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胡金铨
1932年4月29日生于北平的胡金铨有誉为“作者型导演”。胡金铨是祖籍河北省永年古城,永年古城。家族属於汉八旗的蓝旗,是翰林。祖父胡景桂曾出任清朝监察院御史,伯父胡源汇(号海门)为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央委员,曾任国民党联合政府国府委员。父亲胡源深早年随兄长胡源汇留学日本,于日本京都大学学成采矿冶金专业,回国后在河北井陉煤矿当技师,民国时期则转行经营起了面粉厂。母亲刘庆云擅长工笔国画,胡金铨幼年则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从师练习国画艺术胡金铨与夫人钟玲
少年时代的胡金铨,就读于北平汇文中学 ,学校教育倾向于传统的古典文学,他自小就在父母督促中研习古文。对所学所识驾轻就熟。胡金铨的玩心更甚,平日里对文史书籍、古典文学涉猎得太多,就寻机到戏园子里找找乐子,不光是与大多纨绔子弟一样谈花论鸟、揣摩昆曲、杂说两句文武场,甚至还溜到八大胡同去听外省艺人唱的河南戏、陕西梆子。而最甚者当数听书,一有机会不光要与三两个好友结伴溜到湖广道或广德楼去听说书艺人评昔讲古,听不过瘾就再跑到天桥滚地场去听江湖艺人“围棚子”、“撂地”。有一次,因为说书艺人口误连连,总是将汉光武帝刘秀的名号说成刘皇叔刘玄德,胡金铨就带起头来给人家哄场,结果被几个地班子里收买的流氓揪了出去挨了一通修理,不光敲诈去了身上的银圆,鼻梁、眼眶也被打得又红又肿,回到家里还没等诉苦,又给家里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可谓是倒霉倒到了家。少年胡金铨
少年时代的胡金铨一次在到茶馆里与书友相互切磋的过程里,胡金铨得知了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在民间的深远影响。事实上胡金铨的父亲就有还珠楼主神怪武侠的很多手抄本,甚至他家还与还珠楼主有着前辈的世交,胡源深自己也曾亲自拜会过这个擅写神怪的奇人,而且也多次在家里设宴款待还珠,没承想,自己的儿子居然也私下里开始去拜会这个老怪物。胡金铨初次参演《吃耳光的人》剧照
还珠楼主的性格很是古怪,一般很少开口给人讲神怪武侠故事,尤其是有小孩子的时候,更是不轻易造次。惟独他自己常年吸食鸦片,养就了一身“阿芙蓉”瘾,所以破例开声往往也都是犯了烟瘾,一边云山舞绕地吸烟,一边海阔天空地信口由缰。
《畸人艳妇》胡金铨饰演内心纯厚聪敏的丑陋青年
少年时代的胡金铨在家里明里不敢见还珠,也不敢轻易走进客厅公然去听他闲扯,只是偷偷站在门外听上一两句而已。后来,入了迷,就背着家人跑到还珠家里,央求还珠讲上几段。结果还珠并不搭理他,只是随声敷衍几声客套话,就打发了他。结果胡金铨回家就动了脑筋,居然想到了还珠的有吸鸦片的瘾,每次还珠被请到家里时,家里人总是给他预备上一小包作为筹礼,结果胡金铨也效仿起来,偷了家里的鸦片,带到了还珠家。
正太时期的胡金铨
这样一来,胡金铨才真正在还珠的熏陶下开始狂热迷恋起了武侠文学,当年或许只是一时兴起,贪恋故事中的声色犬马,谁承想几十年以后,他自己开始以武侠电影为名、为业,以武侠文化的造诣开创中国电影的一个时代。23岁的胡金铨《雪里红》中
1954—1957年,胡金铨辗转于亚东影业、永华、亚东、邵氏、亚洲片场、新天、东方、清华影业、电懋、海燕、四维等多家影业公司,先后得到朱石麟、李萍倩、陶秦、严俊、李翰祥、卜万苍、罗维、岳枫等著名导演的影响、指点和引导,并与李清、韩非、夏梦、林黛、王引、陈燕燕、李丽华、乐蒂等著名演员合作,广泛地接触和学习各种电影技巧;为充实自己,涉猎顾仲彝、张骏祥和黄佐临等戏剧、电影家的理论书籍,通过俄译英的文本一遍一遍地阅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电影大师的著作。1975年,胡金铨与金庸
1958年在邵氏主管邵仁枚及总经理周杜文提议下胡金铨签约进邵氏公司当演员、编剧和助理导演。1962年与李翰祥合导《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接替李翰祥完成《玉堂春》拍摄,1964年独立执导《大地儿女》,此后自编自导武侠片,执导了《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等新派武侠片。1975年《侠女》获得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1992年拍摄完最后一部作品《画皮之阴阳法王》之后收罗材料,研究史实,历经数年筹拍《华工血泪史》,原定在1997年夏天开机,年初在心导管气球扩张手术中不幸离开人世。享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