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654
-
- 注册时间2016-07-17
- 最后登录2020-06-30
- 在线时间2561小时
-
- 发帖398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铜币4000
- 威望3035
- 贡献值0
- 银元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986
- 铜币
- 4000
- 威望
- 3035
- 贡献值
- 0
- 银元
- 0
|
来源:《求真学刊》 作者:方少求 歙县历来是徽州府的所在,毗邻的绩溪县,隶属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民国《歙县志》载:“胡宗宪读书处,在磻溪前山园。宗宪为磻溪方氏甥,幼赏读书外婆家,今方氏宗祠有宗宪旧题‘永思’匾额”。证明胡宗宪自小一直在歙南磻溪外婆家读书、生活而成长。故里在绩溪的坑口(龙川)村。歙县与绩溪山脉相连,坑口与磻溪,仅一山之隔,其山谷同一走向,彼此相距不过十几里路程,都处两县的边陲之地,寄情于大自然的美妙之中,天造地设,故两地居民往来频繁,通婚频仍,毋容赘述,斯为以一贯之的亲密无间现象。 《中国人民大辞典》就胡宗宪的辞条,有详细记载:“胡宗宪,明·绩溪人,字汝贞。嘉靖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三县,擢御史,巡抚时,歙人王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日扰都邑。擢宗宪为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寻为兵部右侍郎,总都军务。宗宪用间谕,除徐海,缚献麻叶、陈东,而激东党攻海,海投水死。累以平贼功,加右都御史、太子太保,卒谥襄懋”。上述胡宗宪概况,简明扼要,翔实阐明。以前,笔者蒐集到有关传说,使我怦然心动。他的姿势、神态、仪表,能给人以无穷的联想,所以为他编成了民间故事,予以记载。岂料投桃报李,得到磻溪一颐年老者的馈赠——胡宗宪撰写的一篇《磻溪方氏成性堂记》。如此抛砖引玉,使我探骊得珠,无比心慰。这是老者不知经过多少代的传承庋藏的密笈家珍,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可充实方志遗漏的轶事。 《记》辞书的解释是思念、不忘。记载事物和书籍的文章。《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磻溪方氏成性堂记》系当时磻溪方姓祖先起造“方氏宗祠”,并引经据典取了个“成性”的堂名。性,中国哲学概念,指人物的自然质性,通常指人。《孟子·告子》:“生之为性”。告子此说,孟子反对而赋予“性”以属性,提出性善说。《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朱熹注:“性,即理也”。宋儒多认为人性体现天理。性善论后来成为宋明理学正统的人性学说。故胡宗宪所作《记》的来由,表明是因“磻溪,余母族也”,其舅父修书,寄到遥远的军营,命他作一篇“成性堂记”,宗宪时处浙江沿海前线,他主管七省军务总持,哪能执笔疾书,说实在的,也没有那样的闲情逸致,忖度之余。“念甥舅谊笃,何可负之,小需后时以图报命”。故不得已挤出时间,勉励草创。于是他议论“成性堂”的脱颖涵义,大为感叹:“大矣哉,成性之义乎!性为天赋,即为亲所与。人惟成此性,斯可无愧于天,无愧于亲,而为宇内之完人,今吾舅氏取此义以名堂,规模宏远矣”。如此赞美有加,认为“成性堂”名的隽永清新和其赋含的深邃意义是美妙绝伦的。还感慨:“噫!吾舅氏之名堂,垂训若此,虽圣人复起,岂能易之乎,余搦管《记》就,低徊向往者久之,逐大署‘永思’两字寄赠。他日悬之高堂,垂诸奕祀,念祖聿修,孰不景而勉之。余为方氏所自出,时切仰止,亦用时记之,弗谖云”…… 全文不足八百字,言简意赅,温文敦厚,从容不迫,说文解字,谈古论今,抒忧发愤。如此浸漂文化,润湿心灵,隽永耐读,让人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很有现代文化的葱俊之美。 胡宗宪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其才情发自于内心,他不仅不惮其繁地为磻溪方氏成性堂作记,为表感恩之情,还特地书写了“永思”两个遒劲流畅的大字。书风高雅,透显着倔强傲峰之风骨,用以制成匾额悬挂祠中,荣宗耀祖。于是,不管是嫡亲后代,还是旁系外姓的后人,给以留下以庆以谐的印象,动人的风采,无不表现了对中国文化的虔诚。总体上看,骨子里都透着中华民族的丰厚文化底蕴,凸显艺术张力。“记”文所注时间在“嘉靖三十九年仲秋后三日”即公元1550年农历八月十三日。落款:“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总督东南浙直福建等处军务外甥胡宗宪拜撰”。 这篇胡宗宪所作的《磻溪方氏成性堂记》传到歙南磻溪,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不仅给成性堂宗祠荣耀增辉,著名的柳亭山方氏鼻祖“真应庙”(供奉方储神像),亦隆重举行祭祀。人们顶礼膜拜,对磻溪外甥胡宗宪的官衔显赫威震、功居伟迹,由衷感佩,赞叹歙县方氏有此外甥,是外祖显灵无比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