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通志馆(2018年2月9日) 作者: 汪欣
胡怀琛(1886-1938),又名胡寄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南社诗人、作家、编辑、教育家、文史学者。 1913年10月,南社在在上海思园雅集。参加此次雅集的会员有陈去病、叶楚怆、庞树柏、俞剑华、冯平、汪文溥、蒋同超、朱少屏、周斌、胡朴安、胡怀琛、林一厂、吕志伊、沈天行、陈世宜、程苌碧、张默君、萧公望等。带领学生上街游行
响应“五四”运动
1886年,胡怀琛先生出生于安徽泾县溪头都。早年入上海南洋中学就读。1910年(宣统二年)受《神州日报》之聘担任编辑,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他毅然剪去盘在头上的辫子,并以文字鼓吹反对清王朝统治。1911年,他与仲兄胡朴安参加南社。此后,曾与柳亚子先生共同主持《警报》《太平洋报》笔政,又应王云五之邀,在商务印书馆任《小说世界》编辑,后参与大型综合性丛书《万有文库》古籍部分的编辑工作。胡怀琛参与编辑的《万有文库》部分古籍
在南社,胡怀琛发扬南社反清、爱国的精神,编撰出版《清季野史》,揭露清廷腐败、列强凶蛮,鞭挞窃国大盗袁世凯称帝的无耻行径。他还不辞辛劳代行编辑《南社丛刊》第八集。由于出色的才干与能力,他被南社第十一次雅集选为干事。这期间,他还在《越风》杂志上发表《南社的始末》一文,以通俗流畅的文笔介绍南社的缘起、集会、社员、出版物等情况,宣扬南社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历史功勋。 20年代初,胡怀琛在上海沪江大学授课,这是一所由美国人主办的教会大学。校长魏馥兰(Francis.J.White)虽是美国人,却深谙汉学,能将中国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翻译成英文。他见胡怀琛学识广博,尤精诗道,平时上课不仅自选教材、自编讲义,且能以历史的时空观讲解史料,还把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朗费罗、拜伦、雪莱的诗译成律诗和俳句,因而很欣赏他,准备延请他主持沪江国文系。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上海师范学校(今为敬业中学)执教的胡怀琛迅即带领学生上街游行,支持与响应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万卷藏书与东方图书馆同毁于日寇炮火
胡怀琛从年青时就喜欢藏书。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时,他全家住在上海法租界石库门里弄的一小亭子间里。因房间太小,书又多,胡怀琛遂给它取名叫“螺屋”,意喻住所与螺蛳壳一样大,此外更无回旋的余地了。 胡怀琛在上海生活了26年。这期间,他在广益、进步、商务等书局任编辑,在沪上中国公学、沪江、国民、持志等大学任教,还抽时间辛勤地笔耕。他的著述面甚广,涉及儒学及诸子研究、古体诗歌创作、小说创作、中国文学史研究、蒙学研究、中小学教材编写等方面,约有170余种,逾500万字。由于上海接连不断地打仗,为了工作,胡怀琛曾迁居20多次,弄得他身心俱疲,唯一聊以自慰的就是他自己的藏书。但是战火的弥漫,使他苦心购置的万卷藏书迭遭损失。 作为城市现代化文化事业发展的开端,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便有了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926年,商务印书馆利用其内部编译著作时作参考研究之用的著名藏书楼——“涵芬楼”中的藏书,开辟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私立公众图书馆,并在上海闸北区宝山路建造了一幢五层楼钢骨水泥大厦,名为东方图书馆。该图书馆所藏图书达468000册,甚至当时北京京师图书馆的藏书都未必超过它。东方图书馆旧影
令人扼腕的是,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宝库,没过几年却遭到了厄运。 1932年1月28日夜,驻扎在北四川路虹口租界内的日本军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即又进攻江湾和吴淞,由此,“一·二八” 淞沪抗战爆发。 在战争阴影笼罩之时,居住在与虹口公园仅一条淞沪铁路之隔的花园路18号的胡怀琛一家,已离家到苏州河南岸避难。虽然胡怀琛一家侥幸躲过一劫,但住处却毁于战火,胡怀琛花了大半生收集的数万册家藏图书也全被烧毁了。劫后胡家只得移居他处。半年之后,胡怀琛曾有诗描写原来居住过的地方,诗曰:“羸车重过旧江村,门巷萧条路不分。风刷雨淘经半载,瓦堆犹有拾荒人。”“短陌长衢总废尘,瓦堆余迹与谁论。偶然一角颓楼在,付与荒摊卖饼人。”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的第二天,在日本军队出动飞机猛烈轰炸之中,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及印刷厂全遭炸毁,东方图书馆也被日本浪人纵火焚烧,全部藏书及设备悉成灰烬。这真正是一场人类文化的浩劫!战火中摧毁的东方图书馆
所幸的是,“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涵芬楼”所藏547种古籍善本书因事前移藏他处而得以保全。解放后,这500多种珍本秘籍经商务印书馆董事会捐献给了国家,如今还珍藏在北京图书馆中。 本文节选自2018年第2期《上海滩》杂志,原文标题为《胡怀琛万卷藏书毁于“一·二八”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