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8日刊发了《寻访安徽南陵弋江镇竟河村胡村》的消息报道后,引起了芜湖县陶辛镇白沙村宗亲胡德鹏的强力反响。
四天后的2017年8月22日,由胡德鹏带队,老校长胡功篱(80岁)、胡宗凛(86岁)、胡宗泮(81岁)、胡全浩、胡金平(全字辈)、胡朝锋和胡德光“五代八人”(集“全、宗、朝、功、德”五辈公孙)胡氏宗亲一行组成的“寻亲、收族”认亲组,分乘两部专车来到南陵。
在南陵广逹集团,受到董事长胡国华宗亲热情的迎候,与早在这里等候的“芜湖胡氏宗亲联谊会 ”群主胡学峰、秘书长胡正西、胡忍峰、胡根葆、胡金泉、胡德明宗亲等汇合后,众人驱车直抵籍山镇龙湖胡桥村。
胡桥自然村旧时归属分界山辖区。据该村年长的胡氏后人胡恭庭及其外甥桂和平介绍;胡氏一支族人从明朝沿袭至今,一直世居此地、繁衍发展。现有一百多户,约500多人。有史记载:胡桥村因170多年前(清道光27年)建造一座胡桥而得名。村中‘老屋基’处原有祠堂,规模为“五开三进”,曾用作生产队队部,困难时期已毁没。传世宗谱早已散失,荡然无存。但仍有几个物件留存:
1、一块祖碑,系多位先祖合葬墓碑,碑文中刻写着先祖名諱与奉祀立碑的人名,其中有:“祖、光、贯......”多辈字样;现放置在胡恭庭处作墙栏用;
2、村中长者胡恭庭介绍,他们记用的传系辈行序为:“祖、传、应、恭、仕、恩、光、国”(口音译),其“恭”辈之后尚有四个字辈行可传;
3、村中南北通向有座石拱桥,曰胡桥。相传建于清乾隆43年,桂和平介绍其早年见到在桥的内拱壁上刻有“清道光二十七年建造”字样;
4、一个美丽的传说背后,在胡桥村不远处留有插旗柱石的遗存。相传:科考取仕时(何时不详),胡桥村一考生胡金鳌,很有学识,参加科考后,因考官不慎将其考卷丢失,发榜时,自信心特强的胡金鳌,因无卷未得中而抑郁致身亡。后来考官发现那张丢失的考卷,经阅审后认为确有头名之才,皇帝得知此事后,为鼓励饱学之士和对人才的重视,降旨追封胡金鳌为“半个状元”。现留存残石,就是当时朝庭追赠时留下的插旗石柱桩。
下午,一行驱车弋江镇竞河村辖下胡村,受到竞河村支书胡金良、皖陵律师所胡根葆律师等多位宗亲的热情接待,在胡宅亲切交谈。
胡村是一处沿柏山渠主干段西边一带分布的自然村落,分有上胡村、中胡村、下胡村,是散居分布又相对集中。现有200多户,800多人口。据约请族中年长知事的胡茂田(76岁)、胡德昌(67岁)、胡先松(61岁)三位的回忆,能理清楚谱系中辈行序字:天、地、元(玄)、黄、有、道、荣、昌、承、先、理、学、继、世、宏、章。同时也道出了“没有祖上谱,后辈寻根苦”的苦衷。
认亲、收族宗亲中老校长胡功篱老人,详叙了胡湾胡氏一支渊源,始迁祖及祖上的迁徒、流向、分支分布、在湖湾繁衍、拓展等情况。特别是介绍八修宗谱时,曾多次派人前来南陵分界山寻宗覓迹、收族归宗而无果的遗憾。祖谱中明文记载第四世长子胡用仁条,迁分界山定居,余下皆无文字续接。经考证,胡用仁先祖是明永乐年间来界山定居,经22世,现已历600余年。此支失联的族人,是这次来寻亲的宗亲,企望多年的宿愿。
86岁高龄的髦耋老人胡宗凛言称:南陵界山一支族人能得以收族、归宗,是自己有生之年的心愿今已了却一半。
经两方深入细致的交谈、推断、考证,同行联谊宗亲的佐助,此行形成共识:龙湖胡桥村胡氏后人500多人、竞河中胡村、下胡村800多胡氏后人,均系胡湾胡氏——《宣潭胡氏宗谱》之中第四世胡用仁名下的后人。其佐证如下:
1、两方前辈传知,祖上系俩兄弟由徽州府属祁门挑窑货迁来此地:
2、胡湾谱系中三世祖曾携三个儿子来南陵界山卜居,两年后,留下长子用仁定居界山,二子、三子与其同回胡湾;
3、据下胡村胡先松宗亲回忆说,同宗分支有迁当涂县龙山镇的族人,在八修《宣潭胡氏宗谱》谱牒中亦有记载,而能得到佐证;
4、三世祖胡用仁出生年代系明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600余年。按代龄25年计算,与胡湾胡氏后辈已历26世相吻合。
5、祖谱“坟茔图”中明确记载:“右茔坐落在宣邑北乡蟠龙团湾址后胡家桥东行五里许......
最后,双方认为对同宗共祖的上承下接,应该予以确认。接下来便是‘入宗谱、进祠堂’具体程序和事务。此行基本理清“宣潭胡氏”第四祖胡用仁迁居分界山的史实,完成“宣潭胡氏”几代人的心愿。
行程满满认亲访,开启记忆的尘封,钩沉六百年续接,更铸浓浓穿越情。“天下胡氏一家亲”,所到之处,亲情融融,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