》襄公28年:“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胡子、沈子、北朝于晋,宋之盟故也。”杨伯峻注:“此胡子国则为归姓国。”归姓胡子国被楚灭以后,其国人分为两姓,以国为姓者姓胡,以姓为姓者姓归。
    以谥为姓 周武王伐纣得天下,追封前朝圣人后裔,查得陶正官遏父乃舜帝三十四代孙,便将其子妫满封于陈,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妫满以长寿著称,根据古代谥法“弥年寿考曰胡”,妫满逝世后,周武王给他的谥号是“胡公”。妫满的子孙以他的谥号为姓,即姓胡,尊妫满为始祖,称其为“胡公满”。宋代大儒朱熹撰《胡氏族谱序》说:“胡氏之先自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于陈,子孙以谥为姓。”林宝《元和姓纂》云:“胡,帝舜之后,胡公封于陈,子孙以谥为姓,系出妫姓。”中华之胡,以谥为姓者最多,本族也是以谥为姓的胡氏。
    改姓为胡 魏晋南北时,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拓跋氏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拓跋氏推行民族汉化,将部落、氏族改为汉姓,其中纥骨氏改姓为胡。除纥骨氏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先后改姓为胡的。
    皇氏后裔 安徽绩溪明经胡氏是唐末皇氏改姓而来。当代著名学者胡适曾说:“我本不姓胡,绩溪胡氏多为李唐后代。”唐末,天下大乱,唐昭宗受权臣朱温辖制迁都洛阳,皇室十六室为朱温部将韩建所杀,已有身孕的淑妃被立为皇后。在由长安到洛阳的路上,滞留于峡州,三月日生太子昌翼。唐昭宗恐太子性命不保,悄悄托心腹胡三将其带走抚养。胡三将太子带到老家婺源考川(今安徽绩溪)抚养,长大成人,随养父胡三姓胡。昌翼后中明经科进士,故被后人称为明经公,其后裔被称为明经胡氏。昌翼见唐朝大势已去,无回天之力,无意仕途,就隐居乡中,开设书院教学。
第二节  胡氏远祖

    一、远古世系
    1、《史记》记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蟜牛,蟜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帝颛顼父曰昌意。”而昌意是黄帝正妃嫘祖所生的次子。这样,舜的祖先就是黄帝了。那么,胡氏的远古世系则为:轩辕(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蟜牛-瞽叟。
    2、汉代刘沈《吕梁碑》载:“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蟜牛,蟜牛生瞽叟,瞽叟生舜。”那么,胡氏的远古世系则为:幕-穷蝉-敬康-句望-蟜牛-瞽叟(幕就是句芒,又称句幕即虞幕,以编织牛羊毛帐幕为穷庐而得名。《礼记:月令》释:“孟春之月,其帝太昊,其神句芒。”《姓纂》记载:“伏義时期有句(古代句与勾通)芒氏。”孟子说幕的后人“舜,东夷之人也。”这就可以说明,幕是独立于黄帝有熊氏族之外而又早于有熊氏族的有虞氏族,故句幕即虞幕。
    二、中古世系
    舜帝因舜娶尧帝二女,居于妫汭,就得妫姓。故《辞海》称舜为帝妫。商均商均被封于虞(河南虞城),后改封于商(陕西商县),留虞思后裔在虞单独发展。
    三、夏商周世系
    虞思思的后裔生息繁衍到三十二世,其三十二世孙曷(同阏)父为周陶正。虞遂遂是箕伯(商均异母弟)之后。周武王克商,封遂之后于遂国(今山东宁阳)。虞阏父阏父为周陶正,生子妫满,即胡公满。
    宗亲胡学谦,查阅资料,整理出胡氏远祖世系如下:
    虞幕——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商均——箕伯——强——虞颉——虞思——有龙——青旰——叔仪——康仲——祖嬀——发——媯方——振——维——寿固——敖——胜——元捷——偃——姑猛——公允——蔺——慎叔——野——无执——菑——叔正——献子——亚壽——原壽——梦延——阏父——妫满(供参考)
第三节  胡公满至胡受

    胡公满,即妫满。西周时,被周武王封于陈,并以元女太姬妻之,卒后,谥胡公。子孙以谥为姓,即姓胡,尊妫满为始祖,称妫满为胡公满,为胡氏第一代。
胡公满以下世系

    【一世】胡公满,虞舜第三十五世裔孙,阏父之子,派分妫汭,阏父为周陶正,武王以元女大姬妻之,周武王克商后,约公元前1066年被周王封爵于陈(河南宛丘,今河南淮阳市侧),封地的国号为“陈”,谥胡公。生子犀候,皋羊(《左传》载:“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以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这就是胡公满封于陈国的由来。《左传》又载:“自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这里提及的赐姓,是赐姓曰胡。满公称为周朝胡氏始祖。)。
    【二世】犀候,周武王时承父满公国统立,为申公,生子突、康。
    【二世】皋羊,周成王时承兄国统立,为相公。
    【三世】突,周康王时承叔相公国统立,为孝公,在位二十二年。生子圉戎。
    【四世】圉戎,周昭王时承父孝公国统立,为慎公,在位十八年。生子宁。
    【五世】宁,周穆王时承父慎公国统立,为幽公,在位二十三年,生子釐。
    【六世】釐,周恭王时承父幽公国统立,为僖公,在位三十六 年,生子灵、宣。
    【七世】灵,懿王时承父僖公国统立,为武公,在位十五年,生子燮。
    【八世】燮,周厉王时承兄夷公国统立,为平公,在位二十五年,生子圉。
    【九世】圉,周厉王时承父平公国统立,为文公,在位 一十年,生子鲍、佗。
    【十世】鲍,周宣王时承父文公国统立,为桓公,在位二十八年,生子免、耀、林、杵臼(公元前707年,桓公病危,国内发生了变故。桓公之子免本应承继大统,桓公的异母弟弟佗借助蔡国的兵力出兵攻打杀了太子免,佗继承王位,是为厉公。厉公为君7年后,太子免的弟弟耀、林、杵臼杀死了厉公。立耀为君,是为利公。利公当了5个月的国君便一病不起,由林继位,是为庄公。7年后庄公去世,由杵臼继位,是为宣公。自胡公满至桓公共十世十二公)。
    【十一世】杵臼,周幽王时承兄林庄公国统立,为宣公,在位四十五年,生子糵、冠、款(宣公当政时,国力不断上升,得到了周天子的敬重。周惠王曾娶宣公之女为皇后,宣公与中央的关系不同一般。宣公即位21年后,他的宠妃生下一子为款。宣公在位45年后传位给款)。
    【十二世】款,周平王时承父宣公国统立,为穆公,在位十六年,生子朔。
    【十三世】朔,周桓王时承父穆公国统立,为共公,在位十八年,生子平国。
    【十四世】平国,周庄王时承父共公国统立,为灵公,在位十五年 ,生子午。
    【十五世】午,周惠王时承父灵公国统立,为成公,在位三十年,生子溺。
    【十六世】溺,周襄王时承父成公国统立,为哀公,在位三十五年,生子偃师。
    【十七世】偃师,郡悼太子简王时失国无位,生子吴。
    【十八世】吴,周灵王时承祖哀公国统立,为惠公,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去世。生子柳。
    【十九世】柳,周景王时承父惠公国统立,为怀公,在位四年,生子越。
    【二十世】越,周敬王庚子岁(约公元前501至479年)承父国统,为大夫庆父所弑,卒谥湣公(又曰闵公)。在位居二十四年所灭国子孙散处四方,生子衍(湣公陈越,公元前479年被楚惠王所灭,陈国至此亡国,成了楚国管辖下的一个县。自满公到湣公均为陈国国君,传二十世,历25代君,享国589年,近6个世纪。)。
    (按:从胡满公到越公约600年的历史,是周朝从强盛逐步走向衰弱的时期,也是胡姓早期先民发展壮大、与其他氏族先民共同创造早期中华文明历史的时期。这一时期,只有十七世祖悼公因“未立而亡”,未受诏谥外,其余十九位均受诏谥,世受殊荣。二十世祖均世居宛丘,无人迁徙。到越公时代(即东周中叶),越公为手下大夫庆父所弑。周天子名下的封国――陈国也为楚惠王所灭,传承约600年的陈国历史由此而终)。
    【二十一世】衍,讳衍,字法章,生周赦王时,楚伐陈,舜庙不祀,乃载主以逃由陈州徙阳武户镛乡落籍繁衍,生子二,长琏,次璵。
    【二十二世】琏,衍长子,周赦王时领爵姓陈。
    【二十二世】璵,衍次子,字伯奇,周赦王时领谥姓胡(始姓胡),生子澄、关。
    (按:春秋时期胡氏遭乱被楚所灭,为避株连,胡琏公改为国姓即陈琏,支分别派,成为陈姓始祖。胡玙公因保身立节,仍以胡姓。从此时起,同胞兄弟分为胡陈两姓。)
    【二十三世】澄,字汝青,生周赦王时,陈国被楚国所灭之后,为躲避战乱,澄公从世居地宛丘迁往安定(今甘肃镇原县境内),并以满公谥号胡为姓,成为胡氏受姓祖。时爵灭为民。配蔡氏,生子贵。我支系尊澄公为更始祖。澄公有弟关,其支系不详。
    【二十四世】贵,字德高,生秦昭王时,配鄢氏,生子鳞。
    【二十五世】鳞,字连珍,生田齐昏王时,仕齐为大夫。生子焕。
    【二十六世】焕,字可聚,生田齐襄王时,生子弘。
    【二十七世】弘,字志道,生秦始皇时(公元前221-210年),秦一世时仕秦授秘书少监,以治绩著。生子武臣。
    【二十八世】武臣,字希旦,生秦二世时(公元前209-207年),为陈胜司马,生子怀。注:从二十三世到二十八世生活在我国周、秦时期
    【二十九世】怀,字子思,号怀宁,生汉高祖时,生子安。
    【三十世】安,号永宁,生汉惠帝时,卒于汉文帝时。安公因是著名儒学家,讲学白鹿山,司马相如曾授业。奉诏四川讲学,遂自安定迁居于临邛(今四川邛崃市)。生子鑑。
    【三十一世】鑑,字束明(又曰秉明),生汉文帝时,汉文帝后元(前143-141)间仕汉任主爵都尉,以治迹著闻。诏赐缣帛。生子源。
    【三十二世】源,字致远,号汝本,汉景帝(公元前156-141年)时任密县县令,刑政清明,民安其业。生子景。
    【三十三世】景,字朝京,生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8年)时,汉武帝元狩中(约公元前122-117年)奉诏出任河南尹(执掌地方军政大权的最高首长),遂自临邛迁居于侯氏(今河南省偃师市)。配朱氏,生子昭。
    【三十四世】昭,字惟鑑,号永昭,生汉武帝时,生子建。
    【三十五世】建,字则立,号卓然,生汉昭帝元凤间,公元前80-75年为渭城令,遂家于渭城(今陕西长安县西)。民怀其惠,以祠祀之,生子涵(《汉书--卷六十七--胡建》记载: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荐走卒,甚得其心。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 “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按:据古代文献记载,胡氏在安定出现很早,最早的胡姓人物是西汉的胡建。汉代有两个胡建,一为《汉书》所载的胡建,字子孟,河东人,曾担任过军正丞、渭城令等官职;一为汉人应邵《风俗通义》所载的胡建,字伊伯,河南汝阳人。他先是在安定太守、司空虞放手下当掾吏,等到虞放逊位还家后,他被任命为安定郡主簿,后来当了安定太守)。
    【三十六世】涵,字象春,号默深,生汉宣帝时,公元前73-49年为右补阙,左拾遗,多益,帝最重之。迁都尉生子文。
    【三十七世】文,字经纬,号有裴,生汉元帝时,生子敏。汉元帝时由渭城迁南郡华容(今湖北监利县)。
    【三十八世】敏,字好学,号惟孜,生汉成帝时,生子崇。
    【三十九世】崇,字志高,生汉成帝时,汉成帝建始(前32-29)间为太常丞。生子惠。
    【四十世】惠,字以济,号达施,生汉平帝时,哀平时为治栗内史。因王莽乱国,挂官而去,致仕隐居。生子简。
    【四十一世】简,又名刚,字尚质。新莽时大司农马宫辟之,解其衣冠悬府门而去,亡命交趾,莽败乃归。生子元成。
    【四十二世】元成,又曰玄成,字功立,东汉建武间(约公元25-55年),奉诏出仕右扶风尹(今陕西扶风县)御寇有功,遂自侯氏迁居于华容(今湖北省监利县)。配翟氏,生子聪。
    【四十三世】聪,字汝明(又曰通明),生汉武帝时,后汉明帝永平年中为副将尉,从耿恭屯田西域,生子崇禧。
    【四十四世】崇禧,字奇德(又曰德明),生汉章帝时,章平元和中因从班超平西域荐为校尉,讨西域有功封武成候, 生子贤。
    【四十五世】贤,字大才,号有德,生汉章帝时,生子辉、腾。
    【四十六世】辉,字廷光,又曰贡。生汉和帝时,安帝永初中(107-113年)为交趾都尉,招降抚叛,边境以宁。生子三,伯遂,伯始,伯南。
    【四十六世】腾,字子升,顺帝永和(136-141)间任少师。
    【四十七世】伯始(91~172),字广,号建初,监利人。汉安帝时官拜太尉,五迁尚书,历事东汉的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为官三十多年,可谓六朝元老。在朝野享有很高的声望。当时流传着一句话:“万事不理问伯始(胡广字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与陈蓄皆为台阁旧臣,任太学仕。生子平。
    (按,胡广为南郡华容人,父胡宠,子胡宁,此处上下当有误。胡广的父亲胡宠(73—150)为交趾都尉,母亲为江陵黄氏(75—93)。其母亲姓黄,胡广的名字 “廣”,本身含有其母姓黄的信息,因而名“廣”。胡广两岁丧母,所以《后汉书》称其“少孤贫”。胡广的父亲胡宠后又娶了原配的妹妹黄列嬴为妻,有文献说胡广父母早亡,遂称其“少孤贫”,这是错误的。同时有资料记载:“胡广本姓黄,以五月五日生,俗谓恶月,父母恶之,藏之葫芦,弃之河流岸侧。居人收养之。及长,有盛名,父母欲取之,广以为背其所生则害义,背其所养则忘恩,两无所归;以其托葫芦而生也,乃姓胡,名广。後登三司,有中庸之号。广後不治本亲服,世以为讥”,这更是错误。已由《后汉书》的记载、蔡邕的《蔡中郎文集》的记载、《南郡华容胡氏族谱》的记载所否定。《后汉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四--胡广》记载: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六世祖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辟之。值王莽居摄,刚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交阯,隐于屠肆之间。后莽败,乃归乡里。父贡,交阯都尉。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从家来省其父。真颇知人。会岁终应举,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大会诸吏,真自于牖间密占察之,乃指广以白雄,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曰:“窃见诏书以立后事大,谦不自专,欲假之筹策,决疑灵神。篇籍所记,祖宗典故,未尝有也。恃神任筮,既不必当贤;就值其人,犹非德选。夫岐嶷形于自然,伣天必有异表。宜参良家,简求有德,德同以年,年钧以貌,稽之典经,断之圣虑。政令犹汗,往而不反。诏文一下,形之四方。臣职在拾遗,忧深责重,是以焦心,冒昧陈闻。”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广复与敞、虔止书驳之,曰: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书》载稽疑,谋及卿士;《诗》美先人,询于刍荛。国有大政,必议之于前训,咨之于故老,是以虑无失策,举无过事,窃见尚书令左雄议郡举孝廉,皆限年四十以上,诸生试章句,文吏试笺奏。明诏既许,复令臣等得与相参。窃惟王命之重,载在篇典,当令县于日月,固于金石,遗则百王,施之万世。《诗》云:“天难谌斯,不易惟王。”可不慎与!盖选举因才,无拘定制。六奇之策,不出经学;郑、阿之政,非必章奏。甘、奇显用,年乖强仕;终、贾扬声,亦在弱冠。汉承周、秦,兼览殷、夏,祖德师经,参杂霸轨,圣主贤臣,世以致理,贡举之制,莫或回革。今以一臣之言,划戾旧章,便利未明,众心不CA75。矫枉变常,政之所重,而不访台司,不谋卿士。若事下之后,议者剥异,异之则朝失其便,同之则王言已行。臣愚以为可宣下百官,参其同异,然后览择胜否,详采厥衷。敢以瞽言,冒干天禁,惟陛下纳焉。帝不从。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臣闻德以旌贤,爵以建事,‘明试以功’《典谟》所美,‘五服五章’,天秩所作,是以臣竭其忠,君丰其宠,举不失德,下忘其死。窃见尚书仆射胡广,体真履规,谦虚温雅,博物洽闻,探赜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不矜其能,不伐其劳,翼翼周慎,行靡玷漏。密勿夙夜,十有余年,心不外顾,志不苟进。臣等窃以为广在尚书,劬劳日久,后母年老,既蒙简照,宜试职千里,匡宁方国。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纪纲颓俗,使束脩守善,有所劝仰。”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以举吏不实免。复为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汉安元年,迁司徒。质帝崩,代李固为太尉,录尚书事。以定策立桓帝,封育阳安乐乡侯。以病逊位。又拜司空,告老致仕。寻以特进征拜太常,迁太尉,以日食免。复为太常,拜太尉。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縯、司空孙朗坐不卫宫,皆减死一等,夺爵土,免为庶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常。九年,复拜司徒。灵帝立,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复封故国。以病自乞。会蕃被诛,代为太傅,总录如故。 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及共李固定策,大议不全,又与中常侍丁肃婚姻,以此讥毁于时。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满岁,辄复升时。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与故吏陈蕃、李咸并为三司。蕃等每朝会,辄称疾避广,时人荣之。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薨。使五官中朗将持节奉策赠太傅、安乐乡侯印绶,给东园梓器,谒者护丧事,赐冢茔于原陵,谥文恭侯,拜家一人为郎中。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皆缞绖殡位,自终及葬。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
    【四十八世】平,字永中(又曰元中),生汉顺帝时,建康元年(144)为沛县令,历迁侍中。生子二玉、班。
    【四十九世】二玉,灵帝建宁(168-169)间由南郡华容迁居临泾。
    【四十九世】班,字一奇(又曰一齐),生汉桓帝时,为执金吾大将军。献帝兴平中,讨平董卓之乱。生子辛。注:从四十二世到四十九世生活在东汉时期
    【五十世】辛,字广勤,生汉灵帝时,因避世仇,遂自华容迁居寿春(今安徽寿县),为安徽始祖配夏侯氏,生子贞。
    【五十一世】贞,字守正(又曰正固),更名敏,字通达。生汉献帝时。辅魏武(曹操)开基;魏文帝时(公元220至223年)出仕淮西都督,封乐定侯(一说永宁侯)。配吴氏,生子质。
    【五十二世】质,字文德,寿春人,生汉献帝时,魏正元间(公元254至256年),出仕荆州刺史,累迁大都督。历仕四帝,清忠,帝称嘉之,赐谷二千石,帛三百匹,赐爵关内侯。死于250年(嘉平二年)。自武陵石公桥迁居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配陶氏,生子威(《三国志--魏书二十七--胡质》记载: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硃绩俱知名於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综事过之。”案胡氏谱:通达名敏,以方正徵。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县民郭政通於从妹,杀其夫程他,郡吏冯谅系狱为证。政与妹皆耐掠隐抵,谅不胜痛,自诬,当反其罪。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於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於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睚,五卖反。眦,士卖反。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原也。”辽感言,复与周平。虞预晋书曰:周字伯南,沛国竹邑人。位至光禄大夫。子陔,字元夏。陔及二弟韶、茂,皆总角见称,并有器望,虽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时同郡刘公荣,名知人,尝造周。周谓曰:“卿有知人之明,欲使三兒见卿,卿为目高下,以效郭、许之听可乎?”公荣乃自诣陔兄弟,与共言语,观其举动。出语周曰:“君三子皆国士也。元夏器量最优,有辅佐之风,展力仕宦,可为亚公。叔夏、季夏,不减常伯、纳言也。”陔少出仕宦,历职内外,泰始初为吏部尚书,迁左仆射、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卒於官。陔以在魏已为大臣,本非佐命之数,怀逊让,不得已而居位,故在官职,无所荷任,夙夜思恭而已。终始全洁,当世以为美谈。韶历二官吏部郎。山涛启事称韶清白有诚,终於散骑常侍。茂至侍中、尚书。颍川荀恺,宣帝外孙,世祖姑子,自负贵戚,要与茂交。茂拒而不答,由是见怒。元康元年,杨骏被诛。恺时为尚书仆射,以茂骏之姨弟,陷为骏党,遂枉见杀,众咸冤痛之。太祖辟为丞相属。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雠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皆散之於众,无入家者。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硃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馀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子威嗣。六年,诏书褒述质清行,赐其家钱谷。语在徐邈传。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晋阳秋曰: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馀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疋,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於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馀,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馀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於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 “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威弟罴,字季象,征南将军;威子奕,字次孙,平东将军;并以洁行垂名。有殊绩,历三郡守,所在有名。卒於安定)。注:从五十世到五十二世生活在三国时期
    【五十三世】威,字伯虎,仕魏至荆州刺史,晋武咸宁中复迁徐州刺史,父子朝野称羡。太康元年(280)卒于安定刺史任内,遂由寿春而家于安定(今宁夏固原),胡氏“安定世家”盖缘于此安定即由此始。卒后,追赠镇东将军。生子宪(《晋书--卷九十-胡威》记载: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父质,以忠清著称,少与乡人蒋济、硃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威早厉志尚。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单行。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侣进道。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勤于政术,风化大行。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帝以威言直而婉,谦而顺。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威尝谏时政之宽,帝曰:“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借。”威曰: “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位,追赠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将军,余如故,谥曰烈。子奕嗣。奕字次孙,仕至平东将军。威弟罴,字季象,亦有干用,仕至益州刺史、安东将军)。
    【五十四世】宪,字可法,生晋武帝时,生子彪。
    【五十五世】彪,字世勇,号始虎,生晋武帝时,生子奋。
    【五十六世】奋(?~288),字有志(又曰有为),号玄威,生晋惠帝时。西晋(公元265-317年)晋怀帝永嘉中永嘉间(公元307至313年)任淮安邳州司马,出仕左仆射,封镇国大将军。爱桐柏山水,遂自安定而移邳州宿迁(今江苏宿迁)县,为邳州宿迁始祖。配梅氏,生子华,生女芳。泰始九年(公元273 年)胡芳选为晋武帝(司马炎)贵妃。胡家由此成为地位显赫的外戚之家。自安定以来,胡氏从此复显,也从居民籍变为居官籍。(《晋书--卷五十七--胡奋》记载:胡奋,字玄威,安定临泾人也,魏车骑将军阴密侯遵之子也。奋性开朗,有筹略,少好武事。宣帝之伐辽东也,以白衣侍从左右,甚见接待。还为校尉,稍迁徐州刺史封夏阳子。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硜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以功累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迁护军,加散骑常侍。奋家世将门,晚乃好学,有刀笔之用,所在有声绩,居边特有威惠。泰始末,武帝怠政事而耽于色,大采择公卿女以充六宫,奋女选入为贵人。奋唯有一子,为南阳王友,早亡。及闻女为贵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兒,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奋既旧臣,兼有椒房之助,甚见宠待。迁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时杨骏以后父骄傲自得,奋谓骏曰:“卿恃女更益豪邪?历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观卿举措,适所以速祸。”骏曰:“卿女不在天家乎?”奋曰: “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损益!”时人皆为之惧,骏虽衔之,而不能害。后卒于官,赠骑将军,谥曰壮。奋兄弟六人,兄广,弟烈,并知名。广字宣祖,位至散骑常侍、少府。广子喜,字林甫,亦以开济为称,仕至凉州刺史、建武将军、假节、护羌校尉。列字武玄,为将伐蜀。钟会之反也,烈与诸将皆被闭。烈子世元,时年十八,为士卒先,攻杀会,名驰远近。烈为秦州刺史,及凉州叛,烈屯于万斛堆,为虏所围,无援,遇害)。
    (按:史籍上最早注明安定人的是胡遵。据《三国志》记载,胡遵是安定临泾人,以才兼文武,累居藩镇,位至车骑将军。他有6个儿子,其中以胡奋最为有名。胡奋从小爱军事,颇具谋略之才。他生逢西晋时代,曾从晋宣帝攻伐辽东,因战功被封为夏阳子,累迁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后来镇守边关要地,政绩显著,升任左仆射,大将军。胡奋的兄弟胡广、胡烈、胡歧也知名当世,分别担任过少府、素州刺史、并州刺史等官职。)。注:从五十三世到五十六世生活在西晋时期
    【五十七世】华,字英彦,号世,生晋元帝时,生子哲。
    【五十八世】哲,字睿明(又曰浚明),号若智,晋安帝时(397-419年)参刘宋之军事,袭父荫封骠骑将军。配石氏,生子二,长子明之,次子懦(他迁)。哲公遂自宿迁复迁于武陵石公桥(今湖南省常德市)。
    【五十九世】明之,名彬,字明之,一字用光。生晋康帝时。东晋中叶(公元343至373年),入参东晋大将刘牢之军事,因击前秦王符坚有功,加左仆射。配米氏,生子八,依次为:德洋、德溢、德昭、德基、德溥、德彰、德润、德盛。德洋、德溢、德昭、德溥、德彰、德润、德盛七子传衍不详。唯四子德基传衍甚繁,各有世次。
    【六十世】德基,字履,一字本立。生晋哀帝时。翰林学士。公元361至365年间,出仕西晋江州(古豫章,今江西南昌)刺史,遇兵变殒命,葬于衡山之麓(今长沙岳麓山),始居长沙。配黄氏,生二十三子,以宁为字。长子同宁,次子禄宁,俱居淮南(今安徽寿县);三子怀宁,居奉新华林(今江西省奉新县华林镇);四子处宁,居荆南(今湖北荆州);五子邵宁,居巴陵(今湖南岳阳);六子壹宁,居大广(今江西婺源县西南);七子有宁,居巴陵;八子孕宁,居巴陵;九子硕宁,居大广;十子邦宁,十一子权宁,居处不详。十二子相宁,居新喻玉界(今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十三子可宁,十四大宁,俱居太原(今山西太原);十五仕宁,居荆南;十六游宁,居太原;十七渡宁,十八温宁,俱居荆南;十九泳宁,居太原;二十涨宁,居吉安(今江西安福县);二十一平宁,居湖南(今湖南衡阳);二十二栖宁,二十三程宁,俱居潭州(今湖南长沙)。
    (按:华林胡氏、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胡氏、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胡氏、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胡氏、海陵(今浙江省宁海市)胡氏、绩溪(今安徽省绩溪县)三胡(明经胡氏、金紫胡氏、尚书胡氏)等,皆发脉于“八德”、“二十三宁”)
    【六十一世】怀宁,字世康,生晋孝武帝时,为骠骑将军,生子隋。
    【六十二世】隋,生晋孝武帝时,任九江散骑常侍,生子仲任。
    【六十三世】仲任,生晋安帝时,任治书侍御史,生子藩。注:从五十七世到六十三世生活在东晋时期
    【六十四世】藩,字道序,号永维,生于公元372年东晋简文帝二年,仕刘宋,元嘉中为太子左将军,生子六十人,事见宋史,赐土豫章之西,爱华林之山水而居,卒于宋文帝十一年(公元434年),享年62年,殁后追封谥号为“壮侯”。生子镇、锹、金壹、诞世、茂世、遵世等60人(东晋末年,中原大战,晋皇朝走向灭亡,出现了南北分治的分裂局面,历史上称之为南北朝。南朝有宋、齐、梁、陈,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西夏、北凉、北京、北周。大将军刘裕军权在握,于公元420年始建南朝,国号为宋武帝,历史上称之为南朝刘宋。胡藩参与了南朝刘宋建国之君刘裕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才略超群,被誉为“江右俊杰”。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任建武将军,后守卫广陵(今江苏扬州)兼任广陵太守,晚年任太子在左卫将军,封土豫章之西,爱新吴华林山水之美而定居于此。故尊称藩公为华林胡氏始祖、一世祖。南朝齐、梁时代史学家沈约著《宋书》,初唐李大师、李延寿父子著的《南史》,均有《胡藩列传》。按,有资料记载藩公系胡氏鼻祖满公62世孙。《宋书-列传第十--胡籓》记载:胡籓,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籓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籓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须二弟冠婚毕,乃参郗恢征虏军事。时殷仲堪为荆州刺史,籓外兄罗企生为仲堪参军,籓请假还,过江陵省企生。仲堪要籓相见,接待甚厚。籓因说仲堪曰:“桓玄意趣不常,每怏怏于失职。节下崇待太过,非将来之计也。”仲堪色不悦。籓退而谓企生曰:“倒戈授人,必至之祸。若不早规去就,后悔无及。”玄自夏口袭仲堪,籓参玄后军军事。仲堪败,企生果以附从及祸。籓转参太尉、大将军、相国军事。义旗起,玄战败将出奔,籓于南掖门捉玄马控,曰:“今羽林射手犹有八百,皆是义故西人,一旦舍此,欲归可复得乎?”玄直以马鞭指天而已,于是奔散相失。追及玄于芜湖,玄见籓,喜谓张须无曰:“卿州故为多士,今乃复见王叔治。”桑落之战,籓舰被烧,全铠入水潜行三十许步,方得登岸。义军既迫,不复得西,乃还家。高祖素闻籓直言于殷氏,又为玄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籓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檀韶与籓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佐史并集,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籓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从讨卢循于左里,频战有功,封吴平县五等子,除正员郎。寻转宁远将军、鄱阳太守。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籓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至是谓籓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又从征司马休之。复为参军,加建武将军,领游军于江津。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高祖呼籓令上,籓有疑色,高祖奋怒,命左右录来,欲斩之。籓不受命,顾曰:“籓宁前死耳!”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因而乘之,一时奔散。高祖伐羌,假籓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籓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籓气厉心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贼骑五六百见籓来,并笑之。籓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籓及硃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籓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又与超石等击姚业于蒲坂,超石失利退还,籓收超石成舍资实,徐行而反,业不敢追。高祖还彭城,参相国军事。时卢循余党与苏淫贼大相聚结,以为始兴相。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少帝景平元年,坐守东府,开掖门,免官,寻复其职。元嘉四年,迁建武将军、江夏内史。七年,征为游击将军。到彦之北伐,南兗州刺史长沙王义欣进据彭城,籓出戍广陵,行府州事。转太子左卫率。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曰壮侯。子隆世嗣,官至西阳太守。隆世卒,子乾秀嗣。籓庶子六十人,多不遵法度。籓第十四子遵世,为臧质宁远参军,去职还家,与孔熙先同逆谋,高祖以籓功臣,不欲显其事,使江州以他事收杀之。二十四年,籓第十六子诞世、第十七子茂世率群从二百余人攻破郡县,杀太守桓隆之、令诸葛和之,欲奉庶人义康。值交州刺史檀和之至豫章,讨平之。诞世兄车骑参军新兴太守景世、景世弟宝世,诣廷尉归罪,并徙远州。乾秀夺国。世祖初,徙者并得还)。
    【六十五世】镇,字伯定,号隆世。宋文帝时任西阳(黄州府西阳郡)太守,宋明帝泰始中为员外郎。生子谐之。
    【六十五世】锹,字仲器,号景世,官至车骑参军,新兴太守。
    【六十五世】金壹,字季真,号茂世,文帝时任刺史
    【六十五世】诞世、茂世,欲奉庶人刘义康,率郡从二百余人攻破郡县,交州刺史檀和之领兵到豫章讨平,归罪徙边远州郡,后来得还故里。
    【六十五世】遵世,曾为宁远参军,后去职述家,与孔熙先同谋宋文帝,事发,宋文帝因碍藩立过大功的面子,“不欲显其事,使江州以他事杀之”。注:六十四世到六十五世生活在南北朝的南宋时期。
    【六十六世】谐之,字乾秀,号元孚,刘宋孝武帝时,官太子中庶子领左卫,梁州刺史,生子时显(生活在南北朝北齐时期,《南齐书》有传)。
    【六十七世】时显,字元达,生刘宋顺帝时,仕南齐,官京兆尹。生子珍。
    【六十八世】珍,又曰真,字法吾,生梁武帝时,仕梁,官宁远节度使,迁容州刺史,封淮西永宁侯生子顺。
    【六十九世】顺,字信受,生梁武帝时,仕梁,官怀州判官,生子颖。注:从六十七世到六十九世生活在南梁时期
    【七十世】颖,字能悟,生子湛。仕梁,封汉阳县侯,食邑五百户;仕南朝陈,陈文帝时为永州主簿,武帝时为左卫将军,除吴兴太守,卒谥壮侯,创基吴兴,为浙江始祖(生活在南陈时期)。
    【七十一世】湛,字一清,仕隋,仁寿(601-604)中官永宁主簿,升吴兴太守。生子宣。
    【七十二世】宣,字甚辉,生隋文帝时,为爱德县令,封濮阳郡录尚书赠大师,生子秉。
    注:从七十世到七十二世生活在隋朝时期。
    【七十三世】秉,字能立(有曰能执),生隋炀帝时,仕唐,贞观十二年(638)任宏文馆讲书秘书郎,太宗命与李孝恭、高士廉合修天下谱系《氏族略》。生子烈、机、原祥。
    (按,从胡公满到胡秉,根据年代计算已传106世,有关资料和谱计算为73世当有误)。
    【七十四世】烈,字毅夫,生唐贞观中,仕蜀主将。
    【七十四世】机,字正发,生唐太宗贞观(627-649)时,永徽元年(650)登进士第,累官至太子少保。生子晟、略。
    【七十四世】原祥,字端甫,生唐贞观(627-649)时,官礼部尚书。
    【七十五世】晟,字光永,生唐高宗时。唐高宗仪凤(676-678)中任延平尹。生子元。
    【七十五世】略,字公钦。
    【七十六世】元,字应魁,生唐武州时,圣历(698-699)间官楚江黄道御史,仕东郡郎,生子曦。
    【七十七世】曦,字晓明,生唐元时,开元(713-740)中,累官大鸿胪寺正卿。生子傑。
    【七十八世】傑,字多能,生唐睿宗时元元年(760年),仕秘书郎,生子珣。
    【七十九世】珣,字廷宇,生唐玄宗天宝(742-755)时,贞元二年(786)登天宝进士第,任少府监,多政绩,卒年僧儒铭其墓,韩愈撰其碑。生子钲儒。
    【八十世】钲儒,字国英,生唐永泰元年(765年),唐宪宗元和(806-820年)中拜振武节度使,任执金吾大将军,生子钊、则。
    【八十一世】钊,字利用,生唐肃宗时,仕建州(山西泽州)刺史仕道州刺史。生子二,复礼、克礼。
    【八十一世】则,字秉真,生德宗(780-804年)间,贞元二年(786年)任集贤学士。
    【八十二世】复礼,字学颜,生唐代宗时,仕冀北判官,生子修德。
    【八十二世】克礼,字志颜,生唐代宗时,唐德宗年间为盐城县令,官至吏部尚书,生子明德。
    【八十三世】修德,字廷献,生唐德宗时,随父仕冀北,生子学。
    【八十三世】明德,字维新,生唐德宗时,累官至散骑常侍。生子应明。
    【八十四世】学,字习之,生唐宪宗时,官银青光禄大夫,出河中,徙居冀北,生子公庆。
    【八十四世】应明,字仁化,生唐宪宗时,仕广陵尉,谦谨有威,百姓歌之, 生子舜臣。
    【八十五世】公庆,字士廷,生唐穆宗时,仕幽州刺史,由冀北迁石埭银村, 生子栝
    【八十五世】舜臣,字宗向,生唐穆宗时,唐懿宗咸通(806-820)间为太子中允。生子二,清献,忠献。
    【八十六世】栝,字开运,生唐文宗时,官蔡州都督,生子黼。
    【八十六世】清献,足徵,生唐文宗时,为饶州判官,生子诚(清献为藩公第24代孙,任饶州判官。退休后“闻昭隆基址(即先辈藩公开基创业的地方)克拓,显诗书门第、振仕宦宗风”而复居新吴华林。也就是说时隔四百多年以后重新开发华林胡氏祖居地。清献公夫人徐氏梦北斗七星入怀而生七子,其子皆以北斗七星而取名)。
    【八十六世】忠献 ,生子赟
    【八十七世】城(又作诚)清献次子,字汤老,生唐僖宗时(875年),拜国子监博士,迁侍卫史。娶耿氏,生子五,珰、瑜、琼、王告、球。
    【八十七世】赟,字文美,号质端,于唐懿宗咸通间(861—872)迁湖南醴陵积善乡牛齿搪。楚王马殷至醴陵赟从之,累官文苑学士,奉使南唐,李煜嘉其才,擢翰林学士知制诰,后授枢密使。卫国公子四,邺、权、遇、吉。
    【八十八世】邺,生霸、真、阳。
    【八十九世】霸,名杲,字长善,生于金陵,唐未刺史吉州,封庐陵群开国侯。为吉州芦芗城胡姓始
    【九十世】胜,配罗氏,生子雄。
    【九十一世】雄,配杨氏,生子茂。
    【九十二世】茂,配康氏,生子提()。
    【九十三世】提(),生子琏琏。
    【九十四世】琏,生子恺。
    【九十五世】恺,生子载。
    【九十六世】载,配曾氏,生子铨。
    【九十七世】铨,配萧氏,生子泳、澥、浃、洊、冲(早夭)。
    銓,字邦衡,号澹庵,赐谥忠简,翰林院编修,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兵部侍郎,居吉州芦芗城(今江西吉安)。其始终反对和议,力主抗金。当时因秦桧主和,阳奉阴违,即上疏请杀秦桧,名震朝野。秦桧怒其逆已,遂贬新州。至孝宗即位时,才官任复出,卒后谥曰“忠简”。而其不畏权势,忠贞爱国,被誉为“忠贯金石”。《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胡铨》记载:胡铨,字邦衡,庐陵人。建炎二年,高宗策士淮海,铨因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答云:“汤、武听民而兴,桀、纣听天而亡。今陛下起干戈锋镝间,外乱内讧,而策臣数十条,皆质之天,不听于民。”又谓:“今宰相非晏殊,枢密、参政非韩琦、杜衍、范仲淹。”策万余言,高宗见而异之,将冠之多士,有忌其直者,移置第五。授抚州军事判官,未上,会隆祐太后避兵赣州,金人蹑之,铨以漕檄摄本州幕,募乡丁助官军捍御,第赏转承直郎。丁父忧,从乡先生萧楚学《春秋》。绍兴五年,张浚开督府,辟湖北仓属,不赴。有诏赴都堂审察,兵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荐,赐对,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宰臣秦桧决策主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中外汹汹。铨抗疏言曰:“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书既上,桧以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除名,编管昭州,仍降诏播告中外。给、舍、台谏及朝臣多救之者,桧迫于公论,乃以铨监广州盐仓。明年,改签书威武军判官。十二年,谏官罗汝楫劾铨饰非横议,诏除名,编管新州。十八年,新州守臣张棣讦铨与客唱酬,谤讪怨望,移谪吉阳军。二十六年,桧死,铨量移衡州。铨之初上书也,宜兴进士吴师古锓木传之,金人募其书千金。其谪广州也,朝士陈刚中以启事为贺。其谪新州也,同郡王延珪以诗赠行。皆为人所讦,师古流袁州,廷珪流辰州,刚中谪知虔州安远县,遂死焉。三十一年,铨得自便。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召对,言修德、结民、练兵、观衅,上曰:“久闻卿直谅。”除吏部郎官。隆兴元年,迁秘书少监,擢起居郎,论史官失职者四:一谓记注不必进呈,庶人主有不观史之美;二谓唐制二史立螭头之下,今在殿东南隅,言动未尝得闻;三谓二史立后殿,而前殿不立,乞于前后殿皆分日侍立;四谓史官欲其直前,而阁门以未尝预牒,以今日无班次为辞。乞自今直前言事,不必预牒阁门,及以有无班次为拘。诏从之。兼侍讲、国史院编修官。因讲《礼记》,曰:“君以礼为重,礼以分为重,分以名为重,愿陛下无以名器轻假人。”又进言乞都建康,谓:“汉高入关中,光武守信都。大抵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不能全胜。今日大势,自淮以北,天下之亢与背也,建康则搤之拊之之地也。若进据建康,下临中原,此高、光兴王之计也。”诏议行幸,言者请纾其期,遂以张浚视师图恢复,侍御史王十朋赞之。克复宿州,大将李显忠私其金帛,且与邵宏渊忿争,军大溃。十朋自劾。上怒甚,铨上疏愿毋以小衄自沮。时旱蝗、星变,诏问政事阙失,铨应诏上书数千言,始终以《春秋》书灾异之法,言政令之阙有十,而上下之情不合亦有十,且言:“尧、舜明四目,达四聪,虽有共、鲧,不能塞也。秦二世以赵高为腹心,刘、项横行而不得闻;汉成帝杀王章,王氏移鼎而不得闻;灵帝杀窦武、陈蕃,天下横溃而不得闻;梁武信朱异,侯景斩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李密称帝而不得闻;唐明皇逐张九龄,安、史胎祸而不得闻。陛下自即位以来,号召逐客,与臣同召者张焘、辛次膺、王大宝、王十朋,今焘去矣,次膺去矣,十朋去矣,大宝又将去,惟臣在尔。以言为讳,而欲塞灾异之源,臣知其必不能也。”铨又言:“昔周世宗为刘旻所败,斩败将何徽等七十人,军威大震,果败旻,取淮南,定三关。夫一日戮七十将,岂复有将可用?而世宗终能恢复,非庸懦者去,则勇敢者出耶!近宿州之败,士死于敌者满野,而败军之将以所得之金赂权贵以自解,上天见变昭然,陛下非信赏必罚以应天不可。”其论纳谏曰:“今廷臣以箝默为贤,容悦为忠。驯至兴元之幸,所谓‘一言丧邦’。”上曰: “非卿不闻此。”金人求成,铨曰:“金人知陛下锐意恢复,故以甘言款我,愿绝口勿言‘和’字。”上以边事全倚张浚,而王之望、尹穑专主和排浚,铨廷责之。兼权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张浚之子栻赐金紫,铨缴奏之,谓不当如此待勋臣子。浚雅与铨厚,不顾也。十一月,诏以和戎遣使,大询于庭,侍从、台谏预议者凡十有四人。主和者半,可否者半,言不可和者铨一人而已,乃独上一议曰:“京师失守自耿南仲主和,二圣播迁自何?主和,维扬失守自汪伯彦、黄潜善主和,完颜亮之变自秦桧主和。议者乃曰:‘外虽和而内不忘战。’此向来权臣误国之言也。一溺于和,不能自振,尚能战乎?”除宗正少卿,乞补外,不许。先是,金将蒲察徒穆、大周仁以泗州降,萧琦以军百人降,诏并为节度使。铨言:“受降古所难,六朝七得河南之地,不旋踵而皆失;梁武时侯景以河南来奔,未几而陷台城;宣、政间郭药师自燕云来降,未几为中国患。今金之三大将内附,高其爵禄,优其部曲,以系中原之心,善矣。然处之近地,万一包藏祸心,或为内应,后将噬脐,愿勿任以兵柄,迁其众于湖、广以绝后患。”二年,兼国子祭酒,寻除权兵部侍郎。八月,上以灾异避殿减膳,诏廷臣言阙政急务。铨以振灾为急务,议和为阙政,其议和之书曰:自靖康迄今凡四十年,三遭大变,皆在和议,则丑虏之不可与和,彰彰然矣。肉食鄙夫,万口一谈,牢不可破。非不知和议之害,而争言为和者,是有三说焉:曰偷懦,曰苟安,曰附会。偷懦则不知立国,苟安则不戒鸩毒,附会则觊得美官,小人之情状具于此矣。今日之议若成,则有可吊者十;若不成,则有可贺者亦十。请为陛下极言之。何谓可吊者十?真宗皇帝时,宰相李沆谓王旦曰:“我死,公必为相,切勿与虏讲和。吾闻出则无敌国外患,如是者国常亡,若与虏和,自此中国必多事矣。”旦殊不以为然。既而遂和,海内乾耗,旦始悔不用文靖之言。此可吊者一也。中原讴吟思归之人,日夜引领望陛下拯溺救焚,不啻赤子之望慈父母,一与虏和,则中原绝望,后悔何及。此可吊者二也。海、泗今日之藩篱咽喉也,彼得海、泗,且决吾藩篱以瞰吾室,扼吾咽喉以制吾命,则两淮决不可保。两淮不保,则大江决不可守,大江不守,则江、浙决不可安。此可吊者三也。绍兴戊午,和议即成,桧建议遣二三大臣如路允迪等,分往南京等州交割归地。一旦叛盟,劫执允迪等,遂下亲征之诏,虏复请和。其反覆变诈如此,桧犹不悟,奉之如初,事之愈谨,赂之愈厚,卒有逆亮之变,惊动辇毂。太上谋欲入海,行朝居民一空,覆辙不远,忽而不戒,臣恐后车又将覆也。此可吊者四也。绍兴之和,首议决不与归正人,口血未干,尽变前议。凡归正之人一切遣还,如程师回、赵良嗣等聚族数百,几为萧墙忧。今必尽索归正之人,与之则反侧生变,不与则虏决不肯但已。夫反侧则肘腋之变深,虏决不肯但已,则必别起衅端,猝有逆亮之谋,不知何以待之。此可吊者五也。自桧当国二十年间,竭民膏血以饵犬羊,迄今府库无旬月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重以蝗虫水潦。自此复和,则蠹国害民,殆有甚焉者矣。此可吊者六也。今日之患,兵费已广,养兵之外又增岁币,且少以十年计之,其费无虑数千亿。而岁币之外,又有私觌之费;私觌之外,又有贺正、生辰之使;贺正、生辰之外,又有泛使。一使未去,一使复来,生民疲于奔命,帑廪涸于将迎,瘠中国以肥虏,陛下何惮而为之。此其可吊者七也。侧闻虏人嫚书,欲书御名,欲去国号“大”字,欲用再拜。议者以为繁文小节不必计较,臣切以为议者可斩也。夫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楚子问鼎,义士之所深耻;“献纳”二字,富弼以死争之。今丑虏横行与多垒孰辱?国号大小与鼎轻重孰多?“献纳”二字与再拜孰重?臣子欲君父屈己以从之,则是多垒不足辱,问鼎不必耻,“献纳”不必争。此其可吊者八也。臣恐再拜不已必至称臣,称臣不已必至请降,请降不已必至纳土,纳土不已必至衔壁,衔壁不已必至舆榇,舆榇不已必至如晋帝青衣行酒然后为快。此其可吊者九也。事至于此,求为匹夫尚可得乎?此其可吊者十也。窃观今日之势,和决不成,傥乾刚独断,追回使者魏杞、康湑等,绝请和之议以鼓战士,下哀痛之诏以收民心,天下庶乎其可为矣。如此则有可贺者亦十:省数千亿之岁币,一也;专意武备,足食足兵,二也;无书名之耻,三也;无去“大”之辱,四也;无再拜之屈,五也;无称臣之忿,六也;无请降之祸,七也;无纳土之悲,八也;无衔璧、舆榇之酷,九也;无青衣行酒之冤,十也。去十吊而就十贺,利害较然,虽三尺童稚亦知之,而陛下不悟。《春秋左氏》谓无勇者为妇人,今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如以臣言为不然,乞赐流放窜殛,以为臣子出位犯分之戒。自符离之败,朝论急于和戎,弃唐、邓、海、泗四州与虏矣。金又欲得商、秦地,邀岁币,留使者魏杞,分兵攻淮。以本职措置浙西、淮东海道。时金使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之兵号八十万,刘宝弃楚州,王彦弃昭关,濠、滁皆陷。惟高邮守臣陈敏拒敌射阳湖,而大将李宝预求密诏为自安计,拥兵不救。铨劾奏之,曰:“臣受诏令范荣备淮,李宝备江,缓急相援。今宝视敏弗救,若射阳失守,大事去矣。”宝惧,始出师掎角。时大雪,河冰皆合,铨先持铁锤锤冰,士皆用命,金人遂退。久之,提举太平兴国宫。乾道初,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改泉州。趣奏事,留为工部侍郎。入对,言:“少康以一旅复禹绩,今陛下富有四海,非特一旅,而即位九年,复禹之效尚未赫然。”又言:“四方多水旱,左右不以告,谋国者之过也,宜令有司速为先备。”乞致仕。七年,除宝文阁待制,留经筵。求去,以敷文阁直学士与外祠。陛辞,犹以归陵寝、复故疆为言,上曰:“朕志也。”且问今何归,铨曰:“归庐陵,臣向在岭海尝训传诸经,欲成此书。”特赐通天犀带以宠之。铨归,上所著《易》、《春秋》、《周礼》、《礼记解》,诏藏秘书省。寻复元官,升龙图阁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转提举玉隆万寿宫,进端明殿学士。六年,召归经筵,铨引疾力辞。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薨,谥忠简。有《澹庵集》一百卷行于世。
    【九十八世】浃,官承务郎,生子宪。
    【九十九世】宪,生子万兴、万祥。
    【一百世】万祥,配黎氏,生子应海、应汉、应淮。迁居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野猪沟菩提河(有的旧谱是音提河)。
    【一百零一世】应汉,配赵氏,生子爰、爱、受、爵、彩。
    【一百零二世】受,配刘氏,生子元。南宋末年,蒙古南侵,兵荒马乱。为避战乱,胡受携妻刘氏,偕弟胡爵、胡彩,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野猪沟菩提河进入四川,落藉嘉定府犍为郡蟒落壕金灯山,替朱、王二姓接地交税,以打铁、务农为生。胡受和刘氏是我支系的入川始祖(后有记述)。
第四节 胡受至胡世广‍

    【一世】胡受,入川始祖,配刘氏,生子元。南宋末年,蒙古南侵,兵荒马乱。为避战乱,胡受携妻刘氏,偕弟胡爵、胡彩,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野猪沟菩提河进入四川,落藉嘉定府犍为郡(今乐山附近)蟒落壕金灯山,替朱、王二姓接地交税,以打铁、务农为生(后有记述)。
    【二世】胡元,配刘氏,生子仁钦。胡元是元朝处士,为人宽厚,善经营,他治家很严,聘师教子,家道逐渐殷富。
    【三世】胡仁钦,配向氏,生四子:天伦、天仲、天奇、天才。家中聘名师教子,四子个个聪明,尤以天才最优,高中元朝进士。仁钦善于经商,万贯家财,富甲一方。购房地多处,分给四个儿子。
    天伦留守犍为县金灯山祖业,生胡能教;天仲迁仁寿县父子寺(今始建镇一带);天奇迁井研县高滩溪,亦叫御史冲(今高凤镇一带);天才迁荣县与贤乡天堂寺黑雀湾(今东兴镇一带)。
    【四世】胡天才,配赖氏,生胡固泰(名复初)。天才中进士后,被选为蜀昌州(辖大足、永川、荣昌)知州。后定居大足,成为大足胡氏之先。
    【五世】胡固泰,名复初,配黄氏,生子胡子昭、胡子义。固泰是元朝举人,返回故乡荣县东川沟东川书院教书,子昭、子义随父读书。《荣县志》载:“仲常(子昭),荣生也。”子昭、子义是出生在荣县。(大足县志载:子昭生于大足)固泰墓在今威远县小河镇新古村青狮台,与黄氏合葬,墓完好,墓前有碑(见图)。
    【六世】胡子昭,配王氏,生子继、绩、给、缉。子昭原名志高,明进士,初仕荣县训导,后赴汉中从大儒方孝儒先生,随先生入朝为官。建文初,与修《太祖实录》,累迁至刑部侍郎。靖难之变中,誓死不降燕王朱棣。被斩于应天府(南京)锦衣街西市。其忠义为千古传颂。
    【六世】胡子义,子昭弟,配冉氏、祝氏。生文德(名贞)、文斌(又作文彬,名鉴)。子义原名志远,明进士,初仕威远县训导,后升山东佥事。闻兄子昭死节,弃官归。先匿于丹陵民家,蜀献王知而怜之,令削发隐于僧舍。志远曰:“吾受吾兄之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于是,带着两个儿子,逃回离老家东川沟不远的仁寿县复立乡青狮台、五斗种,化名“子常”、“受七”(又作寿七)隐居,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
    【七世】胡文德,配氏,生子天麒、天麟、天羽、天翔。“四天”的墓在今威远县小河镇新古村上马蹬,墓完好,前有大碑,碑文清晰可辨(见图)。
    【七世】胡文斌(又作文彬),配曾氏,生子天智。
    【八世】胡天智,配杨氏,生子世广、世干、世理。天智,明进士,特授文林郎。
    【九世】胡世广,配程氏、李氏,生七子:珪、爵、壁、瑗、琰、琏、王向。世广,明进士,先任湖广当阳县令,后任河北宛平知县,诰直奉大夫,妻程氏、李氏诰封夫人。
    【九世】胡世干,配赵氏,生六子:琏、珞、理、王向、玷、球。
    【九世】胡世理,明秀才,配杨氏,生子胡文。世广、世干、世理的墓在今威远县小河镇新古村上马瞪,与“四天”的墓合葬在一起,称“四天”(长四房)“三世”(幺三房)老七房墓,墓前有碑,碑文清晰可考(见图)。
    本书胡受支系的繁衍世系,后面主要按世广、世干、世理三大房分别叙述。
第二章  胡姓宗族文化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其文化博大精深,姓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国人比较,中国人更注重寻根问祖,更注重光宗耀祖,更注重子孙的繁衍和昌盛发达。胡姓是中国的大姓,是中国的望族,在历史长河中,胡姓人创造了辉煌的氏族文化,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史。
    三千多年来,胡姓氏族文化从未间断,它有独特的文化特质。胡姓之所以成为望族,除血缘这一纽带外,家族文化的优秀是另一精神纽带。先祖奋斗的事迹和他们留下的《家训》,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子孙后辈,使他们在困难面前、灾难面前,不屈服、不灰心,奋发图强,东山再起;使他们在辉煌时期,不骄傲、不满足,继续创造更大的业绩。今天,每一个胡姓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将胡姓文化发扬光大。
第一节  郡望堂号

    郡望,按《辞海》解释,即郡中显贵的姓氏。堂,指中间高敞明亮的屋子,称“堂屋”,成语中有“登堂入室”。凡望族,为纪念本族的发源地和前人一度在莫地飞黄腾达,后世子孙为弘扬先祖的业绩,都有本族的郡望和堂号。
    胡氏的郡望主要有“安定”和“新蔡”,唐时又有洛阳、乐陵、恒山、河东、河南,宋时又有沧州、海陵、奉新、庐陵、婺源等地,但最著名的还是安定和新蔡。
    安定为西汉元鼎三年设定,治所高平(今宁夏固源),后迁至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安定成为郡望,是在三国和两晋时期。首居安定者是西汉的胡建,他是满公之后。三国时,胡贞封永宁亭侯,胡质封阳陵侯,西晋时,胡威封阳平侯,他们都是祖居安定人氏。此时,安定胡氏显赫一时,所以安定成了胡姓的第一个郡望。安定出了许多大人物,除胡贞、胡质、胡威外,还有《晋书》中记载的胡遵。胡遵文武双全,官至车骑将军。他的儿子胡奋,在晋武帝时做到镇南大将军。胡奋的女儿胡芳,是司马炎的贵嫔,胡奋权顷朝野。胡奋六世孙胡国珍的女儿,成了北朝北魏的皇太后,即孝明帝的母亲。皇太后临朝听政,主宰北魏大权。胡奋七世孙胡胜之女有成了孝明帝的皇后,其显赫之极达到了安定胡氏的最辉煌时期。
    后来,安定胡氏的一支,迁到新蔡,又发达辉煌起来,使新蔡又成为胡氏的另一个郡望。
    胡氏最著名的堂号是“三恪堂”、“世义堂”和“点易洞”。
    三恪堂:妫满被封于陈后,国大,功高,位显,就骄傲自大,盛气凌人,周武王规劝他平等待人。太姬公主好歌舞,贪享受,不理朝政,武王再次规劝之。妫满晚年得子,陈国大兴歌舞,并迷巫教,乞鬼神,武王三次规劝他要谦虚谨慎,恪守帝道,勤勉治国,并送“三恪扁”戒之。满祖夫妇从此精心治国,国力大兴,陈国开始强大起来,成了中原的大国。满祖为告戒子孙后代,专设“三恪堂”,满祖乃受堂之祖。
    世义堂:胡公满是周武王的女婿,姬姓与胡姓关系密切。到陈国最后一个国君越时,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派兵助周平乱,周天子称赞说:“胡氏世义”,故“胡氏堂”又称“世义堂”。
    点易洞:洞在四川邛崃城西鹤林寺后,是西汉布衣教育家胡安授徒之处,司马相如是他的学生。民国初,洞外建胡安祠,祠堂对联:心在河图洛书上,托迹山林泉石间。
第二节  班辈族规家训

    一、班辈:为记录繁衍代数,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班字。如班字不严,则源流不清。清乾隆年间,胡受支系重修《胡氏族谱》时,制定世广、世干、世理后裔的班字是:增正朝榜邦国现,万子登科福兴隆。后来又补充了十四辈:继承俊严昭先哲,永庆其祥启代宗。合起来就是:
    增正朝榜邦国现    万子登科福兴隆
    继承俊严昭先哲    永庆其祥启代宗
    一九九八年,编写《胡受入川源流考究》时,续定的班字是:
    连绵后嗣逾前贤    世德厚施松柏坚
    家茂族兴社稷旺    诗礼传家孝为先
    《世界胡氏通谱》制定的百字统一世派字是:(“淮”字辈从满公九十代起) 淮阳世泽远,安定家声扬。殷周恩威著,汉唐秉钧强。 国泰乾坤正,民欢礼仪祥。诚敬思高节,守真作栋梁。 清廉遵祖训,敦厚循规章。孝道治平永,勤俭焕荣光。克显先贤烈,启迪毓秀良。修身明哲理,中和致富康。 同宗联相助,华夏共辉煌。承继丰工业,千秋庆德昌。
    二、族规:这次修谱,制定下面族规十条:
    1、团结宗族,捍卫国家,不容有违背涣散之行为。
    2、遵从祖训,端正孝弟,不容有悖伦蔑礼之行为。
    3、保护公产,维护公益,不容有侵蚀欺诈之行为。
    4、崇尚道德,遵守法令,不容有作奸犯科之行为。
    5、注重教养,勤求职业,不容有怠惰贻误之行为。
    6、禁食烟毒,严戒嫖赌,不容有伤风败俗之行为。
    7、律己治家,忠信笃敬,不容有欺瞒卑劣之行为。
    8、诚信笃爱,排难解纷,不容有歧视推诿之行为。
    9、吃苦耐劳,节俭朴实,不容有奢侈游荡之行为。
    10、振奋精神,见义勇为,不容有废弛敷衍之行为。
    三、家训
    清乾隆年间编修的《胡氏族谱》载有家训,有些已不合事宜,现修定如下: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国家利益。
    2、遵纪守法,执行政策,做个合法公民。
    3、关心集体,关心国家,热爱公益事业。
    4、文明礼貌,睦邻和族,热爱慈善事业。
    5、尊老爱幼,扶弱敬亲,做到兄友弟恭。
    7、严遵祖训,讲求孝顺,明白礼义廉耻。
    8、清白处事,正直为人,遵守社会公德。
    9、培育子女,勤勉好学,自觉积极上进。
    10、为官清廉,为民忠厚,争做诚实公民。
    家训十不准
    1、不准为害国家。
    2、不准违法乱纪。
    3、不准荒废学业。
    4、不准怠于家事。
    5、不准窝脏窝盗。
    6、不准贪花好色。
    7、不准不敬老人。
    8、不准懈怠儿孙。
    9、不准赌博迷信。
    10、不准游手好闲。
第三节  祖传名联

    据传,南唐枢密史先祖胡赟,年幼读书,过目成诵,才思敏捷。是年春节,赟向其父敬酒,父出一联: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赟随口对曰: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其父喜曰:“吾子可教也。”自此,父子作对传为佳话。旧谱载:子昭、子义在外为官,兄弟二人春节返家与父母亲人团聚,共同书写胡氏祖传名联:
    丹 桂 有 根 独 长 诗 书 门 第
    黄 金 无 种 偏 生 勤 俭 人 家
    胡受支系祠堂(四川仁寿县史建镇)大门对联:
    藉自楚黄派源安定
    支分仁井续衍虞胡
    楚黄:指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入川前的住地。派源安定:指我支派的源头在安定,即郡望安定。仁井:指仁寿、井研两县。虞胡:虞舜帝的后裔胡姓,称虞胡氏。
第四节  章奏祠堂书院

    一、章奏
    1、胡銓(戊午上高宗书)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敌。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金国,南面称王,自以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金人改虑,摔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人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人藩臣之位乎。且安知异时无厌之求,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仇敌而使之拜,则怫然怒。堂堂大国,相率而拜仇敌,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耶?伦之议乃日: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呜呼!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陷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敌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会敌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也?况敌人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则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恸哭流涕长太息者牟向者陛下间关海道,危如累卵,当时尚不忍。北面臣敌;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敌势陆梁,伪豫入寇,固尝败之于襄阳,败之于淮上,败之于涡,败之于淮阴。较之前日蹈海之危,固已万万矣。倘不得已而用兵,则我岂遽出敌人下哉!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属万乘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夫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不闻,正恐一日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心腹大臣,而亦为之。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导陛下如石晋。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日:“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则桧之遂非愎谏,己自可见。而乃建白,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是盖恐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有识之士,皆以为朝廷无人,吁,可惜哉!
    顷者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一?事。桧曰:“敌可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近亦曰:“当拜”。臣尝至政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之矣。”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容充位如此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斩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敌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注。此为胡銓有名的上书,力排秦桧向金求和的谬论。时高宗昏庸,下诏贬胡銓于福建新州。胡銓写诗言志,后被秦桧爪牙告发,再贬至海南,凡二十年。是时,进士吴师古将胡銓的这篇奏章刻版印制,举国上下一片沸腾。金人以千金求购,三日乃得。人们读了这篇奏折无不赞叹:“中原有人也!”后来,金使来宋,首先询问:“胡銓今安在?”秦桧死,宋孝宗即位,方启用胡銓为秘书少监,起居郎。
    二、祠堂
    忠简公祠:
    位于江西吉安市永阳镇院背村,祠始建于宋。长43.3米,宽4.8米,高约8米,重檐翘角,美观别致。该祠是院背村民纪念祖先南宋名臣胡铨(忠简)而建,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建炎二年(1128)进士,官至资政殿学士。平生力主抗金,反对主和。擅诗文,工书法,卒谥忠简。
    五公祠:
    五公祠又称“海南第一楼”,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东南。五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祠内祭祀着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贤臣名相、忠义之士,他们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李德裕在唐代文宗和武宗时两度出任宰相,他内制宦官,外抑藩镇,为国家安定作出很大贡献,后因朋党之争被贬海南岛并死于此。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都是南宋时期的主战派。李纲和赵鼎都曾两度拜相,李光是宋高宗时的参知政事,胡铨任宋高宗时的枢密院偏修。李纲等4人都是在金兵入侵的年代被秦桧等投降派迫害而贬到海南岛的。这5位精忠报国的名臣虽遭贬谪,但丹心不泯,在兴修地方公益事业、传播中原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为当地人民做出不少贡献。
    五公祠高10多米,分上下两层,木质结构,四角攒尖式屋预,素瓦红椽,三面回廊,可凭栏眺望。挂有“海南第一楼”横匾。祠内还有历代文人的题咏和楹联,概括了五公的生平业绩,表达了后人的崇敬心情。
    在五公祠东侧,有一明代所建的高楼,是祭祀苏东坡的苏公祠。祠内有一座石刻苏东坡像。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岛,曾在这里暂住20多天。他得知当地群众饮水困难,于是开凿了俘粟泉和洗心泉。浮粟泉甘美清冽,水面泛起小泡,状如粟粒,故名。1915年,重修苏公祠时增建了粟泉亭、洗心轩、洞酌轩,统称为琼园。苏公祠与五公祠相连,环境幽静,花木繁茂,有“圣祠叠翠”之誉。
    五公祠及两侧的苏公祠、伏波祠、学圃堂、观稼堂、五公精舍、琼园等亭台楼阁连成一片,构成一组园林式建筑群,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占地近7公顷。这里环境典雅,建筑巍峨,古木参天,花香袭人,素有“琼台胜景”之称。
    胡公祠:
    明正德八年(1514年),四川巡抚熊公相嘉蜀人胡子昭精忠大义,改嘉州(今乐山)九峰书院为胡公祠,手书匾为“得胜之清”。并作祭文曰:“呜呼!君子于臣,弟子于师,义等在二,生死以之……”
    七忠祠:位于山东济南大明湖北岸,是纪念明代靖难烈士铁铉、胡子昭、陈迪、丁志方、高巍、郑华、王省等七人的祠堂。始建于明代后期。
    崇仁祠:
    又名耿忠祠,位于四川荣县县城钟鼓楼附近,现已毁。在明廉仿史薛大夫支持下,为表彰县人胡子昭的忠义,仿嘉州九峰书院胡公祠,由荣县县令王梦魁修建。先叫耿忠祠,后改名崇仁祠,取杀身成仁之义。祠毁坏后,又在城西凤凰山建胡公祠,现胡公祠碑尚存荣县大佛寺内。(见后面的碑文)
    忠孝祠:
    祠在重庆大足县邮亭镇驿站旁,为明万历二年郡守朱咸伤邑令康圭修建。以纪念大足人胡子昭的忠义(大足县志载,子昭是大足人)。祠内供奉有子昭弟子义的塑相。此祠现已毁。
    胡氏总祠:
    此祠位于四川威远县小河镇新鼓村青狮台下面的荡边,是纪念胡子义隐居青狮台后,保存了胡氏子孙的繁衍。每当清明节,胡子义的后裔就要在此聚会祭祖。笔者1949年以前曾经在此吃过清明会,那时只有几岁。现祠堂已毁。
    胡氏宗祠:
    此祠位于四川仁寿县始建镇,1949年以前,每当冬至,胡子义的后裔就要在这里聚会祭祖。此祠已毁。
    三、书院
    华林书院:
    华林书院最早是胡氏家族私塾,后发展为华林学舍,华林书院,它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齐名,称为古代江南四大书院,是宋初胡仲尧将其扩建为书院的。它是一所家族化书院,曾为大宋朝廷培养大批人才,仅宋代华林胡氏一门就走出进士55名,官至刺史、尚书、宰相者不乏其人,其中大多是华林书院培养的。华林书院取得显著成果,震惊宋代文坛,当时为华林书院题诗赞颂的名公巨卿有72人之多,宰相晏殊、向敏中,文学家苏轼、徐铉等均在其列,有的还来过书院讲学。
    华林书院是宋代国子监主簿、教育家胡仲尧于宋雍熙初年(公元984年),在县治西南二十五公里的华林山东麓的元秀峰下创办的一所私人书院。这里山川毓秀,环境清幽,风景如画。“神存昭旷之原,目寓清虚之境,青山拥翠,绿树浮岚,飞瀑散绕书之声,虚亭动人文之色”,有利于“沉意诗书宛,游心翰墨场”。在当时,它是一所规模宏伟、震惊文坛、名噪全国的学府,比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早扬名100多年。
    碧泉书院:
    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胡安国、胡宏父子,为避战乱,来到位于潭州湘潭县西南的隐山。山上有池,名“碧泉”。碧泉“色如拖蓝,投物于水中皆碧”,胡氏父子为此景色所陶醉,遂与弟子在此开荒芟草,植松竹,结庐舍,于宋绍兴二年(1132)开办了碧泉书堂,后来人们又称其为“文定书堂”。胡宏师承父学,修建和扩大学堂,讲学授徒,将书堂更名为“碧泉书院”。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四川绵竹张栻从长沙来到碧泉书院,拜胡宏为师。张栻从师不久即作《希颜录》,立志要做颜子那样的圣人。张栻经名师指点,学业大进,后来成为湖湘学派的第三代大师。
    读后堂:
    地址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园区值夏镇,傍胡氏宗祠而建,为胡銓晚年办学的地方。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匾额“读后堂”为胡銓手书。胡銓的两个儿子,十个孙子和一些相邻子弟都受教于此。文革中读后堂被毁,一九九三年修复,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川书院
    地址在四川省荣县东兴镇胡家坝。明初,胡复初(固泰)在此教授,培养了子昭、子义两位进士和许多人才。现书院已毁。
    胡氏学堂:
    地址在四川省仁寿县始建镇,民国初年由胡氏宗祠创办,凡胡氏子女免费入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第五节  圣谕十则

    清乾隆十八年,胡菊园修编的《胡氏族譜》,载有晚唐对胡氏的圣谕十则,现录于后:
    1、敦孝悌以重人伦
    父母生尔身,恩深难说尽。尔欲报亲恩,奉养不可缺。饮食须及时,衣服随寒热。百事都顺从,只要双亲悦。为弟当敬兄,有事凭兄决。为兄当爱弟,不可争口舌。这是孝与悌,人伦中大节。
    2、笃宗族以昭雍睦
    教尔待宗族,务必相亲敬。都是共祖生,不可分远近。九世尚同居,岂比另一姓。凶事共相帮,喜事同相庆。急难相扶持,钱财不可吝。切莫尔豪强,同宗自相斗。和气聚一团,大家必昌盛。
    3、尚节俭以惜财用
    俭是治家本,尔民须细听。銀钱来得难,常思有余剩。你看致富人,惜财如惜命。你看败家子,金钱霎时尽。钱去不复来,奢华当首禁。粗饭布衣裳,尤宜自安分。可省即可省,崇俭非悭吝。
    4、隆学校以端士习
    四民士为首,立品须端正。出入豪门中,师儒勤教训。有子先读书,日益图长进。如不善文章,可好修德行。家居能孝顺,待人能忠信。为善不为恶,便是大学问。官府必表扬,乡党皆钦敬。
    5、讲律法以儆愚顽
    朝廷对百姓,爱之如赤子。何故制五刑,荅杖徒流死。总因人不齐,善恶难同比。恶人不处治,为恶无底止。试看法律条,如何当得起。重罪固难熬,轻罪亦可耻。原发做好人,终生莫犯罪。
    6、务本业以定民心
    士农与工商,各人司一行。既在这业中,心专力当竭。就是不满意,也不轻抛弃。天不负苦功,自有好时节。倘若想别桩,就把本行歇。做下两路忙,弄巧反成掘。志向莫改移,严守心如铁。
    7、训子弟以禁非为
    为父教儿子,为兄教幼弟。聪明读诗书,愚昧耕田地。有本学经商,无本学手艺。就在幼小时,教训当严厉。勿令起邪心,勿令做歹事。一步一防闲,不容连匪类。生死犯罪刑,父母受连累。
    8、息诬告以安良民
    百姓打官司,原是伸冤屈。不能告枉状,学做坏人事。谎言终难瞒,真相见天日。诬告必反坐,反而害自己。害人又害己,千万别忘记。莫说冤枉词,莫逞讼师笔。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
    9、戒窝逃以免株连
    背主私逃走,犯罪原没有。切莫图小利,与彼相亲友,窝藏在家中,藏污又纳垢。莫道人不知,终究风声漏。官来捉据孥,逐一皆追究。自己受严刑,遭连及邻右。倘遇此种人,及早相回避。
    10、完征粮以省催科
    田地纳钱粮,古今有定列。所征原不多,灾荒还赈济。一心早完成,此语人人记。何苦要追缴,必待签票至。尔要学富良,官免不成累。这是要紧事,节省别浪费。常存急公心,自富田园利。
第六节 祖墓 铭文

    一、祖墓
    胡公满铁墓 胡公满即陈胡公,被尊为海内外49个姓氏的始祖。
    淮阳胡公铁墓:全球五十个姓氏之祖墓
    传闻铁墓柳湖中,满目烟光失旧踪。
    千载暗留悬磐石,一泓冷浸若堂封。
    陈胡公墓,又称胡公铁墓。此墓位于淮阳龙湖东南的南坛湖畔,是中国陈姓、胡姓等的祖墓。陈胡公是陈国的开国始君。3000多年来,招来了世界各地陈氏、胡氏子孙的虔诚祭拜。
    陈胡公是虞舜的后裔,姓妫名满,他建陈国,筑陈城,兴百业,使陈国雄踞十二大诸侯国之列,卒后葬于龙湖之滨。他的裔孙多达七千多万,遍布海内外。陈胡遍天下,淮阳是我家。由陈、胡姓派生的姓氏有田、姚、虞、袁、孙、王、车等四十九个。妫满卒后,周天子谥之“胡公”,陈姓人称他为陈胡公,是陈氏的得姓始祖。胡姓人称他为胡公满,是胡姓的得姓始祖。
    陈胡公死时是墓而不坟的年代,但对于王侯和得高望重的文武大臣,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因此,陈胡公墓室就建在水下,而地上部分建的拜殿也早已不复存在,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西周的陶片和战国板瓦,证实了当年陈湖公墓和陈胡公拜殿的建筑情况。明朝进士王良臣在诗中写道:“巧铸铁馆藏水底,光留玉叶照人间”。据史书记载,陈湖公墓是用铁汁浇铸而成,所以又叫陈胡公铁墓。现在的陈胡公铁墓是新加坡著名的企业家陈永和先生1995年捐资修建的,只是用像铁一样的灰褐色砖墙砌成了铁墓的颜色。上面的字是我国当代书法家陈天然先生的撰书。两边的均是捐献碑。
    为了更好的迎接海内外八方宾朋观光旅游,政府部门已经做出了全面修复陈胡公陵园的整体规划,计划征地600亩,依次修建胡公墓前广场、石牌坊、神道、石雕、石桥、陈王花园,陈氏书院、胡公碑林、胡公祠堂、配殿等。相信不远的将来,此地定能成为广大陈氏、胡氏族人寻根祭祖圣地,成为八方宾朋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处。
    忠简公墓
    宋资政殿学士庐陵郡开国侯谥忠简胡銓墓
    藩公墓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19里处,有宋太守冢,就是华林胡氏始祖胡藩的墓。
    固泰墓
    位于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新鼓村青狮台,是子昭、子义的父母固泰(名复初)、黄氏的合葬墓。墓碑完好,正中阴刻:胡氏五传祖固泰、黄氏二老之坟墓。上方有“本源”二字,两边对联是:人化千年归白鹤,地灵一穴抱青狮(见图)。小字碑文多数风化,尚可辨认的有:“金灯山”、“天堂寺”、“子常”、“避祸遁隐此山中”等字样。咸丰三年三月十六日胡氏宗祠合族立。2013年清明,为保护祖墓,在墓碑上方立《碑志铭》以记之。《碑志铭》由胡现成撰写,碑文如下。
    胡现成2011年2月青狮台祭祖。
    子昭墓
    位于四川省荣县东兴镇胡家坝,当地人称“阁老坟”,是胡子昭的墓。其墓已毁坏,尚存一块墓碑,正中碑文是:“敕封明忠臣兵部左侍郎胡”等字样。
    侍郎坟
    位于重庆市大足县邮亭镇东胜村六组,是胡子昭的衣冠墓。墓前有碑,正中碑文是:大明名臣刑部尚书胡公字子昭墓。明万历年间立的碑。
    老七房墓
    老七房墓位于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新鼓村上马蹬,墓前有大碑,碑文清晰可考。正中阴刻:胡氏八传祖天麒、天麟、天羽、天翔之墓。两边对联:秀发桐枝分七祖,春绵瓜瓞衍千孙。右边附碑阴刻:胡氏九传祖世广之墓,左边附碑阴刻:胡氏九传祖世干、世理之墓。最外两边的对联是:玉垒迴环盘五鹤,丰碑高耸映迴龙。咸丰三年三月十六日胡氏宗祠合族立。
    墓碑背后阴刻有墓志铭,叙述子义公隐居青狮台避难,七房墓主的情况和可重公、学高公保护祖墓的事迹。墓志铭如下:(标点和括号为笔者所加。)
    胡氏自明初已居此乡,自崇祯末年乱起有十五传(指入川始祖胡受到胡可重已传15代)。可重公独能团练乡勇,保障里闾,后,学高公承祖志保障一方,故先祖诸祖墓兵燹失,经传至今犹可考。葬上马蹬者,合族分支七祖人也(七祖指“四天”、“三世”)。六传祖(胡子义)守天堂寺(离荣县东川书院二十华里)老业,生二子迁青狮台为七传祖。兄文德(胡贞)生四子为八传祖,讳天麒、天麟、天羽、天翔,为长四房;弟文斌(胡鉴)生一子讳天智。天智生三子,讳世广、世干、世理,是为幺三房。旧譜记荣县一支入仁寿七房者,盖四房与三房合葬此山之阳。旧有碑,年远剥蚀化土尽。今聚众族重修,树石碣三架,石楹四根作天公之墓永垂也。茔域纵二十四丈六尺,横十七丈,四方立石为介,严护守也。至族议墓规数条,鑴诸碑阴界也。是为序。(原文无标点,()内文字和标点为笔者所加。)
    学高墓
    位于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响水村大松树,是胡学高和杨氏的合葬墓。正中阴刻:“皇清故显考胡公学高、妣杨氏之坟墓。”两边对联是:“青龙扶月房房盛,宝鼎接日户户兴。”胡学高为响滩胡氏的始迁祖。2013年清明,因墓碑年久风化,字迹剥落,胡氏众族商议,重立墓碑。碑文保留了原碑联,正中阴刻:胡入川十六传祖讳学高杨氏二老之墓。
    学高十一世孙胡友谊(团长)
    2013年清明重为学高墓立碑[碑文为胡贤诚撰写]
    三芳墓
    位于四川省井研县东林镇九块石,是胡春芳、胡荣芳、胡桂芳三兄弟的墓。其中桂芳墓碑已毁坏。春芳墓正中阴刻:“皇明特授儒学士胡公讳春芳、李氏之坟墓”。“三芳”是仁寿县镇子场胡氏的始迁祖。(图为春芳墓)
    碑边人为响滩胡万益。
    继瑞墓
    位于四川省荣县双古镇大车堰村熊家桥,是胡继瑞的墓(与李氏合葬)。有大碑,正中阴刻:皇清侍赠胡公讳继瑞、李氏之墓,两边对联是:“一脉荣增山川秀,子孙富贵日月兴。”胡继瑞是熊家桥胡氏的始迁祖。
    碑面文字是笔者所加。
    其敬墓
    位于四川省井妍县东林镇九块石,是胡其敬的墓,只有一块小碑,碑文可辨认出“其敬”二字。胡其敬的后裔主要生息在九块石。
    二、铭文
明·曾三省《祭胡子昭》

    呜呼!臣子于君,弟子于师,义等在二,生死以之。文皇靖难,公致其命,希有殉君,公嗣其敬。二百年来,忠魂黯然,圣人历服,明诏痛焉!曰修俎豆,曰录苗裔。祖武孙谋,善述善继。蜀有专祠,向以祀之,公出其门,宜列其傍。赫赫坤维,视此正气,日月精光,同流同溉。公也伯夷,弟也叔齐,另有褒表,公其慰兮。     明.刘应箕《忠孝节记》记
    明·刘应箕《忠孝节祠记》
    刑部左侍郎胡公,以革除初死建文難。自永樂歷弘治,俱以時禁未解,宦遊者憚弗敢談。後御史熊公相,廵按四川,立祠於榮縣祀之。時正德八年,去茲又七十年餘矣。尋廟宇傾圯,蜀之學士大夫,談靖難革除事者,俱彷彿未究其詳。至于胡公事,尤懵懵焉,鮮有悉其顛末者。萬曆甲戍,監司田公分憲川柬,其除患剔蠹,明罰敕法,罔有遺力焉。而敷政覃化之餘,又恒以風教為首務。適部使者孫公暨郡守朱公,□□公同心,銳意崇尚,每諸有司來謁者,輒以其邑之行誼風俗,古今人才下詢。爰諏博訪,恐砥名勵行者,晦弗彰也。不數月,大足令康君果來言胡公事,胡公事載在縣志者,略不可詳,然其出處之大節,仗義之危行,則固有以備其履歷者。夫君臣之義,綱常之懿,乃生人無所解于其心者,恒人或競榮而迷道,或怵勢而屈身,或歷難而易慮。則秉懿之賦在厥心者,亦將解之以糜于世而罔知所以。自振焉者,淊淊也。乃胡公當靖難渡江之際,首倡大義,抗節不屈,彼豈樂刀鋸之慘,而惡爵祿之縻耶,記稱其富經術,性方介,其再從方孝孺遊漢中,蜀獻王有:“問學日廣,道德日隆”之贈.則其抱蓄于胸次者固不凡,而稟賦于天真者,與人異。故當利害,臨大節,乃能脫然不怵于勢,不競于榮,若中流之砥柱,屹然等華嶽而不可移也!嗟乎傑哉!文皇帝為高帝之子,建文寔高廟之孫。革除諸公忠建文,所以忠高帝也。文皇帝當諸公之死,曰:“彼食其祿自當盡其心耳。”昭皇帝亦曰:“若方孝孺輩,俱忠臣也。”永樂中,先後詔復諸公家,而胡公與焉。提挽綱常,培植國家亿万载祚运于不替者,胡公之节义,其阅世道岂渺小哉!田公随饬邑令康君,芟地鸠才,于县廓之南建祠立石,而又定其常需,命有司春秋祭飨。复后裔胡兴先等课额,令之世守祠宇。夫庙貌轰严,栋宇华饰,风节宣朗也。岁祀无*,衍兹蒸尝神明监系也。复其家,恤其后,俾之世守堂宇,忠魂依托也。拟诸敦谊崇祀之典,不其伟与!
    胡公讳子昭,字仲常。初名志高,志载谓避高庙号,改今名。往来从方孝儒,讲明理学。蜀献王重之,以明经儒士荐为荣县训导。建文初,升为翰林检导,至刑部左侍郎。靖难渡江,建文四年九月死之,时年四十一岁。父复初,母郭氏,皆年八十余。子继、绩、给、缉等。胡子义初名志远,亦应荐辟分教威远,又升山东按察佥事。及遇兄难,匿于丹棱。晚有怀乡诗,载在志者,声悲壮,盖有得于兄之教而伯仲齐鸣者也。蜀嘉定志俱载二公为荣县人,然则查胡氏家谱,及子孙祚佛事录藉,并永乐赦复其家,勘合俱为重庆大足人注载明甚,而荣县则子昭初训导所经之地也。或曰:志远为蜀府典宝,或曰:子昭为史官,升兵部侍郎、刑部尚书。各记载者,以时讳不敢彰灼其事,故彼此舛误,互为原袭。然胡公孤忠劲节,所以扶持纪纲,维世道者,将与天地终穷,故耿耿不磨也,其他又何足深考。若乎楹橼瓦石之细,祠堂栋宇之度,则有司存,又何暇悉记载哉!
    余雅服当时同难共事,一门父子兄弟之忠烈,御使熊公之令图,而又叹今部使者之采览,监司田公之表监,郡守朱公之振拔,邑令康公之经度,皆足以风事而永垂不朽也。故记之。
大明万历二年闰十二月儒学刘应箕记
四川省荣县胡公祠堂记

    胡公祠碑,现存于荣县大佛寺碑园内,碑文已风化一些,县人胡宗杰(笔者大学同学)将其整理复原如下:
    胡公,荣县人也。初从方正学先生游,官侍郎,同殉建文难。尝读明孝儒传暨邑乘而叹曰:公临难不苟去抑,所学得力于先生者正,故其道行乎患难者奇。盖道造端于夫妇,合子、臣、弟、友四者,求其能一己足多矣。若公之弟众、夫人、小姐,皆能审去就,同生死,行大孝,以推公之忠义于无穷。是行天下五达大道而知仁与?三荣何幸,一门何学之盛也?公没四百年矣,郡人士犹慨慕弗忘,*捐资祠祀公及其家人。爰度地凤凰山脊,愈岁落成。祠右昆文昌宫并录上者,咸时同徐公之灵,其有所鉴乎!后之游御祠者,感公之事,学公之志,以其忠孝节义与乡之人激焉,实为正学广其传也已。
第七节 诗词歌赋

    一、华林书院诗三首
(一)

    黄河会见几番清,罕识人间有此荣。
    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皇榜占三名。
    六星昨夜朝开阙,瑞眼今晨拥联庭。
    最喜状元兼榜眼,谈话都是弟和兄。
    宋真宗皇帝赵恒题

(二)
    曾过华林书院来,芙蓉洞口荔枝阶。
    藏书阁府瀠纤水,洗砚池连滑达苔。
    凭远楼中朝封奕,指青馆内夜含杯。
    八方亭中五株桂,岁岁秋风一度开。
    苏东坡题
(三)
    华林书院集群英,讲诵兴来里巷荣。
    宾友盖为文苑客,子孙多是帝王宾。
    九重下诏亲推义,四相留题自著名。
    致使举家在霄汉,更思忠孝答皇明。
    范仲淹题
二、胡銓词三首
(一)如梦令
    谁念新州人老,几度斜阳放草,烟雨欲晴时,梅雨故来相恼。休恼,休恼,今岁荔枝能好。
(二)好事近·富贵本无心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风月。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附:张元干《贺新郎》词一首
    胡銓上书请斩奸相秦桧后,被贬新州。朝廷官员一片缄默,唯张元干义愤填膺,写《贺新郎》一首,为胡銓送行,把远送知己的离情别恨寄寓在浓浓诗情之中。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署。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朝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三)菩萨蛮
     银河牛女年年渡,相逢未款还忧去。珠斗欲阑干,盈盈一水间。玉人偷拜月,苦恨匆匆别。此意愿天怜,今宵长似年。
    三、胡子昭诗四首
    东川行(二首)
    一
    柞树寻芳迳,携壶上翠微。路危行人少,山辟到人稀。
    古庙寒云篆,幽溪冷石矶。岸深训野雉,頻顾不惊飞。
    二
    人道山行好,山行好寂寥。布袍穿棘刺,草履湿松毛。
    古木流云暖,清泉漱石骄。独行偏会意,猿虎莫轻佻。
    绝命诗(二首)
    一
    金声催急鼓声忙,监斩官追上法场。
    烙铁火烧红焰焰,钢刀磨利白芒芒。
    一身刑宪归冥府,九族伶仃各异乡。
    寄语朝中朱紫贵,铁人无泪也心伤。
    二
    朝鼓咚咚响,夕阳渐渐斜。
    皇城无鬼店,今夜宿谁家?
    四、胡子义诗二首
    怀乡诗(二首)
    一
    吾家远在白云边,三五年来信不传。
    花坞径深苔藓合,草堂门掩薜萝悬。
    深愧游子俱千里,遥忆慈亲各一天。
    几度欲归归未得,新诗写作断肠篇。
    二
    和义城中有故踪,淡烟芳草恨无穷。
    一区废宅荒山下,几度残蝉夕照中。
    乡国匪遥身自远,乾坤虽大足难容。
    早知天道无端的,何不持竿学钓翁。
    注。和义城是荣县县城的古名。
第三章 人物典故和纪念文章
第一节 始祖胡公满和陈国

    周武王克商,查得陶正官遏父是舜帝34代孙,就将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国,作诸侯国君,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市附近),并以元女太姬妻之。妫满卒后,谥胡公,子孙以谥为姓,即姓胡,尊妫满为始祖,称之为胡公满。妫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姓陈,所以胡、陈二姓同祖同宗(还有姚、田、虞和孙的一支)。陈姓人尊妫满为陈胡公,陈胡公即胡公满。
    陈国传589年,到闵公时被楚灭,子孙四处逃逸,全国各地繁衍,形成了以胡、陈、姚、虞、田五姓为主的庞大支系。
    胡公满的墓在今河南省淮阳市附近陈胡公陵园,称之为胡公铁墓。
    今逢盛世,常有胡、陈、姚、虞、田等各姓族人组织大量宗亲前往陈胡公陵园祭祖。2010年11曰8日全球胡姓华人5000多人在陈胡公陵园举行了大型祭祖活动并庆祝《世界胡氏通譜》首卷发行。
陈胡公陵园中的陈胡公殿
全世界胡姓宗亲于2010年11月28日在陈胡公殿举行大型祭祖活动
活动现场挂起的胡氏族旗高高飘扬
【纪念文章】陈国的历史变迁

    妫满被封于陈国后,娶了周武王的长女太姬为妻,成了周武王的乘龙快婿。那时,陈国的爵位是侯爵,仅次于公爵。面积方圆上百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沟渠纵横,物产丰富,天时地利加上胡公满几代人的励精图治,陈国很快发展成为中原举足轻重的大国。公元前707年,桓公去世,陈国发生“蔡人乱国”的巨大变乱。
    桓公太子免本应继承大统,但桓公的同父异母弟佗的母亲(蔡国之女)串通娘家蔡国出兵,攻杀了太子免,为佗夺得了政权。佗即位称厉公,厉公好色,常去蔡国淫乱,蔡人恨之。厉公七年,桓公的另外三个儿子跃、林、杵臼已长大成人,因怨恨厉公母子杀兄夺位,合谋引厉公入蔡而杀之。由跃继承君位,是为利公,利公继位五月而崩。由林继承君位,称庄公,庄公在位七年,由弟杵臼继承君位,是为宣公。宣公当政,精心治国  ,国力渐渐强大,很得周天子器重。周宣王娶了陈宣公的女儿为皇后,可见陈国与中央的关系不同寻常。
    宣公妃生太子御寇,,后妃生款。宣公宠信后妃,欲立款。后妃便谋杀了太子御寇,立款为穆公。厉公太子完与御寇甚好,恐祸及其身,星夜逃奔齐国去了。当时齐国的国君是桓公,乃春秋五霸之一。知完德才兼备,准备封完为卿。完婉辞曰:“羁旅之臣,远道而来,君侯能收留我,已使我感恩不尽了,至于卿大夫的高位,的确不能承担。”桓公见他言辞恳切,便任命他做工正,掌管制造机械。完卒,谥敬仲。完因采食于田,改“胡姓”为“田姓”,成为田姓的始祖。(《田氏族譜》载:田姓来源于胡姓。)
    田完在齐国做工正,工作出色,很得齐人敬重。齐国的大夫懿仲打算把女儿嫁给他,就找人占卜,卜辞说:“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有妫之后,产育于美,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后来,果真应验了这个卜辞。田完五世孙田无宇做了齐国的卿大夫,田完八世孙田和夺得了齐国的王位,十世孙齐威王,威振诸侯,一度成为战国的霸主。田完的后裔田书,在攻打呂国的战争中立了功,齐景公把乐安封给田书,并赐姓孙,从此,田书成了孙书,乃孙氏的始祖。孙书之孙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后来孙武的子孙中又出了另一个大军事家孙膑。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是孙书的后裔,他的功绩永垂青史。
    宣公在位46年,传位给儿子款,是为穆公。穆公的孙子灵公,荒淫无耻,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与大夫孔宁、义行父二人与大臣的妻子夏姬通奸,被夏姬之子征舒用箭射死。灵公的儿子午,连夜逃往晋国避难。征舒谋杀灵公后,篡了位。消息传到楚国,楚庄王带兵攻打陈国,征舒被杀。楚庄王就把陈国并入楚国的版图,楚国大臣都来祝贺,唯有大夫申叔时不贺。庄王问其原因,申叔时答曰:“君王听说过牵牛过其田,田主夺其牛,这句话吗?牵牛踩坏别人田里的庄家固然错了,但田主将牛夺走就更错了。如今征舒篡国,是为乱臣賊子,君王征讨他,是为伸张正义。不料,君王贪恋陈国土地,夺来归己有,这能让天下人信服吗?”庄王沉思良久,说:“你说得有道理,寡人知罪了。”于是,派人将陈太子午从晋国接回,让他继承君位,是为成公。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赞道:“楚庄王真是一个贤君,他不重千乘之国,只看重孙叔时的一番话。”
    由于政治腐败,陈国只是依附于大国的弱小国家。楚庄王死后,陈国又叛楚依附于晋国,楚国又出兵攻打陈国。这时成公已去世,其子哀公弱即位,又与楚国和好,维持着摇摇欲坠的统治。哀公去楚国朝贡,国内发生庆寅、庆虎叛乱,楚国出兵平叛,哀公方得重新执政。哀公娶郑国之女,生太子偃师,他是法定继承人。后来哀公又宠信两个妃子,后妃生留,次妃生胜。哀公想传位给留,就把留托付给弟招照管,招为了让留即位,谋杀了太子偃师。哀公知道招杀了太子,非常气愤,但卧病在床,不能临朝。招便带兵攻打王宫,哀公怕被俘受辱,就上吊自杀了,招便立留继承君位。后来,楚灵王知道招逼死了哀公,派公子弃疾攻打陈国。陈留逃往
    郑国,楚灭掉了陈国,弃疾就做了陈侯。太子偃师的儿子吴不愿作亡国奴,星夜逃往晋国去了。
    弃疾在灭陈五年后,弑杀了父亲灵王,自立为楚平王。他为了博取天下人的好感,将陈国太子吴从晋国接回,立为陈国的国君,称惠公。陈惠公只是楚国的傀儡,在位27年,传位给儿子怀公,怀公在位四年,因得罪吴国,被吴招去扣留,死在吴国,陈国只好立怀公之子越为闵公。
    吴王夫差即位后,派兵攻打陈国,夺走三个城邑。不久,吴国再攻打陈国,陈向楚国告急,楚昭王亲自带兵相救,驻兵城父(今安徽毫州陈父集),吴兵退去,昭王客死城父。
    后来,吴王夫差伐齐,打败了齐国。派人召见陈闵公,闵公怕吴,速去吴国。这样又得罪了楚国,楚又发兵攻打陈国,陈又只得依附楚国。
    公元前478年,楚惠王出兵北伐,灭掉陈国,闵公被杀,陈国近600年君侯江山宣告结束。凑巧的是,大圣人孔子也在陈国灭亡这年逝世了。
    陈国由盛到衰直到灭亡,告诉后世一个真理:一个国家,必须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发展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才能自强不息。腐败和骄奢淫逸,贪图享受,只会落得任人宰割,国破家亡的境地。(本文作者胡现成)
第二节 胡氏在安定的辉煌

    安定,是胡氏的第一个郡望堂号,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郡望堂号。安定胡氏的发展达到了胡氏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安定为西汉元鼎三年设置,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瞎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县地。安定成为胡姓著名的郡望堂号形成于三国和两晋时期,由安定胡姓名人和胡姓名门望族长期积淀发展而成。
    首居安定者为胡建,历史上有两个胡建曾在安定居住。一为《汉书》卷69载:胡建,字子孟,河东人,曾官军正丞、渭城令。一为汉应邵《风俗通义》卷5载:胡建,字伊伯,汝南人,官至安定太守。胡建乃胡公满后裔,安定有胡,自他开始。唐《元和姓纂》载:安定,汉有胡建始居焉。后汉有太尉胡广。魏有胡贞,封永宁亭侯。胡质,荆州刺史,封阳陵侯,生威,荆州刺史,封平春侯。由于胡贞、胡质、胡威封侯,安定胡氏显赫一时。
    安定胡姓出过不少大人物,《晋书》中记载的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安定临泾胡太后家族世系表》共三十世,始祖为胡遵。第二代胡奋之女胡芳为贵嫔,后裔胡国珍之女选入掖庭,为充华世妇,生子元诩。元诩即位后为孝明帝,尊生母胡氏为皇太后,她临朝听政,权倾朝野。使安定胡氏在北朝地位显赫,挤身北方强族之列。第七代胡盛之女又当了孝明帝皇后。到了北齐,胡氏再次显赫,胡延之女贵为皇后,长子长仁封为陇东王。唐宋以后,安定胡氏一部分胡姓人迁到河南新蔡,另有一部分迁往泰州如皋县。又在新蔡后泰州兴旺发达起来。
    宋代著名学者胡瑗就出于这个宗族,别人称他为安定先生。
第三节  华林胡氏

    江西奉新县华林山,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这里是六十四代先祖藩公晚年定居的地方。
    胡藩文武全才,辅佐宋武帝刘裕开国有功,封壮侯,显赫一时。胡藩祖籍安定,由安定迁崇城(今河北威县),由崇城再迁安徽合肥,到胡藩时,又迁到豫章,再从豫章迁到江苏宿迁。胡藩封侯以后,赐土南昌,所以史书上说胡藩是南昌人。胡藩喜华林山水之美,老而归隐华林,逝世后就葬于华林。
    胡藩是华林胡氏的始迁祖(见传略),他有60个儿子,枝繁叶茂,形成了庞大的支系,称为华林胡氏。华林胡氏的人口约占胡姓人口的一半,我们的支系也是华林胡氏。
    从藩公传至二十四世胡城(又作胡成,胡诚),他于唐天佑年间登进士,历任国子监博士、侍御史。唐朝灭亡后,退隐华林,大兴诗书门风,潜心教育儿孙。其妻耿氏温柔贤淑,知书达理。五个儿子因科举入仕,分居五处,为华林胡氏五宗。华林胡氏历世不衰,人才辈出,唐有侍御史胡城(华林一世祖),宋有开国公胡直孺(八世孙),近有总书记胡耀邦(三十九世孙),忠有金吾将军胡征孺,孝有员外郎胡令严。华林胡氏一门宋代就走出进士55名,官至御史、尚书和宰相的不乏其人。尤其是仲尧兄弟累世义居、兴教助学,一门进士,盛极一时。宋真宗曾赋诗赞誉华林胡氏:“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止见胡。”
    胡城的子孙官派四方,其中一支到福建崇安县,出了宋代经学家胡安国,胡安国的儿子胡寅、胡宏、胡宁和侄子胡宪在学术上均有很大成就,特别是胡宪,是宋代大儒朱熹的老师。
    华林胡氏子孙还有迁到湖南、湖北、云南各省的。据湖南浏阳高坪的胡氏族谱记载,该支胡氏从华林迁江西龙口石头街,元代又从龙口石头街迁湖南浏阳文家市中和乡,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跃邦就是文家市中和乡胡氏。
    由华林迁到江苏常州的一支胡氏,到宋代胡宿就显赫起来了,由于子孙在外为官者众多,被当地人称为“富贵胡家”。
    胡宿是北宋人,与包拯同朝为官。他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敢于在皇帝面前弹劾包拯。
    包拯属下扣克军饷,造成士兵作乱,朝廷派胡宿查办。胡宿认为,士兵作乱理应治罪,但包拯属下扣克军饷也有责任,也该治罪。而包拯有意包庇属下,替其辩解。胡宿便上奏朝廷,要求追究包拯的责任。包拯大惊,赶快将失职的属下交出来治罪。这真是“包青天遇到了胡青天”,包青天也只得低头认错。
    现江西奉新县华林有著名的华林书院和耿氏陵园,是江西省有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胡氏宗亲举行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2008年,《世界胡氏通譜》样书的发行,就在这里举行。
    关于华林书院,前面已有介绍。现将耿氏林园介绍于下:
    耿氏林园座落在奉新县赤岸南枥九皋山,原为耿氏墓,是华林胡氏故里的重要文物。耿氏(公元八七四—九五二年)是华林胡氏一世祖城公之妻,相夫教子,勤俭贤淑,倡导良好家风,功勋卓著,风范长存,堪称华林之母。千百年来,耿氏墓曾有过多次较大重修。二00四年十一月,在全国广大华林胡氏后裔宗亲的捐助下,耿氏墓扩建成耿氏林园。林园占地近二百亩,主要由耿氏墓、祭祖殿、牌坊、碑林及附属建筑构成,总投资约五百万元。耿氏林园牌坊高九点八米、宽十三点六米,灰白色花岗岩古式结构,青狮守口,庄严巍峨;牌坊正中“耿氏林园”匾额由原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林胡氏后裔胡耀邦之夫人李昭宗亲题写。重修一新的耿氏墓气势恢宏,墓前宽敞明亮,石人石马分立两旁,引龙碑矗于半月潭畔,格外庄严肃穆。林园西侧祭祖殿飞檐翘翅、溢彩流丹,既具仿古殿式建筑特色,又有现代文明辉煌之风貌;殿内城公耿妣塑像仪容慈祥,栩栩如生;殿外功德碑和敬祖碑林,碑碑夺目,字字生辉。耿氏林园是华林书院景区第一个园林式景点,是全国各地华林胡氏后裔宗亲寻根祭祖之地!
第四节  忠简公胡銓

    胡铨(1102-1180),字帮衡,号檐庵。南宋建炎二年(1128)中进士,授抚州军事判官。绍兴五年(1135),升任枢密院编修官。当时,朝中就金国入侵战和问题斗争十分激烈,胡铨闻知秦桧于1138年8月派王伦为计议使出使金国乞求和议,屈辱称臣,即以“冒渎天威,甘俟斧”的气魄,写下著名的《戌午上高宗封事》,声明“义不与桧等共戴天”!要求高宗砍下秦桧、王伦、孙近三贼的头颅,如若不然,他宁愿赴东海而死,也决不处小朝廷求活。秦桧读到“斩桧书”后,诬胡铨“狂妄凶悖,鼓动劫持”,谪广州监管盐仓。绍兴十二年(1142)发配新州(今广东新地)编管。1148年又移谪吉阳军。孝宗即位后,胡铨被起用,知饶州(今江西波阳)。不久又授予秘书少监、起居郎、侍讲、国史院编修、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要职,胡铨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胡铨坚决站在主战派一边,反对议和,抗金爱国之心矢志不移。
    胡铨晚年定居庐陵青原山南麓。死后,谥“忠简”。因胡铨曾移衡州,寓居西湖寺,与衡士讲学,周览衡岳之胜。后人在集贤书院内置其神主,与李邺侯(泌)、韩昌黎(愈)、赵清献(抃)、陈忠肃(瑾)、周元公(敦颐)、胡文定(安国)、朱文公(熹)、张宣公(栻)合祀一堂。著有《澹庵文集》一百卷传世,另有《澹庵词集》。(《宋史》卷374有传,世系上见九十七世胡銓有详细叙述。)
第五节 胡受入川

    胡受出生在南宋末年,居住湖北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野猪沟音提河,其父胡应汉,母赵氏,兄弟五人(爱、爰、受、爵、彩)以农为生。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以后,开始南侵,直接威胁到南宋的统治。蒙哥汗在1251年即了汗位,经过两年准备,1253年,派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进攻云南,攻下大理,招降吐蕃,对南宋形成了包围之势。1258年,蒙哥汗命三路大军攻宋,忽必烈攻武汉,兀良合台攻长沙,他自己先率领一支大军进攻四川。蒙哥汗在四川合州(今重庆和川县)受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进行了半年多的攻守战,仍久攻不下。1259年,他在合州东的钓鱼城受伤身亡。
    这时,忽必烈和兀良合台正在向武汉、长沙进军途中,武汉一带,人心惶惶,百姓纷纷逃难。居住在武汉附近麻城县孝感乡的胡受兄弟,听说四川战事已平,为避战乱,胡受携妻刘氏,偕弟胡爵、胡彩,于1260年—1261年,长途跋涉进入四川。胡受身背祖宗牌位,怀揣胡氏族谱,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达到了四川省嘉定府犍为县(今乐山市犍为县)。
    胡受落业四川省嘉定府犍为县蟒落壕金灯山,替朱、王二姓接地纳税,夫妇二人以打铁和务农为生。胡爵入赘嘉定府半边街一黎姓寡妇家,长子更姓黎,次子姓胡。胡爵善狩猎,常在乐山乌尤坝猎兔卖,外号人称“黎兔儿”(外人误认为他姓黎)。后来,胡爵随次子迁居洪雅县定居。胡彩被一杜姓人家招为女婿,子孙有姓胡的和姓杜的。所以,当地有“胡黎杜三姓不通婚”的习俗。
    胡受身处乱世,虽贫穷,但不忘祖训: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夫妇二人辛苦劳作,勤俭持家,家业日渐殷富。送子女入学读书,教育他们奋发图强,重振家声,光宗耀祖。到第四代胡天才,高中进士,官派四川大足知州。第六代胡子昭、胡子义兄弟双双中进士。子昭官至大明刑部侍郎,兵部左侍郎,子义官至山东佥士。胡氏家族再次成为当地最显赫的家族。
第六节 明忠臣、重臣胡子昭

    在四川荣县、仁寿、威远、井研等县流传着关于阁老丞相的故事,阁老丞相就是胡阁老,即胡子昭。说皇帝错斩了阁老丞相,陪金头一个,四十八架丧出门,葬四川四十八县。传说表达了人们对阁老丞相忠贞不阿,宁死不屈精神的敬重,连皇帝都向他认了错。本节为你揭去传说的神秘面纱,再现历史上真实的胡子昭和其弟胡子义的故事。
    《明史》方孝儒传是这样记录胡子昭的:“胡子昭,字仲常,初名志高,荣县人。孝儒为汉中教授时,往从学。蜀献王荐为训导,建文初,与修太祖实录,授检讨,累迁至刑部侍郎。”
   《荣县志》上载有彭如实写的《胡忠节传》,其内容较多,现摘重要段落于后。
    “岁革除,己卯,我文皇帝内靖师驻金川门。漏下三鼓,曹国公李井隆指挥王显,开门迎降。报入东门,宫中悉,自焚。兵部尚书齐泰溃奔。从官劝进,索传国玺,促草绍。公与天台方孝儒、黄子澄、曾凤翔、何典宝等十八人,先后见执,不屈,斩于应天府锦衣街西市。”。这段介绍了胡子昭死于1402年的“靖难之变”和他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精神。
    “正德丁丑,御史台峰熊君相集里中,私谥题曰忠节祠,祀公城西。及兵宪江阴薛君甲提刑川南,乃闻代巡金君灿,择胜九峰山改*御史熊君爵所,建书院为公专祠。扁公堂曰得胜之清,买田铸器,以公弟山东俭士志远,公女金奴附享。百年之下,克聚一堂,呜呼悲哉,呜呼光哉!”子昭等人被杀以后,明成祖篡改历史,删去建文年号,不准任何人再提及建文帝和他的旧臣。这段介绍了子昭被斩百年以后,才在荣县城西九峰山下才建立了祠堂。此祠堂叫胡公祠,已毁,但祠堂的碑还在,现存荣县大佛寺内。碑文已风化许多,县人胡宗杰将其复原,见前面荣县胡公祠碑碑文。
    “公嘉定荣县与贤乡人,世居县之东川。洪武中,举明经,仕本县儒学训导。时方孝儒在汉中,公往从焉。蜀献王赠之诗曰:束装何所行,驱车入汉中。欣然游大郡,况复依方公。学业日益富,道德日益隆。丈夫志远大,岂肯屈樊笼。他年升馆阁,步武接*龙。后升检讨。历官兵部侍郎,死节靖难。临刑绝命诗:金声催击鼓声忙,监斩官追上法场。烙铁火烧红焰焰,钢刀磨利白芒芒。一身刑宪标冥府,九族伶丁各一乡。寄语朝中朱紫贵,铁人无泪也心伤。”
    这段介绍胡子昭世居荣县东川与贤乡(今东兴镇、天堂寺一带),“世居”是指祖辈就居住在那里,子昭的祖父胡天才(曾到大足为官)、父亲胡复初(字固泰,也曾随父去大足),但他们都居住荣县与贤乡。子昭从荣县训导官做起,一直做到朝廷的刑部侍郎(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兵部左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绝命诗表现了他忠于建文帝,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对朱棣争夺皇位,诛杀建文旧臣的怨恨与悲伤。谁说男儿无情,一身刑宪标冥府,九族伶仃各一乡。寄语朝中朱紫贵,铁人无泪也心伤。但为了信仰,为了正义,为了气节,死又河防。胡子昭之所以被千古传颂,就是因为他的“忠”,他的“气节”。有人会说,那是“愚忠”,不对,试问,共产党人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宁死不屈,壮烈牺牲,那是“愚忠”吗?反之亦然。为什么张灵莆战死在孟良固上,解放军要厚葬他?各为其主尽忠,堂堂正气,流传千古。
    在荣县响滩胡氏族谱上还载有子昭另一首临刑绝命诗:朝鼓咚咚响,夕阳渐渐斜。皇城无鬼店,今夜宿谁家?大足县罗廷唯《胡子昭传》也载有胡子昭临刑绝命诗:两间正气归泉让,一点丹心在帝乡。
    “时县中以党锢戌遣钞没者四十八家(另有记载,加租八百石。大足县钞没五十八家。),亲党朋友凡四族矣!公无子,一女金奴,没于官婢。永乐六年,复其家。天顺初,金奴八十余,尚念父祖无后,顿首陈情于内宫,乞骸骨归,寻以礼部勘合,钦赐放还,安老于东川祖居之地。”这段叙述子昭之女金奴于天顺初年,寻乞父亲骸骨归故里,葬于东川祖居之地,即今尚有残碑遗址的荣县东兴镇胡家坝子昭墓,当地人称“阁老坟”。
    刘应箕写的《忠孝祠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福王时,赠太子太保刑部尚书,谥文愍。清乾隆四十一年,赐谥节愍。旧志及蜀文艺志载节愍东川诗两首。
    东川行(二首)
    一
    柞树寻芳迳,携壶上翠微。路危行人少,山辟到人稀。
    古庙寒云篆,幽溪冷石矶。岸深训野雉,頻顾不惊飞。
    二
    人道山行好,山行好寂寥。布袍穿棘刺,草履湿松毛。
    古木流云暖,清泉漱石骄。独行偏会意,猿虎莫轻佻。”
    这段文字说明蜀福王时曾追谥子昭为文愍,并官升一级,为刑部尚书。清乾隆四十一年,又追谥子昭为节愍,以表彰他的忠节。关于“皇帝陪金头一个”的传说,是否是在两次追谥中流传下来的,已无法考证了。不过,两首东川诗描写的情景的确是荣县东兴镇的真实写照。笔者多次行走于东兴镇的大山之中,看见觅食的野鸡在蕨草丛中出没,见了来人,频顾左右,并不飞去。山上的荆棘经常勾住行人的衣服,脚下踩着被雨水浸湿的松毛,软软的,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松林的清香。
    大足县的县志载有罗廷唯的《胡子昭传》,说胡子昭是大足人。
    “胡子昭,字仲常,一字伯尚,旧名志高,蜀大足人,其宅里则在永川荚山里中,余得考焉。子昭,当洪武中以经明行修,荐至京师,高庙重之。初仕荣县训导,时天台方公孝儒敎授汉中,倡明道学,子昭往从之游,归而尽得其所学。继迁翰林检讨,充庚辰年史官,累升至兵部尚书。文庙渡江,靖难,子昭与孝儒先期相为誓约,及被执,皆不屈死之。临刑时,神色不变,赋诗曰:‘金声催急鼓声忙,监斩官追上法场。烙铁火烧红焰焰,钢刀磨利白茫茫。此身刑宪归冥府,九族伶仃各异乡。寄语满朝朱紫客,铁人无泪也心伤。’复易中联云:‘两间正气归泉壤,一点丹心在帝乡。’遂从容就杀,都人无不传诵而雪涕者。父复初被充边军,其妻王氏、女住儿俱没为奴。男长曰继,次曰缜,俱坐死。其弟子仪,先是,应聘分威远敎,累官山东佥事,闻兄死节,弃官匿于丹棱民家,蜀献王知而怜之,命祝发隐于僧,辞曰:父母遗体不敢自伤。竟不从。”(罗廷唯《胡子昭传》,《四川通志·艺文》)
    以下几篇古藉也载有关于胡子昭的事迹。
    “胡子昭,字仲常,或曰子昭四川大足人,富经术,性方介,从学孝孺,为蜀献王所重,以明经荐荣县训导。建文初,升翰林检讨,历刑部左侍郎。坐方党,临刑,诗有‘两间正气归泉壤,一点丹心在帝乡’之句。……正德中,巡按御史熊相祠子昭,岁祀之。弘光初,追赠太子太保,谥介愍。”(《罪惟录》)
    健按:胡子昭(1363-1402年)。《明史》胡子昭传作荣县人。唐乾元二年(758年)设昌州,辖昌元、静南、大足。明洪武七年(1374年)更名荣昌,因昌元县系置荣州、昌州之地,而改名荣昌县。其籍贯当依罗廷唯《胡子昭传》。
    “孝孺慷慨就戮,赋绝命词而死,其门人廖镛、廖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寻被逮,与胡子昭(字仲常,荣县人,刑部侍郎)、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郑居贞俱坐死。”(《历代通鉴辑览》)
    《明一统志·名宦·济南府》云:“胡子昭,革除间,由史官迁山东按察佥事,历刑部侍郎,后遇靖难,不屈死之。”
    《大清一统志·重庆府·古迹》云,胡子昭墓在大足县南七十里。《江南通志·舆地志·江宁府·祠墓》云,“表忠祠,在全节坊,明万历三年奉诏祀建文死难诸臣:方孝孺、……胡子昭、练子宁……”
    曾三省有《祭胡子昭文》,见《四川通志·艺文》。又,杨慎有《表忠义以维持世道疏》:“臣闻忠义之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天柱地维,赖以奠立,圣帝明王,急先褒表,以维世范俗者也,……我国初死节之臣,生气凛然,表表可录褒崇之典,实有待夫今日者矣。臣自少时,传闻父老谈及革除之变时当事之臣,若尚书铁铉、张纮、陈迪、齐泰、侯泰,侍郎卓敬、胡子昭、黄观、郭任、陈性善,都御史景清、练子宁……虽职有崇卑,委任不一,要之均能奋不顾身,以义自殉,视死如归,……仍念其尽忠所事,各追赠官谥,录用其子孙,俾所在有司创立祠宇,以时享祀,则铁铉等孤忠劲节,轰烈天地,英魂义气,光临俎豆,九原之下,虽死犹生,皆陛下赐也,天下后世将莫不曰铁铉等真忠臣也,知而录之自陛下始也。凡怀忠义者莫不欣欣然感激争自奋发矣。”文见《文章辨体汇选》
    笔者认为关于胡子昭是荣县人还是大足人的争论是不必要的。说他是荣县人,是因为他的祖辈生活在荣县,即祖藉荣县,他也曾在荣县读书,长大,曾作过荣县的训导官。说他是大足人,是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大足生活,也许他真的出生在大足。胡主席出生在江苏泰州,其父要求他藉贯要写安徽绩溪,因为绩溪是祖居之地,他的简厉上都是安徽绩溪人。
    彭如实的《胡忠节传》,还载有子昭弟子义的事迹。
    “子义,原名志远,子昭弟。亦以荐为威远训导。升山东佥事 。寻乞就禄养亲改蜀府典宝。未己闻仲常死节,怀商人照身引,弃官归,匿于丹棱民家。蜀献王知而怜之,令削发隐于僧舍。志远曰:吾受吾兄之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时有二子,曰贞、鉴,方数岁。志远曰:吾兄无后也,天果不绝胡氏祀,二子当免于难。遂隐去,不知所终。尚有《怀乡诗》两首。
    怀乡诗(二首)
    一
    吾家远在白云边,三五年来信不传。
    花坞径深苔藓合,草堂门掩薜萝悬。
    深愧游子俱千里,遥忆慈亲各一天。
    几度欲归归未得,新诗写作断肠篇。
    二
    和义城中有故踪,淡烟芳草恨无穷。
    一区废宅荒山下,几度残蝉夕照中。
    乡国匪遥身自远,乾坤虽大足难容。
    早知天道无端的,何不持竿学钓翁。”
    注:和义城是荣县县城的古名
    这段写得很生动,子义闻兄死节,带着两个儿子弃官归隐,从山东回来,匿于丹棱民家,为胡氏宗祀不绝,不愿出家为僧。据我们的旧譜记载:子义居山东有职,闻兄子昭死节,携二子文德、文斌潜回丹棱和仁寿青狮台、五斗种隐居。第一首怀乡诗,可能是隐居丹棱时写的。吾家远在白云边,三五年来信不传。说明他离老家东川很远,不知家中父母的情况。他想回家探望父母,几度欲归归未得,真是痛断肝肠。第二首可能是隐居五斗种、青狮台写的,哪里离家只有十多华里了。乡国匪遥身自远,乾坤虽大足难容。说明家乡不远了,但不能回家,身子自然也算离家远了。若大的乾坤,也没有我胡子义的立足之地了。早知天地间是没有正义的,何不整天拿着鱼竿去垂钓呢?
    据我们的旧譜记载:子义隐居青狮台后,其父固泰也没在东川书院住了,而是迁回老家天堂寺。固泰思念儿孙,从天堂寺到青狮台探望,一病不起,故于青狮台,葬青狮台山前。(见前面固泰墓介绍。)
    子昭被斩以后,明成祖废掉建文年号,篡改历史,不准任何人提及建文旧臣,荣县钞没四十八家,加租八百石,大足钞没五十八家,胡氏家族大难临头。逃难避祸者有之,改名换姓者有之。据荣县志记载,有一支后裔更姓夏,在古代,胡与夏通用。一百多年以后,才逐渐给建文旧臣平反。这就造成了子昭和子义的后裔的族谱记载不完全相同,这是历史造成的。我们的先祖在那种逃难避祸的非常时期,能生存下来都很不容易了,我们现在还有什么理由去争论谁是真正的子昭、子义的后裔呢?
    据大足《胡氏族谱》记载,子昭在大足有后裔,而且很大一支人,为首者胡家碧(女),还组织为先祖子昭公塑了像。胡子义后裔胡鹏主编有《胡氏族谱》,详细记叙了子昭、子义后裔的繁衍情况。胡鹏还编有《胡子昭》一书,约二十万字。编书时,曾向我约稿。我写有《胡子昭的遗物》和《东川祭祖》两篇文章,载入《胡子昭》一书。
[纪念文章] 明刑部侍郎胡子昭

    胡子昭是明朝人,官至兵部侍郎,在大足历史上可算是级别最高的官员。胡子昭是邮亭镇东胜村胡家湾人,生于明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2年)。他师从理学大师方孝儒,尽得其学,史载其“富经术,性忠介”。时蜀王重之,举荐至南京,亦为明建文帝所重,继升迁为翰林检讨、御史、刑部左侍郎(二品官)及兵部侍郎(二品官)。
    胡子昭不仅仅因为官位和学问而出名,将他载入中国历史史册的却是他的死。他是在“靖难之役”中,因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正义而遇难的。公元1398年建文帝决定巩固中央集权,结束明初分封诸王造成的地方拥兵自重局面。削藩政策遭到燕王朱棣的武装反抗。朱棣于公元1399年起兵,于1402年攻破京城南京,自立为帝,是为明成祖,史称“靖难之役”。时任兵部侍郎的胡子昭坚决拥护南京的明朝中央政府,城破时亦在南京被朱棣所俘。朱棣的叛乱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强烈反对。朱棣则以血腥杀戮来对付反对他的人。胡子昭被俘后,不屈服于朱棣的叛乱,于公元1402年9月11日戮义于南京,年仅40岁。临刑时胡子昭面不改色,慷慨赴义,吟绝笔诗一首:“金声催急鼓声忙,监斩官追上法场,烙铁火烧红焰焰,钢刀磨利白茫茫。两间正气归泉壤,一点丹心在帝乡,寄语满朝朱紫客,铁人无泪也心伤。”胡子昭家人亦遭到株连。其子胡继、胡绩与胡子昭一同遇害,其妻王氏及女儿胡金奴被没为官奴,其父胡复初及姻属58家被押解流放边外,其弟胡子仪从山东佥事任上逃入深山,仅以身免。百余年后,被流放的胡氏遗属才陆续返归原籍大足。
    胡子昭死后,因其忠贞爱国,宁死不屈,受到后代景仰,遗迹甚多。在他死后百余年间,虽明朝朝野上下无人敢提,仍有人冒死著文纪念(可见于胡氏家谱)。在他遇害113年后,即公元1515年,明朝政府终于为其昭雪,追谥 “介愍”,并追赠为刑部尚书(一品),明万历二年(1574)大足县令康圭奉郡守令建忠义祠于县南(今邮亭镇东胜村胡家湾),又建衣冠冢于今邮亭镇东胜村七社九龙滩,立碑墓前(今墓、碑尤存)。明代中叶,在山东省济南市亦建了一处为纪念胡子昭等七名为反抗朱棣遇害义士的“七忠祠”,与有名的“铁公祠”齐名。清朝又建祠于大足县县城城皇庙右壁。从明清至民国,北街忠孝祠都有胡子昭之位,供人春秋进行祭祀。在中国历史文献上也多有胡子昭的记载。如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第二十九列传及第三十一列传)、清朝顾炎武所撰《圣安本纪》、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清朝陈田编辑的《明诗纪事》、明朝姜清所撰的《姜氏秘史》以及一些文学作品如清朝吕熊所著小说《女仙外史》等。(本文作者胡植诚,谱学专家。)
[纪念文章] 公元一四零二年:荣县的一个真男人

    公元1402年,岁在壬午,是中国历史上的明朝建文4年。那年九月十一日,京城金陵(南京)秋风萧瑟,阴云密布,淒风惨惨,冷雨潇潇。锦衣街西市刑场,一派肃杀之气。几面黄色的旗帜,在秋风中飒飒作响;鼓声一阵紧似一阵;锦衣卫排列两行,手持明晃晃的钢刀,时而传出威严的吆喝;刽子手沙沙地磨着钢刀,茫茫白光一闪一闪……一辆囚车吱吱呀呀地开来,几名刀斧手推下一名五花大绑的人犯。他面无惧色,披一头长发,蓄一嘴长须,穿一身雪迹斑斑的白衣,带着累累伤痕,步履蹒跚,一步一挪,时而抬头遥望西南方向重云深处的故乡。突然,他仰天长叹,声如宏钟般念道:两间正气归泉壤,一点丹心在帝乡。监斩官手忙脚乱,一声令下,刽子手猛地举起钢刀,一颗不屈的头颅滚落在地。
    被斩之人名胡子昭,时任朝廷兵部左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之职),荣县东川沟人(今东兴镇)。东川沟位于荣县西北山区,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优美壮丽。雄奇的山峰挺拔峻秀,幽深的山谷花草繁茂,涓涓溪流潺潺流淌。连绵的山峰夹着一条幽长的峡谷,道道溪流汇聚成东川河,从峡谷穿流而过,河两边散落着田园农舍。古老的东兴场座落在峡谷开阔地带,邻近场镇,有个小小的平坝,为胡姓人家集聚地,名胡家坝。胡家坝地势得天独厚,背靠一座雄伟的山峰,坝两边各有一道山梁,形成天然屏障。坝前是常年流淌的东川河,坝上土地肥沃,田园阡陌纵横,一年四季竹木常青,花开不败,是一块难得的山中宝地。元朝年间,胡子昭的父亲胡复初从大足县迁来这里开学馆。他学识渊博,善于教书育人,逐渐声名远扬,远近求学者甚多。胡先生在这里站住脚后,置地修房,家业很快兴旺起来,形成了一座有48个天井的胡家大院。胡家堂屋正对一座山岩,山岩上有几块怪石,形似两条狮子,故名狮子岩。少年胡子昭早上洗脸时,常见狮子岩映在脸盆中,水晃动时,似有两条狮子在翻滚。堂屋前的河边上突兀着一块圆圆的巨石,形似月亮,每当月光照临石上,便如月轮放光,照亮胡家堂屋,故名“明月矶”。所以,老百姓传说,胡家占了“风水宝地”,要出大官。
    元朝至正17年(公元1357年)胡子昭出生在这山清水秀之地,父亲为他取名志高,字仲常,后皇帝赐名子昭。他从小受到开学馆父亲的良好教育,饱读诗书,加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幼年便出类拔萃。
    故乡秀美的山水陶冶了胡子昭的情操。东川沟,东有两山对峙的大石门,西有耸入云霄的青林峰,还有一年四季争奇斗艳的红花园,以及“山浸合,双峡入天,中通一线,亭午时分,如兄曦月”的朝天峡(民国本县志语)。这些给胡子昭留下了深刻印象,青年时代他曾写《东川》诗二首,描绘了元末清初时故里东川沟的情景:
    一
    柞树寻花经,携壶入翠微。
    路危行客少,山僻到人稀。
    古庙寒云篆,幽溪冷石矶。
    岸深驯野雉,频顾不惊飞。
    二
    人道山行好,山行好寂寥。
    布袍穿棘剌,草履滑松毛。
    古水留云暖,清泉潄石骄。
    独行偏会意,猿虎莫轻佻。
    胡子昭父亲的“忠、孝、仁、义”正统教育使他从小树立了忠君思想,故乡的山水民风使他从小养成了大山一样坚定的性格。他从小学识丰富,品性优良,弱冠之年,便任荣县训导。不久,他听说大学土方孝儒到陕西汉中讲学,倡明理学,便前往拜师学道,很受器重,渐有贤能名气。蜀献王朱椿(朱元璋十一子)得知,便向朝廷推荐。经明太祖朱元璋走访亲试,升为翰林院检讨,并赐名子昭。胡子昭不负皇恩,对朝廷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办事,兢兢业业做官,很受皇帝赏识,后升刑部右侍郎(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之职),再后转任兵部左侍郎,成为朝廷重臣。
    明洪武31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因长子朱标早逝,遂由皇太孙朱允炆继帝位,号建文,称惠帝。朱允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侍讲学土方孝儒、兵部侍郎胡子昭等人的建议,采取措施“削藩”,试图削弱藩王割据势力,引起藩王不满。燕王朱棣便打起“诛奸臣,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反抗,其他藩王也纷纷响应。由于实行藩镇割据已久,多年弊政使中央势力空虚,藩王普遍羽翼丰满,势力强大。加之,朱允炆缺乏统治经验,性格懦弱,因此很快被打败。建文4年(公元1402年),燕兵攻下京城南京,惠帝朱允炆自焚宫中(一说渡江逃走,流落民间为僧)朱棣自命“新君登极”,史称“靖难之变”。惠帝朱允炆死后,胡子昭为其披麻戴孝,恸哭入朝,与朱棣反复辩论,慷慨激昂,历陈大义,义正词严,表明自己“剖心无怨”,忠于前帝的心迹。朱棣大怒,将其逮捕入狱。在狱中,朱棣命人反复威逼利诱,甚至严刑拷打,劝其投诚,为已所用。胡子昭不改初,宁死不屈,誓死不从。审讯官问他:“你死不足为惜,难道不怕诛连九族吗?”胡子昭面无惧色道:“就是诛连十族也不怕。”为表明自己临刑不惧,舍身成仁的决心,在狱中写下绝命诗一首:
    金声催击鼓声忙,监斩官追上法场。
    铬铁火烧红焰焰,钢刀磨利白茫茫。
    一身刑宪标冥府,九族伶俜各异乡。
    寄语朝中朱紫贵,铁人无泪也心伤。
    朱棣软硬兼施都不能胡子昭屈从,关押五个月之后,下令将其斩于南京锦衣街西市。不仅如此,朱棣还开创中国封建社会司法史污浊之先河,连诛胡子昭十族(九族外另增“门人“一族),受牵连者58户,被发配边疆,甚至家乡百姓也受株连,加征荣县田赋800担。胡子昭妻儿等家人均惨遭杀害,只幸存一独女金奴被没为官婢,可谓惨绝人寰。
    胡子昭遇难后,胡姓家族幸存者恐遭连累,纷纷搬离故土胡家坝,隐姓埋名,流落地乡。一度兴旺的胡家坝逐渐冷落荒芜,胡家大院也日渐废弃,至今连一户胡姓人家也没有,只余断壁颓垣伴夕阳。
    朱棣死后,随着时间的流失和官员的更替,朝廷对“靖难”问题有放松。子昭遇害50余年后的天顺年间,在宫中忍辱负重,受尽磨难,已经80高龄的胡子昭之女金奴,向朝廷要求,将父亲的骸骨送回故里安葬,朝廷准许。金奴千里迢迢回故乡,将父亲骨骸安葬在胡家坝后面的山坡上(俗称“阁老坟”),子昭终于叶落归根,魂归故里。金奴在故里老死后,也葬于离父亲不远处。清翰林、县人赵熙很赞扬这位不平凡的女人,把他与岳飞之女银瓶相提并论,在《题胡金奴墓》诗中道:“故宫何处乡山在,炯炯东川一大星。合与娲皇分片石,特题风烈比银瓶”。
    朝廷中正直的宫员、文人学士和民间对胡子昭十分崇敬。子昭被害后,常在私下呜不平,颂扬他的高风亮节。但迫于皇威,天下人敢怒而不敢公开言。直到时远禁驰后,御史熊相才于正德10年(公元1516年),奏请朝廷为胡子昭反昭雪,朝廷准奏,这时胡子昭已沉冤将近120年。后熊相到川南巡按时,又为胡子昭墓立碑一块,上书:“兵部左侍郎,敕封明忠臣”,此碑至今犹存。出于巩固政权,“忠君”、“成仁”的需要,南明福王时(公元1645年),朝廷追赠胡子昭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溢号“文憨”。清嘉庆16年(公元1537年),朝廷批准在嘉州(今乐山)九峰书院为胡子昭立专祠祭祀。二十余年后,又在荣县曹家街建祠祭祀,初名“耿忠祠”,后改名“崇仁祠”。清乾隆时,迁庙于文庙傍的明伦堂。光绪时,迁建新祠于凤呜山(钟鼓楼侧),俗称“胡公祠”。祭祀祠堂历代香火鼎盛。
    胡子昭平反昭雪后,许多达官显贵,墨客骚人前往东川沟凭吊,留下了许多诗词。明代大理人李锐,任荣县知县时,作《东川胡公里》诗云:“一代孤忠此地生,望中无处不伤情。鸟啼林谷悲春尽,云拥檐楹锁月明。碧血有灵抽劲草,青山万古护佳城。我才照影东川水,独倚栏杆抱不平”。明代进士、县人杨镕诗云:“孝陵松柏西风起,长表夷齐万古情”,把子昭比作伯夷、叔齐那样的忠臣。明代典仪,县人但一阳诗曰:“万古乡邦重河狱,一腔心血照绛干,赞扬子昭是夏代龙绛、商朝比干那样的贤臣。明代荣县人杨易赞颂子昭“寸心日月悬双照,浩气星辰塞两间”。可见对胡子昭的褒杨和景仰。
    六百多年过去,丙戌清明节前夕,胡子昭后裔一行二十多人,从祖籍地重庆大足县来到东川沟胡家坝,祭祀这位中国历史上名闻遐尔的先祖。笔者随同前往,伫立胡子昭墓前,抚摸着明代御史熊相所立的石碑,历史的烟云从眼前飘过。规模宏大的胡家大院,少年胡子昭摇头晃脑读书,南京城的腥风血雨,锦衣街的斑斑血迹,金奴在宫中噤若寒蝉,胡子昭骸骨安葬的悲状,一代代官员文人骑马乘轿前来吊唁……一幕幕情景呈现眼前,不禁思绪如潮。放在奔涌的历史长河中看,胡子昭只是封建时代的一个牺牲品,他忠于的王朝只不过是统治人民的工具。但是,他的“忠”心可嘉,赤胆可佩,勇气可贵。不愧为值得世代褒扬的忠臣,不愧为铁骨铮铮的真男人。而那些随风转舵,朝云暮雨,贪生怕死的懦夫,只能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跌入万刧不复的深渊。如今,显赫一时的胡家大院虽然已不复存在,名噪一时的“阁老坟”封土已被开成耕地,但胡子昭的名字永远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时时代代人们的心目中有他,绵延不绝的子孙后代脑海里有他。忠臣胡子昭将与故乡的山山水水同在,家乡人民永远为他自豪!(本文作者李熙林,荣县作协主席,笔者青年时代的朋友。)
[纪念文章] 子昭公的遗物

    胡子昭,明进士,四川荣县人。官至大明刑部侍郎和兵部左侍郎。因支持建文帝削藩失败,不愿降服燕王朱棣,被斩于应天府锦衣西市。荣县县志上载:子昭无子,只有一女名金奴,终生未嫁。子昭弟子义,时为山东佥事,闻兄被斩,携二子贞(文德)、鉴(文斌)潜回四川,先后隐居于丹陵、仁寿县青狮台、五斗种等地避难(化名子常和寿七)。子昭被斩时荣县抄沒四十八家,加租800石,胡氏族人大难临头,有的隐姓埋名,有的奔走他乡。从此以后,子昭子义的后裔就似乎消失了。
    我靑狮台胡氏一直保留有族谱和子昭公的遗物。遗物共七件:一.长袍一件,红色,很长.估计子昭身髙一米八以上。二.玉佩一串,108颗,白色。三.金香炉一个,直径约20厘米,放在胡氏总香火的案桌上,于一九四零年被盗,当时报了官,至今未破案。四,沉香杯一对,沉香木做成,用热酒倒入,马上变成红色,喝酒可治胃病。五,帽上顶子两个。一个长12厘米,黄色发亮。另一个长8厘米,上面有污迹。六,牙筷一双,长一尺七。七,宝剑一把,很长,一人不能把剑从剑鞘中抽出,两人才行,说明剑的主人很高大,这与长袍很长是吻合的。金香炉、牙筷、宝剑解放前已遗失,其余四件一直保留到一九四九年解放时上交国家。上交时我的堂兄留下玉佩二十三颗,至今尚在(见图)。现在居住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响滩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多数见过交公的四件遗物.(我是胡现成,子义二十世孙,家住响滩,父亲见过遗物,我也见过顶子和玉佩。)
玉佩23颗(胡现成摄影)
    关于子昭公的遗物,还有一个小故事。
    1946年,有一个在荣县衙门里做事的黄**,仗着有钱有势,在子昭墓(当地人叫“阁老坟”)旁边葬了一墓。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荣县的胡氏族人多次交涉,让他迁墓,姓黄的不理不睬。荣县的宗亲便联合仁寿县、井研县、威远县的胡氏宗亲,在荣县衙门状告黄姓者。法官审案时包庇姓黄的,说胡子昭没有后裔,要叫姓胡的出示证据。于是,从我青狮台胡氏(仁寿响滩,现威远小河镇响水村)拿去长袍、顶子、玉佩和沉香杯四件遗物,证明我们是胡子昭、胡子义的后裔。后来,黄姓败诉,只得将墓迁走。(本文作者胡现成)
[纪念文章] 东川祭祖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一日,我从四川荣县县城出发,只身一人乘车去东兴镇考察子昭墓。子昭墓,当地人称“阁老坟”,在离东兴镇街一华里的胡家坝.
    胡家坝的张队长很热情地为我带路并作介绍。我们走到房后,张指着一个大约二十平米的土坑吿诉我:“这就是以前国老坟的位置。”我一看,坑里种满了蔬菜,坑后的土壁上现出几个古墓,心里充满了愁怅:“子昭墓什么都没有了!”张说还有一块碑。我俩绕到土坑上面,在一块菜地边上看到一块歪斜着的石碑。我仔细辨认碑上的文字,多数已风化,尚可辨别的有:“封明忠臣兵部左侍郎胡……山东佥事胡……”等字样。
    就在小菜土边,点燃香烛,焚烧纸钱,我向墓碑磕头作揖,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我问张队长阁老坟以前的情况。张介绍说:“解放时(一九四九年),此墓有一亩多地,包括整个这个小山头,全部长满了金竹和權木,是狐狸和野猫子出没藏身的地方。坟墓很大,墓碑很高,碑前是用石板嵌的拜台,供祭扫时跪拜。后来开荒种地,又挖土筑墙,墓就损坏了。”我问:“挖墓时,墓里有什么?”张说:“什么都沒有。”根据荣县志记载,天顺初,金奴八十余,尚念父祖无后,顿首陈情于内宫,乞骸骨归,寻以礼部勘合,钦赐放还,安老于东川祖居之地。我问:“挖墓时,没有人出来阻拦吗?”张说:“谁来阻拦,这里虽叫胡家坝,早没有姓胡的人家了。听说以前是四十八个天井,好大的阁老丞相相府!现在还保留有六个天井。一九五四年,一农民挖粪坑,挖到一个紫金香炉,卖到收废站去了,说是铜的,只换了一条纸烟钱。这里是风水宝地,前靣有月亮石,晚上会发光。照在阁老丞相的堂屋里,明亮亮的。”从墓地回来,张队长又领我去看了两个天井。并指给我看,挖着紫金香炉的那个粪坑。
    从天井出来,天下起了牛毛细雨。我站在路边,望着周围的群山,想到六百年前,这里是四十八个天井,琼楼玉宇,雕梁画栋,歌舞升平,真是,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五十年前,这里古坟犹在,墓碑高耸。凊明时节,胡氏子孙骑着髙头大马,抬着香烛纸钱,前来祭祖,鞭砲齐呜,烟雾缭绕.好一派热闹景象.
    可是,今日风雨中,只留下一个孤寂的我。(本文作者胡现成)
[纪念文章] 青狮台祭祖

    靑狮台位于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新鼓村,一九五七年以前属仁寿县管辖。一九九七年七月,为编写《胡受入川源流考究》一书,我同胡万益到青狮台祭祖并拍照。
    早上,我俩乘车到胡家寨脚下,步行走山路绕胡家寨到靑狮台。山区的早晨,空气格外新鲜。抬头望见胡家寨陡峭的山岩上荆棘丛生,古藤长悬,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荆棘与古藤间飞鸣。山下是一片晨雾,几个小山头在晨雾中时隐时现,宛如人间仙景,这就是六百年前胡子义隐居的地方。
    胡万益比我年长,他是见过胡子昭遗物的人。他告诉我:“一九四九年以前,胡家寨上有胡氏家庙,供奉着胡氏先祖。”绕过胡家寨,到了靑狮台。在一个长满许多小松树的山头前,我俩找到了子义公父亲固泰公的坟墓。由于长期没人垒坟,坆堆已很低,坟前正立着一块石碑。大字碑文清晰可认,中间是:胡氏五传祖固泰公黄氏二老之坟墓,上方有“本源”二字,两边的对联是“人化千年归白鹤 , 地灵一穴抱靑狮”.小字碑文多数已风化,尚可辫认的有“子常,避祸遁隐此山中……金灯山,横二十四丈,竖二十丈”等字样。子常就是子义隐居时的假名。我取出相机照了相,后来将照片载入《胡受入川源流考究》一书。(墓碑见图)
    据胡氏族谱记载,胡子昭被斩以后,东兴镇的家早已被抄,胡固泰夫妇只得迁回老家天堂寺居住。胡子义化名子常和寿七隐居靑狮台以后,娶祝氏,抚育二子。年迈的胡固泰思念儿孙,到靑狮台探望,一病不起,病逝于靑狮台,葬于靑狮台山前。旧时有碑,年久风化,此碑是淸咸丰三月十六日重建的。我和胡万益点燃香烛,焚烧纸钱,跪在墓前,给先祖作揖磕头。
    离別靑狮台,沿着山埂的小路往下走,我思绪万千。正是这靑狮台的山山水水,哺育了我们的先祖,使他们在大刼难后,起死回生,东山再起,才有了今日散居威远、仁寿、荣县、井研的一大支胡氏族人。饮水思源,落叶寻根,人之常情也。
    抬头望见对面巍峩高大的胡家寨山峦,俯瞰靑狮台下小溪的潺潺流水,终于咏成一首小诗:当年万里觅封侯,终伴君王写春秋。身陷靖难魂未散,神游桑梓志不休。弃官遁隐存宗祀,留发耕耘带吴钩。胡家寨山山永在,靑狮台水水长流。
    就以这首小诗祭奠先祖固泰公、黄氏母、子昭公、子义公在天之灵吧。(作者 胡现成)
第四章  胡受后裔繁衍概述
第一节 胡天伦支系

    胡受生胡元,胡元生胡仁钦,胡仁钦生胡天伦、胡天仲、胡天奇、胡天才。
    胡天伦留守金灯山祖业。
    子义隐居青狮台后,将文德、文斌抚养成人。他完全可以过继一个儿子给子昭,以延续子昭一脉宗祀。但在那隐姓埋名,逃难避祸的非常时期,他怎么做得到呢?因此,我青狮台胡氏一直是把子昭、子义并列作为直系先祖供奉的,子义的后裔即是子昭的后裔。
    从子昭公、子义公到世广公直系传续如下:
    子昭公(王氏)、子义公(冉氏、祝氏)——文斌公、曾氏——天智公、杨氏——世广公(程氏、李氏)、世幹公(赵氏)、世理公(杨氏)。下面分世广、世幹、世理三大支系叙述。
第二节 胡世广支系概述

    世广,明进士,祖居青狮台,官至河北宛平知县和湖广当阳县令,妻程氏、李氏,诰封夫人。卒后葬青狮台下上马蹬老七房墓。
    世广共生七子:珪、爵、壁、瑗、琏、琰、珣。七子的后裔散居荣县、威远、仁寿、井研等县。现居威远县小河镇响水村的众多胡姓,多数是世广二子胡爵的后裔。他们的传续是胡爵、陈氏—胡景东、徐氏—胡大泰、徐氏—胡仲贵、徐氏—胡正爵、余氏—胡可重、韩氏、杨氏—胡学高、王氏、杨氏—胡海、郑氏—胡义、陈氏,胡礼、曾氏。
    明末清初,张献忠的农民起义部队席卷四川仁寿一带,两次攻入仁寿县城杀死知县刘三策、顾纯贻,世局混乱。世居仁寿县青狮台的胡可重、胡学高父子,组织上万民众,在胡家寨以山寨为营,防御张献忠部队。张献忠部队攻打胡家寨,时居井研县九块石的胡春芳、胡荣芳、胡桂芳、胡登芳四弟兄带领九块石人马前去支援。后来,寨破,胡可重父子退守葡萄寨,“四芳”避难成都郫县。
    胡学高见响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就把家从青狮台迁到响滩,成为响滩胡氏的始迁祖。卒后葬响滩大松树,其墓和墓碑至今完好(见图)。
    现居响滩的胡姓,多数是胡义、胡礼和胡增先的后裔。他们宗族观念强,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成为了当地的望族。响滩胡氏人才辈出:胡义文,香港科技大学工学博士,现居广州。胡友谊,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工程硕士,西藏军区山地步兵第五十二旅正团级。胡欢(女),四川大学毕业,正攻读硕士学位。胡永红、胡林川、胡智勇弟兄开办响滩油房湾煤矿,日进斗金。响水村支部书记胡万平,村长胡红卫集资修建响滩便民桥,并将响水村建成了小河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胡万元曾担任富强乡党委副书记和太和乡党委书记多年,是响滩胡氏出类拔萃的人物。胡现强、胡万益担任响水村支部书记、村长多年,为家乡建设做出了贡献。胡现光、胡现元、胡庭钧在担任村长时期,勤奋工作,为民造福,深受乡亲们爱戴。胡汉民、胡玉书、胡现奇、胡万才、胡万福、胡万儒、胡现林、胡万良(任村会计多年)、胡正修等人,辛勤劳动,带领乡亲们致富。胡现光、胡红卫、胡万全、胡万朋、胡奠川、胡正修、胡林川等人重视子女读书,子女都进入大学深造。
    响滩胡氏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居住仁寿县城的胡佐军。
    胡佐军,字现福,1927年冬月12日出生于仁寿县复立乡响滩,胡义八世孙,娶妻吴淑芳,后迁易家坝。荣县牛峰中学毕业。1949年参加土改工作队,1951年调仁寿县公安局,相继担任科长、代政委、富加派出所所长等职务。1959—1961年,曾在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两年。
    胡佐军子女成才。长女胡群英,婿饶福松曾任乐山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二女胡子蓉,婿刘启根也在乐山市公安局工作。继子胡世雄在仁寿县供电局工作。
    胡佐军为人豪爽、热情、乐于助人。退休后,在仁寿老年刊物上发表回忆录和诗词,抒发解放初期参加革命的豪情壮志。他是编写《胡受入川源流考究》的组织者,并捐资800元,第一次印刷此书,受到荣、威、仁、井四县宗亲的普遍尊重。
第三节  胡世幹支系概述

    世幹,世广的二弟,妻赵氏,世居四川省仁寿县复立乡青狮台下二房沟。卒后,葬青狮台下上马蹬老七房墓。
    世幹和赵氏生六子:琏、珞、理、珦、玷、球。其后裔散居荣、威、仁、井四县。
    仁寿县北斗镇谢安寺刘家堰的许多胡姓,便是世幹的后裔,清朝和民国时期,他们在刘家堰打锣山建有祠堂,选有族长,订有族规,编有族谱。由于一次火灾,族谱被烧掉一部分,有六代人无法查找。从胡继宗起,世系是清楚的。
    胡继宗长子胡奉辉房的传续是:胡奉辉—胡世觉—胡维德—胡正同—胡朝贡、胡朝清。
    胡继宗次子胡奉钧房的传续是:胡奉钧—胡世*--胡维德—胡正中—胡朝相—胡榜钊、胡榜成、胡榜盆。
    北斗镇胡氏较有影响的人物是:
    1、三代秀才胡正宽、胡珍弟、胡之夏。胡正宽是清乾隆年间的秀才,他的儿子胡珍弟孙子胡之夏也相继中了秀才。祖孙三代皆秀才,这在当时北斗镇传为佳话。
    2、胡肇先,1920年生于谢安寺刘家堰,四十年代,在成都航空部队服役。1948年去上海,随后去台湾。退伍后在台湾一家医院任会计,现住台湾新竹市。儿子胡万里是台湾企业家。胡肇先1996年回仁寿北斗镇探亲,积极支持编写《考究》一书。
    3、胡明元、彭桂仙夫妇。明元,子万才,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先后在乐山市教育局、四川省教育厅、仁寿县钟祥中学、仁寿县档案局工作。省档案学会会员,曾在省档案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并获优秀科研成果奖。胡明元积极参与编写《考究》一书,并捐资500元第一次印书。
    彭桂仙,从事小学教育,为人师表,辛勤工作,1989年获乐山市先进教师称号。
    胡世幹的后裔,留在青狮台二房沟居住的有两房人。
    长房胡瑞清世系是:胡奉秦—胡供明—胡瑞清—胡正现—胡朝洪—胡榜全—胡邦炳—胡吉堂—胡正才(字现元)--胡仲阳。
    二房胡衍清世系是:胡奉秦—胡供明—胡衍清—胡正权—胡朝金—胡榜山—胡邦传—胡国麒—胡现富—胡仲全、曾本淑—胡子荣、朱润琳;胡建军、萧秀彬。
    胡正才,字现元,当地有名的中医郎中,曾任威远县富强乡医院院长。积极收集资料,参与编写《考究》一书。
    胡仲全、曾本淑夫妇。仲全字万元,世居青狮台下二房沟,1949年,毕业于荣县牛峰中学。一生从事财会工作,1980年,任威远县越溪区财政所副所长,1991年,任威远县小河镇财政所所长。胡仲全夫妇特别重视培养子女,长子胡子荣,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1995年,留学美国,获工学博士学位。次子胡建军,大学文凭,幺女胡红英,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仲全夫妇教子有方,子女成才,在当地传为佳话。
    胡子荣、朱润琳夫妇。胡子荣,名智荣,1975年考入威远县富强乡初中(笔者是子荣的班主任老师),1977年,考入威远县越溪中学高中部,1980年,考入西南交通大学,毕业时,考入研究生班,两年后,获硕士学位。1995年,考入美国得克萨斯州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现留美国工作。
    朱润琳,内蒙古包头市人,西南交通大学毕业。1996年,考入美国**大学,获电子硕士学位,现在美国工作。
第四节  胡世理支系概述

    世理,明秀才,世广三弟,妻杨氏,世居青狮台荆竹坪。世理世系是:胡世理、杨氏—胡文—胡景政—胡大积—胡邦政—胡来旺、胡来庭兄弟。
    胡来旺生四子:春芳、荣芳、桂芳、登芳,四子文武双全。明末清初,张献忠部队席卷四川,胡可重、胡学高父子在今威远县小河镇胡家寨聚众上万与张献忠部队作战,春芳率兄弟三人和九块石人马前去支援。后来寨破,“四芳”逃成都郫县避难。十年后,在郫县发展成望族。登芳留居郫县,春芳、荣芳、桂芳购仁寿县镇子场大片土地,将家从九块石迁往镇子场居住,成为镇子场胡氏的始迁祖。镇子场胡氏在清朝、民国时期是仁寿县的望族,兴办胡氏学堂,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春芳、荣芳、桂芳卒后,叶落归根,葬于井研县九块石红峪塘。笔者1997年到九块石考察,见古坟犹在,墓碑高耸,碑文清晰可考(见图)。
    胡来庭,名承先,也生四子:其仲、其旺、其杰、其敬,四子文武双全,都参加了胡家寨抵御张献忠部队的战斗,寨破以后,四处逃亡。其敬的子孙逃到今仁寿县虞城一带繁衍生息。
    其仲生子贵,父子善经商,富甲一方。其孙胡继瑞购荣县于佳乡熊家桥大片田地,在熊家桥修建豪宅,迁往熊家桥居住,成为熊家桥胡氏的始迁祖。继瑞卒后,与妻李氏合葬于熊家桥阳宅后,树有大碑,碑文清晰可考(见图)。
    其旺的后裔在威远县连介场,其杰的后裔不详,其敬的后裔留居井研县九块石。其敬墓也在九块石。
    世理支系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除上面所说的“四芳”、“四其”外,还有以下人物:
    1、胡增琏、胡增惠。增琏、增惠乃同胞兄弟,清乾隆年间人,居住仁寿县镇子场。兄弟二人发出倡议,世广、世干、世理的后裔联宗,统一班字,在青狮台下荡边修建胡氏总祠。此倡议得到响滩、二房沟、北斗镇、熊家桥、九块石众多胡氏宗亲的热烈响应。总祠完工后,统一的班字是:增正朝榜邦国现,万子登科福兴隆。继承俊严昭先哲,永庆其祥启代宗。
    2、胡菊园。菊园,字正经,号世秀,胡增琏的儿子,清咸丰年间举人,家居仁寿县镇子场。统一班字后,菊园负责重修《胡氏族谱》。他根据先祖留下的《万安赟公房譜》(赟公即胡赟),亲自去湖北麻城孝感,四川犍为、洪雅,仁寿青狮台、五斗种,荣县熊家桥、小桥沟和井研九块石考察,历经十年,终于完成了镇子场《胡氏族谱》。《考究》一书的资料来源多数取材于镇子场《胡氏族谱》。
    3、胡平舟。胡平舟生于1930年,四川大学毕业,仁寿县镇子场人。相继担任仁寿县汪洋中学、仁寿高级中学、仁寿县禄加中学、仁寿县借田中学、仁寿县五七大学校长,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有仁寿教育家之称。胡平舟1995年5月病故于仁寿县城,重病时,想重修《胡氏族谱》,但已力不从心。
    胡平舟是笔者的老师,中学阶段对我的教育帮助很大。笔者参与编写《考究》和后来撰写《宗源》,也是为了完成老师的遗愿。
    4、胡庆彬。庆彬,字登科,生于1931年,仁寿县镇子场人。1950年参军入朝作战,1955—1958年,在凉山、西昌、甘孜一带平叛,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1958年转业,先后在仁寿县宣传部、钟祥高中、彰加高中、仁寿县财税局工作,曾担任钟祥高中、彰加高中党支部书记。有多篇作品在省报和省级杂志上发表,其中《仁寿县财源建设思路》1995年获全国财税研讨会一等奖。退休后,参与编写《仁寿县志》。1994年,胡庆彬与胡佐军二人着手编写《考究》一书,由胡庆彬执笔写成,五易其稿,终于完成。2001年,胡庆彬又收集了一些资料,提出重新修订《考究》,出精装本。他和胡佐军二人为编写《胡受入川源流考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受到荣、威、仁、井四县胡氏宗亲的普遍尊重。
    5、胡现成、谢茂英夫妇。
    现成,名贤诚,生于1943年元月13日(农历壬午年腊月初8日)荣县于佳乡熊家桥人氏。1946年随父迁居仁寿县复立乡响滩。在仁寿县汪洋中学、仁寿高中校完成中学学业。1977年考入内江师范学院,1981年毕业,分配到威远县越溪中学任教。1984年担任教导主任,1986年,担任副校长,1987年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8年,首批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副教授级),1995年离任,1996年病休。从教30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胡现成爱好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退休后,在荣县县城居住一年,考察了子昭墓遗址和胡公祠碑,收集资料,撰写了胡氏族谱《青狮台胡氏宗源》。2011年,积极参与重修胡氏族谱《胡受入川源流考究》,此书的源流部分由胡现成执笔写成。
    胡现成曾参与编写《中学物理题解》一书,论文《财会专业办学探索》在全国职业中学校长培训班上交流,《浅谈中学的民主管理》收入《中学校长谈管理》一书。
    退休后,胡现成在网上写作,有多篇作品在网上文学社和出版刊物上发表,其中,小说《迟到的春天》、《山顶上的小旅馆》、《大伯的九十寿庆》、《小爸爸》等被推荐为精品,受到读者好评。
    谢茂英,生于1947年月日(农历丁亥年二月二十六日),威远县镇西镇清水村人氏。。
    1965年9月在清水村民办小学参加教育工作,后取得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文凭。先后在清水、大岩、响水等民办小学任教,1987年转为公办教师,调威远县越溪中学任图书管理员,1988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讲师级)。1996年调威远县越溪小学任教,2002年退休。
    谢茂英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能力强,业绩突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
    6、胡剑伟、徐慧夫妇。
    胡剑伟,生于1975年4月20日(农历辛卯年三月初九),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响水村人氏。1981年在威远县富强小学发蒙,1986年,考入威远县越溪中学初中部,1989年,考入威远县严陵中学高中部,1993年考入重庆工业管理学院。1997年毕业,只身闯荡深圳,在台湾才众电脑公司工作,1998年,进入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006年,考入复旦大学工商管理(MBA)研究生班,2009年毕业,取得硕士学位。现在综合开发研究院,从事经济研究工作。
    胡剑伟从小发奋读书,立志成才。参加工作后,虚心学习,力求上进,有理想,有追求,有做大事业的雄心壮志。
    徐慧,生于1974年月日(农历己丑年腊月三十日)。四川省威远县严陵镇人。其父徐俊荣,在县五金公司经商,母亲黄永琴在食品公司作会计。1992年毕业于威远中学高中部,1993年考入内江师范学院,1995年毕业,到深圳福田建筑公司工作。
    徐慧,聪明伶俐,思维敏捷,有主见,有谋略,有闯荡精神,有经商的天赋
    从胡受到胡世理再到胡润奇传续如下:
    【一世】胡受,入川始祖,配刘氏,生子元。南宋末年,蒙元南侵,兵荒马乱。为避战乱,胡受携妻刘氏,偕弟胡爵、胡彩,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野猪沟音提河进入四川,落藉嘉定府犍为县蟒落壕金灯山,替朱、王二姓接地交税,以打铁、务农为生(后有记述)。
    【二世】胡元,配刘氏,生子仁钦。胡元是元朝处士,为人宽厚,善经营,他治家很严,聘师教子,家道逐渐殷富。
    【三世】胡仁钦,配向氏,生四子:天伦、天仲、天奇、天才。家中聘名师教子,四子个个聪明,尤以天才最优,高中元朝进士。仁钦善于经商,万贯家财,富甲一方。购房地多处,分给四个儿子。
    天伦留守犍为县金灯山祖业,生胡能教;天仲迁仁寿县父子寺(今始建镇一带);天奇迁井研县高滩溪,亦叫御史冲(今高凤镇一带);天才迁荣县与贤乡天堂寺黑雀湾(今东兴镇一带)。
    【四世】胡天才,配赖氏,生胡固泰(名复初)。天才中进士后,被选为蜀昌州(辖大足、永川、荣昌)知州。后定居大足,成为大足胡氏之先。
    【五世】胡固泰,名复初,配黄氏,生子胡子昭、胡子义。固泰是元朝举人,从大足县返回故乡荣县东川沟东川书院教书,子昭、子义随父读书。《荣县志》载:“仲常(子昭),荣生也。”子昭、子义是出生在荣县。(大足县志载:子昭生于大足)固泰墓在今威远县小河镇新古村青狮台,与黄氏合葬,墓完好,墓前有碑(见图)。
    【六世】胡子昭,配王氏,生子继、积。子昭原名志高,明进士,初仕荣县训导,后赴汉中从大儒方孝儒先生,随先生入朝为官。建文初,与修《太祖实录》,累迁至刑部侍郎。靖难之变中,誓死不降燕王朱棣。被斩于应天府(南京)锦衣街西市。其忠义为千古传颂。
    【六世】胡子义,子昭弟,配冉氏、祝氏。生文德(名贞)、文斌(又作文彬,名鉴)。子义原名志远,明进士,初仕威远县训导,后升山东佥事。闻兄子昭死节,弃官归。匿于丹陵民家,蜀献王知而怜之,令削发隐于僧舍。志远曰:“吾受吾兄之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于是,带着两个儿子,逃回离老家东川沟不远的仁寿县复立乡青狮台、五斗种,化名“子常”、“受七”(又作寿七)隐居,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
    【七世】胡文德,配氏,生子天麒、天麟、天羽、天翔。“四天”的墓在今威远县小河镇新古村上马蹬,墓完好,坟前有碑,碑文清晰可辨(见图)。
    【七世】胡文斌(又作文彬),配曾氏,生子天智。
    【八世】胡天智,配杨氏,生子世广、世干、世理。天智,明进士,特授文林郎。
    【九世】胡世广,配程氏、李氏,生七子:珪、爵、壁、瑗、琰、琏、珦。世广,明进士,先任湖广当阳县令,后任河北宛平知县,诰直奉大夫,妻程氏、李氏诰封夫人。
    【九世】胡世幹,配赵氏,生六子:琏、珞、理、珦、玷、球。
    【九世】胡世理,明秀才,配杨氏,生子胡文。世广、世干、世理的墓在今威远县小河镇新古村上马瞪,与“四天”的墓合葬在一起,称“四天”(长四房)“三世”(幺三房)老七房墓,墓前有碑,碑文清晰可考(见图)。
    【十世】胡文,配氏,生子胡胡景政。
    【十一世】胡景政,配 氏,生子胡大积。
    【十二世】胡大积,配氏,生子胡邦政。胡大积从青狮台荆竹坪迁井研县东林乡九块石红峪塘,成为九块石胡氏的始迁祖。
    【十三世】胡邦政,配氏,生子胡来旺、胡来廷。这时,已发展成为九块石的望族。
    【十四世】胡来旺,配氏,生四子:春芳、荣芳、桂芳、登芳。四子都文武双全,以春芳最优秀。
    【十四世】胡来廷,名承先,配 氏,生四子:其仲、其旺、其杰、其敬。四子都文武双全,以其仲最优秀。
    【十五世】胡其仲,配 氏,生子子贵。其仲善经商,富甲一方。
    【十六世】胡子贵,配 氏,生子继瑞。家产万贯,富甲一方。
    【十七世】胡继瑞,配何氏、李氏,生子俸翼、俸朝、俸爵。胡继瑞从九块石迁荣县双古镇熊家桥,在熊家桥修建豪宅,成为熊家桥胡氏的始迁祖。继瑞墓在熊家桥阳宅后,树有大碑,碑文清晰可考。继瑞的子孙散居熊家桥、龚家河一带,清代,发展成荣县的豪富。
    【十八世】胡俸爵,配李氏,生子拱琾。
    【十九世】胡拱琾,配 氏,生五子:增元、增举、增明、增洪、增亮。
    【二十世】胡增洪,配 氏,生四子:正寿、正廷、正衡、正星。墓在熊家桥阳宅后。
    【二十一世】胡正衡,配 氏,生子朝斗。
    【二十二世】胡朝斗,配氏,生子榜友。朝斗是当地有名的石匠,曾承包朱店子大桥修建工程。完工后,在朱店子山腰修墓,卒后,葬朱店子。笔者年幼时,曾随二叔去扫过墓。
    【二十三世】胡榜友,配余氏,生子邦金,邦元。居住熊家桥,务农为生。榜友的墓在朱店子,笔者年幼时,跟随二叔去扫过墓[现已损坏]。余氏的墓在威远县小河镇上马蹬。
    【二十四世】胡邦金,名怀安,配朱氏,生子国良、国海、国益。长女应群,与李维益结婚,生子清德、清友。邦金生于1886年农历正月初三,四川省荣县双古镇熊家桥人氏,从小父母早亡,成了孤儿。长大以后,学铁匠手艺,以打铁和务农为生,善造兵器,会武术,(善使棍),三、五人不能近身。老来学习中医,成了乡村郎中,走街串户为民治病。1946年率全家迁居四川省仁寿县复立乡响滩。
    邦金是笔者的祖父,也是笔者的蒙师,五岁时教我读书写字,吟诗作赋。他的善良正直、勤勉好学,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对我一生影响很大。1960年病逝于响滩,享年83岁,笔者亲自扶灵,送祖父归山,葬中嘴胡氏坟茔。
    朱氏生于1890年月日,荣县于佳乡石沟人氏。能言会道,会绣花和编制蔑货,勤俭持家,相夫教子。1953年病逝于响滩,享年72岁,葬响滩黄家大湾。
    【二十五世】胡国良,娶妻李淑芳,生子现成、现德、现华(20岁病故)。国良生于1916年7月30日(农历丙辰年七月初一日辰时),荣县熊家桥人氏。1947年,迁居仁寿县复立乡响滩。年轻时,父亲把铁匠手艺传给了他,一生以打铁和务农为生,很重视培养子女读书。他忠厚、宽容、善良、正直,吃苦耐劳,乐观豁达。他善表达,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许多评书故事和生动描绘周围的事物。老年在回龙场街上坐茶馆聊天,晚年过得很幸福,高寿。2016年8月19日零时56分(农历丙申年七月十七日子时)终于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响滩烧房屋基,享年101岁,葬中嘴胡氏坟茔。
    李淑芳生于1924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荣县双古镇李家沟人氏。一生勤劳,勤俭持家,善良贤惠,相夫教子。病逝于2008年11月,享年85岁,葬响滩中嘴胡氏坟茔,与国良合墓。
    【二十五世】胡国海,名海庄,娶妻黄桂香,生子现权,女:翠花、菊蓉。现权娶妻杨春花,生子胡川,生女晓梅、晓菊。胡川娶妻***,生子胡波。国海病逝于1959年,葬中嘴胡氏坟茔。
    【二十五世】胡国益(过继给邦金的堂兄邦松),娶妻朱全贞,生子现全、现禄,女:金芝、翠花、翠蓉。现全娶妻邹桂枝,生子胡万文,胡万文娶妻***,生子胡子建。
    【二十六世】胡现成,名贤诚,娶妻谢茂英,生子剑伟,女:琳莉。
    现成生于1943年元月13日(农历壬午年腊月初8日)荣县双古镇熊家桥人氏。1946年随父迁居仁寿县复立乡响滩。六岁发蒙,天资聪明。1955年考入四川省仁寿县汪洋中学初中部学习,1958年考入本校高中部,读书成绩优异。1961年3月因病休学,在家务农。1963年复学仁寿高中校,毕业时,报考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因当时执行阶级路线,政治审查不过关,未被录取。返家从事农活,曾任村团支部书记。1966年至1977年在家乡从事民办教育工作,教学成绩优异,深受家长学生欢迎。1977年考入内江师范学院物理系,1981年毕业。分配到四川省威远县越溪中学从事物理教学。教学成绩优异,历次学生高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1984年,任学校教导主任,1986年,任副校长,1987年,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8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副教授级),1995年离任,1996年,因病退休。
    胡现成爱好文学、历史、绘画、书法,从教30年,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退休后,在荣县县城居住一年,考察了子昭墓遗址和胡公祠碑,收集资料,撰写了胡氏族谱《青狮台胡氏宗源》。仁寿县组织编写胡氏族谱《胡受入川源流考究》,源流部分由胡现成完成。
    胡现成曾参与编写《中学物理题解》一书,论文《财会专业办学探索》在全国职业中学校长培训班上交流,《浅谈中学的民主管理》收入《中学校长谈管理》一书。
    退休后,胡现成在网上写作,有多篇作品在网上文学社和出版刊物上发表,其中,小说《迟到的春天》、《山顶上的小旅馆》、《大伯的九十寿庆》、《小爸爸》、《五月的旅途》等被推荐为精品或绝品,受到读者好评。2013年元月出版第一本作品集《迟到的春天》。。.
    谢茂英,生于1947年月日(农历丁亥年二月二十六日),威远县镇西镇清水村人氏。其父谢子成,母温志君,以农为生。兄弟姊妹共六人:淑芳、松柏、茂英、炳光、玖群、谢宇。
    1965年9月在清水村民办小学参加教育工作,后取得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文凭。先后在清水、大岩、响水等民办小学任教,1987年转为公办教师,调威远县越溪中学任图书管理员,1988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讲师级)。1996年调威远县越溪小学任教,2002年退休。
    谢茂英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能力强,业绩突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
    【二十六世】胡现德,娶妻蒋淑君(仁寿县松峰镇人),生子森林(字万山),女:慧莲。居住威远县小河镇响水村,以农为生。
    胡现德,生于1946年农历三月初二日,荣县熊家桥人氏。为人忠厚,夫妇二人辛勤劳作,勤俭持家,孝顺父母,很受乡邻称道。儿子森林娶妻向萍,生子商宇。
    【二十七世】胡剑伟,字万江,娶妻徐慧,生子润奇。
    胡剑伟,生于1975年4月20日(农历辛卯年三月初九),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响水村人氏。1981年在威远县富强小学发蒙,1986年,考入威远县越溪中学初中部,1989年,考入威远县严陵中学高中部,1993年考入重庆工业管理学院。1997年毕业,只身闯荡深圳,在台湾才众电脑公司工作,1998年,进入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006年,考入复旦大学工商管理(MBA)研究生班,2009年毕业,取得硕士学位。现在综合开发研究院,从事经济研究工作。
    胡剑伟从小发奋读书,立志成才。参加工作后,虚心学习,力求上进,有理想,有追求。对人诚恳、宽容,深受领导和朋友们称道。
    徐慧,生于1974年月日(农历己丑年腊月三十日)。四川省威远县严陵镇人。其父徐俊荣,在县五金公司经商,母亲黄永琴在食品公司作会计。1992年毕业于威远中学高中部,1993年考入内江师范学院,1995年毕业,到深圳福田建筑公司工作。
    徐慧,聪明伶俐,思维敏捷,有主见,有谋略,有闯荡精神,有经商的天赋。
    【二十七世】胡琳莉(女),与刘春涛结婚,生女刘贝妮。
    胡琳莉,生于1971年元月九日(农历己亥年冬月二十三日),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响水村人氏。相继在越溪小学,越溪中学和威远中学完成小学和中学学业,1993年考入四川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1996年毕业。后来,在重庆市綦江县农村商业银行参加工作。工作兢兢业业,力求上进,曾担任三江分理处副主任。
    刘春涛,生于1971年2曰22日,重庆市綦江县人。其父刘祥富,綦江县检察院科长,母亲赵坚,小学教师。刘春涛毕业于四川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在綦江县检察院参加工作,工作能力强,干群关系好,兢兢业业,力求上进,相继担任科长、政研室主任。
    【二十七世】胡森林,字万山,娶妻向萍,生子商宇。
    胡森林,生于1974年农历8月13日,四川省威远县响水村人氏。威远县严陵中学高中毕业。相继在成都、东莞等地务工。
    向萍,生于1986年月日,四川省沐川县人。在成都、东莞务工与胡森林认识,后来恋爱结婚。
    【二十八世】胡润奇,胡剑伟徐慧之子,2001年6月7日,生于广东省深圳市。
    【二十八世】刘贝妮,刘春涛胡琳莉之女,2001年8月13日,生于重庆市綦江县。
    【二十八世】胡商宇,胡森林向萍之子,生于2009年月日,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响水村人氏。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3
青狮台胡氏宗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