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35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坑营村,寻访胡铨后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31
来源:湛江日报(2013年7月1日)

100多年的砖坪

朽烂的族谱

6月24日,本报刊登张春生先生的文章,介绍胡铨

绿树萦绕,青竹丛生的三斗湖

  “雷州十贤”之一的胡铨还有后裔在雷州,他们居住在雷州市雷高镇一个叫“坑营”的小山村里。这道传闻如一颗炸弹,作为雷州人我甚是吃惊,但更多是惊喜。惊,这段历史尘封太久了!是虚有之事?还是“利益作怪”?喜,“雷州十贤”之一的胡铨,我们一直在探问他后人是否在雷州呢,这位文化偶像到底给他后人如何的影响?……
(一)

  这是一个600来人的小山村,傍山依水。走进小山村,最让人感叹的就是村前那个“三斗湖”——一个大石头在湖中心突出,似岛非岛,绿树萦绕,青竹丛生,时不时传来悦耳的鸟叫声,试想:这是不是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呢?此时,我忍不住再问一次:“你这村名字叫什么?”
  “坑营”,胡连荣先生道。
  或许看出了我们都特别爱这清水绿树,胡连荣先生接着笑道:“是不是太迷人了呢?”他自己也摸着大树干,说道,“这是几十年前,我们村里人一致下的决定了,这一片林子以及这一片湖务必要好好地保护!”我们频频点头,表示赞许。
  “带一本书来这里静静地看,那才美呢!”不知谁说道。
  “电影人若来这里取景,拍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定很美丽的。”年轻的副村长胡来宏一向头脑活跃,他说,“把小山村保护好,不辜负当初选择来此的祖先,我们就有这么一个奢望呢!”然后大家呵呵笑开了。
  “我们的祖先看重的或许就是这里的优美环境吧!”一旁很少说话的胡艳光先生说到。此言一出,一同来的几位村里人都频频点头。
(二)

  他们的祖先是胡铨之子孙胡文亨(胡兴美?),对于历史书未曾记载的胡文亨,我们有太多的疑问。
  胡铨,这位宋朝爱国名臣,历史上的忠良之士,贤能之士,如今已经成了文化界的偶像,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品牌。被贬雷州,到底给这个当年落后的地方带来了什么?向来难定论。但有一种现象是可以肯定的:雷州人对文明、文化如饥似渴,因此每一个落难的贤人能士,途经雷州都受到厚待,使他那颗冰冷的心得以温暖,心胸也开朗了,人也乐观了。真所谓“心随境变”,雷州淳朴的老百姓,雷州纯真的自然给这些落难的文人志士一个息心之境。“雷州十贤”成为西湖公园的文化招牌——这是雷州老百姓爱贤敬贤的写照。
  “我们的祖先是胡铨之子孙胡文亨!”村民们指着自家祠堂的灵牌以及那本已经破烂不堪的族谱说。族谱上写着“昔江西省吉安府廬陵县有一公胡姓……仕宋高宗朝,官居翰林检讨使,因王……上书千言,力排和议,乞斩秦侩孙近等,被贬来雷……遗子居住府城,不复原乡,后来子孙昌盛,择地买田迁居高营禄村……”“始祖胡铨公,一乾坤而生六子,长文成,次文亨……”“‘一乾坤’是什么意思?文亨是胡铨公的子还是孙?还是曾孙?”
  “这族谱是什么时候修的?”
  “明代吧!”有人说。随后却是一片叹息。想想:这本“漏了几百年”的族谱实在太乏力了。这时候,我看到了几位老人面上的阴霾,“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证明这一点呢?”老人自问。然后他们带我们去后山去看一座土坟。
(三)

  这是一座很普通的土坟,就是一堆小土坯而已,正面立着墓碑,也仅仅是“明朝”所立之物,还有那几百年的历史呢?
  “宋朝的墓碑呢?”疑问。
  “小时候,我们村口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一位老人道,“那时候的石板路烙有深深的牛车车轮痕呢!”
  “那是多深的历史痕迹啊!”李剑鸿老师似乎按耐不住激动了,想让他们带去看看。
  “没有了!”胡宏范老先生摇摇头,“你们想想,在‘文革’、‘破四旧’的年代,还有可留下的历史痕迹吗?”“有人早把石板挪去修筑猪栏了,墓碑也都拿去铺路了……”“能毁的都毁了!”一切都匿迹于那段历史中。
  这时候,李剑鸿老师的几句话让我记忆深刻:
  “中原地带的浙江、江苏,他们是幸运的,因为有人记下了那段历史,记下了那段故事,使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源头!”
  “人有钱了,终于想起要找找自己的历史了,要寻找自己的故事了,但谈何容易呢?”
  那是一种凄凉,那是一种忧虑,但何曾不是一种警示呢?
  “你们村曾经发达过吗?”李老师或许是看到了这里过于贫穷吧!那烂泥路,那茅屋……,于是问道。
  “听说曾经发达过!”
  “但咋变穷了呢?”
  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问题,但他们却很坦然,笑了笑,说:“具体原因就不知道了,但有一个故事,是我们村子代代相传的!”
(四)

  这里在地理、地形上旧称“狗守碑”地——一只大石狗面前立着一个巨大石碑,狗似守着石碑。有一年,一位风水先生经过村子。风水先生作为现代人所说的地理专家,受惯了人们的敬重与礼待,而惟独来到这个有点发达的小山村,竟然有人不太崇信他,而且怠慢之,甚至有人在石头上画出先生的身像,更有顽童把先生的“隐私部位”都细描出来,样子有失雅观,因此先生很不乐,但却不显露出来,只说:“你们这村的这个大石头确实是一个宝物,它能让你们村旺盛富贵。可惜只有一块,若能击碎分裂成很多块就更好了!”村里有人听信了先生的话,真的击破了大石头。一阵巨响,石块九裂,飞散到村的四周,让人惊奇的是当中竟然还飞出一只大金鸡。而巨石裂开后所留下的石窟变成了“三斗湖”——斗乃量词,三斗相当于2亩多大的田地,可见巨石之大。
  说完这个传说,老人指着湖中的石头,说“这是巨石裂成之一块”“还有村巷中的石板路都是那块巨石裂变而铺就的!”
  “谁也没有想到,巨石破裂后,村子就渐渐走向了衰落!”老村民感叹道,“听说是上了风水先生的当!”另一村民感叹道。
  “富而不能傲,贵而不能蛮啊!”“虽然这只是传说,但也算是给村里人一个不小的教训吧!”胡艳光先生接着道,“村里人代代相传着这个传说!”“我父亲常常教导村里人要懂得善待外人,来者是客,不管是收破烂的,补铁锅的,还是卖豆腐的……”胡道来先生说。
(五)

  随后,我们提出看看村里还有什么可以证明自己历史的东西。走在坎坷的村巷里,巷子两旁的门都打开着,见我们过来,村民都频频点头,表示招呼,其中几位学生模样的孩子在门楼里读书写字……早上10点,这个小山村是那么的安静,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这时候胡双老校长说道:“这几十年,村里读书人越来越多。”言说中难掩喜悦,似乎又看到了一种盼头。
  来到胡双校长的家。
  “就这马槽。”胡双校长说。
  “我父辈就珍藏了。”胡双校长将近90岁的老父亲胡宏范先生从里屋走出来,说道,“父亲小时候就跟我说,这东西不能丢,这是村的宝物!”
  接着,老人家指着屋前的砖坪,说道:“你们看,都裂开了,已100多年了。”
  此刻,胡双校长却指着搁置在一边的“烂青石”让我们看。畸形的石头……原来因为历经沧桑与磨难,再坚硬的东西都会变了样的,但唯一不变的或许就只有历史了,上面全是历史的痕迹,越来越清晰呢!
  “那石头是被火烧过无数次的!”或许看我们不懂,老人家说:“火灾啊!”“当年的茅屋,火灾常发生呢!”
  于是,我们开始惊奇起来,后屋是新屋,唯独前坪是古的?古砖头、古石板……,胡双校长曰:“故意留之!”
  我们还想看别的古东西,试图找到更多小山村的历史。村民们惋叹道:“除了你们来时走过的石板路,没有其他了!”
  我们忍不住再看看那饮马槽、那砖坪、那烂青石板。此时,听见有人道:“老人家您一定好好保存这东西啊!”而我此刻的心里想:“多可爱的历史守护者啊!”
  “他们是遭受了历史断裂的人,那种隐痛使他们懂得了珍惜!”曹勃良老师道。
  “我们无意沾胡铨前辈的光,但就是这样一个‘谜’也让我们村里人受益多多。”胡双校长说,“我们村一直都当胡铨是祖先(祠堂里陈列着灵牌),我们一直都敬仰胡铨的为人与才学,他始终是村里人的学习榜样,我们以胡铨公为荣!”
  走出小山村,胡双校长的话让我久久回味,而我心里也不住地问:“历史到底是一个什么的东西呢?我们该如何对待历史呢?以史为鉴?”但我想:这种精神上的继承或许已经不需要太多的所谓的真相了!但我又想:这何曾不是一位历史名人的幸运呢?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