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82阅读
  • 0回复

齐天大圣是怎样诞生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26
来源:文汇报(2018年8月23日)
作者:胡胜

  最近一段时间,韩剧、日剧和英语类剧集中接连出现围绕着百回本《西游记》的改编作品,《西游记》已然成为一个被全世界创作者所热衷的题材。不同语境中对《西游记》的改编都是不同程度的“衍生作”,众所周知的百回本《西游记》其实也不是纯粹的原创,而是集前代作品之大成的“衍生作”。那么,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百回本《西游记》,我们所熟知的齐天大圣是怎样诞生的?

  上世纪80年代,有日本学者提出孙悟空“祖籍”福建泉州一说,未获中国学者首肯。然而,一部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对“福建说”重新加以审视。
  现今所见这部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为清抄本,是民间傀儡戏班的舞台演出脚本。我们对剧本深入研究之后,发现该剧的生成年代极有可能要早于明代,它似与 “目连总簿”的《目连救母》一样,应是在宋元时期生成与传播的。

  目连戏的搬演,大致有两类情形,一为以目连救母故事为主的单本演出;一为组合演出,《西游》《封神》《岳飞》等目连剧目搭配同演,时间不等,热闹好看。《三藏取经》属第二类,涵括在“《李世民游地府》《三藏取经》《目连救母》”组成的“目连全簿”中,戏文内容与我们所习见百回本系统的《西游记》迥然不同。
  百回本《西游记》的很多情节和细节都能在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中找到影子,这符合西游故事早期发展阶段的特征,一个单元故事中包含了后来多个单元故事的元素。
  《三藏取经》全剧23出,可演两个夜场,一个日场。主要人物 (按出场顺序排列)包括取经团队:三藏、孙悟空(齐天大圣)、二郎神、猪(朱)八戒、深沙神(白马);神佛集团:观音、善才、土地、诸天、寒山、拾得、龙王、李天王(毗沙门天王)、揭谛、摩家四将、释迦文佛、金刚;妖魔集团:蜘蛛精、三圣(罗托、罗侯、罗独)、大蛇精、赤面鬼、八轮圣母;凡人包括李世民、长孙无忌、黄公等。
  虽然取经故事的整体流程大致相近而略简,但不论取经团队成员、神佛,还是各路妖精,都有各自与常见故事系统不同的演绎。
  作为取经团队的两位核心人物,三藏和悟空的形象、身世,与百回本谱系大体相同,前者是 “江流儿”,后者所呈现的也是妖猴作乱、被伏、皈依的过程。但又有迥异于别本之处,如前者被唐王认作“三太子”,而非御弟;后者被俘后,压在幽州野马桥下万丈花闪琉璃井中近千年。
  其他成员,猪八戒强占民女,为悟空收伏,唐僧为之改名“朱”八戒,与百回本谱系相近;沙悟净则尚未出现,而以深沙神亮相,身为黑沙洞食人魔的他,劫掠唐僧,被观音收伏,化作白马,这也是迥异于别本之处;而更大的不同在于另一位成员——二郎神,他因在桥头戏弄传言玉女,受罚,被贬至灌口山镇守,见三藏师徒,发愿同赴极乐。他的加盟彻底改变了取经团队的样貌。

  再来看沿途妖魔。登场的妖怪只有蜘蛛精(地养夫人)、三圣、蛇精、赤面鬼、八轮等寥寥数位,所反映的故事历史形态的信息量却颇大。
  蜘蛛精是西游故事系统里面出现较早的。早在《礼节传簿》(明万历二年抄录,一般认为是宋元时期甚至更古老的古剧遗存)所存《唐僧西天取经》《西游记平话》等文本中,已可见其名色,但又有所不同。傀儡戏中的蜘蛛精被称为“地养夫人”,上场之后“半身土上,半身土下”,向三藏师徒求救的情节,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后来百回本黑松林金鼠精变化求救的段落。
  “嵩山李长者名德,有女金玉,年方十八,为妖赤面鬼迷乱。三藏师徒借宿,悟空入女房中降妖,妖怪吐火逃脱。后从土地处探得妖怪底里,变作李金玉诱惑妖怪。妖怪自称本是樵夫,因见灯灯佛将珠放在三宝石上,坐闭目禅,被他吞落腹中。悟空骗妖怪吐出宝珠,伺机吞下,将妖怪擒住,以三昧火烧炼。”这段收赤面的情节,又和收黄袍怪,骗吞内丹相似。
  八轮圣母姐妹八人——金轮、银轮、铜轮、铁轮、锡轮、风轮、火轮、车轮,思量婚配。摄去三藏,行者寻师。罚八轮变八位飞仙,飞去西天雷音寺,报知信息。唯独这段“收八轮”比较特殊,不知典出何处?是否 “佛经”中的“八轮”一词衍化而来?
  总体看来,后来百回本的许多桥段似乎都能从中找到影子,而这正符合原生西游故事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即一个单元故事中,包含后来多个单元故事的元素。
  泉州走出的猴行者与毗邻地域的齐天大圣、通天大圣之类的民间传说合流,生成了孙悟空。随着“南系”“北系”的相遇和碰撞,我们所熟知的齐天大圣才真正诞生。
  仔细推考会发现,该戏的许多人物、情节乃至细节,直接承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如戏中齐天大圣孙悟空号称“九万三岁”,百回本中的孙悟空寿算未过九百,这“九万”之数从何而来呢?这是《取经诗话》中猴行者多次自我标榜的“九度见黄河清”。
  再如深沙神,这一角色最早也是出现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不论是杨景贤《西游记杂剧》还是《朴通事谚解》所引《西游记平话》都是沙和尚,而傀儡戏中却是深沙神。仅从角色名称及尚未蜕化成“水系”魔怪的状态,也足可见其时代之早。
  其他细节,如西行取经,历经“三十六劫磨难,与百回本的“九九八十一难”相差悬殊,究其渊源,似也出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所谓“历经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
  由此可见《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应是此戏取材的主要来源之一。
  除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而外,还有与其他宋元杂剧重合处。如孙悟空除齐天大圣名号外还有个身份为铁色猕猴,有兄弟十一人: “老君奏说,我是铁骨色猕猴。阮兄弟十一人,号为十一曜星君。”在元明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我们见到了相同的名目:“吾神三人,姊妹五个:大哥哥通天大圣,吾神是齐天大圣,姐姐是龟山水母,妹子铁色猕猴,兄弟是耍耍三郎。”《西游记杂剧》则是兄弟五人:“小圣兄弟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祈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弟弟耍耍三郎。”
  可见,宋元杂剧中频频出现的“通天大圣”“齐天大圣”身份不定,但同为猕猴家族的一员,兄弟姊妹众多。

  《三藏取经》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诸多宋元杂剧中,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但与后来的百回本相去霄壤,它属于宋元时期民间流传西游故事系统。其独特价值,在于呈现《西游记杂剧》之外的又一套舞台演绎的面貌,一南一北,既自成系统,又有互渗,可互为补充。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此戏的成熟演出意味着,西游故事已然形成完整的取经体系。在此之前,齐天大圣、通天大圣、浑天大圣等名色杂出不一,故事尚处于民间传说的自发阶段。在《三藏取经》中,齐天大圣与孙悟空已翕然合一,“南系”西游故事由自发进入自为阶段。
  如此,《三藏取经》这个宋元间流传的取经故事,在福建尤其是泉州肇始发端,应不为妄说。不妨这样总结:《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出现之后,泉州走出的猴行者与毗邻地域的齐天大圣、通天大圣之类的民间传说合流,进一步生成了孙悟空,逐步衍生出了一个带有强烈地域性民间色彩的西游故事——《三藏取经》。作为“南系”海上丝绸之路的取经传说在日后的传播中一路北上,与“北系”(《西游记杂剧》为代表)陆上丝绸之路传播的西游故事碰撞、合流,造就了我们熟知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逐步发展,最后发育成了百回本《西游记》。
  (作者胡胜为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