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623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东台胡源泰茶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作者:程可石
胡增钰
胡锦涛在泰州市多儿巷3号的老屋(正门)
胡锦涛在泰州市多儿巷3号的老屋(俯拍)
泰州父老乡亲喜迎锦涛主席回家
胡锦涛主席回到母校泰州中学与1959届高三(4)班物理教师冷美华握手。
    清朝中期,徽商在姜堰规模较大的茶商多达25家,姜堰茶叶在苏南、苏北各大中都市名闻遐迩。这些茶商是清一色的徽籍人。其中,安徽歙县洪氏开设的洪临泰、洪义泰、洪康泰、洪义和茶叶店(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至抗战结束,先后倒闭息业。唯有绩溪胡氏开设的胡源泰、胡震泰等茶庄经营有方,一直维持到解放以后。
    清咸丰年间,洪义和第一代老板、安徽歙县三阳坑人洪敬慕从老家背着茶叶来到姜堰摆摊谋生。安徽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山青水秀,峰峦迭嶂,盛产珠兰,是名闻遐迩的茶叶产区。这种茶叶到了姜堰,十分畅销,洪敬慕生意越做越大。不久,洪敬慕在姜堰开起了第一爿茶叶店。当时的店号叫洪泰临。洪氏发家了,又不断从安徽歙县引荐紧房本家、直系亲属到姜堰做茶叶生意。这样,茶叶生意从安徽做到姜堰,又从姜堰做到东台、溱潼、泰州、泰兴、曲塘、海安。在这一带开茶叶店的,多数是洪、方、胡三姓人士。方姓茶庄在东台的掌柜是洪姓茶庄的女婿,方谦泰茶庄是洪姓女儿带来的陪嫁,胡姓掌柜一般都在洪姓茶庄学过生意。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胡源茶庄在各地分号的简况:
一、姜堰城区的胡源泰茶庄分号
    姜堰“胡源泰茶庄”设在姜堰城里坝口南街上,坐西朝东,斜对面也就是现在的曲江楼新交通旅馆与咏亭茶社。茶庄设置是前店后坊。前店两间门面,后坊是“同昌源”嫁妆店的库房。胡家生活用房则在坝口北七、八十米处的北大街东侧刘家桥巷东头10号、11号,南北两进五架梁瓦房,这是胡沇源之孙胡炳衡于清末时从狄氏钱庄老板手上购置的,店员职工也有部分在此住宿。后因在泰州、上海等地都设有分店,胡炳衡三子胡增钰,字静之,为照应孩子,又要忙生意,经常奔走在姜堰、泰州、上海之间。但他主要坐镇的姜堰“胡源泰茶庄”(兼制作、储存、发货),一直享誉三泰地区。
    解放以后,至1956年国家实行工商业公私合营时,“胡源泰茶庄”合营到泰县饮服公司,胡增钰就在泰县(现姜堰)土杂品公司工作,1978年11月病逝于姜堰。
二、泰兴黄桥镇的裕泰和茶庄分号
    清光绪二年(1876)春,胡沇源在黄桥镇开设了“裕泰和”茶庄,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泰州、泰县、泰兴三地茶庄基本都由其孙胡炳华之子胡增鑫(字品卿)负责掌管。1946年,胡炳衡之子胡增钰(字静之),从上海大夏大学经济系毕业回家,协助其堂兄胡品卿掌管三泰地区茶庄。1949年,胡品卿去上海,三泰地区茶庄实际上由胡静之掌管,胡静之每年至少两次到黄桥镇查看“裕泰和”茶庄经营情况,且每次都在黄桥镇逗留数日。1956年公私合营,黄桥镇“裕泰和”茶庄改名为“陶瓷茶漆席中心门市部”,业主为胡静之。黄桥镇“裕泰和”茶庄开设在镇内东大街,前后四进屋,茶庄货真价实,口碑甚好。当时黄桥镇上流传着一段民谣:苦不过“老泰和”(药店),甜不过“新泰和”(南货店卖糖),小气不过“丁泰和”(布店用尺量),出色不过“裕泰和”(茶叶好,色浓味香)。
三、靖江季家市的胡源泰茶庄分号
    靖江市季家市的“胡源泰茶庄”是胡沇源携其子树铭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秋,从姜堰来季家市创办的,他们先后购买了季家市原盐运巡检司的十三间五架梁小瓦屋和胡云龙祖屋,有三十间。到了胡树铭手上,季家市“胡源泰茶庄”已经很具规模,是泰兴东南最大的茶庄,现季家市东大街112号就是“胡源泰茶庄”的旧址。季家市的“胡源泰茶庄”,是胡沇源在东台开创胡氏茶庄后,较早发展起来的连锁店之一。
    胡沇源病逝于安徽绩溪老家后,胡树铭继承父业。他是父亲刻意培养的继承人。他十一、二岁时,父亲就送他去东台的“洪清德”茶号学生意,四年师满后,便随同父亲经营茶叶生意,所以熟谙茶叶经营之道,并深受茶文化的影响。胡树铭坐镇姜堰,统筹指挥,在苏中地区开办了多家胡氏茶叶连锁店。由于季家市地处如、泰、靖三县交界处,濒临长江,是苏中地区的南大门,因此季家市“胡源泰茶庄”从开办之日起,就从未停业过,足见其在胡氏茶叶业中的地位。
    当年位于季家市东门的“胡氏茶庄”座北朝南,门面店三间,纵深五进。西边两间门房,进门见柜台,柜台后三层货架,有序地摆着若干锡罐,装有各种茶叶,并标明茶叶名称、产地、质量、价格。柜台上面放着等盘秤、包装纸、算盘和账册。东面的一间门面房,则为客厅,朝西墙上挂有字画,中间一张八仙桌上摆着瓷盘、茶具和水壶,还有两把青铜水烟袋和纸捻子,两边置放椅子、条凳。北面是香案,香案上有香炉和烛台,供奉财神菩萨。门面房后面则是制作坊、仓库以及职工饭堂和寝室。整个店房的设计布置,透露出主人迎客的热情和诚信,展示了茶文化的典雅和静谧,体现了胡氏茶叶业的经营理念。
    季家市“胡源泰茶庄”房产大小有三十间,掌柜、伙计、徒工、杂役通常是十三人左右,其掌柜一般从姜堰总店派到季家市来。民国初年由安徽人胡炳祥负责,之后由黄桥人殷荫堂、曹力生掌管。胡炳衡(胡树铭病逝后由其子胡炳衡接管茶庄)每年来一到两次,一般住两到三天,主要是查看账目、了解情况、处理重大事务。平时一般事务由掌柜负责,如盈利分红、结算工资、管理账目、进货销售加工等事务。全国解放前夕,由胡炳衡的长子胡增善负责,三子胡增钰(字静之)坐镇姜堰。1956年公私合营后,胡增善之子胡锦绶仍在店里负责经营工作,直到退休。现居季家市东街的陆长江老人则在该店工作了近七十年。胡源泰茶庄季家市分号是泰州地区真正的百年老字号店铺之一。
    胡氏一家五代在季家市经营茶叶,从清朝到解放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经营得红红火火,以方便顾客、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和持之以恒、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给季家市周边百余里居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名扬江淮。
四、上海的胡源泰茶庄分号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私立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有几个进步的青年学生,在左联文艺思想的影响下,秘密加入地下党领导的地下斗争,他们之中有董乐甫、严启明(抗战时叫严必成)等,董乐甫后来曾经担任志愿军英雄模范报告团副团长。严启明系泰州人,上大学前在泰州中学做杂务,也就是给校长、老师打水冲茶,打扫卫生等,也正是在做杂务工时,严启明认识了“胡源泰”茶号的掌柜胡炳衡。后来严启明凭借一张拾到的中学毕业证书考取了上海私立大厦大学,在前往上海求学前,曾去给有恩于他的胡炳衡辞行。
    据“胡源泰”账房先生王恒心生前回忆:在一个快过年的日子,胡炳衡在东台茶号,接待了中国留美第一个教育博士、上海私立大夏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学家、东台人邰爽秋,后来,邰教授带来他的学生严启明(严必成)对胡炳衡掌柜的问候,同时盛情邀请胡掌柜到上海拓展经营“胡源泰”茶庄业务。不久,胡炳衡和其子胡静之就前往上海,在上海大厦大学校园内开设了“胡源泰”茶庄分号。胡静之是一个茶商,在大夏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也做过一段时间小学教师。其妻李文瑞于1920年出生于东台的大户李家,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当时为数极少的知识女性之一,端庄秀丽,曾在东台仇湖小学任过小学教师,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同事们的称赞。正是教育的牵手,他们走到了一起,于1941年10月,在上海结婚。
    由于日寇的侵占,大夏大学的教学停滞,位于校园内的胡源泰茶庄分号经营不下去,静之夫妇只得回归姜堰经营茶庄。次年10月,李文瑞顺产一子,取名锦涛。由于李文瑞奶水不足,只好把锦涛抱到李文瑞的舅母刘秉霞处,让当时也刚生了孩子的刘秉霞代为奶育。于是这个小舅奶奶就成了锦涛的奶妈(目前已经90多高龄的刘秉霞还健在,住泰州,生活十分俭朴)。静之夫妇共育有一子二女:长子锦涛、长女锦蓉、小妹锦莱。由于健康的原因,加上医疗水平和医药科技的限制,李文瑞英年早逝,年仅29岁,当时锦涛才七岁,两个妹妹才五岁和三岁。之后,胡静之哺育了锦涛三兄妹,直至他们长大成人。粗一看,胡源泰茶号开设在大夏大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营销模式,但实质上胡氏茶商是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地下党跑运输、传送情报,这就是“胡源泰”茶庄开设在上海的秘密。
    “胡源泰茶庄”于二十世纪初重新开业不久,就用上了电灯(系沼气点燃的臭灯),这在那时候是够气派、风光的了。由此可知胡氏经营实力与生意兴隆之一斑。“胡源泰茶庄”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与茶庄第二代掌门人胡树铭在茶叶来源、制作工艺、
市场经营与员工管理等方面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第一,茶叶自原产地采购
    每年清明节前后,胡源泰茶庄即派出采购人员分头到安徽黄山、歙县街源山、浙江淳安等地收购新茶,以茶商惯用的行业暗语“申、人、工、大、王、主、井、羊、非”等,分别标示1—10个等级,用竹篓运往姜堰,确保茶叶质优价廉。
    第二,后坊制作狠抓质量
    一是将质量标准制成专版,悬挂在作坊过梁上。操作人员,对照要求,一丝不苟。质量标准为六条:
    嫩度好。嫩茶容易符合外形要求,此外还要看,如绿茶龙井要求光、扁、平、直,还要锋苗好,白毫显露。
    条索紧。茶叶身骨重圆、挺直,表明原料嫩,加工好,品质优。除龙井外,珠兰应细圆、紧结;红茶要短齐,不松薄;其它茶应以叶形细长、卷曲的为上佳。
    色泽亮。茶叶必须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泽鲜活。绿茶翠绿、多白毫的为高级茶;红茶以乌褐油色,含较多橙黄色芽尖的为优质茶;花茶应深绿无光泽才算好;乌龙茶以色泽鲜,带点红褐色色晕的系佳茗。
    味道香。香气浓郁持久的是上品,带青草味的是下品,有霉味、异味的是废品,不能饮用。
    外形匀整。上好的茶叶外形都是匀整的,断碎的是次品。
    纯净无杂。纯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杂物,如茶梗、茶籽、茶末及加工时留下的竹屑、木片、泥沙、石灰等。
    二是制作工艺严谨,一般不少于七道工序:
    杀青。此系制作绿茶的首道工序,把新茶叶置于高温中,破坏茶叶中的酵霉(即“氧化酶”),阻止发酵(指茶单宁氧化),使茶叶保持固有天然绿色;杀青后的茶叶含水量减少,叶片变软,便于进一步加工。红茶未经氧化,是让其发酵后再加工的。
    制茶。新茶到店随时加工。炒茶用特制的口面在二丈二(约90公分)以上的大铁锅,安置在离地面一尺五上下高的单口灶台上,这种灶台有十几个,灶堂内烧木炭,文火烘烤,不用铁铲,只用手掌炒。手掌炒茶不得在茶叶上左右来回地硬搓硬揉,那样会使茶叶断碎。炒一锅茶叶,手掌只朝同一方向由重到轻地炒抹,手掌随时上翻,茶叶才会卷起来,不碎裂。炒好后装进竹篓子,围在烘锅四周烘,不时转动茶篓子,让茶叶均匀烘烤。此系“生货”。再经过“筛选”、“风选”便成“熟货”了。
    筛选。先用密眼园筛筛去茶末,剔除筛面顶上黄叶片。再用一扣(筛眼大小度)到十扣不同的大抖筛,逐扣筛选,体积小、分量重的为上等茶,体积大、分量轻的为次一等茶,以“扣”的小与大,筛选出1—5五个等级的茶叶。
    风选。用木制风车鼓风,或用篾簸箕(三面围墙一面平口的竹匾)颠簸,将大部分杂质去除。
    拣茶。将茶叶摊在大竹匾或雪白的大木板上,由季节工、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把茶叶中的茶梗、茶籽、黄叶、木片等杂物拣剔干净,使茶叶纯净。
    窨茶。这是在茶叶的色、香、味上加工,以提高茶质,保证价钱,赢得销路。窨同熏(xūn),是利用茶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性(现代实验表明系源于茶叶中的萜烯类、棕桐酸),把茶叶均匀平摊在干净的大木板上,将新鲜无毒、含苞待放的茉莉、或珠兰、或菊花、或玫瑰、或桂花的花朵,撒铺一层在茶叶面上,使茶叶吸、染花香。这样窨制一次大约半天(四个钟头),少数窨两次,是高档次茶叶。茶叶分“炒青”、“烘青”、“大方”三大类,一般多用“烘青”窨制为花茶。花茶的花香与茶香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口感香味无穷,茶韵缭绕。
    各种花朵的余香还被用来窨表芯纸。这种香表芯纸,一用作普通茶叶外包装,买主拿到茶叶包一闻,喷香的,以后还想到这里买茶叶。再是逢年过节前来结账的客户,每人送上三五张卷“芒子”(即细长纸卷儿),吃水烟时点火用,能闻到一股股清香,给茶庄增添好印象。这都属招引“回头客”的一些招数。
    储茶。茶叶有易吸水、易吸异味的特性。茶叶栈房要么设在楼阁上,要么在离罗底砖响厅尺把高的地面搁置厚木板,上面放釉缸,缸口用厚棉絮袋覆盖;还在栈房四角上与窗户里口放敞口缸若干只,里头装生石灰块,石灰上盖生灰纸,用以吸收栈房内的潮湿气,确保茶叶不霉、不变质。
    胡氏茶庄陈设不俗,外屋檐下挂有“胡源泰茶庄”黑底绿字的招牌,正楷字体,古色古香。屋内在梁上悬有三厢佛龛,即财神、水神和茶神,以图吉祥平安。店堂的西墙上,是图文并茂的各地名茶介绍,南山墙上是大幅的《茶叶史话》专栏。店堂货架分上中下三层,陈列30多只约尺二三寸高的“凸”字形大锡罐,罐外标注各种类别的茶名。之所以多用锡罐装茶叶,是因为锡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利于茶叶保存。店堂柜台上还放置算盘两把,一把营业员执掌算价钱,一把留给顾客复核。柜台上放几只大茶盘,陈列、出售各式各样茶具,还有给茶壶保温用的茶捂桶。这种桶比茶壶高大点,多用不到一寸宽的好木条或毛竹片箍扎成桶,漆成荸荠红,左右各有一只往外翘的耳子,人可双手挪捧;桶里是大体与桶儿一般大小、用布缝制的棉絮口袋,茶壶安放其中,其上加棉垫覆盖,寒天保温半天,茶也是滚烫的。另外还有些放茶杯的茶托子,这是讲究的官宦、大户人家才用得上的。
    靠南墙《茶叶史话》宣传栏下边是小八仙桌,上面一只茶盘里是四把精致的一手握的小紫砂壶,四只青瓷茶杯,一块白布遮在上面;桌上还有两把青铜水烟台。桌子东西两边各放一张太师椅,再两边靠南墙是两张勤凳。这是招待上门顾客用的。在店铺南门口跨店门槛放张小四仙桌,一只大茶盘内放一把特大铜茶壶和八只白瓷茶杯,上面也用白布覆盖,四仙桌南、北、西三面各放一张勤凳,免费供南来北往行人小憩坐坐,喝茶解渴。
    如此这般的店堂布置,自然是茶庄老板经营之道的铺陈,是茶文化底蕴深厚的体现。顾客、行人置身于这样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中,不知不觉留连忘返,不想买的也要买一些,茶生意每每在茶文化的滋润中做成。这就是胡氏先祖胡树铭老先生“智商决定经商”经营之道的成果与成功。
    店堂做生意的营业员,为保证贴心、敬业,全用徽帮人,他们将本家、亲戚家精巧些的孩子招来店堂做工。但要求他们必须做到:
    一是站好柜台。旧时店铺的营业员非但不落座,连倚靠货架、柜台都不行,否则是对顾客不恭、对职业不敬。
    二是笑脸常开。“笑脸生财”,是生意经中很重要的一条。脸板板的,会惹客人不惬意,把生意跑掉。街上行人往店堂里瞟瞟,即要微笑招呼。顾客跨进门,笑脸相迎,主动询问所需,介绍相关茶叶品质。较大客户上门,除热情让座,还要倒茶敬烟,双手奉上,身子前倾15度左右,以示尊重。
    三是考究包装。茶叶零售包装与其它商品不一样,考究包成棱角分明的三角状包儿,拿在手里紧实实的,茶叶包松了易吸潮发霉。这道功夫应在七天之内学会,手脚干净利索。包装都为两层纸加银蓑,有的还外包层窨过香的表芯纸,再是白铁盒子装茶。两种零售包装的分量大体四种,即老秤十六两制的四两、六两、半斤、一斤。
    四是善于买卖。首先会赊账,大凡茶庄的常客、大客户,买茶叶都用专门用于账务往来的经摺儿记账,一年中只在端午、中秋、过年三次结账、付款。其次要懂回扣。大客户的跑腿儿前来拿茶叶、结账,逢时过节总要给些好处,如请上茶馆,请下浴室,经手不穷的手续费在营业额的3%上下。第三要适当加斤两。凡门市零售,购次等茶叶的,加分量不加价,经得住顾客回去复秤;凡批发三五十斤回去搞零售的,另加销售量的两成上下分量。总之,让顾客欢喜而来,满意而归,下回再来。
    胡氏茶庄为了做好茶叶生意,还注意对顾客心理、市场变化和本店职工的研究。
    新茶送上门品尝。每当新茶上市,胡氏茶庄总是对全姜堰的茶馆、浴室、几十家粮行和木行、猪行的老板、管事,各地驻姜采购的庄客,对社会名流、地方绅士和寺庙主持、方丈等有头有面的人物,派专人登门奉上上等佳茗一包(每包一、二两),请诸君品尝。对少数显赫人家,在春节来临之际,还赠送些别致茶具过年,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
    调研掌握市场行情。一是老板亲自跟踪大客户、老主顾,登门征求意见,若发现茶叶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有问题,除当场道歉、打招呼外,还要追查经办人的责任,做到老顾客跑不掉,新顾客能拉到。二是派“探子”摸同行的底细,让生脸孔的职员到各茶庄(店)买些茶叶回来,在茶杯底标上相关店号,茶泡好后,请本茶庄会品茶的职员逐一品尝,鉴别好差等级,与本茶庄同类茶叶比质量、比价钱,不失时机地在物美价廉上下功夫,以争到更多顾客,赢得更大市场,保障好的销路,维护好茶庄的社会信誉。
    善待、尊重职工。茶庄店员虽大都是雇用的,但大家都能一个心眼地钻研生意经,努力多赚钱。作为老板,对职工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是不可或缺的。伙食,平常是小荤小炒各一样,再加一个汤;逢五逢十是大荤,烧肉、烧鱼各4两上下,外加个像样的炒菜,还有汤;每到清明、端午、八月半、重阳节则是“六大碗”,外加白烧酒招待。特别是辞年结工资、正月初五开张,都是十碗八碟、荤素海鲜齐全大聚餐。工钱,日常职工的零花钱,每月十五发各人工资的两三成,大头留着聚起来带回家养家糊口。职工家有红白喜事,不等到过年,提前发给工资,甚至预发工资让职工回去办事,老板另出“人情”。职工生日时,则另加酒菜,以示祝贺。生病照应,视同家人。辞岁酒席上发完工资,并邀约新年正月初五开市(一般没有职工辞退的)。正月初五开市时,老板给每位职工一份压岁钱。服装上,春夏秋三季每人两套竹青布褂衭,冬天站柜台的店员另发两件加在长袍子上的竹青布大褂,清清爽爽,以与庄重典雅、干净整洁的店容店貌相呼应。住宿上,由茶庄提供全套铺盖,另发一大块蓝底白花布当包袱用。由于茶庄老板体贴厚爱职工,职工个个贴心,茶庄生意也就自然常年发达兴旺。
具有历史意义的“胡源泰造”提壶
清代胡源泰造提壶
    胡源泰茶庄是清朝咸丰年间就开办的商号,主要经营茶叶生意。其创始人就是锦涛的高祖胡沇源。在胡沇源老先生快到八十岁的时候,胡家以“胡源泰”商号的名义在景德镇订制了一批提壶。这批提壶的数量不明。如果以当时“胡源泰”拥有4间茶叶店来估计,假设每间店6把壶,其数量也不会超过24把壶。可见其数量不会多。经过将近100年的岁月,还有多少只壶保存了下来,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至少有一只壶保存了下来。这只壶就是“胡源泰造”款提壶。
   2005年的一天,在古玩市场看见了一把底款为“胡源泰造”的提壶,比较喜欢,就买了回来。当时,我们以为“胡源泰”是一个人名或者一个瓷庄的名号。后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才知“胡源泰”不是人名而是店名,而且是茶叶店的名字。并且知道这家茶叶店的开办人不是别人,而是锦涛的高祖胡沇源。“胡源泰”茶庄在胡家历四代经营了一百多年,最后由锦涛的父亲胡增钰将“胡源泰”的资产交国家,“胡源泰”完成其历史使命。
    这只“胡源泰造”提壶,是“胡源泰”这个百年老店的实物见证之一,也是锦涛祖辈艰苦创业的实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除此之外,这把壶还有其高深莫测的文化意义。请有兴趣的朋友可认真研究该壶的画面、题诗和落款,落款是觉飞氏点。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