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18年12月17日) 记者:张雪
“申请专利在此排队,第一名航天207所”,30多年前,从事科研工作的胡国华和他的同事拿着写着这些字的纸板,排了三天三夜的队,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件发明专利的申请人。如今,这张专利号为“85100001.0”的发明专利证书作为历史的见证,陈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现场。在展览现场的胡国华与印有自己名字的第一件发明专利证书合影。本报记者 张雪摄
今年已经76岁的胡国华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自己成为‘发明专利第一人’,是朵幸运的浪花。”回忆往事,胡国华说,他经历过发明创造不值钱的岁月,“从地上捡五块八块的东西可能会被人瞧不起,但是偷用别人的技术,却没有人当回事。在实施专利法之前,科研人员多年研究的成果很容易就被他人学到手,非常打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自1985年4月1日起施行。 这张专利号为“85100001.0”的发明专利证书作为历史的见证,陈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现场。本报记者 张雪摄 1985年3月底的一天,胡国华到国家专利局查资料,偶然间听到工作人员提起4月1日要开始接受专利申请,当时就动了提交专利申请的念头。他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来到专利局院里一处还在修缮的平房,“当时那里乱糟糟的,周围不少人都在观望,不知道到哪里申请。”胡国华灵机一动,赶快拿好材料,并准备了一个写着“申请专利在此排队,第一名航天207所”的纸板,“我当时就把牌子往门上一挂,大家就自觉在我身后排起了队。”经过三天三夜和同事接力排队,他们终于在4月1日如愿成为了第一件发明专利的申请人,申请的专利是“可变光学滤波实时假彩色显示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将从卫星上拍的地面照片,显示为按某种特征不同而编制的彩色图像,从而看到更多信息。” 以此为起点,胡国华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申请了20多个专利。而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中不断发展完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虽然已经退休,但胡国华现在依然活跃在科研工作中,看着展览中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科研成果,胡国华不禁感慨,“是改革开放为科研人员松了绑,让知识有了价,激发了大家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在他看来,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营造着日益良好的创新环境,给现在的年轻一代带来了更多鼓励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