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654
-
- 注册时间2016-07-17
- 最后登录2020-06-30
- 在线时间2561小时
-
- 发帖398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铜币4000
- 威望3035
- 贡献值0
- 银元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986
- 铜币
- 4000
- 威望
- 3035
- 贡献值
- 0
- 银元
- 0
|
来源:中安在线(2013年12月17日) 休宁县齐云山北麓岩前镇的横江之上,有座登封桥,民间称“登封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 登封桥的修建离不开一个人,这就是徽商胡学梓。胡学梓是黟县商人,也叫胡贯三,生于清朝雍正时期。 胡贯三出身重理学、懂礼教家庭,四五岁时就在家中开始学识字块,对对子,写红描,六岁进本村的“燃黎馆”读书。他聪明,才思敏捷,有一次,老师望山观景,得一上联:“黟县山多黑”,叫学生们对下联。这则上联是拆字格,“多”、“黑”合为黟字,表示地名。几十名娃娃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绞尽脑汁,也未对出。只有小贯三眼珠溜转,胸有成竹地对道:“靛池水定青”。原来学堂附近有口水塘,名叫“靛池”,水深且清,享有甜池美誉。 刚跨入十四岁的胡贯三,由一位胡姓本家带去休宁万安镇当学徒。学徒满师后,他的经商观念和理财经验也日趋成熟。 乾隆三十六年暑夏(公元1771年),黟县乃至整个皖南山区都出现了百年未遇的大旱,精明的胡贯三几年前就想到了“黟县缺米,皖南少粮”的问题,在鄱阳湖四周产粮地区,投资建起了一座座囤购大米的粮仓;在阊江流域,租下了一条条运粮船队;在黟县关麓的西武岭古道上雇了上百人的骡马大队。为做好这个庞大的运输队伍服务的茶馆饭店也相应发展起来,从江西贩粮到祁门、黟县、太平等地去出售,形成收购、运输、服务、出售一条龙。 胡贯三“贾而好儒”,生意越做越大,门路越来越广,利润也越来越厚。上至武汉、九江,下至芜湖、南京,中到苏州、杭州都开设了当铺、钱庄、布店、作坊、土特产货店……经过数十年的辛苦经营,他成为“江南六大首富之一”。 胡贯三崇文尚义,修桥补路,兴建碧阳书院,为徽州地区做了许多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