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头条(2017年11月4日) 作者:谜语君之电影解谜
这是影片《建党伟业》中的一个片段。影片用这短短几分钟勾勒出二十世纪初在北大发生的胡适与辜鸿铭之间的观念之争。
胡与辜在学理观念上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冤家对头。辜鸿铭蔑视西学推崇孔子儒家思想,而胡适则正好相反。胡适主张宪政,而辜鸿铭并不赞同。
胡适曾经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倡导白话文,实用主义哲学等。
最有意思的是辜鸿铭。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冥顽不化的老古董,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怪人。他固执地留着清朝的辫子,却能说最流利的“贵族”英语,还博通数种语言,受过系统的国学和西学两种教育,所谓“精通西学而极端保守”。当时的世界文坛名家毛姆、罗曼·罗兰、泰戈尔等都对他颇为敬重,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至今留下的著作大部分都是英文撰写的。林语堂称他为“怪杰”,胡适称他为“怪物”。他的“怪”令这段历史平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其实他的“怪”很大程度上一种标新立异,以此怪癖之举对他所认为的盲从偏见者进行嘲讽。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他那句名言:“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辜鸿铭曾经自我表白:“因为我常常批评西方文明,因此有人说我是个攘夷论者,其实我既不是攘夷论者也不是那种排外思想家,我是希望东西方长处结合在一起,从而清除东西界限,并以此作为今后最大奋斗目标的人。”
自然,辜鸿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过分推崇也难免被一些人诟病为盲目自大和虚骄。
胡适、辜鸿铭二人虽然唇枪舌剑激烈辩论,但私底下并未交恶。在辜鸿铭死后,胡适在回忆文字中写道:“辜鸿铭向来是反对我的主张的,曾经用英文在杂志上驳我;有一次为了我在《每周评论》上写的一段短文,他竟对我说,要在法庭控告我。然而在见面时,他对我总很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