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98阅读
  • 0回复

实力圈粉!胡教授立志报国四十余载终成“国之重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14
来源:中国空军网  作者:殷建宇、王德武、闫腾飞

    面对大海,我们选择了征服;面对蓝天,我们选择了挑战。您不安现状,立志为中国空军长志气;您苦心钻研,用四十余载时光为国“争气”,让大型飞机气源起动保障技术“中国制造”。您是当之无愧的军之脊梁,更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前不久,空军勤务学院航空四站系胡连桃教授喜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41载从军路,胡连桃一直躬耕于教学科研一线,因其过人的专业本领被大家誉为“四站神医”。采访胡教授并非易事,笔者扑空了两次,终于在“三顾茅庐”后,见到了刚从部队调研回来的胡连桃。年过六旬的他穿着一身有些泛白的迷彩服,脚上是一双沾满泥土的胶鞋,脸上虽有些长时间奔波带来的疲惫,身板却依旧笔挺。
    100多个技术难题的攻克,此生立志为国“争气”
“初出茅庐”

    从教以来,跑机场、走工厂、上高原、下连队早已成为他工作的常态,时至今日,这个已是花甲之年的资深教授一年仍有大半时间在基层部队度过,足迹遍及上百个航空兵场站和军工企业,拼凑而成已是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
    几年前,胡教授参加中外联合军演,部队领导陈述的一番事实让他心潮难平:我军乃至我国大型飞机的气源起动车依赖国外进口,保障装备受制于人,就难以掌握未来战争主动权。从那一刻起,胡教授决心冲破国外技术封锁,要为中国人“争口气”。这一想法的提出,无疑是将自己推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探索之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胡教授频繁地穿梭于部队和科研院所之间,白天搞研究,晚上查资料,上千次反复实验、分解组装、高原测试、数据分析,再加上严重的高原反应,使他头痛恶心,靠吃安眠药也只能维持一天4小时的睡眠。但不论多苦多难,胡教授铁了心要攻克这一难题,常常为此忙到深夜,数据分析图、工作笔记、原理书、电路图密密麻麻占据了他办公室的各个角落。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12月,由胡教授领衔研发的某新型气源起动车成功定型生产,彻底解决了大型飞机高压力、大流量气源起动的保障难题,飞机供气压力提升了67%,发动机的起动时间缩短了48%,一举实现“核心技术中国造”,彰显出“中国牌”的优越性能。2013年,该项目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技术指导

    胡连桃一路追赶,从未停下打造“大国重器”的脚步。在部队调研中,胡教授发现早期装备部队的航空制氮设备,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新机的需求,“高纯氮气”一时成了稀缺物。为了解决航空用高纯氮保障的难题,他马上向学院申报课题,课题引起上级业务机关的关注,很快就批准立项。作为课题组组长,胡连桃倍感责任之重大。他每天都关注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动态,白天搞研究,晚上查资料,数百次的反复实验,一连数天通宵达旦对他而言早已习以为常。数年砺一剑,新型航空制氮车最终成功研发,这一巨大技术突破,为飞行保障注入了新动力,该项目也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现代战争是高新技术和先进武器装备的较量,我们拥有了现代化的装备,就能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胡连桃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10余次重大险情的临危受命,无愧于“四站神医”的称号
故障排查

    去年12月,某场站一架新型运输机在充氧时,机下设备仓突发故障,场站官兵急得团团转。问题发生后,上级领导高度重视,迅速从22个单位抽调了45名专家组成联合调查组,作为四站领域的资深专家,胡教授也受命紧急飞抵该场站。
    当时正值严冬,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胡教授顶着风雪数十次钻进设备舱分析线路,一趴就是数个小时,冰冷的金属紧贴患有风湿的双腿引发刺骨的疼痛。为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他多次分解发生故障的设备组件,每个细节都反复研究,并与厂家进行会诊。经过不懈的努力,胡教授根据建立的故障树逐一排查了31个隐患,终于找到症结所在,并提出了详细的改进措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称赞。
高原实验时“野餐”。

    无独有偶,时间回溯到2000年6月的一天,地处祖国边疆的某场站,官兵还在忙于第二天的多机种保障的准备工作。突然,某型高压氮气拖车充氧后发生意外事故,飞行任务被迫中断。
    那天,胡连桃还在教室授课,接到系主任的电话后,连行李都来不及收拾的他飞一般地往车站赶去,为了第一时间抵达便买了一张最近班次的站票,而这一站就是6个小时,累了就往门框边靠一靠、眯一会,饿了就啃上几口面包……排故远比想象中的复杂,再加上南疆之夏溽热难耐,连年轻官兵都难以忍受,而胡连桃在酷热与嘈杂中似乎浑然不觉,气瓶、阀门、导管……每一个细节他都认真排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排故过程中,某气瓶随时有爆炸可能,胡连桃命令在场人员退到安全线以外,自己却连同几个技术骨干毅然决然地向前走去。数小时的“拆弹”作业,是一场与死神的殊死对决,稍有不慎,牺牲一词就会降临在自己身上。不幸中的万幸,最终,他站起身,朝着人群竖起了大拇指,“撤弹”成功!全场欢呼,胡连桃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他那满是汗水的脸庞上露出了一丝疲惫的笑容。
5000余名学员师从麾下,撑起的是四站保障一片天
给学员讲解知识。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胡连桃在技术服务部队的同时,带回了众多一线部队鲜活的四站保障案例。
    每次返校后,胡教授都顾不上休息,一头扎于案例的梳理中,甚至连脏的衣服都来不及换下,加班到深夜更是常有的事。老伴有时也会忍不住埋怨几句,说他心里只认准了部队这个“家”,可每次还是会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办公室里。每次调研回来,胡连桃都会第一时间将冒着热气的教案带到课堂,为战教战,及时将自己的研学成果融入课堂,一心致力于培养适应实战化需要的“四站保障人才”。
    三尺讲台,是岗位更是“战位”。四站实践操作课大都在室外,夏天40摄氏度的高温,在烈日炎炎下,胡教授为学员演示装备的操作,一讲就是两个小时,汗把迷彩服都给湿透了,给倒的水总是一口都没来得及喝。学员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以身垂范更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笔者采访时,胡教授翻开了毕业学员发来的短信,那么多年过去了,每一条信息他都视如珍宝地收藏着。“科研室里,有您专注的背影;学员面前,有您耐心的讲解。您用不屈的脊梁,诠释了一名教员的担当,我向您致敬!”一名如今已是高级工程师的“学员”在短信中如实说,每逢教师节给胡教授送上祝福语已成了他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调试仪器设备。

    在胡连桃眼里,桃李满天下比名利双收分量更重。从教以来, 5000余名四站学员师从麾下,为场站、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等单位输送了一大批技术骨干,有的走上师级岗位,有的已担任高级工程师,如今他们共同托起了四站保障的一片天。从四站成立之初的“一无所有”,到保障能力走上世界先进水平,一路走来,胡连桃就像一星生生不息的“火种”,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条路我们谓之强军之路。
    四十余载不懈耕耘,专业技术四级的胡教授成果璀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空军军事理论研究成果奖6项,发明专利16项,军队院校育才奖金、银奖,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一类津贴,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空军高层次人才,2次荣立三等功,3次获提前晋级奖励。作为我军航空气体专业领域公认的专家,先后为部队解决了上百个技术难题,为国防和军队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老骥伏枥,志在强军兴国。已到退休年龄的胡连桃,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如今又将目光投向海岛特殊条件下应急供氧装置的研究,再一次向科研创新高地发起冲锋……
艰苦的工作环境。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