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092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漫步小溪胡家大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3-23
漫步小溪胡家大院
感悟小流域生态村落文明
来源:恩施日报
刘清华 文/图




    武汉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长邓辉教授、湖北民院民社学院书记雷翔教授、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谭庆虎副教授、柳州城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李建民及恩施市民族文化工作者等两次走进恩施市盛家坝乡二官寨村小溪胡家大院,对其建筑群落进行专题调查,他们认为,这是古盐道上的村落、胡氏移民村落,是“施州南界”保存完整的聚族而居、发达的小河流域生态文明村落,具有很高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小溪(既是地名,也是溪沟名)是距恩施城45公里、距盛家坝集镇18公里的二官寨村所辖的一个组,小溪河发源于穿洞,属马鹿河流域的一条季节性小河,小溪胡家大院建筑群落就处于小溪河的两岸。这里是高山深谷中难得一见的串珠状的坪坝,由上坝、中坝、下坝三个大院落以及河沙坝、梁子上、下河、茶园堡、三丘田等三五户小院组成,每隔一两里,就有一个大院子掩映在竹、木林中,如串珠相联,星星点缀,房前屋侧良田沃土,山坡上是绿油油的茶园,采用石跳墩过往溪沟。
    小溪共有胡姓100余户,400余人,占小溪组总人口的90%以上。胡氏于洪武二年由湖南芷江移居恩施,胡氏第六代祖胡文隆住屯堡乡鸭松溪,生三子,胡枝砚、胡枝秀、胡枝英,三弟兄一起来到盛家坝,胡枝砚落户小溪,至今已有13辈人,近300年历史。
    中坝大院子,是胡家大院建筑群落的核心,当地人称小溪朝门,又叫落脚朝门,是胡枝砚之孙、清时秀才胡永连修建的,据胡永连墓碑文记载,大院子建于清乾隆年间。
    大院子原有三进,现有朝门和堂屋。堂屋经过重修,是整个大院的公共场所;朝门是建筑的核心,也是现存最早的建筑。大门口的石阶梯、条石门坎保存完整,门前的十多步石梯使这一建筑高高矗起,朝门建筑的风格为“八字形”,有斗拱,雕饰的木鱼衬托着前伸的挑枋,以承接瓦檐,原雕有一对凤凰和一对鱼,现仅存一只木雕鱼图案,栩栩如生。用鱼作装饰来衬映建筑,过去几乎没有见过。其余大部分房屋建于解放初期,院内右侧一栋转角吊脚楼还保存有一间“火铺”,火塘、壁柜、住房等布局完整。
    上坝靠山面溪,以前有一栋四层吊脚楼,第二层安有滴水檐。下坝河对门有4栋6户,组成一个“一正两厢式”的院落,两厢左右两栋,各由两栋相连结,使得两边厢房很长,而中间的场坝也显得特别宽敞,院前小沟旁,用木杆扎码着一排稻草树。从这里由跳蹬石过河,河中有跳蹬石34个,当地人说,再大的水也没冲走过,至少有一两百年了。在小溪河上游,还有峡谷绝壁风光,沿河中巨石、跳蹬和道路而上,是一片幽静神奇的山水风景。
    目前,在恩施土家族地区发现保存比较好的盐道古集镇较多,多处于隘口和坪坝中。小溪胡家大院是高山河谷之中的盐道古村落,填补了恩施土家族地区川盐古道文化研究的空白。
    小溪聚落的形成,与古时的盐道经过这里有关。早在东汉时,四川彭水郁山镇即有盐井开发,与之毗邻的利川、咸丰等地即有少量食盐运销活动。有两条入川盐道经过此地或邻近小溪,一是从宣恩庆阳坝到放牛场、两河口,经利川入川境;二是从宣恩草把场到十二泉、大集场、巴西坝、黄金洞、毛坝,经利川入川。这里原有“店子湾”,就是盐道中途的休息点。曾有挑盐的人,二三十人一道,由一人带队前往云阳等地,在那挑盐回来。这里至少在宋、明以来就逐渐形成居住与农耕,大约在明代开始较大规模的改田造地,清代垦复,扩大了山坡上的耕地面积。
    “‘温驯’的小河谷地,是人类生活的风水宝地。”(张良皋《匠学七说》)。小溪建筑群是原生态的农业生产生活区,宁静的田园风光,精耕细作的农人,绿水青山之间人文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充分展示了民族区域里的农耕文化特色,完善的道路引排水设置和必备的公共空间,以及比较齐全的工匠作坊,善于利用水资源等特征,说明了小溪是小流域开发利用模式的典型。现在的小溪,大院子里也有了第一栋钢筋水泥的平房,修通了环形柏油公路,这些都是小溪人不可阻挡的对新生活的追求。可如何保护与利用好小溪典型的小河流域文明,即民族文化资源、生活习俗资源、古老的建筑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传统吊脚楼的文化底蕴等,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