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654
-
- 注册时间2016-07-17
- 最后登录2020-06-30
- 在线时间2561小时
-
- 发帖398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铜币4000
- 威望3035
- 贡献值0
- 银元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986
- 铜币
- 4000
- 威望
- 3035
- 贡献值
- 0
- 银元
- 0
|
【原文】胡氏創修族譜序 許子翼 胡,國姓也。周武克商,得舜之後胡公滿,妻乙太姬,封之于陳與杞、宋,並備三恪。胡氏其為大孝虞帝之胄乎! 明德之後必有達人。漢之胡建,晉之胡奮、胡威,唐之胡證,以及宋元明間之胡沙補、胡秖(祗)遹、胡宿、胡宗炎、胡宗愈、胡一桂、胡長孺,更仆難數,皆彪炳於史冊,為後世所景仰,而尤莫盛于趙宋一代。注述則胡安國、胡仲仁父子,儒林則胡且、胡紘、胡斌,忠義則胡鹿,老隱逸則胡憲。其尤卓卓者胡銓,抗議斬倫檜主和一疏,震驚朝野,以扶千秋之正氣。湖州教授胡公瑗,創立經義、治事齋,分課教授,游其門者,人皆不問而知為胡公瑗之弟子,以開中外學校設科之祖。 燕天昌後。故胡氏遺育,殆遍區域。至傳忠公,始自明洪武初由冀州棗強遷萊,居銅冶店莊。遷萊後之世系族處,已詳于胡氏林塋碑各志及譜牒中,不贅。 夫中華自伏羲氏一畫開天,神聖迭誕,創制顯庸。一切表現,罔非根本人生性真之流露。此綱常倫理,雖同此生民之秉彝,乃浹洽于華夏人心,沿成為我中華數千年來獨有之國粹,而非異域所可企。奈自海禁宏開,五種雜處,夷風丕變。恥道德,斬彝倫,甚至廢姓絕氏,以同群鳥獸。為標新領異之爭趨,誰複念及本支百世之引替?天道好還,無往不復。近幾年來,無姓不譜,無譜不修,根本是務。固有思存、即此報本追遠之一,幾亦足征我中華民族決能維繫萬世於不替。 胡氏自明初遷萊,歷年已五百余,傳世已二十幾。前生員肇基公曾據所見聞創譜。草本不備,且亦不存。胡君致訓者,同縱堂侄興文君,慨胡系之未譜,謂明明同宗共祖、一脈之血統,反如秦人之視越人,欣戚弗關,哀慶不聞。且木究何本,水究何源,渾渾莫辨,人之痛心,孰再逾此?爰提綱挈領於毫無可措手之譜牒,力創斯舉,並譜首列創修譜諸君。或督倡,或謄錄,或摩挲古碑。姓字或考詢鄰村父老,並函征泰安新泰蒙陰,以及赴山西某某旁搜曲探,無不殫精竭力,以共成此事。惟其氏系稍未的確,概拒弗錄。爰將根據鑿鑿、毫無含混之本族,條分縷舉,刊印成冊,分藏各支,以立將來續修之基礎。此達孝之舉動,洵堪與前代胡氏朗朗諸賢豪相輝映,而無愧為大孝虞帝之胄也夫!是為序。 前補用直隸州州判 巳酉科拔貢 許子翼謹序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仲冬 之吉【译文】 胡氏,是国姓。周武王打败商朝之后,得到了舜帝的后代胡公满。周武王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赏给他陈、杞和宋等地方,列位王侯。如此说来,胡氏应该是舜的后代吧! 道德高尚之人,其后代一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汉代的胡建,晋代的胡奋、胡威,唐代的胡证,以及金、元、明之间的胡沙补、胡祇遹、胡宿、胡宗炎、胡宗愈、胡一桂、胡长孺,多得数不胜数,都彪炳史册,被后世的人景仰。尤其是在宋这个朝代,胡氏更是非常兴盛。著书立说的人有胡安国、胡仲仁父子;著名的知识分子有胡且、胡纮、胡斌;忠义之士有胡鹿;隐逸之士有胡宪。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胡铨。他直言主张斩杀王伦、秦桧主和的奏疏(指《戌午上高宗封事》一疏),震惊整个朝廷,从而匡扶了千秋正气。湖州教授胡瑗创立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传授儒家经典;治事斋,主要传授各专门学问),分科教学。在他门下学习过的,人们都不用问就知道是胡瑗的弟子,他开创了中外分科教学的先河。 上天会让圣人的后代昌盛发达。所以,胡氏子孙遍布天下。到了胡传忠,于明朝洪武初年从河北冀州枣强县迁到莱芜,住在铜冶店庄。迁到莱芜后的世系传承,在胡氏碑刻、墓志铭以及家谱中已有详细记载,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中华民族自从伏羲氏创制文字开启民智,圣人接连出现,创建制度。所有表像无不是人类根本真情的流露。这些纲常伦理,虽然是老百姓都遵循的常理,但他们都融入华夏人民的内心,沿袭下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独有的国粹,这是外国人难以企及的。怎奈,自从沿海开放以后,各族人杂居在一起,民风大变。人们不顾道德,无视伦理,甚至废弃自己的姓氏,以致和成群的鸟兽一样,争先标新立异,谁还顾念自己家族上百代的沿袭更替?可是上天的规律就是善恶相报、循环往复。近几年来,所有姓氏都开始修家谱,都开始重视自己的根源由来。这其中当然有思虑自身生存,借此报答追怀先人的意思。差不多也可以证明我中华民族一定能够维系万年,不会废替。 胡氏自明朝初年迁到莱芜,已经过去了五百多年,传了二十几代。清代生员胡肇基先生曾经根据他的所见所闻创制家谱。可惜其草稿不够完备,也没有保存下来。胡致训和他的堂侄胡兴文,有感于胡家没有家谱,明明是同宗同祖、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反倒像陕西人看待浙江人那样生疏,人家高兴哀伤都和自己无关,有什么婚丧嫁娶都不闻不问。况且树还讲究是什么本,水还讲究源头在哪,谁和自己关系远近都糊胡涂涂不加辨别,人最痛心的事还有什么能和这相比呢?于是,在杂乱无章、无从着手的谱牒中开始寻找头绪,尽最大努力创制家谱,并在家谱开头列上诸位创修家谱的人的名字。这些人有的监督倡导,有的抄写记录,有的擦拭古碑(看上面的记载)。对于祖先姓氏名字,有的和附近的老人查证询问,有的给泰安、新泰、蒙阴写信询问,甚至赶赴山西某地打听探查,无不殚精竭虑,来完成这件事。只要是氏系传承不够准确的,都没有收录。只把那些证据确凿、绝对不含混的本族,详细地罗列出来,印成书册,分别收藏在各个分支,以便于为将来续修家谱打下基础。这种明达孝顺的举动,差不多可以与前代胡家各位贤达之士的事迹交相辉映,并且自己无愧于是“百孝之首”虞舜大帝的后代啊! 就将这作为序言。【原文】胡氏創修族譜序 呂長祥 太史公作世系圖,敘歷代宗派。後世仿之,各族創立譜牒,屢次重修,蓋恐世遠年湮,丁口繁而遷移,眾世系難以考稽耳。 按,胡氏自明洪武初遷萊邑,迄今年已逾五百餘年矣,世已傳二十餘世矣,譜牒未修。上世或不記其名,或不詳其氏;且播遷流離,籍隸外郡外邑,並不知其所居何村何莊。慶吊不相往來也,困乏不相周恤也,視同族之人如路人然。是譜不修,其流弊有不可勝言者。 生員肇基公有鑒於此,創立草譜。景公以下雖詳晰,景公以上仍缺漏,於親親收族之義尚未完備也。致訓公有志創修,苦無人協助,又無處籌資,斟酌者數年。至丙子年秋,族間稍有蓄資,遂與縱堂侄興文君提倡修譜之事。約族共議,眾皆欣然樂從,並無間言。於是遍閱古塋殘碣,不憚勞瘁;搜訪同族後裔,不苦往返。其中有疑遺者,複質之神靈而補正之。不數月而匯輯成冊,刷印成帙矣! 夫以五百年之同族,散者而使之聯;二十餘世之同宗,疏者而使之親。上下承接,一脈貫通,有條有理,井井不紊,使後之人再繼述之,庶有所遵循雲爾。 是為序。 郡庠生呂長祥謹序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仲冬 之吉【译文】 司马迁作世系图,叙述各个家族历代宗派。后世的人仿照他的做法,各家族都创立家谱,并且多次重修。大概是恐怕年代久远以后,人口繁多,再加上各处迁徙,自己家族的世系沿袭难以查究罢了。 据查,胡氏这个家族从明朝洪武年间迁到莱芜,到现在已经五百多年了,世系传承二十多世了,一直没有修家谱。前代的人,有的没记住他的名字,有的不知道(配偶的)姓氏,并且辗转迁徙,原籍本来隶属于外地,不知道原来住在哪村哪庄。喜事丧事都不来往,(本族人)再穷困也不知道救济,把同族的人看得和陌路人一样。不修家谱的弊端真是说不完啊! 清代生员胡肇基先生考虑到这一点,创立了一个族谱草稿。胡景公以下的世系虽然很详细清楚,但景公以上的仍然有缺漏,从亲近亲人、聚集本族的角度来说还不够完备。胡致训先生有志于创修族谱,可是苦于没有人协助,又无处筹集资金,反复考虑了好几年。到了丙子年(1936年)秋天,家族里稍微有了一些积蓄,于是他就和堂侄胡兴文提议修家谱的事,约集本族的人共同商议,大家都很乐意随从,没有异议。于是遍查古墓残碑,不辞辛苦;寻访同族的后人,不怕往返。其中有疑问或者名字遗漏的,就向神灵占卜询问补正。不几个月,终于汇辑成册,印刷成书了。 这样就把流传了五百年的本家,散乱的让他们联系起来;流传了二十多代的同宗,关系疏远的让他们亲近起来。上下承接,一脉贯通,有条有理,纹丝不乱。让后来的人再续修家谱,差不多也有所遵循。 就将这作为序言。【原文】創修族譜序 胡興儒 修譜之事,難也。創修,更難也。何以知其難也?不窘於經濟,即困于無人。有經濟而兼有人,譜事乃可有成也。 余胡氏,自明洪武由棗強遷居萊邑,而來迄今凡計數百年矣。其間提倡修譜者,果伊誰歟?餘族累世寒微,一恐窘于工費,讀書者乏人;一恐譜事難成。故修譜之事不敢輕舉,蓋為此耳。 丙子春,值清明節祭掃祖墓,少長咸集,族人等言及修譜事,眾皆惄然心憂。有頃,余二叔致遠、四叔致禎等乃慨然曰:“此吾族之要事也!譜若不修,後世有志踵修者將無由而考稽。”譜之宜修,其要若此。然修譜,難事也,重任也,誰其主之?彝庭(致訓)大叔孝思勃發曰:“某雖不才,敢任此勩。”遂于本年夏,糾合族眾會商譜事,眾皆欣然相從。 屆孟秋,選訂吉日,簽名匯冊,各負責任。越月餘而籍錄太半。迨草冊匯齊,安局于別墅,余兄興詩、興文等檢閱草冊,詳較支派。闕名者添,犯諱者改,絕無一念之或懈如。余叔與諸兄可謂有志者事竟成也! 餘族雖寒微極矣,識丁者寡矣,然無此二三有志者,倡厥始、成厥終,未可告無憾於後世也!幸也,族有數人焉,于修譜一事殫精瘁心,任勞任怨,經一寒暑而譜工告竣,於以見其敦宗睦族之思、承先啟後之念者矣! 譜已告成,謹志數語,略述顛末,以示後人,俾後世修譜者勿視為難事也夫! 二十一世孫興儒 沐手謹識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仲冬 之吉【译文】 修谱这件事,很难啊!创修族谱,更难啊!怎么知道它难呢?不是经济上困窘,就是没有人。有钱,然后又有人操心,修谱的事才有可能成功。 我们胡家,洪武年间从枣强迁居到莱芜,至今已经好几百年了。这中间提倡修谱的终究有谁呢?我们家族好几代都很穷,地位不高。一是受困于没钱,缺少读书识字的人;一是害怕修谱的事做不了,所以修谱之事没敢轻易去做,大概就是因为这个。 丙子年(1936年)春天,正值清明节扫墓祭祖,老少都聚集在一起,族里的人又说起修谱的事,众人都很发愁。过了一会,我二叔胡致远、四叔胡致祯感慨地说:“这是我们家族最要紧的事,如果现在不修家谱,后人即使想接上修,也没有办法去查对。”谱是应该修,它的重要性确是这样。可是修谱是件难事,责任重大,谁能主持这件事呢?胡彝庭(致训)大叔沉思一会,突然说:“我虽然没多少才能,但还是我来主持吧!”于是这一年夏天,开始集合本族的人共同商议修谱的事,众人都很高兴地随从。 到了这年秋天(七月),选了个好日子,签名汇集,各负其责(开始动工)。过了一个多月,就整理汇集了一大半。等到草稿汇集齐全,在别墅里安排专门地方,我哥哥胡兴诗、胡兴文等人校对草稿,仔细校对各支各派。缺少名字的添补上,和前人犯讳的改过来,绝无丝毫松懈大意的念头。我叔叔和各位兄长们可算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我们胡家虽然非常穷,识字的人也很少,可是如果不是有这几个有志之士,从开头倡议直至后来完成,也不一定对后代没有遗憾啊!族里有这么几个人在修谱这件事上殚精竭虑,他们任劳任怨,历经一年而修谱大事终告成功,真是幸事啊!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追怀祖先、团结本族、承前启后的初衷了! 家谱终于修成了,我谦恭地写下这几句话,大略叙述事情的始末来告诉后人,让后世再修谱的子孙不要把它看作难事!【原文】創修族譜序 胡興文 譜者,普也,因錄序族系事之譜也。異姓有之,吾氏獨無。 思吾族,原籍棗強人也,吾始祖傳忠自明洪武初年由棗強遷萊之城北銅冶店村,寄居未久,複遷於芹村莊。至三世祖,又移于傅家莊。家業不豐,丁口弗繁,未暇修創,以為繼承。 至清乾隆年間,生員肇基祖,年近七旬,恒念族譜重事。但當時身單影孤,惜無協助之人。草遺一冊遺述,至今百又餘年矣,未曾補葺,恐有損焉。夫事,創始者難,續成非易。 近幾年間,別姓討論譜事者廣。創作者有之,重修者紛繁。余堂叔致訓,屢次題及譜事,常存敦親睦族之心,熱忱異常。遂設席糾合族眾,議商譜事。有言譜牒事難,不易為者;有言資財不備,不能著手者;有言吾族生齒希微識丁者鮮、對於修譜之手續毫無知見、不易舉者。余堂叔致訓倡言:“凡事眾志未有不成城者,況修譜為一姓之重要事乎?”於是,眾皆忻然允諾。遂舉致訓叔任監修之職,令予與縱堂弟興儒等,諸處採訪吾氏後裔,訪問鄰村父老,遊覽廟宇古跡,善田碑記,摩挲古碑殘碣。姓字遺漏者,補;犯諱者,更。謄注清冊,就正世誼姻生等。俊儒忻悅不吝,即將譜之。楷模、世系、支派、圖幅、書式,一一指示。遂纂鐫傳序,任寒暑,劬勩不辭,造次不輟,不日而序及譜稿以成。乃付梓人刊印成冊,各藏一帙。使後世讀者親疏遠近瞭若指掌;亦是祖先默默啟佑,為吾族立萬世基礎之幸福也。 自二十二世以下,酌定廣、啟、明、久、存、承、先、世、代、長十字,以為排輩之用。庶將來秩序不紊雲爾。 聊述顛末,以為序。 二十一世孫興文謹識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仲冬上浣 之吉【译文】 谱,是普及、普遍的意思,是因为它记录家族的世系传承之事的。别的姓氏都有,只有我们胡家没有。 想想我们家族,原籍是枣强人。我们的始祖胡传忠,在明朝洪武初年从枣强迁到莱芜城北铜冶店村,寄居不长时间,又迁到芹村庄。到了三世祖,又迁到傅家庄。家产不多,人口很少,没有时间修创家谱,作为后世传承的依据。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生员胡肇基先生,年近七旬,经常念叨修谱的大事。只是可惜当时他独自一人,没有帮忙的人。他只留下一本没有完成的草稿,到现在又一百多年了,没有补充过,恐怕也有缺损了。做一件事,开创的难,继续做成更不容易。 这几年,别的姓讨论修谱的很多。从头创修的有,重修的更多。我堂叔胡致训,多次说到家谱的事,一直有尊重先人、团结族人的心,非常热心。于是摆下酒席,集合族里的人商量修谱的事。有说修谱这件事很难不易做的,有说资金不足不能着手做的,有说我们家族人口少识字的人不多、对于修谱的事一无所知、不易成功的。我堂叔胡致训倡导说:“凡事只要大家齐心,没有不成的,更何况修谱是全族的大事呢!”于是大家都愉快地答应了。大家推举胡致训叔担任监修,让我堂弟胡兴儒等人到处查访我们胡家的后代。询问访查邻村老人,到各处庙宇古迹游览,抄录田野里的碑文,擦拭古碑残碣(寻找线索)。姓氏名字遗漏的,补充完整;和前辈重名犯讳的,更正过来。誊写注明,整理成册。理顺各种传承亲友关系。对于才能突出者,不惜篇幅记录在谱。楷模、世系、支派,都用图文的方式,将它们一一交代明白。于是编纂雕刻传序,经历了一年,不辞辛苦,日夜劳作,不长时间序言和谱稿都完成了。把它们交给印刷的人,刊印成册,各家收藏一卷,使后代读了以后,对于自己与谁关系亲疏远近了如指掌。这也是祖先默默祈祷,为后世的子孙立下万世幸福的基础啊! 自从二十二世往下,经仔细斟酌,确定广、启、明、久、存、承、先、世、代、长十个字,作为以后排辈用字。基本上是将来别乱了顺序的意思罢了。 姑且叙述事情始末,作为序言。【原文】創修北官莊胡氏譜碑記 許子翼 胡氏自大方公由傅家莊來北官莊,家於斯、族於斯、塋於斯,以似以續,丁口蕃衍,家業蒸隆,遂臻成邑成都之美盛。 由大方公而上溯,洪武初年,傳忠公由棗強遷萊城北銅冶店莊,次子相臣又遷於芹村莊。相臣之三子守印、四子守璽複遷于傅家莊,居是莊者數世。是莊有胡氏兩大塋地。至東北塋地內,墓碑所載景公已十一世矣,又六世而大方公遷於此,繼續承承,匯刻斯石,以昭後世。庶幾木本水源,永識弗忘雲爾。 是為記。 前山東臨時省議會議員 直隸州州判 巳酉科拔貢 許子翼謹識 郡庠生呂長祥 敬書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四月 之吉【译文】 胡氏自从胡大方先生由傅家庄迁到北官庄,在这里安家落户、渐成大族、建立墓地,代代延续,人口越来越多,家业蒸蒸日上,终于达到村镇规模的盛况。 从大方公往上追溯,明朝洪武初年,胡传忠先生从枣强迁到莱城北铜冶店庄,次子胡相臣又迁到芹村庄。胡相臣的三儿子胡守印、四儿子胡守玺又迁到傅家庄,在这个村住了好几代。这个村庄有胡家两处墓地。到了东北墓地内,根据墓碑所记载的,景公已经是第十一世了,又过了六世,大方才迁到这里。一代代传承下来,汇集刻录在这块石头上,来昭示后人。差不多是追本溯源、永记不忘的意思。将这作为碑记。【原文】胡大方公墓志文 許子翼 公姓胡氏諱大方,為胡氏自棗強遷萊之第十六世。初居於傅家莊,繼乃擔簦負繈而來。斬荊披棘,成立門戶,此北官莊胡氏之鼻祖也。至其統系,已詳譜記。爰略述顛末,勒諸墓碑,志不忘耳。 巳酉科拔貢 許子翼 敬撰 郡庠生 呂長祥 敬書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菊月 之吉【译文】 胡大方先生是胡氏从枣强迁到莱芜的第十六世。最初住在傅家庄,后来挑着担子、背着孩子来到这里。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在这里成家立业,这就是北官庄胡氏的始祖啊!至于他的血统世系,已经在谱记里详细说明了。大略叙述人的事迹始末,刻在墓碑上,永记不忘!【原文】胡克明先生墓誌文 許子翼 碑者,悲也。瞻望遺碑而墮淚者,其德普也。 碑者,白也。摩挲古碑而感懷者,其行述也。 公沒近百年矣。其孫致訓及曾孫興文等,欲碑其墓以垂後,而不能詳公之德與行,不得已,丐志於予。予曰:“當下即是大道顯在。” 胡氏來居北官莊,蓋已數世。至公,而三其子,十二其孫,二十三曾孫,產積幾雄於一帶。有德而後克昌,歷史不爽。於此,公之德可以想見,即公之行,亦可概之矣,又何待瑣舉累指哉! 謹按公姓胡氏,諱克明,享年六十二歲,歿于清道光二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配藺氏、趙氏、韓氏。韓氏享年八十五歲,逝於清光緒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正值丁口繩繩、家業蒸蒸,方興未艾,未可量也。嗚呼!可以風矣!爰揭其實,泐石以為紀雲爾。 清巳酉科拔貢 許子翼 敬撰 郡庠生 呂長祥 敬書 民國二十五年丙子季秋月 重修之吉【译文】 碑,有悲痛的意思。之所以瞻仰碑文而落泪,是因为逝者德行普惠后人啊! 碑,有告白的意思。之所以手摸墓碑而感叹,是因为逝者行为事迹感人啊! 克明公去世已接近一百年了。他的孙子胡致训和曾孙胡兴文等人,想在他的坟旁立碑流传于后世,却不知晓他的道德品行,没办法,求我给他写一篇墓志文。我说:“目前胡家的兴盛状况就是祖先道德高尚的表现啊!” 胡氏来到北官庄居住,已经好几代了。到了胡克明先生这一代,有三个儿子,十二个孙子,二十三个曾孙,胡家的产业在当地差不多数一数二。品德高尚后代才会繁盛,遍观历史一点也不错。从这一点来说,胡克明先生的品德可以略见一斑,即便是他的事迹(没人知道)也可以由此揣测了,又何必繁琐地举例指明呢? 据查,胡克明先生享年六十二岁,去世于道光二十七年(1848年)七月二十八日。他的夫人分别是蔺氏、赵氏、韩氏。韩氏享年八十五岁,去世于清朝光绪十三年(1888年)六月二十六日。正是胡家人口兴旺、家业蒸腾、方兴未艾的时候,不可估量啊!啊,确实值得赞美啊!所以记下他的事迹,刻在石头上作为碑记。【原文】雲登公墓志文 陳敘彝 從來為善於生前,必昌於厥後。公之一生,誠足嘉也。自幼讀書,入學從師。汲汲有上進之心。耳不聽淫聲,目不視邪色。及其長大,赴考應試,屢次受擯不得。采芹食餼,而樂道之心自在。設教育館,訓誨子弟。凡來就學,無不訓諭。聰明使之穎悟,不才開其錮蔽,皆有成就,原無棄材。是以鄉間之人稱為良師。 公居長,仲弟雲科,叔弟雲立,聽其指導,勤勞稼穡,不數年而家業漸豐,昌大門閭,上以慰父母之心,下以啟子弟之基。丁口日夥,不得不分居析炊,猶且兄弟聚首為歡,歌咢一堂,此何如景象也!至今後世之人若子若孫,觀其舉動言語,皆有雍雍和睦之氣,是公之德教孔長也! 余不敏,叨在親戚,知公之行誼甚悉,略舉大概,以志其實,垂諸千秋,永示不忘。 姻晚師範畢業生 李筠甫 敬書 姻晚清優增應補廩生 陳敘彝 敬撰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孟冬月 吉立【译文】 人凡是生前行善的,必定后代昌盛。云登公的一生,的确值得称赞啊!他从小读书,进校学习,刻苦努力很有上进心。耳朵不听庸俗的声音,眼睛不看难看的颜色。等到长大之后,多次去参加考试,都被刷落榜下。虽然粗茶淡饭,但他自有安贫乐道之心。他设立学堂,教育自己的兄弟晚辈们。凡是来上学的,他都加以教诲。聪明的使他更有悟性,才分不够的让他开窍,都让他们成为人才,一个也不放弃。所以,村里的百姓都称他为良师。 云登公是老大,二弟云科,三弟云立,听从他的教导,辛勤耕作,没过几年家业就越来越大,家族越来越兴旺。对上孝顺父母让他们宽心,对下开启子孙兴旺的根基。全家人口越来越多,兄弟三人不得不分家单过。但兄弟几个仍然经常聚在一起,欢歌笑语,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啊!到现在他的后世子孙这么多,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是温文尔雅态度和蔼,这说明云登公道德影响确实久远啊! 我本人没什么才能,但作为他的亲戚,对云登公的事迹了解很详细,总体上列举个大概,来记录他的事情,流传后世永记不忘吧!【原文】胡雲科公墓志文 閻紹孔 辛亥春二月十日,胡公雲科以疾歿於家。余聞之,為之痛悼者累日。越時,公之胞侄致訓君,以公行略來囑敘于餘。以餘館公家最久,得悉公之生平也。義不容辭,因撮舉事實而錄之。 按,公之父諱克明,生公兄弟三人。伯雲登,叔雲立,公其仲行也。先世族居邑之傅家莊。自公之曾祖大方公,徙居於北官莊。世以耕讀壽其家。至公之世,門祚少衰。公生甫四齡,克明公卒,其時幼弟僅兩歲,伶仃孤苦,依母韓夫人成立。夫人性賢淑,識大體,厄窮中惟恐墜先世耕讀家風,令長子雲登公從師課讀,自以紡織餘蓄供其膏修。公少長,教之務農。公性勤敏,喜儉樸,終歲治田畝,雖手足胼胝,不言勞瘁。事母至孝,供養不缺甘旨,而自奉惟食糠麩。由是,節儉之余,頗饒積蓄。公乃為典商計,設酒肆而持籌焉。卒以年歲荒歉,貿易虧折,故家業因之中落。是時公已年近四旬矣,人或為公私慮,謂一蹶之後,恐難複振。而公之坦懷自若也。嘗曰:“貧也何病?男兒患不能自立耳!”乃益奮其精,勤治生產,不數年家稱素封矣。 公貌修偉,赭顏長髯,性沉默,不苟言笑,務以厚德化鄉人。裏黨有忿爭者,輒得公一言而解。終公之世,鄉鄰無爭鬥獄訟事,皆公之排解力也。晚年以家事諉諸子。兄弟間聚首,怡怡以樂餘年。司鐸曹公聞其賢,牒諸上游,得邀耆賓獎。獎書甫下,而公溘逝矣。卒年七十歲。配孺人賀氏。生三子。致儉、致遠、致倫。一女,適吳姓。 七品職銜 優增生 縣議事會議員 姻晚 閻紹孔 沐手拜撰 優增生 世晚 段登綰 沐手敬書 清宣統三年歲次辛亥仲冬月 吉立【译文】 辛亥年(1911年)春天二月十日,胡云科先生因病在家去世。我听说后为他哀悼了好几天。过了不久,胡云科的侄子胡致训,拿他的事迹来请我写序。因为我在他的私塾待的时间最长,对云科公的经历也了解最多。写墓志文义不容辞,因此我捡几件实事来记录一下。 云科公的父亲胡克明,养育了云科公兄弟三个人。老大云登,老三云立,云科是老三。胡家祖先早年住在傅家庄,从云科公的曾祖父胡大方开始,才搬到北官庄。胡家世代靠种地读书持家。到了云科公这一代,家境稍微有些衰微。云科公才刚四岁的时候,克明公就去世了。当时弟弟还小,只有两岁。孤苦伶仃,靠母亲韩氏抚养成人。韩氏性格贤慧,颇识大体,虽然家境穷困,但还是惟恐丢了耕读持家的家风,于是让大儿子云登公跟从老师学习,自己靠纺织攒钱来供应他上学的费用。 云科公长大之后,母亲教他务农。他性格很勤快,生活俭朴,终年在田间劳作,即使手脚长满了茧子,也从来不叫一声苦累。对母亲非常孝顺,有好吃好喝的都供给母亲,而自己吃粗粮。因此,节俭之余,渐渐有了一些积蓄。云科公于是开始经商,他开设酒店并持有股份。最终因为年成歉收,而买卖亏损,所以家业开始衰落。当时云科公已经快四十了,有人替他暗暗担心,怕他一次失败之后恐怕很难恢复元气。可是云科公坦然自若,说:“穷怕啥?男人家就怕不能自立啊!”于是更加励精图治,辛勤劳作,没几年家里又很富足了。 云科公个子很高,红脸膛长胡须,生性沉稳,不好说话,靠人品宽厚感化左邻右舍。村里有闹不和的,云科公几句话就能调解好。云科公活着的时候,附近乡亲从来没有吵架打官司的,都是因为他调解得好啊!晚年把家里的事都委托给了几个孩子,兄弟们聚在一起安享晚年。司铎(负责体察民风的)曹公听说了他的贤德,就报告了上级,被授予“耆宾奖”。奖状刚发下来,云科公就突然去世了。享年七十岁,他的夫人是贺氏,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胡致俭、胡致远、胡致伦。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吴家。【原文】胡雲立先生墓誌 許子翼 公姓胡氏,諱雲立,字升道。邑城東南鄉北官莊人也。父諱克明,有子三,長雲登,次雲科,公其季也。當克明公逝世時,長兄八歲,次兄四歲,公甫兩齡耳。幼年失怙,又鮮伯叔,雖有兩兄,同是伶仃孤苦。觸處坎坷,無待言喻。公乃恪遵孀母訓育,繼長成人。樸篤老練,卒能與兩兄各自成家立業,至今椒衍瓞綿。螽斯麟趾之慶,一帶無出其右者。且宗族鄉黨稱言無間。素行之敦崇,尤足以征人。莫不因頌克明公燕昌厥後,而亦實由公之與兩兄順德受祜也,洵所謂世之錚錚皎皎者哉。 享年七十歲。歿於民國三年十月十六日。配許氏,享年七十七歲,歿於民國十年三月十四日。生男四人:致訓、致誠、致德、致高。女二人,均適名門。孫興詩等八人,曾孫純一等若干人。 前山東臨時省議會議員直隸州州判巳酉科拔貢許子翼撰 郡庠生 呂長祥 敬書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孟夏月 之吉【译文】 胡云立先生,字升道,莱城东南乡北官庄人。父亲叫胡克明,有三个儿子。老大胡云登,老二胡云科,云立公是老三。克明公去世时,大哥八岁,二哥四岁,云立公才刚两岁罢了。从小就没了父亲,叔叔大伯又很少,虽然有两个哥哥,但也都是孤苦伶仃的孤儿,处境之艰难不言而喻。云立公严格遵循寡母的教诲,渐渐长大成人。朴实厚道,做事老练,最终和两位兄长都成家立业,到现在子孙繁盛。历经苦难终成大器的,附近没有人超过他。并且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一致称赞。他平素的行为敦厚高尚,尤其使人信服。没有不称颂说克明公品德高尚所以才后代昌盛的,而实际上是云立公和两位哥哥继承了克明公的人品,从而受到神灵保佑啊。这就是所谓正直的人光明磊落啊! 云立公享年七十岁,去世于民国三年(1914年)十月十六日。夫人许氏,享年七十七岁,去世于民国十年(1921年)三月十四日。生有四个儿子:致训、致诚、致德、致高;两个女儿,都嫁给名门望族。孙子兴诗等八人,曾孙纯一等若干人。【原文】胡公永忠墓誌文 胡德勝 蓋聞族繁不及悉。余先祖諱永忠,自城東傅家莊遷于連家河已四世矣,塋中並無碑記。余父諱京山,因族散處,恐久後難為繼也,嘗囑予作文以記之。抑思創業垂統,吾先人之辛苦何如,而竟罔聽遺言乎!故謹遵遺命,以竭愚誠,于先祖墓前爰立碑碣,以列敘先人旌表姓字,勒諸石,以示不忘也已。 是為序。 祀孫德勝撰書 清光緒十一年荷月上浣 之吉【译文】 据说家族繁盛了,很多(家族庶系)都来不及记在族谱上。我的先祖名讳胡永忠,从莱城东的傅家庄搬到连家河的时候已经是第四代了,祖坟里也没有碑刻记录。我的父亲名讳胡京山,因为家族居住分散,恐怕时间长了后代记不清(家世),曾嘱咐我写文章记下来。再想想先人们创立家业传给后代子孙,是多么辛苦啊,我哪能不听父亲的遗言呢!所以,我严格遵守父亲遗命,尽我最大的诚意,在祖先墓前竖立碑碣,来列举叙述祖先的品德姓名,刻在石头上,来表示永不忘记啊!【原文】永倉胡先生墓誌文 劉拱臣 公諱永倉,字君實,克義公之季子也。以貧困難度,立志創業,遂拮据力農,晝夜不懈,而心明計精,所獲恒較人倍。雖艱苦備嘗,卒至不惑之年,克成家業。有志竟成,公之謂也。 然孝友性成。自儉而養親必使豐,自勤而敬兄必使安。周濟窮困,扶植孤弱,必竭力以為。無德色,無驕心,鄉里莫不仰慕其才能,稱頌其盛德。是一日登豐泰之境,福壽兼全,子孫繁衍,俱能恪守公之家範,識者因人事以窺天道,知公必昌厥後也。 公生於道光二十一年,卒於民國四年七月十九日,享年七十四歲。配尚氏,生於咸豐三年,卒於民國四年二月初七日。子三,女二,孫若干人。 郡庠生劉拱臣撰並書 民國十年夏曆五月下浣 吉立【译文】 胡永仓先生,字君实,是胡克义先生的四儿子。因家庭贫困难以度日,立志创立家业,于是辛勤耕作,没白没黑;再加上他内心精明,算计周详,所以他收获的东西经常是别人的一倍。虽然饱尝艰辛,但最终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成就家业。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说的就是胡永仓先生吧! 先生孝顺友善,处事老成。自己吃穿俭省,但侍奉父母的东西一定很丰富;自己辛苦但尊敬兄长让他们安心。(平时)接济穷人,帮助孤弱,尽力而为。脸上没有得意的神色,没有傲慢的心思,乡邻们没有不敬佩他才能,称赞他美德的。所以,渐渐地日子越过越好,福寿双全,子孙繁盛,都能严格遵守胡先生的家规。有见识的人凭借人事探察天理,知道他的后代一定会很昌盛。 先生出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去世于民国四年(1915年)七月十九日,享年七十四岁。妻子尚氏,出生于咸丰三年(1852年),去世于民国四年(1915年)二月初七。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孙子若干人。【原文】 胡公澤民墓誌文 李筠符 公諱致君,字澤民,雲登公之叔子也。賦性孝友,醇謹樸厚。自幼務農業,不尚奢華。耕雲犁雨,勤勞稼穡。事父母以孝,處兄弟友恭,家庭之間雍雍如也。 自其先父逝世而後,兄弟析炊,驟遭坎坷。元配孺人劉氏染病遽亡,只遺一子尚在繈褓,家無擔石之儲,門無成丁之男。內外一切事務,胥公一身肩之,何其艱也! 繼配孺人劉氏,賢能內助,自歸胡門,視遺子如己出。晝操井臼,兼助公耕耘之勞;夜勤紡績,獨任縫紉之瘁。孺人與公同心協力,艱苦備嘗,以成家業。生子二女一,撫養備至,教育成人。男為婚,女為嫁,子孫振振,家業蒸蒸。公與孺人誠可謂丁口財產兩隆矣! 公與孺人歿已有年,緬其行誼,洵可風矣!余系戚誼,故不揣固陋,僅據其生平梗概,約略言之,志諸墓石,以垂永久。是為志。 子三,長興厚,配氏鄭;次興儒,配氏李,即余之長女也;三子興智,配吳氏、尚氏。女一,適尚門。孫幾人,聘某氏,曾孫若干。 眷弟李筠符敬撰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丙子桃月上浣 吉立【译文】 胡致君先生,字泽民,是胡云登先生的三儿子。禀性孝顺善良,淳朴厚道。从小务农,不喜欢奢华,风里来雨里去,辛勤耕作。孝敬父母,与兄弟友好相处,家庭关系和睦融洽。 自从他父亲去世以后,兄弟们分了家,家境突然陷入困顿。他的原配妻子刘氏突然患病去世,只留下一个孩子还在襁褓之中。家里没有一升半斗的粮食,也没有成年劳力。里里外外的所有事务,都压在致君公一个人身上,真是艰难啊! 他的继室刘氏,贤慧能干,自从嫁到胡家,把前妻留下的孩子看作亲生的一样。白天操持家务,帮致君公种田耕地;晚上纺线织布,一个人承担全家的针线活儿。刘氏和致君公同心协力,饱尝艰辛,这才成立家业。他们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精心抚养,教育成人。给男孩子成立家庭,把女孩子嫁出去,子孙繁盛,家业兴旺。致君公和刘氏真算是人财两旺啊! 致君公和刘氏已经去世多年了,缅怀他们的事迹,确实值得表彰啊!我和他是亲戚,所以,不怕自己学问浅薄,撰写他们的生平事迹,大略地说一下,刻在墓碑上,永远流传后世。就将这作为墓志。 育有三个儿子。老大兴厚,妻子郑氏;老二兴儒,妻子李氏,就是我的大女儿;老三兴智,妻子吴氏、尚氏。一个女儿嫁给尚家。孙子几人,都各有配偶。曾孙若干人。【原文】致訓胡公墓碑文 呂長祥 胡公致訓,字彝庭,昆季四,公其長也。幼讀書,才明敏。稍長,棄儒就農,治家勤儉。年弱冠,即分炊獨居。產業希微,渡日艱辛。務農之暇,兼以服買經營,數年,生意興隆。與北縣牛客共往來,付以錢五千餘吊,分文未複。厥後南匪擾境,家人又被虜掠,商業幾乎息矣! 公之性質正直和平,與朋友交,久而彌篤。對於公益事尤熱心。管學數年,成績昭著。鄰里有爭辯,為之理喻情解,無不渙然冰釋而去,以此四方鹹頌揚焉,而其周急恤孤,尤為人之所難能而罕覯。即如予之子慶三,生未周月,其母缺乳,身瘦如柴,幾不能生。予出於無奈,抱送公家,公慨然承受。蓋公之婦即予子之姨母也。懷抱之,乳哺之,愛逾所生,教養兼至,二十六歲始令歸家焉。嗟乎!養身父母罔極之恩,較諸生身父母,更有加也! 公晚年家業蒸蒸,子孫繩繩,一庭之中和氣藹然,禮義肅然。然非公之積德累仁,修齊有素,何克臻此哉? 公元配張氏、閻氏,俱早逝無出。又配張氏。張氏有賢德,善助內政,佐公興家立業。生男二:長興詩,次興書。女四,俱適名門。享年五十六歲又逝。再繼秦氏,生女一,尚幼。 予與公為亞兄弟,其生平行狀,予知其大概,故約略言之,以示諸後世雲爾。 郡庠生呂長祥 謹撰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丙子菊月上浣 立【译文】 胡致训,字彝庭,兄弟四个,致训公是老大。小时候读书,才思敏捷。长大后不再读书,从事农业。治家勤俭,刚满二十岁时就分家单过。家业不丰,日子过得很艰难。务农之余,他兼以经商,过了几年,生意兴隆。和北方的牛贩子有生意往来,付给对方五千吊钱,结果一分钱也没还回来,后来南蛮子来侵扰,家里人被劫持而去,买卖几乎停止了! 致训公性格正直,性情温和,和朋友交往,时间越长感情越深。对公益事业尤其热心。管理学校好几年,成绩显著。邻居有争辩的,他给他们评理调解,最后都是矛盾化解,高兴而去,因此邻居们都称赞他。而他救济急难、抚恤孤苦,尤其是一般人做不到和很难做到的。比如说我的儿子吕庆三,出生还没满月,他母亲缺奶,孩子骨瘦如柴,几乎不能养活。我出于无奈,把孩子抱到他家,致训公非常慷慨地接受了。他夫人就是我孩子的姨妈啊!抱在怀里给他喂奶,那份疼爱超过了自己的孩子。教育抚养一样不少,二十六岁的时候才让他回到我家。哎!养身父母那种大恩大德,比起生身父母来说,更加深厚啊! 致训公晚年家业兴旺,子孙很多,全家和睦友善,礼仪周全,要不是致训公平素积德行善,修身治家有素养,哪能达到这个境界呢? 致训公元配是张氏,继室阎氏,都很早去世,没有孩子。又婚配张氏。张氏人品很好,善于持家,帮助致训公兴家立业。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兴诗,次子兴书。四个女儿,都嫁到名门。张氏五十六岁时去世。再婚配秦氏,有一个女儿,年龄还很小。 我和致训公是连襟,他一辈子的经历,我差不多都知道,所以大体说一下,来让后人知道。【原文】胡彝庭先生傳略 李筠符 彝庭公姓胡氏,印致訓,顏莊鄉北官莊人也。父諱雲立,字升道,生子四人,先生居長。生而穎異,誦讀聰慧。年十餘齡,棄儒營商,權子母,厚居積,更能持家勤儉,漸臻豐厚。奉親以孝,待弟以友,家道井井,雍睦可風。且鄰里有爭辯,輒為排解,數言而了,無不歡然。 去花雨山附近,創辦六處學校,公推為官莊校校長,監督功課,籌備校需。二十餘載,人才輩出。嗚呼!先生之德業概可想見。 元配孺人張氏,次閻孺人,早卒。再繼張孺人,生二男四女,皆撫育成立,男立家業,女配名門,為一鄉之碩德焉。 先生之再繼張孺人,與呂君少庚之孺人姊妹也。少庚孺人生一子,無乳以育之。甫周月,先生與孺人收而養之,撫養成人,為之擇配,俾其成家立業而後已。先生與孺人毫無德色,且無矜心。至於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又其餘事耳。 筠少時設教于先生之別墅,與先生交最深,因而稍悉其家世行狀。忝在知己,謹傳之以示後。 子二:長興詩,配譚氏;次興書,配李氏。秦孺人生女一。子孫繩繩,方興未艾雲。 姻弟李筠符 謹撰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仲冬 吉立【译文】 彝庭公姓胡,官名致训。颜庄北官庄乡人。父亲名叫胡云立,字升道,有四个儿子,彝庭公是长子。他从小头脑灵活,读书很聪明。十来岁的时候,放弃读书,开始经商。靠对外借贷生息积累财富,再加上能勤俭持家,所以家产越来越丰厚。孝顺父母,善待兄弟,家庭内部井然有序,团结和睦。并且如果邻居之间有什么争辩,他都替他们调解,往往几句话就把事情了结,双方都很高兴。 在花雨山附近创办了六处学校,大家一致推选他为官庄学校校长,监督功课,筹备学校所需物资。二十多年中人才辈出。唉!先生的道德功业可以想象啊! 他的原配是张氏,继室是阎氏,很早就去世了。再娶张氏,生了两个男孩四个女孩,都抚养成人,男孩各自成家立业,女孩也都许配给名门,可以说是全村德高望重的人。 先生的第三任妻子张氏,和吕少庚的妻子是姐妹关系。少庚夫人生完孩子后没有奶,孩子刚满月的时候,先生就和妻子收养了这孩子,一直抚养成人,还为他找媳妇帮他成家立业这才算完结。先生和他的妻子没有丝毫得意的神色和炫耀的意思。至于善于与人交往,时间越久人们越尊敬,那都是些小事了。 我年轻时在先生的别墅里教学,和先生交往最深厚,因而慢慢地知道他的家世和事迹。我有幸算他的知己,所以写这篇传记来让后人看。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兴诗,妻子谭氏;次子兴书,妻子李氏。秦氏有一个女儿。两人子孙众多,人丁兴旺。【原文】胡京福先生略曆 孫愛學 公名京福,字壽亭,永倉公之仲子也。生於清光緒五年十月初八日。世業農。 公生有至性,幼時在父母之側,即知依戀愛慕。冬則為親燃薪暖被,夏則扇枕驅蚊蚋。父母操作,必奔走助之,不待使令。及長,曾出力人傭,以誠樸勤謹得人重用。已而家道殷實,自任耕作,老守田園。雖耳順之年,猶于居宅南偏,藝蔬半畝,四季秀色可餐,皆親手培植,藉以習勞者也。 公之平生誠一無偽。慈惠愛人,抗爽不拘小節,意豁如也。公既天資英敏,又習于艱辛,閱歷精深,雖未肆力詩書,而是非得失利害、世途之險易、人情之變幻,見識洞然。故事值疑難詢之,輿論則噤口無言;就謀於公,如滾湯潑雪,情融理愜,安妥周詳。故鄉裏有爭訟糾紛,得公片言排解立釋。公之為人所欽重者有如此,豈非一鄉之望也歟! 縣立職業學校畢業孫愛學 謹識【译文】 胡公名京福,字寿亭,是永仓公的二儿子。生于大清光绪五年(1879年)十月初八,世代务农。 先生很重感情。小时候在父母身边,就知道依恋疼爱父母。冬天为父母点柴暖被,夏天替父母打扇子驱赶蚊蝇。父母干活的时候就在一边奔走帮忙,不用父母指使。长大以后,曾给人家打工,因为忠诚朴实勤劳谨慎,受到重用。后来家境殷实,自己耕作,终老田园。先生在六十岁的时候还在住宅南边种了半亩菜。四季绿色满目,都是他亲手种植的,借此来习练农活。 先生一辈子诚实守信从不作假,富有爱心,性格直爽,不拘小节,心地豁达。他天资聪慧,又深知世道艰辛,同时阅历丰富,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非得失好坏、世道难易、人情冷暖,他都见解深刻。碰上什么疑难的事向他请教,谁也没有不同意见;跟他谋划事情,就像热水泼在雪上一样,难题化解,合情合理,周到妥帖。所以村里有什么争执纠纷,让先生几句话一排解,就立刻解决。先生受人尊重到这个地步,难道还不算全村德高望重的人吗!【原文】附胡氏在傅家莊兩塋地方向暨地數林樹 于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因創修族譜,遂同族長、族眾,共請到傅家莊村閭鄰長並兩塋地四周各地鄰,眼同在塋地舊界址內丈量清楚,及歷數現有塋數,附志胡氏族譜中以備後遵守。 一在傅家莊東北裏許,稱為北林。此塋東橫闊二十一步六寸,西橫闊二十七步三寸,南長闊三十一步,北長闊二十七步二寸,長橫闊共合成積步七百一十步五寸,積地為大分七分四厘一毫一。內現有柏樹約四五寸粗者二十株,新栽小柏樹若干株。 一在傅家莊正東裏許,稱為南林,與北塋相距半裏許。此塋地南橫闊二十步零二寸,北橫闊二十四步,南北長闊三十步零三寸,長橫闊共合成積步六百六十九步六寸,積地為大分六分九厘七毫五,現無樹株。【译文】 附胡氏在傅家庄两茔地方向暨地数林树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因为创修族谱,于是会同族长和族人,并约请到傅家庄左邻右舍主事人还有祖坟四周各家地邻,共同在墓地里把分界丈量清楚,又历数现有的坟头数目,附在胡氏族谱里,以备后世共同遵守。 一处在傅家庄东北一里多地,称为北林。这块墓地东边长二十一步六寸,西边长二十七步三寸,南边长三十一步,北边长二十七步二寸,长宽共合计面积折算成步是七百一十步五寸,折算成地是大分七分四厘一毫。里面现有柏树大约四五寸粗的二十棵,新栽小柏树若干棵。 一处在傅家庄正东一里多地,称为南林,和北坟地相距约半里地。这块墓地南边长二十步零二寸,北边长二十四步,南北长三十步零三寸,长宽合计面积折算成步是六百六十九步六寸,折算成地是大分六分九厘七毫五,目前没有树木。 (斷句、翻譯:胡廣奎201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