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117
- 铜币
- 1182
- 威望
- 984
- 贡献值
- 0
- 银元
- 0
|
2003年11月初,受澳大利亚广播电视公司ABC的委托,乔娜·帕克女士跨越重洋,到厦门鼓浪屿为钢琴家胡友义先生拍摄人物纪录片。这是ABC第一次为华人做纪录片。作为一位著名的钢琴家、世界知名的艺术品收藏家,他倾资创建中国第一个、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他的名字已成为中国和国际音乐界、艺术品收藏界不断升温、备受世人关注的名字。2003年,胡友义成为“感动厦门十位人物”之一,并被授予“厦门荣誉市民”称号,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 一、祖籍中川 植根琴岛 (上) 胡友义祖籍福建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承启楼,1936年11月15日诞生在“音乐之岛”、“钢琴之乡”鼓浪屿。20世纪初,外国传教士把钢琴带进了鼓浪屿,先是在教会学校、医院演奏,后来习琴者越来越多;到20世纪中叶,全岛钢琴拥有量达500多架,居全国之首。这座小岛养育了像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吴天球、许斐星、许斐平、陈佐湟、许兴艾等一批蜚声乐坛的钢琴家、歌唱家、指挥家。胡友义就是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长大。胡友义祖居中川村承启楼
胡友义的祖父胡五宏在厦门开药店,他收藏古董的爱好熏陶了孙子;爱国爱乡的品格,影响了胡友义的一生。父亲胡德开爱好音乐,当时上一节钢琴课学费昂贵要5美元,但他很支持儿子学琴,还经常带胡友义到“三一堂”听钢琴演奏;母亲林碧玉是台北茶叶巨商的爱女,从小饱读诗书又诚奉基督教,喜欢唱歌、弹琴,出嫁时娘家就陪送了风琴。耳濡目染,胡友义从小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父亲为他买来一架钢琴,请名师洪永铭、庐宗奕、杨心斐教他弹奏。十多岁时,又送他到上海音乐学院就读,师从钢琴家教育家李嘉禄、大提琴家陈鼎新教授等名师。20世纪60年代开始,胡友义到香港教授钢琴和演出。1965年,他获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赴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主修管风琴和钢琴演奏艺术。 二、游学欧洲 追琴澳洲 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在欧洲各国游学、执教多年,对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产生了探索、研究的浓厚兴趣。他开始搜集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中、西文化艺术品,包括中国的古董、古家具,西方名家的绘画及其他艺术品,尤其对钢琴情有独钟。在他看来,钢琴是乐器之王。在一台台钢琴身上,都有不同时代文化艺术、工业技术的烙印,闪烁着设计师和能工巧匠们智慧的火花。 有一次,胡友义在一家英国博物馆,看到一台产于18世纪的立式钢琴,这是英国产业革命时代的产物,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成果和艺术成就,而且标志着钢琴本身的革命成果——立式钢琴的诞生。“对,收藏古钢琴,用于将来对钢琴史的研究。”他一面翻阅历史,一面游历各地。他发现了近百年来钢琴“洋流”的走向:从意大利到德国、英国,再到北美、澳洲,而后中国、日本和韩国。他意识到欧洲大陆是钢琴的故乡,但由于一战、二战炮火的威胁,许多历史名琴随着主人的脚步落户到澳洲。要给钢琴安个舒适的家,否则,那些富有的人家是不会把“钢琴千金”下嫁的。胡友义、黄玉莲夫妇好不容易找到墨尔本的一座山,他们动用祖上留下的遗产,把整座山头买了下来。这里有原始森林,有山顶瀑布,有可爱的动物,而气候又较为干燥,正是珍藏钢琴的好地方。胡友义夫妇在这里建起了湖光山色、亭台楼阁俱全的“胡氏山庄”,成为他们的钢琴珍品王国。 三、求索珍品 爱琴如子 胡友义把对钢琴的收藏视作生命的一部分,而每台钢琴的收藏,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1974年,胡友义在一个拍卖会上,收购到第一台古钢琴,并因此结识了一批修理钢琴的专家,为他后来收藏古钢琴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契机。古钢琴大都为孤品、绝品,而胡友义还要求是“善品”“极品”,即保存完好,宛如新品;造型美观,制作精良;没有瑕疵,音色丰满。这就难之又难了,其天价难估,有时并非有钱就能买到。 有一台1866年美国制作的齐克领钢琴,是世界最大、音量最响的四角钢琴,当年美国总统林肯所使用的钢琴,就是这种品牌。由于体积过大,不适合家庭使用,1880年之后,这种钢琴就不再生产,仅存的琴就成为稀世珍宝了。恰巧,澳大利亚一位有英国贵族血统的富人,拥有一台齐克领钢琴。他去世之后无人继承财产,这台钢琴被拿到拍卖会拍卖。胡友义先生以相当于一栋200平方米的房子外加一座花园的代价,把这台钢琴买了下来。 还有一台科勒德钢琴,是19世纪初伦敦制造的英国最古老的品牌,工艺精湛,音色独特,造型别致,令人爱不释手。它是施密特老太太的传家之宝;二战期间,她历尽千辛万苦,从英国把钢琴辗转带到澳大利亚。1988年,施密特老太太80多岁了,孤单一人,要搬到老人公寓居住。公寓里放不下这台钢琴,老太太又不想让钢琴流落别处。经修琴专家介绍,老太太像相亲一般,通过多条渠道了解胡先生其人,又亲自跑到“胡氏山庄”去考察,经过半年的反复考虑,才恋恋不舍将钢琴卖给了胡先生。临到要搬走钢琴的那一天,老太太竟抚琴痛哭,其情其景让搬运工人和胡先生也感伤流泪。从此,胡友义的大名,在澳大利亚传开了,获得了“钢琴人”的雅号。 1990年,“钢琴人”收藏一台1820年生产的雕花镂空钢琴的过程,简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这架钢琴两只脚是龙爪形,而键盘则像猪腰,非常独特,属最早的立式钢琴。主人是一位30岁左右的单身女子,住在澳大利亚海滨一座巨大威严的古堡里。胡友义获悉古堡女郎要出让名琴,特地前往拜访,没想到竟吃了闭门羹。“钢琴人”一次次与古堡女郎联系,一遍遍地以理导之,以情动之,以价许之,以友劝之,促使古堡女郎同意卖琴给他。可是,等到“钢琴人”开出支票送过去,古堡女郎又变卦不卖了。后来,古堡女郎将钢琴拿到拍卖行拍卖,胡友义立即追到现场,以天价将琴买下。 上世纪70年代初,胡友义从朋友口中得知有人藏有一架产于1875年的“斯坦威”演奏琴,曾任波兰总理的钢琴家帕德列夫斯基在澳洲开演奏会时弹奏过此琴。胡友义费尽口舌,依然无法说动该琴的主人放弃他的心爱之物,万般无奈只好作罢。二十年过去了,很多人已经淡忘了此事。琴的主人不幸病故时,钢琴也将被拿去拍卖。而第一个将此消息告诉胡友义的人就是当年的那位朋友。胡友义激动不已,连夜乘飞机赶往当地,完成了他魂牵梦萦二十年的夙愿。 此后,胡友义还收藏了三角钢琴、桶形钢琴、手摇钢琴、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八脚踏板羽管键琴,它们分别产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澳大利亚诸国。在他收藏的100多架古钢琴中,有英国皇宫用的象牙琴键的华丽钢琴,也有法国民间艺人街头卖艺用的古钢琴;有荣获巴黎博览会金奖的“布罗伍德”钢琴,也有美国已故总统林肯喜爱的“齐克宁”钢琴;有运用织布机纸带打孔机械原理制作的自动发音钢琴……摆在博物馆进门最醒目位置的那架“克莱门第”古钢琴,这是19世纪初期世界著名的大钢琴家克莱门第制作的。钢琴家亲自做钢琴,这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胡友义、黄玉莲夫妇没有孩子,这些钢琴就是他们最宝贝的儿女。他们与钢琴朝夕相处,抚爱有加,把爱心都融进了琴里。墨尔本夏季气候炎热,白天有时气温高达40℃,可一到夜晚,骤降至只有23—24℃。急剧变化的温差,有损钢琴的声板。胡友义夫妇就像照顾初生的婴儿一样,细心地为一台台钢琴盖上毛毯保温。冬天,湿气浓重,又要整天开着暖气,以驱散湿气。胡友义夫妇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钢琴进行保养、除尘、上蜡、调音、试弹……因为担心这一架架娇嫩、庞大的钢琴在搬运过程中发生闪失,他和太太虽然已年近花甲,还是亲自监督工人进行搬运工作,甚至在箱子上面写上各种警示性标语以引起搬运工人的注意。有一个细节很是动人:一次,胡友义从澳洲带回一批钢琴烛台和油灯。他一下飞机就前往钢琴博物馆,没等人把干燥的棉布拿来,就迫不及待地用自己的西服袖子擦起满是铜锈、银锈的灯盏。而钢琴们也似乎都有灵性,昭示它们的风采,突显它们的性格,展现它们傲人的美色。“胡氏山庄”的藏品主要收集地在“世外桃源”澳洲,来自世界各地的名琴无形中得到最好的保护;加上胡先生游历了世界各国,能以开阔的胸怀、广博的识见来取舍搜集,自然不同凡响,品位极高。说这些钢琴,一台台价值连城,似非过誉。 四、魂萦故土 琴归家乡 胡先生具有一世琴缘,毕生乡情。对钢琴艺术的痴情和对故乡爱的刻骨铭心,似乎是他此生的两根主弦。一九九九年春,胡友义陪同澳大利亚移民部长参观中国“钢琴之岛”,可感到“钢琴之岛”琴味不浓。胡友义急中生智,赶快请在鼓浪屿音乐学校任教的堂妹特地为部长举办了一场钢琴演奏会。打那天起,胡友义就萌发一个念头:打算把自己珍藏的30架古钢琴运回故乡鼓浪屿,兴建一座“钢琴博物馆”。胡友义夫妇得知鼓浪屿区政府将音乐文化的开发建设,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重大措施,十分高兴。但当时胡友义不无担心:“我们这些宝贝很娇贵,保养维修怎么办”?鼓浪屿区的官员们带他去参观厦门三乐钢琴有限公司,也是出生于鼓浪屿的董事长黄三元热情接待。胡先生在这里看到:家乡已生产出世界一流的钢琴,音准稳定性已达到A级。黄三元本身是世界级的钢琴技师、国际级钢琴大师的高级调律师,他的专利发明“键盘转动装置”在首届香港中华专利技术博览会上获得了国际发明金奖。有这样的技术后盾,胡先生真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如释重负地说:“好,我们的宝贝们可以从澳洲远嫁到厦门了。” 1998年“9·8”期间,胡友义夫妇与鼓浪屿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书:鼓浪屿出地,胡友义出琴,10年中博物馆门票收入除部分用作钢琴的保养、运输外,其他归鼓浪屿所有。10年后,全部钢琴捐献给国家。也就是在澳门回归的同一天,胡友义古钢琴也千里迢迢地运抵鼓浪屿。他说:“这次运程足足绕了大半个地球呀!”胡友义的豪宅座落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风光秀丽的休士维山上,为了防止这些体积庞大的钢琴在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损失,胡友义和太太亲自监督澳大利亚工人小心翼翼地包装,又看着他们把这些钢琴送到山下,装上两个四十尺的大货柜箱。经过新加坡、香港到厦门机场。谈起从厦门东渡港区用机帆船队把这些古钢琴摆渡运到鼓浪屿,又从鼓浪屿用30多辆木板车排成长龙把这批古老的钢琴运往菽庄花园。胡友义既感慨又自豪地说:“在二十世纪的现代化城市厦门,用这种古老的运输工具运载这批古老的钢琴,那场面真可谓世界‘今古奇观’。我真的是难以忘怀,你看,这就是我的故乡,保持车马不喧的鼓浪屿。”当最后一台钢琴搬出家门时,胡友义就急匆匆地给在香港的老同学庄永忠打电话,略带伤感地说:“钢琴全都搬走了。这些钢琴陪伴了我大半辈子,象是我的孩子一样。有时半夜也要起来弹琴诉心曲,如今,孩子们一个个都飞走了,琴去楼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2000年1月8日,中国首家、世界罕有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在风光秀丽的菽庄花园“听涛轩”开馆了。听涛轩原是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占地450平方米,依山傍海,居高临下,琴声乐韵伴着海涛潮声,另有一番情趣。瞧,胡友义、黄玉莲夫妇打扮得特别漂亮,一个温文尔雅,一个温柔敦厚,他们在为远嫁的宝贝千金举行隆重的婚礼哩!胡友义先生声情并茂地说:“不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鼓浪屿都是我永远的故乡。我把我毕生收藏的钢琴放在这里展览,是我将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搬回家。”来自各国、各地的来宾,都看到了他那激动的泪花在阳光下闪烁。 胡先生还特别把自己的好友、世界级的钢琴大师杰佛理•托萨,请到厦门举行专场钢琴演奏会,他特别演奏了胡先生亲点的两首歌曲:《鼓浪屿之波》和《我爱你,中国》。那令人回肠荡气的旋律,叩击着每一位听众的心弦,胡友义情不自禁地合着拍子唱了起来:“我要把是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从台北来的钢琴制造商郑伟烽先生抚着钢琴键盘,热泪盈眶,用闽南话一字一顿地说:“我们都说着同一种语言,我们都有同一个心愿,要让全世界的人羡慕我们!” 2001年1月8日,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建馆一周年纪念,胡友义夫妇又特地从万里之遥的澳洲飞了回来。他们同时带来三大箱50几对钢琴烛台和4盏油灯,一下飞机,顾不得住进酒店,就马不停蹄地带着这些稀世珍宝奔到钢琴博物馆。胡友义先生首先试琴,听到一台台钢琴的音色纯正,他这才放下心。接着,他与工作人员一首,把油灯、烛台一一安装到琴台、墙柱,点燃蜡烛、油灯,古钢琴与古灯烛交相辉映,十分典雅,十分浪漫。胡先生说:“这些古钢琴已是世界罕见,而这么多古烛台、古油灯,则绝对是世界惟有!”这些以红铜、白银制作的烛台、油灯,都有100多年历史,它们是当年钢琴制作者们专为钢琴配制的照明用具,不同品牌有不同样式。如今,世界上很难再寻找到它们的足迹。其中,19世纪初伦敦出产的科德勒钢琴原配的一对烛台和19世纪中叶柏林出产的舒维登钢琴原配的一对油灯,更是绝无仅有。它们是胡先生花了二三十年时间收集到的。细细端详这些宝物,每一件都是精致的艺术品,有各种花纹图案,还有飞龙雕塑……在它们装箱启运之前,胡先生花了几个月时间,把每盏油灯、每支烛台都用布擦得又光又亮,有的烛台一擦就是十几小时。有人建议他用机器抛光,他认为那样会失去真实感,还是自己动手用布擦的好。对钢琴博物馆的事,无论巨细,他都亲力亲为。 这一切都做好了之后,他才坐在地上,伤心地擦起眼泪来。因为他慈爱的妈妈前几天去世,再也看不到这一切了。出殡后的第二天,他就动身飞往厦门。他向我们叙述了这样一段故事:在他的兄弟姐妹中,母亲就相信胡友义是惟一会在节日里陪伴她的,因为他有那么多的宝贝收藏在澳大利亚。每年圣诞节,兄弟姐妹们都要和母亲一起过,谁迟到了,母亲就会一遍遍地叨念。可是1999年圣诞节前夕,为了将收藏几十年的钢琴运到家乡鼓浪屿,胡先生第一次撒了谎,电告母亲,家里来了客人,不能同她一起过节,请母亲原谅。2000年圣诞节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去看望他的母亲,母亲微笑着告诉他:“我儿子做了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把自己的宝贝都送给了家乡,我为此感到骄傲!”胡先生说,没想到我做的一切母亲早已知道了。慈祥的母亲,最理解儿子的心,她的鼓励使儿子力量倍增。他想起母亲临终时微笑,“啊,妈妈在天国为我骄傲!” 2001年1月6日,胡先生在母亲出殡后的第二天,他带着三大箱钢琴灯回到了鼓浪屿。当他与大家一起将五十几盏钢琴灯装好点燃后,便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潸然泪下,伤心地说,母亲走了,再也看不到这里的一切了。 胡先生说,现在馆内收藏了7个国家的古钢琴,算得上是国别最多的钢琴博物馆了;虽然要收集更多的古钢琴难度越来越大,但胡先生兴奋极了,说:“一定可以建成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我要为此不懈努力,再增加古钢琴藏品,特别是有特色的古钢琴,如瑞典公主用过的梳妆台钢琴,便于海上航行使用的船用钢琴,欧洲酒吧钢琴……最终达到200台!” 2001年4月20日,胡友义与鼓浪屿园林管理所签定了钢琴博物馆二期合同,再献出40台不同年代的世界名琴。管理所决定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蛇岭花苑”作为二期馆址。2001年11月15日中午12点,胡友义亲自押阵,将家中珍藏的40台名贵的钢琴和4块钢琴琴弦板,从澳大利亚运抵鼓浪屿20多辆板车载着钢琴与配件,排成一字长蛇,浩浩荡荡进发,不少居民和游客目睹了这一壮观情景。这一天,是胡友义65岁生日,他选择这一特殊方式庆祝自己的诞辰。 鼓浪屿管理所决定,把“蛇岭花苑”与一期馆舍“听涛轩”连接起来,使展馆面积扩大到将近1000平方米。胡先生亲自动手设计,让它成为中国园林风光与西方皇家气派相结合的展示厅,在这里组建“钢琴俱乐部”,与音乐学校合作,让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有经常练习和表演的机会;让有兴趣的参观者可以试弹,分享钢琴和音乐所带来的欢乐。“这也是一项世界纪录呀!”说着,胡先生快乐地笑出了声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与欧美等国的钢琴博物馆有着显著的不同。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可让参观者试弹钢琴,这在欧美的钢琴博物馆里闻所未闻。对此,胡先生解释说:“展出钢琴应让游客看得见、听得到,还要摸得着。以前我在澳洲、美国参观钢琴博物馆时,就非常想弹奏一曲,但这一愿望无法得到满足。我不能把这种遗憾留给来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游客。” 2001年12月22日,在厦门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二期新馆开馆了。胡友义夫妇都高兴得不得了。遥想当年,他去香港浅水湾游览,赞叹这里的美景。陪同的同学告诉他,周恩来总理访问日内瓦时,也赞扬那里的风光很美,可瑞士官员却说:我到过贵国的鼓浪屿,那里的风光更美。这个故事成为胡先生一生的骄傲。从那时起,他就梦想着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带回故乡。胡友义说:“今天,我年轻时代的梦想开始实现了。我要让前来参观的人们都知道,世界上比日内瓦更美的地方就是中国的鼓浪屿!”真的,钢琴博物馆突出了人与自然、音乐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让参观者陶醉于海天一色的迷人风光、世界名琴的艺术魅力和优美旋律的无限遐想之中。 当天,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用10分钟时间,现场直播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新馆开馆的盛况。这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现在播报”等主要新闻栏目,前后共6次报道鼓浪屿钢琴博物馆。这些报道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为了使钢琴博物馆藏品更齐全、更权威,胡友义穷其心力和财力,天天关注媒体信息,跑拍卖行,拜托朋友……他要挑选的不仅仅是百年名琴,更要反映钢琴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一面,成为世界上惟一用实物表现钢琴发展史的博物馆。 2003年初,胡友义又把家中收藏的100多件造型各异的古钢琴把手运来鼓浪屿钢琴博物馆。这些镶在钢琴侧面、在钢琴搬动时用的铜制把手,分别产自欧美各国,最古老的已有200多年历史,做工与钢琴一样考究,有葡萄藤造型、狮子造型、中国龙造型等,每一件都是精美绝仑的艺术品,与古钢琴们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2008年7月25日,又一批珍贵的古钢琴和古风琴运抵鼓浪屿,它们是胡友义为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和正在建设中的风琴博物馆添置的新成员,包括14架古钢琴、19架古风琴以及一架产自澳大利亚的排钟、自动钢琴乐谱等。在这些琴中,有一台包装得与众不同,它不仅被厚厚的防震包装包裹,还被装进木制框架中进行固定。原来,这台普莱耶尔钢琴“身世”极为显赫,它是1868年法国普莱耶尔公司为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特别定制的钢琴。皇帝十分喜爱这台钢琴,将它特别放在寝宫中。这台钢琴的外表十分奢华精美,工匠以极为高超的细木工手艺为琴身镶满五彩缤纷的花朵,它靠前的两个琴脚上还装饰着金色女神,虽然经历了140年历史,依然美轮美奂,显露出不凡的皇家气派。胡先生告诉记者,这台钢琴是他毕生收藏中的珍品,也是他本人最钟爱的藏品之一。这是艺术型的钢琴,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目前数量极少,所以存放到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后,可以算作是镇馆之宝。 据介绍,普莱耶尔是肖邦最喜欢的钢琴,而布罗伍德钢琴则是贝多芬的最爱。这种品牌的钢琴在十九世纪时是最好的演奏钢琴,它的低音部分十分雄壮厚重。贝多芬用这种品牌的钢琴进行作曲,因此在他的“悲怆”等作品中低音部分都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胡友义对它的评价是:“布罗伍德是影响了世界音乐发展历史的钢琴。”这台钢琴的珍贵之处在于时至今日声音依然完美如新,令人赞叹。除这两台珍贵的古钢琴外,还有不少特别的钢琴。比如,1948年荷兰人制造的“立式三角钢琴”,是世界上占地最小的三角钢琴,由于是实验品,存世极少,非常珍贵;还有上世纪30年代英国制造的爱丽森钢琴。据悉,鼓浪屿钢琴博物馆1馆和2馆目前馆藏世界各国古钢琴100多架。 不仅钢琴,还有与钢琴有关的油画,著名音乐家的照片、肖像画。瞧,这幅法国著名画家雷诺亚的作品《少女与钢琴》,把少女在钢琴前专心致志的神态和纯真的感情用极细腻的手法传神地描绘出来了。而胡友义又花费多年的时间,寻找到一台与油画上款式大致相同的钢琴,就摆在它旁边。名画名琴,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根据游客的要求,博物馆制作了鼓浪屿籍著名音乐家殷承宗、周淑安、林俊卿等人的图像、生平简介和中英文钢琴说明牌,让游人一目了然了解钢琴艺术概况和鼓浪屿的音乐文化。 2005年8月10日,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又拥有了一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色钢琴长廊。这条钢琴长廊依菽庄花园后门一条40多米的阶梯长廊而建,它的诞生源于胡友义先生的奇思妙想:琴廊用通透的玻璃封闭住,共摆放14架钢琴,每架钢琴看上去都像安放在一个独立的琴房,琴房由高向低,蜿蜒错落,主要展示各国不同风格的琴室装饰艺术。琴廊第一间是已故著名钢琴家许斐平先生的琴室:墙上的时钟定格在10时47分,2001年11月27日的这个时刻,这位“鼓浪屿之子”在齐齐哈尔与世长辞。琴室里的钢琴就是许先生童年时弹奏的钢琴。一套璇玑木嵌贝套椅,也是许先生童年时用过的家具。为了缅怀这位挚友,琴上摆放了许先生的全家福和他微笑着的照片。琴上放置的一个德国产节拍器,是胡友义先生50多年前送给许斐平的礼物。 胡先生深情回忆说:“那时斐平刚学琴不久,节奏把握不准,我就特别把这个父母买给我的节拍器送给了斐平,没想到斐平一直把它保存着。”琴廊第二间以黑色调为主的琴室,可以说是把澳大利亚钢琴家麦金•泰斯的琴室“搬来”了,钢琴家曾经弹奏过的钢琴上依原样摆放着一只黑色的座钟,钢琴上方是两张黑白肖像……胡友义先生说:钢琴博物馆一般在下午6点就下班了,而菽庄花园是晚上8点关门,琴廊安有柔和的灯光照明,那些因超过时间而进不了钢琴博物馆的游客,可以观赏琴廊的琴。这条琴廊的落成使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展出的钢琴藏品达110架,成为名副其实的“百琴园”。胡先生说“这条美丽的琴廊将使钢琴博物馆成为一座梦幻琴园,为钢琴博物馆的建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五、名琴荟萃 钢琴史书 (下) 人们跟着胡友义缓步走进博物馆大厅,似乎走进了钢琴王国,更走进了胡先生的情感世界。他如数家珍地向人们介绍:——这是克莱门蒂钢琴,是“古钢琴之父”克莱门蒂(1752—1832)于1810年制作的,此琴的声板是木制的,体积较小,相对的声音也较小;为了扩大音量,它的体积增大了。这台琴原来是我的好友卢本收藏的,后来,转手于一位澳大利亚收藏家。为此,卢本后悔了20年。去世前,他向我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希望我能有机会珍藏这台琴。经过多方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 ——这是科尔门钢琴,1862年制作于英国伦敦,钢琴长8尺,直弦,声板镶着镏金花纹,仔细瞧瞧,这花纹还是模仿我国明代著名的铜香炉宣德炉的图案制作的哩,色泽多么美观! ——这是布罗伍德钢琴,1824年制作于英国伦敦,这是世界最高的立式钢琴,其音箱高6.5尺,声板和琴棰都是木制的。由于这种琴作为演奏乐器时,观众看不到演奏者,所以没流传多久便被淘汰了。 ——这是1906年制作于德国慕尼黑的双键盘古钢琴,出自钢琴制作大师舒楠之手。这种琴有4套琴弦,8个踏板,2层琴键,而且黑白键颠倒,别具一格。此琴诞生8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琴厂被炮火吞噬。这台钢琴,又成了沧桑岁月的见证。 ——这是1864年制作于纽约的斯坦威钢琴,国际钢琴比赛以及许多著名音乐厅都用这种牌号的钢琴。钢琴制作家斯坦威父子1885年对钢琴的首项革新是在方形钢琴里使用了交叉琴弦,这使琴弦的尺度加长;其次,采用了铸铁制造的钢琴框架,又增加了它的牢固性。 ——这是1849年制作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博森多福钢琴,其共鸣效果极佳;这是1906年制作于德国柏林的贝克斯坦钢琴,音色十分柔和。这两个琴厂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毁于炮火,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琴,都是一战后制作的。 ——这是1878年制作于法国的勃德钢琴,线条简单流畅,造型颇具美感,“S”形的琴腿尤其特别,荣获过首届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 ——这是1899年制作于英国伦敦的巴士克手摇钢琴,此琴的音箱里有一个大圆筒,还有布钉,一个布钉一个音,摇动圆筒就能发声。这可是街头闹市江湖艺人卖艺、耍猴子用的玩意儿。 ——这是一台1928年美国制造、价值昂贵的全自动“海那斯”名琴,用一卷卷打孔的古琴谱逼真地弹奏出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的作品,成为博物馆的背景音乐,与鼓浪屿的拍岸涛声相伴…… 随着胡先生的讲解,我们似乎走进了时光隧道,在阅读一部世界钢琴发展史,在享受人类文明的硕果。胡友义一生收藏的产自世界各国的99台钢琴,外观典雅、古朴、厚重,散发着“乐器之王”从内到外矜贵完美的魅力,让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成为世界上唯一用实物来表现世界钢琴发展史的“教科书”。参观一次钢琴博物馆,等于浏览了一遍世界钢琴发展史。走到那台19世纪初制作于美国纽约的爱德尔自动钢琴前,胡友义手指轻按,悠扬的旋律满室跳跃。时隔一个世纪,这台钢琴仍然音韵犹存。 站在一旁的胡太太说:“这些钢琴放在这里,真是物有所值。鼓浪屿被称为琴岛,又是胡先生的故乡,让这些钢琴落户于此,是我们的心愿。这些钢琴犹如我们的孩子,我们会经常飞回来看看它们。”说到这时里,胡太太莞尔一笑,开心得像个小姑娘。可是,曾几何时,她还害怕回中国哩!她祖籍广东,出生在马来西亚,长期居住在欧洲、澳洲,怕到了中国生活条件、卫生环境都不能适应。可现在,她在鼓浪屿一住就是几个月。厦门大学音乐系钢琴专业两位本科毕业生,应聘来博物馆当讲解员,胡太太亲自为他们培训;旅行社的导游员来了,胡太太亲自为他上课。她的亲戚惊诧地说:“表嫂真的醉心鼓浪屿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海,这里的钢琴,这里的人们,使她把陌生的地方,变成了第二故乡!”钢琴博物馆,成为鼓浪屿的新地标,镇岛之宝! 六、钢琴巡演 打造Como 2002年6月10日,幽幽夏夜,静静山庄。融融烛光伴着袅袅琴声。到厦门鼓浪屿参加国际钢琴艺术节的36位中外音乐家、钢琴家在菽庄花园后山上的钢琴博物馆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胡友义在艺术节“音乐家沙龙”活动里主持的钢琴晚会所营造的高雅、浪漫的气氛,温馨、美好的感觉,让所有在场的人流连忘返。70架分别产自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等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精美典雅、造型各异的古钢琴令来自各国的音乐家、钢琴家连声赞叹;一台1928年美国制造、价值昂贵的全自动“海那斯”名琴,用一卷卷打孔的古琴谱逼真地弹奏出早期钢琴大师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的作品,更是令人交口称奇。钢琴博物馆早已成为鼓浪屿景区中的一个亮点,而馆里的70架馆藏珍品钢琴和上百盏古钢琴灯台,全部都是胡友义的心血。 2004年7月28日———8月12日,第二届鼓浪屿钢琴艺术节隆重举行。为了扩大鼓浪屿和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影响,钢琴艺术节组委会有一个构想:让古董钢琴们走出厦门,到外地演出。胡友义说:“古钢琴出巡、演出,不仅是向更多的观众展示古钢琴的魅力,更希望让音乐界人士从各具特色的古钢琴中得到音乐的灵感。”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举行“中国之旅巡演音乐会”,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提供4台名贵的百年古钢琴作为音乐会用琴。 在各地的演出获得一致好评,但最出风头却是四位“老先生”———斯坦威、埃拉德、威尔坦、布鲁斯纳。钢琴家陈萨说:“机械制造方面,现代钢琴具有优势,但古钢琴传达出的丰富优美的音色是现代钢琴所无法比拟的。采用古钢琴演奏,是一个创意。”经常与音乐盛典谋面的北京观众“主要还是冲着那四台古钢琴来的。北京什么大师都来过,这不算稀罕;稀罕的是那四台古钢琴要端上台来演奏了,这就好比把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编钟拿来演奏,这是很刺激的事儿啊!”全程陪同的胡友义夫妇激动地说:“感觉非常好!我们听到了美妙的声音好像回到梦中!” 在鼓浪屿创办钢琴博物馆后,胡友义一直想为故乡再办点事。他想:如果把意大利的Como国际钢琴大师班引进到鼓浪屿来,那样不仅可以推动中国音乐的发展,而且全世界都将知道鼓浪屿,推动厦门旅游业的发展。有一次胡先生碰到了张昌平市长,便谈起了自己的想法。张市长被他的爱国爱乡热情深深感动,敏锐地看到举办这个活动的深远意义,说:“那将是厦门和鼓浪屿的又一张金色名片。”他立即要求市区两级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办好这件事,让这个世界最高水平的国际钢琴大师班在厦门鼓浪屿扎根。Como是意大利的一个海滨小镇,因举办钢琴大师班而闻名世界。组委会每年邀请8个世界钢琴大师,给5个最有前途的青年演奏者上课和指导,音乐界人士都以能参加那里的大师班学习为荣,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也都会慕名前往。2004年1月,首期中国国际钢琴大师班在鼓浪屿举行,邀请了傅聪、俄罗斯的阿格尔里奇格等著名钢琴家来授课。“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师班,而将是与著名的意大利Como国际钢琴大师班齐名的、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师班。以后每年都要在厦门鼓浪屿举办。”胡友义说,“我相信有厦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鼓浪屿一定会成为中国的Como。” 现任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评委会主席弗拉迪米尔·克莱涅夫,著名钢琴大师殷承宗,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教授柳芭·鲁道娃,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冠军伊立亚·伊金,波戈雷奇国际钢琴比赛冠军陈毓襄等相继来大师班授课。 七、乐器之王 世界唯一 风琴博物馆的创意缘起于钢琴博物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建成后,胡友义觉得,作为音乐之岛的鼓浪屿还应该再增加些新的艺术内容,从而使这里的音乐文化更为丰厚。当年进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他选择了管风琴作为自己的学习专业。虽然改行弹起了钢琴,但他对管风琴的爱却始终没有改变,“管风琴是我的一生”。胡老告诉记者,早在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在鼓浪屿建造教堂时,就把“乐器之王”管风琴带到了这里。现在他打算收藏400多台大小管风琴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风琴博物馆。 2004年7月25日,胡友义给厦门市文化局领导写建议信:“请允许我大胆地向您建议,在八卦楼设立一个和钢琴博物馆互为姐妹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这将成为世界惟一。”胡老说,这是他最后一个心愿,建完了这座风琴博物馆之后,他将用余生来维护他们,为他们工作着,让管风琴这样的高雅音乐走向通俗化。未来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国际钢琴大师的俱乐部、中国钢琴家的摇篮。如果说,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推动了鼓浪屿的音乐文化旅游,未来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将推动厦门乃至中国的音乐国际交流。这封信引起厦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长张昌平当即表示要给予支持。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构想就变成了现实。 2005年1月28日晚,国内惟一、世界最大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开始向市民开放,并举行一场管风琴音乐会。风琴博物馆的第一台大型管风琴“诺蔓比尔”初试啼声,正式向游客和市民“亮相”。150多名市民获得第一批观赏百年古风琴的美妙琴声的机会,来自澳大利亚的管风琴演奏家瑞思·博克夫妇给鹭岛市民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享受。 2006年7月31日晚上,第三届鼓浪屿钢琴节以最具新意的方式开幕,1909年的“英国绅士”管风琴诺曼•比尔和造于1937年的“德国贵妇人”九尺博兰斯勒三角钢琴奏出的乐音完美交融,让八卦楼成为了神圣的音乐殿堂,倾倒了八方来客。 世界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瑞思•博克配合默契与钢琴演奏家杰弗里•托萨和共同演绎了管风琴与钢琴合奏曲目《前奏曲、赋格和变奏》。当《鼓浪屿之波》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全场观众一阵欢呼,加上鼓浪屿合唱团的伴唱,现场的热烈气氛让胡友义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短短几年时间,风琴博物馆已经收藏了50架风琴,5架管风琴。全部建成后,风琴博物馆藏品量将达到400台以上,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请看以下几个特色风琴: 1、最复杂的风琴:一台20世纪初制作于美国的爱奥莉安风琴。一台钢琴只有一万个零件,而这台风琴有十万多个零件,上面的管则是装饰用的。 2、最珍贵的风琴:产于1909年的英国大型管风琴“诺蔓•比尔”,高达6米,体重约3吨,既可使用电子鼓风又可采用手工鼓风,从1909年安装好后再也没有进行过任何改装和更换零部件,是20世纪初世界管风琴制造业的巅峰之作,堪称管风琴家族中的“劳斯莱斯”。它能模仿单簧管、双簧管、圆号都能模仿管乐。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一架管风琴。 3、绝世风琴:由荷兰人制造于20世纪50年代的爵士风琴,被称为“绝世风琴”。其正面像一个敞开式乐器橱柜,架子鼓、手风琴、萨克斯、小号等十几种乐器排列有致;后面是一架电子风琴和诸多风管,只要插上电源,这架爵士风琴就可以自动演奏,多种乐器的组合发声使它演奏起来不亚于一个爵士乐队。它是根据纺织机的原理制造而成的,与早期计算机程序是一样的,在厚纸壳上打出几万形状各异孔洞的曲谱折叠成半月形,直径足有一米多。原来一位澳大利亚知名收藏家家里出了点变故,便想把这台“绝世风琴”拍卖,而拍卖行里的熟人通知了胡先生,胡先生便迅速拍得了这台“绝世风琴”。而一些“后知后觉”的收藏家知道这个消息,便纷纷找上门来,希望高价买下这件稀世珍品,不过都被胡先生回绝了。胡友义先生说,这架风琴的设计者“不是位天才就是个疯子”,因为那厚厚的打孔带,就出自他一人之手。更令人惊讶的是,与无数气管相连的,还有古老的电子风琴,通过气管中送出来的空气,这架电子风琴同样能够自动演奏。2007年11月2日,央视国际频道还对它作了专门报道。 4、中西合璧风琴:法国复古式风琴“Yalishandafils”,于1882年在法国巴黎制造,是当时法国贵族特别订做的风琴。这架簧片风琴是世界上惟一有着中西风格合并在一起的风琴。 5、有趣的风琴:一架出自德国的“霍纳”,只有小拇指大小,它的“身躯”上标着“little lady"(小女人)字样,是世界上最小的口风琴,被人津津乐道。那是从澳大利亚一个收藏家那里偶然得到的。“小女人”迷你口风琴 ,不仅身材娇小,连声音都和小姑娘相似呢。还有欧洲街头艺人用的一台可折叠的手提箱式风琴,产于1880年的英国。木箱的双盖打开往地上一支,就变成了风琴的两条腿。带烛台的风琴别有情趣,早先没有电灯,在琴键两边设置两个烛台,透过油灯或蜡烛的光,演奏者便可以看清琴谱了。这架美国产的有镜子的风琴,演奏者可以通过镜子反射看到唱诗班指挥者的手势,什么时候该弹,什么时候该停。 6、全世界最古老的风琴:中国最古老乐器“笙”的原理与管风琴是一样的:一根管一个音,通过气流吹使它发音。它的历史比管风琴来得早,所以,写了一个牌“全世界最古老的风琴。” 7、最出色的管风琴:这台管风琴有3层楼高,产于1872年的英国,后来安放于澳大利亚的一个教堂里。“这个教堂很有钱,他们想买一台新琴来代替这台旧琴。所以我得到了它。其实他们做错事了。”胡友义开心地坦承,“它将是中国最出色的管风琴。”它身上共有大大小小的合金发声管2800个,最长的约6米。包装得像巨型铅笔的一根根发声管昨天占据了大半个渡轮;它的音色相当于一个管弦乐队;其几千万的身价也令人咋舌。为庆祝这架风琴顺利安装调试完工,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和厦门博物馆联袂举办了三场管风琴音乐会,来自澳大利亚的管风琴演奏家瑞思·博克夫妇给鹭岛市民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享受 8、家具式簧片风琴:这架风琴是1882年巴黎亚历山大FILS公司为当时贵族量身定做的。该风琴是橡木制成的,特别有意思的是风琴两边的两条黑龙,长着一副西洋人的面孔和眼睛,是当今世界上的孤品。 9、镇馆之宝:2007年10月9日,由美国波士顿教堂运抵的巨型管风琴“凯斯文特”,高达13米,宽12.5米,重35吨,造价5500万元,共有7451个风管和133个音栓,比北京国家大剧院新安装的有6500个风管和80个音栓的管风琴还大。这个“巨无霸”体积庞大,没有放置之地,只得专门在鼓浪屿三丘田为其建造一座新馆。澳大利亚管风琴工程师伊恩说,安装5个集装箱组件,可能需要1到2年时间…… 2007年10月,鼓浪屿管委会启动了风琴博物馆公园建设项目。它西起三丘田码头、东至鼓浪屿航海俱乐部,以八卦楼为主体,占地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风琴博物馆新馆由美国KLP建筑公司设计成下沉式建筑。下沉5米“小巧玲珑“的新馆,西倚山地,东面大海,依山而建,若隐若现于茂密的丛林之间,与公园的环境和谐共处,增添了灵动的艺术气息。新馆的“主角”将是巨无霸“凯斯文特”。新馆正立面为点支幕透明玻璃,当夜幕降临时,夜景灯光全部亮起,参观者可在璀璨的灯光中透过玻璃幕墙来观赏它,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参观方式。胡友义先生表示,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在鼓浪屿建造一个世界上最大、收藏最丰富、属于老百姓自己的风琴博物馆。 八、琴岛地标 璀璨明珠 在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开放以来,就接待了海内外宾客300多万名人次。许多人在惊喜、激动之余,挥毫留下了发自内心的赞语,使留言簿已达厚厚的100多册。 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写道:“世界第一。” 全国侨联副主席唐闻生写道:“琴声传侨声。” 全国文联副主席、著名音乐家吴祖强写道:“钢琴艺术的历史见证。” 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参观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欣然为博物馆题词:“音乐是从人们心灵深处流出的清泉,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 有的旅客写道:“因为钢琴,因为音乐,鼓浪屿更美、更有灵气了!”“鼓浪屿不愧为世界圣地。”“即使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在这里也会陶醉!” 远地而来的游客们感叹:“世界上竟有如此非凡的收藏,这趟旅游太值了。” 来自台湾的音乐人也被吸引了:“天下名琴尽在鼓浪屿,厦门真了不起!” 法国钢琴大师米歇尔·布尔敦克勒参观了博物馆后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在此举办一个国际性的钢琴艺术节。 原我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孙书柱写道:“何日更重游?” 须知,维也纳是世界名城、音乐之都,415平方公里土地,160万人口,却有30多万台钢琴,平均每5人1台,有众多的历史建筑,是音乐家的摇篮。舒伯特、勃拉姆斯诞生于此,贝多芬、海顿、莫扎特、施特劳斯都曾长期在这里生活和创作。孙书柱长住维也纳,什么博物馆他没参观过?什么音乐会他没出席过?什么乐器他没看见过?可他对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却情有独钟。可见,这座博物馆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价值和地位。 2002年5月,中国音乐金钟奖在鼓浪屿举行之际,俄罗斯的柳芭·蒂莫菲叶娃、法国的米歇尔·布敦克、澳大利亚的杰弗里·托萨、美国的乔治·费德里科、旅英的卓一龙、旅美的殷承宗、中国的陈萨等世界著名钢琴家连续几次到钢琴博物馆参观,每次都是流连往返。著名指挥家郑小瑛、作曲家龚耀年等也被钢琴博物馆的音乐魅力深深折服。 人们都说,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珍藏的钢琴,价值连城;而胡友义的爱乡之心,更是无价之宝!2004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一行参观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在1913年德国制造的利柏钢琴前,他们驻足聆听展馆人员演奏的《鼓浪屿之波》。吴官正对胡友义倾注心血创办鼓浪屿钢琴博物馆赞赏道:“你的爱国精神,我非常钦佩,这就是陈嘉庚精神!”在合影留念时,吴官正请胡友义站在当中,他和夫人站在胡友义两侧。 2004年9月初,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考察厦门,慕名来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参观。江主席亲切地握着胡友义的手说:“久仰您的大名!”参观完,又邀胡友义夫妇合影留念。 九、魂系中川 客家情怀 胡友义先生虽然生长在鼓浪屿,长期生活在澳大利亚,但异乡海风并没有冲淡他对生命之根——祖籍地永定县中川村的思念。他爷爷胡五宏对他的教育让他刻骨铭心。小时候,他就从爷爷的讲述中知道自己是中川人。 中川村大门石牌楼
2002年,他在厦门的堂兄胡友胜、胡海鸥陪同下,第一次回到故里中川村,当堂兄胡友韶燃放鞭炮迎接他时,他激动得眼眶都湿润了。他爷爷挣钱建造的祖居承启楼坚实高大,可是爷爷却因为抗战及身体原因竟然没回来住过一晚。他的父亲胡德开也只回来住过一个星期就走了。睹楼思人,他百感交集。他参观了中川小学、胡氏家庙。来到石旗林立的胡氏家庙,他心里又是一阵悸动。他是基督徒,却破例在胡氏家庙燃烛烧香,谒祖寻根。客家文化,通过他爷爷的言传身教,已经流动在他的血液中,融化在他的灵魂里,变成他的生活方式。他没有丢掉先祖的“根”。中国三朝六位最高领导人分别会见过中川八位名人 2009年6月16日下午,他在电话中告诉我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爷爷小时与胡文虎在中川同一私塾读书。爷爷有个“倔”脾气,在家要我们都讲客家话。有一次,我用闽南话与他说话,他理都不理我。爷爷说:“不要变成学佬牯!”从此,我再也不敢不说客家话。现在想来爷爷真是用心良苦,他是不忘自己的根啊。乐善好施的胡五宏是中川的名士,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川村流行“老鼠瘟”,死了一百多人,成为中川最大的天灾。在厦门开药店的胡五宏得知消息后,拨款买赠了大量药品回村,挽救了许多村民的生命,被载入《中川史志》。我忽然问道:“您现在还会讲客家话吗?”他说:“还会一点。”然后与我讲了几句客家话,不知是不是为了消除我的疑心,又说:“我是客家人。”我向他介绍了中川的名人,他突然说了一句让我动容的话:“我为自己是中川人感到荣幸!”中川胡文虎纪念馆牌楼 当听说中川村已经发生较大变化时,他说:“前年打算回来看看的,因为太忙耽搁了。以后一定会抽空回来的。”澳大利亚著名钢琴家杰弗里·托萨说:“我以我的朋友为荣,他把一份最特殊的礼物献给了中国!” 资讯来源:1、文/胡赛标(九级半),2、图/简书作者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