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12
  • 4912阅读
  • 10回复

胡欣红名师工作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0-06


    胡欣红,男,1976年生于浙江衢州,衢州二中教师。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特约编辑,省教育厅“教育之江”核心评论员,衢州日报报业集团特约评论员。


    浙江省历史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衢州市历史名师,衢州二中“学生最满意教师”,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有数百篇文章发表或获省市级奖励,评论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钱江晚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信奉这样两句话:“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也要说!”
“问题孩子”更需善待
来源:人民网(2018年9月28日) 作者:胡欣红(浙江省衢州二中教师)
  据媒体近日报道,有家长送读高三的儿子到“成都励志教育”做心理辅导,因拒吃冬瓜,儿子竟被教官打裂半只耳朵。如此“心理辅导”,令人匪夷所思。目前,涉事教官已被该机构开除,学校也于日前遣散。

  一个拒绝回校读书、想外出打工的“不听话”的孩子,被家长“善意的谎言”骗到一所实行所谓军事化管理的“励志教育”机构做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上午训练下午上课,一上午不让上厕所,背《弟子规》和“学生守则”,背不出就体罚……这个所谓的辅导班,其实就是某些“戒网瘾学校”的翻版。尽管媒体报道中没有说明这个孩子因何而厌学,但究竟是否与网瘾有关,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只要是“问题少年”,无论是什么原因,此类学校都是“一视同仁”,采用同样的管教方法。
  屡屡被曝出问题的“戒网瘾学校”,早已臭名昭著。为了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和合法网络权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一度“大显神通”,令很多青少年谈虎色变的殴打、电击、体罚等戒网瘾手法,固然已经被判定属于非法,但形形色色“戒网瘾学校”依然以各种名目“换马甲”存在。
  仅以涉事的“成都励志教育”为例,当地教育局明确表示这“是个无证学校”,主体其实是一个“军训机构”。但就是这样一个机构,却几乎“无所不能”,可以“一个电话,即刻开始从根源上改变”有上网成瘾、早恋、叛逆、自卑自闭、逃学厌学、离家出走、不懂感恩等不良行为习惯的青少年。这种“无证学校”的存在,暴露了有关部门在监管方面的漏洞和缺位,我们不能总是发现一起才被动处理一起。
  身为家长,则更应该深刻反省为何自己屡屡将孩子送入“虎口”。面对已经沉迷网络或因其他原因无心学业的孩子,一些手足无措的家长,往往在无奈之下诱骗乃至强行将孩子送进所谓的“特殊学校”“专修学校”等机构,接受所谓的矫正和治疗。但经过治疗的孩子,却平添不堪回首的隐痛,为其他惨剧的发生埋下伏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能一有问题就找机构,应该学会从自身寻找原因。客观地说,只要有“我管不了你,找人管管你”的家长,就无法铲除那些通过暴力体罚“治疗”问题学生的机构生存的土壤,无非是不停地更换招牌罢了。
  当然,并不是说要把责任全归咎于家长。现实中,一旦孩子在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家长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应对能力,束手无策之下难免病急乱投医。所以,再进一步讲,关键要有效解决家长的“现实之困”。必须在照顾非主流孩子、问题孩子等方面,形成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避免所谓的培训机构给孩子们造成二次伤害。
  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育问题孩子更是一门大学问,如何让专业的机构和人做专业的事情,为那些所谓的“问题孩子”探求科学规范的救治路径,值得全社会深思。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10-06
壁虎引发的“炮轰”:家校关系真的如履薄冰了吗
来源:光明网(2018年9月28日) 作者:胡欣红(浙江省衢州二中教师)

  因为一场由壁虎引发的“风波”,晚上10点多,浙江杭州某实验学校四(3)班的班级微信群里,一位家长因为担心老师晒出的作文对自己孩子有影响,13分钟内连续向老师发出了6条质问微信。
  班级微信群虽然已成为“是非之地”,但家长深夜向老师连续发出质问,确实鲜有听闻。


  事情本身并不复杂。一天中午,一条壁虎不知道从哪里出现在了教室后排,学生们都围过去看热闹,最后张同学把壁虎从窗台上放走了。后来,几位学生围绕这场“壁虎风波”,写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故事。俞同学写小壁虎被张同学“残忍”地折磨致死,郑同学笔下的张同学却十分“温情”,“轻轻地放在桌上,微微地张开指缝”,让机灵的小壁虎哧溜地走了……事实真相是当时张同学是把壁虎放在了窗台上,但是俞同学的位置离窗台比较远,所以看上去好像张同学是把壁虎扔了下去。
  老师按照惯例把日记晒到班级群里,为了体现真实性,还特意把俞同学日记中的“一个人”改为了张同学的名字。于是,担心孩子自尊心受打击乃至被同学孤立,更害怕文章转发对孩子造成更大伤害的家长,情急之下,有了深夜质问老师之举。
  一条壁虎引发的“风波”,固然只是小事一桩,但所反映的微妙的家校关系,却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一部分人认为家长小题大做,太“玻璃心”,大多数人则表示理解家长的质疑担心,尤其是老师在俞同学日记后面写下“感同身受”的话语,并没有为张同学做任何解释开脱,让很多仔细看过老师评语的网友纷纷表示“这次我站家长”。
  与那些“一言不合就踢人”的老师相比,当事老师用理性的态度和积极的回应使事态得以迅速化解。但就事论事,家长的“问责”虽有失冲动,老师此举确实也有所不妥。
  首先,老师在家长群中公开学生的日记(作文)就值得商榷。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开学生作文类似于公开学生的作业情况,似乎有悖相关规定。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写作文除了给老师看之外,大多不愿意给其他人看(被老师“御定”的佳作分享除外)。
  真实记录班级故事的“漂流日记”,老师的本意是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观察、锻炼文笔,也是为了让家长和老师了解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分辨优劣的意思。但实际上,一经发布,自然就控制不了观众会一分高下。即便是老师本人,也给日记打上了相应的分数。除了文采好坏的比较,小孩子的遣词造句有自己的特色,说不定会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严重的会因此不敢再写作文,评论区已经有人在指责俞同学信口开河了。如果缺乏针对性的引导防范,没有壁虎事件,恐怕也会有老虎事件。
  其次,如果日记担负着真实记录班级故事的功能,那就更应该慎之又慎。把几则日记一同发布在家长群里,老师表示其本意是希望家长们能透过日记,看到孩子的不一样,不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孩子。但这样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简而言之,对于涉及某一个具体同学进行“褒贬”的日记,如果要发布,那必须需要对情况做一个宏观说明,正确引导班级舆情,做到防范未然。否则,就免不了当事人会“多想”。
  总之,家长群毕竟是公开场合,老师不能因为觉得初衷没问题,就随意发布信息。要处理好微妙的家校关系,家长当然要多理解尊重老师,老师同样也要对涉及隐私等问题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各安本分,家校关系就不会如履薄冰。一场“事故”变为“故事”,固然是佳话,但如何避免这样的“突发事件”,更值得引发所有人深思。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10-06
女童编造“遭教师强奸”不只是冤案
来源:新华网(2017年7月13日) 作者:胡欣红(浙江省衢州二中教师)

  家校信任危机也好,“校闹”也罢,其实没人是赢家。


  近日,新浪微博网友“白衣天使茉莉花”公布了一张照片。照片中,在破旧校门前,一个小女孩举着“遭性侵”的求助标语,地点是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奉母镇一中。据记者了解,涉事女孩何佳佳(化名)的姑姑何争先(化名)称,孩子在西华县医院检查后,得知其处女膜“未见明显裂伤”。此外,她曾带孩子在异地某医院进行检查,获得同样的结论。何佳佳也承认,网帖提及的两位老师并没有强奸自己,性侵的情节系自我编造。(《中国青年报》7月11日)
  教师猥亵性侵学生,一直为公众深恶痛绝。此事件经过媒体的跟进报道,终于厘清了“冤案”的来龙去脉:女童表示,自己在学校女生寝室的被褥上有疑似精斑的东西,只是自己来例假和尿床了。而其叔叔何勇(化名)却根据这一“证据”怀疑她被强奸了。他还到学校查看监控,发现有男老师从女生寝室出来,因此认定存在问题。虽然女童多次说明自己没有被性侵,但是何勇却执意认为她遭受老师的强奸……
  真相大白,两位压力山大的老师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这件蹊跷的事情,却绝不只是一桩简单的“冤案”。无中生有之事,何以能“生”出来呢?有了怀疑,为何不能通过合理途径查证申诉,非要闹得满城风雨,国人皆知呢?
  女童编造“遭教师强奸”案,固然只是极端个例,但是,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甚至动辄“暴力相向”,已然有成为常见现象的趋势。近年屡屡发生的家长殴打教师事件便是例证:湖南衡阳某中学,一位家长因为孩子在全班轮换位置中被轮到后排,就认为班主任针对她家小孩,打了怀孕不到三个月的女班主任两个耳光;上海某中学一英语老师因上课时推了一下睡觉的学生,家长次日就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打了女老师三个耳光,还逼着老师赔礼道歉;陕西商洛某一年级的学生放学后家长经常未及时接,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让到校签“安全保证书”,孩子的姑姑闻讯后到学校欲找班主任,误将一女老师当成班主任,怒扇三个耳光……
  本应通力合作、亲如一家的家校关系之所以变得如此脆弱,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功利浮躁的社会整体氛围影响,也有家长老师之间教育观念的认知偏差,还与部分混入教师队伍的害群之马相关。
  但是,即便教师真的存在问题,或者完全不认可老师的教育行为,也应当通过正当程序申述,依照相应法规惩处,冲入校园当众打脸甚至借助新媒体大肆渲染造势,未免太过极端,让老师们为之心寒,其背后是“校闹”思维在作祟。
  家校信任危机也好,“校闹”也罢,其实没人是赢家。被整得灰头土脸的老师固然“很受伤”,即便获得迟来的道歉或洗清“冤屈”,也会心有余悸,而“大获全胜”的家长,其实也会付出极大代价。试想,一位背后站着“强势”家长的孩子,哪位老师还敢惹祸上身,好好管教呢?一个连老师都不敢“惹”的孩子,福兮祸兮?“耳濡目染”家长和教师“斗法”的孩子,心灵的阴影面积又会有多大呢?
  教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重道,家长老师和睦友好,这本应是老师、学生、家长之间最为和谐的相处方式。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的受害者都是孩子。一言以蔽之,为构建理想的家校关系,教师固然要作出表率,家长也应当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尤其产生分歧争端之时,更应该切实考虑孩子的感受,保持冷静理性,妥善解决。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10-06
一道小学数学题“逼死”妈妈?这不是笑谈
来源:教育之江 (2016年12月1日) 作者:胡欣红(浙江省衢州二中教师)


    近日,在浙江绍兴打工的一对小夫妻,在辅导女儿一道小学口算题时,算出来两个不同的答案,两人为此吵了起来……“你脑子那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会算错,还怎么去教小孩?好去死了!”听到老公讲出这样的话,女子一气之下跑出房间,从3楼跳了下去(10月31日,杭州日报)
    因为一道小学口算题之争,竟然就从3楼纵身一跃,如此“烈女”,真是闻所未闻。一“题”不合就跳楼,固然只是个例,但却折射了当下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绝不可以笑谈视之。
    连牙齿都难免咬到舌头,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夫妻,自然免不了争争吵吵。但问题是,有不少父母争吵之时常常情绪失控,甚至歇斯底里发作,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存在。当父母们动辄争吵乃至毫无顾忌地相互对飙、大打出手,甚至做出跳楼之类的极端举动之时,可曾想过会给可怜的孩子留下多大的心理阴影面积?
    因为丈夫随口说的几句气话,竟然就被彻底激怒,产生轻生的念头,这种“为题跳楼”的妈妈,就完全不可理喻。如此偏激急躁之人,倘若孩子一时“顽冥不化”,“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会不会急剧膨胀,甚至口出恶言,劈头盖脸一顿指责痛骂呢?果如是,下次跳楼的就极可能是“耳濡目染”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长。相对而言,母亲因为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其所产生的影响也更大。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比尔·盖茨则将之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两个民族的竞争说穿了是两位母亲的竞争。”
    一提起母亲,以孟母为代表的慈母形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三迁择邻”、“断机教子”、“陶母教子”、“岳母刺字” ……这些历史故事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位平凡到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母亲。她们大多足不出户、甚至目不识丁,她们没有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没有各种用途的启智玩具,为什么却能教育出千古流芳、成就卓著的人物?因为她们眉眼温柔,语气平和,吃苦耐劳,勤勉持家,意志坚定,明辨是非,深明大义……正是这些不言之教,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中渗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进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最好的教育智慧,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就在妈妈和孩子相处的点滴时光里。
    然而,不少妈妈们却往往趋之若鹜去追求最昂贵最华丽的形式,而忽略了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因此,很多时候不是妈妈们想不想教,而是有没有能力教的问题。
    一个豁达开朗的母亲,与一个小气自私的母亲;一个勤奋知性的母亲,和一个懒惰浅薄的母亲;一个优雅自重的母亲,和一个猥琐粗暴的母亲;一个胸中有家国情怀,和一个满腹小肚鸡肠、为了一点小事就喊打喊杀要离婚的母亲……她们所引领和教育出来的孩子,会一样吗?
    因此,妈妈们与其热衷于四处打听哪里有卖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仙药,还不如躬身问问自己是否注重自身的学习与修养,能不能成为供孩子这粒美好种子成长为漂亮鲜花的一片沃土?
    “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好妈妈,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急缺的人才。母亲如是,父亲亦当反躬自问。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8-10-06
仿金字塔“能量舱”,该给谁“开智”?
来源:教育之江 (2016年12月12日) 作者:胡欣红(浙江省衢州二中教师)


    “被我妈骗到这个机构,给我听了段话‘开智’,听完就让我写诗。”近日,有网友爆料她被母亲带到一培训机构开拓思维,被工作人员带进一“能量舱”打坐吸收所谓的宇宙能量,9天的学费竟高达两万元。记者以家长身份致电该培训机构咨询,工作人员介绍称,“能量舱”是根据金字塔的角度设置,可吸收宇宙精华。(11月11日,北京晨报)
    坐进“能量舱”9天变成小诗人?这种似乎只有科幻片里才有的场景竟然在现实中真实上演,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然而,培训机构的人员却信誓旦旦地承诺:孩子学习1到2天后,语文成绩肯定会有大幅提升,学习9天,各科都会明显进步。
    事实上,类似打着科学旗号的“超能力”培训,绝非个例,不时曝光的“蒙眼识字”闹剧便是典型。今年暑假,西安就公然出现了一个培养孩子超能力的培训班,在成果示范课上,十几名眼睛被捂住的孩子依靠脑门儿准确辨识出卡片的颜色、文字,扑克牌的花色点数,甚至身份证号码。那么,这些孩子果真获得超能力了吗?之前有媒体在报道蒙眼识字时,“学无成效”的受训者豆豆就吐露了实情,说出老师让斜着眼睛偷看的“秘密”……曾供职培训机构的相关员工,也私下揭秘了“蒙眼识字”项目运作的真实面目——台上的表演者是托儿。
    无论是“蒙眼识字”老把戏,还是吸收宇宙能量“开智”的新忽悠,不管怎样包装和翻新,其骗术都谈不上有多少高明。然而,在科学昌明的21世纪,何以还有人信?
    只要稍作梳理,不难发现这类骗术的“规律”:挂着一个“高大上”的合作单位,并拉上所谓的最新“科学”依据背书。西安的超能力培训班打着“《妈妈咪呀》寻找中国好妈妈青少年脑潜能训练”的旗号,加上了“开发松果体和间脑”的“科学”依据。北京的“开智”培训机构则声称与中国少年儿童文化基金会合作,并煞有其事地摆出一个所谓根据金字塔的角度设置的全息影像“能量舱”,可最大限度地吸收宇宙精华,净化心灵,让大脑本身的灵性去寻求和接收知识……
    对于“开天眼”之类的说法,相关专家早就曾明确表态“那个就是骗人的,胡扯,从科学上、常识上都是讲不通的”。而让一个小女孩儿睡在地板上三天三夜不吃东西,喝水定量,说是醒来后就会脱胎换骨,这样的“开智”,更是离谱之极。如此玄乎其玄的培训,其实就是在敛财:5天4晚脑潜能固化专修训练科目,2天1晚好妈妈家庭脑潜能密训科目,报价29800元;一对一9天的培训班价格为19800元,一对一论文写作班培训费39800元……
    如此荒谬低劣的骗术,何以能堂而皇之地屡屡上演?关键就在于家长们被自己的功利心蒙蔽了双眼。为了高额利润铤而走险不择手段的培训机构正是紧紧抓住了当下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需求和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地塑造“神童”的心理。骗孩子去“开智”的妈妈就非常认可神奇的“能量舱”,“我觉得孩子总是找借口,就算进个帐篷(能量舱)也没什么可怕的啊!”毫不夸张地说,这类有钱但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又渴望孩子学习得到提升的父母,正是培训机构精准定位的消费目标人群。从这个意义上讲,最该“开智”的其实是家长。
    因此,要想真正杜绝此类离奇的闹剧再次重演,除了运用法律手段严肃追责之外,家长们更有必要好好反思一下自身的功利教育观。只有把自己的心灵拂拭干净了,才能真正擦亮双眼,不再上当受骗。只要家长不做“超人梦”,所谓的超能力培训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开智”的家长虽然不多,但与家长的功利教育观念相关的问题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超前教育、超常教育遍地开花、家教市场的异常红火……这些现象固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都隐藏着家长急切需求的影子。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大手”的方向,往往决定着“小手”的行为。在饭店里,服务员上菜慢了点,有的大人感到不耐烦就会大声嚷嚷;过红绿灯时,看到没车,就牵着孩子的手急匆匆地闯人行道上的红灯……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无一不是对孩子的“教育”。那么,我们是不是有必要问一问自己为何总是这么“急”,能不能缓一缓、静一静呢?有一句话说的好: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突破是生命。教育孩子最需要的是静下来回归教育本真,千万别在孩子的灵魂上早早地刻下功利的皱纹。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8-10-06
胡欣红:家长违停学生“连坐”,谁来给学校说句公道话?
来源:教育之江 (2016年12月19日)

    近日,杭州某小学出台家长在校门口乱停车要扣班级集体分的规定,引发了舆论热议。学校的做法或许可以商榷,但令人遗憾的是,舆论场里的评论却出现了严重的偏离,不少人抨击这是典型的“家长生病让孩子吃药”,甚至上升到“连坐”的高度,认为会伤害到孩子们纯真稚嫩的心灵。
    在笔者看来,上述言论有待商榷。
    首先,抨击者们罔顾了基本的事实。《钱江晚报》报道时已经明确说明该校并未承认真把家长校门口乱停车与孩子评选“三好学生”和“扣班级分”关联起来,只表示会影响评“最美家长”。然而,有评论者却视若不见,一口咬定家长校门口乱停车不仅关乎“扣班级分”,而且还直接影响孩子评选“三好学生”,进而大加挞伐,痛斥学校此举是在传递错误扭曲的价值观。
    姑且不论其他,以常理揆度,家长乱停车直接影响孩子评选“三好学生”就是一个近乎荒谬的事情。如果真的只是影响评“最美家长”,所谓的批评还能成立吗?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听信渉事学校的一面之词。报道中,好几位家长告诉记者,每天上下学的高峰时间都会有老师和保安在路边检查,发现违停就会拍下车牌号反馈给班主任,学生所在班级也会扣掉相应的分数……
    换言之,家长校门口乱停车直接关乎“扣班级分”,这应该是一个事实。但如果班集体被扣分之后,班主任只是通过点对点短信发送的方式提醒家长,或者以告知孩子的方式反馈,没有跟进出台追究相关“责任人”过错的“土政策”,这样的做法并无不妥。否则,学校又能用什么办法阻止家长的乱停车行为呢?天气不好、孩子太小、赶着上班……每一位家长都有充足的理由尽量靠近校门口停车,难道只能在现场见一个劝一个吗?仅仅依靠苦口婆心的劝告有用吗?
    还有人提出治理校门口交通乱象,要跳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惯常思维,认为堵不如疏,否则只能越治越乱。应该从学校周边的停车场建设,校门口疏导人员的配置,校门口马路的改造等入手,充分整合开发利用资源,从根子上破解校门口“行路难”顽疾……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高屋建瓴的言论听起来头头是道,其实也是罔顾现实,站着说话不腰疼。逼仄的城市空间,还有多少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呢?尤其是上下学的高峰时间,恐怕再宽的马路、再大的停车场,都难以满足需要。就像春运一样,虽然运力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可还是一票难求。因此,所谓的“根治”或许只是空中楼阁。退一步讲,就算有些学校周围真的有新的资源可以开发,毕竟也需要一个过程,难道只能坐等“根治”吗?
    其次,罗织罪名,上纲上线。学校为了缓解校门口“行路难”无奈出台“土政策”,而且事先征求过家长们的意见,怎能轻率定性为“连坐”?就事论事,对校门口拥堵深有体会的孩子们,虽然年纪尚小,但不会不明事理,应该能体谅学校的一片苦心。更何况,只要不影响孩子们评优评先,就谈不上“株连”式捆绑。简而言之,这其实就是借孩子的力量对家长进行善意的监督与提醒。“小手拉大手”固然有不合理的成分,但绝不至于就要一棍子打死吧?
    校门口拥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需要相关各方相互理解,勠力同心,共同破解。学校的某些做法即便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也不可一味抨击指责,如何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理性中肯的建议,才是解决之道。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8-10-06
给老师制作表情包被劝退,这样的处分有点任性

来源:教育之江 (2016年11月30日)

    近日,长春市民刘女士反映,自家读高三的孩子有一名同学,只是因为制作并在群里发了老师的表情包就被劝退,这让其他孩子产生了一定的心理恐慌。被劝退学生的家长也很不理解:“发表情包就是一个玩笑,我们也道歉了,可还是不行。”(11月17日,新文化报)
    高三学生给老师制作表情包被劝退,天下之大,竟有此等匪夷所思之奇事?究竟是怎样的表情包,让老师不惜如此“痛下杀手”?
    消息甫一传出,瞬间引爆舆情,网友们纷纷抨击老师“一有不合就劝退”太绝情。确实,在“没有表情包就不会说话”的年代,制作和转发表情包应当是寻常之事,犯不着为此大动肝火。“我很不能理解老师的做法,我们转发的这个表情包也没有攻击、侮辱老师,没有必要把他劝退。”即便是讥讽乃至“恶搞”了老师,也绝不至于就要立马劝退。
    关于劝退学生一事,当事班主任荣老师否认是因为该同学制作表情包,“那么多同学转发,我为啥光劝退他一个啊?不是因为这个事儿,就是综合他平时的表现。”荣老师说,这名孩子平时学习不积极,经常上课睡觉、说话,所以才将其劝退。
    即便如此,“表情包”事件也同样值得商榷。试问,“学习不积极,经常上课睡觉、说话”,这些“罪状”够得上劝退的“极刑”吗?据知情人反映,被劝退学生平时不打架不斗殴,成绩也不属于最差的,而且那天他也哭着道歉了,但老师却坚决要劝退。
    只要稍作梳理,就不难发现“表情包”事件,背后站着一位“严师”。据学生们反映,高三开学才调来当班主任的荣老师是一位26岁的年轻女教师,对纪律要求得特别严格,经常会批评罚站学生,“这样的做法,弄得班级里气氛一直挺压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制作、转发表情包的行为,正是学生对压抑情绪的一种纾解。也正是这种“严师”思维逻辑的延续,才让荣老师坚持要对制作表情包的学生“新账老账一起算”。
    “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学生固然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必须以爱为前提。换言之,严格要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绝非不近人情的“弹压”,惩罚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并不是教育的旨归。“上课睡觉、说话”和制作、转发表情包,毕竟不是什么无法谅解的“罪恶”,如此“赶尽杀绝”,这样的教育还有爱吗?高三是个敏感的时期,学生和家长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时劝退,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家长造成的影响都难以估量。尤其是当事学生,将会遭受怎样的打击,留下怎样的心灵创伤?得饶人处且饶人,劝退之举理应慎之又慎!
    因表情包被劝退固然只是个例,但表情包成了“炸药包”,“一有不合就劝退”背后,却隐藏着“严师”的身影。在现实中,还有多少奉行“高压”政策的“严师”?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8-10-06
教师“教唆”学生“混社会”,仅仅是酒后失态吗?
来源:教育之江 (2016年12月22日) 作者:胡欣红

    近日,有网友微博爆料菏泽一中学男老师在课堂上训话时的视频。视频显示,3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该教师不断口出脏话,声称“谁敢惹我,我打断他腿、弄死他,武老师就是有这个气势”,并称自己就是这样“混社会”的,为学生树立个榜样。(12月5日,京华时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担负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教师,竟公然在教室里口出污言秽语,“教唆”学生“混社会”,真是咄咄怪事!
    据菏泽市牡丹区教育局调查核实,当事教师是曹州一中某班班主任武某,因其酒后到班级巡查,才如此失态。武某的行为,严重违背师德规范,造成极其恶劣影响,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已经对他做出解聘处理,同时对曹州一中予以全区通报批评,并责成该校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酒后失态被解聘的武老师固然咎由自取,但按常理推断,如此有 “气势”的武老师,理应不是第一次进行酒后训话,“虚惊一场”的公众不由得想继续追问:武老师的酒后失态行为学校知情吗?有没有采取过相关防范应对措施?对武老师的“励志训话”深有领教的学生们,心中又会作如何想?是见惯不怪、一笑而过还是耳濡目染、深以为然?十几岁的青葱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可谓不言而喻。本来就处于叛逆期,老师的“离经叛道”言行更容易感染孩子们,甚至群起而效仿。如果武老师平素没什么威望,酒后训话或许还会被学生当成“疯言疯语”一笑置之,反之,极易被学生理解为酒后吐“真言”,其产生的“毒害”恐怕会令人不寒而栗……
    此外,明明晚上还要进教室检查,武老师为何喝“高”了?前不久,山西教师在学校放假后AA制聚餐被纪委通报一事,曾一度引爆舆论,公众纷纷为教师喊冤鸣屈,强烈谴责当地纪委的权力越界行为。然而,武老师喝酒触发的却恐怕是负面舆情。虽然八项规定等针对的主要是公务员群体,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不能“任性”饮酒,最起码应该恪守“喝酒不进班,进班不喝酒”的底线。
    试问,武老师是“独乐乐”还是“与众乐乐”呢?是武老师请客还是别人请客,抑或是学校安排的聚会?酒后在教室里飙脏话,“教唆”学生“混社会”的武老师固然只是个例,但绝不只是笑谈。因为,现实中对正风肃纪的严肃性缺乏深刻认识的教师绝非少数。借着酒气走进教室即兴“精彩”训话的教师,或许不少人都曾听闻甚至亲眼目睹。
    饮酒作乐乃人之常情,但必须适时适量,适可而止。喝酒误事,自古皆然,教师喝酒,更应该有礼有节,洁身自好。否则,误己误人,悔之晚矣!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8-10-06
“罗一笑事件”,多一次被“骗”又何妨?
来源:教育之江 (2016年12月23日) 作者:胡欣红

    没有任何征兆,罗一笑白血病捐款事件成了舆论的最热点,掀起了舆论场的滔天巨浪。


    “罗一笑小朋友得了白血病,她父亲没有选择公益捐款,而是选择‘卖文’,每转发一次此文有机构就会捐出一元钱。让我们献出爱心,为这个刚踏入人生的小朋友献一份微薄之力……”
    微信朋友圈里的求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少公众甚至已经产生“审美疲劳”,对“泛滥成灾”的救助信息变得有些“麻木不仁”。而且,出于对信息来源真实性的担忧,往往不会轻易转发。但这种“卖文救女”的“另类捐助”模式,却再一次成功触动了公众的爱心,顿时成刷屏之势。
    然而,事件随后却急转而下,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这个爱心故事很快出现剧情反转。女童的父亲罗尔被曝在深圳和东莞共有3套房产(其自称1套用于居住,另2套没有房产证,无法出售),经济条件并不困难,其“卖文救女”被一个营销号作为炒作的卖点,据治疗的医院通报显示,其自付费用仅占3万多……罗尔部分承认网曝的内容,表示如果有捐款者觉得被骗,自己愿意退钱给他们。
    经过了一轮又一轮反转、辟谣、反辟谣,信息一次次刷新,目前事实已经基本明晰。简而言之,这确实是一桩借助真实的白血病案例的营销策划。于是,舆论场围绕罗尔是否构成了“诈骗罪”而开撕,很多人强烈谴责这种利用和欺骗公众善意的行径是一种“带血营销”。确实,慈善与爱心是容不得任何沙子的,当纯洁的善心被愚弄戏耍,在社会诚信本就相对稀缺的当下,将会对社会慈善大厦产生严重冲击,最终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完全可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极个别人搀扶老人被讹,导致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竟然成了一个争议话题,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担忧之余,也有值得高兴欣喜之处。首先,不管怎样,公众纷纷转发捐款本身足以表明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爱。其次,在指责罗尔“诈骗”的喧嚣中,涌现出许多理性中肯的声音,呼吁人们不要因为一味纠缠于“炒作营销”,忽略了躺在病床上的罗一笑。
    有人讲述了一则有关佛祖释迦摩尼救助一只掉进水里的蝎子的故事。当佛祖的手指刚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然蛰了他一下,他再次伸出手后,同样还是被蛰。旁边的弟子迦叶问佛祖:“它老这么蛰你,你还救它干什么?”佛祖答:“蛰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能因为蝎子有蛰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爱的天性呢?”
    确实,不要因为一次被“骗”,就义愤填膺,发誓从此不再受“骗”上当。人性本有善恶两面,遵从本心,做了自己该做的就好了,不要因为事后知道自己的善意被利用了而懊恼,转而去吐槽和指责,那就失去了那份善意的初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深陷舆论漩涡之中的罗尔,不已经正在遭到报应吗?即便罗尔真的伤害了你,难道就应该让爱心变冷吗?是应该选择围观、远离被“骗”,还是各自凭自己的本心行事,宽容对待人世间的一切事情,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罗尔有“诈”,但爱心理应永恒!多一次被“骗”又何妨?
    “罗一笑事件”,但愿一笑而过!当然,公众不是佛祖,如何让弄虚作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绝不能一笑而过。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8-10-06
学校“贩卖”成绩涉嫌“双重违规”
来源:教育之江 (2016年12月23日) 作者:胡欣红

    随着打破“唯分数论”和减负的要求,各个学校不再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但有考试,没排名,家长不同意!最近,长沙家长何先生纠结了,他儿子所在学校不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但如果交费365元,学校推荐下载的一款APP便可以查到孩子的考试排名情况。这种“新颖”的查分方式引起了众多家长的质疑。(12月8日,长沙晚报)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但凡接受过教育的人,应该都不同程度地受过分数的“折磨”。尤其是应试之风盛行,家长高度重视教育的当下,分数和名次更成了压在孩子们头顶的大山。诚如报道中的一位家长所言:“课业负担沉重一直是困扰中小学生的最大问题,成绩排名、课业让孩子几乎没有‘幸福’可言。”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2009年教育部就发出《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各地也相继出台类似的文件,将中小学生平时成绩视为“隐私”,希冀能给学生“减负”。2015年,长沙市教育局发布修订的 《长沙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中就明确要求:不公布学生考试、考查成绩,不按成绩给班级和学生排队。
    当然,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下,依靠一纸文件就淡化分数是不现实的。换言之,不公布排名并不代表不需要排名和分数,学生和家长需要通过了解排名,查找差距和确定今后努力方向。因此,学校通常会以发小纸条的形式告知家长孩子的个人排名,这种做法既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学生隐私,也满足了家长和孩子了解成绩的强烈需求,是相对稳妥的“现实”对策。
    也就是说,如果学校推荐家长通过安装免费APP查询成绩,虽然可能涉及违规,但这种“便民”举措绝不至于引起公愤。然而,渉事学校竟然瞅准这个巨大的刚需“市场”,将学生的成绩排名视作有偿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贩卖”,令人脑洞大开。
    应该说,学校把成绩排名变为“商品”进行贩卖的不妥是显而易见的。如此荒谬之事,之所以公然行之,绝非偶然,其所折射的教育功利化问题切不可等闲视之。家校本应通力协作,家长想知晓孩子的成绩,学校当然要免费提供。如果不是利欲熏心,又怎会一头钻到钱眼里?在物欲膨胀的当今社会,家校关系本来就容易受到污染,学校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失去了家长的信任,孰轻孰重?当孩子们知道学校竟然借助成绩大做“文章”,他们纯洁稚嫩的心灵又将会遭受怎样的冲击与伤害?在这种“财商”教育的生动示范之下,耳濡目染的孩子们会不会变得见利忘义、满身铜臭?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毫不夸张地说,学校“绑架”家长安装收费APP就是变相乱收费,让教育变了味,让神圣的教育变得低下庸俗,让洁净的校园变得肮脏浑浊。这种严重有悖校园精神的“创举”,贻害无穷,必须严肃处理。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12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