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72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梁母胡氏节孝坊与梁氏家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8-31
作者:李寿如

  靖州古城,曾是历代州府所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殿、堂、祠、庙、宫、塔等各种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多达百余处,仅节孝烈妇坊就有四座,分布在黄土坡、肖家塘、隘门口、老鸦坡西路四处,分别表彰梁母胡氏、肖母许氏、赵母邓氏、陈母蒋氏四名巾帼典型、忠孝烈妇。
  节孝坊纯以优质青石为料,跨道而建,耸立在州城东西、南北交通要道之上。石坊高二至三丈,宽约两丈,四柱落地、飞檐翘角、雕龙画凤,正上方凸刻“节孝”、“忠烈”等大字,车马行人从坊下经过,无不抬头仰视,崇敬之心由然而生。
  节孝坊彰显忠孝,弘扬贞烈,体现了古代帝王怀柔苗侗各民族,以德治天下的良苦用心。
  笔者见过靖州县的三座节孝坊,除江东隘门口“烈妇坊”,上世纪四十年代已经损毁,只闻其名,其余三座印象颇深,尤对黄土坡梁母胡氏节孝坊的来龙去脉略知一二,现简介如下,如有谬误或不实之处,敬请读者及梁氏后人指正。

  梁母胡氏节孝坊立在今渠阳镇下熙街黄土坡梁家大屋门前,系清朝乾隆七年(1743)经皇上御批赐银修建。
  《梁氏族谱》载:“湖南长沙府军捕府署靖州事纪录三次录:查看节妇胡氏,已故州庠生梁时杰之妻也,坚同金石,洁并冰霜,年正及茾,凤占卜吉,而偕庇丽,岁当卄五,鹏啸传哀,而失所天,敬奉翁姑,以妇道而尽子职,义方课子,以母仪而兼师严,孝感神方,起沉疴于顷刻。养葬父母,酬勤劳乎!本生于食,减食周饥色于邻里,临财不苟,退拾金于遗人,苦节三十三载,享年五十八岁,既孚舆情,宜登志乘,兹准儒学取具廪增,附邻户各结造具,事实册结,前来相应,加具印结,粘占成套,具文详请宪台府赐核套。乾隆七年六月”
  胡氏是靖州土著人,生于康熙七年(1668),殁于雍正七年(1724)。这是胡氏辞世20年后,长沙府第三级次的上报呈文,呈文列举事实,高度评价胡氏孝敬公婆、善待姑嫂、抚育子女、扶贫济困、拾金不昧、守身如玉、忠孝两全的善行美德,要求对其进行表彰。值得一提的是,呈文是以“长沙军捕府”的名义呈报的,显示清代靖州梁氏家族具有深厚的军旅背景和人脉,带有浓厚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色彩。
  笔者查阅史料,拜访老人得知,梁氏家族和靖州这一方水土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情结。早在秦、汉、战国时期,梁氏先祖就曾在镡城县居住(《梁氏族谱》:“先祖迁于楚南,为镡城望族)”。史书记载,沅水支流渠江、清水江流域的通道、靖州、黎平、锦屏等地,秦、汉时期属镡城县辖地,“镡”,亦指水源之首。传说镡城古县县治,在青云山下的今靖州县藕团村。村中那一对饱经风霜、老态龙钟的石狮,和青云寺多达59座的浮屠,向世人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唐代及秦、汉以前,靖州系“五溪蛮”“南蛮”之地,当地土著苗、侗民族没有文字,由于尚未归顺朝廷,因此靖州历史唐代及秦、汉以前无官方文字记载,梁氏何为“镡城望族”也无从考究。
  明朝洪武三十一(1398)年,三品指挥使梁子载到靖州屯兵戍边,举家从江西省迁到靖州落藉,并生有五个儿子,成为靖州及周边地区有文字记载的梁氏始祖。
  梁氏家族树大根深,人丁兴旺,薪火相传,从明代至今已传24代,散居于黄土坡、西门、文溪等地,还发展到通道、绥宁、会同、溆浦,及四川、贵州、广西、台湾各地,靖州梁氏,人杰地灵,才俊辈出,“载于州、县方志者凡一百三十三人”(《梁氏族谱》语)。较为有名的:古有鑑堂学博修职郎梁同年、把总梁啟禄、辰州府泸溪县教谕梁哲远、靖州协千总梁尊三、贡生梁正湘、举人梁正岱、书画家梁系钰等,近代有:远征军抗日名将梁直平、抗战老兵梁彬、梁自强、新晃县委书记梁永泉、湖南工商银行副行长梁丽萍、怀化市审计局长梁明珍、靖州县副县长梁沅荣等。
  “世盛续志兴庙,家旺修谱建祠。”梁氏家族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开始在靖州城东门右侧筹建家祠,地址位于潲水塘旁边的前、后两街之间,祠堂面朝前街,背靠后街,左邻张氏家祠,右毗荘家窨子。据街坊邻居,八旬老人禹玉龙、熊烈斌回忆,梁氏家祠深约50米,宽约40米,占地约三亩,四周青砖围墙,中间为木质大屋。(附梁氏家祠方位示意图)
  大门正面墙上嵌有龙凤呈祥、八仙过海、花鸟虫鱼石雕图案,显得古色古香,文雅大气。
  清朝道光元年(1820),梁氏后人,当朝贡生梁大鼎、梁正湘承头集资,又装饰扩建了家祠后进(院)部分。梁氏家祠经两次修建,院大宅深,豪华坚固,宽敝适用。1950年冬,被回师解放靖县的人民解放军418团首长看中,根据革命斗争需要,占用作为关押敌特、土匪、反革命份子的监狱。伪县长沈大海、反共救国军匪首吴君庭、反共救国军五中队副司令覃治平(1958年落网)等先后被关押于此,直到被处决。
  1952年春,解放军418团将监狱管理权移交给靖县人民政府公安局,继续关押案犯和刑期较短的犯罪份子,至1970年冬季,公安局在城西蓑衣坪(现公安局后院)修建了新监狱,梁氏家祠内才终止关押犯人。
  一九六六年春季,是个多事之春,中共中央颁发了《五一六通知》,成立文革小组,开展文化大革命。靖县祸不单行,同期发生洪灾,连日暴雨致使飞山水库垮坝,滚滚洪流席卷了靖县城新桥(異溪河石拱桥,现天然居前公路桥位置)街道数拾间房屋,还冲走了新桥的护栏。
  次年(1967)夏天,文革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大破四旧,铲除封建余毒的口号声中,黄土坡节孝坊被拆除,部分石料用于维修新桥及其护栏。胡氏节孝坊从1743年始建,至1967年被拆除,存世224年,县内其余两座节孝坊及许多庙、宫、殿、塔也在文革中先后被拆除,至此,靖州众多名胜古迹所剩无几,节孝坊亦荡然无存,令人扼腕叹惜!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