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 王成
胡松华、胡宝善兄弟与胡军全家福
这位先生,胡军的爸爸,胡松华的哥哥。经常听人这样介绍,77岁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胡宝善早已习惯。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以一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红遍大江南北。一家之中出了两位事业有成的男人,在他们成功的身后,又是谁在为他们撑起这一片天呢?
爸爸胡宝善与妈妈王亦满
二个一把我娘骗到手
“……我妈当时比我爸有名多了,她当时是话剧演员和电影演员,周恩来和王震都认识,却被我爸用一支舞、一枝花和80块钱骗到手了,一骗就是骗一辈子,走上一条幸福不归路……”2012年11月3日是胡宝善、王亦满夫妇的五十周年金婚纪念日,他们的儿子胡军为父母办了一场温馨欢乐的金婚家宴。胡宝善前阵子因疾病生命曾一度垂危,如今老人家已康复,经历过风雨后,这次的金婚家宴对于胡家来讲可谓意义不凡。
1950年,胡宝善未满15岁参军入伍,因嗓音出众而得到学习深造的机会。根据中保两国协定,保加利亚著名声乐教育家契尔金教授应邀来我国“传经送宝”,胡宝善有幸被列为候选学员。不出所料,契尔金教授不仅将胡宝善带去了上海,而且,结束授课后又为其争取到留学名额。从此,胡宝善一边继续师从契尔金,一边接受声乐专家布伦巴罗夫的指教,声乐艺术深得真传,日渐精进。保加利亚实行5分制,胡宝善毕业成绩竟然得了6分。
当年,刚从保加利亚学成回国的胡宝善英俊倜傥,加上又有“海归”的光环,博学多识,所以堪称“高帅富”。而当年主动要求调往北大荒艺术团工作的王亦满,做梦也没想到,就是一次来京演出4天的话剧《北大荒人》,对她一生竟然有着非凡的意义。正是那次演出之旅,她和胡宝善得以相识,后又经胡宝善的大姐牵线搭桥,两人喜结连理。回忆那次演出后的舞会上,在女孩面前一向腼腆少言的胡宝善,竟然破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敢,他主动上前邀请朴实美丽的女孩王亦满跳舞,而且两人一见如故,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王亦满曾是一名出色的话剧演员,在事业上也曾一度辉煌。年轻时还曾是体育健将,打过篮球和手球,还带领过手球队远赴北京夺得亚军。但婚后,为了哺育儿女成才,促成丈夫的事业,她舍弃了自己的追求,倾心相夫教子,承揽了全部家务。胡宝善除了唱歌、带学生,就是喜欢玩古董、写字画画、养鸟喂鱼。他的战友常羡慕地对他说:老胡这辈子是真幸福啊!因为老伴把他当作“老宝贝”来疼,而且还特别惯着他。
而最让胡宝善感恩的,还是妻子王亦满对他患糖尿病后长达34年的精心照料。王亦满知道这种病,光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关键是日常饮食的合理搭配。她买回厚厚一摞关于糖尿病康复的健康书籍,潜心细读,并为丈夫制定了严格的菜谱,比如早饭——牛奶、鸡蛋、白薯或榴莲、柚子;中饭——荞麦面;晚饭——蔬菜、豆腐和少量肉食。从营养到食量,荤素搭配,菜品丰富,一点都不曾放松,而胡宝善也从来都乖乖地执行。
每年中秋节,细心的王亦满都会提前做好豆沙馅儿的“王氏”纯手工原创月饼,作为老伴的“御用”月饼,端到他面前。正因为有了妻子三十多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和细致入微的精神关爱,胡宝善的病情才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就连医生都对王亦满的这份坚持赞不绝口。什么冬虫夏草、人参海参,价值再怎么不菲,都不过是穿肠之物,恩爱才是最好的养生和保健。
2010年胡军主演的作品《金婚风雨情》取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然而在电视剧拍摄期间,他的父母在现实中切实经历了一回“金婚风雨情”。父亲病危,胡军从拍戏现场匆匆赶到医院,那时医生已发病危通知。胡军赶到时,在父亲耳边大喊:“爸,千万不要走,门口有一帮人在等你,你一定要挺过来。”王亦满在儿女们面前没有掉一滴眼泪,待回家取来了老伴的军装,却待在厕所里很久都没有出来。可能是胡军的话,也可能是坚强的求生意志,胡宝善奇迹般地清醒过来了。
胡宝善在文革时演唱《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舞台照,身着当时海军军装
三天三夜颠出名歌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这支歌,让词曲作者和首唱者胡宝善的名字走进千家万户。在样板戏一统天下的1973年,歌曲流动的旋律,犹如荒漠甘泉般沁人心脾。也是在那时,胡宝善“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英武形象,赫然张挂在天安门东侧王府井南口。
1971年,为了欢迎金日成和西哈努克亲王,周总理指示,让三军文艺战士排一台歌舞晚会。一个月后,晚会排好了,那个年代大家表演的节目都非常火爆,都是慷慨激昂、充满战斗精神的进行曲。总理审查完节目后说:“同志们,大海也有平静的时候呀,为什么就不能唱点抒情的歌曲呢?”总理的一番话对胡宝善的启发非常大,他决心一定要写首部队的抒情歌曲。
1972年,胡宝善随团出海拉练,从南平到汕头,三天三夜都在船上。“我们坐的是从国民党手里缴获过来的393舰,条件很差,非常颠簸,在狂风险浪中只能躺在甲板上,稍微一动就要吐,只好靠战士们照顾我们。
战士们也要承受颠簸,他们也在吐,但在军舰上依然要坚持操作、军训、值勤。我想我们拉练几天就走了,可这些战士要在舰上服役好几年,我们的水兵真是太可爱了,这令我很感动”。在船上,胡宝善有感而发,写下了《我守卫在海防线上》,词很顺利地写好了,“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风浪很大但军舰在很有规律的节奏中行驶。我马上产生了用圆舞曲写这首歌的念头,于是脑子里一下蹦出来开头的那个七连音,曲子也很快完成。于是,在船上的三天里,就完成了这首歌曲。”
回到北京后,胡宝善对歌曲进行了整理,开始只有两段词,因海军还有航空兵,后来王川流又加了一段词,所以是现在的三段词了,歌名也被改成《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后来送交上级审查,“文革”时期,对于这类创作有很多限制,胡宝善心里七上八下。“当时的审查是在凌晨两三点钟,半夜被叫起来去唱,困得不行,唱完了就等结果。后来到四五点钟,天快亮的时候结果下来了,上面给的评价是‘三好’:创作好、演唱好、形象好,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审查通过后当天晚上,解放军歌曲编辑部就给胡宝善打来电话,要马上发表这首歌,胡宝善回忆说:“当时要的特别急,于是我就在电话这边唱,那边的同志记谱,后来对了一遍没什么差错,就这样发表出来了。”
如今已经退休的胡宝善还经常会被邀请出来演唱,这两年有一次晚会上还和儿子胡军一起唱起这首歌。尽管已是近80岁的老人,但胡宝善唱起这首歌仍然有一股冲动和激情。他说,无论到什么时候,自己仍然感受到作为一名水兵的光荣。
胡宝善、胡军父子同台演唱
“硬汉”爸妈的教子经
胡军的父亲胡宝善对军队特别有感情,儿子一出生就给他起名为“军”。小时候,父亲胡宝善和大伯胡松华练声,他就在一旁静静地听。胡军天生有一副好嗓音,父亲特别希望他能子承父业,所以让他从小练声。在海军大院长大的胡军,小时候比较淘气,因此没少挨父亲的打。虽然父亲严格的教育并没有使得胡军对唱歌产生兴趣,但却培养出了他对于艺术的喜爱与执著。
胡家共有3个子女,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胡军是老二。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家庭,生活中规行矩步,就连孩子在饭桌上也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长辈不拿筷子,孩子不许提前吃饭;夹菜只能夹摆在自己面前的菜,不能随手在菜盘子中胡乱拨动;碗里不能剩饭,饭粒不能掉在桌子上……否则就会被父亲用筷子“提点一下”了。“到现在胡军吃饭从来不剩饭粒,这都是家庭从小对他的教育。”
母亲王亦满说,“胡军见到以前上幼儿园的老师,隔着老远就会跟老师打招呼;有一次,一位卖报的老人在路上认出了他,老人特别高兴地问长问短,他也非常热情地表示感谢。”许多人都说,做艺人要先学会做人,“做人一定要诚实”,胡宝善、王亦满就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我们两个都是老师家庭教育出来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严格”,王亦满说,“胡军小的时候,他奶奶和我们住在一起,每次家里炖鸡,宝善都会先把鸡腿夹给老人吃。一次胡军偷偷问我,妈妈,为什么爸爸总是先把好吃的给奶奶吃?我就趁这个机会给他讲了孝顺老人的道理。其实,这就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
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胡家的孩子都对父母非常孝顺,记得胡军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爸爸胡宝善得了糖尿病,听别人说吃蛇能治这个病,胡军请人帮忙抓了好多蛇,向妈妈要了两个袖套,把蛇装进去再把两边的口一扎,就放到课桌底下。“老师和同学看到蛇有些害怕,只有胡军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回家后就自己动手把蛇都宰了,切成一段一段的,我都不敢宰蛇,他这个初二的孩子为了爸爸有这么大的勇气。”王亦满说:“后来我把这蛇烹制好给宝善吃了,虽然吃蛇治糖尿病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孩子有这样的一份心总是好的。”
当年,胡宝善和王亦满结婚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仪式,只是把两张单人床往中间一并,就拼成了这个家庭最重要的家具;对于胡军的婚礼,两位老人也是不主张大操大办,只是请来两家的亲戚一起吃了顿饭。
胡宝善说:“我们一直主张生活简朴,对孩子从小教育也是如此。”当年胡军考上中戏之后要住校,每个月家里就给50元生活费,“家里生活并不困难,但是不能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没多久,家里就接到老师的“抗议”电话:胡军的生活费只有50元,是不是太少了?原来,胡军一直在学校吃着简单的伙食,到月底没什么钱了就吃一碗盖浇饭,再不行就到小饭馆“赊”来吃。后来,胡宝善每月给胡军增加30元生活费。因为心疼儿子,王亦满还偷偷地告诉他:你要月底实在没钱了,就来告诉妈妈,我再给你20元钱,一定要吃饱肚子!
胡军、卢芳贤夫妇与一双儿女
现在胡军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一对可爱的儿女。但是只要不拍戏,每个星期他都会接父母到家里看看孙子、孙女;逢年过节、父母生日都不会忘了举办家庭聚会。胡宝善说:“现在我们对其他方面都不操心了,最关注的就是他的事业。胡军每次有新的作品,都会问我们,‘爸爸妈妈看了吗?我演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