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2019年1月20日)
胡新国(右一)带着老母亲在村子里走走看看 长江日报记者杨涛 摄
长江日报记者李亦中 通讯员程书雄 张芬 刘慧 今年71岁的胡新国,5年前与妻子王青枝一起,从新洲城关回到旧街街石咀村老家,专门照顾年事已高的母亲,孝善之举被村民传为佳话。在省城上班的女儿和儿子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女儿每半个月回老家探望一次;儿子、儿媳只要不加班,双休日也必定从汉口回老家。 村民胡春雷说:“胡老师一家是我们全村的学习榜样。”胡新国退休前教过书,村民们喊他“胡老师”。 离城返乡照顾九旬母亲,他自封“招生办主任” 胡新国给自己封了个职务:“招生办主任”——家里招呼生活办公室主任。母亲过不惯城里生活,多年前独自回到老家居住。胡新国与妻子要照顾孙儿一辈,只能每周末回老家看望母亲。5年前,带大孙儿一辈后,胡新国与妻子决定回老家陪伴母亲。 “‘职务’虽是调侃,但时时提醒我,要把母亲照顾好。”胡新国说。母亲患顽固性皮肤病多年,需要天天洗澡,每天下午5时,胡新国都坚持自己给母亲放好洗澡水;每晚10时,临睡前,都要去一次母亲的房间,看母亲被子盖好没有,房间温度是否合适。 “这份细心与坚持,一直感染着我和哥哥。”女儿给父亲胡新国竖起大拇指。 母亲对奶奶的孝顺,胡新国记忆深刻。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症,每次走失,母亲不厌其烦地找。胡新国建议母亲,上工时将奶奶反锁在家里。母亲却说:“哪有人愿意把自己关在家里?我们辛苦点不算什么,奶奶是病人,要让她心里舒坦。” 奶奶有个怪癖,喜欢抠被里的棉絮。奶奶每抠坏一床,母亲就给换上一床好的。胡新国说:母亲这是在用行动告诉奶奶,即使她生病了,小辈也不嫌弃她。 “我们也不嫌弃奶奶。”胡新国的女儿说:“奶奶尽管患有皮肤病,但我和嫂子回来都喜欢跟奶奶睡一起。” 把乡亲的事当自家事办,他被笑称“村六把手” “平时多跟村委会联系,遇上事情,村委会解决不了的,就找胡老师帮忙。”2016年,洪山区城管委驻旧街街石咀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孙勇到石咀村报到,上一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与他交接时,这样告诉他。 没过多久,胡新国还真帮上了孙勇。村里一个贫困户,儿子读大专,姑娘上初中,夫妻俩在新洲城关打工,他们既没精力照顾姑娘,也无力承担两个孩子的学杂费与生活费,于是想让姑娘辍学。 孙勇几次上门做工作,想让孩子念完义务教育,夫妻俩不肯,孙勇请来胡新国帮忙。胡新国设法联系爱心人士资助姑娘生活费,并让姑娘转学到城关中学读书,方便夫妻俩照顾。2018年,姑娘以优异成绩考上新洲一中,夫妻俩专门向胡新国道谢。 “胡老师是个热心肠,乡亲们的事他都当作自家事办。我们村委会干部都说他是村里‘第六把手’——村委会有5名干部。”石咀村支书刘明望说,胡老师以良好家风育化着村里淳朴民风。 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他是群众眼中的“知宾先生” “村里民风好坏,关键就在我们老人要给年轻人当好风向标。”胡新国说,老年人不能因循守旧,倡导时代新风,年轻人才乐于接受。 因为文化程度高,懂礼节,识礼数,村民的红白喜事都请胡新国当“知宾先生”(安排、招呼宾客的人)。胡新国往往借此“便利”,倡导他的理念:丧事从简,婚事从新。 新洲乡下婚事,沿袭旧习,礼节繁多。2017年5月,村民胡双兵的儿子结婚,胡新国建议:按城里人的婚庆仪式举办婚礼,胡双兵赞成。文明、喜庆的新式婚礼一下子吸引了全村人。自此,村里的婚礼都新式操办。 遇上白喜事,胡新国力倡简办,但有一个环节必不可少:开追悼会。悼词都出自他之手,借此悼念老人,启迪后者。 “孝敬老人,互帮互助在石咀村蔚然成风。”刘明望说,2018年,石咀村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授予“五星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