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焦点家居网 作者:庄静怡 照片提供:如恩设计研究室
【导读】 2014年3月17日,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设计师交流会在设计共和设计公社召开,交流会上,福特汽车公司战略概念设计团队首席设计师刘家宝女士,字研所创始人潘剑锋先生,YANG DESIGN创始人杨明洁先生,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上海造型设计中心主任堀井育郎先生,以及设计共和的创始合伙人胡如珊女士共同就“锐变中的亚洲——设计气候与新思维”展开了融洽的探讨和交流。 搜狐焦点家居记者现场采访了如恩设计研究室及设计共和创始合伙人胡如珊女士。胡如珊(Rossana Hu),如恩设计研究室及设计共和创始合伙人。
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之后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及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她曾任职于旧金山的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 (TAC) 、纽约的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 (SOM) 以及普林斯顿的Ralph Lerner Architect PC 和 迈克·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 Architects and Associates)等著名建筑事务所;曾在普林斯顿成立自己的设计室。采访实录
【记者】:胡女士您好,很荣幸您能接受搜狐焦点家居的采访。是怎样一个契机来参加2014年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交流会? 【胡如珊】:有多方面的因素,几乎每年我们都会获得些专业性的设计大奖。去年我们有荣获主办方的一个重要的奖项,今年主办方来上海做推广就想到了我们位于江宁路上“设计共和设计公社”的门店,于是就跟我们联络,然后到今天顺利的举办交流会。北京瑜舍酒店BEI餐厅 摄影师:Derryck Menere
【记者】:那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设计共和免费提供此次交流会的场地? 【胡如珊】:是的,我们赞助了本次交流会。 【记者】:您觉得本次交流会主题“锐变中的亚洲-设计气候与新思维”具体指哪方面? 【胡如珊】:我想主办方香港设计中心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中国设计师关注DFA Award,所以开设了这个话题,就我自己的看法,“设计气候与新思维”这个话题也是国内设计师现在非常关注的。Camper展厅/办公室,摄影师:沈忠海
【记者】:您在国外知名建筑公司工作多年。为什么会回上海与郭锡恩先生创立如恩设计研究室? 【胡如珊】:我跟郭先生两人在美国求学之后,一直留在美国就业。后来我们有想过回到亚洲生活,只是不知道该在哪里定居。后来有机会回到中国做了外滩3号这个项目,因为这个项目,我们搬来上海居住了一年,在这过程中我和郭先生发现,其实我们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对设计的梦想都能在上海实现。 【记者】:您是建筑师出身,也做过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如今您做设计更偏向于哪方面? 【胡如珊】:如恩设计研究室跟设计共和是两个不同的公司。 “设计共和”它是一个商业化企业,“设计共和”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生活和独特风格,它成立的初衷是建立一个生活的共和 —— 就是种由精美的居家用品带给我们的精彩生活。同时也让中国风呈现出新的风尚,把国外的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带到中国,“设计共和”本身就是一个冲破传统、展示世界的平台。比如说你现在所在的三楼是一个活动中心,我们也希望这个活动中心是一个未来能够促进设计师交流的平台。 那“如恩设计研究室”呢,一开始只是一个传统的建筑事务所,后来做了外滩3号这个知名项目之后,慕名而来的客户都希望我们能够为他们做室内设计,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如恩”是专业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再接了几个室内项目之后,我们发现中国有些地方的建筑实在无法与我们的审美观吻合,就跟客户建议建筑、室内、景观一起做。这其实是一个商业机会,因为当你可以提供“一体化”服务的时候,对于跟你合作的客户来说,是一件比较省力的事,因为跟设计有关系的讨论都是在一家公司中进行,开会与客户讨论方案也特别的顺利。建筑、室内有如恩设计,软装、家具则有设计共和。另外,从建筑师本来的身份来说,建筑师在一个项目中总是占主导位置。Capo餐厅,摄影师:沈忠海
【记者】:您是否认为做设计应该是建筑、景观、室内三位一体的? 【胡如珊】:我觉得这应该辩证来看。例如我跟郭先生,我们是比较广泛的设计师,喜欢做很多跨界的设计。但是有些建筑师他们是非常反对这么做,他们想保护自己的专业领域。所以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吧,也不是每个项目都适合这样的方式。 【记者】:设计共和是一个高端家具品牌,对普罗大众来说,无论是价格还是定位都是相对较高的,您会就“设计共和”这个品牌做大力的推广吗? 【胡如珊】: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做的推广是非常不足的。“设计共和”在设计圈里知名度非常高,但普通消费者却不一定知道“设计共和”这个家具品牌。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希望让热爱设计的人士都能够在“设计共和”里聚集。设计需要交流,我觉得当今中国设计界最需要的是沟通,一是设计师们之间的沟通,二是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如果只会埋头做设计,是没办法开拓视野的。设计共和设计公社 摄影师:Pedro Pegenaute
【记者】:如今您的事业重心在哪里?是放在“如恩设计研究室”多一点还是偏向于“设计共和”? 【胡如珊】:其实我和郭先生的关注力一直在“如恩设计研究室”,因为设计毕竟是我们的本行,而且也是我们热爱的职业。设计共和只是一家商业化的公司,营运上面都有专业人士在做。 【记者】:在设计中,您和郭锡恩先生会产生分歧吗? 【胡如珊】:经常会有分歧,但我们总会找寻平衡点。如今项目越来越多,有不同的团队做不同的项目,每个团队都会有他们分歧的时候,其实很多新的想法,都是经过争吵之后才出现的。设计共和的设计公馆, 摄影师:沈忠海
【记者】:您在培养新的一代年轻设计师的时候,会看重他哪几点? 【胡如珊】:我觉得设计师首先要有“激情”。这方面,国内是不缺的,我遇到的国内年轻设计师门,都是非常热爱设计这一行。但是我觉得他们欠缺一些根基,这根基包括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 【记者】:您对“如恩设计研究室”和“设计共和”未来的发展,分别有什么样的计划呢? 【胡如珊】:先说“设计共和”吧,“设计共和”跟其它品牌家具不一样的是,我们有庞大的设计团队做支撑,我们想栽培一群能够帮助客户进行软装搭配的设计师们,希望把“设计共和”打造成不单单只是个家具品牌,还能提供设计服务的综合型公司。 相比“设计共和”,我们则不会对“如恩设计研究室”做太多规划,“如恩设计研究室”它不是一个纯商业模式的设计公司。对我们来说,“如恩”是我们的梦想之地,我们只想在这做好项目、做好设计。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做点更有意思的项目。西安威斯汀博物馆酒店 摄影师:Pedro Pegenaute
【记者】:能否具体谈谈,未来想做哪些项目? 【胡如珊】:我们想接触更多公共项目,比如学校、音乐厅、教堂、美术馆。尤其美术馆跟学校是我们非常想做的项目。胡如珊相关简介
胡如珊女士和郭锡恩先生共同创立了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HU), 一家立足于中国上海的多元化建筑设计公司, 荣获2010年度英国建筑评论杂志AR新锐建筑奖并入选中国安邸杂志2013年度100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设计精英,美国建筑实录杂志2009年度世界十大新锐建筑设计事务所,并获得2011年INSIDE 设计节大奖。胡如珊女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莱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之后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及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在与郭锡恩先生创立如恩设计研究室前,胡如珊女士曾任职于迈克·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 Architects and Associates),普林斯顿的Ralph Lerner Architect PC,纽约的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 (SOM) 以及旧金山的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 (TAC) 等著名建筑公司。 除从事建筑与室内设计之外,郭锡恩先生和胡如珊女士共同为包括荷兰品牌Moooi, 德国品牌 Classicon, 意大利品牌LEMA, 立足上海品牌Stellar Works,西班牙品牌Gandia Blasco, BD Barcelona Design, Parachilna以及Meritalia在内的欧洲多家品牌进行产品设计,郭锡恩先生和胡如珊女士在“如恩制作 (neri&hu)”的品牌下发展他们自己的产品系列,并在香港透视大奖,德国红点设计以及美国纽约I.D.杂志主办的设计回顾中获得大奖。2009年,郭锡恩先生和胡如珊女士受中国国内建筑先锋杂志之一的《di设计新潮》杂志邀请,成为杂志十月刊的执行主编,他们还共同编写并出版了《视觉暂留-建筑师绘话上海》一书。这本书是探索中国主要城市建筑及规划系列的一个开端。她还受邀担任“100% 设计”的首任评审之一及由PHAIDON PRESS出版的21世纪建筑编委会的地区顾问。 2014年,郭锡恩先生和胡如珊女士被英国墙纸杂志(Wallpaper*)评选为年度设计师。2013年,胡如珊女士和郭锡恩先生入选美国《室内设计》名人堂。胡如珊女士于2007年被著名的设计杂志“PERSPECTIVE透视杂志”评选为大中华区40位40岁以下的卓越年轻设计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