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台湾网(2016年07月21日)
全国劳动模范、年仅31岁的农民工发明家胡振球。(中国台湾网 王文英 摄)
中国台湾网7月21日上海讯 (记者 王文英) 胡振球,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发明的纯吸式道路清扫车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并首创“卸料抑尘装置”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解决了困扰世界的环卫行业二次扬尘问题。 在神州汽车会议室经董事长陈杰介绍,记者方才知道站在自己身旁这位个子不高身材较瘦的小伙子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胡振球。原来胡振球今年只有31岁,九年前,他怀着进入大城市、找份好工作、当个好工人、过上好生活的梦想,从安徽来到上海打拼。经过一番艰苦分丢,年纪轻轻的他已从最初的普工晋升为技师,先后获得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6年当选为上海市闵行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家境贫寒弃高考 进城务工倍艰辛 胡振球向记者介绍说,他出身在安徽北部农村,家里还有一给弟弟,由于家境贫寒,在高考前几天决定放弃高考进城打工,几经辗转,2007年来到上海。由于他文化水平不高,不懂技术,找工作很难,处处碰壁,差一点就回老家了。 绝处逢生,柳暗花明。胡振球说,正当他绝望之际,上海市闵行区的民营企业神州汽车公司聘用了他,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该公司不看重学历,只要踏实肯干就有发展空间,为员工成长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奋斗后,他终于找回了自信。 勤学苦问 与强者看齐 刚进公司,胡振球暗下决心“做工人就要做个好工人”。胡振球说,他最初对于“好”字的定义是:踏踏实实干活,不偷懒不懈怠。然而,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企业内的许多研发人员都是从各大知名院校毕业的硕士、博士生,常常能想出很多金点子,简化工艺流程。在他看来,这些人才真正配得上“好”这个字,从此在他心里就萌发了有朝一日也要成为他们这样的人的念头。可那时的他连图纸都不会看。 面对困难的他不气馁不放弃,而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他常常在午休时间缠着有经验的老师傅,请他们给讲图纸;一有空就往单位的职工书屋里钻,发奋学习,那时生怕前学后忘的他,还常常会将书上的重点知识抄下来,一条、两条、三条,积累至今,已经记了满满的好几本。 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尤其是当上班组长后,把学到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运用到班组管理的实践中,激发众人智慧,发动班组工友们积极参加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岗位上不断创新,为企业和社会贡献聪明才智。此后他又续读了工商管理的大专班,现在正就读本科。 百折不挠勇担当 跟车吃土想方法 除了勤奋学习和善于思考,胡振球说:“创新还需要百折不挠、勇于争先的精神。”他发明的纯吸式道路清扫车是神舟汽车公司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该产品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为清扫巨量垃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4年五一前夕,辽宁盘锦市到企业订了三台清扫车试用,车辆运过去得到的反馈却说不好用,要求退货。这是从来都没遇到过的事,企业便派胡振球去一探究竟。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现场,发现问题的确存在,可一连三天,他怎么苦思冥想都没有进展,而对方说,如果再找不到问题就要退货。 情急之下的第四天,他干脆跟着车一路前行,车在前面开,他就跟在车后吃着汽车掀起的灰土细细察看。就在这时,他脑中灵光一现,原来清扫车前后两排吸尘孔是平行的,吸口不在中心位置,才导致了吸不干净。如果把两排清扫孔错开,再把副吸的角度倾斜,内部加装导流板,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此时的他兴奋不已,立刻就同当地的工人通力合作,攻坚克难,一举破解了难题,不仅避免了一次产品退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立足岗位创新的勇气和自信。这项在“火线”创新改革的新工艺,他把它命名为“倾斜复吸式”清扫装置,极大地提升了路面清洁及物料回收的效果和效率,具有扫路不扬尘的优势和减少雾霾的特点。 2015年获得全国劳模称号以后,更增强了胡振球立足岗位创新的热情和信心。在研发纯吸式道路吸尘车的基础上,他又首创了卸料抑尘装置技术,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卸料抑尘理念,并用简便的结构实现了这种理念,实践表明,此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专用清扫车倒灰扬尘的问题,浮尘扬起量减少90%以上。彻底解决了二次扬尘问题。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同样,在产品技改方面,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 ,一个创新的产品,硬件好,软件也必须得好。于是,在他和团队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将环卫专用车的推广与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打造相结合,运用质量监控系统,让智慧环卫的理念在现实中得到广泛运用。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不只是吸净率高,没有二次扬尘,而且在油耗管理、驾驶员管理、车辆运营管理等手段上进行了提升,帮助客户达成了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不仅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也给环卫行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当个好工人 成就工匠梦 为了持续创新,他所在的神舟汽车公司今年又设立了“工匠基金”,为培育创新人才提供资金保障。胡振球认为,目前大家都在谈工匠精神,而随着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应用普及,社会生产已逐渐由手工时代转化为科技含量更高的时代。在企业里,工匠精神应提升为团队人员分工协作的优势组合,个人的成功创新只是一个方面,而团队的整体持续创新才能代表真正的工匠精神。为此公司专门为他建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能手。 “当个好工人,成就工匠梦”的信念,使胡振球的发明成果逐渐从最初的小改小革,变成各类专利和效益。几年来,他共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发明等各种专利14项。2012年,在上海市闵行区总工会的帮助和支持下,他参加了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他的清扫车吸尘口避让装置发明专利荣获“金奖”。 胡振球如今虽然挑起了中层领导的担子,管理着一支60余人的团队,但他仍然心系生产,力争在生产实践中通过革新创造提升效率、提高质量。他的徒弟王金栋说,胡振球虽然现在虽然不是每天都下车间亲自操作,但天天都会到车间检查巡视,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召集大家尽快想办法解决,除了对手下员工进行口头指导外,胡振球也经常亲自动手做示范。 胡振球在采访接近尾声时对记者表示,现在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大国工匠”,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工作,在专业领域永不止步,把普通产品做到极致,推陈出新,追求完美,使自己真正成为专注于细节、专注于创新、专注于品质,并创造高效劳动价值的“工匠”型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奇迹和智慧。(完)胡振球在车间进行机械安装工作。(中国台湾网 王文英 摄)
胡振球在车间进行机械检修工作。(中国台湾网 王文英 摄)
胡振球在车间对工人进行工作指导。(中国台湾网 王文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