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坦胡氏谱
前言
本人有幸在宗亲胡传农处获《龙坦胡氏统宗谱》谱头手抄复印本一册。该谱最迟一序成于康熙八年,据传农先生说该谱刊成于乾隆八年。自2013年下半年始,就认真细读、研究。由于是手抄的行草、文言复印本,阅读起来十分费力。为了有效保存这一珍贵资料,便于宗亲、朋友阅读学习。本人着手点校《龙坦胡氏统宗谱》谱头,就是将竖排转成横排、将行草繁体字转成简化字,并加上标点。初稿成后,敬请朱凯仲、王文庆老先生指点、勘校。在此特向他们表示衷心地大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敬请宗亲、朋友指正纠误。
胡氏起源,本人认为比较可信的传说是。昔尧时明显夫人,孕时因梦,所诞太子获胡姓。传世后裔陆续获封于陈国(今安徽阜阳一带)、获封安定王(今甘肃一带)。龙坦胡氏是安定王之后裔,今有溪头都龙坦桥旁石碑“正德己卯安定重建隆坦桥记”字样为证。(何时由隆坦改为龙坦本人无考)。胡公满为世祖。历夏、商、周、秦、汉而下,世居咸阳。隋唐间避难南渡,其一宗迁于徽宣之间。福公为姑熟太守,而居新安歙之黄墩。裕公而居碧山(今黄山)。福公五世孙瞳公生十四子。瞳公十三子学公(850——906),字真翁,唐咸通九年进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公。为避难于唐僖宗文德二年(889)由黄墩徙居婺源乡清华,为清华胡氏一世祖。历数世至宋末,学公后裔七七公,讳渠,字东野,为政宣州通判。其子五百,字汝坚,始迁龙坦(石门乡溪头都)。明崇祯八年,龙坦六户,卜建宗祠于阿孔岭之阳。尊德四公为龙坦一世祖。
龙坦胡氏始迁于宋末,宗祠建于明末。旺盛于清、民国。建国后渐衰,如今龙坦已是今不如昔了。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有安定龙坦胡氏后裔的身影。
胡平葆
2014年4月
龙坦胡氏谱
重修胡氏宗谱序
予,由新安适崇安,访师于衡山之下,见一藉溪先生,从游者不啻千余,遂以师事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从事于大学。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功。上接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思孟,道统之绪。于凡太师安国公之家传,伯师、致堂、五峰公之家之。互演义兴,及著集百家诸谱子之要言,一一考而详焉。优游岁月,盖亦有年。一旦阅及家谱,备查胡氏根末,方知出自舜之后也。武王克商,寻舜后、而封胡公满于陈,以生齿渐繁、星居分野在先,多住咸阳,及福公、裕公南渡迁于徽宣之间碧山、清华乃其始迁也。复迁浙之龙泉、绍湖等处,闽之崇安等处。江广之西北庐陵等处,并池、太、南京等处。诸宗皆一脉流传者。故仕于汉者固多,刚公、广公其杰者出,实有名于当代。仕于唐者甚众,学公、珲公其最高者。一与李克用并功,一与李白友善,后访至其家,赠诗而作谱序。故胡氏修谱自此始矣。逮至太高祖皇帝以来,宗德隆盛,人才迭出。先胡公瑷定雅乐,谥安定公。后太师安国公作春秋胡传,帝置之座右,每日读一次。伯师、致堂、五峰公忤奸秦桧,屡贬而忠声大闻,庐陵公出,铨公连谏出谪。此固胡氏人才一时之盛况。父子兄弟四公,俱列真儒、传道统,虽三苏亦远莫及矣。且谱条支分根连,脉络贯通,千古人豪宛然在目。天下一家展卷可识胡氏家乘,特同国史于不朽。予盖后进门下,不敢僭妄。特寻谱之源,述谱之流,因以记其人之贤,以为简末之备览。仍敬书宗谱于卷首耳。 新安朱熹序
安庵先生序
明道先生以管摄人心睦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谱系。盖宗子法立,则子孙百出宗之,自然昭穆明,长幼序,上下联属而不乱。宗法废,孰主张是,孰纲经是,幸谱谍存,是隐然宗法、寓乎其间。人心亦足管摄。否则,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罔知源委之所自出。圣人制为五服,上至高祖,下至元孙,因人情而品节之上焉者,尽仁而尊上,其服有五。下焉者,尽义以惠下,其服有五,曰上焉服有五者,自吾身而推所尊,曰祢、曰祖、曰曾、曰高,斯为五也。下焉服有五者,自吾身而推其惠,曰子、曰孙、曰曾、曰元,斯为五也。仁义尽,则服属竭、至吾子孙,所以尊上、所以惠下,同此一则、同此一天、昭穆祧迁相为联属、子孙、孙生子无间然也。自五服后有从父、从祖焉。又远而为族祖焉、派日远,而尊卑次序以谱藉存,而名斯存矣。夫!名之存、所以存祖也。昔陶渊明赠长沙公族祖云:同流分派,人易世疏,慨然误叹!念落厥初、老泉族谱引以自始而衰,而至於无服、其初只一人也。吁!果念厥初知自人而番衍盛大,以至於今日,始终相联、又何计乎服之远近。南史王懿传云:北人重同姓谓之骨肉、颜子推家讯,凡宗族自从祖、族祖之外、高秩者,通称为尊、同昭穆者,百世称兄弟也。河北士人,二三十世称从伯、从妹,今吾族自常侍公以前失其传。自常侍公至升,十世而近,自升而下又四五世矣。常侍直歙节度讨击使、兼殿中侍御史。诰考乃唐光启二年丁未(886年)八月也。初语不存惟自光启至天佑三年丙寅(907年),凡二十年而为梁。自梁(五代后梁)开平二年丁卯至(后)周恭帝显德六年己未(907年),五代,凡五十三年,而为宋建隆元年庚申(964年),越五庚申,而至于丁丑,凡三百一十七年。则自唐至今,通为三百九十一年。呜呼!世道有升降,人间有兴替,每展谱籍,考其时,感伤泣下!幸吾宗集族数千指,四民各居其业,衣冠儒业最聚其间。事力不齐,贫富相恤,固所当然。苟不能之,亦各安其分可也。乃或持其富力,则虐其族,虽亲未尽而不愿曾可惜也。宜乎!樵隐先生谓不如禽兽之知义,当时议者亦谓眨驳太过,盖以禽兽视族党,则亦何以原其初。吁!先生察於事几之先,叹夫时世之弊,欲救之而不可得、必极言之,信斯立言之难也。樵隐此序,作于乾道(南宋)癸巳(1172年),今又百年矣。吾不知今日之族何如也。吁!吾处数之不能以终其物,悉数之则重遗族党丑,非升所安,晋王遵流涕于周顗曰:伯仁由我死,二三十年来伯仁之多也。昔有适伊川见被发而野祭,叹不佰年而为戎。今吾乡所行何止乎被发野祭,盖自恻隐之心亡,则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皆亡矣。又缘乡曲老成敦厚斯尽,无能以善相资,每务以恶相济,朋家作仇,商后王所以亡。今乡里匹夫敢以若此人穷昇具,吾恐影响之不虚也,升伪得旧谱,托宗一兄端礼,孙、重楷、六兄、端复嗣增修。善必书,而恶不书,使览者自悟,书用识哉。欲并生哉,有虞圣人之教人,欲人知愧耻,而顺受其正,不致率为小人之归。庶几薄伪,亦足以转移,实区区之深幸!樵隐十三伯,文宗万十五伯,文靖念一伯,三序,仍冠篇首。其间永兴公一派,乃毗邻胡太卿家谱所载,且为同出常侍姑并录之。其博洽者考焉。 嗣孙升百拜谨书
至元十四年丁丑(1277年)四月望日
得云先生序
族谱何为而作也,所以序昭穆记绝续也。夫:序昭穆则尊卑之分明,记绝续则善恶之理著,皆足以为世教也。盖自天生闻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性初,曷尝不善。亦曷尝不知所以尊尊亲亲也。特气禀拘之,特欲蔽之,世日降,俗日漓,於是乎,权谋术数之习尚,乖争凌纪之风行,始不能不失尊卑之序,而有善恶之区别矣。然则族谱之作,犹可已乎。胡氏先出于虞帝,而蔓于天下。汉之广、唐之威或以高爵显,或以清操称,其载在史册数班班可考也。迨乎唐光启间。常侍光禄公出,以功名奋,由歙之黄墩,宅于清华者,至今历四百载,方十余世,更唐及五年,五年及宅,中间,兴替不一,而子孙之家于清华者自若也。岁时叙会、吉凶庆吊,森森有序、彬彬有文、冠盖相望、前后如一。噫!可谓盛矣。抑岂非常侍公之种德自有欤。然源深流必长,根盛叶必茂,理固然也。不沃其源则流有时而息,不培其根则叶有时而悴。凡为吾胡氏子孙者,宜思所以愈沃其源,愈培其根矣。然则族谱之作。庸可以泛观乎。天瑞敬阅修存所著族谱。据云旧谱既详益密,其于昭穆记绝续,亦庶乎其可矣。经世教矣。将使后人观之必曰;某也尊、某也卑、某也善、某也恶、某也夭、某也寿、某也穷、某也达。噫!其有感也夫。 天端百拜谨书
至元壬辰长至日得云
壶山先生序
谱系不可无也。唐人诗曰:昭穆在百世,百世又何疏,户晓应难及作图为细书。盖谓谱系之不可无也。欧阳六一翁曰:川流派别当知同源。人代散殊,当知同祖,同源。必不笑咸淡清浊之异,同祖则不学秦越鲁杞之为。然非图藉以记,恐历代渐远,无可为证。安识源句之本于风也。安识晋公之本诸姬也。是亦谓谱系之不可无也。司马温公作宗派记中曰:昔有问六蓼之所自出,懵然不知所对,人诸吴罔记,谓周之裔宜乎?有皋陶庭坚不祀之姓,人有成季之昭,宣孟之穆。至若五世而不相庆吊。人吴子、郯子、笃少皞之亲,且无言称先职之美。吾监斯敝,遂作宗派一图。揭诸中堂,以亲诸后进辈复楷书百余册,凡我族属各送其一,庶朝夕披览,可以起其敦族之义。不以服属疏远间,而因所惧。可以厚流俗之一端,是亦谓谱系之不可无也。吾宗安定始自常侍,常侍以前茫不可考。常侍八子亦处四方,比闾而居者。六公、九公之两支传流至今可谓繁衍前乎,诸尊曾有谱系、曾有记文、岁复一岁、方来源源未常有续笔记之者。我修存兄讲学之余注意及此,新装图册极为详备。又书服制以晓未闻,使族之老少见之兴亲亲,以睦之念,无相愿如陌上之人,即司马温公厚流俗之美事。使他族之人如修存之用心,有补于风化。不既多乎。 至元壬辰(1272年)夏五月蒲节日 壶山
介瑞百先拜谨书
玉林先生序
谱籍不存而不知有宗者,固有之矣;谱籍存而不知有宗,吾感焉。汉高祖入沛,以帛书与老父子弟翕然侈之,司马相如使蜀亦移书喻父老而已。古之人知重本也如此,吾宗世为右族,昔者比屋弦歌,耻不识字稽之简籍,可慕可钦。宜衣冠之盛。文献之足觑也。廿年来,陵谷迭迁。苟龆龁间不聆父师之诲者,虽身知皆常侍云礽,而昭穆之序莫之定,敬爱之心莫之生,本安在哉。呜呼!其孰能救之哉。丙子先庐毁於兵,谱籍与之俱烬,间得残编,而字画漫刻不能披览,断续先次莫推所宗,茸茸而完之,世荣辈责也。胶扰世氛,实负此久。至元壬辰,侄孙良俊读礼之晦,乃注意于此,按定庵叔父所藏,增搜博采枝叶不遗,半年书成帙然,昭穆其知本矣。夫世今又厘为十二卷,庶便观览。而纪方来他自十一卷克之灯钵,相续吾宗,必有知本者甚幸,逐一书纪以传无穷于戏。胡氏之先源流深长,历世既远,枝分派别,其繁衍甚大。散居宇内,不免各自为宗。吾乡之谱,其祖始常侍。故谱以清华繁焉。非自狭也。虽然清华之族大以稠,常侍八子,今谱之可传,裔之可录者,六公、九公,其他莫之考焉。矧六公、九公之后,或以仕,或以贾,或因赘婿,或傍人门户。衣食利名之故,东西南北而家者,十之六七。虽按图而知其初迁之祖无所凭,而记其绵绵之裔,惜哉!想若孙、若元、贫贱富贵之不齐,其间重本敬先读书知义者,必曰吾世居清华,鼻祖常侍莫诉其源,莫昭吾考,抱此恨者多矣。天福吾宗,畀之奇逢,相与讨论。而嗣书之宗支日盛,顾不幸欤编是书既成,世荣斋沐再拜予祖曰,常侍公流度至今十有六、七世矣。或以科名显,或以介胄扬,或发身于筹边,或就徵于帛,簪笏璀璨,代不乏人。世荣不肖,白发种种。迄今无一事报父师之期,不成一事可为复进之式,上负高曾,俯仰百愧,冀吾宗贤子弟悉衡父师教诲者,阅是集读辈之文,知所本知所宗,而后知爱吾身,复吾家声,自安于士农工贾之业,自处于孝弟慈友之乡,黾勉自修,人伦之厚有期矣。将见本大而枝益繁,羊存而礼可续,春日载扬,惠然和畅,父老子弟,相率拜常侍公墓下。观者必曰,胡家居清华四百余载矣。其殆庶乎。勉旃!勉旃! 大德二年(1298年)岁在戊戌四月既望
十一世孙 世荣端拜谨书
胡氏统宗谱序
族有谱,家有序,礼有常,经吾家自银青常侍由关中而居歙,基墓安里之洋峨。唐、宋迄今四百余载,诰翕存焉,世代不为不远,子孙不为不繁,名分截然者,盖有谱也。清华之传有自来矣。常侍公后有八子,居闽、居浙、居江左、居鄱之故县祈之贵溪也。他郡未及见闻者不一。惟六公、九公世居清华,枝叶蕃盛,至子孙十五世矣。诸公之后有迁鄱阳之石镇,宣州之石门,康山之洑水,雁荡之银村,江阴之无锡,石视之胡村,回峰之小汪及居田里甚众尤繁。先辈皆以儒显历仕者多。或留文翰,或登文籍,匪或枚举。予读父书愧不能文。窃闻先贤所谓为善最乐之训,其说岂易言哉。乐善二字,其味深远。斯乐也,非金石、丝竹、子女、帛玉之乐,乃道统之乐也。能察斯乐,何往而非乐道之要,凡人秉性宜温,处事宜详,居交宜谨,赋税宜先,事君宜忠,事亲以孝,事上以敬,御下以宽,处乡以和,立身以正,夫妇以和,长幼以序,治家以法,教子以方,交友以信,亲亲以义,接人以礼,待物以恕。所云者皆由乐善中出。如此枝叶不繁盛者未之有也。吾宗先世以来,舍乐善而尚智势者间有一二,虽能布一时之威福,而子孙鲜有能继绍之者甚矣。於矢绝而无焉,耳闻目击历历可考。由是而乐善之念已有徵焉。今族之英俊繁盛,衣物文物骏骏可掬,皆由取乐善而忘智势,尚儒雅而黜浮华。斯验也。实是乐善而然耳。冀吾宗贤子孙,各宜自励,而儒业问道究竟精微,以需特举,将见枝叶愈繁,人才益盛。由此而高大门闾,光荣先世。为善最乐之义,岂负我哉。吾宗族繁茂盛大,尊尊幼幼,无效他族以富贵膏梁自去。礼有典,家有序,少长秩然,昭人耳目,不亦伟哉。兹有年前辈尊长编序固多。吾父得云翁亦常序焉,余不敏 遵母训以平正持身。因观东平公为善最乐之说。敬广其意,书诸谱后以戒吾子孙,并为族俊彦者勉。幸毋以余言为赘。
延佑二年(1315年)乙卯岁仲春月
十世孙 济昆 百拜
龙坦胡氏家乘樵隐先生序
人这所以别于禽者,以有义也。人惟其有义也,必知我所自出之同焉,而不为异也。宗族之义大也。尊卑相聚而后有以致其敬;富贵相通而后有以致其爱;冠婚宾客相庆,而欢欣存焉;死丧病患相恤,而衰矜存焉。夫是之谓宗族之义,吾故知其能别于禽兽者也。自夫尊卑之不相聚也,尊者不怜其卑而以傲,卑者不奉其尊,而以悍,尊卑黩乱,讯骂讼争处忿,而不知反向之敬,变而悖矣。自夫贫富之不相通也。富者以财自侈而凌侮其下,贫者窘于衣食而疾视其上。富者愈高,贫者愈傲,向之爱变而狠矣。冠婚宾客之不相庆,则欢欣之心无乃以息欤。至于亲者反疏,疏者反亲,仇雠作而礼义减,皆由此之故也。噫!其不知义矣乎。何以别于禽兽乎。虽然禽兽尚有义也,奚云人在庭也。鹿之在野也,而食则相呼;鸿雁之在川也,杲然之在山也,而动则相应,亦可谓义矣。矧以人而不如之乎。胡氏之先,自周封舜后伪满如陈,是谓为胡公,其末浸矣。而西都之常,东郡之广,晋之威,唐之证。凡显显登载史传者,其流虽别,其为胡一也。唐末遭寇之乱,常侍公由歙之黄墩来居清华,是为始祖,今旌而列之,得十余代孙矣。人众浩繁,阗溢闾巷,呜呼!可谓盛矣。贤明敏秀,温文恭俭,不可谓无人矣。而吾未以为盛焉。恐其间不知义也之所在,而尊卑之亵慢,贫富之间隔也,冠婚死丧病患之不相往来,而亲疏之易位也。是敏者之不能行而群焉。以游而虑焉,以处安于不义而靡然成习。敦厚消而风俗坏,天理民物彝沦,肴颠倒而莫之救也。因获旧谱而新之,置之坐隅,庶几与吾同所自出者,观之深省其故,而宗亲亲之义。宜敬者宜敬,宜爱者宜爱,宜欢欣者宜欢欣,宜哀矜者宜哀矜,非惟足以俾吾宗之睦,将见一乡而暨一国,而天下和协之气熏蒸四达。苏氏曰,民相与亲者睦,王道之始也。诚知言矣。吾宗其谨思焉。笃行而无拂于斯。 乾道九年(1173年)岁癸巳二月朔旦
师言元龙谨书
文宗先生序
东坡苏氏有言曰,良民之家,士大夫之族,未必无孝弟相亲之心。有族无宗,予莫为之纠率。余尝载诵斯言,信古人用意之深也。一族之中愈传而愈远,弥久而弥繁,欲望相属以相爱,而翕然于和顺辑睦之域,诚难矣。而况井田之法废,比闾族党,相赒相庆,相眷相恤扫地。致有同里而或昧其亲疏,异乡莫识其面目,问行位于其间阔之余,扣源流于并见之日不美甚矣。是宜苏氏深悼有族无宗之为弊也。虽然族之有宗,在今日为难行,而图述谱系余谓亦庶几于此者。吾族自常侍公以来,殆有十余世,可谓愈传愈远,弥久弥繁矣。樵隐兄患宗叙之不明,而亲睦之道熄,遂画为图,揭之家庭,使尊者见之而尽为尊之道,卑者见之而安为卑之分,亲者益笃其欢欣,卑者毋忘其敬通厥功岂不茂哉。既而文定兄又恐或有遗忘,即图而详注之,易为文册,以便览阅美矣。二兄之志也。余昔于辑和宗党之道,实深致念,于是见二兄之图册,油然有 于吾心,敬袭成规,编为方册,其所记录,益加详悉。由今以往,非特使予若子若孙者,览图以知其辨分,以成其和。而本族之中,观者皆知所自警,将见欢然有相爱之恩,灿然有相接之文。乖争凌戾泯矣。余之素志必至是,殆无撼云。 嘉泰甲子(1204年)十一月既望
潮再拜谨书
重修龙坦胡氏世谱序
夫人之有身,生于父母。本族宗祖托于子孙,蔓延于千万世之远。推之上一本之所以万殊,达之下万殊之所以一本,是固生人之道而人无不备也。自夫礼制之近,而见之肤者昧之也。上惟知父祖之享,下惟知子孙之远,噫不狭矣。是非礼之不能及乎远也。礼酌于中也,非礼之过也。谱谍不明谁能具远耳,目贯万世如一日相联属之也。噫!吾于是憾焉。而考吾宗之故,溯其源,则自唐明显夫人感异梦生胡太子,而封安定郡王。胡是以启,而后寝失其传。至周武王克商大封帝王之后,封胡公满于陈,以昭舜后其再萌也。胡自嗣不绝矣。厥后敬仲奔齐,更姓田氏,至太公和周安王,宠锡齐姓。汉之时,一徙太原;一徙广南;一徙洪州;一徙处州;一徙江夏;一徙常州;一徙歙之黄墩;一徙宣州宁国。星罗棋布,班盈天下。吾不知其几千万族矣。呜呼!其在前也,皆吾宗也,吾今敬也。其在后也,皆吾子孙也,吾今联属之也。世远人遗,载籍不全。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吾将奈之何哉?吾惟幸得吾祖讳学字真翁者,生唐光启间,囗讨巢寇,功封银青光禄大夫,校国字监祭酒兼御中丞。先避难歙之黄墩,今徙婺之清华。公八子,四子曰六公,讳延晖是吾宗也。传七叶公孙渠公,出判宁国,乃嗣汝坚公。因家龙坦历,皇明嘉靖已二十三世,是则世次本末昭然不紊者也。成化年间,佐四世祖浩洋公,义捐己赀,置加修葺,历今数世,未云下遗之患。况图录未判,难免亥豕之讹,佐患焉。是故叔廷器,遍叩诸族,礼聘婺州游君北雁,重加订正而付诸梓。凡立例一以欧,苏二公家乘之为法,图以五纪实以四存,明其传袭之不紊。讹以阙讹,信以传信,恐其附会之穿凿。其他如光显国家,封功袭爵,明其勋也。姻联懿戚,祀尚公主,录其荣也。政教所在,倬倬有声,揭其质也。光晦林泉,不干利达,尚其德也。善奉二亲,不遗余力,表其孝也。探究隐微,足徵理学,敬其道也。纳粟输金,资国利民,榜其义也。寸长尺技,毕录无遗,取其才也。内行纯正,轨范闾门,可其行也。矢志孀居,金石弗渝,重其节也。夫懿德人之同者,而好善天下之心也。况吾祖宗之有,而子孙者固不为之顾云。是故谨尔识之,以为后清。俾千百世下,毋诒不肖,以为祖宗地下万一之庆幸云尔。若乃作谱之意,乃以明尊卑,叙昭穆通有无一贫富。上数十世祖,樵隐先生、文宗先生、定庵先生、壶山先生、得云先生、玉林先生已悉之矣。岂俟佐复赘哉。 嘉靖壬辰四月既望
二十二世孙 佐子良谨序
重修龙坦胡氏世谱序
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不修则善恶褒贬无所记,谱不修则昭穆世次有不明。故史无一代不修,而谱亦无一世之不修也。吾族自胡公满至常侍公有六十五世,自常侍公至汝坚公有九世,自汝坚公至德四公有十五世,自德四公至吾之曾祖辈又四世。以世计则九十有余世,以年计则越有三千年,允谓源远而流长也。然其人或寿或夭、或贤或否、或疏或近,与夫生忌嫁娶葬墓之无稽者,是皆谱谍不修之过也。今自吾祖吾父,以至吾兄弟辈,子而又子,孙而又孙,齿日益繁,苟谱犹有未修,吾不能无忧也。盖谱载乎亲,亲见乎情,情著于服,服始于衷,而至于缌麻,而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吊,而相视于途人也。吾之所以相亲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 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者,老泉先生之所以深叹也。吾先世浩洋公,每虑及此,常与胡先而修之矣。但其图系纷乱,未寿诸梓,吾侄子良病焉。于是今年春编谕诸族,以请彩安游君北涯重订正之。君果不负所请,囗欧式以五世为图,图后有传,凡自吾新安之始祖,以至吾龙坦之始祖,各自为世表。表以前者,追吾之所自出也。自吾祖吾父辈行,讳某字。某力行,某善娶,某氏葬某处某向,皆书之者,尊吾之所自出也。下而吾之兄棣,以至吾之子侄辈,其生殁嫁娶,亦皆书之而不遗者,正欲使后人知之,一如今日之追之,尊之也。吾故曰,此实有不容已也。否则,或有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由贫而富者,不录其祖,其与禽兽异者几希。夫人与禽兽异者岂不可知其所自耶。夫不知者昧也,知而不为者不仁也,为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嘉子良之首倡,又嘉游君之善吾族谱,于是乎言。 嘉靖壬辰(1532年)夏四月谷旦
二十一世孙 琏廷器谨序
泾川龙坦胡氏与太邑麻川胡氏合谱序
予承
王命,奉敕分司易州督粮。同僚、同年俱饯于正门之外,独同宗崔公讳胤昌号鹤亭,独饯于十里之许,叙情祝别宛如一家,不啻得亲手足,真通家也。适有家报至,内有家姐夫胡君讳世仁者,男胡志学,向日从游之久,真相契者,说泾川同宗讳尚仁公,屡书邀父同修宗谱,求予文作谱序,以揄扬其盛德。予素拙才,不敢僭忘想,此公曾同舟领教矣。敢囗一言以负千里不远之意。予自辛卯科终场后先回,遇公同舟请教试文,定议魁解大才,比以飞龙在舟,旦暮腾霄,黄甲气将成紫泥,惟听捷耳。到泾川河果分别,公登岸,生犹舟归,惟洗耳望公之报。不意天欲以头属老成而犹欲老君之才耶。故今修谱,盖欲追求一脉之流传,而亲见安定公、文定公之渊源。尚考历代之忠良,而仿佛演宏曾铨公之气慨而后出仕耶。且筵太邑仁宗于家,与致仕宦归亲伯天祚公同为之主。请通族之杰出者,如镛器青屺烨铁煅录周村之钻瑚旺宪孔岭之辉与栋,七甲之悠悫,愚表贵灼憹德五曰续绪奇宇霄,六甲鑕中栋泽锋会位之与四美,将二家旧谱,三后参互考订,逐一查对。上自舜后,分胡公满以来毫无差谬。至乐陵公生二子福、裕,始南渡迁于徽宣之间,福居长为姑孰太守。初迁黄墩,数传至学公。剿黄巢封常侍,归迁婺之清华,而泾川溪头都,祚于尚仁同宗一派,实其清华之枝分迁也。裕为福之弟,隐黄山家碧山,二传生松擒俞。子仁封常侍,生邦公为太常卿。珲公为输林学士,与李白友善,赠诗载誌。邦公迁宏潭出培元海月,珲公后迁麻川南市,而生世仁。筹宏潭麻川,实裕公之枝流传者,枝分条连脉络贯通。尚仁公尤不敢苟,必欲世仁公负版至家,捐资供工,朝夕阅阀,删其繁,详其略,重其事而不敢委之于人。鹤亭喟然叹曰,植本固者枝必茂,重本始者后必昌。生家旧谱湮没,与公一向未曾修谱,径公与轩鼎公,五公向试南京,阻风采石,遇生道及修谱一节。试毕,公即至生家,叠至次序昭穆,齐付公祠梓刻。一念诚谨之至,期以尊祖洽宗。不意二家齐发科甲,而有如此之报也。闻胡氏族大枝繁,星罗棋布,分迁各省各郡者众,独泾川一枝尚仁公迁太邑,世仁公并修真知本,始所当重者而重之。况硕学邃养有数,天必将大魁天下而如公之发达者,以膺其才矣。予后复叹曰,公之言正合吾之祝,因序其言以为谱首。 赐进士出身户部司主事 会魁宏台崔师训叩首拜撰
行人司鹤亭崔胤昌同拜撰
泾川龙坦胡氏与太邑麻潭胡氏合修谱序
予,族世居龙坦,盖出清华常侍七公世孙渠公之派也。相传二十余世,而世系绵邈,宗枝蕃息,家谱之作所从远矣。族伯尊祖汪洋公之修于天顺戊寅(1458年)也。伯太祖之重修于嘉靖壬辰也,续与本宗清华合修而又统宗之谱在,亦可谓萃聚合焕有族而有宗矣。顾有五世则迁之宗,以辨异也,有百世不迁之宗,以同统也。吾世自胡公满以迄于常侍公,历年千余,其间绳绳振振,星布棋列不可胜记。孰非吾脉其置之乎得之,常侍公以后失之,常侍公以前则于木本水源之怀犹未极也于同胞,吾与之度犹末扩也。且家谱自合修后,倏越五十余载,有支派繁盛之庆,又有昆次混淆之虞,方将聚族而谋。亲以及亲,派以及派,广不匮之思,旁搜博览以大统宗而汇成一谱。适太邑同宗讳世仁君,其令嗣讳世学,列庠游,应棘试,曾与不肖遇白下,倾益交如故。溯其先世,则出自乐陵公次子裕公派,迁居麻潭者也。乃吾祖常侍公实出乐陵公长子福公派。今之参商,昔之伯仲。世代虽云远乎,溯本穷归不,可谓无据也。且世仁君慷慨豪侠,与吾祖天祚有莫逆之雅,因会族订,宗族中祖辈、叔伯兄弟辈,共出一心同唯一口,遂尔欣然合谱焉。夫以隔于两地者联于一家,涣于数百年者聚于一朝,傥其血脉肢体之同,自是精神意气之合乎,盖天也,非人也。天合非偶然,将必人事应焉。行则并建旗鼓树,赤帜于中原,以求无负于崔君宏老先生之序引也。予于是乎有望更于是自勉。 万历乙巳岁(1605年)十二月朔日
常侍三十二世孙尚仁谨书
胡氏统宗谱序
吾族承妫讷来源远矣,流长矣。流长则派纷,畴知夫源之所以合也,源远则迹湮,畴知夫流之所以分也。于是视族人若途人,无论异地异居,即群萃州处者,五服外莫不相囗亲睦谊衰而凌犯习滋,总之由谱系弗明故也。廷栋袭居龙坦,疏于学,泥於潇潇箪瓢,惟祖功宗德是念。蕲联通族于一体,毋祈痿痹,如流之分金,范之置产,弗能矣。岂敢稍有菲薄以贻先公康侯辈玷疣,而谱系之修尚未逮也。适派居麻村,有宗长讳世仁者,锐意睦族,不啬捐重资为本族立祠修谱,且寻乐陵公之脉,慨然以此卢为合修计。生家尚仁侄向有修谱之念,一 闻其言,辄欣欣任首事责,邀宦归亲伯天祚公,同谕各族,若出资费以修之。时据向所遗谱,彼此参订。自胡公满以下,乐陵公以上,年远难核,传信传疑,第仍旧籍。若乐陵公生二子,长讳福、次讳裕,因隋乱遁迹徽宣间。裔派甚盛,人文迭起。裕公初为尚书,数传生珲公,为唐之学士,与李谪仙相友善,白鹇赠赋耀人耳目,其此最显者。越周保公迁麻村,递传迄今,生齿之繁,殷盛之休盖若而疣。福公初为姑孰太守,爱民如子,民载德庙祀。数传生学公,为唐常侍,与李克用同功靖乱,诰敕昭然誉公行,实志尤班班可稽。公八子由清华所处繁衍不穷于樵隐,双湖名一桂,定庵名升。诸先生彬彬名儒,皆其有之最显者。吾族系六公延珲之派,越汝坚公迁泾之溪头都龙坦。递传至显保公、五保公,二支并衍迄今。生齿之繁,殷盛之休,盖亦若而然。派列详明,世系不紊,弥分弥合,弥涣弥萃。合为子若孙者,从源须流知须支有虞,星布四方者不可胜记。而乐陵公一脉,条贯如斯,则必相规相劝,相爱相恤,谓秦越判于一家,戈矛起於同室,其忍之也。噫!子若孙而诚知此乎不以途人待族,亦不以途人自待。外拓之胞,与之量可究也。内返之,知能之,良可完也。世德以光世泽,以衍流庆,盖无既矣。谱系之修不虚矣。兹举也,触发之者,世仁君之力居多,于廷栋何与第于亲睦,私愿窃深惬焉。谨一言以附于简末。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1605年)夏月之吉裔孙迕栋端肃拜书
尚仁校正
龙坦胡氏统宗谱序
吾姓之系出有虞,旧谱已载之详矣,余何敢赘也。吾族之清华以迁于泾,旧谱亦载之详矣,余又何敢赘也。独自旧谱之辑,实吾祖元夫公手成之。吾祖以卓荦非常之才锐意作述,即修谱一事,其溯远而萃涣者,亦甚费详。慎以底于成,便天假之于年而大展厥蕴,以续安定公、文定公之传,端有在焉。乃享年不永,未竟厥志,伤矣。越六十余年,而吾族之生齿日益繁盛,又增三世而未登于谱。吾叔祖讳尚衡,孝友性植膺。 纶,命督学两浙暂归来,慨然以重新是谱为已任。故于公余之暇编而辑之。干统枝分,灿然毕备,以付剞劂氏。余暨侄夙欲绍吾祖之志,更承叔祖之谕,遂欣然从之以趋厥事。事将竣,余两人何能言而又何能已有言也。古来族谱之设,所以惇本支,昭世德也。今是集既成,俾开卷时,知某出某派,某系某分,某属某行,一览洞然。不惟昭穆不紊,而且笃宗盟广孝敬端于是攸赖。又前人之行实具载于谱,令奕世而下,咸知某若者懿修,若者邃学,若者英华而卓迈,若者温良而笃诚。记其所云,其先祖有善而弗知,与知而弗传,二者可无讥焉。不宁惟是,且睹不谱者,有象贤之思焉,有绳武之志焉。有诒谋式榖之顾焉。将见既生之胤,日益昌荣,而百世之云乃其衍蕃炽盛,岂有量乎。余两人感叔祖之孝思,垂裕无穷,而俾吾祖之志亦以永存。故敬述于简末,以志不朽云。 康熙八年(1669年)岁在己酉孟冬月裔孙其兰敬书
旭龄校正
胡氏统宗谱序
族属之义重矣,夏商七世而杀同姓通婚姻,至周而百世不通谱之重也。其肇于兹乎?生人之初原于一本,而奕叶云礽,散在四方。古人之氏,以地以身以友各随其物。后世因之,而百迁不易比于古为。近云仙源胡君世仁,纠宗修谱告成,而介孝廉君海月,以季谊请序于予,不获辞,则为之序曰,胡氏妫纳之胤,代有闻人,向居咸阳。至随唐间,胡乐陵公之子福公、裕公伯仲南渡,始迁宣歙。日后枝繁分迁江浙闽广。而裕公初居政,府隐仙源,至今以尚书名其岭,此其遗迹也。三传邦公迁宏潭,珲公家居碧山,有白鹇之异,仙谪以双璧易之,而名遂彰。后居南市麻村,至亨公以长史起家,为邑著姓,世德益培人文郁勃。故序碧山胡氏一枝者,断自裕公始。福公守姑孰,家黄墩,传至常侍学公,迁清华生八公分四处。后裔迁泾县。渠公家龙坦,故序龙坦等处。胡氏一枝者,断自福公始。麻村少川君,虑族之涣而无纪也,新其祠以纪先代而谱曰,统宗示有始也。例得先序黟山之秀,汇于弦歌。曰,弟季鹊起,科名烨煜,于宗有光。故谱宏潭猷州竹箫,金壶振响,富擅素封,名籍琐围。故谱宁泾龙坦。九子孕弼,黄袍授彩,郁为家宝,诞作邦桢,故谱池阳高坦。况安定瑷公、文定公、安国公、寅宏、曾铨冠盖相望,文章名世,总属一脉。其它区别分域,接萼承芳,后先胪列,远近概学胡氏之繁,于兹盛矣。仰有感焉。夏商质不胜文,袒免而后缀姓,合食而不知通之以婚姻可乎,乃其人鲜嚣争户敦任恤即途之人犹其同室也。周公定为百世不通之礼,而行苇棠棣之歌以笃懿亲,其初岂不亦枝叶绸缪,而列国诸姬剪为雠仇。自汉以后,种类兹演而参商兹甚,同室之人犹其行路也。宁惟角之又从而为搏噬之斯,又何说乎?岂谱系之义未明也。虽然此人盭谱,非以谱盭人也。望名岳者不可配林,忘岱祀大川者不以恶池遗河 ,岂以世家钜族发祥远而基祚嚭,自遗厥祖,问其宗不能置对,空桑而属毛离里,靡托也。乌衣而太原琅琊无别也。铨叙而王满之奏弹莫解也,讵不亦羞士族而玷华胄乎,故世以为祠以妥先灵,谱以联子姓第纠宗绥族诉而止之。而知为一人所自出,其忍嚣争搏噬同室而途之乎。是役也,胡世尚仁嘉都梦龙君游集族老镛续攸绪器发悫长表录华愚瓒铁瑚旺美辉中应荐会廷栋祚四绮字攸福南贵位贤才义澜燧宪琇儒偕臣虞胤廷圭文路嘉祥翊明天庆芹忠魁尚林诸君创其始,而少川君实是督其成。孝慈之极思也。故余喜而乐为之序云。 万历丙午(1606年)暮春进士翰林院编修文林郎
年眷侍生汤宾尹嘉宾父拜撰
阶年公统宗谱序
胡为舜后,周封胡公满於陈,以谥为氏,此其始也。历唐肃宗乾元间(758年),有李谪仙与翰林珲公为寅谊,为之叙,是以有唐之修。南宋绍兴间,枢密使范纯仁叙其派,出荆州安定公。及散处四方,独详学士张九成,叙其克绍先流。文公朱熹叙其北面,藉溪公暨安定公、致堂、五峰公更悉,是以有宋之修胡。明万历丙午(1606年)年间,余家泾川龙坦为福公后,太邑麻溪为裕公后,合谱称备。宛陵太守汤宾尹叙列指掌,而史臣如罗洪先湛若水焦竑辈,后先各为之叙。是以有明之修。此皆历代名公钜卿,亶亶数百言弁之简首者,余远考逖稽详之。诸史所纪先代世官邈矣。其有仕于汉者,有仕于唐宋者,有死于忠谪于节者,人文代出,历历炳若日星,载在史册。虽支分系繁,源委井井为之列其名所以为生也。是即眉山恐至于途人而有所私于族人之意也。厚道也为之核其实,所以誌死者也。则高曾之行云得礽而定论之,其与吴竞直笔,不狥张请者,等公道也。公则明,明则仁,斯之为孝思不匮者焉。 康熙八年(1667年)已酉孟冬赐进士浙江学政道佥事
后裔尚衡敬书
清华开县本末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歙州地西蜀南接饶州界,有洪贞作妖讹。去县遥远,民不自安,遂奏讫置县。开元二十八年,敕下歙州,立婺源县,今清华是也。懿宗咸通六年(860年),刺史庐肇奏于婺源管内,置弦歌、五福两镇。今县治是弦歌、五福两镇。镇将罗艾因搏盗于铜步,溺水而死。僖宗乾符四年(879年),差游奕使汪英武充弦歌将,即汪司空也。中和二年(882年)八月,英武又率百姓于会州义腰岑蚺蛇港畔造充山营,遂于营内判遣县事,昭宗光化四年辛酉(901年)四月,改天复扬行蜜立婺源都镇,造鼓阁挟楼七间。天佑元年乙丑(905年),汪英武当年移县下充山营。本府陶雅相公差都衙指挥朱环,充新县制置,巡辖婺源、浮梁德与祁门四县。旧县改为清华镇,县在清华,一百四十二年。今县治名婺源者,以婺女之星逢戊日下降,戊日上升,乘镛鱼归天。今大镛小鳙岑是其上升之处。因此县名婺源。 胡氏出身本源
昔尧时,明显夫人因登凤仙楼,梦见明月光辉乾坤气朗,月边有个口。觉而汗浃体,情思如醉。遂整容仪,府叩御阶奏所梦。及太子初孕时,北方有五色祥光映殿内。云中有一神人指太子曰,非常之祚,假神龙之威光显宗族。言讫而逝。帝以所梦问臣下,丞相陈稽永奏曰,陛下,夫人所孕太子,天降祥瑞,左有明月,右有十口,其十口则成古字,更有明月则成胡字。今朝令有胡氏之祖出焉。帝闻所奏大悦,遂张乐设宴,会集群臣。后果降诞太子,凤准龙颜精神奇异。年及七岁封安定王。有子五人,各拜侯王。其后子孙蕃衍盛大,历夏、商、周、秦、汉而下,六续封王者,一百七十八人,封侯者八百余人。世居咸阳。晋永嘉七年七月,因石勒作乱邂祸江右。后返咸阳,故居咸阳者六十余户。其余星棋布于天下。一宗居太原;一宗居江夏;一宗居广南;一宗居宛陵宣州宁国;一宗居江西洪州,今兴隆府;一宗居处州;一宗居常州;一宗居歙州黄墩。九宗之派,弥远弥繁,今也不可胜纪矣。 锡爵加封
先王之制有大功于民者,锡之爵士,而命之氏。胡氏受封于陈,再旺于田,遂大于齐,而历于汉、唐、宋。今表其人物之大者,使人知所自而取法焉。 胡公满 本妫姓周武王克商,求舜后得妫满,以元女大姬配之,而封国于陈。是为胡公,使祀虞舜。
公子完 一氏子妫。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完敬仲奔齐。齐侯为工正,懿氏卜妻之史记云:以陈为田氏。
太公和 周安三十六年,王命田和为齐侯,遂以齐为姓。
仕 宁 字味道, 迁扬州刺史,有功于民,后封安定公。
炻 字道明仕汉为司马。防御边戍,后破西戎,有功封安定王。
广 彝 字伯始,南都华阳人。章帝举孝廉。试以章奏。以广为天下第—。历事安、顺、冲、质、桓、灵六帝,—履司空。再任司徒,三登太尉,寿八十八岁而终。封威灵成公,汉后无此人臣之威。
瑷 秦州人。初任苏州府教,制礼定乐,后为国子监民祭洒。封安定公。
安 国 字康侠。作春秋胡传,帝置之座右。后封文定公。
忠尽
人臣之义,莫大于忠。胡氏有尽忠戮力王室者,表记以为仕朝者劝。
刚 仕汉,因莽居摄。解衣冠悬府门而去。遂奔交趾,隐于屠市之间。追思胡公满,故以谥变姓焉。
学 字真翁。及进士第,授宗仁县尉。唐广明元年,黄巢即位,改元统陷东都,天子困,公大哭不已说,王重禁朱温。李克用共复王室,大小二百余战,杀戳数万。光启二年十月,车驾还京师,以公为宣歙节度讨击使。
铨 字邦衡,一名连。宋为编修,上疏乞斩王伦、秦桧。朱文公称其谏章,上与日月争光。张魏公云秦桧专柄二十年,只成就得个胡邦衡耳。
孝行
孝也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为百行首,夫人之必不可不孝也。舜为大孝,人人得而知之,兹又举其孝之尤者示劝。
颗 字用广。以行著闻。唐元宗诏下旌表其门曰,孝义之门。
理学
儒者之学,莫大于穷理。胡氏之潜心于理学者,追称以为后人之私淑也。
安 国 作春秋胡传,理学流芳。
寅 评鉴断注,四书集注。
宏 评鉴断注,四书集注。
师 言 字元龙,号樵隐。宋人父子力学,家藏千卷书,昼而读,夜而思,通贯晓,折至今人诵其名,间得其残编以为至宝。
一 桂 字次诜。居双湖。宋人,经士学集,靡不经究,身体力行之。补上序历婺源州学,教谕。有通鉴论,行于世。号双湖先生。
升 字潜夫。潜心讲学。少年读书所为愚之,谪居所为史庵,谆祜唐戍朝士烈荐以布衣,虽入史馆授史编校,论年进史,赐迪功朗。 始祖常侍公行实
公讳学,字真翁。徽州婺源人。其先胡公满之后也。晋咸宁五年,镇国将军胡奋,自关西迁洛阳,至元孙谐之为江州别驾。其孙僧佑,迁居达业。公高祖福佑,为姑孰太守。隋大业六年,姑邂乱家于新安之黄墩。曾祖裕,祖伸字自道,皆不仕。父瞳封金紫光禄大夫。浙西节度副史。母载氏新安太君。
唐宣宗大中四年八月戊戌生公。少颖悟,勇力过人。咸通三年,尝游京学,亲贤师友。九年,预饶州选举,年二十三岁。与郑公从党及进士第授将仕朗,调抚州崇仁县尉。僖宗即位征赋烦苛,连年水旱,百姓以殍,无所控诉。所在相聚为盗。
公年二十八岁。上书言田令孜专权诬上。令孜大恕,以诬国事谋害公。韦昭度力救之,得贬福州。
乾符五年三月,草贼黄巢遣李明等军至福州,守臣王全举城降。执公以去,巢见公状貌雄伟,以为庐州舒城宰。
舒城经兵荒之后,人多相食,赖公全活者不可胜数。未几巢遣扬播、朱温招公去。后十年公归道过舒城,人皆焚香举首加额曰,此乾符间救我相公也。
公贼诗曰:乾符当歉时,宰字与民亲。安敢乐吾乐,时方人食人,螟蝗飞蔽野,盗贼气生春。对案几忘食,关仓岂邂尘。疲民知有赖,惠政欲遵,十载重过此。丰年事事新。
广明元年,黄巢僭大位,改元金统,陷东都。天子西巡,河东、王重文、王重荣降贼。公大哭不已。
往说重荣曰:自古家有患,未必不因更兴,况主甘弃天子,谁肯舍之,共事黄巢乎?
重荣曰:吾为田令孜所诬,天下大乱,中原无主,以致称臣于贼,今贼势方盛奈何?
公曰:今准南高骈。凤翔郑畋,河北李克用、江西曾全正,皆移檄往来以国兴复。大王不若并力取巢,此不世之功。
重荣变色曰:三百唐祚,吾不能臣,岂能此蛮贼乎?杀贼监军杜海遂以墨,敕辟除公宣替舍人,河东兵马都监,所锋职事.
公力辞曰:当以灭贼为急,未有功先拜授,何以示天下,不受,重荣以其众二万三千发河东。
扬播遣其将刘元将兵数万来拒,公与王复光、王徽等遇贼于渭,全击破之。刘元败走,追击斩之。
明广二年三月,王重荣发兵趋河中,巢遣朱温、扬播,将十万来敌。王徽与公等死战贼众,大溃朱温、扬播遁去。公与八百骑追至高平,掳扬播,责以忠义而斩之。
中和元年,朝廷授王重荣河南节度使、河东副元帅;授公武功大夫、河东防御使、骁勇将军。
中和二年,朱温屡出战皆败,数遣使于巢,请益兵河中,巢不报,温见巢兵日蹙,知其将亡,颇有惧色,欲降未决。公与谕重往劝之,归国说温曰:今唐宝再造,黄巢叶上露耳。元帅奈何与之俱忘。若归朝廷,以自湔洗,易于反掌。温从之。
九月,杀其监军严实,举众以降朝廷。以温为同华节度使,王徽、王温光、王铎等议曰,朱温今以降服,彼人等兽心,虽以德怀,若以兵进攻,温以精兵持吾后,奈何?且温密与巢通字,迹颇露。公恐其有变,为温所并,遂与荣等合兵诸将会食。独荣与公不能食,曰一榻之外皆贼之有功无成日,因泣下合座皆泣。王复光谓重荣曰:雁门李仆射,骁勇有强兵。其父与吾先人善。彼亦有徇国之忠诚,以朝旨召之必来,来则贼不足平矣。重荣大喜。以墨敕使公召李克用。十月公至云州,见李克用曰:足下以王室之曹。拥强兵,坐视京城论陷而不救。贼若取河中则及足下矣。克用曰:卿等自用功,吾不能也。公复说曰:巢虎狼也,如得志,四海虽广,足下能有容足下之地乎?克用晤,即戎服日夜兼道而进,十二月,公与克用至河中,尚让等二十万众。屯于良田陂,明日大战,贼众大败。巢整兵再战。克用与公,存孝数骑,直冲阵力战,贼复大败。巢取兵屯渭西。原约来日再战。贼将张龙骁勇,带甲上马,自号百人敌裨将黄超悍勇尤甚,克与公力战,三矢贯传张龙背,龙落马遂擒之。超等整兵又大战,公与数十骑奋身先入。斩黄超贼大騃。公与存孝疮甚,身皆数矢,克用令其左右,扶公归。同抚公背曰:君真大丈夫,今为朝廷立功,当以旌节卿,卿宜勉之。四月遂以公功奏闻,诏加龙虎上将军,兼节制汴州兵马副使。克用与公直至京师。入光泰门黄巢力战,尚让、葛供等,将兵出南凉,公与朱温、寇彦卿、韩归、范存孝等相对。公与士卒含枚而进,自上渭水而济,直持贼人辎重,贼分兵救之。朱温、克用、重荣等夹攻之。贼兵大溃,巢再战又败。遂焚宫室。屠京师。率败遁去。克用年二十八 于诸将最少,而后长安第一,朱温畏之。各有相图之谋。公恐两军不叶,必生他变,遂和解之。公送温归营,劝以忠义,足下及以寇恂兰相如事故,谕之。温以珠剑送公。公辞,归克用营。中和四年,诏克用河东节度使。以公为京师通判军马。六月,克用与公将兵二十万追巢,至党句几获之。贼焚粮草而遁。朱温遣其将友圭请公与克用等议事。公谓克用曰:温谋不利。元帅不可不备。克用水听至全忠营。全忠置酒会坐五千人。克用乘酒使气,颇以忠义责之。全忠怒,伪侧如厕,发兵围驿而攻之。公与克用、重荣缒城得各幸归营。克荣怒曰:先灭黄巢。还扫鼠辈,如秋叶耳。复追贼兵至暇兵,原巢将五百人逃入虎狼关迷道。问一田父,曰:杀黄。林语未毕,有林言者,巢之甥也。杀巢及兄弟妻子三百人来降。大喜还营。克用以贼闻表,请东归。九月搬师。中和五年,车驾至京师,改元光启,公与克用、重营等拜于道左。上命左右扶公上马,至宫赐晏。克用等皆赐王号。以公为宣歙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赐第京师。光启二年正月朔,朝贺上解玉带以赐公,田令畋恶公在朝,每奏言重荣、克用及公等,各拥劲兵数万。恐终为国患,请除之。朱公致、李昌符诬公十罪。时田令畋,骄权甚盛,外结朱、李二公,天子不能断。令畋,徙克用、重荣官,贬公为越州司马,实谋杀公也。公与重荣、董昌、钱缪等夜遁。克用发兵迫京师。请诛令畋,令畋劫车驾,幸与元府。公遁在河中与钱缪等,请大驾还宫。十月,车驾还阙。光启三年十二月,公上奏:令畋之奸邪,上顾所奏,罢令畋官爵,长流端州。光启四年,改元文德正月朔朝会,公辞归。僖宗不许曰:卿朕之股肱其可去乎?既而以艰乞终礼制。朝廷从之,以本交致仕,初公为京师通判军马使,下马求民瘼,一日引禁狱数一人,决于笑谈间。人皆得其情,自是庭无留讼,遂锐意兴学,起南北两廊为四齐门,南北向人起示学日,招生员数百人,讲经书,既讲终篇,作诗资谕和者数十人置田四百亩。舍入通泰寺,以为诸生之贫者日用费人号曰:胡公庄,相与立祠于讲堂之上。京师工兵火之后,人民流散,公亲躬赈给,老少皆安。自政行,讼息教交,李俊卿作文以记之。少年随父游灵观,炷香至古邑清华曰:此中佳山水,住此,子孙必有兴者。至是致仕归于此,因自号曰:东山翁。每日观书堂曰:清凉台外曰最乐,堂中有一台曰平心台,台下地五亩,种牡丹数十本。曰:四时春庭,西有茂林修竹,翠蕉芳丛,亭右曰晏台。左曰宿台。此东园之景也。公一日坐堂上儿媳十二人侍立于旁,因闻取丝之声,乃笑曰:吾新妇饱而嬉。遇春总不知薄谷轻纱,起时样旁人应笑不蚕衣,尝戒诸子曰:积善之家有余庆,积不善之家有余殃。尔等可以读书,务农为业。有贵何益?后之子孙宁保不败其家,因泣下,屡声赋诗曰:我年十六时,远游星源落。十七入科场,便欲争头角。二十二及第,声名颇卓卓。尔等正当时,顽然不知觉。恣意务嬉游,乡人相混浊。至老何所知,不免为愚扑。家有千卷书,用心点磨琢。孝弟与忠信,仁义而礼乐。此等尔须记,可以为良药。公文德年间归,忽得气疾,一日戒诸子曰:昔史鱼生不能进贤,退不肖,死犹以尸谏。今吾险阻艰难千死一生,与贼交锋大小二百余战,惟知忠尽报国,尚为田令畋所诬,今而幸保首领以终,窗下汝无谋。吾丧事,葬不成礼,于吾足矣。言讫而逝。时天佑丙寅三月十六日戊子。明年五月十六日葬于邑之洋峨。有山地六十亩,夫人李氏建之女也。墓在陀山张村心。再娶程氏、安氏、张氏、刘氏妾十人。程氏、安氏墓在长安西北十五里五福亭。刘氏墓在河东李湾山。公八子,长曰遵,娶节度使泸之女。次曰崇,娶节度使董周之女。三曰徇。娶散骑常侍郑肇之女。四曰文,娶杭州剌史钱鏐之女。五曰武,娶节度王徽之女。六曰愈,娶河南讨击使张全义之女。七曰润,娶歙州剌史裴枢之女。八曰庆,娶歙州留后裴嘉之女。然各居一宅,遵、崇居长寿坊。武、徇居安仁坊。文、愈居仁寿坊。润、庆居桂枝坊。排列街巷,上下五里,门墙相望。当时之盛何如耶。宋宣和五年,七世孙察拜公之祠,入通泰寺碑记并求画像以归。全序姑其行实之大略,以补史夏之阙。庶几后人观之可以想见于公云。 兴隆二年甲申九月二十一日朝清郎新知鄂州军府安抚制置司府助兼管营田勤农桑兵马事元孙察谨序
御赐龙图归荣
赐唐宣歙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御中丞,兼国子监祭酒。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门下常侍胡。学资兼文武,躯类汤武,辅开辟鸿基,以副朕心。特升尔为卿常侍。确任其职。乃图尔形于凌烟阁上。朝夕如见尔之在于左右也。钦哉 光启元年春二月朔日,御臣李克用写。
重修胡氏统宗谱
凡例
一、本家世谱,初浩洋公订于成化年间。再石门公订于嘉靖之壬辰。再合修清华修于嘉靖之壬子。元夫公又续修于万历丙午。代有修辑矣。其成化世谱、图录末刊豕亥多讹,今无考焉。壬辰旧谱,自满公递传五十六世,骞公生皓公,为新安始祖。福公为姑孰太守。福公以下不截。截皓公生大政公四传至学公,为清华始祖。而无乐陵公名称。清华今谱,自满公四十一代至乐陵公生福公为姑孰太守福公生裕公有隐德不仕。裕公生伸公,伸公之五子,炼邂巢乱居黄墩,三传至常侍公学。剿平巢乱,由黄墩复迁婺之清华。而无骞公、皓公名称。丙午家谱,自满公五十七世至乐陵公。乐陵公生福公,为隋姑孰太守。裕公为尚书。伯仲南渡邂乱。福公遂家歙之黄墩。裕公隐于宣州之黄山。按余先世,渠公由清华迁泾,则应以清华谱系为信。从且兼考常侍公行实云,公高祖福公为姑孰太守。隋大业元年姑邂乱,家于新安之黄墩。曾祖裕公不仕。祖伸公不仕。父瞳紫金光禄大夫。浙西节度副使,此朝清郎、察郎所叙述之者。察自东宋宣和五年七世孙。察称其祠,因得公出处,征伐之详,并得之画像。夫察去公,近在七世矣。是以记年、记月、记事、记生卒、记眷属,缕息昭然不紊。是之信从而元,夫公独谓福公、裕公为伯仲。其别有所据欤?抑亦有疑者,清华图系则云:乐陵公生福,福生裕,裕生伸,伸生炼,炼生瞳。则自常侍公溯而上之至福为五公。而察所记则云高曾称为四世。而阙炼公一传,此又不知何说欤?定庵先生序云常侍以前茫不可考。疑者传疑,信者传信。两先生之言信哉。常侍公八子六处四方,比闾而居者。六公、九公之两枝也。泾之龙坦始迁之七七公渠公,其六公之苗裔也。六公讳文,字延晖。九公讳武,字延晞。今从渠公论世为一世云。
二、清华旧谱,背祖落下不书,今泛之。
三、殇子已娶立后者书之。未娶之不书,已娶氏再适者不书。
四、旧谱图列在前,传在后,故于传中书生某、子某,今不复另作传,即列于图下展传。便知某某为某所出,一见了然,不必再书某某,故删之。
五、某名下纪年。所以别长幼也。日月不书。
六、某名著,婚姻所代也。妇人以氏称。如名门阀阅则书著某氏。为某公嫡女。或侄女例不书名。
七、某公下书于卒某年某日,盖忌日之谓也。然家谱或数十年一修,或百年不修,其间者终者多矣,安得尽书于谱,然则忌日之祭存乎其人。不在谱之书,与不书也。书寿不书卒月日。
八、无后者,某名下书止字。
九、谱内各公赞语。有实行者。摘其采采之录。如浮词溢美概不录。
十、坟墓书地,书向,以追远也。照例书之。
十一、旧无后者,立本宗昭穆之子为嗣,如本宗无可继者。方可捧旁宗子而立之。书名于生父下,注曰继某为嗣。列图于所立父下,其有立异姓舍本宗,立旁宗及昭穆不顺而乱序者,并不书今从之。
十二、旧例出继归宗者有三:所继父有后顾归者书。如无后已承重祀不可归宗者,不书。如祖父出继其子孙不可归宗者,不书今从之。
十三、旧例改适之妇,义兴庙绝,于其名下止书,已娶不书某氏,有子则子名下,书母某氏,盖世无无母之人也。今从之。
十四、旧例称号有官爵者,书官尊者,书寿者,书公卑者,少者书名。今从之。
十五、徙居他处,不愿出赀修谱者,于某下徙居某处。不复列其子孙细名。 胡氏家乘外纪
世系源流
书契作,而结绳之政弛。姓氏繁,而宗族之礼然。以国、以官、以名、以谥为氏者。非一也。胡氏本胡公满封国于陈,子孙因以谥为氏焉。旧谱以轩辕黄帝为一世,传十五世而至胡公满,悉以轩辕而下,已载通鉴编年之外纪。此不必赘。亦断以胡公满为得姓之始祖。传十五世而至公子完,以陈为田氏,二十三世太公和受周安王命,又以田为齐。三十六世至胡刚,在交趾追思胡公满,以谥而复姓焉。五十七世至新安始祖皓与姑孰太守福绳绳相继。观诸图为可见也。 德四公传
德四公本无传,传自十四孙承楷,始将补前人之缺。亦以释后人之疑也。德四公其名、与其字、与已无所知者。楷则谓伯仲三人皆称德,德同行派也。曰四、曰五行派中之次第,古从重行派。故二十公、七九公、五十四公、九九公皆失名。六六公之犹有字,七七公之犹有名。所仅存者。幸矣!且壬辰谱,又称为马四公、马五公、而野人无稽远,遂致有公本姓,马后改为姓胡之说。然则刘三公其本姓,刘乎张二公,又本姓张乎?今世衰祚薄之家,往往择庸庸福择者,寄其子,马与张,刘必寄姓也。然公之最灵显,能越七世而命远孙修望墓。何肯湮没其名,以修古意,殆谓既以德传矣。子孙思其字,义能修德,子孙能修德,则我之名不传亦可矣。十世之前亦有德二公,可如此得真脉焉。德五公迁辽东,闻其族之盛大,亦与龙坦等。德之所流衍者,广矣!德寿公不称行派而称寿,不可谓寿。又非名也。当知德与不德,虽不在名,无名皆无妨于德,今虽不知寿之德,迁何所种德,未有不昌者,异日倘亦邂逅相遇其人,即以德为宗谱云。 龙坦修墓记
元制、卿大夫以上,墓门树碑名勒,官爵姓氏,其余士庶人等概不许立。以故荒邱断垄,数传失守。虽其子孙有莫得而知者。古诗云,古墓为犁良田可痛也。我祖东野公由清华迁泾。历传德四公。卜居龙坦里,没而葬焉。至元中叶,代多隐德,墓遂不显,迭经故明兵火,蔓草为虚,误营宫室,多历年所。虽孝慈欲伸,祀事遥望焉。已耳后裔,有名续公者,字子敬庠生五甲暹宗公长子,球安公四子,必悦公之子,卒万历乙末年,故明廪缮生立誓必欲修墓,昼夜焦思,计无所出,夜梦德四公,呼而告之曰:尔良志佳,我墓湮没已久。今特时未至尔,又无力修,亦良难。此事须待我孙,有名尚衡者出,方优为之。且我墓虽无,墓上有树双杈并出,青叶未败。后有修我墓者,志此为记。越十数年而续公年老,至且贫训蒙里中以糊口。尚衡年八岁,方就塾,续公一见惊视之曰:此非我祖梦中告我者耶!将来担荷弗轻,恨予老不及见为可伤痛。于是祥书梦中神语夹四书读本遗嘱,谆谆以示无忘。尚衡公以故明己卯科举人,入本朝顺治壬辰科成进士。由部员出掌两浙学道。年老乞休,屏居寒章馆,督课诸孙。节读四书集注。忽忆蒙师续公旧有善本。命检寻败麓中出之,鼠侵唾啮,翻阅再四,惊见神梦一笺,审视良久。泣然曰:我先祖、先师遗我大事,何至今忘之。罪滋重矣。亟命广延增舆,于时登请江右,际凡先生至又云:陈本章先生、大宗祠后阿孔岭诸风水,皆其手定,并铭记留验,升岗陡原,相阴阳,观流泉周龙坦里内外。远近步寻龙脉,七日得之。适尚衡公迳入六甲厂厅第三进川堂中,投杖坐地,指告之曰:穴在是矣。村人聚观者,不下数千人,且惊且哗。先生笑之曰:无哗,如不得穴,众拳毙我,埋此可也。尚衡挥众禽掘地,甫深丈余,果见双桠青,未三尺已抵洞砖,洞砖二块。 故始祖
胡公德四公,神主之位。母吴氏福孺人之位。今供存大宗祠,楼厅众哄不侍公命,毁屋、一人一砖一瓦、顷刻厅屋平地,乃封墓冢,更立碑石,自是厥后德四公两枝并衍,以迄于今,共传有龙坦始祖墓云。 仁庆公元记
隐隐东南来宝,盖身如削天,乙太乙峰,峰峰殊挺,卓余枝绕列屏,真踪潜腰,落展处大开,阳敛处同闪,角杨柳枝梅萼王示芦鞭花。灼灼到底,龙虎两差池,不免房分有枯索。知君长君因之情惕。若君言亲安即我安。弟乐即我乐。长跑求且看擀,感难终却,不惮极周详,抑强以扶弱,旋转竭吾才,乾坤应允诺,欲言不胜言,聊为记其略。
长房欲绝而不绝,孤子绵绵永不歇。不惟不绝且峥嵘,科甲中年亦震叠,琼林独步庆子间,扶持名教产人杰,羡君早岁孝友谊,阴地原从地得。
二房式好谊增嘉,富贵人丁倍有加,贞女奇男当辈出。南宫高捷一枝花。
三房更教上一层,益增科第并人丁。龙运勃大兴旺。鹿鸣萃宴冠群英。九俊一枝花,十三进士一理学,赫赫声名从此大,颠倒五行例卦,河东屋满河西败,此是循环理莫外,更能裁培阴 深,伫见山河完属常。 龙坦阿孔岭胡氏宗祠家庙图记字派
明崇八年,龙坦六户卜建宗于阿孔岭之阳,尊德四公为始祖。曰:里拱黄子山,层列峦嶂,鹤峰特朝,壮若莲花。南有石岩平顶,北有百花九峰,如儿媳侍立两旁。四面环抱,丹水绕其下流,曲折潆洄绵亘数十余里。故我族之聚处,水口罗星,乾峰耸拔,定主科里绵远之兆,为泾川之大族也。
宗祠字派 (注:第一轮) 德保庆宗、安林人心;(注:第二轮)天尚一其龄、承先世泽贞、有道传家永、贤良奕载兴。
大宗祠春秋墓祭 拓园岭,石陂里。六甲屋后。乾明寺,芙蓉冲,大宗祠后。
祖宗支传歌诀
渠公嗣为汝坚公,始迁龙坦三房分。 廿五南塘胡姓祖,廿六本图一甲人。 廿七单传十六代,谱载代代各分明。 汪公生下三德字,德寿莫考有人丁。 德公迁至辽东去,德四爰称始祖公。 显保仁庆分祥瑞,五保五六七甲兴。 义庆乏嗣继陵宗,长安寿安七甲分。 礼公子孙真式微,溪头坑口十数身。 智公传下五甲派,信庆现止无丰龄。 双峰公遗嘱诗
荆树重荣我气杨,刚常振立免相伤。 夷尊父命千年在,齐重天伦万古香。 非义万钟奚足取,得仁千乘让何妨。 尔曾急急歌棠棣,莫托旁人作笑场。 泾县龙坦胡君墓志
盖开天心祐善,广辟贤关,人事孰仁,永贞孝道。君讳朂,字劼臣,号勉斋,少 郡庠,不期温饱,壮而事必首刚常,敬老尊贤,矜孤恤寡,夙怀钜志,不获永年。壬子乡试寓舍疾,终年三十有六。德配荣阳,秉性贞烈,讣玉身殉。困 连朝,嗣君委曲。祗将爰纾惨激守义,以淑躬而训慈,必瑧方大藏书,待后而孙谋,早于科名,福田广种,寿数耋奇易曰:子克家其嗣君之谓乎?君奔丧时,年甫十五,呼天踊地,闻者泪下心伤!扶榇结庐,观者泪洒匿衷,事母尽慎,思先无苟,訾无苟笑。不登高,不临深,饬身修行。思悦亲也。梦想与嗟,怀陟岵也。君讳峣龄,字京三,郡学明经。年六十二雍正七年。旌表孝子。德配紫阳。柔嘉维则,恪遵妇道,敬奉姑嫜,相夫子而言师,重诗书,还重孝义,本女箴以乘训,立阃范,兼立家规,七十有二,从君合葬于祖侧旌邑之方村。名曰,蔚蔚方村。为息之藩,柔贞刚往,数十年抡,荣封马 ,以妥先魂,自兹千载。永好九原。又曰:生供老养。殁荬神宁。慕勤白爱,达青冥天恩,一表万礻冀 常又凤。坤仪承顺,并映德星。 赐进士出身奉直大夫知江南直隶海州事加一级林光照拜撰 泾县志卷十入第四页 孝友门江南通志 钱郑二志
国朝,胡公峣龄 字京三,庠贡生。峣父朂字劼臣,于康熙十一年去试金乡。不意在途偶受暑寒,百方无效。竟故于江宁。伤哉!痛哉!惟子峣龄时年仅将十四,忽得函信,彼即两昼夜奔至丧所。扶亲归里。哀毁屡绝。竭诚养母。年六十居母丧,儒愈笃哀毁成疾。父母同葬,泾之溪口庐墓侧。昼夜呼号。戊戌六月十三日夜,梦大水浸板,警觉急移葬。其原葬处,未经一月蛟水大发,诸墓漂没,峣龄亲墓独完。又两年以哀感卒,人传谓:至孝格天云,雍正七年。 旌
一世 始祖 胡公满 商帝三十六年生,及周武之克集大统,举绝世之典,思封舜后,遂以元女太姬配公,封国于陈。为帝舜后,谥曰:胡公满因以谥为姓焉。 二世 犀公 申公 魁公 三世 皋羊公 相公 公止 宽公止 容公止 四世 突公 孝 僖公 祈公 五世 元珍公 慎公 六世 珍子 逖公 幽公 述公 七世 宁公 僖公 文忠公 文恕公 八世 灵公 九世 悦公 十世 燮公 平公 十一世 燮子 亚公 十二世 围公 天公 实公 十三世 鲍公 陈桓公 十四世 谦公 太子兑 课公止 评公止 十五世 撝公 公子完 十六世 撝子 思文公 思武公 思仪公 十七世 以铭公 十八世 孝宣公 文子矣顺 十九世 义兴公 桓子矣字 二十世 开公 武子开 田公止 僖子乞 二十一世 开子 彦震公 震子徵 二十二世 瓘公 成子玉 二十三世 和公 太和公 利公止 二十四世 元谏公 为周司冠 元谦公止 二十五世 子恭公 子美公 子全公止 二十六世 美子 宜公 二十七世 文聪公 二十八世 义员公 智员公 二十九世 太清公 太澍公止 太溢公止 太渊公止 三十世 昂公 三十一世 昂子 瞳公 三十二世 子平公 子忠公 三十三世 芳公 兰公为焦州牧 三十四世 法辉公 三十五世 以通公为司徒 以倌公逭 以达公 三十六世 通子 规公 通子 刚公 三十七世 茂公为荆州刺史遂家焉 蓂公迁四川 三十八世 锐公 三十九世 仕才公 四十世 文卣公 四十一世 卣子 广公伯始公封灵成公 四十二世 思齐公 思肃公 四十三世 宗本公 四十四世 尚义公 尚信公 四十五世 熹公 祐公 四十六世 熹子 质公 祐子 奋公征南将军止 愈公为温州牧止 四十七世 威公徐州刺史 罴公为益州刺史 四十八世 仕芳公 仕良公 四十九世 子昂公 子旻公止 子昱公止 五十世 圭公 五十一世 圭子 遵公 道公 五十二世 邵公 五十三世 彪公 豹公止 麟公 五十四世 文辉公 五十五世 绰公 五十六世 绰子 骞公 五十七世 皓公新安始祖 福公姑孰太守 右按旧谱,由胡公满而下若干世,俱有官爵谥号。考古经史,多无其名恐为诬妄。然以其曾经宋资政殿大学士仕昉之笔,不敢芟除。愚窃以当木互 子可宁之时,而有检校大尉中书门中平章事之称,以泯王子之世。而有拜河南节度使之职。胡刚隐于交趾,屠肆之间,而为广彝之六世祖,且由广彝以上五世俱失名称。类之不可仕必矣。夫信以传信,疑而阙疑者,史法也。苟徒承舛袭讹。宁不有己亥三豕之诮哉?今惟据浩洋公与胡光之编集,且与吾婺胡氏之谱。合以胡公满、而至申公、犀相公、皋羊传三十五世,司马徒以通三十七世荆州刺史茂,四十一世灵成公广彝。四十七世徐州刺史威,五十七七世新安始祖皓。源委不紊。殊为可信。但其生、忌、嫁娶、葬墓并无稽。有可稽者。录之。其无者,不敢凿空杜撰。 五十七世 骞子 皓公 福公 五十八世 起公 起岩公 五十九世 逵公 迈公 逊公 六十世 繇公 囗公迁池州 玑公止 睿公为泾县教授迁南塘 珩公止 六十一世 大政公河南将军 六十二世 政子 蒙公 六十三世 均达公止 均英公 六十四世 暧公迁黟县 昉公迁休县 冀公迁休县 灌公迁黟县 瞳公家黄墩生十四子 寿公 康公 福公 宁公 聪公 仁公 学公广公 武公 靖公 蕙公 茂公 珍公 辉公 右按清华旧谱,惟载姑孰太守福祜,而无新安始祖皓之名。龙坦续谱注皓为新安始祖,而于太守公。但云迁黄岗,又云黄墩,然观昔人过其祠,有山下无奈,余田室庐,我一村四时瞻庙貌,尽是太常孙之诗,则其子孙之蕃可知矣。二者之间,虽不能无疑,然历世远而亦无可稽。今仍以皓为新安始祖,三传至繇与泾县教谕睿。四传而至河南将军大政。七传至金紫光禄大夫瞳,是生寿、康、福、宁、聪、仁、学、广、武、靖、惠、茂、珍、辉一十四子。而学公至宣歙讨击使,兼国子监祭酒。御史中丞,是为清华之始祖。允谓植本,因而发源深宜其分枝远派为无穷也。 六十五世 瞳子 珍公 学公公讳学,字真翁。行十八任宣歙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兼国子监祭酒,散骑常侍。平黄巢乱归,迁婺源清华,墓洋峨,夫人李氏,生八子,墓陀以张村心,寅山,坤申向。 六十六世 三公迁考水 四公迁德兴香屯市 七公迁长饶 八公住江州 十公住四川一云今黄柏田 崇公延升居清华,复后迁小汪 徇公延厚 遵公延简迁饶州 文公延晖住清华 武公延希住清华 愈公延乐住城 涧公延鲁 庆公延昭 六十七世 四公莞 十一公惠住清华 十八公君住清华 廿三公苡住清华 卅三蘧住清华 六十八世 五公晓 六十九世 百念二公日新住清华 七四公日华 七十世 五公举之住清华 六公畔道住清华 八公明远 七十一世 十八公仲存 三十公昌成 三二公 四五公恢住清华迁西阳 七七公渠号东野字千五为宣州通判 百五公汝坚原派五世始迁龙坦 右按紫金光大夫瞳一十四子,旧谱余皆不载其传。惟记十七公珍,五子三公迁考水,四公迁香屯市,七公迁长饶,八公迁江州,十公今黄柏田,常侍十八公学。八子大公延简迁饶州,二公延升之后迁小汪,六公延晖、九公延希居清华,十一公延乐居婺邑,五公延厚、十二公延鲁、十三公延昭旧谱不载其迁处之由。今龙坦即延晖之派也。延晖公五子,曰莞、曰蕙、曰君、曰苡、曰蘧。俱居清华。而莞传晓,晓传七四公日华,日华传明远,明远传存仲,存仲传宣州通判渠,渠传汝坚。汝坚迁龙坦而家焉。是谓龙坦之始祖。然自金紫而下世次虽无可疑。自金紫而上,愈远而难稽。今仿通编年之法,并为外记。 胡氏家乘内记
考清华旧谱。但云:七七公传百五公汝坚。生四子,长曰二十五公,居泾县龙坦;次曰二十六公,居泾县坦上;三曰二十七公,居泾县罗村;四曰三一公,纪其名伦字经夫,而末纪其过处。龙坦续谱注集字千五为宣州通判,子汝坚遂迁龙坦而家焉。生三子,二十五公五传而迁南塘,二十六公七传而至有庆公,又历四世而止。二十七公十四传而至德四公。彼此参订有不符者。愚意清华谱。修于汝坚公,既修之后不无揣合,而龙坦谱系传于故老之口,犹有可徵。今考得罗村即龙坦境内之小地。传云:二十七公先居罗村,至德四公始居龙坦。岂非但信欤。然其所谓通判公,或者以为胡宿也。爰稽氏族与方舆胜览郡,至载其精诚,格物、治狱、不究与修已俟命,毋为选物所嗤之言,信为宣州之名宦也。而此渠公虽无记载,然能致族后蕃昌,岂非其积善之馀庆耶。故不敢指彼而为此也。姑备言之,以俟来者考焉。 一世 仲子 渠公七七公,字千五公,号东野任宣州通判。 二世 汝坚公五百公始迁龙坦。 三世 二十五公不注讳。二十六公不注讳娶赵氏墓谈村。二十七公不注讳娶赵氏,墓谈村,住罗村遗迹界桥。 四世 三七公 二十九公 七九公 五世 纪公六公墓丹山、考纪公,生十五公、六四公、四十六公、止次。五七公迁南塘。今南塘漕溪,感坑、丁溪是也。绍公十公墓拓园,考绍公生十八公、德一公、三十一公、刘一公、有庆公字斗南,墓乾明寺。七义公、八三公、彦五以下不注,今一甲胡是也。缘公十四公,娶刘氏,墓拓园岭。 六世 纪子 十五公 绍子 十八公 缘子 十九公 七世 六四公 德一公 德二公 八世 四十六公止 五十七公迁南坑 三十一公 五十四公 九世 刘一公 刘三公 十世 有庆公字斗南,墓乾明寺,公生七义公,生八三公,生彦五公,以下不注:贵公字宽基,墓乾明寺。 十一世 贵子 九二公娶柳氏,墓拓园。 十二世 张二公娶袁氏墓谈村。 十三世 六六公字雷焕,墓太平都石陂里。 十四世 斗老公墓拓园岭。 十五世 汪公墓芙蓉冲,龙坦肇基以来至公十有五世,年远代更,或有讳无字,或有字无讳,或并讳字俱失,仅存行派,不能概得其详,谨集遗文,以待于后。 胡氏今族始祖
迁辽东,其金山卫分枝,自汪公始,康熙十一年,上七甲其旦公,与辽东士梅联谱,得考汪公祖深公、经公,汝驯公生三子,长曰宗寅、次曰宗宏、三曰宗颖公止。万历丁酉科举人,任广西桂林府知府。 十六世 汪长 德寿公 次子 德四公胡氏今族始祖。一图五甲,娶吴氏福孺人,系出一图八甲。墓六甲屋后,生于元至治,生三子。 三子 德五公 宗寅公指挥佥事历任游击,生三子。 宗宏公 宗颖公止 十七世 国藩公生二子 献廷公 献瑶公 字公瑾,壬辰科进士,由山西冀城县知县,升冀坝州知州,升陕西临洮府同知,升福建漳州府知府。 献琛公 廪生 献琳公 廪生 献瑜公 庠生 知县升山西显州知州,生三子。 显保公 生元至正十九年已亥,享年四十二岁,娶郭氏招孺人,婺源居住三十余年。寿七十三岁。墓焦坑口。 五保公 娶汪氏满孺人,墓方山嘴,生于大元至正。 十八世 士梅公 号士调优贡生,任丹阳县县丞升西洮岷道按察司副使,娶庄氏生二子。 士楫公 士枢公号兰济,娶张氏。 士机公 士桂公 仁庆公字景彰,生于明洪武十八年乙丑岁。墓阿孔岭,原配郑氏正孺人,墓余婆岭。再娶吴氏回孺人,妾张氏台娘,合葬阿孔岭。 义庆公一图七甲,娶俞氏,广孺人,墓方山嘴。礼庆公墓曹溪半月山。 智庆公五甲派,今五甲坦里黄村焉。溪坑、清潭街,亦有迁宣城者。 信庆公 馀庆公 恐久远不知所自出,故替详之,考永安公,生学公,娶朱氏继马氏,合葬丰月山。钊公娶毛氏,葬半月山。应寿公娶汪氏,墓设家庄。天让公娶汪氏,生尚岩公止。次尚义公,三尚元公止。尚元公娶郎氏宵孺人,生一兴公,娶王氏发孺人,生四子,长曰其兆,娶孺人汪氏。贺生传龄,娶江氏;次曰其雷娶汪氏;其芳生二子,长曰其龄,次曰伏龄。三曰其龙娶汪氏顺芳。生四子。长曰检龄,次曰玉龄出嗣二房,其尚为子三角龄,四宗龄,四曰其托娶候氏孺人。 十九世 文瓘公字旭昭,丁末贡监生。娶张氏孺人。 文炔公 字围昭,贡监生,娶李氏孺人。 文 公 字柔昭,贡监生,候选通判,娶范氏孺人,生二子。文灿公 文焕公 号宣彝,甲午举人。祥宗公字世美,年廿四岁而卒。娶洪氏坚节抚遗腹子。葬陶村木葬。瑞宗公字浩洋,原配汪氏生四子,继娶李氏,妾唐氏,生一子。合葬南山象鼻形。未向十子平安墓嘴头。 陵宗公 出嗣义庆公 旺宗公 政宗公 暹宗公 昱宗公 晏宗公 囗宗公 二十世 祚锦公 祚永公 祚久公 祚茂公 祚远公 祚连公 祚延公 孟安公娶赵氏生七子,墓阿孔岭。仲安公 季安公 金安公 玉安公 禄安公 福安公 禅安公 裕安公 相安公 长安公下七甲,号时阳公。寿安公上七甲,号时万公。 永安公球安公 王光宗公 囗安公 珊安公 琥安公 瓒安公 安公 璋安公 琦安公 珍安公 琨安公 二十一世 杞林公 权林公 彬林公为八甲支派。 二十二世 倬公 儒公 公 佐公 佳公 攸公 源洪公八甲长房。 源澜公八甲二房。源乐公 源荣公八甲四房。 源济公 源提公 二十三世 惩公公 恳公 感公 悫公 应公 忌公 惑公 敕公 衍公 愿公 二十四世 天春公 天祯公 天柱公 天圣公 天辉公 天荣公 天思公 天亨公 天豪公 天善公 天极公 天村公 天愧公 天祥公 天麟公 天卒公 天华公 天相公 天枢公 天时公 二十五世 尚达公 二十六世 一瑶公 一琇公 二十七世 其美公 其并公 二十八世 志龄公 遐龄公 求龄公 二十九世 承万公 承的公 三十世 冫南先公 字霖仲。生于雍正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卯时,卒于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十二日寅时。娶郑氏新孺人,继娶刘氏孺人。 三十一世 世稼公过房。世穑公字力夫。生于乾隆二十九年二月十七亥时,卒于乾隆卅五年庚寅八月十八日卯时。娶朱氏孺人。世泰公 三十二世 泽赏 三十三世 福魁公 福耸公字秀峰。生于道光九年已丑四月十二日己时,卒于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六月廿日卯时。 三十四世 有涣甲寅七月十二日卯时生。贵达号学坡。道光丁酉十二月二十九日未时生。娶朱氏。 传曰: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故分有尊卑,立有分定也。近世人情,于怆惶间率多恣便,曹则或侄附叔辈,弟先兄次者有焉。余当痛中惩此弊,而严范之矣。但恐日久必灰仍踏时习,今后凡遇紊祭日期,除正献倍祭三人,以下后以昭穆之行,分后先以各行之年齿,分左右君,并不许僭越,庶几偏理昭明,不以乘训后世。 祭礼仪节
通赞唱:执事者各司事。凡庙中执事人各就次位。子孙各班行礼。分信祭者就位。引赞唱:就位遂。通赞唱;引班位主祭者就位。引赞唱:就位。通赞唱:诵戒词:礼生诵云,凡我子孙,同庠湮杞,各甬尔心,各慎尔仪,庶俾诚敬,昭格祖宗歆祭,如有喧哗,跛足奇 欠伸,呵 俱系弗敬,尔宜戒之。 通赞唱:奏乐迎神,遂引主祭及分祭者捧神主安置各席,作某者奏乐,候之即引就原位。 通赞唱:痊毛血。自东阶入庙血,血盘捧自西阶下置。参拜鞠躬。拜兴。又 又 又 平身。 通赞唱:降神。引赞唱:诣盥洗所。执事者捧水。进巾。正引主祭者,至盥洗所。 诣持酒所。司引遂引主祭者至持酒所。执事者酌酒捧诣香案前。司酒者酌酒一盅随主祭者至香案前。跪。主祭者跪。 通赞唱:主祭人以下皆跪。倍祭者兴祭者皆跪。正司唱上香。酌酒。倾酒于芳沙上酌神。燎脂。俯伏。平身。复位。 通赞唱:奏乐。作乐者奏毕。行初献礼。正引就主祭前。正引唱:诣撙酒所。正引遂引主祭者至持酒所。执事者酌酒。司酒者捧酒入庙立,正引遂引主祭者,敬于神位前。献酒。执事者捧酒者,跪,主祭者献奠。献馔。 伏,兴。平身。 诣昭穆世次各祖考神位前。跪。同前诣读位。 通赞以下皆跪。引读祝。 呜呼!胡公德培先朝,功茂后世,福延列祖,爱及苗裔。今当岁序,流光易时,惟暮春仲冬。既念吾祖违此淑景,感悼兴思,曷其有极,敬陈薄奠,致孝聚精,敢冀万福骈瑧,合门迪吉,奉。兹宗祀乘裕勿替。神其有知。来格来歆。 尚飨。毕。通赞俯伏。兴,拜。又。引复位。 通赞唱:行亚献礼。引 同前。 行终献礼。引。同前。 通赞唱:侑食。执事一人行东上西下。通赞唱:撤馔。执事九人自东上行毕望西行。 通赞唱:辞神。鞠躬四拜。奠吊者捧帛。 读祝者。捧祝。各诣燎所。引赞即引主祭分祭,与祭者俱出,五焚所鼓乐奏之。 通赞唱:送神诣寝。引赞唱:诣寝庙送神。引赞即引主祭分祭神至就寝置位。妥神。安神主毕。揖。平身。 引赞、通赞唱:礼毕。主祭以下各退班序立,与祭子孙依次行四拜礼。 文庠生
本朝康熙八年己酉以前明岁科入学名目 金安○八廷铖○八廷臣○八尚穆○上琦○六绩○五茂岗○八一兰○八茂璘○八应守○六天德○八大荣○上廷栋○八仁○下天知○下天觉○下尚仁○上天府○下天霞○六尚宣○上邦禄○上二锡○上启焜○下振芳○下启灼○下继顺○八继舜○八时瑞○上一璠○上一玉○上一策○上拱辰○三继达○八其茂○上兰○上玉度○上其渊其鼎新○八一霞○上一满○上必琏○六必瑞○六钥○六应顺○六惠○下天复○下应荐○六邦选○三上尚简○上尚志○上尚衡○下寅○下一琏○上继乾○八寿孙○上其壮○上其旦○上其通○上 绩○八开生○八继旭○三应祥○三邦定○三其德○下靖国○下继昱○下鲸○下廷柱○上尚斌○下继输○下之鳌○下桂○下最○上勖芬○上旭龄○上斐○下蕙○上祝龄○上纵圣○下岳龄○上芹○上 以上庠生八十六人,己酉宗谱己载,未评岁科年次。 简宗师甲寅科入 耸圣○下昱○上注○下嵩龄○上溥绳圣○下解宗师丙辰科入学○上之禾秉○下刘宗师已未岁入 戊午科并己未岁两案,因三藩作乱,持开捐例,正宗只四名。续察壹百两不限,名数吾族取三十余人,不及细载。昂龄○上轼○下其槐○上峣龄○上峰龄○上徽龄○上巢龄○上峙龄○上崟龄○上承谋○上俊龄○上永庆○上岗龄○上镇几○下镇 ○下从圣○下元之○下迪圣○下永佐○下 龄○上其敏○下其晓○上承祐○上 龄○下田宗师庚申入一伦○上赵宗师癸亥岁入时升○三甲子科入以旌○八律圣李宗师来泰丙寅岁入彦○六丁卯科入伟○三有轩高宗师己巳岁入献○下庚午科入彦龄○下许宗师汝霖壬申岁入其轮○六宗球○上日丙○上昆龄○上癸酉科入宗瑷○上艮璧○下张宗师鹏翮丙子科入 一元○六言袁○六张宗师戊寅岁入格诚承咏○上己卯岁入承瓒○上承来○上承祥○上蟠○上张宗师辛巳科入承炎 壬午科入张宗师甲申岁入蛟龄○下魏宗师学成乙酉科入崖龄○上巍龄○上振○上曰敬○上丁亥岁入楷龄○八曰恭○上曰恭○上杨宗师戊子科入其礼○六来泰○上永年○上承珩○上庚寅岁入承志○上崟龄承先扬○上 龄○上康候○下兆殷○下张宗师辛科入承理○上承珏○上承福○上萃○八胡宗师癸己岁入承○下廷仿○上文学○六甲午科入承诜○上宗师乙未岁入承瑶○下承琰○上可立○上承芙○上完璧○上应元○上兀发○上嗣龄○五林宗师丁酉科入行义○上鲁生○上谢宗师履厚己亥岁入承禄○上承璘○下承琇○上运郑宗师任钥辛丑科入择先○上天生○上承球○上思诚○上承健○上承薛○上承谧○上法宗师海甲辰岁入粤生○上坦龄○下崔龄○下廷献○八孙宗师嘉金乙巳科入承琐○上承玚○上行可○上李宗师凤翥丁未岁入承珰○上承瑛○上先六○上承萃○上承烈○上承暄○上己酉科入先遏○上先抖○上承荣○上兆行○上王宗师庚戌岁入时道○上宏道○上先桂○上先王旬○上承铨○上承珥○上王宗师兰生辛亥科入生泾○上承琢○上承殿○八承灿○上天芙○五青缓○上先镀○上姚宗师三辰癸丑岁入其备○六先逵○上先登○八世科○上元定○五乙酉科入承副○上先治○上先沛○上元佐○上承 ○上健龄○八郑宗师江丁巳岁入时逄○上永言○上瑛龄○三先济○上先抡○八元畴○下先燕○上戊午科入先枢○上先朴○上承琥○上承珂○上承冲○上珺龄○上琬龄○下开宗师太己未岁入承瑀○上先挺○上时行○上琮龄○下庚申科入承钦○上承鳌○上承楷○上先灿○上先晖○上蜃龄○下嵩宗师寿壬戌岁入吕○上元晖○八承珑○上介宗师福癸亥科入先沅○上先粢○八丙寅科入先彦○上龙华○上稼龄○下青玉○上双宗师戊辰岁入先造○下承谱○下先淮○上世美○上承熙○八润泽○上辛巳科入承楫○下承云○三先端○八先抱○八先镜○上溥○上梁宗师国治癸未岁入鹗龄○六孝施○上承琨○下承探○下大镛○上甲申科入先慎○上先淞○上世馥○上甸芳○上承良○八世怡○八钱宗师奎丙戌岁入炬龄○六承珩○六世惬○上继世○上世颖○上世炘○八丁亥科入士程○上先琅○上承宿○上金宗师煌己亥科入 ○上先倏○上先迭○下先撰○八世棱○上丁丑岁芙○八世萚○上世梅○上戊寅科入先畅○上自修○上先怡○八刘宗师星纬庚辰岁入世秸○上世棱○上世俊○上希贤○上先春○上先谐○下承华○六承超○上先潞○上世迪○上德宗师风己丑岁入漕○下先声○下世璇○上庚寅科入承培○上承源○三朱宗师筠壬辰岁入先仪○上先联○下癸巳科入先陬○下先斗○上世基○上秦宗师潮乙未岁入先瑛○上先济○五世华丙申科入世掌○上先烈○三刘宗师戊戌岁入权之世德○上世董○上世涵○上世熊○上戴宗师第元己亥科入世梅○上世鼎○下斋龄○六徐宗师立刚辛丑岁入梅龄○六叶宗师观国乙巳科入元士○上徐宗师立刚丁未岁入和贵○上戊申科入承拱○下先霖○上考元○下先寸○下世敦○上世溥○上泽渊○上秦宗师潮庚戌岁入世镛○上泽绵○上辛亥科入攀栓○上世琦○八赵宗师佑癸丑岁入世芬○下还庆○八吴宗师廷送甲寅科入先炳○六泽 ○八戴宗师均元丙辰岁入昌期○上泽漾○上先煜○上先兆○下沛泽○上丁巳科入谦○上文治○上世台○上世崇○上承谦○下承业○六世禄○下王宗师绥己未岁入国栋○下世讴○下曰辰○上泽长○上先玉○下辛酉科入先翰○下世准○上光国○上廷淦○上上鼎○三汪宗师廷珍壬戌岁入先座○下文送○上泽欢○上甲子科入承谟○下世兴○八九贞○上周宗师乙丑岁入 基芝○上待泽○八暄贞○上戴宗师丁卯科入 联奎巨川○下世彀○上吉臣○八作宾○上玉宗师岁入 粲承祥○六万宗师科入 承风灶○八时钦○八世镛○下泽澄○三徐宗师挺癸酉科入浈○上贞斡○上白宗师溶乙亥岁入世骐○五树滋○上绍祖○上贾宗师应升丁丑科入先钜○六光祖○上胡宗师敬岁入 庚辰辛巳壬俊○上鼎元○三辛丑科入世杰○六光岱○上悦祖○上张宗师甲申岁入炳南○上锵鏐○上宝贤○上乙酉科入宝仁○上嗣宗○上汪宗师守和丁亥岁入泽琛○上输泽○上春泽○下光灼○下戊子科入致柱○八敉泽○八邦彦○上式瞻○下胡宗师开益己丑岁入佐祥○下光燮○上延祖○上泽仁○下应泰○八泽顺○八鄂宗师木顺辛卯科入梦喆○下壬辰岁入震川○六之珍○上沈宗师经桥甲午科入士杰○上戴仁○下宝源○上乙未岁入培宾○上树动○上世镕○下绍贤○下丙申科入先焕○六有容○上王宗师植戊戌岁入有鹤○上学书○六荣宠○三车宗师克慎己亥科入贞观○上辛丑岁入有同○上廷鼎○八李宗师菡壬寅科入书田○下贞荣○三钟涂○上季宗师芝昌甲辰岁入学洙○上俊杰○上锦泽○八锡金○三乙巳科入令祥○上贞建○上栓芳○六罗宗师惇衍丁未岁入鸿泽○六世训○下李宗师嘉端己酉科入林曦○上世观○上 恩拔岁副优
其旦 顺治甲子科拔贡。任山东信阳县升广西永宁州。 岳龄 康熙壬子科拔贡。任崇明如皋教谕,升山东台乡县行取户部主事,升刑侦分郎中。 承谋 康熙己卯科拔贡联捷。 嗣令 雍正己卯科拔贡。任扬州如皋县教谕。 粤生 乾隆辛酉科拔贡,本科中式。 世棱 乾隆己酉科拔贡。任灵壁县教谕。 光斗 乾隆丁酉科拔贡。任合肥县教谕。 承珙 嘉庆辛酉科拔贡。本科中式。 圣 康熙癸巳恩贡。 天生 乾隆庚午恩贡。 燕 乾隆庚辰恩贡。任海州、绩溪训导。 宗球 雍正己酉恩贡。任绩溪训导。 其兰 乾隆岁贡。乡饮正宾。 承萃 乾隆癸酉岁贡。 先禄 乾隆己卯岁贡。 先朴 乾隆乙酉岁贡。郡学。 坦龄 乾隆乙酉岁贡。邑学。 世溥 嘉庆戊午岁贡。任芜湖县教谕。 承采 乾隆壬戌优贡。 最 顺治戊子副榜。考授通判。 龄 康熙乙酉副榜。 承泳 康熙戊子副榜。 元发 康熙丁酉副榜。任六合霍山教谕。 承福 雍正癸卯副榜。 承芙 雍正壬子副榜。 文运 乾隆壬申副榜。 承谆 乾隆己亥副榜。 先春 乾隆丁酉副榜。 桂芳 道光丙午副榜。任巢县教导。 树滋 道光丙午岁贡。 培宾 同治壬戌恩贡。郡学。任和县教谕。 贞观 咸丰壬子副榜。 攀桂 咸丰壬子副榜。 世肇 同治甲戌钦赐翰林院检讨。 兆恩 恩贡生。任怀远县训导。 举人
尚衡 崇祯己卯科。官衔著后。 开生 康熙癸卯科。康熙丁卯科。任浙江分水知县。 岑龄 康熙丁卯科。任陕西华阴知县。 承谋 康熙己卯科。官衔著后。 承赞 康熙癸巳科。官衔著后。 蛟龄 康熙庚子科。官衔著后。 承龄 康熙庚子科。官衔著后。 承振 雍正甲辰科。 承诜 雍正甲辰科。 择先 雍正丙午科。任山东荷泽知县兼署桃沅同知。 世科 雍正乙卯科。官衔著后。 承璧 雍正乙卯科。官衔著后。 粤生 乾隆辛酉科。任歙县教谕,保升宾川州。 承福 乾隆甲子科,经魁。 承烈 同科。 承谱 乾隆壬申科。 青芝 乾隆壬申科。 筠 乾隆癸酉科。任宁国教谕,升山东郓城知县。 承珑 乾隆己卯科。 士程 乾隆乙酉科。任饶阳知县。 先禄 乾隆戊子科,经魁。 秀森 乾隆甲子科。 先潞 乾隆己亥科。 世璇 乾隆庚子科。 先抱 乾隆癸卯科。 先声 乾隆癸卯科。 先联 乾隆丙午科。任常熟教谕。 承谆 乾隆戊申科。 先春 乾隆戊申科。 世镛 乾隆甲寅科。亚元,任江西吉水知县,丙子戊寅同考官。 世琦 同科。 泽渊 同科。任江浦教谕。 承珙 嘉庆辛酉科。官衔著后。 世登 嘉庆甲子科。任陕西淳化知县。 泽沛 嘉庆戊辰科。任江浦教谕。 贞斡 嘉庆丙子科。 炳光 道光辛巳科。 国梁 道光壬午科,解元。任溧水训导。 宝贡 道光乙酉科。任广东三水化州茂民知县。 泽沛 道光乙酉科。湖南常德籍,任浙江诸暨知县,升湖州知府,浙江全衙严道,钦加按察使衔。 光岱 道光壬辰科。 有容 道光己亥科。 佐祥 道光癸卯科,大挑一等。分发陕西试用知县。 嗣宗 道光甲申科。 悦祖 同科。 震方 康熙辛卯科。顺天中试,授内阁中书。 承诗 康熙丁卯科。任宿州教谕。 贞观 咸丰戊午科。 鸿泽 同科。 桂芳 同治庚午科。 贞建 光绪乙亥恩科。中式第百名。 世樟 同科。中式第百七名。 毓材 光绪己卯科。中试六十五名即茂龄。 青云 同科。中试壹百廿七名。 璧城 光绪丁酉科。中试壹百十五名。 进士
尚衡 顺治壬辰科。任部属湖广钞开浙江学导湖广荆湘道。 开生 康熙甲辰科。 承谋 康熙庚申科。联捷。任刑户部广湖清吏司中郎中,升福州府提署,福建监道,复任湖州知府。 承赞 康熙癸巳恩。任安福知县,武英殿修篡春秋馆录。 蛟龄 雍正癸卯科。庶吉士政补兴平知县,行取部属。任山西道御史,山东壬辰正主考,升户部给事中。 承璘 同科。任直录龙门长垣知县,升云南府同知,元江府知府,云南盐道署布政使司。 世科 乾隆丁巳科。任广东兴始知县。 承璧 同科。任山东襄陵知县,升山西平度知州。丁酉起复重庆知州,升重庆知府,告假后湖南辰州知府,办辰沅永清兵备道,调四川川东兵备道。 秀声 乾隆戊戌科。 先声 乾隆庚戌恩科。 世镛 嘉庆辛未科。任江西吉水知县。 承珙 乙丑科。编修。庚午科广东副主考,掌山东道监察御史,吏科掌印经事中,任福建台湾兵备道兼按察司台湾学政。 世琦 甲戌科。庶吉士改补山东漕县知县。 鸿泽 同治甲戌科。分发江西特授上饶县知县。 茂龄 光绪丙戌科。分发江西即用知县。 先浚 嘉庆壬戌科。进士。翰林院检讨。 仕籍
钥 思州经历。 天祚 广西司政经历。 应台 广西太平府巡检,升四川内江县字簿。 国泰 江西饶州府巡检。 邦宁 直隶州州判。 茂 福建巡检。 廷瓒 中城兵马司指挥。 之棣 庠贡。任天长教,升河南新安知县。 绳圣 庠贡。任婺源、江都教谕。 岗龄 附贡。任江阴长为州训导。 岸龄 监生。任湘丞,升淑浦知县。 峰龄 附贡。任滁州训导。 嶝龄 廪贡。任句容训导。 琨龄 廪贡。任宿州训导。 巍龄 附贡。绩溪训导,改金匮主簿,升金山县丞。 振 附贡。任当涂教谕,升福泉知县。 崟龄 附贡。任丹徒训导,改江山县丞。 嶷龄 监生。任泾阳县丞。 经渠 监生。考授通判。 谦龄 廪生。任太平府训导,升寿州学正。 洋龄 任隰州吏目。 承瑛 监生。任广东嘉应州吏目。 太先 大兴籍。任金坛来阳加定典史。 骅先 监生。任广西象州吏目。 龙华 廪贡。任扬州府训导。 稼龄 监生。任浙江箫山典史。 先孜 任衢州照磨。 承漕 大兴籍县丞。 宗珍 监生。任开封府会经历兼籍道库大使。 承梅 监生。府经历,署浦县事,又署独山州。 承业 监生。任竹溪典史。 先燕 廪生。任海州训导。 云 监生。任富顺典史。 世缙 任顺昌典史。 承煜 浙江嘉典府捕院照磨,署钱塘县丞。 贞泰 任贵州锢仁典史,丁忧起复浙江泰顺县典史。 资恒 监生。分发广东典史,未赴任卒。 宝贤 举人。历任广东三水、化州、茂名、乐昌知县。 世敦 举人。 任陕西淳化知县。 延祖 任泗州、祁门训导。 世德 廪贡。署婺源、祁门、滁训导,安庆教谕。 宝玢 任河南开封府经历。 世淳 分发湖南试用典史。 尧载 浙江上虞县知县。捕贼殉难,敕封太仆寺少卿,世袭台骑尉。 泽审 广东候补知县。 先泮 监生。湖北妥远知县。 观宝 湖北嘉鱼典史。 有灿 浙江仁和典史。 荣培 湖南武陵籍。附生。任长沙训导。 廷镜 署湖北蒲沂县典史。 干泽 廪生。保康典史。 泽彩 按察司司狱,前任光化县典史。 泽英 布政司理问衔,现任湖北野三并巡检。 邦俊 五品衔,湖北高城巡检。 维棋 湖北德安府经历。 铭宗 湖北候补。 武庠生
以加○三来贡○上镇邦○下贡明○六国干○下茂龄○下镇远○下承栋○下康龄○下来顺○上 以加 万历丙午科。 国干 康熙辛酉科。 来贡 万历戊午科。 镇邦 康熙甲午科。 来顺 天启丁卯科。 镇远 康熙癸巳科。任湖广督标中营都司,诰封明威将军。 贡明 顺治甲午科。 武进士
贡明 顺治戊戌科。任太平府守备,升参将。 行武
宗岳 任广西水师营游击,署副参将。甲午殉难。 廷桢 赏戴花翎三品衔。槽标亻尽先补用卫守府。 龙坦胡氏家训
秉性宜温,处事宜详,居交宜谨,赋税宜先,事君宜忠,事亲以孝,事上以敬,御下以宽,处乡以和,立身以正,夫妇以和,长幼以序,治家以法,教子以方,交友以信,亲亲以义,接人以礼,待物以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