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137阅读
  • 0回复

[宗亲提供]看西递古村的美景,听李唐后裔的传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8-22
原创: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7年8月22日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一幢幢黑白相间的百年老屋如棋盘般散落在皖南山水间,历经沧桑的西递古村静静矗立在这世外桃源中。

西递古村

    西递,原名西川,又称西溪,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之三华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驿过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西递始建于1047年,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

西递的油菜花田
    义祖大于始祖 儿孙不得复宗

    西递与李唐王朝渊源颇深,是李唐后裔明经胡氏(即明经公胡昌翼后世)聚居繁衍的地方。
    据西递胡氏族谱记载,唐朝末年,宣武节度使朱温权倾朝野,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途中唐昭宗将出生仅月余的小皇子托付给近侍胡三,胡三遂将小皇子带回家乡徽州。不久,唐昭宗被朱温杀害,诸皇子悉数被害,仅小皇子一人幸免。为避杀戮,胡三将小皇子改姓为胡,取名胡昌翼,藏匿于民间。胡三自己终生未娶,将小皇子抚养成人。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胡昌翼以明经科及第,但胡昌翼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决定终身不仕,陪伴在胡三身边以报答其救命及养育之恩。自此胡昌翼隐居山林,闭门专事经学研究,注有《周易专注》,人称“明经公”。

敬爱堂内景

    为报答胡三,胡昌翼留下家训“义祖大于始祖,儿孙不得复宗。改姓(李改胡)不改郡(陇西郡)。”警示后人不能忘记义祖胡三的救命之恩,不能复认唐王朝李氏为宗,将李姓改为胡姓。千百年来,明经胡氏后代谨遵祖先遗训,在西递这块净土上,勤耕苦读、崇文尚义、恤灾扶困、福及乡党,被誉为“诗礼孝义人家”。
    一副楹联一课堂  一条格言一家训
    西递有明清古民居224幢,其中保存完好的124幢,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2000年11月,西递作为“中国古村落的杰出代表、徽文化和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具体体现、中国民间建筑艺术的宝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个地处皖南山区的偏僻古村,因何能成为众人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呢?这个千年古村历久不衰的背后,有什么秘诀呢?
    西递明经胡氏极富创造性地将家训家规融入建筑之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大放异彩的楹联文化、格言文化、漏窗文化、题额文化,这些都是对西递胡氏家训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履福堂中的楹联家训

    “读书起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源,和顺齐家之风,谨慎保家之气,忠孝传家之方……”西递明经胡氏始祖昌翼公立的家训,距今已有千余年,至今还挂在宗祠敬爱堂内教化后人。
    西递还通过楹联、三雕(木雕、石雕、砖雕)等建筑艺术传承家训,通过这些生动直观、潜移默化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熏陶着后人。
    在西递的古民居中,几乎每一堂、每一室都悬挂着洋溢浓郁文化气息的古楹联,它们字字珠玑,堪称金玉良言,殷切希望自己的后人吃苦耐劳、读书执礼、积德行善。格言警句的内容十分丰富,寓意深刻,多见于民居正厅两厢花门上,以此鞭策自己和儿孙后代。

在瑞玉庭中的“西递第一联”: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
    这副对联不仅体现出胡氏族人的处世哲学,更是一副蕴含深刻寓意的“错字联”。上联的“快乐每从辛苦得”,“快”字少一点、“辛”字多一横,就是要告诉人们,你们要想成功,你们就享受快乐少一点,付出辛苦多一点;而下联的“便宜多自吃亏来”,“多”字少一点、“亏”字多一点,就是告诉人们,贪图便宜少一点,甘愿吃亏多一点。
题额“作退一步想”

    题额楣刻,寥寥数字,含义隽永,比如开封知府、朝列大夫胡文照的祖居,门楣上嵌上一块“作退一步想”的石雕题额,其含义在于训诫后人“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西递的石雕漏窗精美绝伦、寓意深刻,堪称一绝。门罩上方有“扇形石窗”,取扇、善谐音,抬头见善,教育后人心存善念。院墙上的秋叶窗,蕴含树高千丈终要叶落归根,教育后人不要忘本。
西园

    这些楹联、格言、题额、漏窗是西递明经胡氏家训的生动注解,这些箴理名言融化在西递胡氏人的血液中,沉淀出西递人骨髓里的精神品质。
    代有才人出  小小村落走出官吏数以千计
    纵观千年村史,西递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西递村走出了数以千计的官吏,仅明清两朝,被授予实职的官吏就有460余名,究其原因,与西递胡氏始终遵循的家训密不可分。

走马楼

    “读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方”,是西递胡氏家训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它的第一句话是“读书起家之本”,也就是说一个家族要富裕,一个家族要兴旺发达,首先要重视教育,读书是发家的第一要务。第二句是“忠孝传家之方”,也就是教育他们的后代对国家对民族忠诚,对父母对长辈孝顺,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强盛,我们的后代才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万石家风惟孝弟  百年世业在诗书
    【译文】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读诗论经,按儒家的道德要求修身养性,才是万石祖业、百年传世的根本所在。
    在这千年流芳的家规家训的熏陶教化下,胡氏一族走出了众多清官良吏,明洪武年间胡寿安就是一个生动的典型。胡寿安曾任河南信阳县令,在任期间,兴利除弊,为当地老百姓做好事、实事,受到当地百姓的衷心爱戴,调任时,他唯一的财产便是几捆书,仍是一介穷苦书生模样。他曾写诗一首抒发自己的抱负: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当鉴我,去时还如来时贫。

胡文光牌坊

    走马楼边上的胡文光牌坊,是西递村的标志性建筑。胡文光是明经胡氏十八世祖,入选《古徽州官吏勤廉史迹》。历任江西万载知县、山东胶州刺史,湖北荆州王府长史,官居四品,有“奉直大夫”“朝列大夫”的头衔,被誉为“荆藩首相”。在任期间他重农兴教,廉洁奉公,兴办学校,建仓贮粮,驱逐海盗,处理积案,深受百姓爱戴,至今西递还流传着一首打油诗:
    文光刺史美名扬,重视教育办学堂。
    兴修水利仓满粮,勉励繁殖牛马羊。
    防御倭寇逐东洋,捍卫江山保吉祥。
    为表彰胡文光为官三十二年的卓著政绩,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神宗特许他在家乡西递建一座光宗耀祖的功德坊。然而,胡文光一生清贫,哪有钱来立牌坊,最后他只带着万历皇帝的圣旨和两袖清风回到家乡。他回乡后,家乡的父老自发集资为这位清官建起了这座牌坊,以赞扬这位让族人感到自豪的清官,这座牌坊的主人成为西递胡氏后代的楷模。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  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译文】
    仁爱能使人长寿,机智会令人快乐,勤劳将弥补笨拙,勤俭可陶冶廉洁。
    西递胡氏对己勤俭清廉,对外乐善好施。明经胡氏二十五世祖胡元熙就是典型代表。
    胡元熙道光元年(1821年)中举,历任湖州、嘉兴、抚州等地知府,夫人乃官居一品曹振镛之幼女。为官清廉,性温文瀚,乐善好施。出巨资捐建碧阳书院,修葺府、县学宫及祠堂、道路,捐献俸禄周济族中鳏寡孤独残障之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歙县府城河西太平桥被洪水冲毁,他集银十万重修,历时八年而成。
明经湖


    西递之所以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仅仅是因为大量保存完好的徽州古建筑,还有这个村落中浓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走进西递仿佛走进一条文化长廊。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刘媛丨视频、资料提供 安徽省黟县纪委)
     信息提供:胡时滨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