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岳阳日报(2014年3月25日) 作者:冯向前
站在家乡的山峰上,放眼四望,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香樟林,像漫延天边的绿海,远远望去,我的父老乡亲居住的小村庄就像绿海中起伏荡漾的一条小船。
香樟树是家乡最普通、最常见的树种之一,一棵一棵威武挺拔,像一个个身着戎装守护边陲的哨兵。香樟树通常离地一米到两米之间,才有旁枝,青黄色的外皮,内径质地坚硬,不会向任何外力弯腰,受重力枝干宁可从中折断,有一种宁折不弯的品性。
家乡地处长江中下游,这里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境内层峦叠嶂,香樟树是山林丛中最多的树种之一。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之一,叶子椭圆,上面光亮,下面稍灰,花白色略带绿色,结暗紫色浆果,基部有杯状果托,全株香气,可以防虫蛀,木材致密,适于制家具和手工艺品,枝、叶、根、茎可以提制樟脑、樟油。
相传,北宋末年黄河流域战争频频,老百姓留离失所,大批难民纷纷南下。一些中原饱学之士,为避免战争的伤害,也举家迁入到长江流域一带。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初冬,公元1129年,在朝为官的胡安国、胡宏父子为避战祸,举家南迁。次年春,他带领全家穿越洞庭,在其弟子的引导下入湘,暂住潭城内。到了夏天,潭城内发生瘟疫,胡氏父子闻潭洲城西南四十五公里有一座龙腾山,龙腾山下有一石潭,清泉涌溢,四季恒温,丈余深处,仍清澈见底,很多病人喝此泉水竟不治而愈。同年秋天,胡氏父子筑室于潭旁。胡氏父子见龙腾山周边地区黄土荒山、杂草丛生、荒凉凋零,便对当地官员说:何不动员百姓在这一带种植香樟树,一来让荒山变绿,二来此树芳香宜人,可防病,三来十年成材可以修房架桥。于是来年春季,官员动员民众上山种植香樟树。几年间,沿龙腾山方圆数百里,全披上了绿装。而胡氏父子在龙腾山下修筑湖湘第一所书院,“碧泉书院”,并在此授徒、讲学、撰书。
胡氏父子定居后传承和发展了周敦颐理学思想,创立了湖湘学派。家乡人们在胡氏父子的思想影响下,不断种植香樟树,绿化家园。他们用香樟木修盖房屋,置家具,架桥梁,满足了生产生活所需。新中国成立后,家乡每年向外输出上千立方的香樟木。改革开放后,家乡推行山林分户经营。再后来,很多农户联营成立了园林公司,建立苗圃基地,更多香樟树已进城里作了主人,当上城市环境美容师。我所生活的岳阳城,就随处可见香樟树,无论我漫步在金鹗山,还是随意徜徉在一段街道,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每次见到它们,我的心底都会漾起涟漪,就像见到我的父老乡亲一样亲切一样激动。
前不久,回到家乡,看到同学老周房前屋后的土地上孕育了大片香樟树苗,长势十分喜人。同学见面格外热情,他向我介绍了苗木基地的建设情况:原来他一直在浙江务工,后来看到家乡出产的直径70-80公分的香樟树在浙江一带一棵就可以卖到十万余元。五年前他毅然放下年薪十万元的工作,回家开了个园林公司,自己育苗、育种。育苗、种树期间遇到了许多问题许多困难,他一一解决。他的苗木基地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了,去年收入近百万。富裕了不忘乡亲,他带动许多农户种植香樟树,这些种植香樟树的农户的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展望未来,他告诉我:他近年内准备办一个提炼樟脑、樟油的工厂,条件成熟后还想以樟树为原料办一家中药厂。 走出同学家门,看到满山的颀长健硕的香樟树,让人感到欣喜,香樟树的品质也让我特别欣赏,它朴实无华,生命力极强,风轻轻一吹,种子便漫山遍野,不管是在贫瘠的山地,还是人迹罕至的荒野,都能顽强生长,即便树干被人锯去,一到春天树蔸又重新发出新枝。
回头观望,同学又走进苗木基地忙碌起来,我突然想到像老周这样许许多多家乡人不正是一株株香樟树吗?这香樟树的品性不正是无数湖湘儿女的真实写照吗?她们不抱怨土地贫瘠,却始终释放清逸幽雅清香,她绿色的形象始终如一,不随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变化,她的清香使人醒脑,不会利令而智昏;她的枝干坚实细密,不随风而东摇西摆,宁折而不弯,她的品质高尚,不会让蛀虫有任何可乘之机。
我爱你,家乡的香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