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376阅读
  • 3回复

[网络转载]黄埔五虎将之一胡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一宾
 

发帖
1117
铜币
1182
威望
98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1-02

胡琏(1907-1977),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在陈诚的土木系部队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抗战后历任旅长、副师长、师长,1944年8月升任18军军长,后又升任第12集团军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整编第11师师长、18军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为首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后升任“陆军副总司令”。1964年“出使”南越,历时8年。回台后受聘为“总统府战略顾问”,晋级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1974年申请附读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治宋史及近现代史,著有《泛述古宁头之战》,《金门忆旧》等。1977年病卒台北。

1907年11月16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十一年)生于陕西华县会同坊北会村贫寒农家。 12岁进华县高等小学念书, 1925年小学毕业后,投国民二军冯子明旅当文书,1925年考取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军校,入入伍生总队。

1926年3月,军校改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胡被编入第四期步科第一团第七连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6年10月,胡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排,连长。1928年冬任第十一师第六十一团连长。后在陈诚的第十八军任营长、团长。1929年至1930年,随第十八军参加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及中原大战。因作战勇敢,胆识过人,深受陈诚赏识,被升任第十一师营长.

  1931年至1934年,跟随陈诚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围剿”,因功于1933年8月升任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团长。1935年起,又随罗卓英在浙西南继续进攻红军。 抗战烽火编辑本段  1937年初,淞沪会战爆发后,胡所在的陈诚任军长的十八军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开赴上海,1937年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胡团奉命守卫上海北面罗店地区。日军以罗店为突破口,派飞机轰炸、大炮轰击六十六团阵地,施放烟幕弹,以坦克掩护步兵冲击。胡琏组织敢死队,用集束手榴弹炸坦克,又组织机枪火力网封锁日军前进通道。有时组织部队主动出击与敌人进行肉搏战,以杀伤敌人。有时一昼夜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顽强地坚守了阵地。

  淞沪会战后,胡琏升任第六十七师步兵第一一九旅旅长。第二年胡琏随部挺进苏南开展游击战,重创敌寇。其部四零一团团长邱行湘直捣潥阳、宜兴一带,直逼苏浙边境张渚诸地,使日寇沪宁铁路交通受威胁。

1937年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胡团奉命守卫上海北面罗店。日军以罗店为突破口,派飞机轰炸、大炮轰击六十六团阵地,施放烟幕弹,以坦克掩护步兵冲击。胡琏团血染罗店,顽强地坚守了阵地。淞沪会战后,胡琏升任第六十七师步兵第一一九旅旅长。1939年,胡琏率部开赴湖南,参加第一次湘北会战并升任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师长方靖)。

1938年6月,胡琏司令部设在九华山,他亲自到前沿阵地了解情况,发现日寇在江岸各地修碉堡,并有重兵把守。他为了配合海军特种部队在长江布雷,将沿线据点中的敌人引开。一天胡琏指挥部队突然向敌人据点发动攻击,迫使敌人放松对沿江的巡逻。扮成“船夫”“渔民”的海军特种部队乘机在江面布下水雷。一天夜晚,胡琏又派出一支部队向敌人碉堡突击,日寇摸不清中国军队的虚实,不敢出击,海军特种部队又一次在江面布下水雷。在胡琏部和其他部队掩护下,海军特种部队一年内在长江皖赣江面炸沉日军舰船六十余艘。

1940年参加枣宜会战。胡琏接着说:“我们就要想当年张翼德大闹长坂坡那样,杀的日本鬼子片甲不留。”当阳与日寇激战一周,重创敌军。1941年调任福建预备第九师师长。1942年调回第十一师师长。

1943年5日寇第三十九师团主力从南面沿长江进犯石牌要塞。石牌是长江湖北西部的重要江防要塞,若石牌丢失,则日寇可直接窥伺四川,威撼西南。

胡琏师接受任务后,带领全师将士祭拜天地,誓与要塞共存亡,随时准备以身殉国,石牌要塞之战,第十一师歼灭日寇一千余人,使敌军未能占领石牌要塞,保证了鄂西大捷。此役胡琏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1944年8月13日出任第十八军军长。1945年授少将军衔。

1946年5月,18军整编为11师,胡琏任师长。在解放战争中,率该师参加进攻苏北鲁南解放区,参加围攻中原解放军。他率领的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的任务,哪里有难便被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

1946年10月章逢集大战,中野主力近6万人三个纵队围攻整11师32团一个团五天五夜,最后打成平手,中野伤亡四五千人,11师32团伤亡2700余人。32团一个团能够面对十倍以上解放军人海般猛攻,奋战5天,坚守章缝集3天3夜,重创对手,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属罕见。中野全军不得不后撤100余里休整,丢掉了鲁西南所有根据地,损失重大。

1947年2月,胡琏率整编十一师参加进攻山东解放区。 1947年任整编第十八军军长。5月初,该师被华东野战军包围于新泰地区,由于国民党第三兵团迅速增援,胡师逃脱被歼灭的命运。

1947年7月的山东南麻战役,华野集中了四个纵队外加鲁中军区三个团的绝对优势兵力攻击胡琏,还有七纵一个纵队负责阻援!但是在胡琏的巧妙防御工事和顽强防守下,华野四个纵队连续猛攻三天三夜,始终没有没有打入胡琏的核心阵地。此时国军黄百韬的25师和64师已经增援赶到。战斗中纵队司令成钧还被国军25师的狙击手一枪击中,受了重伤。这是内战中第一个受重伤的纵队司令员!

1947年9月曹县战斗,整11师孤军突出到土山集、大义集一带,华野急于报南麻一箭之仇,调动5个绝对主力纵队设下口袋阵,严密包围,11师师长胡琏嗅觉敏锐,马上停止前进挖掘工事固守。经过3天激战,重创3、8两纵,华野见势不好,迅速撤退。解放军伤亡4413人,11师伤亡3000多。

进入大别山之后,18军这只猛虎更是威风凛凛,中野不但是高度警惕,几乎是轻易不敢接战。

一直到18军淮海战场被歼之前,解放军数次企图歼灭18军的计划都没有成功,在此之前可以说18军对中野、华野基本保持了非胜即平的长胜战绩,胡琏也被***称为“狡如狐,猛如虎”,即放在哪里,哪里解放军都头痛,属于“最不受欢迎的部队之一”。 尤其是18军118师“老虎团”33团,该团全部是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作战时凶狠顽强,罕遇对手,堪称是18军之精华。

1948年9月22日授中将军衔。胡琏的整编第十八军番号撤销后,所属的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三师和整编第十师都并入新组建的第十二兵团建制。黄维任兵团司令、胡琏任副司令。胡对此大为不满。但是,黄维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在十八军曾是胡琏的上级,声望比他还高,胡不得不表面恭顺,背后则满腹牢骚,不安于位。10月底,胡以父亲病重和医治牙病为由,请假离开部队。

11月初,淮海战役揭开序幕。蒋介石命令黄维第十二兵团迅速开赴徐海淮蚌地区作战。25日,被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包围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胡认为这次战役是国共两党的大决战,飞赴双堆集指挥作战。12日,中原、华东野战军对第十二兵团发起总攻。黄维下令突围,结果除少数漏网者外,悉数被歼。胡琏乘战车冲出了重围,回到南京。

49年2月,胡琏被任命为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负责收集溃逃官兵,并补充新兵。5月中旬第二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十二兵团,胡琏任司令。9月初, 胡兵团撤往广东潮汕地区,旋从海上逃往金门。10月25日,胡琏第十二兵团与李良荣第二十二兵团,在金门西北角的古宁头村,成功阻挠人民解放军登陆金门。

一九五二年十月加陆军上将衔。一九五八年八月任陆军副总司令。一九七二年十二月晋升陆军一级上将。

资料来源:百度搜索。

欢迎关注: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
离线胡一宾

发帖
1117
铜币
1182
威望
98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11-02
陕西华县赤水人胡琏将军
其家其事其人(一)

    胡琏和我是同乡,村相邻地连畔。但我和我的乡亲们对这个在国民党阵营里名震山岳的老乡却知其不多。随着国共的和解,有关胡琏的资料越来越多的展现在国人的面前,多半个世纪笼罩在雨雾迷蒙中的胡琏才逐渐展现出了其辉煌的一面。胡在国共之战中的作为暂且不论,其八年抗战的战绩用丰功伟绩来形容亦不为过!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我相信100年后,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历史上,胡琏这个名字将和岳飞、文天祥这些亘古英雄一样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一、其家
    1、陕西一个家
    胡琏是陕西华县赤水镇会东坊北会村人,1907年生,家境贫寒,父亲胡景彦主要务农,有时还要替人打短工,以维持生计。胡琏兄妹三人,兄长胡进禄,他排行第二,妹妹叫胡东菊。胡琏幼年名从禄,在村里读私垫。十三岁上华县高等小学。他资质聪慧,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当时华州一带皮影戏非常盛行,胡琏酷爱皮影,他常带头刻皮影、唱皮影戏,虽然受到小伙伴们的推崇,但也常受到老师的申斥。玩耍归玩耍,聪明的胡琏知道学习的重要,始终把学习抓得很紧,1925年高小毕业时,在同州(今大荔县)举行会试,名列前茅。因此,同学们给他取外号叫“胡子奇”。老师刘淼对胡景彦说:“你家俊儒(胡琏在学校自取的名字)是个好苗子,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有前途!”
    胡琏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无法继续上学深造。家里希望他到私垫当老师,或去学做生意,他都不愿意。他认为当军官带兵“威风”,于是决定去河南投军。不久接到在广州行医的亲戚高尚杰来信,说黄埔军官学校招生,希望他去报考。于是,他到开封黄埔军校秘密招生处报了名。并将胡俊儒改为胡琏,字伯玉。1925年中秋节前后,他到达广州。入黄埔军校四期。胡琏勤奋学习,各科成绩优良。他还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和“孙文主义学会”。在这里,他开始了他一生50余年的军人生涯;在这里,他结识了一大批国共两党的栋梁人才-----如同期毕业的同学林彪、刘志丹、伍豪、张灵甫、高魁元、袁国平、李弥、唐生明等等----这些人后来有些成了他的战友,有些成了他的敌人,此是后话……
    1929年蒋(介石)冯(玉祥)大战爆发,胡琏因作战英勇而被提拔为营长,当年他才22岁。也就在此一时期之后,胡琏经人介绍与第十八军第十四师团长曾粤汉的妹妹曾广瑜相识,后(1932年)与曾结婚。约在结婚前后,胡琏曾回陕西老家盖房,今年(2009)6月我去他老家,胡亲手盖的三间上房(正屋)六间厦房(厢房)历经7、80年的风雨依然还在。(图)
上世纪30年代胡琏回陕西老家亲手盖的房子(2009、6月摄于赤水会东坊北会村)
胡琏的侄子胡之驹(胡琏大哥的独子)   身后的房子是华县县政府捐款给他家盖的(2009、6月摄于赤水会东坊北会村)

    
    1959---1962年我在赤水中学上学,这一时期全国人都在挨饿,食品成为最贵重的东西。这时胡琏给老家寄来一大包食物,他大哥吓糊涂了,赶快原封不动的把包裹送到赤水公社(现在的镇政府)。那时,所谓的“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屠夫民贼蒋介石”正在叫喊反攻大陆,据说胡琏是反攻大陆“前线总指挥”。胡琏的包裹在当时的人看来简直就是魔鬼的东西,谁敢要?公社拆开包裹里面确实是食品,无宣传品一类的危险物,公社又叫大队干部抱回去。并动员胡琏的大哥写了一封回信,说家里一切都好,家乡一切都好,希望胡琏弃暗投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封信在中央广播电台广播,胡琏的大哥为此得到6元的稿费,胡琏也收听到了这封信的内容。他在妻儿面前曾说:“老家还有人,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回家看看!”可见他满怀的悠悠思乡之情!改革开放之后,他的8个儿女大都回过陕西老家,终了其愿。
    2、台湾一个家
    1977年胡琏病逝后,台湾出过一本《胡公伯玉纪念集》,这本书对胡琏和妻儿组成的家庭有过一段描述:“(胡琏)德配曾广瑜夫人,系出名门,为赣南兴国之望族。……现代英、皇,传为佳话。四十余年来,公勤劳国事,未遑(没有闲暇顾及)家计,夫人相夫育幼,颇著贤名。而当公(胡琏)率众征伐之时,夫人辄督同眷属,制作衣物,挟纩(丝绵)劳军,以济助官兵生活,而鼓舞其士气,世人咸称道之。男公子之光、之辉、之耀,女公子之冰、之玉、之洁、之玲、之清等,皆在国内外完成高等学业,分获博士、硕士、学士等学位,婚嫁美满,孙辈绕膝,服务各界,卓著绩效。堪称兰桂兢秀,门祚鼎盛。”看来,胡琏后来在台湾的家庭是美满的,在此不再赘述,下面,谨记一二轶闻以飨读者。
    3、金门最后一个家……
    胡琏死后,留有遗嘱曰:“予尸化灰,海葬大小金门间,魂依莒光楼(下图)。”遵嘱胡琏骨灰由台北空运金门,灵葬于金门水头湾海面。一年后,金门民众在海岸边建起一座纪念他的“伯玉亭”,以后新入岛的国民党官兵第一件事就是瞻仰伯玉亭。胡琏的儿女们也常到金门岛上来祭拜父亲的亡灵,凭吊、追忆、感受父亲胡琏将军主掌金门军政诸事的点点滴滴。今年(2009)2月10日,胡琏的三女儿胡之洁挟夫婿刘建生到金门祭拜父亲亡灵,在看到墙上一幅胡琏将军戎装照时,也勾起胡之洁许多回忆,原来当年还年纪小的她,很多事情也不清楚,在小学时曾对母亲说为什么没有遗传到父亲的酒窝,但後来才知道,父亲脸上的洞并不是酒窝,而是在战役中,子弹打穿了面颊所造成的凹陷,小小的女儿这才约略了解到,父亲所经历过的痛苦战争。(图)
脸上有枪伤的胡琏半身照片
胡琏病逝后在台北设灵堂祭奠,笔者(2009、6月)在胡琏陕西老家翻拍

    2007年6月22日是胡琏将军逝世30周年,金门县政府举行公祭,胡琏的大儿子胡之光、长媳杨心仪也参加了祭礼,并于此前将胡琏的遗物共10562件(册),其中图书9339册,文物1223件,捐赠与金门县正在筹建的“胡琏将军纪念馆”。金门县长李炷峰多次表示:胡琏在任内致力建设金门:绿化造林、铺设马路、兴修水利、设立酒厂、开发农村经济,奠定了金门当今海上公园的基石。金门人称其为《现代恩主公》。李炷峰还说:胡琏不仅是一个军事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由他主持兴建的由部队长命名的学校遍布岛内各地,学生当年走在路上,只要向军车招手,军车都会停下来载人。由此也可见胡琏对部队亲民爱民的教育。
    2009年10月18日金门各界筹备多年的“胡琏将军纪念馆”终于开工,预计2010年建成。这样,由胡琏亲手创建的,他要灵魂依附的“莒光楼”,海边屹立的伯玉亭,以及纪念馆三位一体,可能成为胡琏将军在金门的最后一个家……。
莒光楼,1952年胡琏创建于金门,胡琏遗嘱所说“魂依莒光楼”即指此楼
莒光楼

    莒光楼,表彰金门历次战役中国民党官兵的英勇事迹,莒光楼曾作为中华民国邮票图案,因而驰名中外,登上楼顶可观看全城景观,有“不到莒光楼,不算到金门”之说。
两位将门虎女跨海含笑相拥。
胡琏之女胡之洁(左)将包装上印有胡琏肖像的金门高粱酒赠给叶飞的女儿叶小楠


    2009年2月12日,叶飞和胡琏,这对从解放战争、金门战役到金门炮战多次生死较量、刀枪相见的老对手、国共老将军,他们两人的女儿在当年炮战前线厦门跨海含笑想拥,并互赠礼品。胡琏病逝后骨灰撒向金门周边的海域。也只有在金门,祖籍陕西的胡琏才能最近距离地遥望故乡。叶飞病危时叮嘱子女:“我死后葬在厦门。”叶飞是华侨,可他却想要长眠厦门。他最大的心愿是祖国和平统一,在厦门,他最能近距离聆听到和平的足音。
叶小楠把一架鼓浪屿钢琴模型赠与胡之洁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liuyinong刘亦农的博客。
欢迎关注: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
离线胡一宾

发帖
1117
铜币
1182
威望
98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11-02
陕西华县赤水人胡琏将军
其家其事其人(二)

    胡琏将军说:他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是打仗,二是读书。而且,胡琏一生从军,有近60年的军旅生涯,所以,说到胡琏的史实业绩,自然离不开打仗。
    二、其事(抗日战争.国共内战)
    胡琏黄埔军校毕业后即参加北伐战争。之后,曾赴江西“剿匪”,此为内战,不多说了。胡琏在抗日战争期间功勋卓著,是国共两党共同称赞的抗日名将,下面,以抗战为主叙述。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到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这是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十分惨烈的一场战役,它标志全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在淞沪会战中,胡琏率领的第六十六团奉命担负防守上海北面罗店地区的任务。日军妄图将罗店作为突破口,然后一举占领整个上海。日寇以飞机轰炸,大炮轰击第六十六团阵地,并施放烟幕弹,以坦克掩护步兵冲锋。胡琏首先组织敢死队,用集束手榴弹炸敌坦克,然后组织机枪火力网封锁敌前进的通道。有时,组织部队主动出击,同敌人进行肉搏战、拉锯战,大量杀伤敌人,战斗极为激烈。有时一昼夜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整个罗店血流成河,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胡琏团虽然伤亡很大,但顽强地坚守了阵地,滞缓了日军的进攻。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参战达9个师团22万余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参战6个集团军共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淞沪守军浴血奋战,给装备精良的日军以重创,打破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中国沿海工业和重要机关的内迁赢得了时间,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2、石牌保卫战
    古镇石牌在宜昌县境内,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右岸,依山傍水,地势险要。长江因它在这里突然右拐110度,构成天堑,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石牌下距宜昌城仅30余里,自日军侵占宜昌后,石牌便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石牌失守,重庆将门户洞开,完全暴露于敌火力之下,命悬一线岌岌可危,由此可见石牌的战略地位。
    为保卫石牌要塞,拱卫陪都,蒋介石派重兵防守。早在1938年冬中国海军就在石牌设置了第一炮台,并在其左右又修设了第一、第二分台,安装大炮共10尊,作为长江三峡要塞炮台群的最前线。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川江漂雷队、烟幕队等。当时,第十八军负责戍守石牌要塞,军长方天又以第十一师胡琏部守备石牌要塞的核心阵地。
    日军在石牌周边集结了两个师团、一个旅团,其中有被称为“钢铁猛兽”的,也是日军在中国战场唯一纯野战部队的第十一军,一共10万兵力扑向鄂西,并直逼长江峡口。
    蒋介石对石牌要塞的安危极为关注,他不止一次地给六战区陈诚拍电报,一再强调必须确保石牌要塞的安全。1943年5月22日,蒋介石发来电令:“石牌要塞应指定一师死守。”第十一师是精锐,理所当然驻守石牌。5月26日蒋介石又从重庆发来手令,称石牌之战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严令江防军胡琏等诸将领,英勇杀敌,坚守石牌要塞。日军也知道,攻不到重庆则就断断不能停止中国绝死的抵抗。进攻重庆必须打通长江(当时川鄂尚无通车之路),而打通长江必须占领石牌。就这样,石牌这个当时不足百户的小村,竟成了广阔的中国战区最关键的要塞。没有人能够想象,这个几乎所有国人都闻所未闻的小镇子。在那一刻,成了阻挡我们免受丧国之辱的大门。
    胡琏非常清楚这一仗不仅关系到他和第十一师的命运,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胡琏及其第十一师都做好了杀身成仁、共赴国难的准备。领命以后,胡琏沐浴更衣,带领第十一师全师将士祭拜天地,誓与要塞共存亡,随时准备以身殉国,其誓言如下: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钦,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吾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
    大敌当前,恶战在即,胡琏当夜修书5封。在给其父的信中,胡琏以人子不能尽孝而须尽忠的悲壮之心写道:“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
    他在给妻儿的诀别书中交代后事曰:“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陕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勿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胡琏决心死战并与侵略者结仇于子孙的豪气跃然纸上!
    胡琏熟悉山地作战,他认为虽然日军大炮坦克武器精良,但因不擅长山地作战,因此可采取智取战术。他根据要塞一带山峦起伏、地势险峻的特点,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抑制敌坦克大炮之威力。宣誓后,胡琏对团长们发令:“从明天起,我们将与敌人短兵相接……战至最后一个,将敌人枯骨埋葬于此,将我们的英名与血肉涂写在石牌的岩石上。”5月28日战斗打响。日军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攻击武器和攻击手段,炮击、空袭、突袭、强攻、施放毒气……但我军将士以血肉之躯坚守每一寸土地。胡琏命其属下将青天白日旗插到最高峰上,并严令宁可全体殉国也绝不可退后一步。在战斗最激烈时,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岭战场上曾经3个小时几乎听不到枪声,并不是因为双方停战,而是双方在进行最原始、最血腥的冷兵器搏杀——拼刺刀----敌我两军扭作一团展开白刃战、肉搏战。这场战斗被后人称为二战中最血腥的刺刀战。正在两军混战肉搏的时候,第六战区指挥陈诚电询胡琏:“有无把握守住阵地?”胡琏当即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石牌要塞保卫战打得非常艰苦,一方志在必得,一方拼命死守,双方伤亡必然惨重。11师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最终以伤亡四分之三的代价取得了石牌战役的最后胜利
    由于守军意志坚决,顽强抵抗,日军久攻石牌不下,损兵折将,士气完全丧失。到了5月31日夜晚,战场上的枪炮声突然沉寂下来,第十一师的将士爬出战壕,发现进犯石牌之敌纷纷掉头东逃。
    石牌要塞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我军毙伤日军达7000人,缴获器械无数,实现蒋介石“死守石牌,确保石牌”的军事目标。石牌保卫战挫败了日军入峡西进攻取重庆的战略部署,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胡琏被誉为“中国的朱可夫”。
    蒋介石曾对人夸奖说:“陕人是龙不是虫。”黄埔军校的陕西籍学生如关麟征、杜聿明、董钊、张耀明、刘玉章、胡琏、高吉人、张灵甫等,均“卓著才干”。胡琏在石牌要塞保卫战中的杰出表现,让蒋介石对他更加看重。此役后胡琏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不久,又很快升任第十八军军长,成为“土木系”的骨干和精英。(图)
青天白日勋章


    3、湘西会战(雪峰山会战)
    1945年4月,日军集中六个师团约二十万人的兵力向湘西雪峰山地区进攻,妄图摧毁芷江空军基地,企图打通湘黔通道,进击贵州。中国军队紧急调兵遣将准备与日军决战。胡琏第18军受命从溆浦插入敌后,参加保卫湘西的雪峰山会战。
    6月13日,胡琏前锋部队抵达指定位置溆浦,归第四方面军指挥。胡琏特地会见了具体负责执行会战计划的四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邱原是胡琏黄埔四期同学,要为胡设宴洗尘。胡琏则表示:“军务在身,兵贵神速,救兵如救火,等打败日本鬼子后,长沙再见,共叙友情。”此时传为佳话。紧接着,胡琏详细了解了这次战役的计划,战场形势;敌军番号、数量、特点和动向;各友军情况等等。之后,全军即向敌后方行进。湘西的六月,气候炎热,加上道路崎岖,将士行军艰难,他根据当地昼热夜凉的特点,让部队中午休息,夜晚加速行军,终于提前到达目的地。胡琏立即指挥各师团向日寇据点进攻。第十八军全副美式武器初露锋芒,敌人闻风丧胆。十七日黄昏,将日寇进攻湘西的唯一交通线湘黔公路截断,直捣雪峰山,与第四方面军将被围之敌分割歼灭。
    湘西会战时日寇已是强弩之末,但也是其最后的疯狂。会战历时两月,最终以日军彻底溃败而告终。会战共击毙日军12498人,伤23307人;7737名中国军人为取得会战胜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会战之后不久,胡琏18军在长沙衡阳地区接受日军投降。
    4、石牌抗日纪念碑和抗日将军胡琏
    石牌战後,18军将鄂西抗战阵亡的1万5千余名官兵的忠骨埋葬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的土地上,深信忠骸魂有所寄。可是,仅仅60年之後…纪念碑已被推倒,唯有基座尚存。墓地已然全被夷为平地,成为一所学校。该校一名学生居然还很新奇地称当年学校伙房把挖出的棺木当柴火。为国抵御外侮而壮烈牺牲的将士们,最终下场竟然受到这样的对待,实在令人感到寒心,连侵华日寇身后都还有“靖国神社”可受到后世的参拜纪念。而我们却是……..这是中华民族内战后遗留的最大不幸……
    这山里怕并不缺地,也不知是哪位德政的官员将学校建在这片本应永世得到尊重的墓地上。其实坟头推平了,教室就修在上面也未尝不好,让那些远离故乡的死者可以倾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可你为什么要挖坟,为什么要烧棺木,为什么要毁弃那记载了数万人忠勇拼搏,为守卫脚下这块土地而捐躯的石碑呢?
    我们看到了那块蒙羞的石碑,它仰面朝天地躺在石阶脚下,就像中弹的士兵。它无奈地仰望长天,裸露着胸膛上的碑文。每天都有无数的孩子在它身上跳跃嬉闹,几乎磨平了那用血肉刻写下的碑文。碑上积满了尘埃,片片斑驳。我们取出随身携带的饮水,小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洗净了它。我们逐渐看清了碑文:
    “溯自七七事变,抗战…….与本师,驰驱南北,喋血疆场。首创敌于房山,告捷于娘子关,……年春,台儿庄会战,以训练未满三月之兵,当敌精锐强悍之师,我官兵尤能坚守半城于一壁一室间。火光熊熊之中,搏斗苦撑,开巷战未有之先例,遂造成辉煌之战绩。同年秋,敌犯武汉,师再布阵于大别山,孤军苦斗,力却强敌。浴血搏斗达十八昼夜,士气之壮,牺牲之烈,可动天地而泣鬼神。……摧坚破锐……势如破竹……歼敌于湘水,挺进扬威……凡此诸役,我忠勇将士为国牺牲者达万余人。……年夏,师于豫南受命援鄂……急趋,冒暑长征……旋奉命接防石牌,扼守要塞,肩荷重寄。……为策应常德会战,……攻击中堡山,官兵神勇,力搏敌垒,前赴后继,争相先登,受伤不退,裹创杀敌……尤属英烈。……湘省战起,攻事再兴……九十两日,先后猛攻,克敌坚垒四座,……士气鼓舞,……官兵殉国者又近百数余。……杀敌之勇,牺牲之烈,历历在目。……每当……呜然,……缅怀忠良……于石牌西侧,…….。”
    上面石牌抗战纪念碑记载的是第11师、第18军抗日战争期间的英勇事迹。11师、18军是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和抗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黄埔系部队。胡琏自黄埔毕业后,历任第11师、第18军各要职主官,系这支部队的精英骨干。所以,18军的军功多与胡琏有关,胡琏堪称为抗日名将!(石牌保卫战、湘西会战、石牌抗日纪念碑与胡琏将军等内容选自刘立军博客、章东磐《父亲的战场》一书,笔者做了删节改动)。
    5、金门战役和金门王
   (1)、金门战役
    按照毛主席1949年的构想,1950年夏一定要解放台湾,此前,必须先扫清台湾外围的一切屏障。所以,解放军占领厦门后,随即对金门形成合围之势。
蒋介石亦明白:如果金门失守,马祖亦势难保,而台湾的堤防亦将崩溃。所以蒋介石下决心死守金门,遂派胡琏这只猛虎去驻守。
    1949年10月24日晚解放军登船起航,25日清晨3时登陆金门成功,与胡琏、李良荣部队激战三昼夜,至28日战斗基本结束,解放军上岛9086人,全军覆没。幸存者3900余人,阵亡5000余人,国民党阵亡人数也在3500余人以上。整个金门岛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解放军建军以来,全军覆没且伤亡惨重者,仅此一例!
    金门一战,国共两党各有评说,各有哀乐,此处不再赘述。
保存至今的金门战役激烈战斗过的地方

    (2)、金门王
    1949年10月、1957年胡琏两任金门防卫司令官,前后长达8年之久,胡琏任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借此,胡为老百姓干了许多好事,金门人称胡琏为“现代恩主公”,有人把他称为“金门王”,许多佳话,至今流传!
    金门的一般老百姓,只要年纪稍大的都非常思念这位“胡司令官”,他的爱民措施不胜枚举。例如为富裕农村,他鼓励老百姓种植高梁。那时金门岛上土地大都是旱田,根本无法种水稻,农民每年都只能种地瓜、花生,所以也只能吃地瓜、花生,遇到年岁不好,生活更陷於困境。他觉得金门的土地没有好好利用,实在太可惜了,於是他想出旱田也可以种水稻的办法,没有水田如何种水稻?原来是旱田种高梁,再用高梁换大米,为鼓励百姓种高梁,官方以一斤高梁换一斤糙米,如果收成一百担的高梁,就有一百担糙米。吃不完的还可以卖到市场,如此富裕了农村,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其实在高梁换糙米的办法出来之前,他已有了完整的计划,他徵收了叶华城私人酿酒厂,利用宝月泉的水来制酒,宝月泉的水质特别好,制成的高梁酒特佳,後来金门酒厂逐渐扩建,金门本地生产的高梁不够用,才开始购买泰国和大陆的高梁来作原料。目前金门全年种植的高梁,不足酒厂一个月制酒之用,金门酒厂每年为金门赚进大把的外汇,是金门自筹资金的最大来源,高粱换米的政策也延续到现在,这也是胡将军对金门的一大贡献。
    过去,金门人结婚只能坐轿,想坐车真的比登天还难。胡琏有一部“黑头车”,凡是百姓要结婚者,可以提出申请,他就无条件的把坐车借给新人做礼车,这项措施获得民众的贺采,至今仍有人津津乐道。他还下令军车搭载民众,那时金门没有公车,交通非常不便,为了学生和一般民众行路的便利,他下令凡是军车,只要是空车,或是还有空位,百姓只要一举手,军车就必须要停下来,顺路载送一程,这项措施对一些通勤的莘莘学子尤其受益,因为他们每天要往返家庭与学校之间,是受益者中最大的一群。(郑庆利先生访谈录)
    我认为胡琏对金门最大的功劳应是造林。早期金门树木极少,民众都砍杂草晒乾当燃料煮饭,甚至连根部也刨除,地表光秃秃的一片,以致长年风沙弥漫,沙石飞舞;即连农作物生长也因风沙之害,不易生长存活,整个自然环境极差。胡琏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开始整个造林计划,初期的造林成效并不是很好,树苗一批一批运来栽上,结果一批一批枯死,后来,树苗连花盆一起由台湾运来,先挖坑,再放入有机肥,再把盆打破,树和土一块植入坑中,成活率差的要受处分。胡琏费尽许多心思,才获得初步的成果。造林工作民防队虽然每年也曾参与,但主要的还是靠部队的力量,胡司令动员部队大规模植树,再加上军令持续的推动,才会有今日造林的成果,现在金门处处绿树成荫,金门成为一个较适合人们居住的海上公园。胡琏的造林,对金门人来说是百世的功业。(魏炳福先生访谈录)
金门岛上的树林和标语

    在历任的司令官中,最令百姓感念的是胡琏司令官。胡琏比较公允,遇有军民有纠纷,他会严格约束军方,他相信百姓绝不敢对军人怎么样,更不敢欺侮军人。胡琏很相信金门的百姓,他外出很少带侍从官,他常独自坐车四处巡视。有一次我挑著刚拔的花生要回家,他刚好行车经过,特别下车来问我说:“今年的花生收成好吗?”我回说:“今年比往年好一些,你是胡司令官吗?”他回说:“是的。”便在路边和我闲聊了一阵子才驱车离去。胡琏的亲民作风,让人印象深刻。胡琏特别鼓励“军助民,民敬军”,他时常巡视地方,如看到军人挑担(农作物),他通常会下车询问:“东西是你自己种的呢,还是帮忙百姓的呢?”如果是后者,他会当面夸奖一番。在他的提倡之下,“军助民,民敬军”风气大涨,民间有喜庆,一般还会邀请驻地部队的长官来联谊(王珠磐先生访谈录)
    胡琏划定金门中学在中正堂旁建校,当时胡琏为了阻挡季风对学校的侵扰和季风妨碍学生求学的思续,每天清晨亲率市区的公务人员和中学全校师生到山前扛石,一人一块,运回石头筑成石墙数千立方公尺。
    金门运动场也是他下令兴建的。即现在金门高中的运动场,那里原本是乱葬岗,乱葬的坟墓有二、三层之多,开挖时,有一次胡琏司令官刚好到工地视察工程进度,恰好遇到警察所长何洪印在打工人,胡琏司令官目睹這一情景,非常生气,传令何洪印到他跟前立正站好,胡琏司令官问他担任何职?何洪印答说是警察所所长;问他为何打人?他支支唔唔说不出一个所以然。胡琏非常生气,拐杖就立刻打下,现场的百姓都非常高兴,大家对胡琏公正处理事情都非常信服。(颜伯义先生访谈录)
    更重要的工程是动用部队,开筑中央公路(现在的伯玉路)。他第二次出任金門司令官时,更将路面铺成水泥路面。而现在这条公路更成为金门交通的大动脉。
    胡琏在他过世之前,曾亲自来到金门选定海葬之处。1977年7月12日骨灰运抵金门,军政领袖及各界人士在机场迎灵,我负责读诵祭文,祭文还是我亲自撰写的。祭典之后,灵车驶向水头湾码头,沿途民众自动动摆设香案路祭。灵车到水头登船到海葬区,由马安澜主祭後,成功队大队长刘雨成负责下水安灵,那一天天气原本很好,当我念完安息文之後,说也奇怪,海风突然大起,海潮汹涌,负责安灵的成功队大队长潜入海底,竟然被漩流打的双眼失明,后来还送到美国医治才恢复视力。当时行政院长蒋经国特别指示在莒光湖建伯玉亭纪念,民国七十八(1989)年政府又将胡琏率部开辟的中央公路改名为伯玉路,那时的碑文也是我写的。地方人士为感念胡司令官对金门的恩泽,目前正积极募款,筹划兴建胡琏庙。(张奇才先生访谈录)
伯玉亭    

    伯玉亭的建立是为纪念对于金门有硕大建树的胡琏将军。胡琏两度军政金门,金门的“地下堡垒,海上公园”完全是在将军的努力下完成的,金门人民称胡为现代恩主公!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liuyinong刘亦农的博客。
欢迎关注: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
离线胡一宾

发帖
1117
铜币
1182
威望
98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11-02
陕西华县赤水人胡琏将军
其家其事其人(三)

    胡琏经历复杂,所处时代复杂,对胡琏做一个明确的是与非的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文主要通过不同人的不同时期的不同评价,来展现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较为真实的胡琏其人。
    (三)其人
    1、自古将相出寒门
    一次,胡琏驱车前往战场医院看望轻重伤员,众伤员看胡司令官来了,呼啦一下围了上来,胡琏一一握手,并虚寒问暖。这时,一伤员递过一个小笔记本:请司令官给写几句话吧。
    又有七、八个小本递过来。
    胡琏一一接过,信笔默写下一些从《孙子兵法》、《孟子》、《战国策》、《删定武库益智录》等典籍中摘来的名言警句,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三军勇斗,莫我能御;有前死一尺,无后生一寸;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忠不避难,勇不畏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边写,边解释出处和含义。
    侍从和伤患们异口同声:司令官真好才学!
    胡琏出生于陕西华县赤水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25年投考黄埔前后,家乡正是战乱频仍、匪患不已、灾害连绵的时代,农村经济趋于破产……他小学毕业家庭就再也无力继续供他上学了。所以胡琏读书并不多。但看过他晚年著述者都认为,其文洋溢才智,涵学渊博,在国民党军老一代将领中,可谓出类拔萃,堪称皎皎者。
    胡琏的“多识”,获益于“勤学”。此公戎马一生,足不离蹬,手不释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他自己说: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打仗和读书。胡琏读书兼收并蓄,涉猎宽泛,但又爱好专一,以史为主。胡琏晚年,以68岁高龄,本着“学然后知不足”的意趣,跑到台湾大学注册,进入历史研究所,选读宋史和现代史,每周上课两次,三年中,除去因病住院的个把月外,从来没有缺过课。他的博士论文题目定为《宋太祖雄略之面面观与今昔观》,大纲业已拟好,预定写5万字,不料甫经着手,突发心肌梗塞辞世。
真理在俗语中!行文至此,有三句人们常说的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旋:苦难是最好的大学;时势造英雄;将相出寒门。苦难深重的民族和国家,积贫积弱的家庭,动荡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恶劣环境和复杂时势的锤炼,才造就了一个在血肉横飞中敢于与敌人恶斗拼死的特殊历史时代的英雄胡琏!

蒋介石与胡琏看望金门官兵
有关胡琏的资料

    2、“18军胡琏,狡如狐,猛如虎,宜趋避之,伺机取胜。”
    研究上世纪40年代后期国共内战史,胡琏之名会屡屡出现。评价胡琏,国内外许多人都会不自觉的引用上面毛泽东的这句话。这句话的出处和真实程度争论很大,笔者无力论及。仅就我本人接触到的材料来看,我以为,这句话更符合胡琏本人的实地。
胡琏塌眉毛,嘴角耷拉,下巴尖挑,面若野狐。作为胡琏老对手的华东野战军,将士很多来自苏北,在苏北方言里胡琏与“狐狸”谐音。在战场上,胡琏多疑善变,打仗小心翼翼,攻战必先求稳,战场嗅觉异常灵敏,一有风吹草动就能马上察觉,然后迅速脱身,人称“狐狸”。胡琏作风泼辣,性格骄悍,而又颇有谋略。所以,早在解放战争之初的山东战场,就常常可以看到“活捉狐狸”,“打碎吃掉(整编)11师这个硬胡桃”的标语。
    1947年5月,张灵甫整编74师3万2千余人被华野在孟良崮全歼。8月,胡琏又被华野2纵韦国清、6纵王必成(王疯子—据说是电视剧“亮剑”李云龙原型)、9纵许世友等严密包围,陈毅、粟裕坐镇马头崮指挥,决心以优势兵力聚歼胡琏整编11师。胡琏凭着“狐狸”般的嗅觉,马上意识到了危险。但他没有慌乱,只是命令部队立即停止前进,就地挖掘工事,与数倍于己的华野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以待外援,最后反倒是华野吃了亏。仅华野九纵就付出伤亡3、4000人的沉重代价,许世友打电话给粟裕发牢骚:“胡琏这只狡猾的狐狸……下次我定叫他碎尸万段。”胡琏11师这次南麻之战,被国民党国防部列为24个经典战役之一,被选为军校教学案例,在台湾台北圆山忠烈祠,国军还以浮雕壁画记述南麻战役。国军的这些做法,不无浮夸吹嘘之嫌,但可以肯定的是,胡琏此战必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1946年后胡琏率整编11师(18军)进攻解放区,周旋于华野、中野解放军两大主力之间,”战斗极为强悍,刘伯承曾为其总结五大作战特点,要求手下将领注意。陈赓大将也说过:胡琏有实战经验,非常狡猾,在战场上能够随机应变,比较难对付。粟裕也认为胡琏确是“悍将谋才”!所以中共诸将均以俘获胡琏为最大殊荣,多次重兵围歼,但在精心组织的几次“猎狐”行动中,华野、中野依然无法歼灭对手。解放后出版的《百战将星---吴忠》一书中,原刘伯承的部下吴忠将军对胡琏的整编11师有深刻而全面的评价,他说:“国民党的其他部队,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较出色,但从综合战斗力讲,整编11师的确是最强的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军官的战术素养和士兵的技术水平都比较高,很难对付。”
    每次中原作战,毛泽东总是特别强调要拖住18军(整编11师),钳制18军,使其不得加入战场,对其十分顾忌。《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有7篇专门针对18军及胡琏的电文,如《钳制敌十一师等部以利刘邓主力休整》、《陈锡联部主要任务是钳制十八军》、《钳制敌第十八军保障粟军胜利》、《一周内不使敌十八军越过睢杞县》、《对付胡琏张轸部北进的措施》、《同意刘陈邓歼击胡琏一部》、《询问一三两纵能否向西参战》等。想想看,那一个敌军将领使毛如此关注,专门提了那么多次,这说明了什么?
    淮海战役黄维胡琏兵团遭到被歼灭的命运,但胡琏不是主将。当蒋介石意识到他不该不用胡琏而错用黄维时,蒋即命胡琏空降黄维兵团救急,胡琏到达双堆集时,大势已去,胡琏已无力回天了。黄维及手下诸将多被解放军俘获,而胡琏却脱逃,当他碾转到上海医院时,竟从身上取出32块弹片,其中几块弹片离心肺仅一纸之隔,后来胡琏出现在南京城时,所见之人无不称奇祝贺。双堆集作战之后,杨勇将军曾说:“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可惜胡琏给跑掉了。”对其重视,可窥一斑。“10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这是对二胡(胡宗南、胡琏)二王(西北王、金门王)的传说,亦可见国军对胡琏的看重。
厦门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标语
金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标语

    3、全社会都来尊崇岳飞的“精忠保国”
    中国民间把关公奉为神圣,血食不衰。胡琏认为民风大悖,历史上的关羽,甚至连“将”都不够格,通俗话本中关公的“义”,充其量仅能维系民间人际(关系)。台湾要“继绝世,兴灭国”,必须全社会都来尊崇岳飞的“精忠保国”。胡琏本身就具有牢不可破的忠君思想。他曾说过: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兵团被困双堆集,形势危殆。胡某毅然机降阵地,誓与兵团共存亡,此可谓“忠不避险”。
    翌年1月,胡某疗伤上海,接华中剿总最高长官白祟禧函,请出任他之兵团司令。盖黄埔子弟,岂能投靠桂系!胡某不理不复。此可谓“忠不事二”。
    撤退前夕,接某降共将领来电,力劝胡某向共军投降。当下复电:“苍髯老贼,皓首匹夫,降匪媚仇,廉耻何在?”此可谓“忠不易节”。
    他说:军人“忠”的三个境界他已达到,而最高境界为“忠以死鉴”。自从投考黄埔,追随蒋公,胡某便时刻准备以死来鉴证志之坚贞心之忠诚了。
    胡琏上述三点,他都做的很好。第一所谓“忠不避险”,可以说他为了忠于中华民国和蒋家王朝,一生处处屡险,九死一生。淞沪会战在罗店一代的血肉磨坊、石牌之战指挥部放在最前线的万人拼刺刀的肉搏战、1958年炮战金门三个副司令均被打死而唯他一人侥幸得生、在出使南越时,越共特工人员把炸弹安在他的办公室,他因到其他房间开会而幸免……。第二所谓忠不事二,在国民党军内部,许多人都知道,白崇禧看不起蒋介石,也看不起很多同级或职务比他高的,但惟独对职务比他低的两个人情有独钟。白崇禧在武汉时曾对其麾下说,具有大将之才者,一为张淦,一为胡琏。但胡琏因系蒋的嫡系,从不听从白的指挥。淮海战役胡全军覆没,白崇禧知道后立即给胡写了一封亲笔信,许胡琏为兵团司令官,负责拨补装备3个军。胡琏看信后,当即投到火炉中,并表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黄埔子弟,岂能朝秦暮楚!”第三所谓忠不易节,即不投降共产党,此处不议,留待历史学家研究。但胡琏不做假、不投机,应算一个真人!(本文节选摘引了伯玉等网友的文章,掠美之处,请谅。)
毛主席时代大陆的宣传画
胡琏时期金门防登陆障碍物
卫星照片      金厦人员往来如梭    祥和平静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liuyinong刘亦农的博客。
欢迎关注: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