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家谱基地(2016年9月6日) 作者:叶中平
推进中的中国梦,我理解是由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今天,我们已于经济总量上超过了在1968年以来排老二的日本,今后的路如何走?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百多年的进程中,我们经历过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这期间我们经历了很多否定自己文化的变革。 到今天,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不会照搬别人的东西,应该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拿出好的东西,与西方文化中好的东西结合。这在国人的圈子内形成了一些人的共识。 而我出生与生长于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称的顺德,对祠堂了解较多。而我祖籍广东新兴,在家乡的祠堂,实际上是村里的家祠,这十多年里,我担任了新兴县叶氏宗亲会会长的职务,深度参与了全县叶氏族谱的重修、新兴叶姓开基祖坟的修复以及全县的叶氏大宗祠的易地重建工作。对祠堂有较深的感情。 社会上不少人试图从中国传统的根和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能够支持中华文化复兴的东西,祠堂便是这种支持点之一。 而《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讲述了祠堂的多种功能,特别在“孝”字上着笔。 “孝”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今天的社会中,很多人在讲西方的法治。有人会认为中国是帝皇社会,没有这个习惯。但据我所知,在中国千年来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乡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皇帝年代的中国,县长负责审案! 看包公的戏,就知。 七品县令,是国家任命的最低级官员了,一个县就只有一位,不少是状员郎们的早期公职。 想象下,中国千年来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乡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否则,一个县,这么多百姓,很多的社会纠纷都去找县令的话,县令要学习孙大圣,要变很多个分身了! 我们说,当时的中国靠乡治,虽然与西方的法治并不等同,但我们的村规、民约和祖训等,与今天所讲的法治有一定的关系。 这是我对祠堂,除了孝道的传承,学习的场所外,就是有今天所言的法庭的一些主要功能的理解。以前在帝皇时代,皇帝任命的官员只到七品县官。而实际上,很多的社会问题在村一级已解决,否则一名县官根本无办法处理整个县的民事纠纷。我们说的乡治虽然与西方的法治并不等同,但我们的村规、民约和祖训等,与今天所讲的法治有一定的关系。 正如我在5月25日,参加《寻根顺德·祠堂行》文物保育论坛上所讲,我认为祠堂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法庭作用,详见《参加<寻根顺德·祠堂行>文物保育论坛感受与发言》。这个功能,在梁启超的《乡治》一文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因在网上未找到完整的内容,所以扫描来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