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之江 (2017年1月6日) 作者:胡欣红
从校讯通到QQ群、微信群,随着通讯工具的发达,“互联网+”时代的家校沟通呈现出即时迅捷的特点。这固然极大地方便了老师将孩子的动态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但未经思考和沉淀的随意发送,不经意间也常常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事实上,这绝非危言耸听。除了正常的信息发布和家校沟通之外,有些老师习惯于通过QQ群、微信群等“督促”家长教育孩子,最常见的就是公布作业或纪律有问题的孩子名单,甚至直接将某些“捣蛋”孩子的动态图进行“直播”……老师固然是出于一片好心,希望家长能及时知晓孩子的情况并加强相关教育。但是,作为当事家长,却很难理解并坦然接受老师公开“曝光”的做法。 众所周知,当众批评孩子是教育之大忌。习惯“曝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在家长群这种虚拟空间中“点到为止”,无非就是一种“温馨提示”,不仅谈不上触犯忌讳,而且能有效避免当众批评孩子,说不定还自认为是一种负责任的善巧做法。其实不然。 简而言之,家长群虽然是虚拟空间,但却是关注度极高的一个公共平台,甚至被人形容为充满波诡云谲的“江湖”。孩子们的表现自然是“江湖”中的核心话题,一举一动不仅关乎孩子自身,更关系到家长的颜面。因此,即便是表扬,家长们也常常为找不到自家孩子的身影而失落、不满甚至愤怒,更何况是“曝光”乎? 开头一两次,或许还会觉得是老师关注到了自家孩子,尚能心平气和地回家与孩子好好沟通。一旦孩子经常上“黑名单”, 绝大多数家长脸上都会挂不住,心情自然就很难平静下来了。情急之下,难免就会对孩子进行责骂,甚至上演“单打”和“混双”之类的家庭暴力。尤其是那些顽皮好动的孩子,恐怕就要时常担心回家之后“今夜有暴风雪”,乃至生活在恐惧之中。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公开批评的方式对学生和家长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会严重挫伤孩子和家长的自信心,还可能让周围的同学和家长都形成对某些孩子的负面看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旦过分伤及孩子的自尊,极易激起逆反心理,或者“破罐子破摔”消极抵抗,或者索性横下一条心对着干,那更是得不偿失。 人们常说:育人无小事。尤其是在家长群这种公共空间,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完全可能被“深度”演绎,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因此,对于那些不适宜或者不需要全体家长知晓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缩小范围,或者干脆点对点发布为宜。 除了合理运用家长群的便捷平台之外,诸如家访之类的传统方式也不可轻易遗弃。那些需要特别提醒和教育的孩子,老师找机会与家长当面交流或许才是最好的方式。言有尽而意无穷,网络沟通毕竟是寥寥数语,很难准确表达意图,面对面交流才能让家校双方的思想充分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