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坦胡氏文化面面观
胡峻
“龙坦胡氏”源自婺源清华胡氏,始祖乃胡公满。其世居地龙坦村为今天的安徽泾县榔桥镇溪头村。这里山川秀美,乡风淳厚;龙坦胡氏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如今不少龙坦胡氏的后人正在致力于龙坦胡氏文化的研究和溪头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令人感到欣慰。本文梳理、汇编了反映龙坦胡氏文化的若干资料,以便大家对龙坦胡氏的了解和探究。 一、族 规 按:以下《家训》和《胡氏家规》录于《胡氏宗谱》(该谱是泾县胡氏的族谱,为明万历 34 年刻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一)家训 陆象山先生曰:“人家之兴替,在义理不在富贵。假令贵极公卿,富埒崇、恺1,而人无义理,正为家替;若箪食瓢饮、肘见缨绝,而人有义理,正为家兴。”味斯言也,家之兴替在义理有无,义理之有无,在子孙教与不教耳。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也,故人乐有贤父兄也。2教可弗豫乎?端蒙养3古之胎教难企矣,蒙养不可不慎也。必能言示以毋诳,能立示以正方。4教他勿贪顽、勿爱财,养其节也;教他莫伤生、莫折枝,养其爱也;即其饮食必后长者,养其让也;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1、埒 liè,等同。崇、恺是西晋时的两个大富豪,崇恺斗富是中国历史上一件著名的荒唐事。2、出自《孟子》,意为:有道德的人才能教育没有道德的人,有才能的人方可教育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们都乐于有好的父亲兄长。 3、指启蒙教育、早期教育 4、意即孩子能说话时就要教其不说谎,能站立时就要教其站正。 养其心;教以洒扫应对进退1,以养其身;教以忠孝诗章歌咏,以养其性情。稍长则出就外傅2,居宿于外,读《孝经》《小学》等书,庶几3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而大人之本立矣。 亲师友 发明义理、指引途辙者,师之功也;渐磨诱掖4、忠告善导者,友之力也。师友可一日废哉?今之为父兄者,有子弟则任其游惰,不遣读书,及有就学者,父兄又多姑息、怠慢,不致敬、尽礼、隆师以教之,择友以辅之。随其子弟玩愒5时日,不务进学。是以6自少至老,愚蠢无知,俗恶可厌谬矣。又有等子弟轻薄骄傲而父兄漫不检束,容其与浮浪辈群处,或歌舞者是师,或博弈者是友,拍肩执袂,酣饮戏谈,甚至放僻邪侈,无所不为,及陷于罪灾,及其身以累其亲,虽悔何及,岂非父兄不为子弟隆师取友教以正道而致然与?各门父兄于子弟,童蒙之后当广延师友,训之义理,严其课程,最上者可博功名光门第,次者明□□饬耻沦匪彛,亦不失大家风范矣。勉之哉,毋自误其后人也。 (二)胡氏家规 家本 家本者何存,心是也。人生世间,凡百之物,受用有尽,唯此善根,受用无尽。故曰:耕尧田7者有水虑,耕汤田者有旱忧,而耕心田者无忧无虑,日日丰登,则家之长久系于一心明矣,故存心先焉。 1、洒扫泛指家务劳动;应对指迎送宾客;进退指待客时言行举止得当。 2、古代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 3、或许可以。 4、渐磨指浸润、教育感化。渐,浸;磨,砥砺。诱掖,引导和扶植。 5、愒,此处读 kài,荒废。 6、因此,所以。 7、高处的田地积阴功 功曰阴功而积之,非必广施厚赉1,如今人之修桥舍路类也。即念虑之间,兢兢业业,忠厚为本,唯恐稍刻薄不忍耐以生变,这是心地好处,谁则知之,而天地神明必共鉴之。将来福泽,近则受于一身,远则暨于2子孙,譬之树木,然枝叶未遽蕃衍而本根平日已培,则畅茂条达自莫遏矣。凡吾族众务宜省之。祛阴恶 恶曰隐恶而祛之,非必逆天悖理,如今人之奸淫谋夺类也。即幽暗之中,营营逐逐3,计等他人,唯思逞己性讨便宜而后快,这便是心地坏处,谁则知之,而天地神明必共遣之。将来祸殃,小则至于败亡,大则流于灭绝,譬之树木,然本实既已先拨,虽枝叶一时无害,而颠仆摧折可立待矣。凡吾族众务宜惕之。家业 天下之人不同而业亦异,人唯各务己之业,自然家道亨通而利用安身矣。苟迁于异物而怠弃已职,虽视之无所事事者有间4,然终归于无成,与失业者等耳,戒之哉。勤耕种 农为粒食之源,一家奍5生足用之本也。则耕种宜时,有田者或自耕或督仆从耕之或招人耕之,无田者或租佃他田耕之,蓄水以防旱,积谷以防饥,种蔬以给菜,孕畜以资养,栽桑麻以备布帛。树木植以裕十年之计,则俯仰有赖,赋税不至无籍矣。有田而不耕者谓之敝农,1、厚重的馈赠。 赉,lài,赐予、给予,引申为赠送。2、及于3、竞相追逐4、有一定距离。5、奍quān ,饭耕而不力者谓之惰农,本宗宜罚之。务纺织妇人所以称为内助者,莫不要于缉麻枲1治茧丝,故一家之衣可足。而次之则主中馈2、缝衣裳,早起夜寐,盖妇人分也。有等好吃懒做之妇,视纺织为虛文,习坐卧为故事,邀结妯娌互相往来,更换饮食、议论长短,搬弄是非,一言不合即歹唇毒詈3,辱及其夫,甚至成群治饰,轻出戏游,不顾羞体,可耻孰甚焉。犯者责其夫而罚之。 (三)为善最乐之训 按:胡济昆公延佑二年(1315 年)写的《胡氏统宗谱序》中说:“窃闻先贤所谓为善最乐之训,其说岂易言哉。乐善二字其味深远。斯乐也,非金石、丝竹、子女、帛玉之乐,乃道统之乐也。”下面是他概括的道统之乐,也被视为胡氏家训。 秉性宜温,处事宜详,居交宜谨,赋税宜先,事君宜忠,事亲以孝,事上以敬,御下以宽,处乡以和,立身以正,夫妇以和,长幼以序,治家以法,教子以方,交友以信,亲亲以义,接人以礼,待物以恕。 二、教育 (一)科举 龙坦胡氏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而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情况则是这种传统的一种反映。龙坦胡氏在溪头都聚族而居大约在宋元之际。查清嘉庆 11 年《泾县志》,宋进士可考者 45 人,元进士可考者 2 人,均无胡氏;明朝可考的进士 42 人、举人 107 人、贡生 177 人,其中仅 1 名举人胡尚衡是溪头胡氏人。但到了清朝,溪头胡氏在科举中获得功名的情况有了极大改观,泾县中获得科举功名的胡氏几乎全是溪1、枲 xǐ ,麻类植物的纤维。 2、中馈指家中供膳诸事。 3、詈lì,骂、责骂。头胡氏,并在全县总数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1652—1898 年,溪头胡氏中取进士的有15位(详见表一),占全县进士数64位的 23.4%。(清嘉庆11年《泾县志》、民国 3 年《泾县续志》和 1996 年《泾县志》所载。) 1646—1825 年,溪头胡氏中取举人的有45位(详见表二),占全县举人数220位的 20.5%;获取贡生功名的有32 位(详见表三),占全县贡生数 256 位的 12.9%。(根据清嘉庆 11 年《泾县志》、民国 3年《泾县续志》所载) 以上统计未包括武进士和武举人。 表一:清朝溪头胡氏进士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年 份 注 文 1、胡尚衡 顺治壬辰(1652) 邹忠倚榜宦业有傳 2、胡开生 康熙甲辰(1664) 严我斯榜 3、胡承谋 康熙庚辰(1700) 汪释榜宦业有傳 4、胡承讃 康熙癸巳恩科(1713) 王敬铭榜仕安福知县 5、胡蛟龄 雍正癸卯恩科(1723) 文苑有傳 6、胡承璘 宦业有傳俱于振榜 7、胡承壂 乾隆丁巳恩科(1737) 宦业有傳俱于敏中榜 8、胡世科 乾隆己未(1739) 丁巳中式补殿试莊有恭榜宦业有傳 9、胡秀森 乾隆甲辰(1784) 戊戌中式四川籍改归本籍补殿试甲寅截取分发福建知县未到任卒俱茹棻榜 10、胡先声 乾隆庚戌恩科(1790) 石韫玉榜附父承谱文苑傳 11、胡承珙 嘉庆乙丑(1805) 彭浚榜翰林院庶吉士 12、胡世墉 嘉庆辛未(1811 年) 字崇垣溪头都人郎用知县历任江西靖安吉水知县 13、胡世琦 嘉庆甲戌(1814) 字玮臣溪头都人龙汝言榜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用知县历任山东费县曹县知县加同知衔 14、胡鸿泽 同治甲戌(1874) 溪头都 15、胡懋龄 光绪丙戌(1886) 溪头都 表二:清朝溪头胡氏举人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年 份 注 文 1 胡开生 康熙癸卯(1633) 字天中号云瞻溪头都人 2 胡 旵 康熙丁巳(1677) 溪头都人懿行有傳 3 胡岑龄 溪头都人宦业有傳 4 胡承谋 康熙己卯(1699) 北榜 5 胡震方 康熙辛卯(1711) 溪头都人北榜考授内阁 6 胡承讚 康熙癸巳恩科(1713) 溪头都人 7 胡 诗 康熙丁酉(1717) 字嗣五承谋弟溪头都人仕宿 8 胡承璘 康熙庚子(1720) 十名溪头都人 9 胡蛟龄 溪头都人 10 胡承炎 雍正甲辰补癸卯正科(1724) 字御李溪头都人 11 胡承诜 雍正丙午(1726) 字又郄溪头都人 12 胡择先 溪头都人宦业有傳 13 胡世科 雍正乙卯(1735) 字希哲承谋孙溪头都人 14 胡承壂 溪头都人 15 胡粤生 乾隆辛酉(1741) 北榜宦业有傳 16 胡承福 乾隆甲子(1744) 十六名文苑有傳 17 胡承烈 字徵李溪头都人 18 胡承谱 乾隆壬申恩科(1752) 溪头都人文苑有傳 19 胡青芝 字兆元溪头都人 20 胡 筠 乾隆癸酉(1753) 溪头都人顺天籍榜姓杨改归本籍宦业有傳 21 胡承珑 乾隆己卯(1759)溪头都人按是科于二场经文外一体试以五言八韻唐律一首四十七年改诗于头场制艺后移性理论于二场经文后五十三年至五十七年乡会五科五经轮试五十八年裁去论一篇五经各出一题作为定例详见钦定科场条例 22 胡士程 乾隆乙酉(1765) 字云九号补堂溪头都人 23 胡先禄 乾隆戊子(1768) 字受百十八名 24 胡秀森 乾隆甲午(1774) 字兰圃溪头都人四川华阳籍 25 胡先潞 乾隆己亥恩科(1779) 字慕文溪头都人 26 胡世璇 乾隆庚子(1780) 字象枢溪头都人仕丰县教谕 27 胡承球 溪头都人钦赐举人 28 胡先声 乾隆癸卯(1783) 溪头都人 29 胡先抱 溪头都人文苑有傳 30 胡先联 乾隆丙午(1786) 字星五溪头都人仕常熟教谕 31 胡承谆 乾隆戊申预行正科以己酉作恩科(1788)字元音溪头都人 32 胡先桂 字蟾一溪头都人钦赐举人 33 胡世墉乾隆甲寅恩科(1794)字崇垣溪头都人六名 34 胡泽渊 字镜涵溪头都人十八名 35 胡世琦 字玮臣溪头都人 36 胡先春 字东斗溪头都人 37 胡先晖 乾隆乙卯恩科(1795) 字耀吉溪头都人钦赐举人 38 胡先濬 嘉庆庚申恩科(1800) 溪头都人钦赐举人辛酉会试钦赐翰林院检讨 39 胡承珙 嘉庆辛酉(1801) 六名 40 胡世敦 嘉庆甲子(1804) 字兼山溪头都人 41 胡沛泽 嘉庆戊辰恩科(1808) 字翥云溪头都人 42 胡贞干 嘉庆丙子(1816) 字时栋溪头都人文苑有傳 43 胡炳光 道光辛巳恩科(1821) 字曜堂溪头都人 44 胡国樑 道光壬午(1822) 字任臣溪头都人解元 45 胡宝贤 道光乙酉(1825) 溪头都人表三:清朝溪头胡氏贡生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年 份 注 文 1 胡 最 顺治戊子(1648) 溪头都人副榜懿行 2 胡其旦 顺治乙未(1655) 溪头都人选贡宦业有傳 3 胡岳龄 康熙癸丑(1673) 溪头都人选贡宦业有傳 4 胡承谋 康熙戊寅(1698) 溪头都人选贡 5 胡 龄 康熙乙酉(1705) 溪头都人顺天副榜 6 胡耸孙 康熙戊子(1708) 溪头都人恩贡 7 胡承詠 溪头都人顺天副榜 8 胡元发 康熙丁酉(1717) 溪头都人副榜仕霍山教谕 9 胡承福 雍正癸卯(1723) 溪头都人副榜 10 胡承英 雍正甲辰补癸卯正科(1724) 溪头都人 11 胡宗球 雍正壬子(1732) 溪头都人仕绩溪训导 12 胡承菼 字蔚青溪头都人副榜 13 胡嗣龄 雍正乙卯(1735) 溪头都人府选贡仕如皋教谕 14 胡粤生 乾隆辛酉(1741) 字南屏承谋子溪头都人 15 胡承采 乾隆壬戌(1742) 溪头都人优贡懿行有傳 16 胡天生 乾隆己巳(1749) 字□宗溪头都人府恩贡 17 胡先运 乾隆壬申恩科(1752) 溪头都人顺天副榜钱志作道误附宦业傳 18 胡 莘 乾隆癸酉(1753) 字聘三溪头都人 19 胡先锺 乾隆丁丑(1757) 字声雅溪头都人通经学古诱人不倦 20 胡先禄 乾隆己卯(1759) 溪头都人 21 胡先燕 乾隆辛巳(1761) 溪头都人府贡仕海州训导 22 胡世稑 乾隆乙酉(1765) 溪头都人选贡仕灵璧教谕 23 胡先朴 乾隆丙戌(1766) 字继华溪头都人府贡仕甘泉训导 24 胡先造 乾隆丙申(1776) 溪头都人府贡 25 胡琮龄 溪头都人 26 胡光斗 乾隆丁酉(1777) 溪头都人府选贡仕合肥教谕 27 胡先春 溪头都人副榜 28 胡承谆 乾隆己亥恩科(1779) 溪头都人副榜 29 胡承珙 嘉庆辛酉(1801) 字景孟号墨斋溪头都人选贡 30 胡鄂龄 嘉庆庚午(1810) 溪头都人赐副榜 31 胡书绅 嘉庆乙亥(1815) 溪头都人府贡 32 胡承谦 道光壬午(1822) 字莲友溪头都人 (二)近代教育 清宣统三年(1911 年)七甲支祠以祠产为基金创办一所义塾,名“培英堂”。聘教师二人授课。这所义学是蒙馆兼经学。民国七年(1918 年)转由大宗祠提供经费。民国十三年(1924 年)更名为“培英学校”,除教授一般私塾课程外,还开设新国学、算术、体操、唱歌等课程。民国十七年(1928 年),以胡承珙老太公的书屋“种义园”为校址又开办了一所正规新型的“私立龙坦小学”,培英学校也随之并入。据记载,那时泾县的 23 所私立小学中,龙坦小学的学生数和常年经费数均列第二;和其它 10 所公立、族立小学比,其常年经费也仅低于 1 所公立学校和 1 所族立学校,生均经费在 33 所学校中位列第三,仅低于 2 所公立学校。1 龙坦小学第一任校长胡白涛,第二任校长胡贯之,第三任校长胡息求。 龙坦小学于民国28年(1939年)获皖南行署嘉奖令。1944年又将龙坦小学更名为溪头中心小学,校长胡有斌,聘请了思想进步、文化水平高的朱凯中、吴炳文、江声、朱普庆、胡传中、许斐文等任教师。解放前夕有六个年级五个班,120至 160 名学生。学校在抗日战争时期教唱革命歌曲《黄河》、《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等。改革开放后学校又更名为育龙小学至今。 抗日战争前夕,大宗祠选派胡惠生在三甲祠内的“溪上书屋”创办了泾县私立龙坦中学并任校长。抗战时期,胡耐安回到家乡,将龙坦中学改办为安徽省泾县私立龙坦职业中学,亲任校长。学校除教学文化课程外,还教纺纱织布。学生来源较广,有本村的、外地的、回乡的以及来此地避难的青年。抗战胜利后,龙坦职业学校学校更名为 1、《泾县志》(1996 年)第635页《全县小学一览表(民国18年)》泾县龙坦中学,校址迁下七甲祠堂,校长胡元根。1948 年校址迁文昌宫,学生济济一堂,学风浓郁。 三、著作 按《泾县志》(1996 年版)“艺文”一章辑录了自汉至清泾县学者的古代著作千余种,在清代425位学者的753种著作中,有胡姓学者32人的著作75种。 这些胡姓学者中,28位可确定为溪头都人,另14位(带*者)根据字辈大多可推断为溪头都人,但无明确出处,这里一并将他们的著作收录如下,存此备考。 此外,溪头“四胡”在该志书辑录的近现代论著部分同样占有相当的分量。 (一)古代文存 胡承福、胡恒龄:《四书审问录》29 卷 胡承福:《四书撮要》2 卷 胡承珙:《毛诗后笺》30 卷 、《仪礼古今文疏义》17 卷 、《小尔雅义证》13 卷 、《尔雅古义》2 卷 、《礼记别义》《奏 疏》《皇清经解》30 卷、《春秋三传文字异同考证》《公羊古义》《求是堂诗文集》28 卷、《骈体文》6 卷 胡世敦:《逸周书解》《周礼要义》《玉石瓠斋遗稿》2 卷 *胡先座:《律吕考证》12 卷 、《勾股释源》8 卷、《经训堂诗文集》16 卷 胡鸿泽:《续辑明形图说》《印雪轩诗稿》1 卷 *胡泽顺:《周易观玩录》《大易观玩录》《四书一得录》 胡世琦:《小尔雅广义》《暗室蹬注解》《立经堂诗钞》 胡承谱:《只麈谈》(收入《泾川丛书》)、《续只麈谈》(收入《泾川丛书》)、 《春秋五测》《元峰诗钞》2 卷、《元峰诗续钞》1 卷 胡世庸:《大学心得录》 *胡世解:《韵辨证》2 卷 胡承谋:《吴地旧闻》 *胡蜚英:《昌道言》5 卷 胡振:《六王指要》 *胡开铎:《龙眼游草》 *胡以旌:《松坡集》《听松阁集》 胡尚衡:《云章馆诗略》 *胡蜚:《十慵道人集》《十慵道人诗集》《粤游唱和集》《翠园轩诗》 *胡微龄:《北游草》 *胡律圣:《射隼斋文集》 胡承磷:《滇游草》 胡兆殷:《素行堂诗钞》《羁鸿彀语》 *胡骧:《苍衢遗草》 *胡天许:《挹翠斋诗草》 *胡元晖:《石门诗集》《石门词赋集》《石门文集》《子贯附言》(收入 《泾川丛书》)、《唐诗选》(辑)、《闺秀诗选》(辑)、《石门子艺》、《子贯附言诗》 胡蛟龄:《起亭诗钞》《石门集》 *胡熙:《古岩诗钞》《韫玉集》 胡沛泽:《寄槎诗稿》《寄槎诗集》 胡光岱:《小蓬莱诗钞》《孝经书义》 胡之棅:《和陶集》《和陶诗集》 *胡承汾:《西唐稿存》1 卷、《百花诗草》 胡贞干:《杏轩集》8 卷、《俪选》 (二)近现代文存 胡朴安: 《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周秦诸子学略》《诗经学》、《庄子章义》《儒道墨学说》《周易古史观》《商君学说》《包慎伯先生年谱》《泾县方言考证》《泾县石刻纪略》《泾县乡土记》《皖省学者传》《墨子学说》《续修地方志体例》《俗语典》《南社诗话》《宣纸说》《文字学研究法》《中华全国风俗志》二十卷 、《古书校读法》《国学汇编》(以上著作大多收入《朴学斋丛书》) 胡怀琛:《〈尝试集〉批判与讨论》、《中国文学通评》、《诗学讨论集》、《中国八大诗人》、《中国民歌研究》、《中国文学辨正》、《中国寓言研究》、《弱女飘零记》、《中国文学评论》、《中国文学史概要》、《中国文学的过去与未来》、《中国小说研究》、《修辞学要略》、《李太白国籍问题》、《王念孙〈读书杂志〉正误》、《孙贻让〈札移〉正误》、《明史通俗演义》、《中国诗学通评》、《中华民国名人诗选》、《新诗概说》、《小诗研究》。 胡耐安:《中国文字学检讨》、《中国边疆教育》、《中国民族志》、《中华民族》、《边政通论》、《先秦诸子学》、《儒道墨三家评介》、《民族学发凡》、《说傜》、《粤北排山住民》、《边疆宗教》、《贤不肖列传》、《新湘军志》、《香港三笔》,《六十年来人物识小录》。 胡道静:《公孙龙子考》、《上海图书馆史》、《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新闻史上的新时代》、《中国古代的类书》、《校雠学》、《梦溪笔谈校正》、《新校正梦溪笔谈》、《甘薯疏辑存》、《种艺必用校录》、《农书与农史论集》、《沈括研究论集》、《沈括诗词辑存》。 四、民俗 (一)庙会 溪头都最热闹的日子要数每年的三次庙会:阴历三月十六玄檀菩萨(是胡氏供的神〉生日;四月初八五显菩萨(龙坦胡氏供的神)生日;六月初八牛王菩萨(是柳氏供的神)生日。在这些日子,谁家的菩萨由谁家主持出会,请班子唱戏。恢复重建的牛王菩萨庙
四月初八这天,胡氏大宗祠、 三甲、五甲、六甲、上七甲、下七甲把存放在各个宗祠厢房里的旗帜、伞、扇、轿子、香炉全都拿出来,由胡氏家族男丁代表撑着、抬着、捧着。这天一大早,龙坦胡氏乡民吃好饭,穿上自己最好的长衫、新布鞋,小孩戴上琥珀、玛瑙早早地来到大宗祠堂及各支祠前等候。 九点一到,通!通!通!三眼铳鸣炮,紧接着抬锣,咣!咣!咣!三声响过,然后便是鞭炮锣鼓齐鸣,与人的呼叫声响成一片,胡氏庙会队伍于是浩浩荡荡出发了。走在前面的是抬锣的、举锦旗的、执銮架的,中间是宗祠的主管提着大香炉,四个小男孩捧着香炉托盘在菩萨彩轿前面,轿后是伞、扇、乐队依次排列,各支祠的出会队伍都在本祠堂门前等候,队伍走那里,各支祠的出会队伍就跟在大宗祠队伍的后面。从大宗祠经琅山、十贵堂、罗汉厅、四科甲、十三凉亭、官房大门口、街上、龙坦桥、五甲坦、六甲坦到五显殿,请五显菩萨上八人抬的大轿,再到丹溪桥往新屋、花鼓墩、西阳一甲里,然后回头,绕一圈大约八华里路。庙会队伍拉成一条长龙,足有二华里多。当地的他姓乡民及附近几十里外的漕溪、西阳、白华、榔桥、黄田、浙溪的男女老少都赶来观看。沿途有各种摊子,有卖针头线脑的,有售草帽、芭蕉扇、泥娃娃的,有做混沌、包子、烤山芋的,也有炸油条、粢巴、狮子头的,还有推牌九赌博的,游人如织,人声鼎沸。最辛苦的要数家里有小男丁代表的妈妈们,为了照顾小男丁代表,她们只得在队伍旁跟着跑,因为规定女人不能正式参加庙会队伍。凡是参加庙会游行的人祠堂都发给“劳务费”。 四月初八这天,龙坦胡氏家家户户还要煮乌饭吃(把山上采来的紫色野果、叶放在米里煮成饭),说是吃了可保健康。 (二)过年 腊月初一一过,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首先购买敬菩萨、祖宗的物品——香、锡箔、黄表纸、三六表纸、火炮等再给小孩买做衣服的布,同时带小孩到裁缝店量尺寸做新衣;又买秈米、糯米、黄豆、万字糕、枣子、金枣、酥糖、柿饼、桔子、苹果、糖果等;还要买牛肉(每户都杀一头猪,若干只鸡、鸭过年)、面、鱼、酒、烟等。在腊月廿四前炒好瓜籽、花生等干果,熬糖。把锡箔折叠成金元宝状,三六表纸要打上铜钱印,打铜钱印也是技术活,打轻了纸上没有铜钱印痕,打重了就会把纸打破,人们认为,破钱在冥界也是不能用的。这些活必须由男人干,妇女则把秈米、糯米舂成粉用来做糕点;还有炒发米、炒锅粑,做成锅粑糖、发米糖。全家人都忙着做豆腐、杀猪、杀鸡、杀鸭,穷人家杀了猪,自已只留一点,大部分卖给别人。 腊月廿三忙着办年饭,腊月廿四过小年(腊月廿三是军人及家属过小年,廿四是百姓过小年,廿五、六是戏子、乞丐过小年)。腊月廿四的上午,家家户户掛祖宗神像,在画台上摆祖宗牌位,下午三点左右摆酒席,烧纸钱请祖宗回家过年,然后全家人吃小年饭。晚上七点左右点上香,烧黄表纸送灶公菩萨上天奏好事,在灶公龛上贴对联:“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 吃过小年饭就是正式过年了,考虑到小孩可能说出不吉利的话,家长用草纸揩小孩的嘴——意思是小孩屁股嘴,讲的错话不算数。 腊月卅这天,家家户户都特别忙,各户门上都要贴上对联,下午又要请祖宗回家过年,烧纸钱,从老到小依次给祖宗磕头。然后全家一起吃年夜饭,长辈坐首席,再按大小依次坐好。吃饭前全家都要喝甜酒(自家用糯米酿的酒),边喝边吃边祝福。喝甜酒是祝福一年甜过一年; 吃青菜是祝福一家人亲亲热热,四季平安;肉圆、米圆子当元宝,吃了是祝福四季发财;酒席桌上的鱼是只能看不能动的,是要个好兆头,期盼年年有余(鱼)。敬酒时互相祝福,大人给小孩发红包(压岁钱)。 晚上睡觉前要洗头、洗手、洗脚,又互相祝福说: 洗洗头,金银满斗;洗洗脚,金银满足。 正月初一,洗过脸,全家出去开财门(总大门)。户主提着点亮蜡烛的胡氏安定世家特制灯笼走在前面去开总大门。一开门首先放火炮,接着烧香敬天地菩萨,撒茶叶、米豆、五色纸,然后全家人都向外拜天地菩萨。回家后,全家给老祖宗拜年,小辈向长辈拜年,如有亲属在一起过年的要向亲属拜年。向长辈拜年的祝福词是: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向中年人拜年的祝福词是:恭喜发财,步步高升!对年轻小伙的祝福词是:早日喜结良缘,添丁增喜!对小姑娘的祝福词是: 越长越漂亮,早日找个好婆家!对学生的祝福词是:学习进步,金榜提名!对孩童的祝福词是:长的像畜牲狗样的,健健康康!拜完年,每人都要吃万字糕、柿子、五香蛋,寓意万事如意,元宝滾滾来。新婚夫妇要吃枣子、花生,寓意早生贵子,花开生男生女。吃了长寿面后,男丁全部先到敞厅、后到支祠给老祖宗拜年,然后各户男丁代表集中到大宗祠给祖先拜年。进了祠堂棂星门后,要一个一个地进祠堂大门向享堂走,每当一人跨进大门,旁边的小锣响三声,接着鼓锣齐鸣。前一人祭拜先祖,后一人紧跟进仪门祭拜。拜完先祖人也基本到齐,主持人宣布拜众年,按辈份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从里到外面对面站成两排,鞠躬拜年。礼毕,集体出祠到长辈、身体不好的平辈 、知名人士家团拜,一直要到下午一点多才各自回家。过年期间,人与人之间格外客气,卅晚之前还在讨债催款、吵嘴打架的,到了正月初一,见面就相互招呼、祝福。 三天后,每户的女人都要走出家门向长辈拜年。初四后进行社会大拜年。女儿、女婿要带着礼品去给丈人、丈母拜年,外甥要去给外公、外婆、舅舅、舅母,姑妈、姑父、姨娘、姨夫拜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半。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般要热闹三天,从十四到十六,吃元宵、看花灯、耍龙灯、舞狮子等。 (三)祭祖 清明、冬至两节是祭祖的日子。这天胡氏大宗祠仪门洞开,享堂、走廊张灯结彩。享堂中间屏风卸下,享堂中央摆上香案,香案上放着瓜果糕点,供桌上摆放一对蜡烛台,中间放上一个大香炉。供桌左右放有两个架子,上面各放一头刮了毛、拿去肚肠的整猪、整羊。香案右边的屏风后面是乐队,左边屏风卸下,搭起一米高、1 米见方的台,供司仪在上面主持仪式。香案前红地毯一直铺到天井边。 胡氏男丁代表从六点开始陆续来到祠堂,九点前必须全部到齐。 一切就序后,主持人(当时称通赞〉登台。祭祖的议程如下: 1、就位。通赞唱:祭祀子孙就位。胡氏男丁代表按辈分从大到小依次站上红地毯,每排能站二十多人。 2、奏乐。通赞唱:祭祀开始。这时一司号员拿起一米五长的铜号吹起哀乐,锣鼓齐鸣,祠堂外火炮炸响。 3、通赞唱祭文,内容大致是称颂祖宗的业绩和介绍后代的发展。 4、通赞上香。 5、跪拜。通赞唱:子孙祭拜祖先。子孙们三跪九叩首。 礼毕后吃中饭。 下午上坟扫墓。通赞在前面领路,后面是两人抬着的供品箱(里面装有烟、酒、菜)和一人挑着两箩筐的纸钱、香等祭品,再后面是胡氏子孙代表,最后是两个吹锁呐的,整个队伍约四、五十人。扫墓的队伍先到六甲支祠屋后的德四公墓祭拜,再到拓闶岭、石陂里、乾明寺、芙蓉冲、 阿孔岭,最后回大宗祠。 五、古建筑 (一)楼阁寺庙 村口大溪桥的北端建有魁星阁,南端建有占地近 20 亩五显殿(文昌宫)。魁星阁建于南宋时期,供奉着一手执笔、一手持墨的魁星塑像,魁星是汉族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寄托着人们对子孙“学而优则仕”的期盼。五显殿前后五进,一进是入殿,供的是龙坦胡氏的神:五显菩萨;二进后被火烧了;三进供的观音菩萨;四进供的是孔子塑像;五进供的关公塑像。 村里还建有“牛王殿”,正殿一间,侧有厢房二间,正殿正中的神龛上供奉有紫檀木雕刻的“牛王菩萨”塑像。侧房是和尚居所,负责管理、解签,也兼卖香烛鞭炮之类祭品。春耕季节,农家人虔诚地为“牛王菩萨”敬香,保佑一年风调雨顺。每逢大旱,农户用稻草扎成人样,到“牛王殿”求“牛王菩萨”催促雷公、电母下场及时雨。遇灾害病,烧香祭拜“牛王菩萨”,求香灰服用,以除灾去病……正月初一、十五前来敬香人很多,祈求一年的平安。 特别是农历六月 重建的“牛王殿” 初八“牛王菩萨”诞生日,那天香火最旺,四面八方聚集的信徒人山人海。敬香的会带只公鸡作为祭品,将鸡交给在这里负责宰杀的乞丐,宰杀不收费用,但乞丐可收鸡毛做掸帚卖钱。“牛王殿”供奉的“牛王”不同于少数民族崇拜的牛王,这里奉为牛王爷的是汉时的渤海太守龚遂,他在渤海平息盗贼,劝勉百姓努力耕作,安定、富裕了一方百姓。 (二)祠堂 龙坦胡氏在溪头都分为三甲、五甲、六甲、上七甲、下七甲、八甲等六户,共同建有大宗祠,并各有支祠。 大宗祠建在阿孔岭之阳,坐北朝南,其建筑风格、规模与泾县云岭陈氏宗祠(现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相似。 大宗祠的正大门(仪门〕正中上方镶有一块木匾,镌刻着“胡氏大宗祠”五个大字。仪门旁边还有两个侧门,都是对开门。仪门宽约二米五,高约三米五。两个边门宽约二米,高也是三米五。门上都有一对很大的衔环。正门两边各有门墩、石鼓。离大门向外约三米设有一栅栏门——棂星门。祠堂正面墙体用云纹花砖饰面,仪门用八厘米厚的木板做成。边门两侧各有两间厢房,是祠堂管理人员办公共场所。 走进大门是橫排的四根石柱,形成四米宽的南北向走廊。然后是纵排的左右两边各有三根石柱,形成四米宽的东西向两个走廊,走廊侧各有三间厢房,是存放祠堂用品的场所。 第二进大厅叫享堂,是举行仪式及族众聚会的场所。一、二进之间是一个四水到堂的天井(四水到堂寓意肥水不流他人田),二进高于一进三十公分。享堂内矗立着六根木柱,横数三排,柱子一人抱不过来,是白果树材质。柱下有石础,石础或六边体或四边体,每面分别雕有花、虫、鱼、兽等图案,柱和大梁间斜衬上的镂空雕刻栩栩如生,述说着“和合二仙”、“三星高照”、“八仙过海”、“三战吕布”、“桃园结义”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大厅面积约一百二十平方米,左右两面墙上对称镶嵌有四块约两平方米的石板,上面刻着朱熹手体的“忠、孝、节、义”四个大字,下面青石板墙裙上雕刻有不同形状的荷花和蟹(寓意和谐〉。大厅后面设有三块屏风,中间屏风宽大,两侧屏风窄小些并稍后一米,紧挨屏风放有供桌,桌上摆放着龙坦胡氏的字辈谱“天尚一其龄,承先世泽贞,有道传家永,贤良奕载兴”二十个字。 第三进为寝楼,是安放祖先牌位的地方。从二进迈向三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方形天井。天井中有一放生池,池中间架设一座金水桥,两边是六级石台阶的通道。过了天井就是供奉祖宗神位的寝楼,高约八米,比享堂高出约一米,有两层楼。底楼有八扇对开镂花皮门(可拆卸的壁板),镂花内容是“二十四孝”故事。设有后髙前低的梯状供台、神龛,顶层供奉的是龙坦胡氏始祖德四公夫妇的牌位,下面是按辈份往下依次排列,形成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两边沿山墙有楼梯通向二楼。 大宗祠门前有三幅楹联: “谱系从唐宋以还,履舄簪缨,远接清华世族;卜占自元明而后,苾芬俎豆,永锦安定宗枋。道光十九年季秋句吴钱泳书”“希圣希贤,念先型为天下第一流人物;惟忠惟孝,启后裔植世问亿万载纲常。道光己亥芸阁潘锡恩书”“泾水发祥,支传一十七世,春露秋霜,长荐馨香俎豆;山毓秀,派衍万千百年,凤毛麟趾,群瞻文物衣冠。道光庚子兰坡朱珔沐手敬书”。门厅、享堂、寝楼墙上挂满了进士、文元、解元、贡士、会元、举人、金魁、翰林院大学士等题写的匾额。 宗祠仪门平时关闭,仅开侧门。逢传统节日(春节、清明、冬至),或关系宗族荣辱大事(如科举中榜、新官回乡祭祖以及违犯族规、虐待父母、偷盗奸杀、妇人失贞等)时,才打开仪门,只有中榜人员、族长、 家庭代表才可以从仪门进入祠堂。大宗祠遗址上散落的础石
现保存在榔桥小酒店门口的大宗祠的石狮(余建峰提供)
大宗祠遗存文物(胡传胜提供)
(三)民居 龙坦民居兴于明、清时期,许多是庄园式建筑,一个家族整体连片,规模宏大,由若干幢住宅组成,每幢住宅相对独立、自成单元,有自己的天井、厅堂、厢房、阁楼,但毎幢住宅又有巷道相通。这些建筑的特点是注重大方适用,避免过多的精雕细琢,显得粗犷大气。一般进门都有很大的庭院,院门通往正房的道路宽敞,由长石条铺就,正房门头嵌有汉白玉大理石,没有马头墙,这些都是有别于传统徽式民居的特点。龙坦胡氏出了不少官员,他们大多在家乡修建宅第,设计、用料和工艺都十分考究。据《泾县志》记载的官员故居在溪头村的就有十处之多:胡尚衡之居;胡给事宅,即胡蛟龄之居;胡副使宅,即胡承璘之居;胡太守宅有两处,即胡承谋、胡承壂之居;胡进士宅有五处,即胡开生、胡承讃、胡世科、胡秀森、胡先声之居。 “兰馥堂”就是一个庄园式的建筑,房屋主人的后代对它有过这样的记述:“兰馥堂”是由曾祖父胡纯兰和胡馥斋兄弟俩建的一座庄园,故名“兰馥堂”。庄园形状为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靠东边三分之一的地方建了四幢房屋,三幢住宅,一幢学堂,呈现一个互相联通的“田”字形结构。庄园西面是一个大院子,占了整个庄园面积的三分之二。兰馥堂
兰馥堂 祖父的住宅在庄园的东北角,一路五间,大门进来是一天井,天井里有麻石搭起的花台,可放假山和花盆;上两级台阶是二米宽的走廊,过了走廊便是堂屋,约七米宽,九米深,地面用糯米稀、砂子、石灰和桐油调和铺成,有方格等各式花纹,几百年完好无损。堂顶的楼板是两层的格栅板,上层是三厘米厚的承重板,下层是刷上红漆的一厘米厚的蒙板,装有五个吊灯勾,用于张灯结彩。堂屋两边各两间卧房,每间约三米多宽、七米深、四米高,地板下有约三十厘米高的空间,可放入木炭以调剂室内湿度。堂屋离后大门约三米处并排放置了三扇屏风,将堂屋隔成前堂和后堂,中间屏风前有一条案,条案两边各放—帽筒,用于放置官帽,平时插画轴和鸡毛掸帚,中间放一对烛台和一个香炉,条案前是一八仙桌,两边各一把太师椅。堂屋的两侧也各有一对太师椅和茶几。两边的屏风可开启,通向后大门,走出后大门有五间偏屋,为仓房、农具房等。紧靠屏风有木梯上楼,楼上也很宽大。 三祖父的住宅在祖父的西边,建筑格局几乎一样,不同的是卧房后面各有一厢房和一天井,卧房、厢房均有门互通,也通天井和后堂屋。二祖父的住宅在三祖父的南边,建筑格局则完全不同,是三间三进、四水归堂的布局,两边各一卧室,中间一堂屋,前后三间是对衬的,前后卧室之间用客厅联成一体,中间一大天井,天井中有两长石条搭成花台,靠北面门外是一巷子,可通到祖父和三祖父的住宅。祖父住宅的南边是学堂,请私塾先生在此教书。学堂的建筑形式和当地祠堂相似,中间四根大柱子,后边有左右两间房,分别是塾师的卧室和书房。堂屋很大,堂屋正中挂一幅“三星高照”的中堂,两边挂一幅对联,中堂下有长条式的画台,正中摆着古色古香的青瓷盘龙大香炉和一对烛台,每逢初一、十五、过年过节或新生入学,都要烧香拜师。再边上各放有一个金边细瓷的画筒,里边放画卷、掸帚和大斗笔等。画台前是一张塾师教学用的案桌,上有“文房四宝”以及笔架、笔洗、珠砂盒。堂屋和两边房间前面各一客厅,放着课桌,客厅墙上标明男、女,那时男女是不能同室同桌读书的。学堂楼上存放祖宗的画像、书籍账册和祭祖用具等。 学堂南北各有一边门,北边门和祖父住宅的边门相对,南边门通三间仓房,是存“兰馥堂”租稻的粮仓,供祭祖、办学等公益事业用。 西面的大院子主要用于晒谷,其三面是很高的围墙,南边、北边和屋檐接壤处各有一门亭,南边亭子较大,约二、三十平方米,门两边还有“栓马石”。从上面对“兰馥堂”的描述中,我们可一窥当时村中的民居风格。 此外,“式谷堂”和“绍绪堂”也是相对保留较好的建筑。 “式谷堂”建于晚清,门额为雕制花砖砌就的二十一个寿字图,堂厅三楹,梁柱粗大,青石柱础雕有狮、凤、马、鱼等图案,“过海梁”长达十米,前厅和堂厅中有二十块青石踢脚坊、跺脚坊,上面“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人物浮雕栩栩如生。式谷堂
“绍绪堂”建于清道光年间,门内有大理石石坊,上刻“崇本厚基”。堂屋高大宽敞,左右两侧门的门框上方各镶嵌了一块横匾,分别刻着“长长”、“亲亲”。柱础粗实,前墙及门厅墙壁上,都用水磨花砖贴面,刻有各种书体的“寿”字二百多个,堂间浮雕、镂雕的图案惟妙惟肖。绍绪堂
又如“思诚堂”,明末清初建筑,有“千柱落地”之称; “官房里”,建于清中期,系胡承珙故居,也是一个建筑群落;还有“聿修堂”、“敬义堂”、“思古堂”、“大夫第”等,这些建筑都损毁比较严重。思诚堂
大夫第
(四)石桥 在溪头村逶迤五、六里的丹溪河上,有大小不同的石桥十三座,密度之大,在一般村落里亦不多见,有的两座石桥之间仅相距不过三十米左右。这些石桥为历代溪头村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显示了溪头村当时的繁荣。这些石桥仅枫岭桥是大宗祠公款修建,其余均是中举的胡氏官员和当地绅士个人捐资修建。修桥补路是一种美德,所以,文化人中举之后的一个重要事宜就是要为家乡做点公益之事。 村口的大溪桥(丹溪桥)是在清康熙十年(1671),由胡时万将原来简陋的木桥改建成四孔的石桥,每孔约二丈宽,两头桥堍约有五、六台阶,台阶中央是斜铺的麻石,方便独轮车行走。解放前,大溪桥是溪头村唯一的通道,当官的回乡省亲,都要在此下马,然后步行入村。昔日的大溪桥
龙坦桥横跨丹溪,由七根长石条并列铺成,是明正德己卯年(1519)由胡懋龄建造,桥边河床的上方镶嵌着一块条石,是为桥碑,上面镌刻着“正德己卯安定重建隆坦桥记”字样。现在看这是一座毫不起眼的乡间小桥,可当年也许是村里的一项大工程。溪头村沿河建有一条四、五里路长的街道,街道中是用长麻石条铺就的地面,独轮车长年累月行走在上面,留下了清晰的辙痕。麻石两边用鹅卵石一直铺到街道边的店门前,商店门面多数用云纹砖砌成,门眉上用砖雕装饰。门对门的商店屋檐互相搭着,可让行人遮阳躲雨。沿街还建有十三座凉亭,供人们歇息。这条街道最繁华的地段就在龙坦桥附近,云集了糕饼店、豆腐店、鞋店、药店、香店、爆竹店、纸扎店、桶匠(圆木)店、竹匠店、弹棉花店、油漆店、赶毛驴的脚力店、铁匠铺、棺材铺以及酱坊等等,今天都已荡然无存。龙坦桥
龙坦桥碑
六、景 胜 按:以下内容摘自明嘉靖十四年(1535)的《龙坦胡氏家乘八卷》和明万历年间(1573—1620)《龙坦胡氏统宗谱》。“嘉靖本”载有“龙坦八景”,但每一景只有石门题的诗。“万历本”刊载的“龙坦八景”没有诗的小序,但增添了桂轩和涤华的和诗,并增加了“新添十景”。 (一)龙坦八景 天下名胜之区,莫不有景也,而景莫不有纪咏也。龙坦之叠巘层峦,源头活水与夫烟云竹树,园亭沼榭之胜,不可殚述,今惟以八景云。 方阜琴横 龙坦之东有山横出,宛如琴状,故曰方阜琴横。 我居方山西,方山居我东。我爱方山者,无弦蕴古风。(石门题) 方阜列溪上,一琴千载横。风清乔木古,仿佛五弦声。(桂轩和) 谁将靖节桐,横我村居东。寂寂杳无响,悠然拂八风。(涤华和) 湖潭镜静 龙坦之北,当罗村、乌盘、贵坑、长冲四水之冲,汇而为潭,清净莹彻,天光相映,有如镜然,故曰湖潭镜静。 载瞷湖潭水,恰如仁者心。其中何所有;天光与云影。(石门题) 浮碧湖潭水,天潢一派分。鱼龙波里物,星斗镜中文。(桂轩和) 一泓开宝鉴,却似本来心。风波任起灭,此中不著影。(涤华和) 南陇朝耕 龙坦之有田若千亩,乘来以耤而有熙熙之乐,故曰南陇朝耕。 溪头称南陇,日日效尧封。春雨一犁足,秋膏万室崇。(石门题) 陇南春太早,农事正纷然。细雨霑蓑笠,清风满石田。(桂轩和) 不是卧陇亩,不是烈侯封。日出群然作,秋来京坻崇。(涤华和) 学堂夜读 所居之后,昔人曾建屋数楹,为讲学之所。今遗址尚存,将复建之,名曰学堂夜读。 学堂基未坠,学堂名犹闻。寄语学堂子,礼废喜羊存。 (石门题) 珠斗一天烂,银灯五夜寒。至今学堂水,澎湃起文澜。 (桂轩和) 学馆在何处,空名一浪闻。但知为学道,凛凛自操存。 (涤华和) 石鼓阴鸣 居之北有石,圆如鼓,天阴即鸣,或以为汉冯唐宅于其下,或以为陈后主尝击之,今遗迹载于郡志,故曰石鼓阴鸣。顽中一气灵,感之几自形。有声达四方。何假桴与人。 (石门题) 布作雷门鼓,何如石鼓奇。天阴时发响,霖雨果相随。 (桂轩和) 奇石忽填然,同声亦同形。形声原不染,识者是何人。 (涤华和) 佛牙香霭 居之东北,有山尖秀如牙,雨霁云收,香雾滃蔚,故曰佛牙香霭。 不闻种芝兰,不闻艺沉檀。乾坤一气氤,香喷佛牙山。 (石门题) 牟尼来献瑞,盘结佛牙山。紫雾香无极,白云去复还。 (桂轩和) 云烟时馥馥,谁为艺栴檀。元气浑无秽,依稀泄此山。 (涤华和) 培福春光 居之南有山,名培福而杂植花木,光景无边,故曰培福春光。 勾芒一司神,处处美春花。何如培福峰,韶光独自华。 (石门题) 日丽花阴静,风微鸟语和。春光处处媚,培福得来多。 (桂轩和) 红白参差吐,风和处处花。何如培福上,青帝最奢华。 (涤华和) 枫林秋色 培福之下有名枫林,枫木阴森,而霜露既降,红酣隐映,实为诗画之景,故曰枫林秋色。 人道枫林社,非秋色亦严。昔贤云战栗,今信不虚传。(石门题) 叶染霜中锦,蝉调风里琴。溪头秋色好,独羡在枫林。(桂轩和) 丹枫分汉殿,梧落气清严。夜月枝头挂,好将此景传。(涤华和) (二)新添十景 龙坦烟村 祖宅土名龙坦,昔闻见龙在田里,故名。在泾邑东六十里,石门乡溪头都一、二图,分析六户,人烟凑聚,胡氏之世居也。 瑞龙见在田,应名龙坦村。万嗣承庇荫,烟锁似团云。(京兆尹澜石郑钦题) 文笔凌云 住宅对面有岚尾峰,一秀冲霄,故名。 积翠凌霄汉,巍峨竞碧空。文华时拱秀,卓越迈群峰。(都宪念渠萧彦题) 石门晓日 黄子山顶,石阙壁立如门,红日晓出其上,故名。 石缺如门列,红轮晓镜悬。万方咸拱照,胜地得春先。(大方伯湛泉赵霁题) 梧岗秋月 东有梧桐岗,月升其上,故名。 秋月照梧岗,晖明云汉间。蟾宫仙桂馥,指日任渠攀。(大方伯慕渠萧雍题) 鲤石泉清 山岩石其形如鲤,石底泛泉,清流逝海,故名。 黄子谷崖虚,石底泛清泉。昼夜何停息,波澜时可观。(大方伯拙斋萧良干题) 曲水回澜 龙坦水口名称钩湾,活石湾抱,水曲澜回,故名。 源泉来活水,旋绕出溪间。涓涓时不舍,清涛逝复还。(大恭云石郑锐题) 罗松古刹 九峰山下定业寺,有松丈余,枝枝如罗汗盘于其上,又有石圆如鼓,天阴自鸣,汉冯唐宅于其下,陈后主尝击之,今遗迹载郡志,故名。 九峰定业寺,闻有古松名。枝叶生罗汉,石鼓阴自鸣。(少卿东井左镒题) 仙墩遗迹 昔有神仙跪拜于石墩之上,显迹现存,故名。 神仙临胜境,迹影留石墩。文人增逸兴,玩赏记仙名。(宪副毅斋查铎题) 蟠溪晚钓 蟠溪深渊,鱼夜游集,渔人晚钓,故名。 蟠溪有渊深,夜来钓鱼人。忆昔殷伊尹,佐时任阿衡。(都宪中宇赵士登题) 旸谷春耕 西谷朝旸,田产顷余,暮春熙景,乘来以耕,故名。 村西朝阳谷,暮春农力耕。纷纷负耒耜,翻起谷中云。(廉宪荐所徐榜题) 七、诗赋 按:以下是从清嘉庆 11 年(1806)《泾县志》“词赋”卷中选出的有关描写溪头的诗文。 黄子山赋 胡一伦(字右隣,诸生) 惟兹山之巃嵸,会上游之脉络,近则分体于磨盘,远则发源于黄岳,干霄汉而建标意,仿佛以难度方。其起于僻奥,来自遐方,机停执蓄蔽,抑遮藏行旅之所不经,樵牧之所未尝,固登陟之路绝而采揽之莫详迨。夫西面特起太乙,嶙峋中峰华盖,力敌执均,天乙居前,正笏垂绅,端严整肃,王公贵人作郡邑之胚腪,俯众岫以儿孙数百里之屏藩,是寄千万家之保障攸存,此则兹山之大体而指,数之所可略陈。 尝观夫绝顶腾空,周以平陆,黄海依稀,九华仿佛,三溪北奔(黄南尽湧溪,北尽曹溪,西为丹溪,故曰三溪),若出若没。挹天池之一掬,蕴焦火与凝冰,伊夏寒而冬沸,初不减而不增,贮万斛于升斗。美圣泉之见,称藓橘名,坑緅花作坞,双石之交,撑廊架庑,动若雷殷,祸福立睹。骧首兮腾云之马,舒目兮望月之牛,课雨而素波微渍,占晴而赭色遥浮,何厘毫之不爽,若神鬼之与谋。其南则三台卓立,谷号杜鹃,青山翠浥,朱火方然,燄燄烧空,红日熏天。罗汉钵盂(俱峰名)之险峭,无偶石壁(俱岭名)之连绵,箬坑出镭村之水,石金导湧溪之源。其北则石人伛偻,衣冠逼肖,岭有大小之名,谷有枫林之号,锦屏展百幅之图,文笔耸千寻之峭,千年之翠柏霜森,百亩之紫筠风啸,凸石孤悬蔚如文豹,乔木扶疏,万花映照,丹桂香深,孰穷其奥。 览石门之峨峨,俨阊阖之双开,忽望舒之乍湧,若玉镜之升台。眷春秋之不数,屡屈指而徘徊夹石之岗,仰承半瓣联以星聚,骈罗凌乱。别有五峰矗起,云汉参差离立,聚若讲贯,泉涧交流,经分脉判,斯固应接之不暇,而采胜者之所羡叹。若夫晨夕朝昬之变,阴晴明晦之宜,岩峦梯磴之邃,崖谷洞壑之迷,椅桐杉桼之茂,麋鹿雉兔之肥,珍禽异兽之骇,仙葩灵药之奇,又更仆不可悉数。而卧游之所难知,其或雨霁三秋,天垂四宇,海日未升,山云乍起,方烟霭之微兴,忽氤氲之交聚,密如帷幕之张,湧若波涛之怒,原隰失其高低,陵谷迷乎仰俯,既目眩而心警,亦色飞而眉舞,信瑰玮之壮观,而人世之所罕睹。 至若空山寂历,变现天师,须髯飘忽,冠佩萎蕤,执笏骑鹤,赫然其仪,借深崖而作幻,因积雪以呈姿,虽无关于大雅,亦博征之所不遗。况夫土衍而菽粟,烦云兴而雨泽,遍祈年而神像设,望岁而旌旗建(每岁五月建大旗于山顶以祈年)。蒙泉溥灌溉之饶,宝藏济陶猗之算(昔有人于山中获积金遂成富室)。逃名则岩谷可棲,避地则险阻可捍。此其功德之隆,岂仅资夫游观之便。方兹万姓之依凭,实冀一方之休宴,愿邀福于千年庶山灵之无倦。 乾明寺 林淳(三山人,乾道八年为泾令) 寻幽极高远,意欲配飞霞。望岭爱龙首,因山谈佛牙。 炉香清丈室,竹漏滴寒沙。石鼓前村路,言还日未斜。 定业寺 胡鉴(开禧元年为泾令) 拂云开紫气,窈窕入幽境。杉森若趋山,竹青无尽境。 寒螀互响答,野鸟话深静。暗水冽池光,疏风碎金影。 骋怀抖黄埃,吸景别清境。三年面溪西,所乐尤未竞。出野山益深,佳气为参请。 佛牙山(胡鉴) 烈火烹煎沸,鼎游梦回渐。觉此身浮坐,忘三载蕉中。鹿卧护一帆,天际舟要识。此心如止水,尽将尘迹送。 牢愁荆溪莓,藓青无恙待。 考溪书屋(四首) 焦竑(字弱矦,江宁人,万历己丑状元) 春到黄梅万树红,春流曲曲尽朝东。溪头膹有胡麻饭,疑是神仙古洞中。 望望清川转薄长,无人溪馆画生凉。日高槐影侵衣桁,风静松花落笔床。 丹枫几树隐鱼矶,节近重阳蟹半肥。一卧斜川知多久,陶潜曾是黑头归。 四望同云人影绝,千章落木雁声沉。钓纶欲捲蓑衣雪,门外寒潭深又深。 黄子山 洪亮吉(字稚存,阳湖人,乾隆庚戌榜眼,官编修) 兹山何嵚崎,积势走百里。山腰围万井,如堕土囊底。 高寒林木少,秀乃出石理。中峰尤堑绝,曲折不升履。 森严回地轴,屴杰配天体。排空日月烛,尽出山腹里。 清气被一山,峰峰净如洗。玲珑圆石窍,时有怪云起。 丹溪与黄田,各復踞头尾。破曙钟一声,千扉豁然启。 考溪书塾小憩 洪亮吉 活泼田千亩,清冷水一湾。更看云外嶂,知是歙州山。 有屋皆依岸,何人此闭关。醉君三百盏,仍掉酒船还。 石门题壁 徐时(淳熙时人) 山中薄业有莱田,出入于兹五十年。 夹径两崖几蜀道,沿流十度异贪泉。 鹿门莫遂平生愿,屐齿常为险阻穿。 晚卜一邱旗岭上,辋川风月为留连。 定业寺 汪原善(青虹阁诗评:原善诗宛曲清,雅风人之致可掬。) 岚光浮翠湿蒲团,案上楞严静自看。 茶井汲翻秋月白,磬声敲破晚烟寒。 考溪独坐 翟台(字思平,嘉靖己未进士。青虹阁诗评: 思平萧疏淡远,兴来词适。) 投簪早与世相违,长日山中自掩扉。 独犬吠时知客到,片花飞出识春到。 林端雨过溪山润,洞口云深笋蕨肥。 自愧圣朝无补报,但看鸥鸟学忘机。 丹崖积翠 王廷考(字思道,诸生) 云窟峥嵘怪石丛,东南绝境翠微中。 群峰环立春常在,八洞斜连路转通。 虎掌逼空悬佛座,龙门凿险幻仙宫。 年来收拾溪山趣,到此全凭两腋风。 石门篇 查懿(字子美,顺治戌子副榜。青虹阁诗评:字美如海水汩没山川,窅冥刺舟而往,堪怡我情。) 磊石凭空千仞列,划然中断峙双阙。 峭壁面面削不成,天斧鬼工惊奇绝。 晓暾高映灵碧霞,夜雪飞照石门雪。 万化生成何可拟,冥想浑沌气融结。 溪流直下将穿石,抱麓环山还几折。 一溪红遶武陵源,两岸翠逼辋川峡。 昔人棲息此山阴,梯足丹崖曾题碣。 我来坐久清心魂,闲看白云时起灭。 会当续笔订烟萝,溪山风月频占缀。 乘山有感 朱典(字徽五,诸生) 拓址疑烦鬼斧工,石城围住小崆峒。 翠微烟树层凌上,旷窈平开兜率宫。 堆螺叠髻浑不禁,丹崖峭壁扃何深。 或为金仙曾落帽,或为合掌礼真诰。 趺坐脱影尚俨然,宝剑卓立含灵导。 一坞白云半塔连,罅胍潜伏走寒泉。 霹雳飞空悬百尺,欲坠不坠惊鸣鸢。 玉屏倒立颠之尾,孤峻峭绝旁无依。 千山拱揖皆回向,恰似官方朝黼扆。 我来方丈读书时,晨夕阴晴备见之。 花香鸟语堪怡悦,风霜萧瑟亦清奇。 世事盛衰未可度,老僧去后殊寂寞。 赤髭向足者谁子,呼起山精鞭石髓。 游佛牙山 郑相如(字汉林,康熙庚子副榜。兰石诗钞云:先生闲静古雅,逸致翩跹,读之令人矜平燥释。) 歙岳势森蹲,迤逦向北走。陟起黄峰,其高偪星斗。 一脉断复续,拔地作奇阜。谁谓山之灵,幻入金仙口。 仰空吃云霞,天半雷霆吼。而我陟其巅,众岫如培塿。 由来神仙宫,高山占八九。行行得萧寺,夕阳明灭后。 望百花峰 郑相如 黄子列屏障,一脉自起伏。众岫俯儿孙,近者顾与复。 联络成此山,陡如青霄矗。巫云七十二,黄海三十六。 平野一以眺,峰峰积寒绿。芙蓉斗锦帐,莲花绣雾縠。 烂漫何所似,娟娟百花簇。屈曲峰外峰,泻落谷中谷。 山灵如相许,我欲结茅屋。 石鼓山歌 郑相如 山在邑东,传冯唐居此,击鼓集宾客。一云陈后主击鼓召宾于此。 东黄子西白马崖,石鼓屹立两山下。 山中人居不闻声,无声谁为鼓挝者, 君不见陈仓石鼓。 车攻诗周宣中兴,籀史辞西蜀虞鼓。 四十里茂先博识,桐为鱼有画有声。 人工为何似此山,此石天生形如鼙。 冯唐岂爱水云乡,老去买宅山之旁。 击鼓召宾宾皇皇,山上无宫花满树。 后主不畏北兵渡,击鼓何为狎客赴。 传说荒唐纪乘部,我信不信问山鼓。 石鼓默默天无语,青山绿水笑千古。 游丹山 包体仁 崷嵂耸云端,横亘三十里。循麓陟其巅,夕阳如箭驶。 炊烟聚山腰,高鸟飞足底。村落散列星,树影苍茫里。 南望六六峰,北顾长江水。东览敬亭低,西瞻天台峙。 快哉一纵目,景象悉可指。昔有陵阳令,炼丹云在此。 炉火烹黄金,御风乘空起。试与一追寻,井灶依然是。 乘山奇石歌 胡津圣(字原万,诸生) 昔来只得乘山面,今来始悉乘山神。 乘山差高此独小,中含灵气飞缥缈。 确礜古木一径通,浮屠隐约悬松杪。 骚人是地常往来,四壁风光照眼开。 我时适志坐小树,偕友分韵抽明悟。 朝挹东郊万井煦,暮捲西山千树雨。 自春徂秋景愈佳,时着谢屐开胸怀。 遥从天际数征燕,俯瞯山谷恣徘徊。 初平牧羝皆成石,小碌大礣不一色。 雨花历乱结磊砢,散布磷磷总奇绝。 悬崖峭壁凭云生,苍岩翠巘围锦城。 鬼斧神工何处凿,仰瞻云气时纵横。 龙泉螭窟流清波,芝草仙葩夹涧阿。 逶迤一线乘高阜,落帽之石扶藤萝。 经台耸立似缁僧,九年面壁不虚称。 西去玉屏双照耀,两两遥峙孤山岑。 亦有峋峰挂薜荔,峥然特竖出人意。 元龟宝剑动星辰,地骨云根长葱翠。 飞来灵鹫几何年,倒捲层霞空际旋。 米颠若见应下拜,僧孺爱惜须流连。 孰者为甲孰为乙,品题之目将高悬。 于嗟乎,菱溪榖城今已古, 此山奇石不可数,山川灵异不易得。 水西琴溪两胜迹,定堪媲美终南与少室。 若使琴高太白早来游,应以兹山雄峙称鼎立。 鹤山石壁 胡蜚(字翀若,青虹阁诗评:翀若游迹半天下, 清超雅丽之什如,九霄春露三岛秋,云盖山水轮楫激,其篇什鼓其颖锐也。) 嵯峨千仭一溪通,峰上平畴万绿丛。 相对一山天外峙,白云深处欲嘶风。 游黄子山同文光上人 胡承谆(字元音,乾隆戌申举人) 苍云横天天不高,秋山木落风怒号。 石门壁立五百仭,中有一线飞银涛。 老僧扶我行且止,阴崖谡谡声入耳。 登临四顾群峰低,仿佛天语闻尺咫。 石磴廻环鸟道斜,青溪红树有人家。 吾独胡为困尘网,琴剑飘零游兵赊。 君不见下放一路夕阳开,樵歌大笑归去来。 考溪怀古 翟桂芳(廪生) 长怀尚友①志无违,洞口云深忆故扉。 化浃湘南钦德著②,路歧冀北挂冠归。 溪山不老称名旧, 草木无心得雨肥。 一片空明澄夕照, 寻源应复见真机。 原注①:考溪书屋堂名 原注②:先驾部入长沙名宦祠。