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65阅读
  • 0回复

从胡耐安、林恩显到刘学铫:看台湾边政研究的大陆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5-08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边疆政治学专业 吴楚克教授


    一、胡耐安的边政研究著述和特点
    1960年,胡耐安先生的《边政通论》出版,标志著中国边政学在台湾的恢复,也标志著中国边政学系的教学与研究在台湾政治大学的重建。胡先生在本书的前言中提到:“作者此番来台,备极行色仓皇之苦,只身而外,箧笥未具,文献资料,了无一有。”这的确就是当时边政学在台湾恢复时期的真实情况,然而,整个《边政通论》的纲目,尽显当时大陆来台学人暂居台湾而放眼全中国的心态,从现代边疆民族到现代边疆制度, 再到新疆、西藏、蒙古、东北、西南的边疆区域,然后是中央主理边政机构沿革。此后,包括林恩显先生的《边政通论》基本上是这个体例的传承。


    1963年胡先生的《中国民族志》,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标志著台湾边政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本书可以说是胡先生心血凝成,两失其稿,奋三载所成,胡先生的目的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一个国家的国民,对于其国之人口的族系,应该有所体认与了解;从而,以去除迷惑的误解,以获致和谐的融合。”本书写完,正好赶上胡先生 64 岁生日,他极备感情地在后记中讲道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和报孝无门的痛苦,“热泪下泻,枕上纸上,泪痕点滴。”是以台湾边政学人的真情实感,是以后人化干戈为玉帛的企盼。
    二、林恩显边政研究的著述和特点
    林恩显先生是台湾高雄县人,1936年7月31日生,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边政系,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硕士、博士毕业。曾担任台湾政治大学中始终坚持统一思想,这与先生始终坚守国父孙中山民主主义思想的立场是一致的。他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独立的人格魅力是其学术精神的灵魂。
    第二,他师承胡耐安老先生,对大陆少数民族有深厚的感情,对大陆边疆区域治理有深入的研究,这种学术的师承和研究对像的作用也是他能够把台湾边政研究发扬光大的学理原因。
    第三,林先生一生刚直不阿,在学术问题上决不趋炎附势,更不会为蝇头小利而阿谀奉承,因此,他的著述透露著一种朴实而真诚的风格,显示一种亲切而直率的意境,堪为后进楷模。
    三、刘学铫边政研究的著述和特点
    刘学铫教授祖籍山东,1964年台湾政治大学毕业。曾长期在台湾蒙藏委员会工作,历任多职,成果颇丰。同时在中原大学兼任教职。并长期担任台湾中国边政协会举办刊物《中国边政》主编,付出极多劳动,赢得大家的赞誉。刘学铫先生的主要著述有《成吉思汗传略》、《历代中国边疆大事年表》、《土尔扈特蒙古源流考证校补》、《藏族源流蠡测》、《匈奴史论》、《鲜卑史论》、《五胡史论》、《五胡兴华》及大量论文。
    刘学铫教授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一,集中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与历代中央政权之关系,从而把中华民族的发展振兴之路与各少数民族的发展贡献结合起来,证明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建设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第二,坚持从中国边政研究的高度阐述大陆北方少数民族的兴亡史和统一史,虽位卑却始终未敢忘忧,虽居偏却始终放眼全中国,卓越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边政研究的优秀传统。
    第三,刘学铫教授坚持在学术研究中的民主主义精神,博览群书又能授笔耕不辍,常见常新。
    四、《中国边政》杂志的新趋势
    我曾经在2003年在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访学三个月,期间得到当时161期《中国边政》杂志,由马普东和刘学铫二位先生提供。回到大陆后,在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的杂志《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4期发表《台湾“中国边政”述评》,较全面地评述了这本杂志的类别和内容,引起有关学术界的重视,应该说,这是国内第一篇全面介绍台湾《中国边政》杂志的文章。现在,《中国边政》第181期已经出版,儘管后期由于经济原因而步履艰难,但中国边政学会同仁,同心同德,献智出力,集腋成裘,走出困境,取得了辉煌成就。
    现在,《中国边政》杂志在大陆的影响日深,引起相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学术内涵加深,观点活跃,吸引了不少大陆学者投稿,大陆教育和科研单位也把本刊作为一级学术刊物。
    台湾《中国边政》在研究领域和学术见解上坚持开放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上地域位置上的原因,使得一些在大陆学术刊物不便公开刊出的边政类文章能够出版,已经并将继续吸引各方面的关注。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