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黄山怪石
2017年10月5日,“太平城南胡氏”后裔胡丰炘、胡文锐、胡福宏夫妇和一脉相传的“龙坦胡氏”后裔胡宁生一行5人来到黟县宏潭,受到宗亲胡贵平的热情欢迎。
自唐至20世纪40年代末,宏潭乡一直属太平县(现黄山区)管辖,与太平的郭村、贤村合为弦歌乡(宏潭为弦三)。解放后的1950年宏潭乡划归黟县。“宏潭胡氏”与太平“城南胡氏”均是隋末自咸阳南迁皖南时任工部尚书胡裕的后裔。
宏潭乡地处石台、黄山区、黟县三县(区)接壤之处,隐身山林之地,尽管“宏潭胡氏”在黄山区桃源地区也有支系,但一脉相传的宗亲近70年来交流甚少。这次相聚是亲情的延续。
闻讯而来的宗亲胡先祥和胡贵平与太平城南宗亲胡丰炘、胡文锐、胡福宏一见如故。胡先祥和胡贵平介绍了宏潭胡姓现状和迁徒、分布情况。
胡丰炘介绍先祖胡裕缘由“白茶”,由隋大业(605~616)初年迁居黄山,首居三口“尚书里”的典故。交流了太平仙源《城南胡氏家谱》记载的:“胡裕公二传仁公,三传松公,四传邦公、珲公。邦公迁宏潭(今黟县),为宏潭胡始祖”的历史。
胡贵平将辛苦寻得的《宏潭胡氏宗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这套17册,120年来未动的家谱详细记载了太平胡氏迁徒,发展历史。特别注意到,关于胡福和胡裕关系的各种版本的说法尽收其间,先人修谱严谨科学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午餐丰盛,具有宏潭特色。野猪肉让大家赞不绝口。
目前宏潭村是胡姓、汤姓二个姓氏集聚的古村落,胡贵平带领我们走到小溪,告诉我溪流上游是汤姓居住地,下游则是胡姓集聚地。
眼见之处堤坝砌石年代久远,胡贵平介绍是胡氏修砌的,时间要追溯到千年前的唐代。
扎根于堤坝砌石缝隙中的树已经老死,而根部透出的新枝显现又一轮的茁壮。
胡先祥指向胡邦公首迁宏潭落脚处,尽管就在前方不远处,由于雨天路不好走,没有实地观看,留下遗憾。
“宏潭十八姓,没有汤胡程”,记载胡邦迁往宏潭有一干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宏潭建村历史要追溯唐代以前。胡先祥介绍说“宏潭十八姓”并没有考证。但当地还有带有其它姓氏的地名留存至今。
汤、胡两族是宏潭大族,家族在历史上曾有过结。午餐结束时,一位汤姓居民来到胡贵平家,见到我们融进了我们的交流。询问得知,黄山区贤村的汤家与宏潭同祖同宗。
午后,在胡贵平、胡先祥和热心的汤氏宗亲的带领下,我们参观宏潭村景。
县道033公路贯穿新街,老街与新街平行。
穿过新街前往老街,行程中几幢古名居瞩目,墙角处苔藓显现建筑久远。
自胡邦迁居此地后,人丁兴旺,明清鼎盛时期宏潭就有“万人镇”之称。历史毫不吝啬的改变了旧颜,现在的老街也与时俱进了,现代建筑中镶嵌有清代、民国时期、解放初期的建筑,眼见的倒是翻开一本历史演变的画册。
丁字路口颇大的院子中伫立一座古民宅,典型的徽州建筑,门楼精致。
进前厅,穿过天井,就是成轴对称的堂屋(正厅)。传统的家具摆设很正统,“太师壁”正中长条几前是八仙桌,太师椅,条几上摆放着花瓶,镜子和自鸣钟。寓意:男人外出经商,平平(瓶)安安;女人在家心静(镜)如水,“终身(钟声)平静,一生平安”。摆放瓷筒,作用之一是插放着抽水烟引火用的纸媒,寓意香火旺盛;作用之二用来放男主人帽子。帽子放在瓶上,表示在家,反之则表示主人外出。“太师壁”右侧是上二层的楼梯,左侧通往厨房。
堂屋两旁是卧室,左侧卧室里二位少女回眸一笑,画境很美。走进室内,摆设传统,明清款式书桌倒成了电脑桌,有穿越时空的意境。年纪稍大的女孩告诉我,她在马鞍山就读,是幼师专业,假期返家。并说她不姓胡。而同行的汤姓村民急忙说,她妈妈姓胡。戴眼镜的小女孩姓胡,但还是初中生,就读初三。
院内散落有一些古建筑构件,有些保存完整,部分遭到损坏。柱基石雕刻有精美的吉祥图案。这只一分为二裂开的随意置放在蜂桶之间。
“万人镇”可不是虚名,土生土长的胡先祥指着右侧草丛中的门楼遗迹,告诉原来这里的老街很长,光门楼就有九十九道。
在洪杨之乱(太平天国)时期,宏潭遭受到太平军的浩劫,胡氏族人或遭杀戮,或逃往他乡,人口剧减,目前胡氏族人只有200多人。原建筑也尽毁,宏潭自此一蹶不振。废墟上伫立的残壁断横向人们泣诉那段血泪历史。
原胡氏宗祠精美的石质构件留存往日的兴旺辉煌。
弃之不用的石碓,随意放置路边,佐证日星斗移,历史沧桑。
并列的两座古民居,左侧外墙修缮如新。屋内摆设原汁原味,很是熟悉。
右侧的一幢不仅外墙保存原貌,前厅还设置有中门。这是有身份、有地位达官贵人家才有的建筑。平时中门紧闭,人只得从两侧进入,贵宾来临中门方能敞开。注意到中门门槛很高,猜想原主人地位显赫,没有一定身份的人,是无权跨入他家门槛的。但胡贵平和汤姓村民告诉我,这里原来是诊所。
自前厅中门进入,穿过天井就是后进堂屋。尽管显得小巧,但木雕精美,不失雅致。可能好久没有重新布置了?“太师壁”上留存红色年代的印记。
巷道新墙下石路,留驻悠悠岁月。
目前宏潭村明、清、民国时期古建筑所剩无几,感觉这是座民国时期的建筑,外墙后期修缮。室内一位小女孩专注看电视,对我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很是淡定。
胡贵平见我们带到一口古井,井圈倒是特别,利用石鼓制成的。石鼓又称“石镜”,也有称“上马石”,还有说它是“门当”的。其实它的官名叫“奢遮”,古代除了祠堂,只有大官之家门前才可设立,它的作用是当奴婢、下等人进出门时,与进出的达官贵人碰面,藏身石侧,以示敬重。如今它却躺在这里,已做他用了。呵呵!开眼界了,偶遇独一无二,当属井圈中极品的极品,很是幸运。
老街很长,我们从中切入,只走了部分。
老街和新街在村口交叉,三角地区算是繁华地段,农家乐里聚集许多村民在打麻将,看起来这里的人平时还是很休闲。
古村落大多是傍水而居,宏潭是青弋江的主要发源地。宏潭河自山中而来,曲折穿行汇入长江。
汤姓村民指向宏潭桥上石块,告诉我这是牌坊上的构件。叹息,可牌坊已不复存在了!
上游是流经胡、汤界河汇入宏潭河的入河口。
胡贵平指向对岸田间的房子,告诉那是原来的书院,解放后成为小学的校址。日耕夜读,重视教育,是中华胡姓的文化传统。
回望桥头,民居聚集,池塘在草丛中显现。
群山叠翠,溪流纵横,田、林、竹、桑、茶园相间,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回程中,桥头一位村民听说我们是来自黄山区(太平)的宗亲,特别热情。他指向伫立河畔的房子,告诉我是他家新建的小楼。新房很有特色,马头墙凸显徽派特色,楼上的玻璃房糅合有现代建筑元素,二楼的扶栏石雕精美,显现宫廷特色。
这里山体大多由石灰岩构成,有些山呈现“喀斯特地貌”,三角地段一组假山就是风化的石灰岩组合而成,据介绍是宏潭乡政府建造的,成为宏潭标志。
不远处的凤凰山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天然地质奇观“石中林,林中石”逐渐撩开面纱,被人知晓。路边的石灰岩层层叠叠,是大自然的杰作。
这里有酒作坊,传统的粮食酿制,原汁原味,深受居民欢迎。
胡贵平带领我们穿过巷道,来到胡氏宗祠遗址。原宏潭村胡、汤两姓的大祠堂就有二十余座,还有无数的亭廊、庙宇,可现在破坏贻尽。从遗址观看,原宗祠规模庞大,占地面积不小。眼见的门坊是边门。
胡氏宗祠遗址边的池塘是防火设施,是遭遇火患灭火的贮备水源。宗祠不在,池塘依然清澈。
返回新街,街道整洁,街道两侧五星红旗渲染国庆氛围。
惜别时,大家依依不舍,这是一脉相传的宗亲千年的首次在宏潭的团聚,胡邦、胡珲后裔亲情新时期的延续。
离开宏潭,回程中我在回味,这次在宏潭遇见的是认识和不认识的宗亲,听到的最多是“我们本是一家人”给我印象最深。宏潭之约,必将推动胡裕后裔新的一波密切联谊,为继承、发扬、光大中华胡氏传统文化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