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104阅读
  • 0回复

华中科大“胡吉伟班”16年坚守与传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7-10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群人”——华中科大“胡吉伟班”16年坚守与传承
来源:新华社(2017年9月1日)作者:梁建强、俞俭

    阳光穿林而过,洒下一地斑驳光影。
    树林间,一群年轻大学生面向一座雕像肃立。又是一年开学时,他们又来“看望”学长——胡吉伟。
    16年前,在儿童落水的危急时刻,年仅19岁的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胡吉伟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跃入深不见底的河水中——一个生命就此重生,而他,再也没能醒来。

胡吉伟生前照片(新华社发)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群人。16年间——6届,192名学生——英雄虽已逝去,但他用生命诠释的奉献、责任、担当以及德行与信仰,仍在校园里、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胡吉伟班”中,生生不息。
回望

    雏菊、百合,随风摇曳。
    紧邻的,是镌刻着胡吉伟19岁容颜的塑像。俊朗的面庞,神情坚毅,眼神炯炯,看向远方。
    19岁,青春最好的年华;19岁,胡吉伟的生命定格了。
    时间的指针拨回2001年7月31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结束了大一生活回到老家过暑假的胡吉伟,漫步在六股河河滩。
    下午3时许,河边传来惊恐的呼叫声——“救人呀,有人掉进河里了!”
    快步跑向事发地点,飞身跃入河中……水深流急,胡吉伟用尽力气,将落水者推向岸边。
    13岁的小邬得救了。胡吉伟被救起时已停止呼吸。
    没有人知道,飞奔向河边的那一刻,胡吉伟有没有担心过危险。但人们知道的是——救人时,他没顾上脱下衣服和鞋子;钱包、钥匙、学生证,都还在口袋里。
    噩耗,从辽宁六股河畔传至喻家山下的华科校园。
    “我们都不敢相信,吉伟就这样走了。”大学同班同学詹艳,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得知消息那一刻,我泪流不止:为什么不谙水性的你,在跳入水中时全无顾虑?为什么,上天不怜悯善良,要残忍地夺去你的生命?短短三十分钟,谁想已是生死两隔?报纸上的报道,看了它的人也许会感动,会赞扬,因为你是英雄,因为你的壮举……可是,谁能深深体会到我们那刻骨铭心的痛呢?”
    斯人已去,追忆长存。
    同学们至今记得,品学兼优的他,是班长,曾在竞选演讲中朴实地说“我就是想实实在在地为班级做点事”;家庭并不富裕的他,将在学校公益献血活动中得的200元营养补助费捐给了贫困山区学生;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学不久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离世时,宿舍床上的枕头下还压着一本中共党史读物……
    学校的论坛上,有人建起了“胡吉伟网上纪念馆”。其中一首小诗,让不少人流泪——
    “你是转瞬即逝的流星,留下最闪亮的印痕;
    你是夏日一现的昙花,留下最美丽的芬芳;
    你伸出天使的翅膀,飞向最圣洁的天堂;
    你把爱铭刻在我们心上最深最深的地方……”
    同班同学、现任华科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岚还记得,胡吉伟出生于1981年10月。“原本,两个多月后,就是吉伟的20岁生日,可他没能等到那一天。”

华中科技大学“胡吉伟班”的同学在胡吉伟塑像前祭奠(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追思

    教室里,一片肃穆。
    班长彭玉磊从学院党总支书记手中接过班旗,华中科技大学第一届“胡吉伟班”正式宣告成立。
    时隔十多年,彭玉磊依旧记得那一天——2002年4月10日。
    “‘胡吉伟’班的创立,是以英雄的名义接力传承。”华中科技大学学工部副部长、曾担任三届“胡吉伟班”辅导员的刘雅然说,胡吉伟牺牲后,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先后授予胡吉伟“舍己救人的优秀大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英雄事迹宣讲报告会开起来了,先锋话剧排起来了,网上纪念馆建起来了,吉伟塑像立起来了,清明祭扫组织起来了……各种形式的学习纪念活动相继出现。
    “那时,学校党委、学院开始考虑,如何将短时热议转化为长期传承。‘胡吉伟班’由此开始酝酿。”刘雅然说。
    ——2001年12月,学校正式决定创办“胡吉伟班”;
    ——2002年3月,“胡吉伟班”评分细则出台;
    ——2002年4月,经济学院全院动员,15个班级正式进入预审……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江洪洋介绍说,“胡吉伟班”的产生,并非直接命名,而是历经申报和严格公开评审。最终,胡吉伟生前所在班级经济学-数理学双学位002班成功当选首届“胡吉伟班”。
    “争创的过程,也是追思和学习的过程。”彭玉磊说,“全班同学人人参与、集体讨论,列方案、定目标,提供材料,逐字逐句形成答辩稿……作为同班同学,我们更有责任传承好吉伟精神。”

华中科技大学第六届“胡吉伟班”完成班旗交接后合影(2015年6月5日摄)。新华社发

    由此开始,16年中,在本科生一、二年级班级中以创建答辩的方式择优评选“胡吉伟班”,逐渐在经济学院形成传统。
    英雄的接力棒,届届相传。
传承

    默哀、献花、鞠躬……
    时光荏苒。2017年8月30日,即将开启新学期的第六届“胡吉伟班”的同学,来到华科青年园中的吉伟塑像前,将“看望”吉伟学长作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林间的风,吹拂他们年轻的面庞。
    争创“胡吉伟班”,“理念必须契合英雄精神;评审中,也是优中选优。”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告诉记者,“当时,拟定的第一条评分标准是:心怀祖国与人民,拥护党的纲领政策,有崇高的道德追求。”
    16年时光飞逝,评委变了、参选班级换了,但这第一条评分准则始终未变。张建华说,“胡吉伟班”作为因德而生、以德为先的班级,对于德行的坚守不仅体现在其命名上,更应融汇在其评选的标准上。
    6届评选,对德行的考量有增无减。从第一届“胡吉伟班”评选以来,对精神文明等德行方面的考察均占总分的40%以上。标准中,“班级成员学年参加义务工作(或志愿者活动)平均时间”成为重要指标之一。
    “每届‘胡吉伟班’的要求都很高,它也是对整个班级综合素质的考验。”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博士生朱紫雯说:“竞争特别激烈,争创的过程确实让我们看到了班级在奉献、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差距。这些都成为同学们后来努力的方向。”
    成为“胡吉伟班”,有哪些最为直接的变化?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答案。
    ——对于彭玉磊而言,答案是以德行铸班魂,以团结树班风。“吉伟是我们大一时的班长,大家时常追忆他在当班长期间无私的付出,他的榜样作用,使得我们班级变得更加团结、友爱和互助。”“吉伟精神的实现,并不一定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出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能够尽自己所能,去做一个正能量的光源,以自己微弱的能量和光芒去温暖和照亮身边的人。”
    ——对于第三届“胡吉伟班”成员李倩而言,答案是以赤子之心坚守,以全身之力践行。胡吉伟曾在班级内以寝室为单位,发起“互帮互助学习小组”,这在历届“胡吉伟班”中,尤其是党支部中得到了传承。“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我们永远不会失去温暖,我们彼此相互温暖,继而去温暖他人,每一个人都学着去做一个高尚的人。”曾因生病住院一个多月,靠同学帮忙记笔记、补课完成课程的蔡玉婷同学如是说。
    ——对于第六届“胡吉伟班”的资助委员胡丹凤而言,答案是以行动传递精神,以爱心服务社会。她还记得,班里最初与关山街汽标社区签下长期义工基地协议书时,社区中有老人不理解,认为是“作秀”。“胡吉伟班”的同学们通过连续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赢得了好评。“是吉伟精神在激励着我们。”
    ……
    答案还有很多。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群人。”刘雅然说,在传承大爱、责任以行的过程中,历届“胡吉伟班”以英雄的名义,砥砺奋进,升华出“富有理想、勤奋学习、乐于奉献、实践报国”的新时期“胡吉伟精神”。
    在“吉伟精神”影响下,华中科技大学“援之缘”支教协会建立多个支教基地,爱心支教10余年;数学学院“热血小分队”定期组织献血活动,献出热血播下爱;同济医学院学子走进各大社区,悉心义诊送健康;冯盘龙等10余名学子接力捐髓为他人延续生的希望……

华中科技大学“胡吉伟班”的同学在胡吉伟塑像前祭奠(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弘扬

    传承,不仅在校园里,不局限于善行善举。
    走出校园,“胡吉伟班”的成员还将奉献精神装入行囊,以国家需求为方向,将答案写在中华大地上。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家庭条件优越、成绩优秀的林岚面对党和国家的召唤,积极响应“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号召,曾主动请缨前往西部工作。他的学弟肖前志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已在武汉安定的他,今年七月赴成都市发改委进行服务西部建设工作。
    ——做祖国需要的研究更有意义!“我是胡吉伟班的班长,也是农民的儿子,我深知三农在经济方面的问题。”第三届“胡吉伟班”班长陈三攀无论是本硕毕业论文选题还是做的研究课题,都聚焦于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他立志在博士阶段将三农问题研究透。
    ……
    6届,192人,他们只是其中的部分代表。六届“胡吉伟班”,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省级先进班集体标兵”“校优良学风示范班”等荣誉称号。班级正式党员平均比例高达51.28%,提交入党申请书比例达100%。
    张建华介绍说,对五届已毕业“胡吉伟班”同学的统计显示,60%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有70%出国深造的人在深造后选择回到祖国,并在自己擅长的金融领域贡献力量;有14%的人选择留在高校任教,目前多位成员已经成为所在领域的中坚力量。
    “‘胡吉伟班’同学们的选择,令人动容。这是英雄感召的结果,也是华中科大培育的结果。”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说。
    16年时光流转,青年园中的吉伟塑像见证了6届“胡吉伟班”人员的轮换;
    16年守正坚持,德行为本的6届“胡吉伟班”交出了一份份骄人的成绩单;
    16年薪火相传,192名胡吉伟班学生将追思转化为践行“吉伟精神”的行动……
    “他们是崇德向上的青年群星,共同构筑了立德树人的‘华科样本’。”湖北省委政研室改革督办处处长张忠诚说。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