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华余
在燎原村岭外汪村口,人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位个子瘦小,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腰板硬朗的老奶奶坐在村口。她就是本村,也是绩溪县最年长的老人汪荷花。汪荷花1916年出生在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1934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不到20岁的她嫁到了同一个镇的燎原村岭外汪村。结婚之后,汪荷花生育了四女一男,都早已成家立业。以“信”为基,传家之宝。
汪荷花一家是一个典型的“徽商”世家,公公曾经在县城开了家杂货店,他秉持着诚信原则,把小小的杂货店经营地红红红火火。丈夫胡观鹤后来也在县城开杂货店,除了继承经商细胞外,诚实守信的经营之道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提起胡观鹤经营地小卖店,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不仅品种多,质量也过硬。现如今,丈夫经营的杂货店早已停业了,但诚信经营的理念仍在延续,并成为传家之宝。每天的饭桌上,汪荷花都会津津有味地向子女们讲述老一辈的经商准则,“诚信本是他们家一直秉承的经营原则,也是他们家的家风”,子女们一直记得母亲所说的“宁肯丢利,不丢信誉”。小儿子在村口路边开了个杂货店,每次进货时,他都会仔细检查每件商品的的生产日期,村里的人都说,在他家买东西放心也安心。以“和”为本,兴家之宝。
汪荷花现在是五世同堂,儿孙满堂,最小的孙子46岁,第五代玄孙最大的已经5岁多了。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汪荷花常教育子女要以和为贵,她常说“一笔写不出两个胡”,她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每逢重要节假日,老人家都会把子女叫回家,大家围在一起做一些当地的特色食品,如农历二月二当地要裹粽子吃粽子,清明节要做春馃,子女们一边话家常一边干活,其乐融融。在汪荷花老人的经营下,一大家人和和睦睦,大事共同商量,小事互相通气,从不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日常生活中,汪荷花还是位闲不住的人,儿孙们让她不要下地干农活,老人却说:“干点活适当出点汗浑身才舒服,人就是要天天活动,才能越来越有劲。”为此,还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大家同意了老人家的想法。《安徽胡氏通志》编委会副主任胡卫星与胡家媳妇汪荷花合影
以“孝”为要,立家之宝。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汪荷花一家的立家之宝。汪荷花已经104岁了,子女们要把她接到身边一起居住,她都拒绝了,她说“子女们谋生活,都不容易,我身体还硬朗,没必要去给他们添麻烦”,老人家一个人生活,居住的房屋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打扫得干干净净。闲来无事时,她就坐在村口与村民们聊一聊最近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帮儿子照看着小卖店。虽然汪荷花老人一人居住,76岁的儿子和儿媳妇每天抽空都会陪老人晒太阳,晚上陪她看电视,陪老娘“说鳖”。在老伴生病期间,子女们形影不行地轮流照顾,不用说,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尊老爱幼的真正内涵。儿孙们只要有时间,都会回家看望老人,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