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18阅读
  • 1回复

[网络转载]考水:中国“明经胡氏”发源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来源:醉美紫阳(2017年10月16日)


    婺源考水(川),既是唐末皇(昭宗)子的隐居地,又是中国“明经胡氏”的发源地。村落位于婺源县城西偏北16公里的幽谷中;今有700多人口。
    考水初名“胡村”,是唐僖宗朝宣歙府尹胡曈之子胡珍,由歙县黄(篁)墩徙居而建的。后改名“考水”,却与一段历史有关。《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正月,叛将朱温(五代后梁王朝的建立者)图谋篡位,胁迫已被他控制的昭宗皇帝李晔,由长安(今西安)迁都洛阳。二月,昭宗一行到达陕州(今河南陕县),因洛阳的宫殿还没造好,而停留下来。三月初一,皇后何氏产皇子。四月,朱温告称洛阳宫室已建成,催促昭宗东行。昭宗以“皇后新产”不宜上路为由,要求等到十月再走。朱温疑昭宗“徘徊俟变”,特派牙将寇彦卿至陕州督驾。至此,朱温篡权的险恶用心已暴露无无遗。为保留这根李唐帝室的血脉,李晔决定将新产“效袴中儿,护以御衣,侑以宝玩,匿讳民间”。当时,婺源人胡清(胡珍长子)在朝官金紫光禄大夫,他与金吾上将军孙德昭密谋。冒险将皇子“庇匿以归”,辗转回到家乡,义养为子。不久,就传来昭宗李晔、子李裕等九人均被朱温所弒、投尸九曲池中的消息。为防皇子被朱温追杀,胡清只得选择“君随臣姓”,将皇子改“李”姓“胡”,取名昌翼。胡昌翼自幼聪慧好读,二十一岁时,以《易》中明经科进士。直至这时,胡清才将其身世坦言相告,并把当初从宫中带出的御衣、宝玩拿给他看。胡昌翼听罢,悲愤交加,权力争斗的残酷让他不寒而栗。从此,他拒不出仕为官,隐居考水读书授业,并以《诗·卫风》中“考槃在涧”之意,将村名改为“考川”,俗称“考水”。由于胡昌翼“倡明经学,为世儒宗,尤邃于《易》”,故人称“明经翁”。其后世子孙以经学传家,并称其族为“明经胡氏”。
    村落四面青山环抱,东面是玛瑙峰,南为南峰尖,西为汪禺尖,北有珊瑚峰。山野绿树荫翳,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源出黄荆尖(海拔507.4米)的槃水,由东北向西南,在村东头猛一转弯,绕村潺湲而过,村落就座落在这宽10余米的溪流南岸。溪水清清滢滢,临溪筑有“溪埠”,方便村民浣衣洗菜。还有三条小溪,由北而南,曲曲弯弯穿村而过,汇入槃水,给考水村平添了许多灵气。

    由于村落三面临水,考川胡氏先后在槃水上,架有迎恩桥、四封桥、书院桥、步云桥等石拱或木板桥。其中位于北钥门外的四封桥很有来历。明代,尚书潘潢、副使方舟的母亲;佥宪潘选、参政潘釴的妻子,都是考水胡家的女儿,这座桥就是她们捐资兴建的,所以取名“四封桥”。另外,村周还有明经桥、弄璋桥、长寿桥、云峰桥、双溪口桥等。这些古桥高悬低卧,形态各异,点缀着处处风景。也许是先人的智慧,恰有龟、蛇山挤逼对峙,形势关锁,正合风水学中“龟蛇把谷口”的要求。为增加锁钥的气势,村人还在龟、蛇山种植树木,在溪流上架设双灵桥、维新桥,还构筑了文昌阁、大士阁、文笔、水碓等建筑。“双灵桥”和“维新桥”,都是单孔石拱桥。维新桥更也更讲究,是进村的主要门户。其长16米,宽6米;桥上架有四开间的亭廊,四面砖墙,木柱梁檩,前后有“桥亭典雅疑别墅/寮阁峥嵘掩村扉”、“群山脉脉拱村廓/秀水源源汇考川”门联。文昌阁在维新桥左侧,有三层,层层飞檐翘角。耸立于关山上的文笔,是一砖砌的圆形柱体,高大约十五、六米,上面为仿毛笔形的攒尖顶。过去,“勘舆”中有个说法,只要这支“文笔”高建周边的山,这里一定会文风盛,科甲兴。因此,在婺源,文笔(峰)许多村落都有。

    然而,考水村文风鼎盛的确不假。自明经翁“倡明经学”,后嗣皆重教崇儒,好读之风经世不衰。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曾拜题考水为“明经学校,诗礼人家。”明代左春坊汪仲鲁也说:吾邑考川胡氏,人物之盛,文学之懿,他族罕比……考川的富丽繁华,我不歆羡;可那里别的地方所少有的比屋书声,倒真让我羡慕不已。在考水的历史上,先后建有明经书院、石丘书院、云峰书院、藏书楼和一些精舍,其中较著名的当是“明经书院”。书院于元至大三年(1310年),由村人胡淀创建,座落于考川西山之麓。书院建有大成殿、会讲堂,及“斋庐”四和“明诚”、“敬义”二塾等。婺源州尹黄惟中聘村人胡炳文为山长,并呈请朝廷敕赐了“明经”额匾。山长胡炳文(1250—1333),曾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后又调任兰溪州学正。他忠志于朱熹理学,并对诸子百家、阴阳医卜、星历术数无不探索,在元代乃一派学术大师,因而,书院“四方学者云集”,几年后,竟达一千多人。至正十二年(1352年),书院不幸遭兵火焚毁。二百三十二年后,考水村又合族重建了“明经书院”,从此,一直书声不绝,学风绵延。明文学家程敏政有《题兴复明经书院》诗:“书藏不说几青箱,堂构还同旧墨庄。一日衣冠重步武,百年林壑倍生光。身传古学惟师孟,谱摘遗宗本自唐。流荫满庭应未已,春风乔木正苍苍。”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书院移建于村后凤山东麓。由于教育的发达,明经胡氏在宗族形成初期就“科第接踵”,仅自北宋熙宁至南宋咸淳的二百年间,村中就有16人登进士第(另在元至正五年有进士胡善一人)。期间,由科举或征辟等步入仕途,出任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24人;有著述行于世者20人,著作达62部,可谓辉煌一时。但有趣的是,入明以后,再也不见有登进士第者问世。有点研究认为,是商业的兴起导致大量人才转移的缘故。对此,村人却另有一种说法:由于他们始祖的父母为朱温所杀,而明朝的当政者亦姓“朱”,所以,村人尽管崇文好读,却都不愿应试去考进士了。
    考水村在历史上非常重视村落建设。昔日的考水,有二条石板铺筑的东西向街道,分别叫“前街”和“后街”;十几条南北向小巷,与这两条街道勾连相通。前街主要建筑有“云峰书院”、“令尹第”、“叙伦堂”、“藏书楼”、“乡进士坊”、“郡马坊”和“烈节坊”;后街则是“登科坊”、“节孝坊”、“外翰厅”、“藏云楼”等。村中最宏伟的建筑是“胡氏宗祠”(总祠),另外还建有“崇报祠”、“胡氏七贤祠”、“志勤祠”、“云峰先生祠”、“胡氏启正祠”、“本仁祠”、“笃庆祠”、“孝友祠”、“敦本堂”等支祠和家祠。如今,村落的街巷大体还在,有迹可寻,但这些建筑,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已坍塌,有的已改建,尚存的就只有“敦本堂”支祠了。旧时村周防御用的四座寨门,“东里”、“南熏”、“西瀛”、“北钥”。今也仅存1991年重造的南熏门亭了。

    在村落北侧,俗称“太子墓”的胡昌翼墓葬,至今保存完好。这里,每年都有明经胡氏后人前来叩拜祭扫,寻根问祖,游人来些凭吊的也越来越多。坟陵为八卦形,以青砖砌成。前门堂青石墓碑,面刻阴文篆书“始祖明经胡公之墓”八个大字;碑座左右分别镌有“明经胡氏”、“三延并茂”字样。民间相传,古代“地仙”(风水师)说这是块风水宝地,预言将来胡氏后裔会得到祖宗的遗泽和荫庇。后来,在宋、元期间,这个不大的村落,竟然孕育出胡伸、胡方平、胡斗元、胡次焱、胡一桂、胡炳文、胡默七位理学名儒,世称“七哲名家”。而在考水之外,明经胡氏后人中,闻名遐迩者有清代徽墨制造名家胡开文(胡天柱)、江南六大富豪之一的胡贯三(胡学梓)、红顶大贾胡雪岩(胡光墉)和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等等。
    今日考水,历经兴衰风韵犹存,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饱浸着历史的沧桑。透过古迹斑斑的高墙深院,数百年前的历史似乎触手可及,它正等待着人们前去探究,去感悟。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11-20
徽州故事:胡适、胡雪岩其实都应该姓李?
作者:露西娅

    “胡”是古徽州八大姓之一,有趣的是,民间一直流传着“真胡”、“假胡”一说。“真胡”顾名思义,是指原本就姓胡。而那支“假胡”却大有来头。
    故事说起来还要追溯到唐朝末年。公元904年,梁王朱温叛乱,逼迫唐昭宗李晔离开长安,迁往洛阳。行至河南陕州时,他的皇后何氏产子,昭宗深知此去洛阳凶多吉少,便命何皇后想办法将孩子藏匿民间。

唐昭宗李晔

    何皇后找到当时在陕州为官的歙州婺源人胡清(又称胡三),将刚出生不久的皇子交托与他。为保皇室血脉,胡清弃官为民,带着小皇子星夜潜回故乡婺源考川。
    李唐皇室迁至洛阳不久,朱温便借口杀害昭宗李烨,三年后又废掉自己所立的末代傀儡皇帝哀宗李柷,改名朱晃篡唐自立,是为后梁太祖,中原大地随之进入了战乱纷争的五代十国时期。唐诸皇子相继被朱晃斩草除根,只有交托给胡清的孤皇子因流落民间得以幸免。

胡三公画像

    为掩人耳目,胡清将皇子改为胡姓,取名为“昌翼”,寓意吉祥平安地飞离虎口。十几年后,胡昌翼长大成人,胡清将他的身世原原本本的告诉他,并向他出示了当初从宫中带出的御衣和宝玩。
    按理说,剧情进行到这里,应该掀起新的高潮,身负国仇家恨的胡昌翼应该奋发图强,报仇雪恨,复立李氏宗庙,重振大唐国威。然而或许是有心无力,但求自保;亦或许是过早勘破世事沉浮,只愿寄情山水。最终,什么都没有发生。

明经公胡昌翼画像

    胡昌翼天资聪慧,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弱冠不久的他便登取明经科进士。但他不仅没有复兴志向,甚至对于古人极为重视的仕途都毫无兴趣,此后不久就辞官归田,隐居乡中,开设书院,一心治学,传道授业解惑。世人便以明经科进士的功名称他为“明经公”——“倡明经学,为世儒宗”。
    李唐孤皇子就这样以“胡昌翼”的名字在婺源考川平静的生活,直到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才谢世,享年96岁。而当年的后梁也好,后唐也罢,早已在烽烟战火中灰飞烟灭了。


    胡昌翼传下来的胡氏一脉,被后世称为“明经胡”,也称“李改胡”。皇家血脉,果然了得,其后裔子孙,于文于商皆有文豪巨贾问世。乾隆时期的著名制墨大师胡开文、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民国泰斗胡适,均出自明经胡一脉。所以,细究起来,他们其实都应该姓李,是大唐王朝“根正苗红”的皇室后裔。
    胡雪岩或许你会觉得这故事太过遥远,而实际上,在今天的婺源考川,仍保留有“太子桥”,便是当年胡昌翼好善乐施,为方便村民出行修建的桥,并世代修缮保存至今;还有胡昌翼的墓,当地百姓称为“太子墓”,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更有完整的家谱,佐证传奇。

    徽州就是这样,一砖一瓦,都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即便在浮华的当下,那些民间的匠人们依然守护着代代相传的技艺,普通的百姓依然恪守那些古老的传统,就像新安江的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流经每一个村落。行走徽州,切莫匆忙,停下来用心地看,耐心地听,时光流逝,美好的过去却从未走远。
    作者介绍:

    露西娅出生在皖南,小时候一直梦想着长成一个婉约淑女,没想到后来跑偏了。如今的我,夏天在草原策马奔腾,冬天在雪场自由滑行,曾经一个人背包走过南美,游荡在世界尽头。就酱一个女汉子,却渴望以文字为生。生命不过一场体验,我渴望一世灿烂芳华。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