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颍州晚报(2018年4月7日)
原标题:阜阳一农民守护烈士墓三十年
位于颍州区王店镇胡大庄的一条小道边,两座水泥铸造的坟头前,有一个黑色的“无名烈士”墓碑。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在王店镇牺牲的两位英雄的陵墓。
每天清晨,村民胡加雷都会扛起扫把,带着铁锨,来到坟前,用抹布擦拭墓碑,清理坟前的杂草,将垃圾一一捡拾。每到清明和春节,他都会带着孩子扫墓,说说曾经的英雄故事……
这样日复一日的守护,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30年。
他们为守护村子牺牲
“打俺记事起,村里的老一辈人,就经常给俺们讲当年的英雄故事。”在烈士墓前,胡加雷边清理垃圾边说。
临近清明,像往年一样,来为烈士扫墓的学生又多了起来,镇上的中学生刚刚向烈士敬献鲜花。将墓碑清理整洁后,胡加雷又弯腰把鲜花一束束摆放整齐。
胡加雷说,这两座坟头下的烈士,在这个小村庄已经安睡了整整70年。
“实际上,原本这应该有三个坟头。”胡加雷抚摸着墓碑,向记者讲述了那段发生在70年前的故事。
1948年初,刘邓大军指挥部驻扎在临泉韦寨。在解放阜阳的战役中,三名小战士王金喜、王金财、周二聪先后壮烈牺牲,他们的年龄分别是17、18、19岁。
最让当地群众缅怀的,是侦察兵王金财。在一次侦查任务中,王金财带着情报返回部队途中,遇见一伙当地的驻军正对卢大庄群众烧杀抢掠。王金财为保护群众,主动开枪吸引敌人追赶,因为寡不敌众被俘,然后被活活烧死。
事后乡亲们去捡拾英雄遗体,看到英雄牺牲的惨烈场景后都泣不成声。乡亲们将王金财的遗体与此前两次战斗中牺牲的王金喜和周二聪一起,埋在了这里。
“1953年左右,周二聪老家来了人,将他的尸骸迁回家乡。从此,王金财和王金喜便被埋在这儿。”胡加雷说,他们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被老人们讲给一代代的子孙听。
多方奔走,为烈士筑碑修墓
“你要是十多年前来这,只能看到两个小土堆。”胡加雷指着水泥的坟头说。
记者注意到,墓碑上写有“无名烈士”几个大字,在墓碑背面,则刻有3位牺牲战士的姓名和年龄。
既然知道姓名,为何叫“无名烈士”?
这还要从30多年前说起。因为幼年时家庭贫困,加上父亲身患疾病,胡加雷上到小学三年级便辍学了,平时帮着父亲做做农活。
13岁那年,一次他途经烈士坟前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差点掉了眼泪:坟前布满垃圾,杂草丛生,让这两座用土堆起来的坟头看上去格外不起眼。
因为当时年龄小,胡加雷不清楚该找谁帮忙,他便独自将坟头清理干净,心中暗暗发誓:一定不能让英雄受了委屈。
从那时起,清理坟头,劝阻村民往附近丢弃垃圾,成为了胡加雷每天必做的工作。
长大后,胡加雷又起了为英雄立碑的想法。带着请人写好的材料,胡加雷开始了多方奔走,军分区、区政府、民政部门,所有他能想到的部门,都去跑了个遍。
胡加雷的努力没有白费,随着当年英雄的故事被广为传播,相关部门实地验证过后,向村里拨了一笔维修款项,再加上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很快,昔日的小坟头用水泥重新垒砌,坟前也被郑重地立上了墓碑。
这一年,是2009年。
“当时怕施工人员破坏了坟地,那几天,俺就一直在现场看着。”胡加雷说,结果还是出了纰漏,“因为没文化,俺把做墓碑的事都交给了别人。墓碑做好,拉来立好后才发现,墓碑上被刻了无名烈士’”。
因为资金有限,胡加雷考虑过后,决定不再重新做碑,“重要的,是让英雄的精神得到传承。”
俺走不动了,就让儿子继续守下去
对胡加雷义务为英雄守墓的事,包括家里人在内,全村有很多说法。刚开始有人不理解,也有人嘲讽,但最后更多的还是敬佩。
在村里帮人干活的胡广猛,说起这位老叔,满满都是敬佩:“村里的这两座坟,打俺记事起就在这。要不是俺老叔,现在就是两个小坟头,啥时候被平掉了也说不准。”
一位路过大妈也说:“俺看着这小孩长大的,这些年也看着他一天天在这忙活。对他来讲,这里的烈士比他亲人还亲。”
“俺没文化,但俺知道,没有这些英雄,就没有俺们今天的生活。”今年43岁的胡加雷有两个孩子,儿子今年12岁,在镇上读5年级,去年又添了女儿。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这种衣食无忧、儿女双全的日子,让他感觉格外满足,也格外珍惜。
打儿子记事起,胡加雷每逢清明、春节,都会喊上他,一起到英雄的坟前,陪先烈们聊聊天,讲讲村子的新变化,说说如今的幸福生活,“俺要让孩子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咋来的,也要让英雄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不知不觉间,胡加雷已经守护烈士墓整整30年了。对于将来,他也早早做好了规划:“能为英雄们做点事就努力做点,直到干不动为止。将来俺走不动了,去世了,为英雄守墓的事,要让儿子继续下去,让英雄为国家、为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在俺们村里一代代传下去。”
记者手记
采访中,有个细节,让我很好奇——胡加雷一直身穿迷彩服。
在清理完陵墓后,像往常一样,身着迷彩服的胡加雷神情肃穆,面向烈士墓碑敬了礼。“在俺心中,一直有两个梦想。”胡加雷告诉我,因为从小就听老人说英雄的故事,成为解放军、参加共产党,是他自小就有的愿望。
“小时候家里穷,加上俺爸有病,辍学早没能当上兵。”回忆起过往,胡加雷满脸都是遗憾。虽说没能够实现军装梦,但30年与烈士墓相伴,让他早已把先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刻到了骨子里,“在生活中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这都是俺在军需店买的。”胡加雷指着身上的迷彩服说,武装带、军用水壶、军靴,外加坚挺的腰梁,笔直的站姿,倒也有几分军人的范。
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够在党旗下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入党申请书已经交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