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73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往事并不如烟——堂妹胡守全记忆中的胡宗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来源: 安吉新闻网 作者: 周刊记者 吴静
胡守全老人
胡宗南故居  

  提及胡宗南,在安吉名人史上也算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生于忧患,长于战争,成于艰苦,终于道义。”——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简明概括,也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位陆军一级上将,黄埔系一期生,一生历经坎坷,以病死异乡作为最后的归宿。近日,记者走访了胡氏宗族中与胡宗南同辈族人,胡宗南的堂妹胡守全,她向世人介绍一位有别于名人传记中的胡宗南,也将胡氏家族中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娓娓道来。
  沿着盘旋曲折的道路,记者来到了位于塘浦开发区净土社区的胡守全老太太家中。虽然已经88岁的高龄,可是老太太依然气定神闲、神采明朗。她介绍自己说,自己是胡宗南小叔胡镜卿的女儿,家中排行老三,上有一哥胡宗堂,别名琴谱,已于早年死于台湾,二姐胡守诚亦已病逝;下有一小弟胡宗萍,别名琴楼,是一离休干部,也已逝世。如传记中所说一样,胡家原先的确是宁波人,但是她出生之时,已经举家搬迁到了孝丰县鹤落(鹿)溪乡鹤落(鹿)村。她8岁时丧母;9岁时父亲续弦,此时父亲于孝丰县王氏学校私塾教学,于是前往父亲所在处上学。“7:30分进学堂,先念《孔子》,再做早操,中午有午休时间,可以回家吃饭。我们学的课程里没有外语,但是数学、语文、历史这些都有,和现在的学生没有差别。”不过,之后因为日本军队入侵,她不得不中断了五年半的学习生涯。也正是因为这些年的学习,让她掌握了看书、写字的本领。
与传记有出入的二三事

  胡守全介绍道,一些书籍中记载“1902年,胡际清正式定居孝丰县鹤落(鹿)溪村,是年12月回到镇海,带孤居老家的儿子胡宗南来到鹤鹿溪。”这些表述是与自己记忆是有出入的。她指出,大伯应该名为际卿,虽然胡宗南父亲墓上明明白白写着“胡公讳际清之墓”,但是因为自己父亲名为镜卿,宁波的二伯父名为梅卿,他们三人同为“卿”,不可能单大伯父一人为“清”。另外,胡宗南是由胡宗全的父亲从镇海接来鹤鹿溪,并带往孝丰就学,而不是伯父接来。“大伯父家家庭贫寒,而且伯母已经去世,虽然我家当时家境并不宽裕,但是父亲见他聪明伶俐,又上进好学,如此荒废下去实在可惜,况且他又是胡家的长孙,于是就将他带来。之后,又慢慢将大伯父一家接过来。没有伯父先来定居,再接哥哥过来上学一说。”胡宗南被接来之后,跟从同村诸鸣鉴先生学习“四书五经”,后又师从诸献庄,继续着儒家经典的诵读。之后,他进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的熏陶。也许是心存感激,这才有了1938年,胡宗南回鹤鹿溪时特意差人抬轿接小叔父过去叙旧一事。另外,“胡宗南于1924年春离家出走上海,得旧同学章旭初资助,南下广州考上黄埔军校第一期。”胡守全老太太觉得,这话可以写得更完整。章旭初是胡宗南旧识,早年一起于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就读,随后一同考入吴兴中学。二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肝胆相照,意气相投,因而成为好友。但是章旭初资助胡宗南一事却的确是被授意于家长,章旭初之母章太夫人认为胡宗南天资聪颖,不该因为贫困而浪费了学业,便叫儿子在钱财上给予他大力支持,好让他在学业上有所作为。
与大哥见面有关的二三事

  胡守全记得,小的时候和胡宗南也不是很亲近的,不过他是大伯家中的大哥哥,平日总有些走动。但是关于他那时的记忆却也不多。那是因为胡宗南与胡守全的年纪相差近20岁。也许是这份年龄上的差距,胡守全说起胡宗南来似乎总保持着一种长辈的仰视。
  “哥哥在孝丰上学时,我年纪还小,并不懂事。等我进孝丰县城念书时,他早已经去了外地了。等我再见到他的时候,他也已经是军官了。”胡守全老人回忆道,她印象中对这位成年后便不曾见到的哥哥还有一次难以磨灭记忆的见面。1938年,胡宗南回乡,当时他已经身兼数职,成为当时政届响当当的人物。只是身处于偏僻小乡村的他们对他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年长的哥哥”的阶段。
  “听说哥哥回来了,我和弟弟就跑去看望他。”胡守全说,哥哥先差人抬了一顶黑蓝颜色的轿子将父亲接了去,而后姐弟俩也跟着去了。“我们对他说,‘大哥,我们想读书。’”胡守全解释,因为家庭贫困和战争的原因,她只上了5年半的学堂,而弟弟也是想上学而没得上,在这个时候他们想到可以央求这位大哥,便不顾家人的劝告,自己跑来见他了。最后,在胡宗南的帮助下,他们果然复了学。而当天,胡宗南也立即离开了鹤鹿溪,这一次见面自然也成了胡守全见到他的最后一面。1949年农历2月初,胡宗南最后一次回乡,此时胡守全已经出嫁,因而没有见着。只是她听同乡说,大哥只带了一个卫兵回来,身穿一套很旧的制服,骑了一匹骡子。因为同乡诸家的房子更加宽大些,于是便住在了诸家,他离开的时候将家人都带去了台湾。此外,她也告诉记者说,其实自己的亲大哥也已经在那时远走台湾,当时也想让小弟宗萍跟着去,但是小弟以“家中还有母亲和姐姐”为由拒绝了。胡守全解释,亲大哥的离开与胡宗南其实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胡氏家族中除了胡宗南外,她的哥哥胡宗堂也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也曾在军队中担任高官。
因为大哥遭遇一场骗局

  胡守全说,自己的一生其实与胡宗南能扯上关系的事情并不多,不过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不得不唤醒她对这位哥哥的回忆。前些年,一位老人找到了她,自称来自台湾,是胡宗南本人,希望和她团聚。胡守全老人其实当时是半信半疑的,因为从报纸、电视上得知,这位哥哥早已去世,可这位老人却把家族成员说得有模有样,将一些有关家族的事情说得不差分毫,让她不得不去相信。
  可是当她将堂姐妹胡月琴交给她的有关胡宗南父亲、儿子以及妹妹、妹夫们的照片给他看时,却发现他连“自己”的儿子也不认识,于是立即认定这是个骗子,只是打着“胡宗南”的名号,另有所图。愤怒之下,老太太将他驱走。不过从那以后,也再也没有人敢冒充胡宗南去找她了。
  其实,自从胡宗南去了台湾后,胡守全也再也没有收到过他的任何消息。“刚开始想联系,可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们没有能力和那边取得联系。现在年纪大了,也没有这个想法了。”胡守全老人叹息道,不过胡宗南同父异母的妹妹胡月琴近年来每年清明时分都会从台湾回到鹤鹿溪来扫墓,一住就是一个月。从她的口中,胡守全依稀得知一些有关那些远在台湾的宗族们的事情。可是前年胡月琴也去世了,胡守全说,怕是没什么机会再和台湾的宗族们见面了。

  延伸阅读:
  胡宗南(1896~1962) 别名琴斋,字寿山,曾化名秦东昌,汉族,浙江镇海(今宁波市镇海区)人。陆军一级上将,黄埔系一期生,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
  胡宗南是黄埔学生在国军中的第一个军长(1936.4),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堪称传奇(第一个师长的名头被范汉杰夺走,后范参加福建事变,不久重回蒋阵营充当胡的副手后,就再也追不上胡的晋升步伐)。

  胡宗南升任战区司令长官后,开始建立自己的派系,是黄埔系内的一个小派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陈诚土木系,杜聿明第五军系是黄埔系中的几个实力最强的小派系。
胡宗南与妻子叶霞翟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