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74阅读
  • 2回复

胡锦雅抗日爱国史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8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胡氏人文 移动到本区(2017-03-19) —
鹰击长空抗日救国 名将永不言悔
——记孙中山麾下空军总司令部第二大队少将司令胡锦雅抗日爱国史歌
来源:中国经济网


  胡锦雅(1894~1975),号维骖,别字子嘉、秀峰,广东开平儒良乡边领村人,少年时随亲友赴美国。1916年8月入读美国燃动机器学校,1919年8月考入美国加州板地飞行学校学习飞行,1921年7月毕业。
  自1921年从美国回来,胡锦雅就投入民主革命战斗,在航空界服务甚久,为发展广东革命空军打下了良好基础。胡锦雅一直追随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积极参加了中国革命空军第一架国产军用飞机“乐士文”号的制造,东征北伐,统一中国功不可磨灭。
投效革命立功战场

  孙中山经历革命的多次挫败后,深感南北军阀史“一丘之貉”,不能单独依赖西南军阀去反对北洋军阀,而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创办革命空军,广东航空随着广东革命事业的发展而迅速兴起。
  1921年底,孙中山特命杨仙逸赴美国组织海外华侨航空人士回粤。胡锦雅与林伟成、杨官宇,黄秉衡,聂开一、邓亮、吴固之、陈卓琳、邓佐治、林安义及黄光锐、李逢煊等人回粤偷笑革命。他们的投效,为发展广东空军打下了良好基础,并在当时艰苦的过敏革命中立下功勋。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发动兵变,叛军围攻,炮击观音山总统府。孙中山当晚脱险后,退到黄埔坐镇“水丰”舰,领导指挥反击陈炯明叛军的战斗。在这场斗争中,自6月中至8月中旬孙中山走避上上海整个反击叛变期间,胡锦雅曾多次驾驶寇蒂斯水上飞机“水丰”舰上的孙中山传达命令和飞往各处联络,投身国民革命的胡锦雅因此首立战功。
  1923年1月,陈炯明退出广州,据守惠州伺机再起,战局出现转机。此时杨逸仙急需飞机打击叛军,经过周密策划,决定组织力量强运在澳门的寇蒂斯JN-4D飞机。计划先有杨官宇、黄璿、吴势等人,乔装机械工人到澳门联系一位意大利美籍飞行教官(曾在美国交过杨官宇等人),商情他同意,以其名义把飞机从澳门经香港转船运往菲律宾为由,伺机转运广州。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经英政府批准,把已装箱的飞机配件,从澳门装船运运往香港海面,由杨官宇等作为押运随船内应,再有胡锦雅、黄光锐、吴固之等10余人,分乘海军小型炮艇2艘,巡守于澳门往香港必经的伶仃洋水道。当运载飞机机件的船经过,即以检查为名登船,迫令船长驶入广州。
  其后不久,又设法运回杨逸仙自美运回暂存菲律宾的4架寇蒂斯JN-4D詹尼飞机。新飞机的抢运组装和投入战斗,大大地壮大了打击叛军的战斗力。
  3月,胡锦雅被委任大元帅府航空局中校飞机师。
  孙中山二度回粤设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军政,委杨逸仙掌航空局,黄光锐、林伟成接任飞机队长。4月孙中山亲自督师,偕同滇军杨希闵部进剿,航空部派詹尼飞机助战。
  陈炯明虽然败退惠州,其军队实力并未削弱。1923年夏初,陈逆兵分四路紧逼至东莞石龙、增城石滩,离广州咫尺之遥;而桂军的沈红英部,受挫退至北江沿岸伺机反攻;南路有邓本殷进逼新会、江门;北面还有湘军赵恒惕南下窥伺。广东革命军队四面临敌,战场形势危在旦夕。
  这时,广东空军及时参战,他们四面出击,向敌军轮番轰炸扫射。胡锦雅、杨官宇、吴固之等驾机攻击陈逆的正面战线,寇蒂斯JN-4D詹尼飞机每天5次低飞轰炸,使叛军无喘息的机会。虽然飞机遭机关枪扫射弹痕累累,中弹最多的有40多处,少的也有20多处。由于飞行员视死如归英勇善战,叛军伤亡惨重,叛军再次溃退惠阳。西南面之敌也受到黄光锐、周宝衡等战士詹尼轰炸,损失惨重。经过半个月的苦战,广州得以转危为安。
  是年10月,陈炯明又反击逼近石龙,大规模进犯广州,滇桂军部枝败退广州郊区,粤军在东莞的水上飞机4架不得不回防广州。这是,广州疟疾流行,胡锦雅、杨官宇、黄秉衡患病住院。战局紧张广州不容有失,胡锦雅等病体稍愈即请缨出战,遂通报东路讨贼军赶到夹击,一举收复河源、博罗等地,叛军败退惠州。
  1925年5月,驻广州的滇桂军阀杨希文、刘震寰发动叛乱,先后攻占了广州电报局、火车站及政府机关,形势危急。幸得广州工团军及市郊各地农民自卫军的协助下,经过激战,终于在6月12日平定叛乱。当时胡锦雅等航校教官曾驾飞机助战平叛,炸死滇军师长赵成梁,滇军群龙无首,迅速溃退。
  1925年7月,国民革民军誓师北伐,以广东军事飞机学校为基础,从飞机学校教官及第2期抽出一大批人员组织北伐航空队,配合北伐军事行动。由于航校教官、学员参与组建的航空队,在参加东征、北伐的战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因此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空军的摇篮。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为缅怀孙中山,铭记孙中山“航空救国”教诲,北伐航空队飞机机身均书写“中山”两字,故有“中山航空队”之称。
  此外,胡锦雅还参加过讨伐广西军阀沈鸿英、石塘剿匪、北伐已经克复叛舰,入桂入湘复入桂,东征平叛诸战役。随北伐航空队转战南北,屡建功勋,英勇可嘉。
参与飞机研制与航空教育

  为壮大革命武装力量,孙中山下决心在国内制造飞机。1922年12月,孙中山任命杨仙逸为航空局长兼飞机厂厂长。1923年3月,杨仙逸带着一批在美国培训的中国飞行员和购买的飞机及备用航材回国。返国时,杨仙逸还自费延请了两位美国飞机工程师盖伊·考威尔、亚瑟·韦尔得,一名飞行员哈里·亚拔。
  1923年4月,杨仙逸以美国专家及归国的航空人员作为基本力量,这些有:胡锦雅、黄光锐、杨官宇、陈卓林、邓亮、李逢煊、吴固之等。又以军内挑选了对机械制造较有研究的张汉权、梁庆铨、邝景祥等20人为机械员,周宝衡为工务科长,组成了飞机制造团队。
  临时飞机厂设在广州东山新河浦一座废弃的皮革厂内。他们制造的首架飞机,是由杨仙逸主持设计的轻型双座双翼侦查/轰炸机。此机除少量必要之金属材料外,全部材料制作主要机件是以库存的器材拼凑,发动机为寇蒂斯OX-5型100匹马力水冷式8缸;螺旋桨、散热器及油箱均来自寇蒂斯N-9式水上飞机;机轮,横轴、伸缩调整栓、仪表及杂件来自寇蒂斯JN-4D詹尼飞机。
  6月初,飞机制成后,曾有黄光锐、胡锦雅、周宝衡、杨官宇和美国飞行员亚拔进行试驾及修改。7月在大沙头机场由黄光锐飞行成功,性能良好。根据孙中山的意见,飞机被命名为“乐士文”(Rosemonds——宋庆龄在美国求学时期之英文名字之中译音)。
  1927年5月,胡锦雅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部航空处任飞机师。10月,调升第八路总指挥部航空学校中校教官。1928年1月调任第八路总指挥部航空处上校股长,同年8月调任第八路总指挥部航空处上校飞行主人兼第一队队附。1930年5月调任第八路总指挥部航空处上校第一队队长。
  1929年制出之4架,编号分别为羊城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及五十四号,1930年又制造出羊城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号4架飞机。可供侦察及轻轰炸之用。
  胡锦雅在第八路总指挥部航空处蔫任飞机师、第八路总指挥部航空处上校股长、第八路总指挥部航空处上校飞行主任、第八路总指挥部航空处上校第一队队长任内,因其有参与研制、试飞“乐士文”1号飞机、曾驾驶过瓦可飞机之经验,协助广州东山飞机修理厂研制“羊城”号飞机。
  广东空军不迷信外国货,广州东山飞机修理厂之飞机制造业务渐优先于飞机修理业务,原为修理飞机之设备几全用于飞机制造上。在广东空军坚持支持下,全厂士气高昂,从羊城五十一号起至仿道格拉斯O-2MC(Douglas O-2MC)制造的羊城七十四——七十八号,“羊城”号系列飞机包括教练、驱逐、侦察、轻轰炸等。
飞机的研制使国民革命军战力大增

  1924年7月创办的大元帅府“航空局军事飞机学校”(即“广东军事飞机学校”),聘请德国人雅尔台主持,有2名德国籍飞行教官格列姆和瓦尔特。同年11月,苏联顾问李靡大男人校长。开办初期,苏联航校仅有2架寇蒂斯JN-4D詹尼。
  1925年10月,张治中担任航空局局长兼“军事飞机学校“校长。航校招收的第二期学员共42名。除3名德籍教官留任外,学校飞行教官以华侨及本国籍教官为主,有:胡锦雅、杨官宇、周宝衡、黄毓沛、丁纪徐、关荣等。在第二期选往苏联的12名学员中,有5名师中共党员。他们是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黎鸿峰(越南籍)、金震一(朝鲜籍)。
  由于隶属关系的变动,航校校名曾多次变动: 1927年6月至1936年7月,航校先后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部航空学校”、“国民革命军空军总司令部航空学校”、“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部航空学校”。但航校校址始终在广州的大沙头,故一般统称为“广东航校”。广东航校是中国近代航空史上培养飞行员数量最多的航空学校,在近代中国创建空军和发展民航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航校在中国近代航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胡锦雅任广东航校教官期间,为培育飞行员做出了贡献,他的学员中不少在日后成为广东空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的著名人物,胡锦雅被后辈尊称为“胡老师”。
共赴国难

  1930年,胡锦雅获国民政府颁授六等宝鼎勋章。
  1931年5月,两广主政人物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反对蒋介石的国民党各派系领袖,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抗,形成了宁粤对立之局面。胡锦雅与他的航空界各位袍泽,自然隶属“广州国民政府”麾下。
  为扩充军力,原第八路军扩编为第1集团军,陈济棠任总司令。6月,成立国民革命军空军总司令部,直属广州国民政府,张惠长任空军总司令、黄光锐任参谋长。7月,胡锦雅调任国民党革命军空军总司令部第二大队少将司令,陈卓林任参谋长。12月,胡锦雅与张惠长、黄光锐、杨官宇当选为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空军总司令部特别党部监察委员。
  1931年12月,空军总司令部特别党部发出“促蒋下野,以便抗日”的《抗日通电》。同月,胡锦雅以特别党部第二部名义,代表国民革命军空军第二大队发出《抗日通电》,誓言:“我空军第二大队全体武装同志莫不发指冲冠,原为前驱,誓以铁血殉彼凶残……”。
  1932年5月,胡锦雅调任第1集团军空军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同年8月,调任第1集团军空军司令部高级参议。
  1932年1月28日,上海“淞沪事变”,中国空军首次参加了对日抗战。南京国民党政府航空署长黄秉衡致电广东空军总司令张惠长,希望“尽弃前嫌共赴国难”,要求广东空军提供支援。2月10日,张惠长派第2队丁纪徐率瓦可240A战斗机(Waco 240A)3架、蓉克斯K-47(Junkers K-47)战斗机1架、钱斯·渥特·V-65C“可塞”侦察/轻轰炸机(Chance Vought O2U-4/V-65C Corsair)2架及莱茵B-5(Ryan B-5 Brougham)运输机1架,共7架飞机北飞助参战。
  同年5月,张惠长派员到海外向华侨募捐购买飞机抗日。胡锦雅随张惠长夫人薛锦率领第第一组前往美国;另一组则由刘植炎率领前往菲律宾。薛锦回、胡锦雅一行以募得的款项订购道格拉斯O-2MC侦察/轻轰炸机(Douglas O-2MC)5架;寇蒂斯·霍克Ⅱ战斗机(Curtiss Hawk-Ⅱ)18架。同年底至翌年中,飞机分批运达,其中部分在广州总装。
  胡锦雅追随张惠长多年,乃广东空军高层人物之一。因不满蒋介石调遣空军参加内战,胡锦雅追随张惠长愤然辞职南归,期间曾通令全国,声言“空军人员誓不参加内战,不再为任何人所用”。“闽南事变”福建成立苏维埃人民政府,广东空军派人入闽组织飞机队,公开反蒋。1936年两广反蒋事变失败,广东空军“北飞”南京,原广东空军归属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空军统辖。胡锦雅因其广东空军之背景,备受排斥。抗战期间的1940年,胡锦雅获委为空军汽车修理所所长;1942年,获获委为驻成都之空军第五修理厂厂长,该厂就是原广州东山飞机修理厂,“两广事变”后被国民政府收编,厂址迁韶关。抗战爆发后辗转内迁至成都。
  1941年正值中国空军对日抗战之艰难时期,在任成都第五修理厂厂长的胡锦雅,为确保中国空军抗战之装备维修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2年起,胡锦雅先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中校三级附员、航空委员会飞行失事审查委员会中校委员。1943年升为航空委员会中校二级附员。1945年,胡锦雅铨叙空军中校二级。同年,获任航空委员会驻印度办事处空军中校二级专员。
  胡锦雅赴印履新前,朋友赋诗为其送行:
  东征北伐懋前勋,置散何知大匠斤。
  今日送君印度去,嘉谋应许惬盟军。
  诗中,朋友对胡锦雅被投间置散、怀才不遇极表同情;对胡锦雅是次履新,则寄予厚望。
南归参与复办西南航空公司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锦雅于1946年5月返回祖国,在航空委员会任中校二级附员,获派到购料委员会工作。同年因反对内战,遂辞职南归,出任复办后的西南航空公司机航组长。
  早在20年代,胡锦雅就参与了广东的军办民用航空事业,堪称广东民用航空之先驱和开拓者。
  1929年11月,国民革民军第八路总指挥部确定利用航空处人员及飞机,在航空处增设交通科,负责办理军办民航的一切相关事宜,胡汉贤任科长。
  首先试办广州——梧州线。由曾经进行过第二次国内长途飞行的莱恩B-5型(RyanB_5Broughham)“珠江”号水上飞机及2架布莱盖Tibs型(BregueTbis)运输机参加运营。1929年12月1日上午10时10分,胡锦雅驾驶带有邮件的“珠江”号由大沙头起飞,13时飞抵梧州,这是两广首次收寄航空邮件。
  广东军办民航业绩颇佳,1931年1月16日起实行两广定期航班,每天往返一次。但不久,陈济棠与南京政府对抗,局势紧张,航空处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空军总司令部”。所有飞机全调回军用,军办民航遂于1931年5月停办。
  1932年元旦,广州国民政府宣布取消,成立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实质上维持着一种半独立的局面。
  西南各省的交通极为落后。次年(1933年),原在云南空军任职的刘沛泉从香港回到广州,极力游说西南当局以民用航空沟通西南各省。刘沛泉经与胡锦雅等人磋商后,将其所拟就的筹办西南民用航空的计划呈“两广”军政首脑陈济棠、白崇禧等。
  1933年9月15日,粤、桂、闽、滇、黔五省代表在广州开会,磋商成立西南航空公司筹备委员会。筹备会内设秘书、财务、机械三组、秘书组:主任秘书粱朋;财务组:组长阚宗业;航机组:组长胡锦雅。机航组内设航务、机务两股。
  西南航空公司先后拥有9架飞机。1934年初,胡锦雅赴美国购进美国史汀生公司的“信赖”型(StinsonReliant)上单翼4座小型客机4架、联络机1架。4架信赖性飞机分别被命名为“启明”、“北斗”、“长庚”、“天狼”。此后,根据开辟航线的需要,又陆续从美国购置了3架史汀生信赖性飞机,分别命名为“紫薇”、“牛郎”、“织女”号。1936年向法国驻安南“越南”航空公司购买1架3个发动机8座的旧机。
  1934年4月起,西南航空公司开办的广州——龙州、广州——南宁,广州?琼州航线相继通航。1936年3月,又取得了经营广州——河内航线的权力,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条国际航线。同年7月,西航航空又将其广州——龙州航线延伸至越南河内。1937年4月,将航线改为广州——广州湾(湛江)——和内线,同马赛——河内航线衔接。从南京、上海及中国内陆大城市寄往欧洲各大城市的邮件时间因此大大缩短。
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西南航空公司宣布各线停航

  西南航空在经营的4年多时间里,除两家“启明”(先后命名)失事烧毁,“天狼”好因学飞机人员不慎至机毁人伤,以及北斗号因遇大雾失事外,其他航行都能按班期飞行,没有失事,人机平安。这与胡锦雅主理机械业务以及所有机航人员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在当时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能去的如此安全记录却不容易,在中国民航安全史上,值得大书一笔。
  抗战胜利后胡锦雅参与复办的西南航空结局并不理想。
  两广政府为了复办事宜,1946年商情孙科、吴铁城、张发奎、罗卓英等作为发起人,广东省主席罗卓英和广西省主席黄旭初联名致电交通部长俞大维,请准予复业立案。此案在宋子文的干预下举步难坚。宋以中央已有“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飞行全国各地和国外为由,瞩交通部不准立案。经过力争,交通部口头允许暂飞“两广”其他一概不准。到宋子文出任广东政协主席后,责令于1948年5月15日以前结束经营。
  胡锦雅对内战以及国事都非常失望,1947年,他与周宝恒在广州合办东山汽车行有限公司,1949年赴香港,与友人合办汽车维修厂。
爱国救国不言悔

  1975年2月,胡锦雅在香港病逝,享年82岁。
  纵观胡锦雅的一生,那是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一生。他虽历经坎坷,备受排斥,但始终爱国,报国从不言悔。抗日战争胜利后,胡锦雅既不参加内战,后来亦不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仍留中国大陆,极难能可贵。
  胡锦雅对孙中山所宣传的“航空救国”有深刻的认识和坚强之信念,且付诸实践。在胡汉贤(又名胡雅玩,中国近代革命空军元老)和他言传身教影响下,他的家乡广东开平儒良乡,航空人才辈出。受胡锦雅之影响,其胞弟胡佐龙由广东航空学校第五期毕业,1932年4月毕服役广东空军。1936年7月,广东空军归并南京政府后,胡佐龙编入中央空军第3大队17中队,随后历任飞行员、分队长、中队长。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大空战、重庆空战、兰州空战、成都空战等很多著名的战役,应用善战、屡立战功,两次负伤,洒血长空。还有胡锦雅的妹夫关万松,在1933年入读美国三藩市华侨捐办的中华航空学校,毕业回国转学航空拍照,抗日战争爆发后,关万松英勇杀敌,于1938年壮烈牺牲。
  胡锦雅以其专长实践航空报国,在他的一生中,历经东征讨伐、北伐作战、创办民航、抗日战争、屡立战功,事迹卓著。胡锦雅躬行爱国反对内战,且因此作为原广东空军高层遭排斥,宦海浮沉。然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空军的先驱之一,特别是广东民航先驱,胡锦雅当之无愧。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1-18
一块见证中国航空史的怀表
陈春梅

    这是一块民国时期的怀表,表身圆形,直径4.2cm,有表链,阿拉伯数字的刻度盘,三枚指针均完整,秒针有独立的刻度盘。怀表的背面刻有四行文字:
    这块怀表是1993年胡锦雅的儿子胡振雄(美籍华人)赠送给广东航空联谊会的,以举办航空纪念馆之用。1997年广东航空联谊会副会长邹耀坤将它捐赠给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在该怀表放在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展出。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成为了人类航空史的新的里程碑,自此以后欧美各强国竞相发展航空事业,航空技术突飞猛进。中国的航空事业的起步并不算晚。早在1909年美国华侨冯如就制造出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也注意到飞机的威力,提出了“航空救国”的思想,努力推动航空事业的发展。1911年辛亥革命中飞机首次投入军事用途,崭露锋芒,发挥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从此空军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力量之一。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军阀都注意发展航空事业,建立飞机队,设立航空学校培养后备人才。中国航空事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了。而在这当中广东空军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英勇作战,取得了显赫的战果。这块怀表是研究广东航空史以至于中国航空史的不可多见的物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块怀表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吧。
    一、这块怀表上所涉及的两个人物:张惠长和胡锦雅。他们都是我国航空史上的早期人员。尤其张惠长更是当时航空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张惠长(1899——1980),字锦威,广东中山人,旅美华侨,幼年随父亲侨居美国。1915年入美国纽约寇狄斯飞行学校学习,1917年初毕业,获得万国飞机师合格飞行执照。其后与杨仙逸等回到中国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任孙中山随从副官,后任大元帅府航空处副处长,飞机队队长、航空局副局长、代局长等职。1927年任广东航空学校校长。1928年驾驶“广州号”进行了中国第一次长途飞行。1929年任南京政府航空署署长。 其后曾任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广东空军总司令、驻古巴大使、立法委员、中山县县长等职。1949年去了台湾,曾任国大代表。1980年在台病逝。

张惠长和胡锦雅的合影

    相比之下,胡锦雅则是一个不甚引人注意的人物。
    胡锦雅,字子嘉,旅美华侨。1921年杨仙逸受孙中山之托选拔广东、香港、美国等地的有志青年到美国学习飞行技术时,胡锦雅就是其中一人。1922年回到中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曾作为飞机驾驶员参加了东征、北伐、中原大战等战斗。曾担任广东航空学校飞行教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航空处第一飞机队副队长、队长。1931年任广空军第二飞机大队司令。1932年随张惠长出走香港。1934年主持西南航空公司开展民航事业。其后的经历不详。
    该表所标示的时间是1929年12月29日,是长途飞行一年后的时间。因此该表是为纪念长途飞行成功一周年而作的。1929年12月正是蒋桂战争激烈的时候。当时张惠长作为南京政府航空署署长亲自到前线指挥飞机作战,而胡锦雅则作为广东空军第一飞机队副队长驾驶飞机参加战斗。根据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27日的报纸上的记载:“广州号昨晨回梧  胡锦雅驾驶  九时许启航”及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12月31日有关第八路军进攻桂林的报道推测12月29日胡锦雅可能正在梧州参与战斗。在紧张的战争局面下,张惠长还专门送给胡锦雅这块怀表,说明他们两人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张惠长、胡锦雅均是华侨,是早期中国从事航空事业的人员之一。在中国航空的早期历史中,华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张、胡两人的经历我们可以研究华侨在中国航空史的事迹和贡献。
    二、该怀表是中国第一次全国长途飞行的珍贵的纪念品
    由该怀表的背面所刻的文字可知它是专门为纪念长途飞行成功而制的。1928年广东空军人员进行的两次全国长途飞行是当时重大的事件。
    1927年美国人林白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创造了长途飞行的新纪录。受到这个事件的激励,广东航空界开始筹划进行长途飞行,对全国宣传航空的作用,提高国民对发展航空事业的兴趣。首先以中华航空协进会第二特区(广东区)的名义向美国购得瑞安飞机公司的NYP-2型5座单翼民航水陆飞机各一架,陆用机命名为:“广州号”,水上机命名为:“珠江号”。在经过多次的练习后,1928年11月11日,“广州号”由张惠长率杨官宇、黄毓沛驾驶、机械师杨标随机,在广州大沙头机场起飞,开始了第一次长途飞行。航行线路为:广州——汉口——南京——北平——奉天——天津——上海——南昌——广州,。12月18号下午14点回到广州,航程约5802.5公里,飞行96个小时。12月1日由陈庆云、黄光锐、周宝衡及机械师梁庆铨组成的另一组飞机组驾驶“珠江号”开始进行第二次长途飞行,航行线路为:广州——福州——杭州——上海——南京——南昌——汉口——长沙——梧州——广州。12月30日回到广州,航程5436.2公里,飞行时间88个小时。这两次长途飞行是在没有无线通讯装置的条件下依靠驾驶员的自身能力克服天气变化,以肉眼观测地形环境及判定方位完成的,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开创了中国航空史的新纪元,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两架飞机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各地报刊也大加报道。张惠长也因此得到了“中国林白”的称号。同时,这次长途飞行也是一次开辟民航线路的预测飞行,在其影响下,不久广东及交通部也开始兴办民航线路。
    长途飞行对宣传和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作为这次长途飞行不可多见的纪念物就是这块怀表最大的历史价值。
    综上所述,这个怀表不仅是中国航空史上第一次全国长途飞行的珍贵的纪念品,还是两位华侨飞行员友谊的见证物。在这个基础上在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通过这块怀表了解广东航空史早期华侨航空人员的事迹。
    首先,这个怀表是华侨航空人员为广东航空事业乃至全国航空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物证。在广东航空事业的最初阶段,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华侨。最早的如有“中国第一飞行家”之誉的冯如、谭根、林福元、陈桂攀、谭明、黄纪等均是华侨。他们在美国学习飞行技术,然后回国致力于宣传和发展航空事业[8],为航空事业在广东的开展打开了大门。而在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的号召和推动下,许多华侨子弟开始学习航空技术。从1915年开始,林森受孙中山之托,在广大的华侨青年中选了20余人进入纽约寇狄斯飞行学校受训,这些人是杨仙逸、张惠长、陈庆云、陈乾、吴东华、叶少毅、蔡司渡、黄光锐、谭南方、孙龙光、李光辉等。这批学生毕业后陆续回到广州,回国追随孙中山参加中国革命。1922年又有一批华侨青年杨官宇、胡锦雅、陈卓林、林伟成等亦来到了广州。这些华侨青年成为了广东发展航空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方面驾驶飞机参加战斗,另一方面则在广东航空学校担任教官,培养后备人才。在这些人员的努力下,广东航空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走在全国的前列。各省都到广东招揽航空人员。张惠长作为第一次全国长途飞行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就是华侨对中国航空事业作出贡献的直接证明。
    其次,通过张惠长、胡锦雅两人的经历,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这些华侨航空人员在近代中国复杂多变的时局中的命运波折。当年,这些有志青年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国参加革命,最终还是免不了成为政治势力及军阀斗争的附属,成为军阀战争的工具。张惠长是广东航空界元老级的人物,曾担任中央政府航空署署长、广东空军总司令,组织第一次全国长途飞行的,名震全国。然而最终还是在权力斗争中排败下阵来。1932年初,张惠长发表了著名的“空军不参加内战”的通电,与陈济棠的矛盾发展到了高峰,于是陈济棠拉拢黄光锐反对张惠长。1932年5月,黄光锐被任命为空军司令。张惠长离粤。后来又回到南京政府,但不再被赋予要职。1949年去了台湾后,也只挂了个“国大代表”的闲职。而胡锦雅与张惠长关系密切,是张派的一员。1932年在张惠长离粤后亦出走香港。后来曾从事于中国的民航事业,最后慢慢淡出了中国航空界。
    以上就是对这块怀表进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这块怀表对研究广东航空史及中国航空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见证了中国航空史的光辉时刻,体现了华侨航空人员为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勤奋工作的历史。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1-18
鹰击长空抗日救国 名将永不言悔
——记孙中山麾下空军总司令部第二大队少将司令胡锦雅抗日爱国史歌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