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686阅读
  • 2回复

[网络转载]安徽省阜阳市安定胡氏胡议支系简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谱序跋言 移动到本区(2016-10-13) —
安徽省阜阳市安定胡氏胡议支系简述
一、 族训 家规 族谱世派
族训

    为人谦和 居官清廉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家规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违背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在广泛争取族人意见的基础上,编委会研究决定,安定胡氏-胡仪支系之祖训:选用诸葛亮格言作为统一祖训;家规:执行全国胡氏统一家规。
新编续世系谱

    国2新2远2兆2祥2
    盛2世2民2富2昌2
    德2才2贤2友2信3
    哲3理2恒2兴2邦3
    说明:每个字的右上角所注2或3标码,为该字使用于名讳的第二字或第三字;世派从二十一世至四十世,而后轮回。胡仪支系世派与国修中华胡氏统一世派的衔接经广泛争取族人意见,编委研究决定,胡仪支系世系二十三世“远”字辈为全国统一字辈第六世的“远”字辈。以后胡仪支系子孙世系字辈可执行续编族谱字派,也可执行中华胡氏全国统一字派,具体情况有各支系自行决定。
二、胡氏远古《宗源录》

    远古世系: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蟜牛-瞽叟-舜-商均-虞思……虞阏父-胡公满。
三、胡氏始祖《宗源录》

    陈国传20世、26代君王,公元前478年被楚国所灭,历时588年。二十世闵公被楚国所杀,二十一世胡澄(闵公第六子)徙往四川临邛(邛崃县),以满公之谥为氏,胡氏由是而始。尊胡公满为始祖,胡公满之子公子申为二世。“安定”胡氏立谱始祖胡质公为五十二世。(胡公满-闵公《宗源录》详见资料附录五:司马迁作胡氏族谱序 —胡氏世家。)
四、引言

    文章传世,诗书传家,忠义凛然,肝胆照人,忠勇爱国。此可谓对我胡姓的真实写照。
    (一)胡姓来源
    根据《中华百家姓秘典》、《姓氏通牒》、《元和姓纂》、《姓考》、《古今地名志》等诸多古今典籍,逐一查证,始悉吾伟大族姓,既非古代北方胡人,也非他地迁入异族。乃是至高无上,堂堂正正,上古圣君,虞舜三十三代孙,虞满后裔,迄今三千一百多年。
    据《元和姓纂》等所载,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市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西永济南,源出历山,西入黄河),所以后代又有妫姓。(舜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史载舜帝后裔共有陈、胡、虞、姚、袁、田、孙、王、陆、车十姓,总人数2.6亿,现分布在世界各地;胡姓当今是中国十三大姓,占中国总人口百分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 。)。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让他奉守帝舜宗祀,并把女大姬嫁给妫满。妫满生于殷纣王七年10月15日(即公元前1148年),卒于周成王九年1月10日(即公元前1107年)葬于陈。卒谥胡公,号胡公满。陈侯胡公满,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治国,颇为国人称道,是位贤明君主。他的后代,有本族的胡姓。有族大人众的陈姓,有田姓,也有虞姓与姚姓,史称“妫五姓”一家人。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春秋时(公元前478年)为楚国所灭。其子孙以邑为氏,或以谥号为氏,或以国为氏。以谥号为氏的胡姓子孙在陈(陈国)繁衍成望族。
    (二)迁徙繁衍
    其一、西汉初年,由于外族入侵,为巩固边防,西汉王朝实行“屯田戍卫制”,以长期固守边疆。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至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87年)大规模从中原迁徙兵民到边疆(据史载有六十万人,当时全国人口2000多万人),胡氏也随之外迁。向西迁入陕西、甘肃,向北迁入山西;向东迁入山东,后又南迁入湖北(古荆州)、江西。其中迁入甘肃的胡成一族,在后汉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生的主要来源。三国时,魏阳陵(古县名,治所在今陕西高陵西南)亭侯胡质,子平春侯胡威,孙安定侯胡奕均死于“安定”。其后裔胡奋在曹魏入晋以后,其家庭由功勋之家进一步成为外戚之家。迄于隋初,胡氏繁衍成安定一带望族。其(胡奋)后裔相继在今河南新蔡繁衍,也成为望族。其二、胡氏迁入福建,始于西晋末年。据《台北胡氏族谱》所载,先祖世居于陈(今河南淮阳)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乃与林、黄、陈、郑、丘、何、曾等八族入闽。唐乾符元年,胡竦迁入晋安郡(包括今福建漳、泉二州),被奉为闽中胡氏始祖。竦生五子:长胡博,回寿春(今属安徽寿县);次胡审,迁崇安(今属福建);三胡慎,迁剑蒲;四胡明居闽县。五胡笃,居晋江。传至胡至济、胡浩济,因避元兵之乱,分居在闽南各县。以后有胡氏自福建迁入广东等地。这支胡姓其先祖也是今河南淮阳一带的胡姓。其三、据《吉安胡氏考》云:其始祖于五代南唐时,由醴陵(今湖南东部,湘江之流域,邻接江西省)德善乡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或迁入金陵(今江苏南京),其后裔以江西为中心繁衍,向西,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等省。其四、据“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载,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乱,又加上瘟疫流行(1344年淮河流域霍乱流行),淮河、黄河流域已基本无人居住。据《明太祖实录》称:“自兴事以来,民无兴日,连年饥饿,田地荒芜,人烟断绝”。为填补中原地区人口,明王朝从山西、江浙、湖广、山东东部大规模移民,洪武—永乐末年(1368-1427年)移民四百多万,胡氏又随移民迁徙到中原。
    (三)安定胡氏迁徙
    陈国传二十世被楚国所灭,二十一世茂昌(闵公次子)由陈徙迁安定、胡澄(闵公六子,字汝青。)由陈徙迁四川临邛;二十九世胡益(胡安之子)文帝后元(公元前162-155年)中,自临邛徙迁河东(又名河曲,今山西永济县,距城20里有舜帝村);三十二世胡景徙“安定”;三十四世胡建居安定;三十六世胡文,汉元帝时,由河东徙迁华容(今湖北监利);五十一世胡贞公由华容徙迁寿春(今安徽寿县);五十二世胡质居寿春;五十三世胡威、五十四世胡奕由寿春徙迁安定。(益、辛、质、威、奕等诸公生平资料见资料附录,世派参考江西九江市江州胡氏世派,详见胡观文主编中华胡氏大全第一卷。)
    (四)胡仪支系迁徙:我始迁祖胡仪一族,即是从“安定”迁入山西长治市(壶关县杏林村)的一族(迁入年代不详,待后人考证。)。始迁祖諱仪,元、长治(壶关县杏林村)人,少通诸子,祖籍“安定”,胡质后裔,元末顺帝时在金陵做官,为金陵长史,元至正16年2月5日(公元1357年)朱元璋攻克集庆(今南京)时,与二子同殁于王事。朱元璋为巩固政权,遣送元朝官吏家眷。明洪武初年,始迁祖妣卢氏太君遂携媳孙归晋,途经太境阻行,乃卜茨东用□□垒屋而居,过着饮冰茹蘖之艰辛生活,后人为纪念先人当初的艰辛,特将此村命名为“□□”。这是我安定胡氏胡仪支系的发祥地,至今已六百余年,现已繁衍25世,仅阜、太两县已播迁140余村庄,数万人矣。
    (五)堂号来源
    1、据《婺源考水厚序》中记载:虞舜裔孙阏父化周,明显夫人夜梦明月一轮坠于怀抱,光辉满室,生子曰满,周武王以元女大姬配之,封安定王,此为安定胡氏受姓之始。
    2、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二十世闵公胡越被杀,妣朱等氏携19子避难外逃,或以国为姓、或以谥为姓。长子汝清徙齐国武阳城,隐刘姓家,列名陈衍,后为陈姓始祖。次子茂昌率军投秦,胡澄(闵公六子)由陈徙迁四川临邛,以谥姓胡。秦统一中国后,封茂昌公为安定太守,始皇封胡姓曰“安定郡”,茂昌祖乃受郡始祖也。
    3、城公祖(二十九世),汉景帝初拜大中大夫,元鼎年间安定郡太守(公元前114-?年);后城祖之孙胡建继之,为安定郡太守,汉昭祖封胡建“安定郡”之郡名。这是胡氏在“安定”最早的记录。城祖乃“安定”胡氏始祖也。(注:魏征所作胡氏族谱序中的城公与江州胡氏世派三十二世景祖和资料附录先贤篇中的胡景应为一人。)
    4、三国魏阳陵亭侯胡质及之子平春侯胡威、孙胡奕均死于“安定”。胡奕,威公次子,字次孙。西晋时为平东将军,袭父职为平春侯,追谥安定侯,创基“安定郡”,尊胡质公为始迁祖,是“安定”胡氏郡号创始祖。
    (六)安徽太和境内的安定胡氏
    据史料所载,安徽太和“安定”胡氏分属胡仪、胡三纲两支系,都是质公后裔。太和东部和阜阳苏集胡氏族人是胡议后裔;太和桑营、洪山及河南郸城、白马、鹿邑、安徽亳州一带胡氏族人为明儐相胡三纲之后,也是一大望族。
    (七)安定胡氏胡仪支系宗祠
    据考证:清乾隆年间,十三世祖胡巨振,在太和城西大街始建胡氏宗祠一座,位於太和县城西大街72号四户(老公安局对面)。解放后宗祠被均分给城市居民居住,2008年旧城改造宗祠被毁。宗祠对联曰:“安定分世业,细水润书田”,横眉:“胡氏祠堂”。
    (八)安定胡氏胡仪支系祖茔
    祖茔在三塔镇胡坟村东(该村因祖茔而名曰胡坟),占地133亩,广植松柏。1925年,续修族谱时松柏被伐掉了一部分,后又种植;1951年关集修建木桥时松柏又伐掉一部分,没有种植;1975年三塔公社修建大礼堂时松柏全部被伐掉,祖茔地被收为可耕地。
    (九)安定胡氏胡仪支系庙堂
    胡仪支系后人为纪念始迁祖居原住地壶关县(杏林村),曾在关集镇胡老庄庄西北建宗庙一座,曰“壶关庙”。1925年在庙堂设立学校,为关集乡第三小学,又曰胡关小学,后“壶关庙”改为胡关庙,庙堂在解放后清理庙宇时被毁。
    (十)安定胡氏胡仪支系族谱
    胡氏族谱乃胡氏族人之史记。历代后人,为缅怀吾祖,曾建祠修谱,扬其业绩而激励后人。然因年湮代远,历代纷争,牒谱散失殆尽。公元1925年,族人胡天申(字令德)、胡天佑(字巨德)曾予续修,后因文化大革命被焚,其谱匾碑所记诸多珍贵资料已荡然无存,仅存胡学诗、胡永昌、胡宗振各保留分支家谱一部(从第十一世记始)。胡氏祠堂所存列祖列宗之牌位现仅存:“儒林郎始遷祖胡大公讳仪 始祖妣卢太君之神位”;“处士(见注)一世祖胡公神位”;“例授登士郎六世祖胡大公讳慎言字信夫神位”。由于不断繁衍生息,我族人居阜太两县已140余村,二十五世,数万人矣。现世派混乱,子孙同名,甚为常见。鉴于此,纂修宗谱是族人当务之急。
    为增进族谊,避免后人世派混乱,给后人提供寻祖尽孝、取名的依据。经广泛争取族人的意见,家谱续编委员会决定纂修家谱从21世起始至40世,而后轮回。
    自始迁祖胡仪之孙胡大公至今已二十五世,一世至十世祖由于谱牒文化大革命被焚,世派至今仍未能理清,有待族人进一步考证;自十一世祖至今详序分明,昭穆卓然,碑文神主清晰可见,且有分支族谱佐证。此次续编宗谱,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碑文、神主;考证了我胡姓来源及繁衍迁徙;考证了宗堂郡望《安定堂》之来源,考证了“安定”胡氏之开基始祖乃汉景帝时安定太守胡成,“安定”胡氏立谱始祖乃三国魏阳陵亭侯胡质;考证阜太“安定”胡氏始祖讳仪,元长治人,少通诸子,祖籍安定,胡质后裔,金陵长史、卒於任上。
    愿吾族人,弘扬先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清廉俭朴,赤诚卫国的优良品质;礼尚文明,谦逊诚实道德风尚。团结一致,休戚与共,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安定”:汉置安定郡,郡府即现在甘肃庆阳地区西峰市,(汉时全国置三十六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相当于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庆阳及宁夏中卫、同心、固原等地。东汉时又移治临汉(今甘肃镇原县东南),西晋又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
    另据考证:卢氏太君、黄氏太君系正偏房,临行占卦:逢太居住,遇岗存身。卢氏太君携长媳孙在安徽太和县黄岗居住(北黄岗);黄氏太君携二媳孙在安徽太湖县黄岗居住(南黄岗)。胡议长孙后裔胡拥基长子的后裔迁徙到六安叶集、临淮港等地。
安徽阜阳安定胡氏-胡仪支系族谱续编委员會办公室
二00六年六月

    十九世孙:胡俊;二十世孙:学诗、彦成、坤远、连海、永志等。 二十世孙:永志考证并撰
    来源:胡氏宗亲网  作者:佚名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0-13
    五、文献资料
    (一)胡质 字文德。魏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朱续俱知名于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太祖间曰:“胡通达,长者也,可有子孙否”?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县民郭政通于从妹,杀其夫程他,郡吏冯凉系狱为证。政與妹皆耐掠隐抵,谅不胜痛,自诬,当反其罪。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太祖辟为丞相蜀。黄初中,徙吏(原为丞相东曹义令史)部郎,为常山太守,远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穹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遷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關内候。吴大将朱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議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近,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質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毙家无衣财,惟有赐衣书筅而已。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候,邑百户,谥曰贞侯。子威嗣。六年,诏书褒述质清行,赐其家钱谷。
    胡威:字伯武。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驉单行,箸见父。停廊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当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羹,食单,后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账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陰资装百里之,因與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旅间,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與父清?”威對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不如?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车前将军、青州刺史、徐州刺史,有殊绩,历三郡守,所在有名。太康元年卒于安定。追赠镇东将军。威弟罢,字季象,征南将军;威子奕,字次孙,平东将军;并以洁行垂名。
    见:魏书 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七四一 三国志卷二十七 七四二[1]案胡氏谱: [1]晋阳秋曰
    (二)卢氏太君:我始迁祖妣卢氏太君,她在太和胡仪支族中的地位是无人能比、无人能替代的。一位女流之辈,在兵慌马乱、改朝换代的艰难困苦环境中,孤寡一人携弱媳幼孙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战胜一切险阻保全胡仪支族血脉得以延续和发展,其精神和业绩是非常值得每一位胡仪后人世代敬仰和无限勉怀的,因此我胡氏后人勒石墓前 以誌不忘。胡氏后人及其后裔媳都应以卢氏太君为榜样,在每一位人生征途中,都要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千难万苦,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后人,为安定胡氏再创辉煌献计出力。
    卢氏太君之所以能做出如此出色的业绩,那是因为她也是出身名门望族,是个有知识、有智慧、有道德的人。卢氏乃姜太公吕尚的后裔,发祥地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南。春秋战国期间,姜姓卢氏逃难,迁于今河北、山西等地。其中秦代博士卢敖定居河北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到魏晋南北朝时,安定胡氏共出了四位皇后、皇太后,成了权勢炎手可热的皇亲国戚。世居范阳郡的范阳卢氏,繁衍旺盛,世代官宦,成为当时的“四大姓”之一,并在此时开始与我安定胡氏联姻。如北齐(公元550-577年,建都晋阳城)时的胡延之(安定胡氏始祖胡成21世孙)就娶了范阳卢道约之女为妻,生六子一女,女于齐天宣帝天保初年(公元550-559年)被选为长广王妃,生后主温公高纬,史称齐成武皇后。成武帝死,高纬登基,称孝明帝,其生母被尊为皇太后。延之历任魏中书令,兖州刺史,北齐太宰安平王,太宁中(561-562年)赠司空公。子长仁、长怀、长穆、长洪、长咸、长兴均为内戚封王。长仁女被纳为后主皇后,长子君壁袭陇东王爵。也正是从这时起,我安定胡氏与卢姓一直保持世亲,就是这样的家族、世亲背景造就了卢氏太君有了如此大的造化,有了我胡仪后人今天的幸福生活,这真乃上仓赐于我族人的宏福。吾等后人应世世代代倍加敬仰,永不忘怀。
附:胡氏祖茔-卢氏太君墓

    明故始遷祖妣例赠安人盧太君之墓
    一世忠贞芳流万古 四时享祭典重千秋
    始遷祖讳仪 原籍山西壶關县 元末顺帝时 官于金陵与二子同歿于王事 始祖 妣盧太君遂携媳孙以言旋 时是宇内鼎沸 路途修阻 至太境 乃卜茨东而居焉 想昔者始祖之殉国 盧太君之播迁 饮冰茹蘖 艰辛自不待言矣 迄今五百余载 吾族人瓜绵瓞衍 别支分棋布星羅 蔓延数郡 非昊苍默佑忠贞 其裔孙能如是之蕃盛哉 天德不敏 不能闡扬先人之幽光 潜德仅尊嚴命 略述梗概 勒石墓前 以誌不忘 冀后世之祭掃勿替庶追遠者 知有所瞻拜也夫。
    十八世裔孫 天申 敬序
    天佑 敬書
民國十四年次乙丒孟秋月書吉日

    (三)赞胡氏—胡氏风流撷英
    胡氏以谥取为姓,祖籍河南淮阳出。谦虚柔媚事六君,天下中庸有胡公。
    立谱鼻祖关内候,居官清廉世人颂。安国标圣潜究学,感叹春秋事备间。
    胡宏博学称五峰,勇立新说敢为先。潜心著述胡三省,专攻通鉴览古今。
    明朝大将胡大海,治民治军治农桑。太子太保胡宗宪,平定倭寇立奇功。
    中央主席胡耀邦,拨乱反正建功勋。国家主席胡锦涛,以人为本得人心。
    励精图治出新策,件件大事利国民。古月不用口号呼,人人奋进振中华。
    注:胡公即胡广,“关内候”即胡质、安国即胡安国,生平见胡氏名人录:先贤篇。
    (四)胡氏之光
    在我国的早期历史上,胡姓的表现似乎比不上他谊属兄弟的陈、田等地,除了春秋时期有过一位以大义化解蒲邑之危的名士胡衍之外,名登史册的胡姓人物,并不多见。
    秦汉天下一统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胡氏“后来居上”,表现得出色极了。就以汉朝的胡安和胡烈来说,他们的事迹,便足以光耀后人。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经在白鹿山聚徒授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胡烈,则是一位出了名的好官,他在担任襄阳守的时侯,筑堤灌园,曾被老百姓歌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
    胡广:是汉代的“六朝元老”,事安、顺、冲、质、桓、灵六帝,名气响亮非常,根据史载,他练达事体而明解朝章,当时曾被誉为“万事不理问伯始(胡广字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汉朝以后的五胡乱华时期,有了外族的改姓为胡,“魏书官氏志”上所说的:“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以及“周书李达传”所记载的:“敕勒有胡姓,后周胡琮是也”,都是我胡姓增加了新血液的重要方面。
    胡氏自中原地区渡江南迁,根据福建的一项胡氏族谱的记载,也是在这段五胡入侵,中原大乱的时期。该项族谱是这样记载的:“胡公满之后,古代世居于陈。西晋之末,五胡乱华,乃与林、黄、陈、郑、詹、邱、何等八族入闽,居晋安郡。至唐,有胡竦者,登进士第,官中议大夫,是即闽中胡姓第一世祖。迨至宋末,避元入粤,再迁徙闽南各县,今闽中胡氏俱其后裔。”
    上面说到过,胡氏在我国历史上的崭露头角,是在汉代以后,当时他们“不呜则已,一呜惊人”的卓越表现,还可以在史书上找到许多具体的证明,譬如,在三国时期的东吴,胡综、胡冲父子就大名鼎鼎;胡综是显达于孙权称孤道寡之时,他官拜偏将军,却写得一手的好文章。据说,吴大帝朝廷上的一切文告策命乃至临国书符,都由他一手包办。他的儿子胡冲,也很能継承衣钵,以文翰而高官至中书令,使得胡氏的声名,声澈江左,为后世胡氏的称盛江南各地,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另外,像晋朝时父子俱以清慎著闻的胡质、胡威和胡遵胡奋家族以及南北朝时北魏的皇戚,却以好学雅尚清俭而备受敬仰的胡国珍等等,都是为胡氏家族创造荣誉的好子弟。
    胡安国对于《春秋三传》的抢救工作,先后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把毕生的精力都灌注在这上面,其心血结晶则为所著的《春秋传》一书。那么,《春秋三传》对于我国文化的价值何在?这个问题,胡安国解释得最为清楚,他说:“此为先圣所笔削之收,实为传心要典,乃使人主不得闻,学士不得习,乱伦减理可乎?”这番话,岂不也有力指出了今日全国上下推行中华文华复兴运动的意义所在!
    胡瑷,则是在我国学坛上举足轻重的《安定学派》的创始祖,他那一套《置义、治事二齐使诸生各就其志向学》的教学方法,正与近代教育上,《因材施教》的宗旨相合,不但当时被称为《湖学》,后来宋朝设立太学,也采取了这个方法。据说,宋仁宗的嘉佑年间,有所谓的《四真之目》,指的是《富公真宰相,包公真御史,永叔真学士,胡翼之(其字)真先生》,足见胡瑷在学术上的出类拔萃。
    胡三省在学术上的贡献,则在所作的一部《资治通鉴注》,其精赅过人,被后世学者推崇备至。
    《秦桧专柄二十折,只成就一个胡铨》,宋高宗时的胡铨,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就赫赫有名。他的成名,主要是因为曾经上书乞斩当时主和最力的秦桧、王伦和孙近,并且主张将《三人头悬之藁街》,完全无视秦桧的权势。据说,金人曾以千金购得胡铨的这份奏书,看了之后被文中所表露的堂堂正气所慑,曾以一度为之退师呢!
    此后,胡氏不但世代书香传家,而且忠义满门,真足以教每一个胡姓中国人傲视人前,胡瑛在湖北奔走革命,并于武昌革命成功后出任外交部长;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功在中华民国,原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胡耀邦,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胡锦涛,不但是胡氏之光,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光荣。
    (五)安定胡氏
    安定:建郡于西汉武帝之时,为旧平凉府固原州、泾州之地。先治高平,在今甘肃固原县,后汉时徙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晋时又移治安定县,即今甘肃泾河北岸,后魏及隋因之。唐初称安定为泾州,寻复曰安定郡,后又称泾州。宋代叫泾州安定郡,后废。安定郡下辖5县,他们是:安定,临泾、朝那、乌氏、石堂。
    地方(辑志)记载:“胡奋故居,在今镇原县城东,在社稷坛左,旧名胡府坪,今名胡家坪”。
    这里是泾河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先祖很早就已在这块肥沃土地上耕垦生息。
    胡氏在安定出现有史记载的最早是安定始迁祖成公,字允安,生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卒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濞反,公随周亚夫统兵平乱,功封大中大夫,官居番镇,始迁安定临泾,配东方夫人,封安定夫人。生子钦,字克恭,为阳翟令。钦子二:长子建,字子孟,初为守军正丞,功昭以外,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次子安,临邛守,常讲学于白鹿山,司马相如从之授经。(出自642年胡学颜主编《胡氏世谱》,魏徵《胡氏世谱序》)。隋初,胡氏已成为安定大族,另有一支迁至河南新蔡繁衍,也成为大族。这是最早出现的胡氏大族,胡氏由此名显于世,其子孙也多以安定引为自豪,安定也就成为天下胡氏的堂号。堂号即郡望,也就是发祥地。由此可见,安定在胡姓族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唐《元和姓纂》记载说:“安定,汉有胡建始居焉。后汉有太尉胡广。魏胡质,荆州刺史,生威,清州刺史平春侯,又居淮南。晋左仆射胡奋,石季龙(即石虎)入关,与梁皇甫韦,杜牛辛皆以华胃不在戌役之限。奋裔孙国珍,后魏司空,女为宣武帝皇后,生孝明帝。珍史真,曾孙延,北齐太宰安平王,女为武成帝皇后,生后主纬,长安(应为长仁)陇东王、长怀、长穆、长洪、长成、长兴并封王。”
    胡建是安定最早出现的胡姓人物。汉代有两个胡建,一为《汉书》卷69所载的胡建,字子孟,河东人,曾官军正丞、渭城令;一为汉应邵《风俗通义》卷五所载的胡建,字伊伯,汝南人。伊伯先是做过安定太守司空虞放的橡吏,后虞放逊位还家,以他为安定郡主簿,官至安定太守。其“出门名户占系陈国”。综上可见《姓纂》所说的胡建当为汝南胡伊伯,他是陈国的后裔,也是胡公满的后代,长期在安定做官,安定有胡自他开始。胡质,字文德,籍贯寿春(今安徽寿县)。父敏,字通达,曾以贤良方正征。胡质年少,就与蒋济、朱绩知名于江淮间。值三国纷争,曹操召为顿丘令。魏黄初中累迁东莞太守,在邵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后迁荆州刺史,赐爵关内侯,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置东征台,利舟揖,严守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成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为官清俭,家无余财,追封阳陵亭侯,谥贞(《三国志•魏书》)。子威,字伯武,少有志,厉操清白,曾从京师驱驴单行数千里去荆州省父,以清慎闻于世。晋武帝时历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入朝,武帝问他与父谁清介,回答说:“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累迁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卒谥曰烈(《三国志•魏书》卷90)。 据史载:质、威父子均卒于安定,子孙便留居此地,成为安定人。胡威有子叫奕,字次孙,官至平东将军,以洁行垂名于世。胡威之弟罴,字季象,为征南将军。是一个实实在在官宦之家。
    最著名的安定人是《三国志》、《晋书》所记载的胡遵、胡奋家族。胡遵(奕公之子),安定临泾人,以才兼文武,累居藩镇,位至车骑将军。他有六个儿子:广、奋、烈、歧、传、世,都有出息,并知名于世,而奋为最杰出者。胡奋,字玄武,少好武事,有筹略。从晋宣帝代辽东,以功封夏阳子,累迁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晚节好学,居边特有威惠,迁左仆射,镇南大将军,卒谥壮。他有一子一女,子胡友,早夭,女被选为贵人。当他听到其女入选时,感叹生命短暂的悲剧,说:“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广字宣祖,官至少府。烈,字武玄,官素州刺史。歧,字玄嶷,官并州刺史(《晋》卷57)。胡氏世家将门,加上胡奋之女胡芳,泰始九年(273)入宫,生武安公主,为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胡家又成为外戚,地位更加显赫。广有二个儿子,长曰喜,官凉州刺史,次日渊,小字鹞鸱,18岁时以杀会救父,名震远近。惠帝时西晋皇族内部发生了争夺政权的“八王之乱”。公元291年,贾后杀外戚杨骏。以汝南王亮辅政,复使楚王玮杀亮,寻又杀玮。九年之后,赵王伦起兵杀贾后,旋废惠帝自立。齐王炯、成都王颖联兵讨伦。胡渊以赵王部将与张泓率兵抵御联军,屡破齐军。后战于成都,兵败,伦被杀,乃归降伏法。这场皇族间的战乱,一直延续到公元306年,为西晋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胡烈的独生子世元,事不详。胡遵祖孙三代,是为安定胡氏的兴盛阶段。
    东晋末年,“五胡乱华”历时百余年的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北方处于拓跋氏的统治之下,史称北魏。此时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势力的相当强大,常与北魏统治者发生矛盾。太武帝太平真群君十一年(450),清河士族崔浩(官至司徒)以修史暴露“国恶”获罪,其宗族以及亲戚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门阀士族,都遭灭门之祸,受到严重打击。与此相反,安定胡氏却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大族著姓,与门庭极高的士族山东清河崔、王结成姻家。以胡遵裔孙胡国珍之女成为北魏皇太后为标志,安定胡氏步入顶峰。
    胡国珍,字世玉,世居安定临泾县,为胡奋的后代。祖略,后秦姚兴(394—416在位)渤海公姚逵平北府咨议参军。父渊(《北史》云深)仕夏国赫连勃勃(或称“屈丐”)为给事黄门侍郎。北魏太武帝克夏都统万城,以款降之功,赐爵武始侯,后拜河州刺史。国珍少好学,尚清俭。孝文帝太和(477~499年)中,袭父爵为武始伯(旧例,袭爵位减一等)。宣武帝初,其女以选入掖庭为充华世妇。生子元诩,进为充华嫔。后元诩年幼登基,尊生母胡氏为皇太后。皇太后临朝听政,权显一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胡太后,又称灵太后。胡太后的显赫与专权,使其宗族门庭大振,封公爵侯,合门显贵。国珍先是为光禄大夫,寻加侍中,封安定郡公。太后生母皇甫氏被迫封京兆郡君,置守冢10户。以尚书令王澄奏,诏国珍入禁中参决万机。旋位中书监仪同三司,与高阳王雍、清河王怿、广平王怀人居门下,共厘庶政。曾上表陈刑政之宜,均被采纳施行。熙平(516~518)年初,加使持节、都督、雍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迁司公,灵太后、孝明帝带领百僚亲自到其家拜之,大摆宴席,荣耀极盛。晚年敬佛法,洁斋礼拜。神龟元年(518)卒,享年80岁。北魏为他举行了极为隆重的葬礼,诏给东园温明秘器,五时朝服,赠布5000匹,钱100万,蜡千斤,由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胡太后成服于九龙殿,以尽孝心;孝明帝则服小功服举哀于太极东堂,悼其外祖父。又诏自始卒至七七,设千僧斋,斋令7人出家;百日设万人斋,27人出家,谥号文宣公。
    从胡遵到长粲及其子仲操、叔泉。历数代,200余年,安定临泾胡氏10多人位至将军、太守、刺史、三公九卿,在其家庭中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特别是灵太后权倾一时,前所未有。由此安定胡氏名甲当时。成为当地无可匹敌的世家大族,以致被为山东望族的王、崔、卢也愿与胡氏结成亲家,胡氏的族望由此可见一斑。
    北齐时,安定:临泾又有一支胡氏家族兴起,其族人先后有七人并赐爵封王,合门贵盛。他们与胡国珍一族同出一宗,长仁与长粲为从祖兄弟。有胡延之,娶范阳卢道约之女为妻,生六子一女。女于齐天宣帝天保(550~559年)初先为长广王妃,为温公高纬生母,史称齐成武皇后。成武帝死,高纬登基,被尊为皇太后。延之,历魏中书令,兖州刺史,北齐太宁中(561~562年)赠司空公。子长仁、长怀、长穆、长洪、长咸、长兴均为内戚封王。长仁,字孝隆,为成武皇后长兄。成武时,因内戚位至尚书、左仆射、尚书令。及高纬即位,以大舅身份参予朝政,封陇东王。但他好歌舞,饮酒至斗而不乱。又性好威福。亲小人,时有左丞郦孝裕、郎中陆仁惠、卢元亮厚相结记,人号为三佞。天统五年(569),以恃势弄权,遣门客程牙驰骑呼问,冲撞御驾,出为齐州刺史。至州后,怨愤在心,谋令翼州人李楷墙刺杀权臣和土开,其弟长咸告密。事发,以谋杀宰辅罪名被赐死,其后其女被纳为后主皇后,乃重加赠。子君壁、君璋。壁袭陇东王爵。至皇后被废,胡氏“稍稍黜退”,开始走下坡路(《北史》卷80)。
    南北朝时,安定临泾胡氏还有胡方回、胡叟,知名于世,《魏书》、《北史》中列有专传。
    胡方回:义父周仕后秦姚泓为黄门侍郎,以文章著称。后秦灭,遂事夏赫连勃勃,为秘书监。大致与胡国珍祖略同时。方回仕赫连屈丐为中书侍郎,广猎史籍,颇有辞彩。曾为屈丐作统万城铭、蛇祠碑诸文,行于当时。北魏太武帝破赫连昌,方回入魏,不为时知。后为镇北司马,因为镇修表,有所称庆。被太武所赏识,召为中书博士,赐爵临泾子,迁侍郎。曾与太子少傅游雅改定律制,为司徒崔浩等爱重。方回清贫守道,以寿终。子始昌,孙丑孙。
    胡叟:字伦许,世为西夏著姓,与胡方回同宗。《北史•胡叟传》云:“叟卒后,因无子而无人为其主持葬事。胡始昌(方回子)迎殡之于家,葬于墓次。又云“叟与始昌虽宗室,性气殊诡,不相附,其存,往来乃简,及亡,而收恤至厚。议者以为非必敦哀疏宗,或缘求利品秩也。”胡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少孤,及长四处漂泊,到过长安、汉中、四川及北凉沮渠部(在今甘肃)等地;他自幼聪慧,年13就辨疑释理,出众超群。学不师爱,披谠群籍,过目成诵。文章写得漂亮,既善典雅之辞,又工鄙俚之句,是自成才的典范。
    安定胡氏数百年的显赫,在胡氏家族史上,谱上了光辉的乐章。安定之所以被当作胡姓的《堂号》或《郡望》,正是来源于此,而郡望本身又直接反映出安定胡氏曾经有过盛况及它在其姓族史上崇高的地位。
    隋唐之时,见于记载的安定胡氏有胡质(和三国魏胡质不是一人。)一族、胡佺星一族及胡翼一族。《千唐志斋》云:胡质,字孝质,安定临泾人:“家承茅土,位置于周朝,世执王圭璋,名标于汉世。故以秦中著姓河北高门照晰分芳,光前裕后。”祖邕,东魏骠骑将军,青州刺史。父永,北齐兖州司马,东莱太守(或云魏东平、雁门二郡太守)。。
    五代梁时,安定胡氏出了一个有名的才子画家,叫胡翼,字鹏云。工画道释人物、车马楼台,很受著名驸马督尉赵岩的礼遇。曾临摹古今名笔,题为安定鹏云。有《秦楼》、《吴宫》、《洗马》、《回纹》、《盘车》等图传世。曾与画家王殷,在赵岩家用水刷粉涂,修改古画,颇见气派,时人谓之“赵家选画场”。
    从隋唐的情况看,安定胡氏远没有南北朝时的显赫。但其著姓高门的余威犹存。而且还可以看到,胡氏子孙已经远离故土,去开拓新的天地。其中相当一部分迁到了河南。最典型的是胡奋后裔徙居河南新蔡并繁衍为大族(郡号:瞻安堂。),但至唐后期则已失传(见《元和姓篡》)。
    宋时,安定的一支后裔定居在泰州如皋县,这就是宋代的著名教育家、理学的先驱者胡瑗的宗族。其家世居安定,先是流寓陵州,再迁泰州。人称安定先生,正是出于溯其源流的缘故。
    安定胡氏不但世代书香传家,而且忠义满门,真足以教每一个胡姓中国人傲视人前。如今,安定胡氏后裔散居全国各地,甚至移居到港、台、英、美世界等地,正各自谱写出更加灿烂的篇章。
    当代是安定胡氏最鼎盛时期,原任中国共产党中 央主席胡 耀邦,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胡锦 涛,不但是安定胡氏的骄傲,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光荣。
    注:胡耀邦、胡锦涛都是“安定”胡氏。据徽州县志记载,胡锦涛始迁祖胡焱,以散骑常侍衔领兵镇守徽州,是胡奋之侄(待进一步查证),质公五世孙(质公-威公-奕公-遵公-奋公)。据中华胡氏大典十二章载:江西华林胡氏始迁祖胡藩是质公12世孙,胡耀邦是藩公39世孙;胡藩南朝宋人,字道序,(详见资料附录五);华林大宗祠对联云:状候有子六十人,安定门风开始泰。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10-13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